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911421353.html,

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作者:兑紫璇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08期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前沿报告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前沿报告 通过上这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前沿选修课,对马上要考研的我有所帮助。对本专业有了较之前更深入的认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研究领域,考研方向,专业发展方向等。 本专业的考研方向主要有一起和控制两方面。本专业研究领域很广,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 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 管理等,还包括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 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测控包括几个很重要的过程:信号采集、信号整理、信号处理、数据 显示控制。信号采集主要是通过各种(温度、流量、压力、湿度、气味等)传感器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信号整理主要是对采 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信号处理主要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数据显示控制环节中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而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 本专业(参考网上的资料)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有: (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如主轴速度,精度创成) 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和热误差。对 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

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 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 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 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 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 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 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 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 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 (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 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 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 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 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 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 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 这次专业选修课由几个老师共同介绍,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迟键男老师讲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有意向读研时研究计算机视觉。同时,我还在做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车流量监测科技创新项目,有较大的联

基于计算机视觉步态识别系统的方法研究

第21卷第4期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6年08月 V ol.21N o.4 Journal of H ub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Aug.2006 [收稿日期]2006-05-23[作者简介]程 琼(195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及计算机控制. [文章编号]1003-4684(2006)0820101203 基于计算机视觉步态识别系统的方法研究 程 琼,庄留杰 (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 要]对目前步态识别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类与总结,并在原有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三维 系统建模与跟踪新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步态识别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步态识别;计算机视觉;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当前已成为基于视觉的人体运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步态识别是一种潜在的行为特征,相关研究已证实它可以用于身份识别. 1 步态识别系统组成 步态识别是从相同行走行为中寻找和提取相应个体的可区分的变化来自动进行身份识别.基于视 觉的步态识别系统,如图1所示,监控摄像机用于捕捉监控领域中的行人,结合背景的自动建模和更新,步态检测用来检测行人.行人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被连续跟踪.从跟踪结果中,步态模式的一些个性化特征被相应地提取.结合在步态数据库中已经存储的步态模式,分类器最后给出识别结果 . 2 基于视觉的步态分析 步态作为生物特征的可用性在早期已得到证明,关健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来获取个体运动特征.人体建模的选择对于从图像中识别人的形状,正确分析人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骨架图模型是 以直线近似在关节点处所连接的骨骼来表达人体;立体模型能更好地表达人体,它利用广义锥台、椭圆柱、球等三维模型来描述人体的结构细节[1]. 许多研究将人的运动定义为身体运动的不同姿势.有2种主要方法来建模人的运动:一种是基于模型的方法,即选择人体模型后,该模型的三维结构从图像序列中进行恢复;另一种方法重在确定运动场的特征,而不需结构的重构.运动行为的识别可以认为是时变数据的分类问题. 可以看出,人体建模、跟踪与运动识别技术等视觉方法已为步态分析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3 步态识别方法分类 当前的步态识别方法有:1)使用行人的时空模式得到步态特征;2)通过光流分布来提取特征;3)特征化实际运动的外观.而如何紧支有效地表达分割出来的或跟踪的行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或被进一步分析,以获取用于识别的步态特征. 步态包括2类分量:结构化分量,它捕捉了一个人的身体形状;动态分量,它捕捉人体行走期间的运 动特征.根据分析,步态识别方法一是基于模型或结构的方法,它通常建模人体结构并且提取图像特征来影射它们为模型的结构化分量,或者衍生出人体部分的运动轨迹来识别个体;二是非结构或者基于运动的方法,它通常特征化人体的整个运动模式来获取运动特征,而不考虑潜在的结构[2].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前沿热点——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吴刚平,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发表学术论文、专着70余篇,在20多家刊物刊登。2015年4月10日下午,吴教授在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作此讲座。 (讲座记录:刘军笔录,未经本人审阅。2015年4月10日) 去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听了华东师大教授吴刚平先生的讲座,深有感触和启发。付刚老师要求我录上音转给他听一听,但这录音也没能保住。今天下午稍有点时间就整理了一下笔记,晚饭后接着整理发现就七千多字了。实际上还有一些生动的案例没记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毕竟有许多朋友没有机会一睹吴教授的风采,领略他对课改精深的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 一、关于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的扩展问题。 近年来不少人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实际上指的也就是教学。难道把教学与课程分离?许多问题不是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社会问题。比如说一些课程学生不喜欢,这是教学出了问题吗?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目标这是个核心问题,是最重要的东西。但不少教师则总觉得不是该他们关心的问题,而只关心教学。因为标准是国家定的,教师不清楚,认为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教师只关心教学的材料和内容,不关心目标是什么,所以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比如《捕蛇者说》,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学,同样的教学内容,各个阶段怎样教,怎么学,就是目标。小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就行了;中学生则要读字习词弄清句子意思,学些修辞,还要了解时代背景;大学则要整体把握。如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学成怎样,学出什么来,这就是不同的目标。这也就是课程知识中的重要东西。教师在自己的学习、教书生涯中,关于课程是缺乏专业基础的,但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变化,要有专业发展,

202020202020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答案

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共5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瞄准高性能计算的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2分] A万亿次计算(T级) B千万亿次计算(P级) C百亿亿次计算(E级) D十万亿亿次计算(Z级) 2.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融合技术、网络应用模式,是源于2006年8月()公司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2分] A亚马逊 B微软 C谷歌 D阿里巴巴 3. 目前高产的稻麦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仅为()左右,远远没有达到理论值,挖掘和提高光能利

用效率具有巨大的潜力。[2分] A0.1% B0.5% C1% D1.5% 4. 2009年初,比特币网络正式上线运行,支撑比特币运行的底层技术()。[2分] A大数据 B云计算 C人工智能 D区块链 5. ()在植物工厂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行列。[2分] A中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巴西

6. 纳米材料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材料,石墨烯属于()纳米材料。[2分]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D三维 7. 矿产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金属的需求不断扩大。急速膨胀的消费也给现有地、采、选、冶等各个环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进而引发了资源、能源、()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A经济 B治安 C环境 D科技 8.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成功发射,这是,开启了我国空间应用的崭新阶段。[2分] A“天宫二号”

B“神舟五号” C“和平号” D“礼炮号” 9. 我国载人空间站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基地,预计在轨运营()年以上。[2分] A1 B10 C20 D30 10. 1998年,两个研究小组通过对遥远超新星的观测,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揭示了()的存在。该发现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分] A暗物质 B暗能量 C中微子 D希格斯玻色子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分级研究进展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分级研究进展 曹乐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摘要: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外观品质的单指标分级、多指标综合分级和水果内部品质检测分级的研究现状与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研究对象较单一、图像采集不全面、图像处理算法不多、精度不高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未来水果分级的发展方向,认为水果内外品质融合的一体化分级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视觉;综述;水果;内外品质;图像处理;分级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7)11─0010─06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自1993年以来,水果总产量一直居世界第1位。据农业部预测统计,2006年我国水果产量及果园面积保持继续增长势头,果园面积突破10000khm2,水果总产量近17000万t[1],但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弱,出口水果数量占总产量的极少部分,2005年和2006年鲜冷冻水果出口维持在200万t左右,以香港市场为例,我国出口柑橘数量占香港市场的2/3,但是我国收汇只占1/3,单价仅为其他国家的1/4。提高我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强化采后处理是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水果产值的大部分是由采后处理和加工创造出来的[2]。在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除了在收获季节随摘随卖少量水果之外,绝大部分水果都必须经过采后处理程序,否则不能成为商品[3]。目前,我国水果采后处理能力不到水果总量的5%,采后烂果率高达25%以上。由此可见,水果采后处理对我国水果业乃至整个农业的重要性。 1 水果外部品质分级现状 水果智能分级技术涉及计算机、CCD技术、模式识别、数字图像处理、光学、数学、数学形态学、自动化、人工智能、视觉学、心理学、脑科学等众多学科[4]。全球从事计算机视觉产品生产的企业有上百家,产品有相机、电源、传感器、镜头、图像卡、图像处理器和软件包等。知名企业有:DALSA coreco,Siemens,SICK,National Instrument,Edmund Optics Inc,Hamamatsu Photonic Systems,Basler Vision Technologies和Cognex等[5]。生产智能水果分级设备也不少,Mitsubishi Corpor- ation生产水果成熟度分级机,美国俄勒冈州的All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生产“Inspect- tronic”装置,美国Autoline Corporation生产Model 4至Model 8的系列分级设备。我国浙江、江苏和台湾也生产有分级设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外部品质分级是根据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缺陷等外部品质特征进行的,有单指标分级和多指标综合分级两大类。 1.1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果单指标分级 1.1.1 水果大小分级 水果大小是分级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水果等级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Dabenel A等(1988)[6]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苹果大小和碰伤分级的深入研究,但分级正确率仅为69%。国内开展水果智能分级的研究已近10年,由于很好地借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速度较快。应义斌(2000)[7]去除果梗并完成了边缘提取与细化的水果图像,通过曲线积分并离散,求水果形心坐标,进而建立黄花梨实际最大横径与预测最大横径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二者相关系数为0.96。冯斌等(2003)[8]通过水果图像的边缘像素求水果形心,取过形心的半径序列中最小值方向为水果轴向,将轴向宽度4等分,过3等分点求垂直于轴向的果径,最大值作为水果大小的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检测正确率达94.4%,水果大小检测最大绝对测量误差为3mm。饶秀勤等(2003)[9]分析了水果实际尺寸与测量值之间的半径误差是由成像时光线无法从水果最 收稿日期:2007-03-0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6D059)。 作者简介:曹乐平(1964-),男,长沙人,副教授,(E-mail)clp 4218@https://www.360docs.net/doc/6911421353.html,。 - 10 -

计算机视觉应用专题报告

二、技术应用场景及典型厂商分析 1.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应用于传统行业和前沿创新,安全/娱乐/营销成最抢先落地的商业化领域 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步入应用早期阶段,不仅渗透到传统领域的升级过程中,还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前沿创新的研究中。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其中,计算机对静态内容的识别应用主要体现在搜索变革和照片管理等基础服务层面,意在提升产品体验;伴随内容形式的变迁(文字→图片→视频),动态内容识别的需求愈加旺盛,安全、娱乐、营销成为最先落地的商业化领域。 Analysys易观认为,这三类领域均有一定的产业痛点,且均是视频内容产出的重地,数据体量巨大,适合利用深度学习的方式予以改进。与此同时,行业潜在的商业变现空间也是吸引创业者参与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当前计算机视觉主要应用于二维信息的识别,研究者们还在积极探索计算机对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以提高识别深度。

2.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从软硬件两个层面优化安防人员的作业效率和深度 安防是环境最为复杂的应用领域,通常的应用场景以识别犯罪嫌疑人、目标车辆(含套牌车/假牌车)以及真实环境中的异常为主。 传统安防产品主要功能在于录像收录,只能为安防人员在事后取证的环节提供可能的线索,且需要人工进行反复地逐帧排查,耗时耗力;智能安防则是将视频内容结构化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智能识别搜索,大大简化了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在硬件层面上,传统安防产品超过4-5米的监控内容通常无法达到图像识别的像素要求,并容易受复杂环境中光影变化和移动

遮挡的影响而产生信息丢失,因此计算机会出现大量的误报漏报,这些局限为治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安防技术厂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以格灵深瞳为例,目前已将摄像头的有效识别距离稳定至70-80米,同时开创了三维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通过整合各类传感器达到类人眼的效果,减弱了环境对信息采集的负面影响,提高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度。 Analysys易观认为,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从行业痛点出发,以软硬件的方式大大优化了安防人员的作业效率与参考深度,是顺应行业升级的利好。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公安、交警、金融等常见安防需求方而言,更强的视觉识别效果往往意味着更多基础成本(存储、带宽等)的投入,安防厂商的未来将不只以技术高低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产品的实用性能与性价比的平衡才是进行突围、实现量产的根本,因此市场除了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外,还会引发一定的底层创新。

G研究报告前沿及热点评析

2009年我国3G研究前沿及热点评析 摘要:2009年,随着3G的普及推广及应用,我国媒体发生的变化,手机媒体发展及手机 广告都是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2009年3G研究之文章八十余篇,从3G媒体本身、3G 媒体与传统媒体、3G媒体与网络媒体、3G时代的手机媒体广告等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类分析,以描述2009年度的3G媒体研究现状,为3G媒体以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3G手机媒体手机广告传统媒体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 移动通信<3G)牌照,自此,期待了十多年之久的3G时代终于来临。3G时代的手机媒体, 3G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3G手机广告发展等等都是09年3G研究重点之所在。 一、3G技术及特征 3G是“ 3rd Generation ”的简写,代表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 TDMA等数字手机<2G)。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有人简称其为“无线互联网”。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1和第二代GSM TDMA等数字手机(2G>, 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 IMT-2000 ”(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动终端以车速移动时,其传送数据速率为144Kbp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速率为 384Kbps,而室内为2Mbp&但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用户可用速率就可以达到2Mbps,因为室内速率还将依赖于建筑物内详细的频率规划以及组织与运营商协作的紧密程度。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 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 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 GPRS WAP EDGE 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 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TTU将3G定义为便于成长、拓展带宽和支持多样化应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便于成长”是指3G技术具有和2G的兼容性;“拓展带宽”意味着在传输声 音和数据的速度上得到极大提升;而“支持多样化应用”则是指3G技术能够处理图像、音 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从而支持手机提供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广告,无线上网、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1 二、3G时代的手机媒体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把手机媒体分为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视频、手机电视和手机小说五种形式。3G技术的成熟与普 及为手机媒体提供了一个信息传输更为高效的网络,这极大的拓宽了手机媒体的应用范围,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在3G时代,手机媒体必将成为主流新媒体, 并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前景颇为看好,而有学者却指出,手机媒体由于自身限制,只能成为其他媒体的补充,甚至不能被称作“第五媒体”。在这些探讨中,可以看出,3G时代的手 机媒体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现在,也仅仅处在起步阶段。 有学者通过SWOT分析得出手机媒体的潜在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潜在机遇包括3G系统的技术优势;政府资金及政策扶植;手机用户基数大,手机上网人数激增。潜在威胁包括:用户接受程度及阅读习惯的障碍;定位空间内竞争者较多;立法滞后、监管缺位。潜在优势包括:3G手机终端的自身优势;传播特性。潜在劣势包括:产业价值链及运

计算机视觉各种方法

第33卷第1期自动化学报Vol.33,No.1 2007年1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January,2007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 行人检测研究综述 贾慧星1章毓晋1 摘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由于其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车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核心是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检测行人,从而估计出潜在的危险以便采取策略保护行人.本文在对这一问题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模块:感兴趣区分割和目标识别,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模块所采用的一些典型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性能评估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给予了介绍. 关键词行人检测,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感兴趣区分割,目标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41 A Survey of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for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JIA Hui-Xing ZHANG Yu-Jin Abstract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the domain of computer vision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It aims at detecting pedestrians appearing ahead of the vehicle using a vehicle-mounted camera,so as to assess the danger and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pedestrians in case of danger.In this paper,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culties lying in the problem and review most of the literature.A typical pedestrian detection system includes two modules:regions of interest(ROIs) segmentat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ypical methods of the two modules and analyzes their respective pros and cons.Finally,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pose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Pedestrian detection,driver assistance system,ROIs segmentation,object recognition 1引言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是指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获取车辆前面的视频信息,然后从视频序列中检测出行人的位置.由于它在行人安全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成为智能车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欧盟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资助了PROTECTOR[1]和SAVE-U[2]项目,开发了两个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行人检测系统;意大利Parma[3]大学开发的ARGO智能车也包括一个行人检测模块;以色列的MobilEye[4]公司开发了芯 收稿日期2006-3-14收修改稿日期2006-6-17 Received March14,2006;in revised form June17,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314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003102)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P.R.China(60573148),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20060003102) 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DOI:10.1360/aas-007-0084片级的行人检测系统;日本本田汽车公司[5]开发了基于红外摄像机的行人检测系统;国外的大学如CMU[6]、MIT[7,8]和国内的西安交通大学[9]、清华大学[10]也在该领域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属于计算机视觉中人体运动分析的研究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在运动摄像机下快速准确地检测行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特定领域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期对相关的科技人员起到指导作用.对监控系统和体育运动分析领域中人体检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综述文献[11~14]. 行人检测除了具有一般人体检测具有的服饰变化、姿态变化等难点外,由于其特定的应用领域还具有以下难点:摄像机是运动的,这样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领域中检测动态目标的方法便不能直接使用;行人检测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考虑不同的路况、天气和光线变化,对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时性是系统必须满足的要求,这 c 2007by Acta Automatica Sinica.All rights reserved.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政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主要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服务。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有利于政治学研究工作者更好地思考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思路,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治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方面的典籍,几千年的治国理念和治国实践,尤其是政治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创制和运作,曾经为中华文明的创立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伴随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坚守经世致用的学科本质,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紧随历史前进的步伐,服务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在30年的辉煌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恢复和重建阶段(1977-1985年)。改革开放伊始,面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一系列的制度性疑惑和体制性缺陷,中国社会呼唤着政治学为中国的政治生活提供说明、解读和指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服务,使我们的政治建设更加合理、科学和优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政治学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服务。 第二个阶段,飞速发展阶段(1986-1989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国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学术视野迅速拓展,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党的十三大前后,政治学研究开始出现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热潮,并直接带动、强化了政治制度研究、反腐败研究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等。 第三阶段,全面深刻反思阶段(1989-1991年)。1989年之后,中国政治学届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恢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类别:通信网络 摘要: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发展、优点及其应用,然后对神经网络目前的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即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 论、分形理论的融合及其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融合方法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0引言神经网络最早的研究是40年代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合作提出的,他们提出的MP模型拉开了神经网络研究的序幕。神经网络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1947~196 9年为初期,在这期间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神经元模型和学习规则,如MP模型、HEBB学习规则和感知器等;1970~1986年为过渡期,这期间神经网络研究经过了一个 低潮,继续发展。在此期间,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Hopfield教授对网络引入能量函数的概念,给出了网络的稳定性判据,提出了用于联想记忆和 优化计算的途径。1984年,Hiton教授提出Bol tzman机模型;1986年Kumelhart等人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目前,BP网络已成为广泛使用的网络。1987年至今为发展期,在此期间,神经网络受到国际重视,各个国家都展开研究,形成神经网络发展的另一个高潮[1]。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它从结构、实现机理和功能上 模拟生物神经网络。从系统观点看,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极其 丰富和完善的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这是因为信息是分布存贮于网络内的神经元中;(2)并行处理方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结构上是并行的,而且网络的各 个单元可以同时进行类似的处理过程,使得计算快速;(3)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性,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多种多样,各元之间联接强度具有一定可塑性, 使得神经网络可以处理不确定或不知道的系统;(4)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 非线性关系;(5)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同时处理定量和定性的信息, 能很好的协调多种输入信息关系,适用于处理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对象。 神经网络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中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主要应用如下:(1)自动控制领域;(2)处理组合优化问题;(3)模式识别;(4)图像处理;(5)传感器信号处理;(6)机器人控制;(7)信号处理; (8)卫生保健、医疗;(9)经济;(10)化工领域;(11)焊接领域;(12)地理领域;(13)数据挖掘、电力系统、交通、军事、矿业、农业和气象等领域。 1神经网络研究热点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其需要研 究的方面还很多。其中,具有分布存储、并行处理、自学习、自组织以及非线 性映射等优点的神经网络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混合方法和混合系统,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由于其他方法也有它们各自的优点,所以将 神经网络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继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目前这方面工作有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1~5]、专家系统[6~9]、遗传算法[10、11]、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论、分形理论、证据理论[25~27]和

人力资源管理热点前沿问题

1、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4、中国民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5、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7、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 8、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9、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 10、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11、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12、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1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14、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5、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16、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 17、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 18、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 19、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20、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21、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22、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3、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24、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25、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26、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 27、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2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2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 30、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31、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32、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 33、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34、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35、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36、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 37、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38、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39、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4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4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4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 4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4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测距算法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运行。为使更多的人能使用复杂的计算机,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让人来适应计算机,来死记硬背计算机的使用规则的情况。而是反过来让计算机来适应人的习惯和要求,以人所习惯的方式与人进行信息交换,也就是让计算机具有视觉、听觉和说话等能力。这时计算机必须具有逻辑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具有上述能力的计算机就是智能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不但使计算机更便于为人们所使用,同时如果用这样的计算机来控制各种自动化装置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就可以使这些自动化系统和智能机器人具有适应环境,和自主作出决策的能力。这就可以在各种场合取代人的繁重工作,或代替人到各种危险和恶劣环境中完成任务。 3、课题研究内容 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当中可以有效地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而在计算机视觉中,利用视觉信息感知环境,由单幅二维投影图像确定目标与装载摄像机物体之间距离信息的研究,是目前智能交通系统(ITS)和智能车辆系统(IVS)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针对ITS和IVS的单目视觉测距方法。基于单目视觉的测量技术是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新型非接触测量技术,它是一种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把图像当作检测和传递信息的手段或载体而加以利用的测量方法。本文利用投影几何原理和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了单目测距算法,重点研究了摄像机标定技术、图像预处理方法、障碍物体检测及计算障碍物体距离的算法。本文首先采用了一种在照、摄像机内外部参数未知的条件下,利用图像平面中的平行线,以及它们形成的消隐点具有几何约束关系来实现摄像机标定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以前方法相比,计算复杂性不高,但相对而言,准确性和鲁棒性较高,且无须在使用前标定相机,更符合实际需要(因现今的照、摄像机都是变焦距的),从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其次,对多种图像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选择,采用的方法兼顾了图像处理效果和实时性要求。最后,在分析道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道路几何模型,并利用改进的Hough变换提取出道路边缘曲线模型。并在现有单一道路模型测距算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提出了混合几何模型的单目测距算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视觉测距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关键问题及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已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测距算法的实现和评估。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用OpenCV实现这些算法并对其进行合适的评估。 5、研究特点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距离测量主要是单目测距和多目测距,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也

自动化学科前沿

自动化学科前沿 ——人工智能

1946年,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最先提出“自动化”一词,并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使自动化进入以单变量自动调节系统为主的局部自动化阶段。 60年代,随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使自动化进入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与管理的综合自动化阶段。 70年代,自动化的对象变为大规模、复杂的工程和非工程系统,涉及许多用现代控制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促进了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的系统控制和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出现了综合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成果的高级自动化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办公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自动化技术形成时期是在18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788年英国机械师J.瓦特发明离心式调速器(又称飞球调速器)﹐并把它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近代自动调节装置应用的新纪元﹐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后来控制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人们开始采用自动调节装置﹐来对付工业生产中提出的控制问题。这些调节器都是一些跟踪给定值的装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给定值附近。自动调节器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技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自动调节装置﹐促进了对调节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工作。

这一时期虽然在自动调节器中已广泛应用反馈控制的结构﹐但从理论上研究反馈控制的原理则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1833年英国数学家C.巴贝奇在设计分析机时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原理。1939年世界上第一批系统与控制的专业研究机构成立﹐为20世纪40年代形成经典控制理论和发展局部自动化作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0世纪40~50年代是局部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局部自动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设计出各种精密的自动调节装置﹐开创了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这一新的学科当时在美国称为伺服机构理论﹐在苏联称为自动调整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的控制问题。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称是1960年在第一届全美联合自动控制会议上提出来的。1945年后由于战时出版禁令的解除﹐出现了系统阐述经典控制理论的著作。1945年美国数学家维纳﹐N.把反馈的概念推广到一切控制系统。50年代以后﹐经典控制理论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基本上能满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技术上的需要和战后工业发展上的需要。但是到了50年代末就发现把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推广到多变量系统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有其局限性。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70年代以后,自动化开始向复杂的系统控制和高级的智能控制发展,并广泛应用到国防、科学研究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实现更大规模的自动化,例如大型企业

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为探索我国推荐系统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选取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知识图谱等可视化方法和工具,从发文量、核心期刊、作者合作、機构合作、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推荐系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领域,作者合作关系与机构合作关系都有待加强,呈现多元化特点,形成8大热点主题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推荐系统;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知识图谱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人们虽然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但却更难准确地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了,这就造成了“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问题,而解决信息超载问题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荐系统。推荐系统(Recommender System)是一种通过学习和挖掘用户的兴趣以及项目(如音乐、电影、好友、旅游景点等)的特征从而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主动推荐给相应用户的信息系统。目前,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信息检索以及移动应用、电子旅游、互联网广告、社会媒体、社交网络等等众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推荐系统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国内学术界及其相关领域对推荐系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推荐系统进行过综述性的研究,但是学者们所处的领域不同,他们所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是对某一应用领域或专题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很少有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推荐系统领域的发文量、期刊、机构、作者以及整体的进展和趋势进行研究,并用可视化的形式将其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的。因此,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等方法,梳理我国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定地参考和帮助,同时,这对于提高我国推荐系统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据收录最全、更新最为及时的全文数据库,因此,本文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我国推荐系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以“主题=推荐系统,精确”为检索条件,检索时间范围为“不限到2016年”,期刊来源类别为全部,检索得到我国推荐系统相关研究文献共2804篇。将检索得到的文献人工进行二次筛选,剔除掉通知、评论、新闻报道以及与主题无关等无效文献,最终得到2645篇文献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