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资料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资料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资料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内容:

1. 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 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 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 一个细胞可分裂形成组织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细胞小的原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有利物质的交换(相对表面积大)和转运。

细胞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理活跃的常常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往往较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生质体

1.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和染色质: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细胞质

(1)质膜(细胞膜或原生质膜)

定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

生物膜: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的总称。

质膜的化学成分:类脂和蛋白质。

单位膜: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结构为一个单位的膜。

膜的功能:

a.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性”(主要)

b.排出代谢废物

c.主动运输

d.信息传递

e.抵御细菌的感染

f.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2)细胞器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具双层膜的:质体、线粒体

具单层膜的: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微体

具半层膜的:圆球体

无膜结构的:核糖体、微管和微丝。

①质体

种类: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转化:

三种质体的比较

②线粒体

形状:常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外膜、内膜、嵴、基质。

功能:呼吸释放能量,动力车间。

③内质网

形态与结构: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类型: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

功能:粗糙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④高尔基体

功能: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⑤核糖体

成分:RNA和蛋白质

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中心

⑥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形态与发育:由一层单位膜(液泡膜)包被,内含大量水溶液(细胞液)。

功能:

a.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

b.使细胞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进行正常的活动

c.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膨压及小分水的吸收

d.高浓度的细胞液有抗旱,抗寒的作用

⑦溶酶体

功能:对贮藏物质的利用;消除不必要的结构组成,细胞衰老过程中破坏原生质体的结构

⑧圆球体(单位膜的一半)

功能:脂肪累积的场所

⑨微体

概念:单层膜的球状细胞器

类型: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功能:参与植物中乙醛转化为己酸和脂肪转化为糖类的反应

⑩细胞骨架

a)三种蛋白质纤维

微管:细胞内细小中空的长管状纤维,直径23—27nm,由球形的微管蛋白组成。

微丝:实心纤维,直径为5—8nm,由肌动蛋白组成。

中间纤维:直径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的中空管状纤维。

b)功能:·维持细胞的形状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

·影响细胞内的运输和胞质运动。

·参与纺锤丝的形成。

(3)胞基质

胞基质:细胞内无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功能:

·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介质

·细胞代谢的场所

·为各类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必需的原料

【胞质运动

生活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

胞质运动的类型

循环式:单个大液泡中,胞基质往往绕着液泡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流走式:多个液泡中,胞基质可以有不同的流动方式

胞质运动的功能:促进了细胞器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

(二)细胞壁

1.细胞壁的层次

2.纹孔和胞间连丝

纹孔: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的小孔。单纹孔:次生壁在纹孔腔边缘终止而不延伸,整个纹孔腔的直径上下一致

具缘纹孔:次生壁在纹孔边缘向内延伸,形成穹形的延伸物,拱起在纹孔腔上,仅在中央形成-小开口--纹孔口。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3. 细胞壁的成分

主要成分:纤维素

次要成分:果胶质,半纤维素,非纤维素多糖和蛋白质等亲水物质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2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1. 淀粉

存在形式:淀粉粒

类型: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

2.蛋白质

细胞中贮藏的蛋白质呈固体状态。

常有两种方式:拟晶体(结晶状态)糊粉粒(无定形状态)

3.脂肪和油滴

存在形式:在常温下呈固体的为脂肪,液体的为油滴常贮藏在种子、胚和分生组织细胞中。

鉴别方法:遇苏丹III变橘红色

4.晶体

常为细胞的代谢废物,为避免其对细胞的毒害,被贮藏在细胞的特殊部分(常在液泡中)。

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单晶、针晶和簇晶。

第3节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间接分裂

1.核分裂

(1)间期:

DNA复制前期(G1期):主要进行DNA及蛋白质,包括各种有关酶的合成。

DNA复制期(S期):主要进行DNA的大量合成,使其量比原来的增加一倍,使染色体发生复制DNA复制后期(G2期):不再进行DNA的合成,仅进行少量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①染色质凝聚、缩短,形成染色体。

②核仁、核膜消失

③出现纷缍丝。

(3)中期:①由纺缍丝形成纺锤体;

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4)后期:每一条染色体中的2条染色单体自着丝点分开,并分别移向核的两极。

(5)末期:①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恢复为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出现,子核形成。

2.胞质分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复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及比较。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4)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细胞学说 (1)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和。 (2) 主要内容有;;。(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 (2)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它的细胞内含有。 (3)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三)细胞膜 (1)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采用的红细胞,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没有和众多的。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实验用的细胞放入中,细胞会胀破。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和,此外还有少量的。脂质中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有:将每个细胞与隔离开,维持了细胞的相对稳定,

具有_______作用。同时,细胞也主要通过_________有选择地从_________获取控制物质细胞,细胞内的等重要成分不能流失到细胞外;进行细胞间的,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的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的交流,也有赖于的交流。 (4)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作用。 重难点突破: 1.细菌、蓝藻等是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是真核生物 (1)怎样区分细菌、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属于真菌,其余带有“菌”字的一般为细菌;另外“菌”字前有“球”、“杆”、“弧”等字的一定为细菌 (2)怎样区分“藻类”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 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其余如绿藻、红藻、褐藻等都是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等;红藻如紫菜等;褐藻如海带等 (3)易混淆的概念: ①原生生物不等于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 ②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都是真核生物。 2.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充当细胞膜制备原料的原因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②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的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 细胞膜中的脂质也称膜脂,脂质种类很多,最主要是磷脂,超过膜脂总量的50%,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些磷脂分子中的两条脂肪酸链,一条链是饱和的,另一条链是不饱和的。不饱和的脂肪酸链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膜流动性的大小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温度高流动性大,温度低流动性小。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其中有的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如载体;有的是酶,能催化与膜有关的生化反应;有的是激素或其他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受体。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具体种类是不同的,所以其生理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细胞膜中的糖类是少量的,主要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是细胞膜上的标记物,与细胞的识别有关,如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即为糖蛋白。 4.关于细胞的相互识别 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发生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主要是糖蛋白。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 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相关资料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 B .草履虫 C.变形虫 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 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 B .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 .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 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立方形 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 D .细胞壁 C.细胞质 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资料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内容: 1. 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 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 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 一个细胞可分裂形成组织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细胞小的原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有利物质的交换(相对表面积大)和转运。 细胞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生理活跃的常常小,而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往往较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生质体 1.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和染色质: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细胞质 (1)质膜(细胞膜或原生质膜) 定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 生物膜: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的总称。 质膜的化学成分:类脂和蛋白质。 单位膜: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结构为一个单位的膜。 膜的功能:

a.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性”(主要) b.排出代谢废物 c.主动运输 d.信息传递 e.抵御细菌的感染 f.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2)细胞器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具双层膜的:质体、线粒体 具单层膜的: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微体 具半层膜的:圆球体 无膜结构的:核糖体、微管和微丝。 ①质体 种类: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转化: 三种质体的比较 ②线粒体 形状:常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外膜、内膜、嵴、基质。 功能:呼吸释放能量,动力车间。 ③内质网 形态与结构: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类型: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 功能:粗糙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

3.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第1 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 1、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3、模仿、练习制作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间图; 4、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 教学重点 1、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质等; 2、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自学、讨论、交流、实践、 板书设计 第 1 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使用显微镜 二、构成动物体的细胞——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 胞质、细胞核 三、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细胞壁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在小学时没有使用过显微镜,对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具有很大的兴起。但由于显微镜的数量有限,无法人手一台,始终是缺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为中心,利用学生学习的兴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敢于尝试。课前预习。完成下表: 复习提问: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其中说生物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 般指什么?(细胞)

引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就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绝大多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科学家们常常使用什么来观察研究细胞呢?(显微镜)下面我们来认识和学会使显微镜。 自学:学生分组,合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以书p34的内容和显微镜结构图进行自学。逐一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以此检验自学过程,尔后,学生1---2人上讲台进行演示,一问一答,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接下来,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以书p35的内容观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每一步骤,并逐一动手实践,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如何调节光线强度,如何调节低倍物镜,如何调节高倍物镜等等,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显微镜的有关结构,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注意显微镜的保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最后,讲评。 第二课时以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并练习制作临时装片,还要学会绘图。课前预习。完成下表: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 5 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附教学反思).doc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附教 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不完全归纳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探究,学会合作。〖设计理念〗 1.以探究活动为教学的核心; 2.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能力、认知结构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4.努力营造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状况分析〗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知道了细胞这个概念。在本课时的前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洋葱细胞、番茄果肉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对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建立了感性认识。〖重点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观察大量的事实材料,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学生应构建如下的认知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细胞的概念。〖教学重难点及学习策略〗 1.教学重点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策略: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和视频文件加以不完全归纳。2.教学难点分析非常小的细胞,学生肉眼不易观察到,缺乏经验常识。学习策略:通过观察三维模型和放大的显微图片加以认识。细胞是生物的

基本结构单位。学习策略:通过观察大量事实加以归纳。〖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开课时教师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正课中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推进学习进程,适时地倡导学生积极充分地肯定自我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塑造了良好的自我形象;结课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2.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七年级四班的40位学生有38人都积极参与活动,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都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而感知,而非教师的告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乐学不疲、兴趣盎然。3.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本课不再局限在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法)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合作精神、积极肯定自我和他人、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生命是物质的的唯物观)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大胆猜想、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评价)。4.在七年级十二个班中较差的四班教授本课后,全班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后期的生物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有待改进之处1.本课主要探究“细胞结构”这一认知重点,而对“细胞功能”的探究力度不够,在下节课“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中还应重点加以突破。2.分组讨论中,四人小组中小组长、发言人、笔录人、评论员的职责应该具体明确。小组长在讨论之初应收集组内意见、确立在讨论活动的各个阶段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word同步测试题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B .组织C.器官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B .草履虫C.变形虫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B .白亮的C.暗灰色的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左下方C .右上方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防止他人看

B ?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 ?用纱布擦B.用手擦C ?用纸巾擦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C.立方形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D.细胞壁C.细胞质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