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UVC波段的解析

紫外线UVC波段的解析
紫外线UVC波段的解析

紫外线UVC波段的解析

紫外线是一种非照明用的辐射源。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为10nm-400nm。由于只有波长大于200nm的紫外线,才能在空气中传播,所以人们通常讨论的紫外辐射效应及其应用,只涉及200nm-400nm范围内的紫外线。

200nm-400nm的紫外线又被划分为

UVA(315nm-400nm)

UVB(280nm-315nm)

UVC(200nm-280nm)

在紫外线的三个波段中,UVC波段的紫外线是最为危险的。UVC 波段又叫做短波紫外线,紫外线波长越短,杀伤力越大。UVC波段的紫外线会对生物造成巨大的伤害,也对细菌病菌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分子结构具有巨大杀伤力,可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尤其在波长为253.7nm时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最强。一般UVC波段的紫外线只用于杀菌灯。

254nm紫外辐照计是用于检测紫外线杀菌灯的强度,UVC紫外辐照计的光谱响应范围是200nm-280nm,峰值波长是254nm。紫外线是很敏感的,仪器的光谱响应必须与紫外线对应才能检测出准确的强度。紫外线灯也有衰减的特点,衰减后的紫外线强度可能会达不到杀菌的效果,所以254nm紫外辐照计专门检测杀菌灯的强度,确保可长时间使用的杀菌灯具有杀菌效果。

对于杀菌灯的合格强度,国家标准是新灯管的强度必须大于100uW/cm2,使用中的灯管强度必须大于70uW/cm2。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紫外线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紫外线能透过空气起杀菌的作用,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就是靠的紫外线。紫外线虽然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它对玻璃的穿透力很差。一层二毫米的玻璃就足以挡住百分之八十的紫外线;如果是两层玻璃,紫外线就完全被挡住了。所以,如果冬天或初春在屋里晒太阳,认为这样也可以杀菌,那就错了。不管是严寒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应该坚持到户外晒太阳。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预防各种流行的传染病。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增强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久雨后的晴天,寒冬清晨的日出,使人顿时觉得身体舒坦,精神振奋,这是由于紫外线的刺激,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强。 坏处: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对有些危险如皮肤癌已有定量的评价,但其他影响如传染病等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实验证明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 到15,000 人;如果不对紫外线的增加采取措施,从现在到2075年,UV-B辐射的增加将导致大约1800万例白内障病例的 发生。 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地诱发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疾病。这三种皮肤疾病中,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是非恶性的。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 病率将会增加26%。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 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 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 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于皮肤内,使得免疫系统可直接接触紫外线照射。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B 中会抑制免疫反应,人体中这些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反应的重要性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在世界上一些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地区以及免疫功能不完善的人群中,增加的UV-B辐射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影响相当大。 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 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这将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不好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大量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尤其是包括麻疹、水痘、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疟疾等通过皮肤传染的寄生虫病,肺结核和麻疯病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等 爱车贴上隔热膜能隔断99%的紫外线。防止皮肤受伤害,也能减轻汽车内饰老化。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紫外线防护知识

紫外线防护知识 1 什么是紫外线(UV) 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又称紫外辐射,是波长为100~400nm的电磁辐射。它分为长波紫外(UV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 波长范围在100~400nm的太阳光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A段波长范围为315~400nm,这部分生物作用较弱,主要是色素沉着作用; 紫外线B段波长范围为280~315nm,此部分对人体影响较大,主要作用是抗佝偻症和红斑作用,是引起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紫外线C段波长范围为100~280nm,几乎被臭氧层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只有在人工环境中会制造出来,如激光设备以及电磁设备。 2 紫外线的危害 过度照射紫外线辐射: 作用于皮肤是造成晒伤、肌肤老化增加皱纹、患皮肤癌。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脱水、中暑等。 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 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会使焊工患上电光性眼炎。 3 紫外线辐射强度 波长范围为280~400 nm的太阳照射在2π立体角内,所接收到的直接辐射量和太阳散射辐射量之和,单位为:W/m2。 4 紫外线指数(UVI) 紫外线指数是衡量某地正午前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皮肤、眼睛等组织和器官的可能损伤程度的指标。紫外线指数取值范围为1~15。 5 紫外线指数等级(Grade of UV Index) 分为一级~五级,分级方法见附表 6 紫外线照射强度等级(UV Radiation Categories) 中国气象局按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大小把紫外线照射强度划分为五级,依次表示为最弱、弱、中等、强、很强,分级方法见附表。 紫外线预报等级划分表

典型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如V5的R波>2.5MV或伴有ST-T 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排除正常逆钟向转位情况下,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紫外光及太阳光分类

1. 紫外线: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由紫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的紫外线A。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2. 太阳光中是包含整个UV(紫外)波段的光.而且包含其它的长波与短波的光。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770~390纳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770~622nm,感觉为红色;622~597nm,橙色;597~577nm,黄色;577~492nm,绿色;492~455nm,蓝靛色;455~390nm,紫色。 紫外光被划分为A 射线、B 射线和C 射线(简称UVA、UVB 和UVC),波长范围分别为------- 320-400nm,280-320nm,200-280nm。 3. 白炽灯波长范围约为400nm~780nm;太阳光波长范围约为20nm~2500nm (实际范围应该更宽) 5.紫外线的分类: 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 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360nm波长的UVA紫外

线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可制作诱虫灯。300-420nm波长的UVA紫外线可透过完全截止可见光的特殊着色玻璃灯管,仅辐射出以365nm为中心的近紫外光,可用于矿石鉴定、舞台装饰、验钞等场所。09年10月德、意科学家发现【虾青素】能有效地消除【紫外线UVA】对皮肤细胞的伤害。 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紫外线保健灯、植物生长灯发出的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过254nm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 附近的荧光粉制成。 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线。 UVD波段,又称为真空紫外线。比短波紫外线波长还短的紫外线,波长范围在10-200nm之间,称为真空紫外线,它携带的能量很高,灭毒杀菌效果更大,但穿透力极差。(185nm紫外线可将空气中的O2变成O3(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有效地杀灭细菌,臭氧的弥散性恰好可弥补由于紫外线只沿直线传播、消毒有死角的缺点)

影响紫外线杀菌灯效果的四个因素

影响紫外线杀菌灯效果的四个因素 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紫外线杀菌的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和排除不利因素,确保和提高紫外线的杀菌效果,以达到控制细菌感染的目的。 一、紫外线灯管的类型、质量、有无反光罩对其效果的影响 有实验报道,用高硼紫外线灯与石英紫外线灯分别对已知不同种细菌进行照射,结果细菌在石英玻璃管紫外线灯照射下的存活数均较少,而在高硼玻璃管紫外线灯照射下较高,故应首选石英玻璃紫外线灯。目前紫外线灯的质量也有学者作过调查,8只全新紫外线灯经强度检测仪检测,强度为(± )μW/cm,根据我国《杀菌管理条例》对新灯管的强度要求不得低于100μW/cm,故8只全新灯管无一符合标准,所以评定紫外线灯管的优劣不能根据新旧、是否产生蓝色光、是否形成臭氧作判断,必须检测其强度。 紫外灯在有无反光罩或不同材料的反光罩下所测得的强度差异较大,如1支在木板式反光罩下的灯经测试强度<7μW/cm,应属不合格灯管,但改置在抛光铝制反光罩下,强度升高,即可达合格要求,但这种利用反光罩提高照射强度而改判灯管合格是欠妥的,理由是:因灯管所放射出的紫外线强度实际并未改变。对新灯管的强度测定应在无反光设备的条件下进行,为方便工作,可经实验测定各种反光罩的修正系数,将带反光罩时测得的结果除以修正系数,即可得不带反光罩时照射强度值。例:1 只灯管在无罩下强度为100μW/cm时,而改置在抛光钻罩下强度为 155μW/cm,则修正系数为:155/100=。以后凡在抛光铝罩下测得的强度均应除以。这样就可将部分强度不够标准的灯管淘汰,以便更稳妥、有效地实施紫外线杀菌。 二、灯管的清洁程度杀对其效果的影响 实验证明灯管若有尘埃覆盖,由于紫外线有穿透力极弱的特点,尘埃可使其强度降低。而经无水酒精擦拭后其输出强度平均可提高μW/cm。

防紫外线纺织品

防紫外线纺织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自我防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伤害,也易成为各种有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通道,因此是一道必须注意的防线。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病发病率递增。由于臭氧层厚度的减少,太阳光中辐射到地面的短波长紫外线部分增加。虽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内合成维生素并杀灭一些微生物或病毒,但紫外线量增加和短波化,对人(包括生物界)产生重大危害和影响。保护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辐射成为当今许多行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防紫外线服装及纺织品的问世,就是为了适应上述情况而产生的,有些国家已有商品出售,如女衬衫、长袜、运动服、帽子、太阳伞等。 一、防紫外线织物的作用机理 光线与物体的作用有透射、反射和吸收3种,相应的紫外线遮蔽剂有反射剂(或散射剂)及吸收剂两类。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两者混合使用。 紫外线反射剂主要是利用无机微粒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可起到防紫外线透过的效应。常用的紫外线反射剂是不具活性且在紫外光谱区透射率很低、散射率很高的金属氧化物的超细粉体或陶瓷粉末、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利用这些无机物微粒子对入射光的反射、散射作用,可起到防止紫外线透过的效果。另外可以将这些材料制成纳米级的超细粉体,再与纤维材料共混结合后,可以增强纤维材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防止和减少紫外线透过纤维材料。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利用有机物质吸收紫外光,并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形式或无害低辐射将能量消耗或释放。在纤维、纱线和织物中添加了此类紫外线遮蔽剂而制成的防紫外线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其紫外线遮蔽率一般可达90%以上,有的甚至在99%]1[以上。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有水杨酸酯类化合物、金属离子化合物、苯酮类以及苯并三唑类等。金属离子化合物,常作为螯合物使用,旨在提高染色物的耐光性;水杨酸酯类由于熔点低、易升华,且吸收波长分布在短波一侧,应用不多;苯酮类则价格偏高,所以紫外线吸收剂较多采用苯并三唑类。 防紫外线织物,可以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而照射到人体皮肤,同时还可以减轻纤维和染料所受到的紫外线作用,且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如强力、透气性、刚柔性等应未受到不良影响,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防紫外线的方法 1 紫外线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紫外线屏蔽剂。 2 防紫外线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是指本身具有抗紫外线破坏能力的纤维或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纤维。 2.1 天然抗紫外线纤维::腈纶为优良的抗紫外线纤维,此外,大麻纤维、竹纤维本身也有优良的防紫外性能。 2.2 纤维的防紫外加工:不同的纤维应采用不用的加工方法:锦纶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差,在制造锦纶的聚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如锰盐和次磷酸、硼酸锰、硅酸铝及锰盐2 铈盐混合物等),即能制得抗紫外线锦纶。抗紫外线涤纶是采用在聚酯中掺入陶瓷紫外线遮挡剂的方法制成。对棉纤维而言,可采用浸渍有机系(如水杨酸系、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线的吸收剂来制作]2[。 一般来说,在纺丝时掺入紫外线屏蔽剂(有机或无机物),用共混纺丝、芯鞘纺丝等方法纺丝。这种纤维织成的织物在风格、耐洗方面都比后整理法好。 3 织物后整理 防紫外线织物开发伊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可在原设备上进行,易于实现。整理工艺可根据用途不同有所差别,如作为夏季服装面料,对柔软性、舒适性要求高,以采用吸尽法、印花法或浸压法为好;作为装饰、家用或产业用纺织品可选用涂层法。利用后整理方法仍存在耐洗性、耐候性问题,有待提高。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这怎么办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怎么看: 1、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而每个大格就表示,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 波高度不应超过。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紫外线常识

紫外线日常常识 紫外线是日光光谱的紫光端外侧一段,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不可见光。在光的特性中紫光外端的紫外线的粒子的特性较强,红光外端红外线波的特性较强能。紫外线的这个特性就像子弹一样有能量,比如能使各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能杀灭细菌等等;但它的穿透性就相对弱。 一、紫外线的不同波段 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和真空紫外线(UVD0。 长波紫外线UVA:是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是四个波段中波长最长最接近紫光光谱的,波的特性相对强,粒子特性相对弱,所以长波紫外线穿透性远比其他波段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中波紫外线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是波和粒子性相对均衡的紫外线,所以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带能量的粒子能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但由于粒子能量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预防的紫外线波段。 短波紫外线UVC。是波长200-280nm的紫外光线。是三个波段中波长粒子特性特强,波的特性相对弱,所以短波紫外线能量强,但穿透性弱。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把臭氧变成氧,不能达到地球表面;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甚至一张纸都无法穿过。它粒子的能量非常高,所以用来杀菌的效果非常明显,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细胞吸收紫外线后,强大的粒子能量直接打得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细胞死亡。所以晒太阳的时候出现脱皮、电焊出现眼睛难受都是短波紫外线捣的鬼。 真空紫外线UVD,波长100~200nm,由于粒子性非常强,一旦碰到氧气就直接被吸收,把氧变成臭氧,所以在生活中很少见到,只闻到臭氧味。在高空中把氧变成臭氧,UVC又把臭氧变成氧的一个自然循环过程。

紫外线对家畜影响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照射机体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和光电效应,不同的波长其生物学作用的强弱不同,一般将紫外线分为三段,即:A段,波长320—400nm,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起色素沉着作用;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构楼病和红斑作用;C段,波长200一275nm,来自太阳辐射的这段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以人工装外线灯进行试验,此段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紫外线的各种基本作用阐述如下: 1、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和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后,由于皮肤的反射作用,毛细血管扩张,这时出现的红斑称为原发性红斑。而当照射时,因皮肤表皮细胞被紫外线所破坏,释放出组织胺与类组织胺,这两者达到一定浓度,又能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加强,导致皮肤发红和水肿,这时发生的红斑称为继发性红斑。这一过程较慢,一般发生在照射后6—8h,甚至24h。紫外线的红斑反应有两个最敏感的波长区,即254nm 和297nm,但两者所致红斑在性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在红斑深度、界限、温度、潜伏期、消失时间、色泽和血管反应方面均有不同,前者的表现分别为红斑深、界限明显、温度高、潜伏期长、消失慢、色泽为深红色、血管扩张;而后者表现为红斑深度浅、界限不明显、温度低、潜伏期短、消失侠、色泽为紫红有纹、血管痉挛。引起红斑作用的紫外线剂量以红斑学位计。不同紫外线的红斑剂量不同,现统一用功率入1w的297nm波长的紫外线灯的红斑辐射强度作为一个红斑剂量。由于产生红斑作用的这—波段紫外线也具有抗佝偻病作用,两者生物学作用的最佳效果光谱相近,故可用红斑剂量宋代表紫外线的生物剂量G它不仅在紫外线治疗上常以皮肤的红斑反应强弱,作为紫外线治疗的剂量标准,而且又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一般用红斑剂量来表示机体天天所必需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2.杀菌作用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酶和核酸能强烈吸收相应波长的紫外线,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离解,曲活性降低或消失,在核酸中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NA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的死亡。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280一302nm的紫外线主要引起蛋白质的离解;253—260nm的紫外线主要引起变性,而核酸对该波段的紫外线吸收量最为强烈。对260nm的紫外线的吸收强度比蛋白质高30倍。波长295nm的紫外线杀菌效果要比395nm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大l510倍.故波长越短,杀菌效果越好。因此,一般认为:波长在300nm以下的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3—260nm。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可用 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及表面感染的治疗。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还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细菌对紫外线照射的反抗力等有关。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紫外线的反抗力不同,如结核杆菌对紫外线的反抗力比葡萄球菌强2—3倍;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对波长265nm 的紫外线员敏感,而大肠杆菌则对234nm的紫外线最敏感.在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最敏感,黄色八叠球菌耐受力最强.紫外线必须达到一定的辐射强度才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研究显示,大约3W/m2的强度才可抑制细菌的生长。 紫外线不仅能杀死细菌,还能破坏某些细菌的毒素(如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真菌对紫外线则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另据报道,因紫外线的能量能够破坏球虫的A链,因而,紫外线可用于生产中对兔球虫卵囊的消毒。 在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紫外线光源对畜舍进行灭菌。目前在鸡、鸭、猪等畜禽舍使用的低压汞灯,辐射出254nm紫外线,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据生产实践证实,用20w的低压汞灯悬于畜舍2.5m的高空,每20m2悬挂1盏,即lW/m2,每日照射3次,每次50min左右,这样可降低家畜的染病率和死亡率,生产力明显提高。 短波紫外线(c段)对人眼损害很大,但对动物的眼睛影响并不大。因此,在布置低压汞灯灭菌时,可以直接向下方照射,而对刚出生的家畜,因其被毛稀疏,不能过多照射;奶牛、奶羊的乳部因皮藏在照射时应注重剂量。另外,紫外线也可用于饲料、饲养工具的杀菌。 3.抗佝偻病作用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亲D而发生的钙、磷代谢紊乱疾病。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并与体内调节钙、磷的其他因子协调作用,使钙、磷在体内保持正常水平,促进骨基质钙化。畜体在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中钙、磷浓度下降,为维持血内钙、磷含量的稳定,钙、磷从骨中分解出来进入血液。因此,骨组织含钙的减少,成骨作用受到影响,成年家畜非凡是妊娠及哺乳期母畜.则引起骨质软化症。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 (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 (4)时间<0.11S (5)电压:胸导:<0.2mv 肢导:<0.25 mv (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 2、正常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 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 1、时间:0.06—0.10S 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 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 能左室肥大 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

V3 R与S波大致相等 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 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 (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 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S—T段下移<0.05mv可见 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 T波;心室复极波形 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 avR倒置 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 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 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 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 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 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 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 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 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紫外线分类和基本防晒常识

紫外线分类:UVA/UVB/UVC UVA是长波紫外线,一年四季持续存在。能深入穿透到肌肤真皮层及基底层会通过诱导产生活性氧簇而损伤皮肤,造成肌肤深层结构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加速肌肤老化。长期以往会使皮肤失去弹性,造成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而且UVA还会促进黑色素生成,让皮肤产生色斑,使肌肤变黑。这就是光老化,并且是不可逆的。UVA----老化、皱纹、晒黑 UVB是中波紫外线,强度会因季节、时间、环境而变化。UVB射线非常活跃,但主要停留在表皮层,导致肌肤晒伤和肌肤表层结构的损伤。而且会产生黑色素,使肌肤变黑,产生色斑。UVB----晒黑、色斑 UVC太阳射线的UV紫外线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在臭氧层就被完全吸收,除非臭氧层破裂,UVC你还是洗洗睡吧。 三种紫外线波段:(如图) UVA: 分为UVA1:340-400NM UVA2:320-340NM UVB: 280-320NM 基本防晒标识 SPF,PA,PPD 1、SPF=sun protector factor (防晒指数),是确定防止紫外线(主要是UVB)使皮肤发生红斑反应效果的标准。数值越大,表示防UVB效果越好。SPF是目前国际通用的防晒指数标识。 SPF为一般大众所熟知,但SPF仅针对UV-B的晒伤防护数值作为标示,在理想的狀態下,SPF30的防晒品就可以阻隔96.6%的UVB。理想状态是指:涂抹防晒品的時候达到2mg/cm2的标准量。 SPF遮蔽率换算公式:[(SPF-1)/SPFx100%=遮蔽率(%)] 如SPF15: 14/15x100%=93.3% 如SPF30:29/30x100%=96.6%

BSEN13758-1防紫外线测试中文版

1、范围:规定了一种在标准条件下测试透过紫外线的红斑效应,来评价服装织物的抗太阳 紫外线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测试方法不适合测试远距离保护的织物(因为是近距离测试防紫外线的方法),比如雨伞,遮阳物或人工源类似物。 注本标准可能不适合测试小颜色小的织物结构不均匀的织物。 2、相关文献:EN 20139:1992 –标准平衡和调湿大气(ISO 139:1973) 3、定义术语和简写: 3.1.1 波长(λ):一定范围的辐射,用nm表示;3.1.2紫外线(UVR), 波长在180-400nm的电磁辐射。UV-A:315-400nm;UV-B:280-315nm;3.1.3太阳辐射度(E(λ)):在地球表面单位波长和面积接受的太阳释放的能量。用W.m-2.nm-1表示。 在地球表面测量的太阳光紫外线光谱范围是290-400nm;3.1.4红斑:由各种物理或化学试剂导致皮肤泛红。 3.1.5光谱的红斑效应(ε(λ)):一定波长λ辐射产生的相关的红斑效应;3.1.6光谱透过率T(λ):一定波长的辐射,其透过的辐射与发射辐射的比例; 3.1.7积分球:内表面为非选择性漫反射的空心球体; 3.1.8荧光: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 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发射较大波长的光辐射。 3.1.9光谱带宽:指从单色器射出的 单色光谱线强度轮廓曲线的二分之一高度处的谱带宽度。用来表征仪器的光谱分辨率。 3.1.10 样品接受误差:仪器接口和积分球之间的误差(比如在接口和样品之间用滤波器)。 在这种情况,部分扩散光没有进入到积分球。这个误差由样品的结构,样品与接口的距 离,和照明装置的尺寸; 3.1.11 Shade:特别是色调,色深或颜色的明亮度; 3.1.12 construction:描述织物的一套参数,比如材料,交织,纹路等。 3.1.13 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UPF):这个标准描述的方法,来表达的保护的水平。 4、原理:纺织材料的UPF用总的光谱透过量来计算, 计算公式见右边: E(λ):日光的辐照度;ε(λ):光谱红斑效应; Δλ:波长的区间段;T(λ):波长λ的透过率 总的光谱透过率,通过测量UV发射器的辐射量和接收到的透过的辐射量。如果用的多 色入射辐射,透光率收集的是单色。仪器的辐射可以用平行光辐射样品,然后用积分球 接收投射光,也可以用半球辐射,然后接收平行光。 5、仪器:测试仪器由以下部分组成: 5.1 UV光源,提供290-400nm波长的紫外辐射。合 适的UV光源包括弧灯,氘灯和太阳模拟器。 5.2 一个积分球,总的开口不能超过整个 内部表面的10%。内表面衬高反射性哑光材料,比如硫酸钡颜料。需要在样品接口的地方安装挡板保护内部检测器和内部源。如果适用,在球面上测量入射的辐射量。 5.3 单色器,用于测量290-400nm范围的光谱带宽,带宽为5nm或更小。5.4 紫外发射滤波器,只明显透过波长小于400nm左右的光,而且不发荧光。在用平行入射光的时候, 光束的面积至少25mm2,至少需要覆盖重复组织结构至少3次。此外,单色入射光束,减少接收误差,接口的最小尺寸和光源尺寸比值,需要大于 1.5倍。光束通常与面料在±5°,光源偏离光束主轴要小于5°。这些情况需要用在入射光为平行光源的情况。 合适的紫外滤光器,放在样品和接口之间。如果是单色光。当不能操作时,需要放在样 品接口出,在样品和积分球之间。滤光器的厚度在1-3mm之间。 6、样品准备和调湿, 6.1准备,对于均匀材料,至少准备4个样品。样品尽量均匀分散。 离布边5cm,离布头和布尾至少1m;如果材料有不同的形状和/或结构,每个颜色和组织至少测试2个样品;样品的尺寸需要能足够的覆盖仪器的孔径。 6.2 平衡调湿,按EN 20139:1992进行。如果测试仪器不在这个环境,需要10min内测试完毕。 7、测试:7.1将样品放在仪器的接口处,让原离皮肤的那面接触紫外光源;7.2 如果仪器 是单色光,检查是否有荧光,如果有荧光剂存在,放置一个紫外滤光器,并检查有效性;

紫外线杀菌消毒波长可划分为四大类

紫外线杀菌消毒波长 可划分为四大类 紫外线属于一种辐射原理,能以光速透过空气与空间的电磁波能量。紫外线杀菌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效率水质处理技术之一,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并用于沉淀物过滤法、逆渗透法、活性碳吸附法、去离子法等多项水处理工艺中。 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原理 虽然传统的化学消毒方法在给水和污水处理中被普遍采用,但是由于向水中投加化学消毒剂或多或少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广大水处理界的人士把目光集中到紫外线消毒法上。 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部分: A波段(UV—A)称为黑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400nm至320nm; B波段(UV—B)称为红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320nm至275nm; C波段(UV—C)称为灭菌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75nm至200nm; D波段(UV—D)称为真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nm至10nm。

水处理消毒主要采用的是C波段uv紫外线杀菌灯,即C波段紫外线会使细菌、病毒、芽孢以及其它病原菌的DNA丧失活性,从而破坏其复制和传播疾病的能力。 紫外线杀菌装置工作原理与日光灯类似,只是灯管内部不涂荧光物质,灯管材质采用紫外线穿透率高的石英玻璃为保护外管,并利用核酸对低压水银放电灯的人工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有极大吸收值时,破坏细菌与病毒核酸(DNA)的生命遗传物质,与分子内产生激烈的化学变化使其无法繁殖。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 大多数紫外线杀菌消毒装置利用传统的低压紫外灯技术,也有一些大型水厂采用低压高强度紫外灯系统和中压高强度紫外灯系统,由于产生高强度的紫外线可能使灯管数量减少95%以上,从而缩小了占地面积,节约了安装和维修费用,并且紫外线杀菌效果好对水质较差的水源也适用。

紫外线对人体的各种作用分析

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 紫外线对人体的各种作用分析 “紫外线”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它虽然是一种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光,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杀毒方式是利用加热、加药等手段,但这些处理方法所花时间长,可能对处理对象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环境也会产生二次污染。但紫外线的出现不仅可以起到杀毒作用,还可以避免上面出现的问题,达到快速杀菌的效果。凭借着这些优势,它被应用在食品处理,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等各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我们把紫外线划分为不同的波段:黑斑紫外线在320—400纳米波段;红斑紫外线或保健射线在280~320纳米波段;灭菌紫外线在200~320纳米波段;致臭氧紫外线在180~200纳米波段。不同的波段有着其不同的作用。 紫外线的致黑斑作用:在波长为320—400纳米对人体照射后使皮肤变黑,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作用,这就是紫外线的黑斑作用。该波段的紫外线可强烈地刺激皮肤,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生长力加强和使皮肤加厚。A波紫外线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波段,像牛皮癣、白癜风等疾病。 紫外线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当在280~320纳米波段照射到人体后,能引起皮肤肌体的光化学过程和光电反应,使皮肤产生许多活性物质,从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目前采用紫外线照射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功能。 紫外线的生物诱变:当光谱正是在200~300nm之间照射后,微生物DNA吸收紫外线之后,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将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的改变。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使微生物的特性大幅度地变异。 对人类来说紫外线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光,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 深圳康澈净水设备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699748969.html,

防紫外线材料的应用

抗紫外线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1、概述 理论上来说,短波紫外线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不能达到地球表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近年来, 随着人类使用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日益增多,且不断的向空气中排放,致使出现臭氧层空洞。因此,到达地球的紫外线量增加,人类也意识到了的紫外线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报告指出,自从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日益减少,至1999年臭氧层减少了14 % ,而臭氧层每递减1 % ,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 3 %的几率。研究证明,紫外线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深度伤害遗传因子,导致皮肤癌、白内障、色斑癌的发病率增加等危害。 表1-1 不同波段的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紫外线对人类健康可能会造成的各种伤害。人们研制出的各种各样的防晒霜和抗紫外线化妆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因为此类产品的防护能力和作用时间有限,且其产品成份含有的各种重金属会在人体积累,长时间的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防紫外线纺织品的研究,研制出具有防紫外线性能的遮阳伞、窗帘,帽子等等。人们发现,防紫外线纺织品能够更有效的,更大面积的阻挡紫外线对人体的过度伤害。

早在20世纪 9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开发研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防紫外线纺织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日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国内对防紫外线纺织品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是最近几年,国内的防紫外线纺织品研制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的许多公司已开发出具有优异防紫外线功能的纤维和织物。但是,相比较外国而言,我国对防紫外线纺织品的研究和生产都相对比较落后,商品种类较少,商品化程度较低。因此,我国的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还是有待提高,其防紫外线性能和服用性能的改善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按照国标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测定》规定,当样品的UPF>40, <5%时,该种才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 且T(UVA) AV 2、抗紫外线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情况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防紫外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在一些发达国家纺织界对开发研究紫外线防护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化的生产。处低纬度日照较强的国家,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率先开发研究抗紫外线纺织品对人体进行防护,而且使抗紫外线纺织品进入了商品化阶段。在开发抗紫外线织物中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日本,相继推出具有抗紫外线辐射功能的衬衫、帽子、运动服和太阳伞等制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对紫外线防护比较重视。他们已制订了防紫外线整理织物的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在1996年已用UPF值来表示衣服的紫外线屏蔽性能。我国有必要在参照有关国际、国外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标准,以便与国际接轨,有利产品出口。紫外线防护剂可分为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屏蔽剂。前者大多是有机化合物,后者则多为无机化合物。 近年来,日本对抗紫外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防紫外线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消费,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例如,日本可乐丽公司产品]埃斯莫]纤维应用了日本住友水泥公司开发了超细氧化锌粒子(n-100,n-200)来获得防紫外线的性能。因为超细氧化锌粒子可以单分散状态吸附在织物上,所以用它整理后的产品]埃斯莫]纤维有较高的透明性。超细氧化锌粒子性能优异,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