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等式专题复习题

高三不等式专题复习题
高三不等式专题复习题

不等式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设x y R +∈、且()1xy x y -+=,则( ) A

.1)x y +≥ B

.1xy ≤

C

.21)x y +≤

D

.1)xy ≥

2.已知,x y 满足不等式组240,20,30,x y x y y +-≥??

--≤??-≤?

则1z x y =+-的最小值为( )

A .2

B

2

C

D .1

3.设函数2()1f x mx mx =--,若对于任意[1,3]x ∈,()4f x 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0]-∞

B .5[0,)7

C .5(,)7

-∞

D .5(,0)(0,)7

-∞?

4.若a b R ∈、,且0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 .222a b ab +>; B

.a b +>; C .

2b a

a b +≥; D .1

2ab ab

+

>. 5.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10x y x z x y y +≥??

≥=+-??≥?

,则的最小值是( )

A .1-

B .0

C .1

D .2

6.若ln 2ln 3ln 5

,,235

a b c =

==,则 A .a b c << B .c a b << C .c b a <<

D .b a c <<

7.已知变量x 、y 满足220

110

x y x x y -+≥??

≤??+-≥?

,则42x 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2??????

B .55,32??????

C .23,32??????

D .1,22??????

8.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103230360x y x y x y -+≤??

-+≥??+-≤?

,则z =的最小值为( )

A .1 B

5

C

.13 D

9.已知x ,y 满足10,

0,3,x y x y x --≥??

+≥??≤?

则22(1)(2)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5,25

B .[]1,25

C .[]2,29

D .5,292??????

10.已知集合1|,0A y y x x x ??

==+≠????

,集合{}2|40B x x =-≤,若A B P ?=,则集合P 的子集个数为( ) A .2

B .4

C .8

D .16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0,

10,0x y x y y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A .1

B .

12

C .

14

D .

18

12. 设a b c ≥≥,且1是一元二次方程2 0ax bx c ++=的一个实根,则

c

a

的取值范围为 A .[20]-,

B .1,02

??-????

C .12,2

??--???

?

D .11,2

??--???

?

二、填空题

13.已知01a <<,01b <<,且44430ab a b --+=,则

12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 14.已知函数2

()f x ax bx =+,且1(1)22(2)4f f ≤≤≤-≤,

.向量(,)m a b =,(0,2)n =,则m n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5.若0m >,0n >,1m n +=且

()1

0t t m n

+>的最小值为9,则t =______.

16.由不等式组0

020

x y y x ≤??

≥??--≤?

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1Ω,由不等式组12x y x y +≤??+≥-? 确定的

平面区域记为2Ω,若在1Ω中随机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2Ω内的概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2

366f x x a a =-+-+.

(1)解关于a 的不等式()10f >;

(2)若不等式()f x b >的解集为()1,3-,求实数,a b 的值.

18.常州地铁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通车后将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已知某条线路通车后,地铁的发车时间间隔 t (单位:分钟)满足220t ≤≤,N t ∈.经测算,地铁载客量与发车时间间隔t 相关,当1020t ≤≤时地铁为满载状态,载客量为1200人,当210t ≤<时,载客量会减少,减少的人数与(10)t -的平方成正比,且发车时间间隔为2分钟时的载客量为560人,记地铁载客量为()p t .

⑴ 求()p t 的表达式,并求当发车时间间隔为6分钟时,地铁的载客量; ⑵ 若该线路每分钟的净收益为6()3360

360p t Q t

-=-(元),问当发车时间间隔为多少时,

该线路每分钟的净收益最大?

19.(1)解关于x 的不等式:2

2

(1)(1)2()a a x a x a a R +->++-∈. (2)如果24x a =-在上述表达式的解集中,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0.已知0x > , 0y > ,280x y xy +-= . (1)求xy 的最小值; (2)求x y + 的最小值.

21.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自动刹车的工作原理是用雷达测出车辆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结合车速转化为所需时间),当此距离等于报警距离时就开始报警提醒,等于危险距离时就自动刹车,某种算法(如下图所示)将报警时间划分为4段,分别为准备时间0t 、人的反应时间1t 、系统反应时间2t 、制动时间3t ,相应的距离分别为0d 、1d 、2d 、

3d ,当车速为v (米/秒),且[0,33,3]v ∈时,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下表(其中系数k 随

地面湿滑成都等路面情况而变化,[0.5,0.9]k ∈).

(1)请写出报警距离d (米)与车速v (米/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d v ,并求0.9k =时,若汽车达到报警距离时人和系统均不采取任何制动措施,仍以此速度行驶,则汽车撞上固定障碍物的最短时间(精确到0.1秒);

(2)若要求汽车不论在何种路面情况下行驶,报警距离均小于80米,则汽车的行驶速度应限制在多少米/秒以下?合多少千米/小时?

22.如图为一块平行四边形园地ABCD ,经测量,20AB =米,10BC =米,120ABC ?∠=,拟过线段AB 上一点E 设计一条直路EF (点F 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不计路的宽度),将该园地分为面积之比为3:1的左、右两部分分别种植不同的花卉,设EB x =,EF y =(单位:米).

(1)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试确定点E 的位置;

(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点E、F的位置,使直路EF长度最短.

参考答案

1.A 【详解】

∵x ,y ∈R +且xy ﹣(x +y )=1,

则xy =1+(x +y )

化为:

2

﹣1≥0,

,即xy (2

1≥+,

xy =1+(x +y )(

)2

4

x y +≤,即()()2

440x y x y +-+-≥

解得)

21x y +≥

故选:A . 2.D 【解析】

不等式组对应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因为z =所以z 表示可行域内一点到直线x+y-1=0倍,由可行域

可知点A (2,0)到直线x+y-1=0的距离最短,故min 1.z =故选D. 3.C 【详解】

由题意,f (x )<﹣m +4,可得m (x 2﹣x +1)<5. ∵当x ∈[1,3]时,x 2﹣x +1∈[1,7], ∴不等式f (x )<﹣m +4等价于m <

2

5

1

x x -+.

∵当x =3时,251

x x -+的最小值为5

7,

∴若要不等式m <25

1x x -+恒成立,

则必须m <5

7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5

7

),

故选C . 4.C 【详解】

解:A .取0a b =≠时,不成立;

B .取0a b =≠时,不成立;

C .0ab >,∴

22b a b a a b a b

+?=,当且仅当0a b =≠时取等号,可知正确. D .取1ab =时不成立.

故选:C . 5.B 【详解】

结合不等式,还原可行域,如图:

将21z x y =+-转化成11

22

z y x +=-

+,该目标函数从虚线位置平移,当移到A 点的时候,z 取到最小值,而A 的坐标为()1,0,代入目标函数,计算出z=0.

6.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

ln 2ln 3ln8ln 9ln 2ln 3

0,23623

--=<<,ln 2ln 5ln 32ln 25ln 2ln 5

0,251025

--=>>,故选B. 7.B 【详解】

作出不等式组220

110x y x x y -+≥??

≤??+-≥?

所表示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2242

1222

x y x y y x x x ++++++==+

+++,代数式22y x ++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中的点(),P x y 与点()2,2A --连线的斜率,

由图象可知,当点P 与可行域的顶点()0,1B 重合时,直线PA 的斜率最大,此时

4

2

x y x +++取得最大值

52

. 当点P 与可行域的顶点()1,0D 重合时,直线PA 的斜率最小,此时

42x y x +++取得最小值5

3

.

因此,

42x

y x +++的取值范围是55,32??

????

.

故选:B. 8.D 【详解】

由图知z 的最小值为原点(0,0)到直线210x y -+=

的距离,则最小距离为

=.故选D.

9.C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表示点(),x y 与点()1,2P 的

距离,

的最小值就是点()1,2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

=B 与点P 的距离,由

3

0x x y =??

+=?

,可得()3,3B -

PB ∴=

=

()()2

2

21229x y ≤

≤∴≤-+-≤,

()()2

2

12x y ∴-+-的取值范围是

[

]2,29,故选C. 10.B 【详解】

当0x >

时,12y x x =+

≥=; 当0x <时,()()

112y x x x x ??

=+=--+≤-=-??-?

?. 所以,集合{}

22A y y y =≤-≥或.

集合{

}{

}

2

4022B x x x x =-≤=-≤≤,{}2,2P A

B ∴==-,

集合P 有两个元素,因此,集合P 的子集个数为224=,故选:B. 11.C 【详解】

作可行域,为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OAB ,由010x y x y -=??+-=?,得12

12x y ?

=???

?=??

. 所以其面积为

111

1224

??=,选C.

12.C 【详解】

又因为1是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实根, 所以有0a b c ++=,且a b c ≥≥, 所以0,0a c ><, 所以

0c

a

<,所以排除A 、B 两项,

当0b >时,()c a b =-+,所以2a c a <≤,此时21c

a

-≤<-, 当0b =时,c a =-,此时

1c

a

=-, 当0b <时,()c a b =-+,所以12a c a ≤<,此时1

12

c a -<≤-,

所以

12,2c a ??

∈--????

, 故选C. 13

.43

+

【详解】

44430ab a b --+= ()()1114

a b ∴--=

设1,1a x b y -=-=,则11,44xy x y

==,

∵01a <<,01b <<,

01,01x y <<<<∴

∴1212124212

1111141141114y a b x y y y y y y y

+=+=+=+=++

-------- 又

()()41441218181411414441443y y y y y y y y ??

-+-????+=+?=+??? ? ?------??????

()()()8411181444144183414434144y y y y y y y y ?

?-??-?????

?=+-+-=+

++?? ? ? ???----???????

? 当

()841444144y y y y --=-

-

时,()()212

0,1,0,11444

y x y =∈==,在题目要求范围内,

()8411214411893411341443y y y y y y ?-??-???∴??+=+++≥+=+?? ? ?----????????

即12121134411a b y y ?+=++≥++=+ --??

故答案为:4+

14. 【详解】

解:函数2

()f x ax bx =+,且()112f ,2(2)4f -.

∴122424a b a b +??-?,即12122a b a b +??-?

如图所示,表示的可行域为四边形BACD 及其内部的点,可得(1,0)A ,42,33B ??

???

,(1,1)C ,

21,33D ?? ???

. 向量(,)m a b =,(0,2)n =,(,2)m n a b -=-, 设点(0,2)P ,

||PC =||3PB =

,||PA =||PD .

则2,m n a PC PA -=+?=??,

故答案为:.

15.4 【详解】

由基本不等式得

()11111t t tn m m n t t t m n m n m n ??+=++=+++≥++=++ ???

)219

==,0

t >,解得4

t=,当且仅当

4

1

n m

m n

m n

?

=

?

?

?+=

?

,即当

2

3

1

3

m

n

?

=

??

?

?=

??

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4.

16.

7

8

【详解】

如图,平面区域1

Ω就是三角形区域OAB,

1

222

2

OAB

S

?

=??=,

平面区域2

Ω与平面区域

1

Ω的重叠部分就是区域OACD,.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11

1

224

BCD

S

?

=??=,

17

2

44

OACD

S

∴=-=

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所求概率

7

7

4

28

OACD

OAB

S

P

S

?

===

四边形.

故答案为:

7

8

17.(1

){|33

a a

-<<+;(2

3

3

a

b

?=±

?

?

=-

??

【解析】

试题解析:

(1)∵f(x)=-3x2+a(6-a)x+6,

∴f(1)=-3+a(6-a)+6=-a2+6a+3,

∴原不等式可化为a2-6a-3<0,解得3-

a<3+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3-

a<3+

}…….5分

(2)f(x)>b的解集为(-1,3)等价于方程-3x2+a(6-a)x+6-b=0的两根为-1,3,

等价于()61+3=3613=3a a b

?--???-?-?-??

解得33a b ?=±??

=-??分 18.(1)1040;(2)120 【详解】

(1)由题意知()()2

120010,210

1200,1020k t t p t t ?--≤

,N t ∈,(k 为常数),

∵()()2

21200102120064560p k k =--=-=, ∴10k =,

∴()()22

10200200,210

12001010,2101200,10201200,1020t t t t t p t t t ??-++≤<--≤

∴()()2

61200101061040p =-?-=,

故当发车时间间隔为6分钟时,地铁的载客量1040人.…….6分 (2)由()63360

360p t Q t

-=

-,可得

()

236610200200336084060,210360,21038403840360,1020360,1020t t t t t t t Q t t t t ??-++-??

-+≤

①当210t ≤<时,36840608406012120Q t t ?

?

=-+≤-?= ???

,当且仅当6t =时等号成立;

②当1020t ≤≤时,72003360

36038436024Q t

-=

-≤-=,当10t =时等号成立,

∴当发车时间间隔为6t =分钟时,该线路每分钟的净收益最大,最大为120元.…….12分 答:当发车时间间隔为6t =分钟时,该线路每分钟的净收益最大,最大为120元. 19.(1)φ;(2)(2,1)(3,)a ∈-+∞

【解析】

试题解析:(1)原不等式2

(1)2a x a a ->+-,当1a >时,解集为2x a >+;当1a <时,

解集为2x a <+;当1a =时,解集为φ.…….6分

(2)由题意,2

1

24

a a a >??

+<-?或2

1

24

a a a

+>-?,得(2,1)

(3,)a ∈-+∞(或将24

x a =-代入原不等式求解)…….12分 20.(1) 64 ,(2) x+y 的最小值为18. 【解析】

试题解析:(1)由280x y xy +-= ,得

82

1x y

+= ,又0x > ,0y >

,故821x y =

+≥=故64xy ≥,当且仅当82

1,82x y x y

?+=??

??=??即164x y =??=?时等号成立,∴()min 64xy = …….6分

(2)由2280x y xy +-=,得

821x y +=,则()82x y x y x y ??

+=+?+ ???

28=101018x y y x ++≥+=.当且仅当82

1,28x y x y y

x ?+=????=??即12

6x y =??=?时等号成立.∴

()min 18x y += …….6分

21.(1)2

2020v d v k

=++,最短时间3.1秒(2)汽车的行驶速度应限制在20米/秒,合72

千米/小时 【详解】

(1)由题意:报警距离2

01232020=+++=++v d d d d d v k ,

当0.9k =时,2

2018

=++v d v ,

则汽车撞上固定障碍物的最短时间为:20111 3.118==++≥=≈d v t v v 秒;…….6分

(2)由题意可得:2

208020v d v k

=++<,因为[0.5,0.9]k ∈,

所以当0.5k =时,报警距离最大,

因此,只需:2

208010

++

秒,合72千米/小时. …….12分

22.(1)点E 是AB 的中点;(2

)10x y ?≤<=,当点E 距B 点2.5米,点F 距C 点7.5米时,EF 最短. 【详解】

(1)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14

BEC ABCD S S ?=

,即

11

24

EB h AB h =, 其中h 为平行四边形AB 边上的高,得1

2

EB AB =,即点E 是AB 的中点.……4分 (2)

点E 在线段AB 上,

020x ∴,

当1020x 时,由(1)知,点F 在线段BC 上,

20AB m =,10BC m =,120ABC ∠=

?,

2010ABCD

S

AB BC sin ABC ∴=??∠=?

= 由1sin1202EBF S x BF ?=

?=100BF x

=, ∴由余弦定理得,

cos120y EF x x ==?=

当010x <时,点F 在线段CD 上, 由()1

10602

EBCF S x CF sin =

+???=四边形得10CF x =-,……8分

当BE CF

时,EF =, 当BE CF <

时,EF =

化简均为y EF ==

综上所述,1020x y x ?<=; 当010x <

时,y =,当52x =时,y

有最小值min y =此时152

CF =; 当1020x

时,100103y =

> 故当点E 距点B ,2.5m ,点

F 距点C ,7.5m 时,EF 最短,其长度为…….12分

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精讲

新课标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典题精讲(3.4基本不等式) 典题精讲 例1(1)已知0<x <3 1,求函数y=x(1-3x)的最大值; (2)求函数y=x+ x 1的值域. 思路分析:(1)由极值定理,可知需构造某个和为定值,可考虑把括号内外x 的系数变成互为相反数;(2)中,未指出x >0,因而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需分x >0与x <0讨论. (1)解法一:∵0<x <3 1,∴1-3x >0. ∴y=x(1-3x)= 3 1·3x(1-3x)≤3 1[ 2) 31(3x x -+]2= 12 1,当且仅当3x=1-3x ,即x= 6 1时,等号成 立.∴x= 6 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12 1 . 解法二:∵0<x <3 1,∴ 3 1-x >0. ∴y=x(1-3x)=3x(3 1-x)≤3[ 23 1x x -+ ]2= 12 1,当且仅当x= 3 1-x,即x= 6 1时,等号成立. ∴x= 6 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2 1. (2)解:当x >0时,由基本不等式,得y=x+x 1≥2x x 1? =2,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 当x <0时,y=x+ x 1=-[(-x)+ ) (1x -]. ∵-x >0,∴(-x)+ ) (1x -≥2,当且仅当-x= x -1,即x=-1时,等号成立. ∴y=x+x 1≤-2. 综上,可知函数y=x+x 1的值域为(-∞,-2]∪[2,+∞). 绿色通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积的最大值,关键是构造和为定值,为使基本不等式成立创造条件,同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 变式训练1当x >-1时,求f(x)=x+ 1 1+x 的最小值. 思路分析:x >-1?x+1>0,变x=x+1-1时x+1与1 1+x 的积为常数.

(完整版)初一不等式难题-经典题训练(附答案)

初一不等式难题,经典题训练(附答案) 1. 已知不等式3x-a ≤0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 521 x a x ->??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 若关于x 的不等式(a-1)x-2 a +2>0的解集为x<2,则a 的值为( ) A 0 B 2 C 0或2 D -1 4. 若不等式组2 20 x a b x ->?? ->?的解集为11x -<<,则2006()a b +=_________ 5.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41320 x x x a +?>+? ??+- 7. 不等式组951 1 x x x m +<+?? >+?的解集是2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m ≤ B. 2m ≥ C. 1m ≤ D. 1m f 8.不等式()()20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 9.当a>3时,不等式ax+2<3x+b 的解集是,则b=______ 10.已知a,b 为常数,若ax+b>0的解集是1 3 x <,则的0bx a -<解集是( ) A. 3x >- B 3x <- C. 3x > D. 3x < 11.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整70 60x m x n -≥?? -? p 数解仅为1,2,3,那么适合不等式组的整数(m,n)对共 有( )对 A 49 B 42 C 36 D 13 12.已知非负数x,y,z 满足123 234 x y z ---==,设345x y z ω=++,求的ω最大值与最小值

高考不等式经典例题

高考不等式经典例题 【例1】已知a >0,a ≠1,P =log a (a 3-a +1),Q =log a (a 2-a +1),试比较P 与Q 的大小. 【解析】因为a 3-a +1-(a 2-a +1)=a 2(a -1), 当a >1时,a 3-a +1>a 2-a +1,P >Q ; 当0<a <1时,a 3-a +1<a 2-a +1,P >Q ; 综上所述,a >0,a ≠1时,P >Q . 【变式训练1】已知m =a + 1a -2 (a >2),n =x - 2(x ≥12),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m <n B.m >n C.m ≥n D.m ≤n 【解析】选C.本题是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中间媒介传递. m =a + 1a -2=a -2+1a -2 +2≥2+2=4,而n =x - 2≤(12)-2=4. 【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f (x )=ax 2-c ,且-4≤f (1)≤-1,-1≤f (2)≤5,求f (3)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已知-4≤f (1)=a -c ≤-1,-1≤f (2)=4a -c ≤5. 令f (3)=9a -c =γ(a -c )+μ(4a -c ), 所以???-=--=+1,94μγμγ???? ??? ? =-=38 ,35μγ 故f (3)=-53(a -c )+8 3(4a -c )∈[-1,20]. 题型三 开放性问题 【例3】已知三个不等式:①ab >0;② c a >d b ;③b c >a d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的一个作结论,则能组 成多少个正确命题? 【解析】能组成3个正确命题.对不等式②作等价变形:c a >d b ?bc -ad ab >0. (1)由ab >0,bc >ad ?bc -ad ab >0,即①③?②; (2)由ab >0, bc -ad ab >0?bc -ad >0?bc >ad ,即①②?③; (3)由bc -ad >0, bc -ad ab >0?ab >0,即②③?①. 故可组成3个正确命题. 【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mx 2+(m -2)x -2>0 (m ∈R ). 【解析】当m =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x -2>0,即x <-1; 当m ≠0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1)m >0 时,方程mx 2+(m -2)x -2=0有两个根,x 1=-1,x 2=2 m .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2 m }; (2)m <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mx 2+(2-m )x +2<0,

广东省高考数学复习专题汇编 不等式(试题)

不等式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2分 12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0小题) 设a 、b ∈R ,若a - |b | > 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D ) A. b - a > 0 B. a 3 + b 3 < 0 C. a 2 - b 2 < 0 D. b + a > 0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2小题) 若变量x 、y 满足24025000 x y x y x y +≤??+≤? ?≥??≥?,则32z x y =+的最大值是__70_____。 (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7小题)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 (x ≥10)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 + 48x (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注:平均综合费用 = 平均建筑费用 + 平均购地费用,平均购地费用 = 购地总费用/建筑总面积)。 【解析】设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为f (x )元,则 ()()21601000010800 56048560482000f x x x x x ?=++=++()10,x x Z +≥∈ ()2 10800 48f x x '=- , 令 ()0f x '= 得 15x = 当 15x > 时,()0f x '> ;当 015x <<时,()0f x '< 因此 当15x =时,f (x )取最小值()152000f =; 答:为了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最少,该楼房应建为15层。 (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19小题) 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定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12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6个单位的维生素C ;一个单位的晚餐含8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个单位的蛋白质和10个单位的维生素C .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64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个单位的蛋白质和54个单位的维生素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2.5元和4元,那么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19.解:设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x 个单位的午餐,y 个单位的晚餐,所花的费用为z ,则依题意得: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双基自测 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函数y =x +1 x (x >0)的值域为( ). A .(-∞,-2]∪[2,+∞) B .(0,+∞) C .[2,+∞) D .(2,+∞) 2.下列不等式:①a 2+1>2a ;②a +b ab ≤2;③x 2+1 x 2+1≥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3.若a >0,b >0,且a +2b -2=0,则ab 的最大值为( ). A.1 2 B .1 C .2 D .4 4.(2011·重庆)若函数f (x )=x + 1 x -2 (x >2)在x =a 处取最小值,则a =( ). A .1+ 2 B .1+ 3 C .3 D .4 5.已知t >0,则函数y =t 2-4t +1 t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考向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1】?(1)已知x >0,y >0,且2x +y =1,则1x +1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当x >0时,则f (x )= 2x x 2+1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训练1】 (1)已知x >1,则f (x )=x + 1 x -1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已知0<x <2 5,则y =2x -5x 2的最大值为________. (3)若x ,y ∈(0,+∞)且2x +8y -xy =0,则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考向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已知a >0,b >0,c >0,求证:bc a +ca b +ab c ≥a +b +c . .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6:不等式选讲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6:不等式选讲 一、填空题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若关于实数x 的不等式 53x x a -++<无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8-∞ 2 .(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不等式选做题) 已知a , b , m , n 均为正数, 且a +b =1, mn =2, 则 (am +bn )(bm +an )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2 3 .(2013年高考江西卷(理))(不等式选做题)在实数范围内,不等式211x --≤的解集为_________ 【答案】[]0,4 4 .(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设 ,,x y z R ∈,且满足:2221x y z ++=,23x y z ++=,则x y z ++=_______. 【答案】 二、解答题 5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纯WORD 版含答案))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a b c ++=,证明: (Ⅰ)13ab bc ca ++≤; (Ⅱ)222 1a b c b c a ++≥. 【答案】 6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 x x a =-,其中1a >.

(I)当=2a 时,求不等式()44f x x ≥=-的解集; (II)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222f x a f x +-≤的解集为{}|12x x ≤≤,求a 的值. 【答案】 7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不等式选讲:设不等式 *2()x a a N -<∈的解集为A ,且32A ∈,12 A ?. (1)求a 的值; (2)求函数()2f x x a x =++-的最小值. 【答案】解:(Ⅰ)因为32A ∈,且12A ?,所以322a -<,且122 a -≥ 解得1322 a <≤,又因为*a N ∈,所以1a = [来源:12999数学网] (Ⅱ)因为|1||2||(1)(2)|3x x x x ++-≥+--= 当且仅当(1)(2)0x x +-≤,即12x -≤≤时取得等号,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3 8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数学)(已校对纯WORD 版含附加题))D.[选修4-5: 不定式选讲]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b a ≥>0,求证:b a ab b a 223322-≥- [必做题]第22、23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答案】D 证明:∵=---b a ab b a 223322()=---)(223223b b a ab a () )(22222b a b b a a ---

(完整版)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经典,非常好,学生评价高)

基本不等式 一. 基本不等式 ①公式:(0,0)2 a b a b +≥≥≥,常用a b +≥ ②升级版:22222a b a b ab ++??≥≥ ??? ,a b R ∈ 选择顺序:考试中,优先选择原公式,其次是升级版 二.考试题型 【题型1】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求最值使用原则:一正 二定 三相等 一正: 指的是注意,a b 范围为正数。 二定: 指的是ab 是定值为常数 三相等:指的是取到最值时a b = 典型例题: 例1 .求1(0)2y x x x =+<的值域 分析:x 范围为负,提负号(或使用对钩函数图像处理) 解:1()2y x x =--+- 00x x <∴->Q 1 2x x ∴-+≥=-1 2x x ∴+≤ 得到(,y ∈-∞

例2 .求12(3)3 y x x x =+>-的值域 解:123 y x x =+- (“添项”,可通过减3再加3,利用基本不等式后可出现定值) 12(3)63 x x =+-+- 330x x >∴->Q 12(3)3x x ∴ +-≥- 6y ∴≥, 即)6,y ?∈+∞? 例3.求2sin (0)sin y x x x π=+<<的值域 分析:sin x 的范围是(0,1),不能用基本不等式,当y 取到最小值时,sin x 不在范围内 解:令sin (0,1)t x t =∈, 2y t t =+ 是对钩函数,利用图像可知: 在(0,1)上是单减函数,所以23t t + >,(注:3是将1t =代入得到) (3,)y ∴∈+∞ 注意:使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y 取到最值,x 有没有在范围内, 如果不在,就不能用基本不等式,要借助对钩函数图像来求值域。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不等式解法

典型例题一 例1 解不等式:(1)01522 3>--x x x ;(2)0)2()5)(4(3 2 <-++x x x . 分析:如果多项式)(x f 可分解为n 个一次式的积,则一元高次不等式0)(>x f (或 0)(-+x x x 把方程0)3)(52(=-+x x x 的三个根3 ,2 5 , 0321=-==x x x 顺次标上数轴.然后从右上开始画线顺次经过三个根,其解集如下图的阴影部分. ∴原不等式解集为? ?????><<-3025x x x 或 (2)原不等式等价于 ?? ?>-<-≠????>-+≠+?>-++2450)2)(4(0 50 )2()5)(4(32x x x x x x x x x 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 2455>-<<--

①0 ) ( ) ( ) ( ) ( < ? ? < x g x f x g x f ②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g x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或 或 (1)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 )2 )( 2 )( 1 )( 6 ( )2 )( 2 ( )1 )( 6 ( )2 )( 2 ( 6 5 )2 )( 2 ( )2 ( )2 (3 2 2 3 2 2 3 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 ? - ? - -∞,6 2,1 )2 , (。 (2)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0 2 7 3 1 3 2 2 2 > + - + - x x x x 2 1 2 1 3 1 2 7 3 1 3 2 2 7 3 1 3 2 )2 7 3 )( 1 3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 或 或 ∴原不等式解集为) ,2( )1, 2 1 ( ) 3 1 , (+∞ ? ? -∞。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0 )2 )(1 3( )1 )(1 2( > - - - - x x x x )2 ( )1 3 )( 1 )( 1 2(> - ? - - - ?x x x x 用“穿根法” ∴原不等式解集为) ,2( )1, 2 1 ( ) 3 1 , (+∞ ? ? -∞ 典型例题三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不等式理科及答案

专题七 不等式 1.【2015高考四川,理9】如果函数()()()()21 281002 f x m x n x m n = -+-+≥≥, 在区间122?????? ,上单调递减,则mn 的最大值为( ) (A )16 (B )18 (C )25 (D )812 【答案】B 【解析】 2m ≠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82n x m -=--.据题意,当2m >时,8 22 n m --≥-即212m n +≤ .26,182 m n mn +≤ ≤∴≤Q .由2m n =且212m n +=得3,6m n ==.当2m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据题意得,81 22 n m -- ≤-即218m n +≤ .281 9,22 n m mn +≤ ≤∴≤Q .由2n m =且218m n +=得92m =>,故应舍去.要使得mn 取得最大值,应有218m n +=(2,8)m n <>.所以 (182)(1828)816mn n n =-<-??=,所以最大值为18.选B.. 【考点定位】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首先弄清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结合所给单调区间找到m 、n 满足的条件,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本题将函数的单调性与基本不等式结合考查,检测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在知识的交汇点命题,这是高考的一个方向,这类题往往以中高档题的形式出现. 2.【2015高考北京,理2】若x ,y 满足010x y x y x -?? +??? ≤,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0 B .1 C . 3 2 D .2 【答案】D 【解析】如图,先画出可行域,由于2z x y = +,则11 22 y x z =- +,令0Z =,作直线1 2 y x =- ,在可行域中作平行线,得最优解(0,1),此时直线的截距最大,Z 取

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5.3、不等式典型例题之基本不等式的证明——(6例题) 雪慕冰 一、知识导学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两个实数大小顺序和运算性质的直接应用,比较法可分为差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差法)和商值比较法(简称为求商法). (1)差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b≥0a≥b;a-b≤0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差:考察不等式左右两边构成的差式,将其看作一个整体;②变形:把不等式两边的差进行变形,或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变形为若干个因式的积,或变形为一个或几个平方的和等等,其中变形是求差法的关键,配方和因式分解是经常使用的变形手段;③判断:根据已知条件与上述变形结果,判断不等式两边差的正负号,最后肯定所求证不等式成立的结论.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差值比较法. (2)商值比较法的理论依据是:“若a,b∈R + ,a/b≥1a≥b;a/b≤1a≤b”.其一般步骤为:①作商:将左右两端作商;②变形:化简商式到最简形式;③判断商与1的大小关系,就是判定商大于1或小于1.应用范围: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含有幂、指数式时,一般使用商值比较法. 2.综合法:利用已知事实(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推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其特点和思路是“由因导果”,从“已知”看“需知”,逐步推出“结论”.即从已知A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从而得出结论B. 3.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进而转化为判定那个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用分析法证明书写的模式是:为了证明命题B成立,只需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B2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证明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为真.这种证题模式告诉我们,分析法证题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4.反证法:有些不等式的证明,从正面证不好说清楚,可以从正难则反的角度考虑,即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存在”、“不可能”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5.换元法:换元法是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变量较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不等式可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代换,以便简化原有的结构或实现某种转化与变通,给证明带来新????

高中不等式所有知识及典型例题(超全)

一.不等式的性质: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三.重要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2)若R b a ∈,,则2 2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2 22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 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5.a 3+b 3+c 3≥3abc (a,b,c ∈ R +), a +b +c 3 ≥3ab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6. 1 n (a 1+a 2+……+a n )≥12n n a a a (a i ∈ R +,i=1,2,…,n),当且仅当a 1=a 2=…=a n 取等号; 变式:a 2+b 2+c 2≥ab+bc+ca; ab ≤( a +b 2 )2 (a,b ∈ R +) ; abc ≤( a +b +c 3 )3(a,b,c ∈ R +) a ≤ 2a b a +b ≤ab ≤ a +b 2 ≤ a 2+b 2 2 ≤b.(0b>n>0,m>0;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3x 2+12x 2 (2)y =x +1 x

高考均值不等式经典例题

高考均值不等式经典例题 1.已知正数,,a b c 满足2 15b ab bc ca +++=,则58310a b c +++的最小值为 。 2.设M 是ABC V 内一点,且30AB AC A =∠=?u u u r u u u r g ,定义()(,,)f M m n p =,其中,,m n p 分别是 ,,MBC MCA MAB V V V 的面积,若1()(,,)2 f M x y =,则14x y +的最小值为 . 3.已知实数1,12 m n >>,则224211n m m n +--的最小值为 。 4.设22110,21025() a b c a ac c ab a a b >>>++-+-的最小值为 。 5.设,,a b c R ∈,且222 ,2222a b a b a b c a b c ++++=++=,则c 的最大值为 。 6.已知ABC V 中,142, 10sin sin a b A B +=+=,则ABC V 的外接圆半径R 的最大值为 。 7.已知112,,339 a b ab ≥≥=,则a b +的最大值为 。 8. ,,a b c 均为正数,且222412a ab ac bc +++=,则a b c ++的最小值为 。 9. ,,,()4a b c R a a b c bc +∈+++=-2a b c ++的最小值为 。 10. 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 。 11.已知0,0,228x y x y xy >>++=,则2x y +的最小值为 。 12.若*3()k k N ≥∈,则(1)log k k +与(1)log k k -的大小: 。 13.设正数,,x y z 满足22340x xy y z -+-=,则当xy z 取最大值时,212x y z +-的最大值为 。 14.若平面向量,a b r r 满足23a b -≤r r ,则a b ?r r 的最小值为 。 15. 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 和b 的线段,则a b +的最大值为 。 16.设{}n a 是等比数列, 公比q =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记*21 17()n n n n S S T n N a +-=∈,设0n T 为数列{}n T 的最大项,则0n = 。

不等式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0 课标卷】设函数f(x)= 2x 4 1 (Ⅰ) 画出函数y=f(x) 的图像; (Ⅱ)若不等式f(x) ≤ax 的解集非空,求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 【2011 课标卷】设函数 f ( x) x a 3x , 其中a 0。 (Ⅰ)当a 1时,求不等式 f (x) 3x 2 的解集 (Ⅱ)若不等式 f (x) 0的解集为x| x 1 ,求 a 的值。 解:(Ⅰ)当a 1时,f (x) 3x 2可化为| x 1| 2。 由此可得x 3或x 1。故不等式 f (x) 3x 2的解集为{ x | x 3或x 1} 。( Ⅱ) 由f (x) 0得:x a 3x 0 x a x a 此不等式化为不等式组x a x a 3x 0 或 x a a x 3x 0 即 a x 或 4 a a 2 a 因为 a 0,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x 由题设可得 2 a 2 = 1,故a 2 1

【2012 课标卷】已知函数 f (x) x a x 2 (1)当a 3时,求不等式 f ( x) 3的解集; (2)若 f (x) x 4 的解集包含[1,2] ,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 3时, f ( x) 3 x 3 x 2 3 x 2 3 x 2 x 3 或 2 x 3 或 3 x x 2 3 x 3 x 3 x 2 3 x 1或x 4 (2)原命题f (x) x 4 在[1,2] 上恒成立x a 2 x 4 x在[1,2] 上恒成立 2 x a 2 x在[1,2] 上恒成立 3 a 0 【2013 课标Ⅰ卷】已知函数 f (x) =|2x 1| | 2x a |, g(x) = x 3 . (Ⅰ)当 a =2 时,求不等式 f (x) <g( x) 的解集; (Ⅱ)设 a >-1, 且当x ∈[ a 2 , 1 2 ) 时, f (x) ≤g(x) ,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当 a =-2 时,不等式 f (x) <g (x) 化为|2x 1| | 2x 2 | x 3 0 , 5x, x 1 2 设函数y =|2x 1| |2x 2 | x 3 ,y = 1 x 2, x 1 2 ,3x 6, x 1 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x (0,2) 时,y <0 ∴原不等式解集是{ x | 0 x 2} . a (Ⅱ)当x ∈[ , 2 ∴x a 2对x∈[ 1 2 ) 时, f (x) =1 a ,不等式 f (x) ≤g( x) 化为1 a x 3, 4 a 1 a ) 都成立,故, a 2,即a ≤ , 2 2 2 3 ∴a 的取值范围为(-1 ,4 3 ]. 【2013 课标Ⅱ卷】设a、b、c均为正数,且 a b c 1,证明:

必修5--基本不等式几种解题技巧及典型例题

均值不等式应用(技巧)技巧一:凑项 1、求y = 2x+ 1 x - 3 (x > 3)的最小值 2、已知x > 3 2 ,求y = 2 2x - 3 的最小值 3、已知x < 5 4 ,求函数y = 4x – 2 + 1 4x - 5 的最大值。 技巧二:凑系数 4、当0 < x < 4时,求y = x(8 - 2x)的最大值。 5、设0 < x < 3 2 时,求y = 4x(3 - 2x)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的值。 6、已知0 < x < 1时,求y = 2x(1 - x) 的最大值。 7、设0 < x < 2 3 时,求y = x(2 - 3x) 的最大值 技巧三:分离 8、求y = x2 + 7x + 10 x + 1 (x > -1)的值域; 9、求y = x2 + 3x + 1 x (x > 0)

的值域 10、已知x > 2,求y = x2 - 3x + 6 x - 2 的最小值 11、已知a > b > c,求y = a - c a - b + a - c b - c 的最小值 12、已知x > -1,求y = x + 1 x2 + 5x + 8 的最大值 技巧四:应用最值定理取不到等号时利用函数单调性 13、求函数y = x2 + 5 x2 + 4 的值域。 14、若实数满足a + b = 2,则3a + 3b的最小值是。 15、若 + = 2,求1 x + 1 y 的最小值,并求x、y的值。 技巧六:整体代换 16、已知x > 0,y > 0,且1 x + 9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7、若x、y∈R+且2x + y = 1,求1 x + 1 y 的最小值 18、已知a,b,x,y∈R+ 且a x + b y = 1,求x + y的最小值。 19、已知正实数x,y满足2x + y = 1,求1 x + 2 y 的最小值 20、已知正实数x,y,z满足x + y + z = 1,求1 x + 4 y + 9 z 的最小值 技巧七:取平方 21、已知x,y为正实数,且x2 + y2 2 = 1,求x 1 + y2的最大值。 22、已知x,y为正实数,3x + 2y = 10,求函数y = 3x + 2y的最值。 23、求函数y = 2x - 1 + 5 - 2x(1 2 < x < 5 2 )的最大值。 技巧八:已知条件既有和又有积,放缩后解不等式 24、已知a,b为正实数,2b + ab + a = 30,求函数y = 1 ab 的最小值。

高中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教案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例1:(2)1 2,33 y x x x =+>-。 变式: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 技巧二:凑系数 例1.当 时,求(82)y x x =-的最大值。 解析:由知,,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 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2(82)8x x +-=为定值,故只需将 (82)y x x =-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值。 变式:1、设2 3 0< -+的值域。 技巧四:换元 解析二: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可先换元,令t=x +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当 ,即t= 时,4 259y t t ≥? +=(当t=2即x =1时取“=”号)。 评注: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直接将分子配凑后将式子分开或将分母换元后将式子分开再利用不等式求最值。即化为()(0,0)() A y mg x B A B g x =++>>,g(x)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均值不等式来求最值。 变式 (1)231 ,(0)x x y x x ++= > 技巧五:注意:在应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若遇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应结合函 数()a f x x x =+的单调性。 例:求函数22 5 4 x y x +=+的值域。 解:令24(2)x t t +=≥,则2 254 x y x +=+221 1 4(2)4 x t t t x =++ =+≥+ 因10,1t t t >?=,但1 t t =解得1t =±不在区间[)2,+∞,故等号不成立,考虑单调 性。 因为1 y t t =+在区间[)1,+∞单调递增,所以在其子区间[)2,+∞为单调递增函数, 故52 y ≥。

最新新课标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6:不等式

最新新课标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6:不等式 一、选择题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设正实数 ,,x y z 满足 22340x xy y z -+-=,则当xy z 取得最大值时,212x y z +- 的最大值为 ( ) A .0 B .1 C .94 D .3 【答案】B 2 .(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 则对任意实数x , y , 有 ( ) A .[-x ] = -[x ] B .[2x ] = 2[x ] C .[x +y ]≤[x ]+[y ] D .[x -y ]≤[x ]-[y ] 【答案】D 3 .(2013年高考湖南卷(理))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11y x x y y ≤?? +≤??≥-? ,2x y +则的最大值是 ( ) A .5- 2 B .0 C . 53 D . 52 【答案】C 4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函数()(1||)f x x a x =+. 设关 于x 的不等式() ()f x a f x +< 的解集为A , 若11,22 A ?? -?????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B .? ???? C . ?? ????? ?? D .?- ?? ∞ 【答案】A 5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纯WORD 版含答案))已知0a >,,x y 满足约 束条件1 3(3)x x y y a x ≥?? +≤??≥-? ,若2z x y =+的最小值为1,则a = ( ) A . 14 B . 12 C .1 D .2 【答案】B 6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设变量x , y 满足约束条件360,20, 30,x y y x y ≥--≤+-?-≤? ???

最新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含知识点和例题详细解析)-(1)

基本不等式专题 知识点: 1.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当且仅当 b a =时取“=”) 2. (1)若* ,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若0ab ≠,则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5.若R b a ∈,,则2 )2(2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意: (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 2x 2 (2)y =x +1 x 解:(1)y =3x 2+ 1 2x 2 ≥23x 2· 1 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第课基本不等式经典例题练习附答案

第9课基本不等式 ◇考纲解读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梳理 1.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 ①0,0,2≥≥∈a a R a 当且仅当,②22,______,2a b a b ab ∈+≥则 ③,_____a b ∈,则ab b a 2≥+,④222)2 (2b a b a +≤+ 2.最值定理:设,0,x y x y >+≥由 ①如积(xy P x y =+定值),则积有______②如积2(2S x y S x y += 定值),则积有______() 运用最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若1a b +=,恒有 () A .41 ≤ab B .41≥ab C .1622≤b a D .以上均不正确

2.当1 2x >时,821 y x x =+-的最小值为. 3.已知01x <<,则(12)y x x =-的最大值为. 4.实数,a b 满足22a b +=,则39a b +的最小值为. ◇典型例题 例1.求函数(5)(2)(1)1x x y x x ++= >-+的最小值. 例2.已知+∈R b a ,,且191,a b +=求a b +最小值. ◇能力提升 1.若+∈R b a ,,1)(=+-b a ab ,则b a +的最小值是() A .222+ B.25+ C.222- D.22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x x y 1+=的最小值是2 B .2 322++=x x y 的最小值是2 C .45 22++=x x y 的最小值是25D .x x y 432--=的最大值是342- 3.若+∈R b a ,满足3ab a b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若1x >时,不等式11x a x +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若(4,1)x ∈-,求2221 x x x -+-的最大值.

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经典,非常好,学生评价高)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①公式: -_b ab (a 0,b 0),常用 a b 2. ab 2 2 ■ 2 2 ②升级版: a b a b ab a,b R 2 2 选择顺序:考试中,优先选择原公式,其次是升级版 二?考试题型 【题型1】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求最值使用原则:一正 二定三相等 一正: 指的是注意a,b 范围为正数。 二定: 指的是ab 是定值为常数 三相等:指的是取到最值时 a b 典型例题: 1 例1?求 y x £;(x 0)的值域 分 x 范围为负,提负号(或使用对钩函数图像处 1 解:y (x ) Q x 0 2x 2x 1 x 2x 得到y ( , &]

1 分析:sinx 的范围是(0,1),不能用基本不等式,当 y 取到最小值时,sinx 的值是.2,但「2不 在范围内 解:令 t sinx , t (0,1) 是对钩函数,禾U 用图像可知: 2 在(0,1)上是单减函数,所以t 3,(注:3是将t 1代入得到) y (3,) 注意:使用基本不等式时,注意 y 取到最值,x 有没有在范围内, 如果不在,就不能用基本不等式 ,要借助对钩函数图像来求 值域。 例2 ?求y 2x (x 3)的值域 解:y 2x (“添项”,可通过减3再加3,利用基本不等式后可出现定值 ) 2(x 3) 22 即 y 2.2 6, 例3?求 y sin x 2 sin x (0 x )的值域

y t f (p 为常数)型函数,要注意t 的取值范围; 【失误与防范】 1.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其失误的真正原因 是对其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忽视. 要利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 ?在运用重要不等式时, 要特别注意“拆” “拼” “凑” “正” “定” “等”的条件. 3.连续使用公式时取 等号的条件很严格,要求同时满足任何一次的字母取值存在且一致. 【题型2】条件是a b 或ab 为定值,求最值(值域)(简) x 2 2x 1 例 4.求 y (x 2)的值域 分析:先换元,令t x 2 ,t 0,其中x 解:y (t 2)2 2(t 2) 1 t 2 6t 1 t Qt 0 [8, 总之:形如y 2 CX ax b dx f (a 0,c 0)的函数,一般可通过换元法等价变形化为 等技巧,使其满足重要不等式中 例5. 0, y 0且x y 18,则xy 的最大值是 解析: 由于 x 0,y 0,则x y 2 xy ,所以2 xy 18,则xy 的最大值为81 例6. 已知 x,y 为正实数,且满足 4x 3y 12,则xy 的最大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