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及其在

现实国家中的运用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探讨在中国重新兴起。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探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现实国家中的应用,以此来阐述两者的关系。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存在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自由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不是好的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自由主义也不是好的自由主义。

【关键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关系

一、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一些观点:

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本文只择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观点。

1.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夏为《国家利益》杂志攥写的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中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换句话说,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自由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失败。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终结于自由主义。很明显,福山是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两大对立派来看待的,认为两者水火不容,不可能共存。

2.台湾学者朱高正所持观点与福山相反。在朱高正看来,所谓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其实质性的涵义在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

的对立与互动。首先,从理念角度讲,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平等。朱高正认为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若一方压倒另一方,都会给彼此带来伤害,如同经济上的公平和效率一样。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其次从现实实践看,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其原因是对自由主义采取一刀两断的措施,完全拒绝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必要的补充。而西欧北美的资本主义之所以垂而不死,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法国的左右两党的折衷共治以及美国的“新政”。他认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虽然以自由主义标榜,但实际上却是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的对峙与对话的互动发展。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自由和平等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

3.童世骏教授在《对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新考察——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的社会主义观给我们的一些启发》一文中,对西方左翼思想家将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结合起来的观点进行了研究。他讲道:“在当代西方许多左翼思想家当中,…社会主义?的观念与…市场经济一法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他在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相关论述后,还讨论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观念——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他说:“如果说自由主义的重点是…消极自由?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的重点不妨说是…积极自由?”,他还讲自由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平等,而社会主义是在追求实质平等。

总之,童教授主张对不同观点要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认真学习和吸收有益的方面。

本文探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仅仅从它们最初产生时的意义和关系来讲。我认为:从起源上探究两者关系,往往会使关系简单明了,相反,它们越发展,分支流派越多,关系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混乱。

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产生:

1.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产生过程。自由主义,英文是liberalism,其字根来自于拉丁文的libertas,原义是“没有镣铐或不在被奴役的状态”。在17世纪末以前的欧洲社会,每个人理论上都有他应听命的主人:农奴听命于封建地主,地主听命于大庄园主,大庄园主听命于国王,国王由教皇来加冕,教皇则在理论上听命于“上帝”。最早的自由主义即在于打破这样的锁链状态,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自从15世纪末发现通往远东的新航路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农奴制度逐步瓦解,教会至高无上的支配地位也因宗教改革运动而日趋衰微,新兴工商业阶级不断壮大,对国家统一的要求日趋强盛,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马基雅维利、布丹和霍布斯等人的思想对这种趋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马基雅维利的贡献在于将政治同宗教相分离,布丹认为国王是主权拥有者,拥有不可分割的权力,霍布斯则强调国家拥有绝对权力。绝对权力容易走向专制,在这样的现实和理论土壤中产生了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首先以争取权利为号召、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事件发生于英国。1628年,英国上下

院联合向国王查理一世提出《权利请愿书》,要求任何人不被随意逮捕和拘留。真正以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为号召的革命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宣言是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社会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入19世纪,工业化快速发展,生产技术和机器都有重大突破,资本大量集中,拥有生产工具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不择手段,纷纷以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等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导致劳动者的异化,带上了新的铐镣。同时也由于当时处于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生产力仍未达到很高水平,各项制度、法律保障尚不完善,统治阶级认识不到也没有力量来调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导致广大劳动阶级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这时原来自由主义阵营的知识分子纷纷对自己所处时代政治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跨越了自由主义抗争时代,同时见证了在资本主义崛起后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惨状,他们发出了要求平等和正义的呼声。社会主义由此产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将社会主义推向了高潮。

2.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过程的分析。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在批判现状基础上产生的。自由主义是在批判专制王权基础上兴起的,在当时是进步的、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条件和因素出现而原来支撑自由主义兴起的条件和因素逐渐丧失,原来专制与自由的矛盾逐渐由新矛盾——自由和平等所代替。也就是说,如同16世纪以君王为核心的

专制政权刚兴起时有其进步性一样,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兴起在当时都是进步的,都具有批判精神。但物极必反,自由发展过度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如同君主专制走向极端一样。社会主义者(在当时主要指资产阶级)之所以追求正义和平等,不是要求消灭自由,而正是在追求真正的自由。正是因为一少部分人的极度自由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的极度不自由基础上,即自由出现了异化。社会主义的平等正是反对这种异化了的自由,所以社会主义的出现同样是进步的、合理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从其产生来看都是对自由的追求,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不是截然对立的。正如朱高正所说:“马克思如果生在1789年前的法国,他肯定会积极参与第三等级争取权利的运动,会是一个为基本人权而奋斗不懈的自由主义者。同样,康德如果活在19世纪下半叶,他也很可能成为一个誓为劳动者鸣不平的社会主义者。”

3.质疑。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现实国家中的对立其普遍的观点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开始了自由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但细究起来,它们的对立真的代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吗?

第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理念的应用和贯彻吗?其中有多少社会主义的因素?

第二个需要质疑的问题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过后,标榜自由主义的西方国家还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家吗?如果是,那么英国的第三条道路、美国的“新政”、瑞典等北欧福利

国家、法国、德国社会政党的重新上台又如何解释。如果上面两个问题都值得怀疑,那么,标榜社会主义的前苏联和标榜自由主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对立代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这个命题就更值得怀疑。因此,一定意义上说,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是被国家利益的对立给无形扩大了。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从其产生和在现实国家的运用来看,不存在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们相继产生,社会主义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自由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正如童教授所讲:“传统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是要求克服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和局限性。”如果简单地用自由和平等这两个核心理念来表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话,那么它们就是罗尔斯笔下正义的两原则,在他看来,要想实现正义,就必须同时兼顾自由和平等。所以,在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应用到现实国家中时,即现实国家在选择和运用指导理念时,既不能过分强调自由主义,否则会爆发经济危机和工人罢工、起义,危及国家的政权和稳定;也不能过分注重社会主义,那样会降低效率、长期下去同样会导致颠覆性的危险。只有将两者和谐有机结合的社会才可能和谐安定和发展。当然,两者结合的度是不能量化的,是自由主义理念所占比例大一些还是社会主义占的分量多一些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而定,需要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使两者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就是两者结合的成功例子。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

教条主义的坚持所谓贯彻社会主义理念、刻意排斥自由主义,致使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倒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吸收改革开放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总而言之,自由主义相对侧重于现实政治,社会主义则更侧重于理想政治。没有自由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不是好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自由主义也不是好的自由主义。最后让我引用童教授的话来结束本篇文章:“要做一个好的自由主义者,就必须同时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要做一个好的社会主义者,就必须同时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朱高正.中国文化与中国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O04(1).

[2]张光明社会主义从西方到东方的演进[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

[3]童世骏对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新考察——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的社会主义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

[4]童世骏.对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新考察——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的社会主义观给我们的一些启发[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大概没有比自由主义更显得带有歧义和引起争议的了。不同时代、不同派别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差异很大,基本态度上的褒贬也大相径庭。可是,自由主义毕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和倾向,无论差别和争议有多大,无论人们是赞扬还是拒斥,自由主义都是西方社会的一面思想旗帜。因此,了解、研究并把握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论,便是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自由主义是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种哲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体制构建和政策取向。它还是一种宽容异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个人与社区的生活方式。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价值诉求也是多元主义的。 在西方世界的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三种粗略划分的大的政治思潮中,自由主义本身的含混性、内部不同派别的分歧与争论可以说决不亚于另外两者。而自由主义在东西方社会所遭遇的误解,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所受到的抨击批判甚至比其自身的内涵还要丰富多样,大概没有其他一种政治理念会像自由主义那样被扣上如此多的“帽子”或不当的标签。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曾经是革命队伍内部所斥责的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的代名词,当然这与作为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相去甚远。尽管如此,自由主义在西方乃至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内涵和大致的原则界限,与其他政治理念和思潮有着重要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政治价值观、体制构建和取向,甚至也涉及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前景。 自由取向的经济政策只是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一个具体结论,而自由主义的方法、基本信念的核心理念才是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这就是它对现代世界个人与集体生活所持的基本立场。那么,可不可以在此简单总结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呢?也许可以总结出数十条自由主义的原则,而且不一定能够对这些原则给出统一的解释,不同派别的自由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同样会有所分歧。但大致说来,我们可以从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论述中总结出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四、中立性: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保持中立并且反对完美主义;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另一位自由主义者斯皮兹(David Spitz)在临终前为自由派人士所写下的“信条”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自由主义者必须:(1)尊崇自由甚于其他价值,即使是超过平等及正义。(2)尊重“人”而不是尊重“财产”;但是不要忽视财产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3)勿信任权力,即使权力出自多数亦然。(4)不要相信权威。(5)要宽容。(6)坚信民主政治。(7)尊重真理与理性。(8)接受变迁的必然发生。(9)勿耻于妥协。(10)最重要的是保持批判精神。简言之,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置于其他价值之上,强调尊重人,不可轻信权力和权威,坚持宽容和民主政治,接受真理、理性和社会变迁,但也要学会妥协和保持批判精神。这些可谓自由主义之精华所在。

国际关系范式

现实主义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新现实主义(结构主义)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新自由主义,Robert O.Keohane & Joseph Ny. Jr.,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建构主义Alexander Wen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摩根索现实主义 在书中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国家间政治》堪称一部伟大的著作。首先,摩根索建立了一个极优美简洁的国际政治体系框架:在将国际政治理解为国家的权力(等同于利益)斗争之后,界定了三种寻求权力的政策:维持现状、帝国主义、威望(prestige)政策(含外交礼仪和显示武力);然后考察了限制国家权力的三种模式:权力均衡政策(此卷最精彩,是欧洲近现代史精粹)、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此卷分析了民族主义兴起后贵族式国际主义道德让位于民族化的普世主义)、国际法;最后分析了时代最重要的和平问题:以限制求和平(裁军、集体安全、国际政府{神圣同盟、国联、联合国})、以改变求和平(世界政府)、以调解求和平(外交)。 其次,虽然摩根索信誓旦旦以权力和利益为基石,但其实其现实主义路径本身完全能兼容道德因素,而摩根索本人更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或考量。譬如,在讲到1648-1933年在欧洲占主流的权力均衡策略时,他几乎深情地分析了这种注重“适度而非决定性斗争”的权力均衡之所以成功在于“欧洲共和国”的意识:“权力均衡的发动机运转所需的燃料、能源,乃是西方文明的智力和道德基础,或曰智力、道德氛围,18世纪社会上的活动家们在这种环境下施展身手,他们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这种气氛的浸染。这些人知道欧洲是‘一个伟大的共和国’,具有相同的‘修养和文明’水准和共同的‘艺术、法律和礼仪体系’。基于对这些共同标准的共同认识,通过‘畏惧和羞耻的相互影响’,使野心受到限制,迫使他们节制行动,并向所有人的肌体中注入‘某些尊严和正义的意识’。于是国际舞台上权力斗争便带有‘适度而非决定性的竞争’的性质。”【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255,下同】而在分析民族主义和民主兴起后带来的民族化的普世主义意识形态时,摩根索更忧心忡忡,担心引发类宗教战争式的残酷冲突。 1.人性本恶。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角度或是从宗教角度出发都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且人通过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人是自私的,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国家是人的集合体,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国家,他们批判理想主义者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要追求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决定的。国家的实力越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就越大,也就越能保护国家利益。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而国际道德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自由主义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自由主义推崇科学的量化方法 区别:具体的理论观点,无政府状态对国际制度的作用和国际法的作用;细节上 第一节、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1、格劳修斯的国际关系思想 ●自然法与国际法思想 ●正义战争观 ●国际社会观念 1)国际社会说:无政府状态不等于无需的混乱状态,国际法是维持 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 2)国际法在规范国家战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正义战争是被允许 的,3个正当理由:自卫、收复财产和惩罚。 3)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可能的。国际法的确立和有效实施都需要主权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转让部分主权。 2、洛克的国际关系思想 启蒙运动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基督教的合理性》等。 财产的国际分配 国家之间的和平战略 3、康德的永久和平论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的战争观: ●战争的根源:逐利的本能与过度的虚荣感 ●战争的意义:战争使人民分散到地球各个角落,战争能够促进民

族的团结与联合;战争的灾难加强了和平意识。 ●反对外来干涉和统治 ●欧洲联合思想 每个国家的公民体制都应该是共和制 国际权利应该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民主和平论 世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友好为条件 【民主和平论】的鼻祖: 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 即使发生冲突,彼此也不会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容易以武力解决争争端。 4、边沁的国际关系思想 功利主义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政府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幸福 国际法:法律是必要的恶 1、第一次提出了国际法的概念,认为国际法的目标在于确保主权国家之间互互 不侵害、相互促进最大利益、限制并禁止战争。 2、边沁也提出了实现普遍追求永久和平的计划,强调要最大限度的裁减军备、 设立国际法庭、公开的通过外交谈判缔结条约等。 亚当?斯密:鼓励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认为各国之间不是必然的敌对,国家关系和谐是可能的。 理查德?科布登(Rechard Cobden):自由贸易将促进世界和平 第二节理想主义 1.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理论、研究需要、学术共同体(杂志、刊物、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培养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2.为什么首先是理想主义? 3.为什么首先在欧洲? 一、齐默恩的国际关系思想 《民主的前景》、《国联与法权》 1)公共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保守自由主义 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或更简单地说,代表自由运动中的右派。 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2] 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 两次世界大战以前,从德国到意大利,多数欧洲国家的政治阶级由保守自由主义者所主导。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等1917年以后发生的事件将较激进的古典自由主义带到较保守(温和)的自由主义。 在欧洲,不要将保守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混淆,自由保守主义是结合了保守主义观点与经济、社会和种族议题上的自由主义政策。 一、基本主张 主张维护17世纪以来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反对以福利国家为目标、以加强政府干预为手段的现代自由主义改革。 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保守自由市场为重点的经济学家,如:哈耶克、布坎南、弗里德曼等;一类是以保守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为特色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如:伯林、诺齐克、萨托利等。 在经济上,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有效性,批评国家干预所造成的经济恶果,认为政府职能的增加是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在政治上,批评政府的低效率和官僚主义,以及对自由、民主、法治的破坏;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问题上,强调消极自由,认为积极自由会导致强制,破坏自由,而消极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自由和平等的问题上,强调自由的优先性;在民主问题上,反对“平等的民主”,主张回到”自由的民主”中去,强调间接民主,把政治交给那些选举出来的精英人物,主张“精英政治”。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2.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 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多极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核战争的恐怖阴云、石油危机、生态环境问题等大大增强了全球相互依存的程度。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新现实主义清晰有力的历史循环论让人感受到人类命运的悲观前景,而另有一些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从古典自由主义和早期理想主义的遗产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反思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经济学家为伍发展出在新的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之一。从学理意义上看,也正是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两者间的理论交锋及最终趋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催生了价值理性向实践理性的演变,开创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流派 1986年,罗伯特·基欧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出版时,新现实主义的重要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针对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缺陷,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对立的学派,尽管批评者的学派名称尚未明确,但双方争论的焦点已经明朗。1988年,约瑟夫·奈在一篇书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对峙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论战,并在与新现实主义对比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差别。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鲍德温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两新”理论的论战。就“新自由主义”的名称来看,正如戴维·鲍德温所说,从渊源上讲,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并不是对立的,自由主义的对立面是保守主义。最初,自由主义只是在讨论国内政治时才被引用,后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逐渐专指经济因素分析。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理想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当然,“新自由主义”只是一种泛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国家不再是占中心地位的国际社会角色,世界政治经济多极趋势导致众多的角色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第二,国际系统应主要包括结构和过程两部分,强调研究体系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第三,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军事力

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yùnchóuxué)简介 英语全称为:Operational?Research(英国)或者是Operations?Research(美国) 在中国战国时期,曾经有过一次流传后世的赛马比赛,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田忌赛马。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在已有的条件下,经过筹划、安排,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就会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筹划安排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敌我双方交战,要克敌制胜就要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最优的对付敌人的方法,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说法。 但是作为一门数学学科,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最优方法的选择安排,却是晚多了。也可以说,运筹学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分支。 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当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运筹学的许多内容不但研究经济和军事活动,有些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运筹学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上的分析、运算,得出各种各样的结果,最后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 虽然不大可能存在能处理及其广泛对象的运筹学,但是在运筹学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形成了某些抽象模型,并能应用解决较广泛的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筹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比如:数学规划(又包含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组合规划等)、图论、网络流、决策分析、排队论、可靠性数学理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模拟等等。 运筹学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它已渗透到诸如服务、库存、搜索、人口、对抗、控制、时间表、资源分配、厂址定位、能源、设计、生产、可靠性、等各个方面。 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运筹学的历史 运筹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在英美两国发展起来的,有的学者把运筹学描述为就组织系统的各种经营作出决策的科学手段。?P.M.Morse与G.E.Kimball在他们的奠基作中给运筹学下的定义是:“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运筹学的另一位创始人定义运筹学是:“管理系统的人为了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的最优解而必须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使用许多数学工具(包括概率统计、数理分析、线性代数等)和逻辑判断方法,来研究系统中人、财、物的组织管理、筹划调度等问题,以期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运筹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某些组织的管理中最先试用科学手段的时候。可是,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的活动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任务开始的。当时迫切需要把各项稀少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分配给各种不同的军事经营及在每一经营内的各项活动,所以美国及随后美国的军事管理当局都号召大批科学家运用科学手段来处理战略与战术问题,实际上这便是要求他们对种种(军事)经营进行研究,这些科学家小组正是最早的运筹小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OR”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重要作战问题,显示了科学的巨大物质威力,为“OR”后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

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这项研究源于本文作者对19世纪80年代至一战前英国最重要的两个福利意识形态——即新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兴趣。二者是对高度工业化的社会所产生的种种政治、社会和伦理危机的积极回应,是那个时代的英国进步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两个政治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英国所有政治意识形态当中,它们是最积极处理像赤贫、失业、疾病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的两个意识形态,是支持英国社会改革 和福利国家的最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语学术界的一个 公认的、但较为初步的论断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英国新自由 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共享了大量政治概念(或者说政治价值),并且, 二者针对英国当时紧迫的社会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亦有颇多相似之处,以至于一同被置于"英国左派"的标签之下。然而,二者之间的重叠与差异尚未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共识与分歧的性质也 尚未得到恰当的理解。在过去的福利意识形态研究中,无论是单维还 是二维的分析和比较,都过度简化了意识形态本身的复杂性,因此并 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阐释模式。本文尝试借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治意识形态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来对上述论断进行重新检视。从 功能的角度来看,政治意识形态被视作一套观念、信念、看法和价值,它们在公共政策方案的提供与控制等方面展开竞争,其目的是证成、 抗议或改变一个政治共同体的社会政治安排和进程。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是政治概念以一种可持续的模式构成的复杂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的特征是通过核心概念、邻近概念和外缘概念构成独特

的意识形态场域。意识形态的内容广泛的内部结构安排为相互定义的政治概念确定了含义,消除了含义中的争议性。借助这种政治意识形态路径,本文可以把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功能视作为世纪之交英国的社会和政治转型、并为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对作为新自由主义代表的霍布豪斯与霍布森、以及作为费边社会主义代表的萧伯纳与韦伯夫妇进行细致的分本分析,并结合其他较为次要的思想家,来辨识这两个意识形态所涵盖的政治概念在各自的意识形态场域中所占据不同的位置、形成的不同排列组合和布局、以及由此生成的不同含义,来界定这两个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交叠并阐明二者之间的分疏。本文作者主张,在意识形态布局的核心区域中,新自由主义吸纳了共同体和福祉这两个要素,因此与费边社会主义产生了局部的交叠;在邻近区域中,民主和国家是这两个意识形态共同拥有的概念。然而,新自由主义者把"个性的自由发展"视作核心信念,但费边社会主义者往往把个性概念边缘化了;平等是新自由主义的另一个重要邻近概念,但在费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中却处于核心地位,而且这两个意识形态还通过相当不同的邻近概念来确定平等的不同意义场域。在外缘区域中,这两个意识形态都支持福利国家政策,其中包括最低生活工资、养老金、工作权、社会保险等;但二者在福利措施的设计和制定上存在大量分歧,而这些分歧是核心和邻近区域的分歧在外缘区域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在意识形态布局的核心结构、邻近概念还是周边地带,二者都既存在局部重叠又保留一定范围的差异。本文的上述论断对于政治思想研究和政治思考产生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从1950年开始,出现了一场持续的保守主义革命,特别是美国。构成这种保守主义革命有多重势力: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形形色色的文化保守主义;基督教右派;新保守主义。这些即为当代保守主义。在非西方国家中,则是世界范围的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对启蒙运动的反动。当然在这些西方政治中的各种思潮,无所谓好亦无所谓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现代西方人眼中,我们不是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对于这些过

论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的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

论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的思想起源及主要观点 自由主义是一种持乐观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自由主义者强调人有能力控制和改造自己,从而改善社会的道德和物质条件,使社会进步成为可能,而邪恶与黑暗并不是不能避免的。简而言之,自由主义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并且他们相信那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 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等的向往。但是,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 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思考成为了自由主义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在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中, 对后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康德,与洛克免于侵害的消极个人自由观念不同, 在康德那里, 个人自由的理念强调的是个人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或者说, 人是自由的, 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立法。直到一战前, 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思想是传统的均势论, 欧洲的政治家们试图通过复杂致密的结盟关系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但一战的爆发无异于对这些努力的无情讽刺。为此, 当时的一些学者们开始对人类理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希望摆脱这种均势论宿命式的悲剧, 这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理想主义否认人性恶的本质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根源的现实主义观点。在国际政治领域, 理想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依靠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来追求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和普遍正义。但国际联盟没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并最终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真正巨大进步是20世纪60、70 年代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以及它们在理论上的交锋, 这些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主导潮流。 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首先,自由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并不等于无秩序。其次,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第三,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国内社会利益的集合体,并不是单一而理性的行为体。最后,自由主义者认为互利和合作是国家共生的更有效的手段。

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

(15分)17世纪以来,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相继爆发,从中萌发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中得到了最大的促进。革命的领袖们为了从欧洲旧政权的猛攻中逃生.不得不动员国民军队——由乐于并渴望为祖国而战的、有政治觉悟的公民组成的军队……法国革命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它建立公立小学网,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法国革命也促进了报纸、小册子和期刊的出现,粗浅通俗的读物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国革命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主义仪式和象征。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由主义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有密切关系……从其信条和支持者来说,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自由主义学说在英国革命期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当时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自由主义随着美国革命而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美国革命在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法国革命比美国革命更进步,它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是18世纪自由主义的典范陈述。 材料三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显然,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其推动力和普遍的吸引力而言,可与民族主义相匹敌。 (1)据材料一,归纳法国革命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民族主义?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与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扩散息息相关?(2分) (2)结合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说明当时自由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在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怎样的进展?(1分)为什么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是自由主义的典范陈述?(2分) (3)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1分)根据中国近代从维新变法的实践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的有关史实,分析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的原因。(2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说明社会主义就其推动力和普遍的吸引力而言,可与民族主义相匹敌。(2分) [解析】 (1)①组成为祖国而战的国民军队。教授法语灌输对国家的热爱。出版报刊,传播民族主义思想。创立象征国家的仪式。②拿破仑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许多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掠夺各国人民,促使欧洲各国民族主义萌发。 (2)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②根据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3人权宣言宣称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学生答出任一点或回答“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均给满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回答“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也给满分)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3)①资本主义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为改变自身的劳动状况和生活状况,开展多种斗争。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随后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无法救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③只要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方面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吸引力即可给分。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国际关系理论 第二章讲师介绍:李铭义博士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博士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席格中心访问学者 ?义守大学助理教授 ?电子邮件:mylee@https://www.360docs.net/doc/6a3130230.html,.tw 目录 ?壹、前言 ?贰、国际关系理论的缘起 ?参、国际关系的研究途径 ?肆、国际关系理论脉络 ?伍、理论之架构 ?陆、结语 国际关系定义 ?一九九六年牛津出版之政治学辞典,对国际关系解释为研究国家间的互动与更广泛意义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的理论与运作之学科。这定义显然是采广义的解释国际关系之意涵,包括理论与实务层面的科际整合,均为其研究与应用领域。 ?然而国际关系之狭义内涵,仅为对国际政治行为体之政治互动关系与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国际关系又称作国际政治学。 学者看法 ?马基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提出「君主论」(The Prince)的论述,把政治学当作实践学科,认为国家管理与价值判断无关,必须采取科学方法,统治者使用一切可能的权术以达管理目标,使国家成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噽际间应该建立普遍永久和平计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观察到国家权利对人民的强制性,然基于哲学之调和与和谐理念,必须承认国家成立的人类理性过程,主权应属人民,国家则须保障人权,国家体制应采分权原则建立代议制共和国,希望藉由共和体制的人民理性作甈,形成联盟以防止战争,唯有如歠,才能消除道德与放治的矛盾,将使人瑻拥有永久和平。

学者看法 ?国家绝对主权论是布丹(Jean Bodin,1530~1596)的重要政治主张,唯有永久存在的主权,才能保障安定的社会秩序,促使国家合法化。此外,国际间应积极维护国家权力的主体性 ?尚有鲁索(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的政治思想,推论基础为国家建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原本拥有自由平等的生活,国家基于民意而形成公意,以实施直接民主制度,政府在国际丛林中依靠均势维持秩序,甚或采取战争手段而非和平方式 学者看法 ?克劳塞维茨(Gottfried von Clausewitz,1780~1831) 的「战争论」,主张战争实是政治的工具,所采取的不同形式,因此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理念与企图,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将不受限于战争的影响,军事战略必须受到国家政略的指导。 ?循由国内阶级斗争而国际相互剥削的理论体系,必须追溯到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以唯物哲学作为社会思维的分析起点,物质的具体而不可超越性,使其以经济为基础论证与社会斗争的必然趋势,衍生成为国际间的相互剥削关系,同时可以辅证成立其科学方法与理论系统 发展趋势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务的交互影响与发展,历经百余年的科学论述研究,可以大致区分为理想主义系络、现实主义系络与马克斯国际观等系络。 ?面临不断变动的国际局势,基于近代科技文明的动力,藉由信息的大量快速交流,形成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不可逆反的潮流,尤其当前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难民问题、人口问题、毒品、核武、国际恐怖主义、贸易保护、太空开发???等重大问题,都是需要依靠全球共同解决的议题 国际关系理论系统 ?举凡人类的政治意识型态,可以概略区分为资本主义、保守主义与社会主义等不同取向,国际关系理论同样可以循其脉络区分为自由主义的哲学观、保守主义的历史论与马克斯主义(Marxism)的世界观,三者各自汇聚为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系统

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起源及其在 现实国家中的运用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探讨在中国重新兴起。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探讨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现实国家中的应用,以此来阐述两者的关系。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存在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没有自由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不是好的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自由主义也不是好的自由主义。 【关键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关系 一、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一些观点: 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本文只择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观点。 1.弗朗西斯·福山在1989年夏为《国家利益》杂志攥写的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中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换句话说,在他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自由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失败。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终结于自由主义。很明显,福山是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两大对立派来看待的,认为两者水火不容,不可能共存。 2.台湾学者朱高正所持观点与福山相反。在朱高正看来,所谓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其实质性的涵义在于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

的对立与互动。首先,从理念角度讲,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平等。朱高正认为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若一方压倒另一方,都会给彼此带来伤害,如同经济上的公平和效率一样。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其次从现实实践看,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其原因是对自由主义采取一刀两断的措施,完全拒绝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必要的补充。而西欧北美的资本主义之所以垂而不死,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其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法国的左右两党的折衷共治以及美国的“新政”。他认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虽然以自由主义标榜,但实际上却是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的对峙与对话的互动发展。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自由和平等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 3.童世骏教授在《对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的新考察——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的社会主义观给我们的一些启发》一文中,对西方左翼思想家将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结合起来的观点进行了研究。他讲道:“在当代西方许多左翼思想家当中,…社会主义?的观念与…市场经济一法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他在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相关论述后,还讨论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观念——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他说:“如果说自由主义的重点是…消极自由?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的重点不妨说是…积极自由?”,他还讲自由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平等,而社会主义是在追求实质平等。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骨干教师集多年教学、研究经验编写的一本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教材,打破了国际关系理论教学多年来使用外国学者著作的局面。主要介绍国际关系研究的思想传统、理论范式和主要命题,着重于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和基本理论的总结和梳理;并注重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书中。同时适用于广大国际关系理论爱好者。 目录........ 序言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中国第1章导论 一、为什么学习国际关系? 二、国际关系研究什么? 三、规律、理论与范式 四、国际关系理论的作用 五、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演进 六、如何学习国际关系理论 第2章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什么是现实主义? 二、修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三、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 四、霍布斯与《利维坦》 五、卢梭的宪政现实主义 第3章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格劳秀斯与《战争与和平法》 二、洛克与个人主义政治观 三、亚当斯密与自由资本主义理论 四、康德与世界和平理论 五、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发展第4章古典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基本原理 二、权力学说 三、地缘政治学 四、均势理论 第5章新现实主义 一、新现实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 二、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前提假定 三、新现实主义的核心假设 四、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6章新自由制度主义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假定与核心概念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 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贡献与缺失 第7章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 二、建构主义的兴起与内部派别 三、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评价 第8章英国学派 一、英国学派的缘起和发展 二、理性主义传统 三、国际社会理论的演进 四、国际社会的伦理维度 五、意义、局限与前景 第9章威慑理论 一、什么是威慑? 二、威慑的类别 三、威慑理论的发展 四、威慑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 五、核武器与核威慑理论 六、冷战之后威慑理论面临的新问题 第10章区域一体化理论 一、区域一体化的产生与概念解读 二、区域一体化的若干理论阐释 第11章霸权稳定论 一、政治逻辑与霸权稳定论的起源 二、作为学术命题的霸权稳定论 三、经验验证与霸权稳定论的进展 第12章民主和平论 一、民主和平论的思想渊源 二、民主和平论的兴起 三、民主和平论的主要观点 四、对民主和平论的评价 第13章文明冲突论 一、冷战后国际政治的特点与文明冲突论”的提岀 二、文明冲突论"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 三、文明冲突论"的评价 第14章冷战的结束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冷战结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 二、现实主义的新发展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真题1999-2013!!!

外交学院 注: 本人于2014年考取外交学院国关研究生,准备将资料售出,特此共享一部分。 1、这份资料包括前期准备、国关史、政治学理论、模拟题等。 2、有问题可以咨询qq:2049312155(辅导专用) 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1999年~2013年) 说明: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4.08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2013年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旧金山条约 2.让。莫内 3.赫尔姆斯伯顿法 4.科索沃战争 5.三环外交 二、简答 1.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实施的对外政策的原因及其表现 2.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论述 1.冷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变过程 2.第三世界冷战时期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政治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政治的特质 2.政治发展 3.政治合法性 4.多元统治论 二、简答 1.政党的功能 2.政治参与的特征 三、论述 论述我国政治改革的成就与挑战 国际关系理论

1.进攻性现实主义 2.安全共同体 3.社会共有知识 二、简答 国际合作下国家间为何存在欺骗 三、论述 无政府条件下一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分析 2012年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哥穆尔卡 2.中程导弹条约 3.上海合作组织 4.单一欧洲法案 5.吉隆滩战役 二、简答 1.北方四岛问题的起因和发展 2.勃朗特的新东方政策内容和影响 三、论述 1.美苏三次缓和的原因和表现 2.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评析 政治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国家主权 2.政治冲突 3.古典自由主义理论 4.多元民主 二、简答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 三、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 国际关系理论 一、简答 1.托马斯。阿奎那 2.多边主义 3.霍布斯文化 二、简答 相对收益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三、论述 摩根索和沃尔兹权力政治学说的异同 2011年 国际关系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