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扭转实验-实验指导

金属材料扭转实验-实验指导
金属材料扭转实验-实验指导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学实验报告思考题

回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氏体分解的过程,也是过饱和固溶的碳从α-Fe中脱溶并形成碳化物的过程。回火温度越高,马氏体分解越充分,分解产物的长大越充分。在回火过程中,回火温度——回火组织——钢的性能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低。 在150-250之间的回火称为低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在350-50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中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 在500-650之间进行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 可以看出,回火之后,α-Fe中固溶的碳明显减少,使得碳固溶强化的作用大大减弱,反映到硬度上,就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一般硬度都会下降。 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根据45钢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59.1”、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1”、 “铁素体+马氏体,770,水淬,46.2”; 40CrNi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油淬,40.6”、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油淬,50.9”、 T8 “晶粒粗大马氏体,1000摄氏度,水淬,66.2”、 “晶粒细小马氏体,860,水淬,57.3”、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高温淬火得到粗晶马氏体,低温淬火得到细晶马氏体,而温度在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的淬火得到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在Ac3线以上,在保温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得到的马氏体的晶粒越粗大。这是因为淬火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越快,因此在淬火的时候获得的马氏体晶粒也就越粗大。另外,尽管45钢和T8钢均表现出淬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高,但是本人对这一现象持怀疑态度。所谓金属硬度小,也就是硬度测试仪的压头容易压入金属,即金属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本质上是金属中的位错运动导致的。而晶界等会阻挡位错的运动。晶粒越小,同样大小的一块材料中,晶界就越多,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就越大,材料形变的阻力就越大,宏观上就是硬度高。因此我对45钢、T8钢实验数据所显示出来的马氏体晶粒越粗大,硬度越高持怀疑态度。 当淬火温度在两相区的时候,由于出现铁素体,因此硬度会低于细晶马氏体组织。

低碳钢 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报告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扭转试验机操作。 2、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s。 3、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4、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形貌进行分析。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材料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低碳钢扭转实验 低碳钢材料扭转时载荷-变形曲线如图(a)所示。 T 图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τs (a) (b) (c) 图2. 低碳钢圆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T与扭转角φ成正比关系(见图1),横截面上剪应力τ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2(a)所示。随着扭矩T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τs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见图2(b)。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

乎都是塑性区,如图2(c)所示。此时在T-φ曲线上出现屈服平台(见图1),试验机的扭矩读数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T s 。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直到破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由 t s d s A s s W d dA T τρπρρτρτ3 4 22 /0 ===? ?)( 可得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t s s W T 43= τ;同理,可得低碳钢材料扭转时强度极限t b b W T 43=τ,其中316 d W t π =为抗扭截面模量。 2、铸铁扭转实验 铸铁试件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就会发生破坏,其扭转图如图3所示。 图3. 铸铁材料的扭转图 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T 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为线性分布。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铸铁材料的扭转强度极限为t b b W T = τ。 低碳钢试样和铸铁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形貌有很大的差别,图4(a )所示低碳钢试样的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图(b )所示铸铁试样的断面是与试样轴线成45度角的螺旋面,断面是最大拉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粗糙,因而最大拉应力造成的拉伸断裂破坏。 图4.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端口形状 四、实验步骤 低碳钢实验步骤: 1. 测量试样尺寸 在试件两端及中部位置,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试样直径,以其平均值计算个横截面面积。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冶金机电等各行业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西安交通大学优势学科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金属材料工程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性能优化的基本理论,探索提高材料使用性能的有效途径,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学生通过院级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实验技能,本专业重点向学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理论、常见工程构件的失效分析、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技术、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合金化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几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及其力学性能与应用。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科学思路。使学生能从事工程零构件的失效分析工作,提出预防零件失效的具体措施,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提出预防零件失效的具体的措施,了解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基本理论及要求,培养学生完整的金属材料知识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系统材料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能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211工程"建设学科的二级学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开拓研究思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保持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特点和优势。 二、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金属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合金与强化理论、材料选择与应用、零件失效分析、组织缺陷检测等主要内容。主要课程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失效分析与防止,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生物材料。 表1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word)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垃圾分类从我做起。金属饮料罐属于() 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C.厨余垃圾D.其他垃圾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可回收物是指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正确。 B、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C、厨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D、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金属饮料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与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Z Y X D.Y Z X 【答案】B 【解析】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Y;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Z>Y。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扭转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扭转) 1. 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 2.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3.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受扭时的变形规律及其破坏特性。 二、设备及试样: 1. 扭转试验机,如不进行破坏性试验,验证变形公式合测定G 的实验也可在小型扭转试验 机装置上完成; 2. 扭角仪; 3. 游标卡尺; 4. 试样,扭装试样一般为圆截面。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测定切变模量G A 、机测法:0p T l G I φ= ,其中b δ φ=,δ为百分表读数,p I 为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选取初扭矩To 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n,从To 到Tn 分成n 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 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扭角φ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扭角增量是 1i i i φφφ-?=-,则有0 i p i T l G I φ?= ?,i=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 B 、电测法:t r t T T G W W γε= =,应变仪读数为r ε,t W 为抗扭截面系数; 选取初扭矩To 和比例极限内最大试验扭矩Tn,从To 到Tn 分成n 级加载,每级扭矩增量为T ?,每一个扭矩Ti 都可测出相应的读数εi ,与扭矩增量T ?对应的读数增量是1i i i εεε-?=-,则有i t i T G W ε?= ?,i=1,2,3,…n,取Gi 的平均值作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即: 1 i G G n =∑, i=1,2,3,…n 2、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τ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篇一:工程力学实验(全) 工程力学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实验十三冲击实验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 1 2 6 9 12 16 19 23 32 37 41 45 47 49 53 59 62 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mm 实验前 2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 E? 实验后 ?F?l = (?l)?A 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 3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4篇二: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工程力学实验报告自动化12级实验班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三、试样 (a) (b) 图1-1 试样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金属热处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课题名称:45号钢正常淬火与回火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 3班 姓名:訾春雨 学号:0907024308 指导教师:马臣

实验地点:佳木斯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 实验课题名称:45号钢的淬火与回火 实验课题目的:对比在不同温度下对45号钢进行淬火,回火实验。后的组织及其硬度HRC之间的影响 实验组成员: 组长:陈伟强 组员:訾春雨 霍长亮 孙国威 刘继宗 王晓旭 杨建

一、实验目的 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 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金属材料试件(5种) 三.实验步骤 1.材料选择: 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45号钢 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 3.设计热处理工艺: 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采用回火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50-65HRC 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800℃ 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 淬火介质:水 回火温度:400℃ 回火时间:240分钟 画出热处理工艺

4.热处理试验: 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800℃ 回火炉 炉温升到400℃、放入工件,保温60分后,进行淬火和回火。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 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56.4HRC 回火后硬度值:31.2HRC- 6.制备金相试样: 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写明过程) 1.取样 用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床截取,切割时要用水冷却,以免试样受热引起组织变化纵向取样,大小通常一般为φ12×15mm 圆柱体 2.磨光 目的是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磨光分粗磨和细磨。 粗磨:一般材料可用砂轮机将试样磨面磨平;要倒角倒边。 细磨:目的是消除粗磨留下的划痕,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准备,细磨又分为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手工细磨: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180、240、400、600、800),由粗到细进行磨制。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持试样单方向向前推磨,切不可来回磨制,用力均匀,不宜过重。每换一号砂纸时,试样磨面需转90°,与旧划痕垂直,以此类推,直到旧划痕消失为止。试样细磨结束后,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待抛。 3.抛光 目的是去除试样磨面上经细磨留下的细微划痕,使试样磨面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此次使用的是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在金相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时,试样磨面应均匀的轻压在抛光盘上。并将试样由中心至边缘移动。并做轻微移动。在抛光过程中要以量少次数多和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原则不断加入抛光微粉乳液,抛光应保持适当的湿度,因为太湿降低磨削力,使试样中的硬质相呈现浮雕。湿度太小,由于摩擦生热会使试样生温,使试样产生晦暗现象,其合适的抛光湿度是以提起试样后磨面上的水膜在3~5秒钟内蒸发完为准。 抛光压力不宜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报告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 实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扭转试验机操作。 2、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s。 3、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4、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形貌进行分析。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材料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低碳钢扭转实验 低碳钢材料扭转时载荷-变形曲线如图(a)所示。 T

T s 0 φ 图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1. 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图 (a) (b) (c) 图2. 低碳钢圆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T 与扭转角φ成正比关系(见图1),横截面上剪应力τ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2(a)所示。随着扭矩T 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τs 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见图2(b)。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如图2(c)所示。此时在T-φ曲线上出现屈服平台(见图1),试验机的扭矩读数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T s 。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直到破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由t s d s A s s W d dA T τρπρρτρτ3 4 22/0 ===? ?)( 可得低碳钢

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t s s W T 43= τ;同理,可得低碳钢材料扭转时强度极限t b b W T 43=τ,其中316 d W t π = 为抗扭截面模量。 2、铸铁扭转实验 铸铁试件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就会发生破坏,其扭转图如图3所示。 图3. 铸铁材料的扭转图 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T 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为线性分布。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T b ,铸铁材料的扭转强度极限为t b b W T = τ。 低碳钢试样和铸铁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形貌有很大的差别,图4(a )所示低碳钢试样的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图(b )所示铸铁试样的断面是与试样轴线成45度角的螺旋面,断面是最大拉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粗糙,因而最大拉应力造成的拉伸断裂破坏。 图4.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端口形状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材料类 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多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军工、航空航天、仪表等行业的公司、厂矿、科研设计单位,可以在高校从事同材料有关的科研、设计、开发,对新型材料的生产的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掌握金属材料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型和加工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金属材料制品的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金属材料的设计、选用及正确选择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初步能力;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热力学、金属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原专业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部分)、金属压力加工、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部分)、腐蚀与防护、铸造(部分)、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部分)。 就业数据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测试(含答案)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测试(含答案)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下列四支试管中,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A、缺少氧气,不易生锈;B、缺少氧气,不易生锈;C、同时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D、氯化钠能加快铁的生锈。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析; B.根据木炭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C.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时生成的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D.根据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中是质量比,故A 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是由零增加到一定值,故B 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氧气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 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的活泼性大于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速率快,等质量的锌和铁与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故D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点睛】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MnO 加热2KCl+3O 2↑,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322MnO 2KCl Δ2KClO +3O ,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4.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 B .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 C .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扭 转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 1.a 低碳钢实验(华龙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控制器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切应变1、切应变2、夹头间转角、时间的零点;根据你所安装试样的材料,在“实验方案读取”中选择“教学低碳钢试验”,并点击“加载”而确定;用键盘输入实验编号,回车确定(按Enter 键);鼠标点“开始测试”键,给试样施加扭矩;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扭矩的变化,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终止测试”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s τb τb τ 0d S M b M 0d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推荐------------------------------------------------------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 G。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 b 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2、绘制扭矩一扭角图; 3、观察和分析上述两种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并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 4、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仪器名称游标卡尺 CTT502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扭转试验机低碳钢、铸铁数量 1 1各1参数0-150mm,精度 0.02mm 最大扭矩500N·m,最大功率 0.4kw 标准【实验原理和方法】1.测定低碳钢扭转时的强度性能指标试样在外力偶矩的作用下,其上任意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 随着外力偶矩的增加,当达到某一值时,测矩盘上的指针会出现停顿,这时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的数值即为屈服力偶矩 Mes ,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应力为?s?3 4M es Wp式中:Wp ? ?d 3 /16 为试样在标距内的抗扭截面系数。 在测出屈服扭矩Ts 后,改用电动快速加载,直到试样被扭断为止。 这时测矩盘上的从动指针所指示的外力偶矩数值即为最大力偶矩M eb ,低碳钢的抗扭强度 1/ 8

为?b?3 4M eb Wp对上述两公式的来源说明如下:低碳钢试样在扭转变形过程中,利用扭转试验机上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Me ?? 图如图 1-3-2 所示。 当达到图中 A点时, Me 与? 成正比的关系开始破坏,这时,试样表面处的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扭转屈服应力?s ,如能测得此时相应的外力偶矩 M ep ,如图 1-3-3a 所示,则扭转屈服应力为?s?M ep Wp经过 A 点后,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的塑性区,如图 1-3-3b 所示。 若材料的塑性很好,且当塑性区扩展到接近中心时,横截面周边上各点的切应力仍未超过扭转屈服应力,此时的切应力分布可简化成图 1-7c 所示的情况,对应的扭矩 Ts 为Me BA M ep M esO图1-3-2CM eb ?低碳钢的扭转图?s?s?sTTT(a) T ? Tp(b) Tp ? T ? Ts(c) T ? Ts图 1-3-3 低碳钢圆柱形试样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 ? Ts ?d /20 ?s ?2??d? ? 2?? sd/2 ? 2d?0??d 3 12?s?4 3Wp?s 由于 Ts ? Mes ,因此,由上式可以得到?s?3 4M es Wp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实验报告

《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实践课程-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铸造作为金属材料使用最为广泛的成型方法之一,在工业零件,尤其是大型零件的制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实验通过对有色合金进行熔炼浇注,了解铸造的整个流程,对金属的铸造有直观的认识。 二、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 坩埚熔炼炉的使用 本实验使用电阻坩埚熔炼炉,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加热部分-电阻丝加热熔炼炉和控温部分-控温 实验名称 金属材料的熔炼和浇铸部分 时间地点 2015年12月 23 日 材料学院325室 指导教师 王军、严彪 专业班级 无机 班 级 无机班 学生姓名 沈 杰 学 号 1531519

继电器。 打开总电源,在控温继电器的显示屏幕上显示有两个数字,红色的数字为当前熔炼炉炉内温度,绿色数字为设定的加热保温温度。待继电器示数稳定后,对加热温度进行设置。 点击按钮,设定数字变为4位数并闪动,点击按钮,选择要改变的位置,按进行调节,直到设定为想要的温度。点击按钮,确定加热保温温度。打开加热电源后,电流表显示有加热电流,说明已经开始加热。到达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直至坩埚内金属熔化为液态。 2.金属浇注的方法 关闭加热电源,打开熔炼炉炉盖,用铁钳将坩埚从熔炼炉中取出,慢慢倾倒坩埚,使得里面的金属溶液慢慢流入模具中,充满整个形腔。将模具静置,待其冷却后卸模取样。 注意事项: 金属浇注是高温操作,必须注意安全,必须穿戴白帆布工作服和工作皮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预防危险。浇注前,必须清理浇注行进通道,防止摔倒。浇注时必须切断加热电源。在浇注前对模具进行预烘,防止模具中残留水分导致金属溶液飞溅。 三、思考题 1、铸造时温度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铸造过程中温度的选择至关重要:过高温度浇注易造成粘砂、铁夹砂、缩孔、缩松、热裂、跑火、局部氧化、尺寸不合格、反应性气孔偏多等缺陷;过低温度浇注易造成:浇不足、冷隔、过渡圆角偏大、夹渣、夹砂、析出性气孔偏多等缺陷。 在铸造过程中,对浇注温度的要求:“薄壁上限,厚大下限”。薄壁上限是指当铸件有薄壁类结构时为了减少浇不足、冷隔等冲型类缺陷要将浇筑注温度提高到上限值来提高钢(铁)水的流动性;厚壁下限要引出一个说法叫低温快浇。在铸件浇注时,适度的降低浇注温度可以减少涂料的耐火压力,降低液态收缩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减少成分偏析,改善围观组织,将宏观的集中缩空转化为微观的晶界疏松等作用。但是充型能力会变差,这也就是壁厚的铸件可以适当的降低浇注温度的原因。 对于不同铸锭的具体要求如下:

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初三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锌能置换硝酸锡中的锡,故A能发生反应; B、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且锡位于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银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银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 D、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故选D. 【点睛】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答案】A 【解析】 ①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Y没有现象,可判断X、Z的活动性比Cu强而Y的活动性不如Cu强.②取大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可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Z都位于氢之前且X的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分析,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故选A.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

扭转破坏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扭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s、剪切强度?b,观察扭矩-转角曲线(t??曲线)。 2、观察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口形貌。 3、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4、验证圆截面杆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tl/gip)。 5、依据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大概计算出低碳钢材料的泊松比。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 1、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装夹工具。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98)采用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可以测定各种工程材料在纯剪切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如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点?s和抗剪强度?b等。圆截面试样必须按上述国家标准制成(如图1-1所示)。试验两端的夹持段铣削为平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试验时试样在试验机卡头中打滑。 图 1-1 试验机软件的绘图系统可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简称扭转曲线(图1-2中的曲线)。图3-2 从图1-2可以看到,低碳钢试样的扭转试验曲线由弹性阶段(oa段)、屈服阶段(ab段)和强化阶段(cd段)构成,但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均不像拉伸试验曲线中那么明显。由于强化阶段的过程很长,图中只绘出其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破坏时试验段的扭转角可达10?以上。从扭转试验机上可以读取试样的屈服扭矩破坏扭矩由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抗剪强度式中: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ts和tb。和?s?3ts/4wt计?s和?b,wt??d0/16为 3?s?3ts/4wt计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s和抗剪强度?b,式中:wt??d0/16 3 为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当圆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最外层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占横截面绝大部分的内层切应力仍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此时试样仍表现为弹性行为,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当扭矩继续增加使横截面大部分区域的切应力均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试样会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此时的扭矩比真实的屈服扭矩ts要大一些,对于破坏扭矩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图1-3所示为低碳钢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 图 1-3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88)可由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测定。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圆截面试样扭转试验时,扭矩和扭转角之间的关系符合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 ??tlp 4 i??d0为截,式中:p 面的极惯性矩。当试样长度l和极惯性矩ip均为已知时,只要测取扭矩增量 ?t和相应的扭转角增量??,可由式 g? ?t?l ???ip 计算得到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实验通常采用多级等增量加载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为读取数据产生的误差,而且可以通过每次载荷增量和扭转角增量验证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 四、实验步骤 1、测量低碳钢试样直径d1,长度l; 2、装夹试样;在试样上安装扭角测试装置,将一个定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 l1?l0 ?100% l0a0?a1 ?100% a0 ?=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0.5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0.5分) 三、实验数据(1分)四、实验结果处理(2分) ?b? pb =740mpaa0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二、专业综合介绍 材料科学是21世纪四大支柱学科之一,而金属材料工程则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众所周知,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从青铜到钢铁,再到当今形形色色的合金材料,人类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果也很显著。该专业研究范围很广,可以说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目前国内主要侧重于铁合金、铝合金以及其他一些特种金属材料的 研究开发。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探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喜欢理论研究的同学也可以在此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里有广阔的理论研究空间。材料技术人员虽然掌握了许多种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而从理论上阐明这一切对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于是从中也演化出计算材料学,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这对现实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比如储氢材料、摩擦材料以及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协同材料等等。

金属材料工程发展历史很长,基础非常雄厚,可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对许多同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里培养的学生大都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出众;同时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和其他学科相通的,所以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多种工作,正所谓大学生关键在学习“方法”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助学科雄厚的基础,初学者虽然很容易入门,但入门后看见的是一片片整整齐齐的田野,仿佛没有值得开垦的地方,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得下一番力气。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放开自己的思维。大家要记住,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需要严谨、勤奋、踏实的作风,这里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辛勤汗水之上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而不只是记忆“知识”,要知道,金属材料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其中许多方法是很值得其他领域借鉴的。有志于为国家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学不妨考虑这个专业,因为她的成果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举例说,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年出口量很大,但是我们送出去的大多是廉价的原料钢种,一些发达国家加工后又以较高的价格返销回来。经济上的损失不说,还使我国在许多方面受制于人。近年来我们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有志青年投身其中。 经过本科学习,你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这预示着你将成为从事金属材料的制备、生产、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专业

中考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练习卷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 1.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A.Cu B.Zn C.Mg D.Fe 【答案】A 2.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钛合金人造骨B.灯泡里的灯丝 C.钻石D.黄金饰品 【答案】C 3.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CO+O22CO2 B.H2CO3H2O+CO2↑ C.NaOH+HCl 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答案】D 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直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是()A.ZnCl2B.Fe2(SO4)3 C.AlCl3D.MgSO4 【答案】B 5.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答案】B 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答案】C 7.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答案】B 8.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铜与稀盐酸反应:Cu+2HCl CuCl2+H2↑ C.常温下铝表面氧化膜的生成:Al+O2Al2O3 D.常温下铜锈蚀形成铜绿:2Cu+CO2+O2+H2O Cu2(OH)2CO3 【答案】D 9.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Y、Z B.X、Z、Y C.Y、Z、X D.Z、Y、X 【答案】B 10.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