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年年岁岁花香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站在三尺讲台上,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室,却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我深知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语教学亦如此。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因为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动态过程,这样教学才能符合实际,有的放矢。具体来说,研究学生要重点研究班级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思想面貌、个性修养和健康状况等等。教师在全面了解全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本班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有一个切实的估计和精确的分析,以便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下面我就自己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谈谈自己的切实感受和体验。

我刚由高中英语教学转接初二年级的英语教学时,虽然也知道初中生有别于高中生,但是好多情况比我想象得要严重。因为是乡村的初中,所以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普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上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几堂课下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脱节,我们师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为此我十分苦恼,课下通过询问其他老师并与学生沟通谈心,才知道在我之前这个班已经更换了三位英语老师。这必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不能形成一贯的学习习惯和课上习惯。在了解这一情况的基础上,我经过细心准备给学生制定了一套英语课堂和课下的具体常规和要求,并坚持不懈地

检查、批改作业和笔记等。我每周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活动,经过不断的彼此了解及探讨,我对每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针对同一个问题,对爽快、单纯的同学甲的回答,我可以直截了当地予以否定,甲同学不但不生气气馁反而下次更踊跃、更积极;而对于忧郁、胆怯的同学乙的应对,我则会委婉地更正并尽量给予鼓励。这样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方法,效果良好。此外,在批改作业时,我不是泛泛地一概而论,而是每条评语都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与斗志,使其积极向上。如有一个学生是出名的问题生,但他却热爱劳动。有一次课上我发现他总是盯着教室里的仙人掌看,我不动声色而利用评语来鼓励他:你喜欢什么花?是仙人掌吗?为什么?他回答:不喜欢,那么多刺。我:可是我喜欢,大家都认为它只有浑身的刺,可是它也会开花,你也一样,加油!他回答:真的吗?我:相信我!你会很棒的。这个学生慢慢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也很认真。几个月下来,学生和我之间越来越有默契,我们的眼神时有碰撞。我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教学总是在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中得以进步的。一次公开课中的意外事件就给我敲响了警钟——时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在学习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 一课时,师:today we will learn china′s most famous farmer. you have previewed it. do you like it? 生:we don′t like it!听课的老师都感到

非常吃惊,我也感到很意外,停留片刻后我继续进行教学。为此,我事后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对伟大的人物有敬仰崇拜之情,想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但是未考虑到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生活在充斥着各类歌星和影星的现实中,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已是一位古稀老人,远不及他们的偶像生动和鲜活。由于未对初中生的心理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做充分的了解与应对,导致出现意外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而,我要吸取教训,对学生的实际年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继续提高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因材施教议论文

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 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 力的培养、情感的陶治、意志的锻炼,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发展。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不断 成长中不断成长的人,是有个别生理、心理特点的人;由于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必须靠开展性的和合乎逻辑、语法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它具有更多的有意性,比口头语言要求更高,反映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感知效应、领悟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高低不等,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 性,应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各层次学生乐学乐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抓好基础,提高语文素质 培养人才如同制造产品,一件合格的产品,不是某一道工序的产 物。人才的培养也同样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重要的是基础阶段的培养。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进行早期作文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到三年级开始写正规文,学生仍写不好,其实,起步晚是一方面原因,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拼音教学之后,可以用拼音写话,随着识字教学的进行,也可写拼音夹带汉字的句子,每天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不受教材内容限制,使初入学的儿童体验到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快乐,将他们引向对作文的迫切要求和浓厚兴趣。让学生天天写日记,作文训练逐步向中、高年级过渡。除此之外,整强记,重视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关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平常事情,养成注意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提高语文素质,提高作文水平。 二、命题要多样化 统一命题,固然便于教师指导、批改,但实践证明,命题多样化 更能调动情感、启迪思维,学生易于接受。本学期除基础训练中规定的八篇习作外,还辅有多种形式的片断练习。如看图写话、读后感、观后感、围绕中心去写话等。这大大小小几十篇习作如何命题? 原则是两句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植根于学生情感。方式很多,可同中求异,如《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xx的人》;异中求同,如《难忘的一件事》、《xx的日子》;提出范围要求后自拟题目,即 兴命题,组题自选等等。命题要让全学生有话可说,能诱趣激情,有新异感,富有启发性。 三、分类具体指导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互为用。指 导学生作文不仅限于狭义的作文课上的临场指导,更包括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阅读课。指导学生作文的途径很多,按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具体指导写作,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也是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必要措施。

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论述)

区别对待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论述) 学习目标: 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 对待不同体育能力学生的教学策略。 体育运动中的智力差异。 对待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对待不同性格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影响体育差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提高体育差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重要概念: 1一般体育能力 2 智力因素 3特殊体育能力 4个性差异气质 5性格体育差生 体育能力(一般,特殊) ?所谓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及技能所构成的一种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可以较好地完成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这说明个体所具有的实际的体育运动能力。 一般体育能力: 一般体育能力是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主要指动作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和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想象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心理机能。 特殊体育能力: ?特殊体育能力是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比如,从事体操运动(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主要应具备的特殊体育能力,包括肌肉用力感(用力的准确性)、平衡感、空间定向(方位知觉)能力、动作反馈能力、时间节奏感或韵律感、动作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动作短时记忆的准确性等,其中以前五项尤为重要。 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 ?(一)体能 ?(二)心理运动能力 ?(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智能 ?(四)信息加工能力 体育能力的差异及其教学策略 ?(一)身体运动能力 ?(二)体育认识能力 ?(三)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 ?(四)自我调节能力

尊重差异 分层递进 精彩纷呈

尊重差异分层递进精彩纷呈 发表时间:2019-07-19T09:11:25.5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作者:吴云峰 [导读] 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困境。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分析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和遵循原则入手,通过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数学 (浙江省平湖市新仓中学,浙江平湖 314205)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困境。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分析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和遵循原则入手,通过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数学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尊重差异;面向全体;分层递进;精彩纷呈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核心素养培养由此成为教育焦点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何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10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经历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摸索,笔者认为数学新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其数学基础、心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课堂上接受知识情况也千差万别。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从分析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和遵循原则入手,阐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良好途径,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分层教学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愉快的情绪必然会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了师生间交流、探究、合作、共赢的效率,落实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笔者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基于此,数学分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性原则,开发潜能 尊重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依据学生各自的学习现状进行合理分组,确定不同程度的学习层次、不同学习要求的学习团队,建立动态的分层教学类别。类别之间可以不定时互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2.发展性原则,拓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使得每位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既要着力于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态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励性原则,持续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转化成一种内在学习动力。数学课程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快的学生要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可以转层。教学旨在促进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笔者在进行了充分的考证和分析后,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实践。 1.学生分层,合理搭配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笔者将学生分成:A组,学习基础较差、困难大,对数学无兴趣;B组,学习基础一般,主要表现在学习随便、自觉性差;C组,学习基础一般,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发生困难;D组,学习基础较扎实,但不够主动;E组,学习基础扎实,脑子反应灵敏,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学习自主性强。分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班上可以不公布分层名单。但分组是相对的、动态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根据学生学情可以作必要的层次间升降变换(每次月考即调整一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增强求知欲望。笔者在掌握了不同学生层次后,按照优中差搭配原则,将学生座位进行相应编排。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便于学生间互助互学。同时,教师通过巡视及时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学生生活在平等友好和谐的学习气氛之中,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果。 2.备课分层,化解目标 备课时,笔者改变“煮大锅饭”的传统做法,结合新课标要求,拟定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目标。一识记;二领会;三简单的应用;四较复杂的应用;五课外拓展。对于A、B组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状态,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达到识记和领会目标;对于C组学生,更多侧重于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引导;对于D组、E组学生,除要求掌握书本知识外,适当拓展课外知识。 例如: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时,针对A、B组学生,笔者让其理解“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而C组学生不仅要求会解不等式,还要体会解法中所蕴含的化归思想,了解一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先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应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差异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尽管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点,但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的不同,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里带上了个人色彩。所谓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质就是说: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以及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在身心特征上会表现出与他人相异的特点。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两个人不会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 1.学生的智力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某个学生聪明,某个学生迟钝;某个学生记忆力好,某个学生记忆力差;某个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某个学生擅长形象思维,这些评价和描述都是学生在智力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1)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觉类型,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概括性和整体性强,而分析能力差;有的学生分析能力强,对事物的细节能够清晰地感知,但对事物的整体知觉却差;也有些学生兼有上述两种特点。 (2)记忆类型差异有四种:一是视觉识记效果好,如达.芬奇十几岁就能墨画。二是听觉识记效果好,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三是运动觉识记效果好,即在运动技能记忆方面有良好表现,如邓亚萍对乒乓球的落点位置有超人的记忆能力;四是混合型,只有运用多种表象时才能有好的识记效果。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015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及练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复习要点】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1)场独立与场依存 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1)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练习题】 1、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答案:A 2、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答案:C 3、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答案:B 4、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 A、CA=4,MA=5 B、CA=5,MA=6

如何面对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何面对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园林三小张艳文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我们知道,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贫富差距和家庭社区的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学生性别差异,学生自己本身个体发展差异等等。但是一直以来,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都采取一刀切的标准。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抹杀了学生在不同才能方面的展示和约束了他们的发展。一刀切的标准也使班级在老师的领导下整体划一的朝着一个方向走。优异的学生没有更大的机会向前迈进,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在班集体里蹒跚往前挪。日积月累的发展下去,优秀的学生的菱角被磨平,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大集体更加拉开了距离。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能够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到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的差异,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面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风格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的职责在于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学生是件细致、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认知的个体来看待,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此外,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竞争选择、共生共存,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这不仅有助于个体优势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群体的丰富与协调发展。教学活动的形式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个别操作、分组互动、全班交流;二是游戏、讨论、竞赛和表演等。 3.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多样化、过程的动态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 4.进行互动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哈医大附属逸夫学校陶叶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我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育人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之内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有一次,仲由(即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人。”(意思是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让他们都做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形成对学习马马虎虎漠不关心的态度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着某种活动;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 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 针对第一种学生,我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目的并树立远大理想;对于因迷恋游戏机、上网等荒废学业的学生则通过积极诱导,把他的特殊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而对第三种学生我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学习为中心发展其他兴趣;至于最后一种学生,则需要培养他们对待困难或失败的正确态度,并积极帮助他们迅速摆脱这种不利的情况。 2.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 有的学生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的不足或丧失;有的则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如缺乏足够的坚忍性、自制力等。造成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的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缺课或教师工作的疏忽,使学生对课程中某些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巩固,跟不上班级的共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学习丧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的稳固的性格特点。另外,成人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家长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联系中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体差异的类型 个体差异也叫个性差异、个别差异,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要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近年来,关于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主要从六个方面研究。 (一)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二)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三)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个体差异 性格是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结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个体特征。由于它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个性差异变量之一。性格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个体差异,合理分层教学

尊重个体差异,合理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4-28T10:24:00.3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萍[导读]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从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阻断了其智能发展。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三中学李萍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再加上感知、理解、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特点,他们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为了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尝试了分层递进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同样,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数学学习方面差一点,只说明他的数学逻辑智能略显不足,其他某个方面肯定占优势。要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要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势,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乐意接受。 对学生的分层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分,也不宜在刚接手新班就分,应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如作业速度、上课纪律)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这一层一般占大部分;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二、教学目标分层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提出成功的驱动力有三部分:一是认识内驱力,即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内驱力;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即个人通过自己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的提高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心的内驱力;三是附属内驱力,即以获得长者或集体的赞许为目的的内驱力。所以,要激发学生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必须让他们明确自己所选的学习目标,允许学习目标有弹性,既要对学困生给予关怀和帮助,又要对优秀生“开小灶”,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发展潜能受到尊重和开发。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A层学生达到)、中层目标(B层学生达到)、发展目标(C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作业分层 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数学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做法是: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把学生个人竞争和集体竞争结合起来,把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引入正轨。在小组里个人争第一,在组与组之间是各组组员共同合作争第一。个人努力的成果,有助于小组成员互相提高,而且又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互助的好友,又是学习竞争对手。他们为同学的成绩好而乐,为同学的学习困难而忧,人人乐于帮助同学进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全体学生便可长久保持健康的乐观的情绪,积极向上,为成为一名学习的成功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甚至作业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评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评价分层要注意:对A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B层次以鼓励为主,对C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宜以排名次为手段。还可采用愉快教育的分步评价法,在教学中,不以一个完美的发现或解答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思维、解答的某一步骤乃至一个符号、一个数据的正确运用都加以肯定(尤其是对A层次学生更应如此),对于差错或不足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修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从而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阻断了其智能发展。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这样做,学生就会热切地追寻自身内在的兴趣,这种追求,不仅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也是他们坚持不懈努力的内在动力,这也是我们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一个目的所在。

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7267302.html, 性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作者:李斌聂玉婷侯涛唐波兰加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5期 摘要:因材施教的本质在于施教者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从 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准确识别学生性格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因材施教;性格差异;准确识别 “因材施教”始于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篇》这是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最早记载,宋代理学家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里的“材”,其本质主要指学生性格或个性上的不同,因材施教就是说施教者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学。我们知道,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其兴趣爱好各异,接受方式千差万别,学习风格也迥然不同,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从学生性格入手,准确把握其性格特点,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使学生获得性格上的成长,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全面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准确识别学生性格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能否准确识别学生之“材”,即准确识别学生性格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准确识别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性格的共性与差异,给予不同性格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才是“因材施教”的本质所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由于心理学知识欠缺,往往难以对学生性格进行正确界定,导致“因材施教”趋于肤浅,或流于形式,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近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我们迅速、科学、准确地识别学生性格提供了便捷与可能,数十种性格分析工具可供选择,其中DISC性格分析技术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性格分析工具之一。在DISC理论中D代表支配型,I代表影响型,S代表稳健型,C代表完美型。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均由D、I、S、C这四种因子构成,只是不同个体所含四种因子的比例各异,导致个体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对于个体来说,四种因子总有一种或两种会成为其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相近的个体其性格特征往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例如,D型学生大多精力旺盛、信念坚定、胆大热情,I型学生往往心直口快、思维敏捷、活泼热情,S型学生往往沉着冷静、老成持重、天性宽容,C型学生往往勤于钻研、小心谨慎、情感深刻。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其性格相差巨大,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现在,山东省的素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以为施行素质教育应该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应该注重个性教育。 一、个性教育的缺失 有这样一幅漫画:上半部分,一位教师手持写着“开学”二字的卡片,学生们的脑袋被画的形态各异,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下半部分是位教师手捧“毕业”二字的纸片,而此时的学生们,脑袋则被弄得“整齐划一”,个个变成圆圆的了。这幅漫画辛辣地讽刺了应试教育抹杀学生个性的弊端。入学前,学生是性格、兴趣各不相同的人,毕业时,他们成了相似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整齐划一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我们平时常说的“瞄准高考”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考什么教什么天经地义。为保证升学率,学校往往砍去一切非高考科目,只留下高考考试科目,这样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很难得到显现。只要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不管他有无特长,不管他品行如何,更不管他身体状况。实际上这是一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教育,根本没有想到学生的未来。现在有很多的同志有“才力”但无“能力”,以致在工作中处处碰壁,这就是没能接受个性教育的结果。 二、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视为教育的终级目标,一切教育手段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把素质教育定义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教育。可见,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个性教育反对“整齐划一”,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过去,我们很少真正实行个性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统得过死,从教育目的、制度到课程、教材、教育的形式、方法无不强求一律,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是一个模式铸造出来的,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样做的弊端,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如高考施行分省命题;教材施行“一纲多本”,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改革的任务。地方课程的核心是国家课程的标准与地方课程资源的结合与融合。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在中学开设选修课,让不同个性的同学接受不同的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论文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内容提要: 素质教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和弘扬人的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育人的健全个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其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教育氛围;最后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教学质量。这样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培养出全面之“才”、特色之“才”、和谐之“才”。

正文: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处于重大改革之中,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它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弘扬人的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育人的健全个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为未来做准备”的公民教育。因此,因材施教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只有因材施教才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既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我们发现,当前有的学校,根据学习的优劣编班授课,他们认为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措施,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材施教”是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之后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材”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品德、学习兴趣和意志性格等方面。“教”是指对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教育。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教,实质上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相就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区别教育,促使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我们教师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应该按哪种发展水平、哪种认知模式来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进程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如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从而使知识能有所提高,个性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个性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unified teaching requirements, so that each student can know their potentials, so as to improve knowledge and develop personality. Key words: personal difference ;multi-level teach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人说: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素质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由于班容量大,过多的强调“统一”、“整齐”,方法单一,形式简单,从而造成很多学生的个性无法张扬,学习兴趣减退。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他们找到这种个别化的学习途径,并为他们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使其潜能得以发挥。 一、学生分层 首先,采用诊断性测试、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等,然后,根据分析和诊断学生差异所得的结果,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当然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变化,分层的情况应适时调整,但这种学生分层的情况不能向学生公布,因为那样会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同时也有可能助长部分尖子生的骄傲情绪。 二、目标分层 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学习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因而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并导致各种学习障碍的形成。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适合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既要注重特长生,又不能忽视中等生,更要照顾好后进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对A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教材内容(如词汇和基本的句型),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对B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能力,逐步向C层学生的行列靠拢;C层学生,由于其基础较扎实,并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A、B层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 1.课前预习分层 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的有效与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而学生预习是否能做到有效除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外,还得看教师交给的预习任务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结合教案,给①、②、③三项预习任务:①熟读单词、掌握单词的拼写、词义及词性,找出重要词组并理解词组意思;②通读文章,设法理解文章意思并根据文章回答一些

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视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像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样,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视、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我认为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差异等引起的,这种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高低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教学设计时充分预想学生差异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落实到备课这个环节,就是要求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有 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