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 (2)

蓝藻 (2)
蓝藻 (2)

蓝藻

进入盛夏,各地蓝藻又开始肆虐。一时间,绿色的“恶魔”在全国的一些湖泊上游荡,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一些地区的水厂无水可供,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蓝藻暴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10多年里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一部著名电影《巴格达窃贼》中描写的那个从瓶子中被放出来的恶魔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政府为治理水环境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吞噬着人民重见碧水的美梦。

难道蓝藻真的没法治吗?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曾对治理蓝藻做过近20年研究并积极实践的澳大利亚著名水环境治理专家、三爱水务集团董事长刘光钊。

是谁放出了“恶魔”

刘光钊认为,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千年甚至万年的演化过程。据说当年诸葛亮的军队就是喝了兵士所说的“绿色的河水”,中毒而兵败川南。有关研究认为,这种“绿色的河水”就是天然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暴发的河水,而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刘光钊认为,放出恶魔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以滇池为例,作为一个半封闭的浅水湖,人为破坏已使它加速进入老年化阶段,湖面缩小了1/4,湖底抬升了60厘米,水质的置换很缓慢,湖泊的自净能力很差。滇池每年接纳了1900多家工矿企业和160多万城市人口排放的污水,

其中有机污染物总量达50亿吨、重金属达332吨、总氮8900多吨、总磷2100多吨、COD39万多吨,致使湖内严重污染和呈重度富营养化。加之昆明的气候温度和光照条件正适宜蓝藻滋生繁殖,从1985年至今,滇池年年出现蓝藻异常暴发,大量的蓝藻浮在水面,看上去就像一片绿色油漆,致使水体浑浊腥臭,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水中叶绿素平均含量高达2600毫克/立方米。滇池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美学价值,而且还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污染源。

刘光钊说:“针对各地湖泊蓝藻暴发的告急,不久前,我用3天时间,跑了4个城市,行程5000公里,考察了滇池、玄武湖和太湖,3个湖蓝藻暴发依旧,滇池外海的蓝藻暴发面积更大了,恶臭异常。”从飞机上看,几乎整个滇池都被蓝藻覆盖,而1998年、1999年,仅1/3、1/2的湖面覆盖蓝藻。岸边蓝藻聚集的地方厚度超过40厘米,丢一块石头下去,像丢进一个泥淖里,掀起一朵绿色的“藻花”;玄武湖虽然每天调水释污,但富营养化仍十分严重,在不少水域仍有大量蓝藻;今年6~7月,太湖蓝藻疯长,后来靠台风“麦莎”帮忙,带来大量优质雨水,目前蓝藻状况稍有好转,但我们仍在一些湖湾里看到,聚集的蓝藻覆盖了水面,散发着腥臭味。

用什么方法对抗“恶魔”

已有多位水环境专家认为,造成我们在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的治理上见效甚微的一个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一些所谓的专家缺少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方法。

6年前,刘光钊在给国务院领导的报告中明确表示:蓝藻可治,不是不可治;蓝藻必须治,必须科学治;蓝藻可速治,不用留给子孙治。

刘光钊认为,要解决蓝藻问题,当然须先解决水体的污染治理,水体治理分为外环境治理与内环境整治。外环境治理包括截断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内环境整治即减少内源性的污染物质和营养,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其次,治理蓝藻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复无效手段,只能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刺激蓝藻异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蓝藻。

据了解,最近将要上马的滇池北部水环境整治项目,其中点、面源污染治理

仍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而这些技术只是加了些大量絮凝剂,不能有效除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是有效截污的河道治理技术,而投入的资金却达到几十亿元。

刘光钊还认为,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盐形式,从而使得蓝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营养物质。即使向湖泊水体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类仍然可以从大气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盐,以此满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源供给,对富营养化湖泊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从斯托姆提出的藻类公式我们不难理解,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因此,去除、抑制蓝藻异常生长的有效手段,是在控制排入水体的外源性磷营养源的前提下,降低水体内源性磷营养源。

刘光钊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第一阶段是生物——化学杀藻,这是在蓝藻疯长后治理水体的必然选择。在除藻剂的选择上应从今后水体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要求考虑,绝不能选用一时有效但遗患无穷的金属盐类和有机药剂;应适应开放式水体在动态情况下的不利因素,药剂有效作用应有一个延时释放的功能,并在水底形成一个底泥营养物质缓释或封闭界面。

1999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三爱公司参与了滇池草海的应急治理。三爱公司采用天然抑藻材料(由天然作物提取),加上一定的缓冲剂,制作成圣A—3缓冲综合型除藻剂。它能适当适量改变有害藻类生长环境中的电解状态,诱导蓝藻超常光合作用,加快代谢,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同时促进消耗磷和其他养分,达到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该药剂经中国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测试和通过卫生检疫,证明无毒、无害。在1平方公里的水面施用后,除藻效果显著,实验区内叶绿素含量从每立方米2500~3000毫克,下降到80~200毫克,去除率高达95%以上,水体的pH值稳定在7.3~8.0。治理后水中有鱼虾生长,游人游泳。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蓝藻的暴发期,可以目睹蓝藻涌入试验区后纷纷下沉死亡。圣A—3除藻剂的显效期很长,至今在试验区内仍可以观察其功效,而鱼虾等水生生物生长良好。

刘光钊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是生物抑藻。生物性措施是指利用细菌、水生物吸收利用氨、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这一自然过程达到去除水中营养

物质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投资省,有利于建立和使水生态平衡。方法之一是向水体投放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以降解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使藻类缺乏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从而抑制藻类的异常生长。方法之二是向水体投加复合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多是自身繁殖或从食品中提取的高效微生物群体,可利用水中氮、磷及有机污染物,它们在转化有机物的过程中得到大量繁殖,从而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这一食物链为体系的微生态系统,以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三阶段是生态治藻,就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已抑制蓝藻生长、初步恢复微生态的水体建立更高层次的生态平衡。在浅水型的湖泊通常种植高等水生植物,如莲藕、蒲草等,随着这些水生植物的收获,其吸收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随着离开了水体。利用养鱼来去除氮、磷,也是一项化“害”为利的有效措施。各种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放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而不放养以草为食的鱼类,就能够部分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这些生态治藻的方法,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的经验。

刘光钊不无遗憾地说,三爱公司的高科技除藻剂的应用,已为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三爱公司在试验区里只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第二、第三阶段的治藻的工作没有进行下去,即便如此,效果已十分明显,如果当时能够继续下去,滇池草海的水环境肯定比现在好得多。不过,就是按照目前的状况,只要继续开展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工作,根本用不着花费几亿、几十亿元清淤换水,就能还草海一个美丽的原貌。

刘光钊特别慎重地说,以上所有的技术工程举措,都要用数字化概念来检测、来实施、来管理,三爱水务集团已建立了数千个世界各地的水体模型,这些模型许多是适合中国的高原、平原、各气候带、各种成因的湖泊和水库的。这就是刘光钊首创的数字化技术和精确环保概念,这是一个中国人对世界水环境事业的贡献。

用智慧打败“恶魔”

刘光钊认为,要想把“恶魔”装进瓶子里,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滇池治理,目前草海虽然由于大量纳污,及周边环境状况很差,水环境状况基本没有改变,但是由于藻类生长环境的改变,蓝藻没有大量暴发,相比外海要好许多,

外海的蓝藻暴发情况非常严重,如果花费大量的资金,通过彻底破坏草海水体生态的手段,去求得短暂的“形象”,这是舍本求末,必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国内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有些著名的湖泊已被搞得千疮百孔。

又如太湖治理,不是从蓝藻发生的内在规律上去发现问题、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花费数千万元搞了个“生物”治理工程,在试验区里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今除了在水面上留下一些残根败茎和浮萍以外,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可言。还有花费大量资金去捞藻,花费大量资金去引清冲污,花费大量资金去放水清淤疏浚等等。

其次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目前在国内外,已有一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先进技术,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但国内有些专家,对先进技术采取了怀疑和不承认的态度,以致一些先进技术无法得到应用。1999年滇池草海应急治理中,三爱公司使用了先进的除抑藻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一些专家不顾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关于除藻剂无毒及除藻效果明显的测试结论,说除藻剂会对水生态产生影响,要求停用。造成这一明显有效的先进技术至今没有在国内应用。而从那以后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国外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除抑藻剂,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第三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国家要对目前采用的治理富营养化的技术进行疏理,找出切实有效的、被实践证明可行的治理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使先进的技术有用武之地。只要做到以上3点,我们可以在不太久的时间里,花费不太多的资金,就像电影《巴格达窃贼》中的那个王子一样,用智慧把恶魔装进瓶子里。

刘光钊出生在太湖边,喝太湖水长大,他对太湖、对祖国大大小小的湖泊充满着感情。为了研究湖泊富营养化,他在太湖边转了上百次,自费到滇池跑了38次。刘光钊说,他的愿望是让那些受到污染的湖泊恢复原来的面貌,让湖边的人民能像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喝上清洁的饮用水。

但愿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蓝藻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蓝藻一直是养殖户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夏季蓝藻很容易爆发,还有腥臭味,在阳光越大越热的情况下更多 捞是捞不完的,反而是越捞越多,换水感觉效果不怎么好,下面来说说蓝藻产生的原因 1 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只要水温达到25度以上蓝藻生长的 速度比其他藻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多,蓝藻不可能在常温下大量生长,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形成优势 种群,形成蓝藻水华,所以高温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2 水体的富营养化随着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增多,加上高密度养殖,泥鳅大便,水中的残饵增多 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不能自然分解,形成自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爆发蓝藻,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更容易 爆发蓝藻 3 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他主要存在生活的污水中,只要在洗衣服中含有,去除有机磷也是去除蓝藻的好办法 蓝藻的危害 蓝藻大量繁殖时被吹到下风头会感觉有恶臭,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 正常运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大量爆发会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 蓝藻的处理方法 有的养殖户想种水上空心菜来控制蓝藻的生长,我感觉不怎么显示,养殖泥鳅真正种水上空心菜的寥寥无几吧,所以我们只有定向 的陪藻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小球藻,和珊藻可以抑制他的生长,定期用芽孢杆菌使水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能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迅速分解水 中不良藻类及有机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害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其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可促进

有益微生物,优势藻群正常生长,维持藻相,菌相平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欢迎大家的加入(高效益泥鳅养殖qq群)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

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

衣藻和蓝藻最明显的区别是()

1、衣藻和蓝藻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器 C、有无细胞膜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A、生态系统 B、个体 C、组织 D、分子 3、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5、下列不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抗体; B、甲状腺素; C、唾液淀粉酶; D、卵细胞。 6、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结构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7.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物质和能量交换 C.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8.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受精卵 B.神经细胞 C.血细胞 D.生殖细胞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B.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蛋白质、核酸没有生命; D.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非生命结构; 10.HIV直接破坏人体的什么结构?() 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细胞 D.呼吸器官 11.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2.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 13.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14.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育出了纯种的酵母菌,这些酵母菌构成了一个()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组织 15.小王正在那儿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血液 B.神经细胞 C.大脑 D.神经系统 16.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由于它() A.结构太简单 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C.不能运动 D.没有消化系统 17.一片森林中的按树苗、小按树、大按树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8.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19、酸奶中的乳酸菌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细胞 20、一个池塘中的一只青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应属于() A、生态系统; B、个体; C、种群; D、组织器官 21、专家认为SARS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能侵染其它生物; D、能在寄主内复制产生后代。 22.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23.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看不到细菌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膜 D.细胞质 2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了400倍

鱼塘蓝藻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鱼塘出现蓝藻确实是一件要人头痛的事情,如处理不好会经常反复,严重影响到鱼的生长及日常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养殖水体不长蓝藻呢?那就是养好水质!对此给您如下建议: 1、对于之前经常出现蓝藻的鱼塘,可在空塘期间先将鱼塘水排干,彻底地清塘、晒塘,尽量将塘底过多的底泥清除一部分,以减少之后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 养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75公斤左右,消毒方法可先将塘加水15公分左右再下石灰,等石灰化开后再洒均匀。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洒完之后可用农用的悬耕机将塘底的底泥翻一两遍,其目的是让石灰与底泥充分结合,更有利于底泥中的有机质分解。 2、养殖早期一定要培养好水的藻相,在早期通常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褐色为主(其中包含茶褐色、红褐色、姜黄色等),另一类为绿色水(如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在这两类水质中,前者的水体中含鱼类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较多,适合鱼类生长。其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

和硅藻为主,;而后者的藻群则以绿球藻、微曩藻等为主,所以水色呈现绿色,易产生蓝藻。根据这一原理,可在早期培水时有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藻种。 3、日常投喂和换水,平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活度,使藻类生长及便换平衡;,同时做到合理投喂,对于鱼吃剩下的残饵要及时捞出来以免坏水,这一点很关键。 4、适时改底,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和鱼塘底部的有机质会积累较多,这时需定期用药物来改善底质才行,否则蓝、绿藻很易爆发起来,最后水体中出现蓝藻。 5、可适当放养殖一些滤食性鱼如鲢鱼,让其滤食一部分水体中的藻类,以保持水质的清爽,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 瑞正生物一直以来专注水产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和服务,主要提供水产健康生物制剂,水产菌种系列,水产藻种系列,水产水质改良系列,水产营养保健等系列产品技术及服务。感谢您的阅读!

蓝藻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蓝藻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对水源地饮用水中藻类去除技术进行了论述,系统分析了目前各除藻技术的去除效果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藻类去除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蓝藻;去除;饮用水源地;羟基自由基 随着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我国饮用水水源约有25%是湖泊水或水库水。目前,淡水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都呈现迅猛的增长趋势。从1986年南京玄武湖蓝藻的第一次暴发,到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的全面暴发,导致无锡城市水危机;随后,安徽巢湖、云南滇池、武汉东湖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局;7月份的中国北方长春新立城水库也遭受了蓝藻水华的危害[1]。1991年,我国122个湖泊中,还只有51%的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到了2005年,我国133个湖泊中有88.6%的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中61%的国控重点湖(库)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在劣五类水质的湖(库)中,暴发蓝藻的太湖、巢湖、滇池名列其中[1-3]。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水源地的蓝藻爆发直接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因此对含藻水的治理成为给水处理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1 国内外藻类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藻技术有很多,主要有生物除藻、化学除藻、物理除藻等方法。 1.1生物除藻 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与试验来看,生物预处理对蓝藻、硅藻、裸藻的去除率较高[4-7]。 1.1.1微絮凝过滤 微絮凝过滤是一种可充分发挥滤池中滤料截污能力的净水工艺,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特别是对常规工艺难以去除的藻类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微生物絮凝剂[8]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生的多肽、酯类、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作絮凝剂,可以对包括藻类在内的大多数微生物产生絮凝作用, 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9]。昆明第五水厂采用此工艺(陶粒及石英砂双层滤料,滤速6~10 m/h),除藻率平均达到96.4%,远高于直接过滤工艺[10]。M.I.Aguilar等[11]发现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河水和湖泊水时,絮凝后所产生的胶团大,沉降快,上清液剩余浊度低,除藻效果好。但是微生物絮凝剂使用的成本太大,尚未推广应用。1.1.2生物滤池 生物除藻主要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藻类的絮凝和吸附作用,把藻类从水中分离出来。但利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以下几个 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产生的原理: 水体中的有机氮超标,有两个去向: 一是转向氨氮,造成氨氮超标,引起虾蟹中毒;

二是转向蓝藻,造成蓝藻大量生长。有机氮是蓝藻的主要营养源,在适宜的温度下,蓝藻就会很快繁殖为优势种群。 前期投喂量过大,没有经常改底换水和培菌的养殖户,随着温度的升高,底部有机氮开始大量耗氧分解,有机氮是蓝藻主要的营养源,还有养殖环境的恶劣,很多养殖外塘水源就含有蓝藻,池塘本身是非常适合蓝藻生长的,加上蓝藻源,再碰上连续几天大太阳,蓝藻就大量爆发了。 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所以在水体表层以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并且温度越高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毒素。按照危害性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 蓝藻尤指微囊藻对白对虾养殖的最大危害:一是造成池塘养殖水体菌藻相失调,水质进一步恶化;二是造成对虾肝胰脏解毒功能受损,肠道毒素累积,肠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气温。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2、光照。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 3、风。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 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 5、水域形状。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 6、其它。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1、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 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2020.4)近段天气渐热,很多水产养殖户来咨询,说自己鱼塘表面绿绿的一片,不懂是蓝藻、绿藻还是青苔,而且繁殖速度快,很快就会长满鱼塘表面,容易导致水质瘦,缺氧,对鱼生长不好。这令养殖户很头疼。下面,水产专家教您区分和防治蓝藻、绿藻和青苔。 1、蓝藻 从本质上来说,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水产专家建议用硫酸铜晶体杀灭,先用硫酸铜灭藻,一般蓝藻 在死后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需要一些解毒产品解毒,比如强力解 毒霸,全解1号,否则容易引起藻类中毒。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水体 的溶氧情况,防止缺氧。也有专家推荐光益宝调水分解,不能使用 芽孢杆菌,会越用越多。 2、绿藻 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a和b最多,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呈绿色。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油类。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2或4条等长的顶生的尾鞭型的鞭毛。 绿藻是有益藻类,但过量不好,会容易导致水质不好,一但疯长,它将迅速污染水质,所以水产专家建议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帮您净化水质,稳定水质,高效快速分解水体中的老化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明显抑制蓝藻和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维持藻相的平衡。

蓝藻形态结构观察与分类

蓝藻门各属种观察 XXX,YYY,ZZZ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代表种类的实验观察,掌握蓝藻门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各种蓝藻。 2.理解蓝藻在植物界演化中的地位。 3.制作螺旋藻装片,碘染,观察、分析结果。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显微照相系统、载玻片、盖玻片、蓝藻装片、吸管、培养皿。 2.实验材料:活体螺旋藻。 三、实验内容: (一)蓝藻各代表属种的装片观察并照相: 1.实验材料:色球藻属、微囊藻属、螺旋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鱼腥藻属装片。 2.实验步骤及方法: (1)将各种蓝藻的装片,置于低倍镜及高倍镜下观察并照相。蓝藻各属照相图片如下:1.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特征】藻体单细胞或非丝状群体,无论是单细胞体还是群体都是呈球形。繁殖方法通常是营养细胞的分裂,少数物种能产生微孢子,不产生内、外生孢子。 1.1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特征】藻体单个细胞呈球形、盘状或卵形,但通常以群体状态出现。群体外被胶质鞘,鞘内细胞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由于群体内细胞分裂方式不同,群体呈球 状或扁平状。繁殖为细胞分裂和群体断裂,不产生内、外生孢子。 1.1.1色球藻属Chrococcus 【特征】藻体通常由2-4个细胞组成小群体、或由更多的细胞组成较大的胶质群体、或由小群体间凭借胶质鞘彼此相连而成膜状群体。群体有明显的胶质鞘。胶 质鞘透明无色,厚薄不等,具层次或无层次。藻体细胞球形、半球形或椭球 形。细胞内有或无细小颗粒。 【通过分析特征,初步确认右图为湖沼色球藻盐泽变种Chrococcus limneticus Lemm.var.subsalsus Lemm.】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夏天,养殖中后期,养殖户提出最多的问题是:蓝藻如何处理? 蓝藻的生活特性: 1. 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常见的种类有微囊藻、囊球藻、鱼腥藻、拟鱼腥藻等,这些藻类有固氮作用,因而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 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太阳上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蓝藻的危害: 1.蓝藻死亡后会放出大量有毒物质,比活藻危害更大; 2.蓝藻生长繁殖过程释放出一定的有害含氮化合物,有臭水的感觉; 3.多数蓝藻不易被虾利用,因而蓝藻多的水体虾生长缓慢; 4.蓝藻易浮于水面,抑制了水层中其他藻类的繁殖,因而表层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体的净水功能较弱,底易臭。 蓝藻的预防: 在养殖过程中,为避免蓝藻出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的池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而用多氮少磷型的生物有机肥(如肥水元素)作基肥,中后期如追肥,应使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等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促进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 3.不用含蓝藻丰富的水源。

4.养殖水位不宜过深,池边使用车轮式增氧机增氧,以培养硅藻,减少蓝藻繁殖。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6.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使用解毒绿水王、绿水元素或爽水素、水质保护解毒剂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7.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餐。 一旦出现蓝藻的处理方法: 1.处理蓝藻当天应适当减料,以减少蓝藻赖以生存繁殖的养分; 2.白天抽排(含蓝藻)表层水,或者全池泼洒底优或底优二代、沸石粉吸附蓝藻沉降于池底,然后在晚上排去底层水; 3.同时全池泼洒绿水元素、水质保护解毒剂分解蓝藻尸体、解除蓝藻毒素和避免藻相变动引起的缺氧; 4.于第二天从其它池塘进新鲜含藻水,再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追肥,培养鲜活藻相和菌相。

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5月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6月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6月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这表现政府注重危机后的沟通工作,有利于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表达政府的诚意。态度诚恳,积极应对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 但是,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得到解决后,并不是没有后患。综上所述,无锡市

我国典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第10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0 No.8 2010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0 收稿日期:2010-05-17 作者简介:宋益峰(1978-),浙江海盐人,学士,上海市金山区水文站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 我国典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宋益峰1 ,兰 林2 ,吴 江3 (1上海市金山区水文站,上海 201508;2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 3太仓市环境监测站,江苏 太仓 215400) 摘 要:蓝藻水华成为我国浅水湖泊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根据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控制技术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文中综述了目前我国典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治理中物理控制法、化学控制法、生物控制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0)08-0154-02 一、前言 我国目前66%以上的湖泊、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的水平,其中重富营养和超富营养的占22%,富营养化成为我国湖泊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1]。与湖泊富营养化相伴随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蓝藻水华[2],蓝藻水华广泛地存在于淡水生态系统中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水环境问题[3]。蓝藻水华控制是世界性难题[4~6],迄今采用的控制蓝藻水华的技术有几种:物理控制法、化学控制法和生物控制法。 二、蓝藻物理强化控制技术 1.机械除藻技术 机械除藻技术包括移动式富集湖面蓝藻“水华”技术、气浮捕集蓝藻“水华”技术。沈银武等[7]利用振动重力斜筛、旋振筛和卧螺离心脱水方法,在单机运行的条件下,在滇池于2001年4月和9月的145天中开机1,700h,共收获富藻水17,000m 3,折合干重为325t。试验区收获的蓝藻干粉经检测其平均总氮(N)为8.51%;总磷(P)为0.49%、总钾(K)0.70%和粗有机物43.47%。依此结果计算,相当于从试验区取出氮(N) 27.66 t、磷(P) 1.6t、钾(K ) 2.28 t 和粗有机物141.28t。有效降低了富营养化湖泊的氮、磷等水平和减轻或缓解了大量暴发的蓝藻生物量。 2.水动力控藻技术 吴张永等[8]对流体动力处理蓝藻技术进行了前期室内试验研究,发现实验条件下除藻率可达100%,且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太湖在闾江口到马山岛之间马围长堤附近修建马山大桥,把大堤打通,沟通马山西的太湖与梅梁湖、贡湖、五里湖的水流,促使流入口袋的水流,从袋底顺利流入西太湖,促使湖水在夏季向西北部分流,冬季西太湖水流灌入两湖以冲洗滞水。如此可把两湖与西太湖整体形成循环水流,以使湖水通过自净、分流促使快速换水,抑制蓝藻暴发。 3.超声波控藻技术 超声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环境技术,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9],具有操作和控制容易,便于引进自动化操作手段,在处理中不引入其他化学物质,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功率超声在水体中空化效应产 生的高压、冲击波、声流和剪切力能够有效破坏藻类的细胞结构,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降低蓝藻细胞类囊体膜上藻胆蛋白和某些酶的活性。目前有研究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自然水体,通过超声短时间的辐照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从而达到控制水华爆发的目的[10]。 三、太湖蓝藻化学强化控制技术 1.湖底充气扬水筒技术 扬水筒技术,将积聚于表层的藻类驱赶至水库底层,由于光照极低以及温度骤降等原因,藻类失去活性而逐渐消亡,并能显著降低水库底层铁、锰浓度。在荷兰阿姆斯特丹Nieuwe Meer 水库中,扬水筒技术实施结果得到证明:其生物量降低为未处理前的1/20,藻类种群结构也由原先以蓝藻为主转变为硅藻、绿藻为主;此外整个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可一直维持在5mg/l 左右,从而扩充了鱼类的生存空间。 2.黏土除藻技术 黏土除藻华技术最早来源于絮凝原理,曾被作为在海洋赤潮暴发时的一种应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早在1997年,就有专家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上撰文指出,使用黏土除藻可能是治理藻华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但由于絮凝除藻机理不清、黏土投量太大、藻华复发和二次污染等问题,许多将黏土除藻技术应用于淡水湖泊中清除藻华的尝试一直没有成功,其技术定位为应急措施。 潘纲等[11]通过改性黏土的快速除藻除浊作用启动并强化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使其自动地进行长期连锁的健康修复过程,发展了既能快速消除水华又能长期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一系列改性黏土技术。通过对26种不同黏土与藻细胞之间多项絮凝性质的研究发现高效黏土絮凝除藻的黏土架桥网捕作用,根据上述科学发现在架桥网捕性能方面对黏土进行改性,结果改性后的黏土不仅特别适合于淡水藻华的清除,而且黏土的投入量也从国际先进的200mg/l,降到了10mg/l,除藻效率达到95%以上。这种环境友好的天然改性剂可以使各种原先不具有除藻能力的当地黏土/沉积物变成高效除藻剂。 3.化学除藻剂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

第25卷第4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5 No.4 130 2009年4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Apr. 2009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 裴毅1,黄维1,陈飞勇2,吴明亮1,徐波1,施祖强1 (1.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长沙 410128;2.东星技研有限会社,东京 111-0041) 摘 要:利用压力破坏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即伪空泡,使得蓝藻失去浮力,根据该原理研究设计了一种除藻机械。通过试验对新型蓝藻处理机械的除藻效果进行了验证,采用水质监测仪对叶绿素、浊度、含氧量等7项指标进行监测,蓝藻处理机工作1h后水体中的叶绿素含量、浊度、含氧量分别降低了45%、61%和50%,除藻效果显著。该机械可以作为蓝藻大面积爆发时的应急除藻设备。 关键词:蓝藻控制,除藻设备,浮力,压力,叶绿素,浊度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9)-4-0130-05 裴 毅,黄 维,陈飞勇,等.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130-134. Pei Yi, Huang Wei, Chen Feiyong, et al. Design of blue algae removal machine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blue algae removal efficiency[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9,25(4):130-13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近几年中国云南滇池、江苏太湖等重要水域相继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一方面严重污染环境,危害饮水水源,另一方面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太湖作为无锡重要的饮用水地表水源,蓝藻爆发致使无锡发生水危机。如何减轻甚至消灭蓝藻污染,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对于蓝藻的清除已经有很多研究。主要有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等。其中化学法能够高效除藻,但是使用的化学药剂极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现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生物法易造成引进的高等水生植物过度繁殖,对湖泊生物种群结构、航运、景观等带来不利影响;物理方法有机械清除、过滤、曝气、遮光、挖掘底泥等多种方法。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蓝藻水华,能直接大量清除湖面蓝藻水华,且无明显负面影响。 机械除藻是将物质从湖泊中移出的一种方式,一般包括固顶式抽藻、移动式抽藻、流动式除藻及人工围捕、打捞等机械清除物理措施。因此,在蓝藻水华大量发生季节,采用机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防止恶性增殖和二次污染,并由此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污染负荷,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1-6]。 中船重工第702所联合多家单位研制了蓝藻打捞样船,将藻水采集装置、过滤分离装置、浓缩成饼的减容干化装置合为一体,体积庞大,机构复杂。 本研究根据蓝藻的物理特性,利用机械压力来破坏蓝藻的浮力,使其下沉,抑制生长,达到清除蓝藻水华的目的。 1 除藻机的设计 1.1 水藻的特性 收稿日期:2008-02-13 修订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裴毅(1960-),男,湖北枣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力机械产品应用研究。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410128。Email:peiyi@https://www.360docs.net/doc/6b17020740.html, 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里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水流流速缓,水体交换量小。研究表明,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气囊中存在气体。1965年,Bowen和Jensen指出气囊由众多圆柱形气泡堆叠而成,并将这些气泡命名为伪空泡。其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浮力[7-9]。蓝藻伪空泡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两端为锥形中间为圆柱体的中空、充有气体的细胞内结构,见图1[8],壁厚仅2 nm,宽45~110 nm,长100~800 nm或更长不等。它具有2个显著特征:1)具有疏水性内表面,可阻止水分子进入,而气体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 2)具有刚性,伪空泡在承受的压力增加0.1 MPa时,其体积仅缩小1/1000。只要伪空泡不破裂,就可以为蓝藻提供浮力。 在水体里,悬浮在水体中的游离伪空泡所承受的压力p n及细胞内的伪空泡所承受的压力p n′的计算公式如下: n0g p p p p =+?(1) n t0g p p p p p ′=++?(2)式中p——水静压;p0——液面压力,通常为当地大气压p a;p t——细胞液与周围环境渗流势差引起的细胞膨压;p g——伪空泡内气体压力。 注:c—水中溶解气体的浓度,箭头方向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 图1 伪空泡所受压力示意图 Fig.1 Pressure diagram of gas vesicles

蓝藻 (2)

蓝藻 进入盛夏,各地蓝藻又开始肆虐。一时间,绿色的“恶魔”在全国的一些湖泊上游荡,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一些地区的水厂无水可供,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蓝藻暴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10多年里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一部著名电影《巴格达窃贼》中描写的那个从瓶子中被放出来的恶魔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政府为治理水环境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吞噬着人民重见碧水的美梦。 难道蓝藻真的没法治吗?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曾对治理蓝藻做过近20年研究并积极实践的澳大利亚著名水环境治理专家、三爱水务集团董事长刘光钊。 是谁放出了“恶魔” 刘光钊认为,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千年甚至万年的演化过程。据说当年诸葛亮的军队就是喝了兵士所说的“绿色的河水”,中毒而兵败川南。有关研究认为,这种“绿色的河水”就是天然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暴发的河水,而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刘光钊认为,放出恶魔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以滇池为例,作为一个半封闭的浅水湖,人为破坏已使它加速进入老年化阶段,湖面缩小了1/4,湖底抬升了60厘米,水质的置换很缓慢,湖泊的自净能力很差。滇池每年接纳了1900多家工矿企业和160多万城市人口排放的污水,

【CN109796061A】一种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3849.2 (22)申请日 2019.03.30 (71)申请人 山东大学 地址 250199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 路27号 (72)发明人 孙逊 陈颂英 侯正金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19 代理人 陈桂玲 (51)Int.Cl. C02F 1/34(2006.01) C02F 1/72(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57)摘要一种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包括定子、转轴和空化盘,定子内部形成空化腔,转轴安装在定子中且一端伸出定子,该伸出端与转动机构连接,空化盘固定设置在转轴上并处于空化腔中,空化腔内壁和空化盘外壁上均分布有盲孔,定子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上述空化器的藻类孢子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单吸泵、搅拌器、第二单吸泵和沉降池,第一单吸泵、搅拌器、第二单吸泵、所述水力空化器和沉降池。本发明通过转动的方式对含藻水体进行空化处理,在定子空化腔和空化盘的周面均设有盲孔,以增加产生空化泡的数量,机械结构简单,对藻类孢子的处理效果好、效率高,不使用其他化学试剂, 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109796061 A 2019.05.24 C N 10979606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96061 A 1.一种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包括定子、转轴和空化盘,定子内部形成空化腔,转轴安装在定子中且一端伸出定子,该伸出端与转动机构连接,空化盘固定设置在转轴上并处于空化腔中,空化腔内壁和空化盘外壁上均分布有盲孔,定子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设置在定子的轴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定子上的进水管设置在定子的上端和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定子的轴向外侧设置有出水端盖,出水管设置在该出水端盖,定子外侧面上在该出水端盖内设置有出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增速器和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与增速器连接,增速器与电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空化盘的直径为400mm,厚度为70~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盲孔的直径为30mm,深度为30mm~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空化盘上的盲孔数量为12~20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空化腔内壁和空化盘外壁的间隙为4mm~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藻类孢子的水力空化器,其特征是:所述转轴的转速为2800r/min~3600r/min。 10.一种藻类孢子处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水力空化器,还包括有第一单吸泵、搅拌器、第二单吸泵和沉降池,第一单吸泵、搅拌器、第二单吸泵、所述水力空化器和沉降池依次连接。 2

处理池塘蓝藻的正确方法

如何处理池塘蓝藻 是蓝藻,特别就是现在夏天容易爆发,捞了还会有,我帮你找了解决方法: 要解决蓝藻问题,当然须先解决水体的污染治理,水体治理分为外环境治理与内环境整治。外环境治理包括截断污水、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内环境整治即减少内源性的污染物质和营养,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营养物质的负荷,控制藻类的异常繁殖,逐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其次,治理蓝藻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不能草率重复无效手段,只能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找出刺激蓝藻异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手段,事半功倍地治理蓝藻。 据了解,最近将要上马的滇池北部水环境整治项目,其中点、面源污染治理仍沿用五、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而这些技术只是加了些大量絮凝剂,不能有效除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也不是有效截污的河道治理技术,而投入的资金却达到几十亿元。 刘光钊还认为,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和利用的硝酸盐形式,从而使得蓝藻能够获得充足的氮营养物质。即使向湖泊水体排放的污水中的氮受到了控制,藻类仍然可以从大气中因固氮作用而得到硝酸盐,以此满足自身合成的需要。因此,控制氮源供给,对富营养化湖泊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从斯托姆提出的藻类公式我们不难理解,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因此,去除、抑制蓝藻异常生长的有效手段,是在控制排入水体的外源性磷营养源的前提下,降低水体内源性磷营养源。 刘光钊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第一阶段是生物——化学杀藻,这是在蓝藻疯长后治理水体的必然选择。在除藻剂的选择上应从今后水体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要求考虑,绝不能选用一时有效但遗患无穷的金属盐类和有机药剂;应适应开放式水体在动态情况下的不利因素,药剂有效作用应有一个延时释放的功能,并在水底形成一个底泥营养物质缓释或封闭界面。 1999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三爱公司参与了滇池草海的应急治理。三爱公司采用天然抑藻材料(由天然作物提取),加上一定的缓冲剂,制作成圣A—3缓冲综合型除藻剂。它能适当适量改变有害藻类生长环境中的电解状态,诱导蓝藻超常光合作用,加快代谢,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同时促进消耗磷和其他养分,达到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最好用生物的方法,如引入藻食性的鱼类,这样不会污池塘水,免得以后还要再清理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学号:07415215 常州大学 科研实践论文 (2011届) 题目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生黄佳佳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72班 校内指导教师王利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二○一一年二月

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面临的现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对其处理效果做出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除藻;物理;化学;生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水域中氮(N)、磷(P)等营养盐类大量富集,致使全球性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60%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华”爆发时,大面积的水面被藻类覆盖,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水域上层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及底层溶解氧的缺乏,这对水生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都会释放藻毒素,鱼腥藻、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是三种最常见的含有毒素的物种[1]。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以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最近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2],而由鱼腥藻、束丝藻产生的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常用的除藻技术 1.1 物理除藻技术 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利用活性炭去除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为防治我国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董悦安等[3]曾应用部分物理技术(吸附性材料净水和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抑制了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用的物理除藻方法有机械去除、过滤除藻,黏土除藻和气浮除藻等方法。物理法可直接消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因其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只能用于小水体或大水体的局部水域。 (1)过滤除藻。对于低浊高藻的水体可用微滤机除藻,有资料报道法国处理塞纳河水时,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55%,在我国,其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4],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微滤机对浊度、色度、COD Mn的去除率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2)黏土除藻。孙佩石[5]等利用昆明地区的粘土矿制作了新型轻质除藻材料,在滇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