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知识试题试题库

苏东坡知识竞赛题库

一、填空题(74题)

1、苏轼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哪里?答案:黄州

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被贬哪里?答案:杭州

新党执政后,再次被贬哪里?答案:惠州、儋州

他在诗中自评“问汝平生功业,_____________”答案:黄州惠州儋州

2、________之后,苏轼被下狱,坐牢103天后,得以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

答案:“乌台诗案”。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__________________,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答案: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4、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_。

答案:“前三游”“后三游”

5、北宋时期被称为书法“四大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谁?

答案:蔡襄

6、作家_________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答案:方方

7、苏轼是北宋______家、_____家。字子瞻,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父____弟____并称_____,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答案: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苏洵苏辙“三苏”

8、苏轼的词与辛弃疾齐名,世称_____,散文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诗歌与黄庭坚并称______,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共称________,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_______的文艺观。

答案:“苏辛”“欧苏”“苏黄”“北宋四大家”“行云流水”

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______________。

答案:“乌台诗案”

10、苏轼的祖父是_______,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________。

答案:苏序“苏老泉”

11、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

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________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答案:《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居士”

12、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答案:“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13、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

答案:苏过“文忠”

14、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答案: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15、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的创作主张。

答案:“自是一家”

16、春宵一刻值千金,____________________《春宵》

答案:花有清香月有阴

17、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

答案:春江水暖鸭先知

18、 __________________,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

答案:暮云收尽溢清寒

19、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题西林壁》

答案:远近高低各不同

20、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

21、淡月疏星绕建章,____________________《上元侍宴》

答案:仙风吹下御炉香

22、___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答案:一年好景君须记

23、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子由渑池怀旧》

答案:恰似飞鸿踏雪泥

24、惆怅东栏一枝雪,____________________《东栏梨花》

答案:人生看得几清明

25、天外黑风吹海立,__________________《有美堂暴雨》

答案:浙东飞雨过江来

26、__________________,老景清闲如啖蔗。《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韵》

答案:少年辛苦真食蓼

27、日啖荔枝三百颗,_________________《食荔枝》

答案:不辞长作岭南人

28、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答案:浓妆淡抹总相宜

29、______________,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

答案:菰蒲无边水茫茫

30、只恐夜深花睡去,_________________《海棠》

答案:故烧高烛照红妆

31、《蝶恋花·春景》中:“枝上柳绵吹又少”的下句是:

答案:天涯何处无芳草

3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运用了三个典故,其中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统治阶级重用的典故是:

答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4、《减字木兰花·立春》中:“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3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6、《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中:“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霜鬓不须催我老,杏丹依旧驻君颜

37、《望江南·春未老》中:“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的下一句是:

答案:半壕春水一城花

38、《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两句是:

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9、《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下一句是:

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

40、《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下面三句是:_____答案: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1、《江城子·别徐州》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的下面三句是:

答案: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42、《水调歌头·快哉亭作》中:“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3、《减字木兰花·春月》中:“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的下面两句是:

答案: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44、《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中:“殷勤昨夜三更雨”的下一句是:

答案:又得浮生一日凉

45、《菩萨蛮·夏闺怨》中:“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的下两句是:

答案: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46、“雪泥鸿爪”这个比喻出自苏轼的哪首诗?

答案:《和子由渑池怀旧》

47、《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写的像西施一样漂亮的两句是:

答案: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8、《春宵》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的千古名句是:

答案:春宵一刻值千金

49、《食荔枝》中表现出苏轼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的两句是:

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50、《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的诗句是:

答案:春江水暖鸭先知

51、《赠刘景文》中写菊花虽然谢了,但还有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的句子:

答案:菊残犹有傲霜枝

52、《自题金山画像》中作者自认为有功业的地方是:

答案:黄州惠州儋州

53、《题西林壁》中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句是:

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东坡》一诗中写“市人行尽野人行”中的“野人”指:

答案:乡野之人,即农夫。

55、《望海楼晚景之二》中作者把闪电比喻成什么?

答案:紫金蛇

56、《儋耳》中既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的两句是:

答案: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57、《新城道中》写道“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其中的“絮帽”“铜钲”分别比喻什么?

答案:晴云,初日

5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写道“空余鲁叟乘桴意”鲁叟指谁?

答案:孔子

59、《海棠》中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此句暗引了什么典故?

答案: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60、《有美堂暴雨》中写道:“唤起谪仙泉酒面”。此句中的谪仙是指谁?

答案:李白

61、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那位儒将指的是()。

答案:周瑜

62、“苏门三父子”指的是()()()。

答案:苏轼苏洵苏辙

63、苏轼在()直言责备王安石不该引发战事,不应该迫害读书人。

答案:南京

64、公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

答案:1079

65、“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答案:江城子

66、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中有“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一句,其中的寒食是指冬至后一百零五日,需禁火()日。

答案:三

67、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时思念()所做。

答案:苏辙/子由

6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千里共婵娟”婵娟指的是()

答案:月亮

69、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是为了纪念()所做。

答案:王弗

70、《题西林壁》是苏轼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寺时所写。

答案:西林

7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的景色。

答案:杭州西湖

72、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合葬,完成了他“惟有同穴”的愿望。

答案: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73、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水利建设,叫做()。

答案:苏堤

74、苏轼在绘画方面很有成就,最擅长画的是()。

答案:墨竹

二、选择题(70题)

1、苏东坡任职地区依次为( )

A.湖州、杭州、黄州、密州

B.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C.密州、黄州、杭州、湖州

D.杭州、湖州、密州、徐州

答案【B】

解析:苏东坡在熙宁四年任杭州通判,在熙宁七年任密州太守,在熙宁十年任徐州太守,在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后被捕入狱。

2、苏东坡个性复杂,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

A.精通哲理

B.重情重义

C.热爱自然

D.处事圆滑

答案【D】

解析:苏东坡精通哲理,重情重义,热爱自然,为人豪放大气,不拘小节,从其诗词中就可看出。若是他处事圆滑,便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了。

3、苏东坡在密州时怀着安祥平和的心境,越发爱好( )的诗。

A.杜甫

B.李白

C.孟浩然

D.陶渊明

答案【D】

解析:苏东坡的诗词在这段期间达到了成熟期,只留下满心安详与顺时知命。他的《西斋》诗简直和陶潜一模一样。这首诗中有真正的安详与满足,也有对自然的声音色彩平静的喜悦。

4、苏东坡的朋友( ),事先知道了苏东坡被弹劾的消息,先派人去通知了子由。

A.王诜

B.张方平

C.黄庭坚

D.佛印

答案【A】

解析:东坡的好友王诜驸马曾亲自出版苏诗,他一听到消息,连忙派信差到南京找东坡的弟弟子由,子由又派信差通知东坡。

5、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最后仍然获释的缘故是( )

A.苏东坡朋友的请求

B.老百姓的请求

C.皇上被苏东坡的诀别诗感动

D.苏东坡的申诉

答案【C】

解析:东坡误以为事态转恶,难逃一死,写了两首告别诗给弟弟,交代后事,并说愿意生生世世和子由做兄弟,感谢皇帝以往的恩情,一切怪自己。两首诗偶然到皇帝手中,皇帝看了大受感动,这也是获释原因之一。

6、苏东坡诗中拿( )开玩笑,“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A.徐大受

B.陈慥

C.马梦得

D.朱寿昌

答案【B】

解析:陈慥是东坡随时可以开玩笑的朋友,在一首诗中,苏东坡用“狮子吼”来戏谑他惧内,于是他惧内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季常癖”仍是惧内的代称。

7、苏东坡被贬到( )时,成立了一个救儿会,救助婴儿。

A.黄州

B.徐州

C.常州

D.杭州

答案【A】

解析:苏东坡听黄州当地文人提到本地溺婴的恶习,立刻写信给朱太守并自己成立救儿会,向富人募捐到不少钱财,倒乡村调查即将生产的妇女,只要他们肯养小孩,就送钱送米送布给他们。

8、以下哪位是苏轼的好友又是高僧( )

A.黄庭坚

B.佛印

C.范仲淹

D.苏辙

答案【B】

解析:佛印本不打算出家,后皇帝建议他入寺当和尚,进退两难,被迫出家。他被刻画为浪漫人物,在通俗作品中比参寥更常被人提起。

9、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反映了他( )

A.热爱生活

B.情感丰富

C.幽默刚直

D.看破红尘

答案【B】

解析:这首诗写自妻子死后十周年,他写这首短词来表示满腔的哀思,文意凄美,充满荡气回肠的音律。

10、“晋武平吴,以独断而亡;齐小白专任管仲而罢。”这是苏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它是( )

A.《论独断》

B.《论败亡》

C.《论管仲》

D.《论青苗》

答案【A】

解析:苏东坡自熙宁四年一月开始担任告院权开封府推官,其间出了这道州试试题,题目“论独断”,这让王安石非常生气,使情况更糟。

11、苏东坡遭贬谪海南是在( )时。

A、宋仁宗

B、宋神宗

C、宋哲宗

D、宋徽宗

答案【C】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现了苏词( )

A、清新雅致

B、人生哲思

C、激昂豪迈

D、婉约哀怨

答案【C】

13、苏家进京途中,以下不是苏轼在襄阳的作品( )

A、《船夫吟》

B、《野鹰来》

C、《上堵吟》

D、《赤壁怀古》

答案【D】

14、苏东坡的恩师是(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司马光

D、苏洵

答案【A】

15、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衰,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的“老夫”指的是()

A、苏轼

B、孙郎

C、冯唐

D、太守

答案【A】

16、出自北宋苏轼诗歌中的诗句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答案【A】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答案【B】

18、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提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C、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答案【A】

19、《题西林壁》是苏轼初游我国哪座名山时写下的诗句?()

A、黄山;

B、庐山;

C、泰山;

D、华山。

答案【B】

20、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

A、初一;

B、十五;

C、过了十五,十六或十七;

D、三十

答案【C】

21、苏轼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画则开创了()画派。

A、京津画派;

B、扬州画派;

C、金陵画派;

D、湖州。

答案【D】

22、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几?()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B】

23、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

A、同文馆之狱;

B、车盖亭诗案;

C、乌台诗案;

D、奏邸之狱。

24、世人将苏轼的《》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A、《寒食帖》;

B、《自叙帖》;

C、《蜀素帖》;

D、《伯远帖》。

答案【A】

25、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称羡()

A、江西鄱阳湖的美;

B、湖南洞庭湖的美;

C、浙江千岛湖的美;

D、浙江杭州西湖的美。

答案【D】

26、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是:()

A、1079年7月

B、1078年6 月

C、1080年7月

D、1077年4月

答案【A】

27、苏轼写给谁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A王闰之 B王朝云 C王弗 D王非

答案【B】

28、苏轼的结发妻子是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是:()

A王闰之 B王朝云 C王弗 D王非

答案【C】

29、苏轼为谁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A王闰之 B王朝云 C王弗 D王隐

答案【C】

30、苏轼的文学观点和谁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A韩愈 B欧阳修 C赵翼 D 颜真卿

答案【B】

31、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上任,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什么地方?A徐州 B湖州 C黄州 D密州

答案【C】

32、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坐牢多少天?()

A101天 B100天 C102天 D103天

答案【D】

33、苏东坡在杭州时的公馆位于( )

A、凤凰山

B、狮子山

C、虎头山

D、乐山

答案【A】

34、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

A苏堤 B三门峡堤 C翡翠堤 D 西湖堤

35、苏轼的诗现存约多少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A 两千七百余 B两千八百余 C两千九百余 D两千余

答案【A】

36、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谁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A王闰之 B王朝云 C王弗 D王隐

答案【A】

37、苏轼创作的散文《》,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A 《进策》 B《叶嘉传》 C《石钟山记》 D《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B】

3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这首诗描述的是他在何地的生活?()

A湖州 B 惠州 C 黄州 D 杭州

答案【D】

39、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是什么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A 唐 B北宋 C 南宋 D元

答案【B】

40、“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苏轼的这首诗描述的是他在何地的生活?()

” A湖州 B 惠州 C 黄州 D 儋州

答案【D】

41、下列不属于苏轼游赤壁的作品( )

A、《前赤壁赋》

B、《后赤壁赋》

C、《赤壁》

D、《赤壁怀古》

答案【C】

42、杭州人喜爱苏轼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点不是?( )

A、朝气冲力

B、不拘小节

C、大搞建设

D、关心民生

答案【C】

4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其中以( )成就最高

A、苏轼

B、苏洵

C、苏辙

D、苏秦

答案【A】

44、下列信息不能反映苏轼是一位美食家的是( )

A、东坡肉

B、东坡豆腐

C、酒酣胸胆尚开张

D、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案【C】

45、苏东坡是“百姓之友”,下列哪个不是原因?( )

A、预防灾荒

B、宽免百姓债务

C、请款请米

D、与民同乐

答案【D】

46、苏东坡建立了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是在( )

A、惠州

B、杭州

C、苏州

D、京城

答案【B】

47、苏东坡整理西湖初衷是( )

A、供给用水

B、供人游湖

C、美化环境

D、避免洪灾

答案【A】

48、乌台诗案五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皇帝下旨,把苏东坡由黄州调到( )

A、杭州

B、苏州

C、汝州

D、雷州

答案【C】

49、一直陪苏东坡到九江的朋友不含( )

A、陈糙

B、参寥

C、乔今

D、佛印

答案【D】

50、苏东坡曾和参寥一起去游( ),写了三首诗。

A、黄山

B、庐山

C、嵩山

D、五指山

答案【B】

51、苏东坡迷恋江苏地带的气氛和自然之美,想到( )地区买一个农庄,作为老年隐退之地。

A、巢湖

B、太湖

C、洞庭湖

D、洪湖

答案【B】

52、到宜兴不久,朝廷又派苏东坡去登州做( )

A、知县

B、太守

C、巡捕

D、侍郎

答案【B】

53、神宗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调任( )

A、黄州

B、杭州

C、湖州

D、雷州

答案【C】

54、第一次,苏东坡被贬到( )

A、黄州

B、苏州

C、湖州

D、杭州

答案【A】

55、按苏东坡的炖肉法,做出来的肉叫( )

A、东坡肉

B、黄州肉

C、东坡汤

D、密州肉

答案【A】

56、苏东坡曾把( )的“归去来辞”中的句子重组,照民歌唱出,教给农夫唱。

A、欧阳修

B、陶潜

C、李白

D、苏洵

答案【B】

57、苏东坡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以及()合称“宋四家”。

A、蔡襄

B、蔡京

C、苏辙

D、赵佶

答案【A】

58、苏轼出生于()

A、四川成都

B、四川眉山

C、四川德阳

D、四川宜宾

答案【B】

59、苏轼在绘画方面也有着卓越成就,擅长画的是()

A、山水

B、鱼鸟

C、墨竹

D、石头

答案【C】

60、苏轼在海外未给该书作注解( )

A、《孟子》

B、《论语》

C、《尚书》

D、《易经》

答案【A】

61、苏东坡北归途中停留北赣县七十天主要事件是( )

A、游山玩水

B、清理家事

C、题字看病

D、走亲访友

答案【C】

62、下列不属于“苏门六君子”的是()

A、秦观

B、张耒

C、柳永

D、陈师道

E、晁补之

答案【C】

63、下列饮食和苏东坡无关的是()

A、五柳鱼

B、七碗茶

C、为甚酥

D、千层饼

E、米酿酒

答案【D】

64、苏东坡在( )直言责备王安石不该引发战事,不应该迫害读书人。

A、南京

B、九江

C、杭州

D、黄州

答案【A】

65、下令烧掉王安石日记的是( )

A、皇上

B、司马光

C、苏东坡

D、子由

答案【B】

66、苏轼在《临江仙?送王缄》中写道:“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孤客自悲凉。”作者在此词中“思量”的人是谁?

A、王弗

B、王闰

C、王朝云

D、王缄

答案【A】

67、“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句诗的词牌名是?()

A、蝶恋花

B、定风波

C、江城子

D、水调歌头

答案【C】

68、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在此案之前,没有围攻、揭发过苏轼

的人物是()

A、苏亶

B、李定

C、沈括

D、王安石

答案【D】

69、下列成语或典故与苏轼无关的是()

A、明日黄花

B、剪烛西窗

C、出人头地

D、河东狮吼

答案【B】

70、“冰溪结瘴雨,先催冻笋生。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苏轼的这首诗描述的是他在何地的生活?()

A、湖州

B、惠州

C、黄州

D、杭州

答案【B】

三、判断题(71题)

1、2000年世界报评出苏轼是千年世界伟人之一,世界报的所在国是英国。(错,应为法国)

2、苏轼父亲为苏洵,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列。(正确)

3、苏轼的第二任妻子为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正确)

4、苏轼在礼部考试中获得第二名,其所写文章为《刑赏忠厚论》。(正确)

5、苏轼入仕担任的第一任官职是通判杭州。(错,大理评事兼凤翔府判官)

6、苏轼被贬黄州时,曾申请惠州东门外土坡荒地50亩作为生计,因此自号“东坡居士”。(错,应为黄州)

7、苏轼的词作《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怀念他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的。(应为第一任妻子王弗)

8、陪侍他在惠州贬地生活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错,应为第三任妻子王朝云)9、陪侍苏轼在海南儋州度过三年贬谪生活的是他的二儿子苏迨。(错,应为小儿子苏过)

10、为苏轼启蒙的人是他的父亲苏洵。(错,应为母亲程氏)

1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诸葛亮(错,是周瑜)

12、豪放派为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错,是范仲淹之《渔家傲》一词,开豪放派之先河)

13、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对,这四人都曾得到苏轼的栽培。)

14、苏轼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成就显著,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对)

15、苏轼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造诣很高,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对)

16、东坡肉,为苏东坡在黄州创建,黄州人民因爱戴苏轼而将这道美食取名为东坡肉。(错,是杭州人民取的名。)

17、在杭州“五柳鱼”又常常被称为“东坡鱼”,是西湖一道流传至今的名菜。(对)

18、东坡饼是用白面粉配用鸡蛋清及盐、糖等调料经油炸而成,形似花朵,酥松爽脆,醇厚香甜,其味极佳,是楚乡传统风味名点。(对)

19、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对)

20、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但也写了不少婉约词作,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对)

21、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乌台诗案”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仕途失意,一再遭贬。(对)

22.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孟浩然。( 错,是王维)

23.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称羡扬州瘦西湖的美。(错,是杭州西湖)

24.《题西林壁》是苏轼初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诗中蕴含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对)

24.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欢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荷。”(错,是“居无竹”)

26.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惠州画派。(错,是湖州画派)

27.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对)

28.苏轼曾在密州(即现在的诸城)任知府两年。他弟弟苏辙来看他,写下了“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这个名句。说明苏轼在密州对教育事业的推动也是有口皆碑的。(对)

29.从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味美但内脏有毒的鱼叫虎斑。(错,是河豚)

30.苏轼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苏轼借这首词表达了对爱妻的思念之情,可以看出苏轼同时也是位重情义的好男人。(错,是思念兄弟苏辙)3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视察时曾微笑着说:“我当时插队在陕北,很向往这里。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足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这是化用了苏轼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

32、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对)

33、治平二年,苏轼之母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错,应为其父苏洵)

34、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宋神宗很愤怒,在朝堂上指责苏轼的

过失。(错,应为王安石)

35、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进策》,导致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遭受冤狱之灾。 ( 错,应为《湖州谢表》)

36、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时,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错,应为黄州团练副使)

37、1085年,宋哲宗即位,王安石重新被启用为相。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错,应为司马光 )

38、苏轼任职杭州时,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对)

39、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对)

40、徽宗即位后,苏轼奉召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不幸病故,葬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 (错,应为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

41、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桐城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错,应为明代的公安派。)

42、《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首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正确)

4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的名句。

()(正确)

4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正确)

45、苏轼《东栏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的上句是“梨花淡白柳深青”。()(错)

(应为“惆怅东栏一枝雪”。全诗为:“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6、“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诗是苏轼的名句,常被用来感叹对人生了解愈多,烦恼、愁苦也就愈多。所以他接着说:“姓名粗记可以休”意思是:人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苏轼一时激愤的话而已。()(正确)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4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朋友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错,应是“妻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48、“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出自苏轼《洗儿》()(正确)

(【原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49、后人常用“人间有味是清欢”来形容乡野生活的朴实,可爱,与山菜野味的清新、甜美。这首诗是“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时写的。()(错,应是“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

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时作,原题为:《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5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两句是描写作者对于一种逍遥岁月的向往,与“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的意味有几分相似。()(正确)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1、“小诗有味似连珠”的上一句是“高论无穷如锯屑”,出自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正确)

52、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错《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53、苏轼擅长画墨竹,绘画重视神似,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正确)

5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为结发之妻王闰之写下的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中的句子。(错,苏轼结发之妻是王弗)

55、海南弟子姜唐佐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苏轼遇赦离琼前为其书扇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破天荒”原出于此。(错,姜唐佐是海南第一个举人,未曾进士及第,海南第一位进士是符确)

56、苏轼一生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谪往儋州,直至宋哲宗即位后召苏还京,于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错,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轼还京)

57、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阵营中有王安石之子王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王安国。(错,王安石之子王雱是变法派阵营成员)

58、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与苏轼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正确)

59、东坡书院始建于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名“载酒堂”。(正确)

60、东坡书院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姜唐佐等人物雕像栩栩如生。(错,苏东坡、苏过、黎子云)

61、中和镇是古儋州州城所在地,具有一千三百年的悠久历史。现有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黄楼等东坡文化遗迹。(错,黄楼是徐州东坡文化遗迹)

62、苏轼的思想是以儒家为核心,而兼蓄墨、道。()(错,“墨”改为“释”)

63、绍圣二年,党祸再起,苏轼被贬到儋州。()(错,“儋州”改为“惠州”)

64、苏轼最早的一首禅诗是嘉佑六年十一月所作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写对命运无常和人生空漠的了悟。()(对)

65、于东坡诗而言,深受北宋释道文化,尤其是庄禅精神的影响。()(对)

66、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规定他不得签署公文,不得擅离贬所。()(对)

67、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夏天,苏轼被授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官从九品。虽然他未

去赴任,但这确实是他一生中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而且是当时品级最低的。()(对)68、三苏祠墓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乡小峨眉山下,是苏轼、苏辙兄弟的墓冢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冢以及祭祀三苏的祠堂的合称。()(对)

69、苏轼认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在《乳母任氏墓志铭》中说:“生有以养之,不必其子也。死有以葬之,不必其里也。”苏轼的赡养、安葬观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70、苏轼在《司马相如创开西南夷路》、《司马相如之谄死而不已》、《臞仙帖》三篇短文中,对司马相如一生行事为文进行了肯定性评价。(错)(“肯定”改为“否定”)

71、元祐七年(1092)十一月二十三日,皇帝和太皇太后任命苏轼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兵部尚书。()(错,“兵部”改为“礼部”)

四、背默题(10组)

第一组:1、《和子由渑池怀古》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3、《题西林壁》4、《惠崇春江晚景》

第二组:1、《春宵》2、《赠刘景文》3、《食荔枝》4、《苏坡》

第三组:1、《上元待宴》2、《东栏梨花》3、《海棠》4、《琴诗》

第四组: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3、《于潜僧绿筠轩》4、《儋耳山》

第五组:1、《汲江煎茶》2、《儋耳》3、《别海南黎民表》4、《自题金山画像》

第六组:《阳关曲·中秋月》《蝶恋花·密州上元》《西江月·梅花》《念奴娇·中秋》

第七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菩萨蛮·夏闺怨》《蝶恋花·春景》《江城子·别徐州》

第八组:《减字木兰花·立春》《昭君怨·送别》《醉落魄·轻云微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九组:《点绛唇·红杏飘香》《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浣溪沙·咏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第十组:《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