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医院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目录

1)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

2)紧急情况下人员替代方案

3)科室高风险诊疗项目目录与管理流程

4)科室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本

5)医疗技术管理报表(月报与年报)

6)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4241: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112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129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210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1211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患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11212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内未在规定时限内随访;

11213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11214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规定时限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11215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

11216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

11217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11218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11219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

11220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11221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

11222患者转科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

113医疗保障缺陷

113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113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113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

113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1135遗失检查化验标本;

113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相关规定;

113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复查;

113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113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13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3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13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13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

114诊疗记录缺陷

114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114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及输血史;

114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1144对转科患者,未书写转科记录;

114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114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

114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未及时、规范、严谨地签署知情同意文书;

114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114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14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规范、越权或未进行审核;

114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14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善,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违规复制。

12二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引起患者投诉或给医院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2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12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一级风险预警;

12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5000元。

13三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或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从而给医院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害的情形。13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13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

金额高于5000元;

13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

13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2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21各级各类查房:临床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等;

22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如医务科、投诉管理办公室、感控科、护理部等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

23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24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结果或通报;

25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26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方面的信息等。

3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31立案

31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义务立案处理。

312投诉立案投诉管理办公室、门诊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48小时内立案,紧急情况应尽快立案。

32处理程序

32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24小时内填写《XX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登记表》,与医疗不良事件同时上报。

32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24小时内通知被投诉科室并限期整改。

32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说明或检讨,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当月内作出处理。

32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医疗损害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3处罚

33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332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

333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334做出处罚决定时,由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评析,对评析出的医疗纠纷进行责任追究。

4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41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

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汇报请示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

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或者总值班)、主管院领导,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瞒报或迟报。

42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

当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对患者所受到的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并根据损害程度进行相应流程的处置。

421患者损害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首先,应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三级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随后,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同时向医务科汇报进展情况,医务科根据进展情况选派技术专家参与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并发症。治疗时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并报医院相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

422患者损害较重,有生命危险的情况

首先,应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和医务科及医院相关领导。科室负责人或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讨论并采取补救处理对策同时报告医院相关领导;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医院相关领导主持)。

随后,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患者发生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

补救对策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按规定整理材料、保留标本报医院相关领导及医务科。

43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

431原始证据的收集。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

432争取患方的理解与配合。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积极妥善做好与患方的沟通工作,尽力稳定患

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433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

434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435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别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

436随时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过失损害鉴定或应诉准备。

437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438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4奖惩

441发生医疗技术损害后,各类、各级人员违反处理原则,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害扩大或引起医疗纠纷的,按医院相关制度给予处罚。

442当事人未及时、如实报告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按照医院相关制度给予处罚。

443在患者抢救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通报表扬或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酌情给予奖励。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普通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于出诊前1天通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其他人员出诊。

2、专家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于出诊前1天通知科主任,由科主任安排相应职称的人员出诊,同时通知医务科、挂号室及导医组。

3、预约门诊若不能出诊,本人应主动与患者联系,商量由相应职称的人员接诊或其他时间就诊。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

1、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如遇突发情况不能坚持工作,及时报告二级医师或科主任安排相应人员到岗。

2、接班人员未到岗,交班人员不能擅自离岗。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白天:因工作繁忙人员不足,或当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向二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二)夜间及节假日:当遇到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当班人员负责联系二线值班人员接替,并报告科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院总值班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三)各临床科室必须安排二线医师听班。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手术中若发生手术人员、尤其是术者因某些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手术时,由第一助手代其完成手术;若后者没有能力或资质完成该手术,则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医师上台,必要时汇报医务科协调解

决。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等大批患者就诊需紧急调配医疗人员时,按《禄丰县人民医院突发灾害和事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执行,相关人员确保24小时通迅畅通。

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各临床科室要结合本科室人员、床位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二线听班人员,确保科室人员不缺岗,不空位,保障医疗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医务科

2012年1月10日

科高风险患者管理记录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 (一)、职能分工 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 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 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全院医疗设备(含教学、科研设备,下同)的论证、验收、使用、报废及档案管理。 2.范围:全院。 3.定义:无。 4.权责 4.1医学工程与信息部:负责医疗设备的论证、验收、维修、预防性维护、报废及档案管理工作。 4.2财务部:负责医疗设备资产账目及设备残值处理。 4.3各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保管、使用和日常维护。 5.制度内容 5.1论证 5.1.1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根据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需要在每年10月申请上报次年度医疗器械申购计划,填写《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申购表》和《医疗设备申购汇总表》。医学工程与信息部汇总整理后,经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年度预算计划,由院长办公会批准后作为次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5.1.2购置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必须先编写可行性报告,并通过医院职代会立项通过后同意购买。 5.1.3对紧急情况或临床急需的医疗设备,应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申购表》,交医学工程与信息部部长及

分管院长审批,医学工程与信息部将建议购置项目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批准后纳入计划外采购清单,优先办理。 5.1.4采购计划立项后提交集中采购办公室按医院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招标采购。 5.2验收 5.2.1购进的医疗设备由使用科室代表、医学工程与信息部技术人员及供货方共同参加验收,对设备的配置、技术参数、功能指标逐项检验,必须满足合同所有条款。填写《专业医疗设备装机验收单》并由各方共同签字。 5.2.2对于医疗设备有特别技术质量验收要求的,应由政府授权的机构(如商检、计量、压力容器、卫生质控等)进行。 5.2.3供货方须提供操作和维护培训,培训完成后受训人员签字认可。 5.2.4供货方须提供《设备操作流程》、售后服务联系方式与医学工程和信息部。 5.2.5医学工程与信息部对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实施控制,包括不合格产品的确认、标识、隔离、处置及记录。 5.2.6验收结果应作详细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留存,验收合格才能办理入库手续。 5.2.7对于违反验收管理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医疗伤害事故的,应追究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3使用:医疗设备使用按《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医疗技术档案74598

医 疗 技 术 管 理 档 案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 组长:沈建国 副组长:朱兵成 成员:胡海梅谢中志王肖奇张海霞 二、技术管理 (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 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

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 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 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五)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管理 下列人员可在本院从事相关的医疗技术活动: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4、从事药学、放射、检验等其它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 (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 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组织决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文本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风险和控制技能防范培训 授课人: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技巧与艺术 培训背景: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怎么办? 小儿喂药不当发生窒息怎么办? 非公安、司法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怎么办? 医疗纠纷“私了”后患方又后悔怎么办? 面对医疗风险,你该如何防范?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但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医院形象及医务工作者信誉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都难免风险。在我国,六百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目前对风险的防范缺网络、缺数据、缺管理。我国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过20亿,全国30万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7万家医院)都在从事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

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整个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然而,如何承载和化解医疗风险,却关乎着这支队伍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事业的发展大计。 培训大纲: 《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内容如下: 课程导入:医疗风险防范的24字诀 权宜之计:众人集资防不测 高额赔偿:医生头顶悬利剑 事出有因:断案亟待细尺度 强制保险:潇洒行医好靠山 风险砥砺:铁杵成针功夫深 护佑天使:因势利导占先机 分析:医疗风险防范培训案例! 解析:医疗风险防范内训案例! 案例:医疗风险防范课程案例分析! 一、纵论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医疗风险的特点 (1)不可避免性 (2)类型复杂性 (3)危害严重性 3、医疗风险的起源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之令狐文艳创作

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令狐文艳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二千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 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七、医疗仪器、设备的档案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咬、防霉变。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目录 目录管理 (2)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2)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5)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6) 手术分级 (7) 医师授权 (26) 一、骨科手术分级授权表 (26) 淘汰和废止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一、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或淘汰技术程序 (27) 二、禁用医疗技术目录清单 (27)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 目录管理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院拟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 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三、心脏导管消融技术; 四、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 五、扩大全胰腺切除术; 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景诊疗技术 七、髋、膝关节置换翻修技术; 八、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 九、全椎体切除技术; 十、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十一、角膜移植技术; 十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十三、口腔颌面复杂种植诊疗技术; 十四、输尿管镜诊疗技术; 十五、面目轮廓诊疗技术; 十六、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 十七、经皮肾镜技术; 十八、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 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对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管理,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对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进行了细化,提出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现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我部相应技术管理规范做好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另行下发。 我部将根据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陆续发布允许临床应用的其他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与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凡医院购置的二千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五年以上的仪器、设备必须逐一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设专人管理。 二、档案的内容包括: 1、购置设备的申请报告。 2、定货合同书、购置设备手续凭证或影印件。 3、仪器、设备全部的技术资料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图纸等。 4、开箱单、验收报告单。 5、设备运行维修记录或报告。 6、定期巡检情况记录或报告。 7、新添置的设备,开箱验收时要由档案管理员及使用科室人员参加,详细填写验收报告。 三、已建档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归档,不得随意乱放,以免丢失。 四、归档的文件资料力求完整、系统、准确;改造、更换原部件的图纸必须与实物相符。 各项设备应归档的材料,除随设备带来的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说明书等外,还应对设备添置时间,必要的性能型号,颜色等登记存档。 五、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建档工作,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每年要整理、核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归档文件要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查找方便。要建立计算机仪器、设备档案台账和检索。 六、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时: 1、在档案管理人员监督下复印,原件如数收回。 2、写出借阅申请,经院领导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3、借阅人必须爱护档案,妥善保管按时归还,造成缺损、丢失将给予经济处罚。

七、医疗仪器、设备的档案要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咬、防霉变。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范围 医疗技术档案包括:新技术、新项目档案;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包括: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及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 二、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资料范围: 1.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2.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材料(包括新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估报告)、批准文件、过程监督资料;总结以及纳入常态管理材料; 3.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资料;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确认书;限制性医疗技术质量追踪、监管评估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人员资格授权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总结评估报告等 三、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四、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五、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六、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的保存期限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保存评审周期内的资料。 七、查阅或外借科室档案必须经管理人员或科主任同意才准许。 八、上述档案亦可存入计算机,并按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打开,或用加密措施保护档案安全。 九、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 医疗技术评估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取消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实施医疗技术的动态管理和评估,实现全程监控,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一、新技术、新项目评估 各科室对于新技术、新项目,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当年内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开展次年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定期总结病历,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它医院进行比较。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总结评估分析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 1 -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院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安徽省《关于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第一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1.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每年根据新增技术项目更新。 1.2每三年对第一类医疗技术有1次《第一类医疗技术定期评估审核报告》 1.32013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第一类医疗技术有下述档案材料: 1.3.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 1.3.2开展的新技术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 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1.3.3属于有创操作的新技术,相关技术人员需填写《医疗技术人员准入 申请表》。 1.3.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无创技术年终有1次《医疗技术 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有创技术每半年有1次《医疗技术临床应 用情况报告表》,共2次。 1.3.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有创技术每半年有5例《新技术 评价记录》。 2第二、三类医疗技术应保存以下档案 2.1医院建立有第一类技术目录,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二、 三类技术在副本上登记。 2.2为每项二、三类医疗技术分别建立档案。 2.3开展的二、三类医疗技术有《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报告》《安徽省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通知书》 2.4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2年内,每年有一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自查 表》、《安徽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表》。 2.5自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的一年内,相关技术每半年有5例《技术评价 记录》。 3医务股指定专人负责归档上述资料。 4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5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

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保管制度 1、综合档案室负责全院档案(不含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立卷后向综合档案室移交。 2、实行科学管理,档案库房内橱具、设备放置整齐合理。档案排列整齐美观、条理系统,编号科学规范、查找方便。 3、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修复、整理,保持整洁完好。 4、档案的接收和移出都必须手续完备,室藏档案必须账物相符。 二、档案借阅制度 1、凡因机关工作需要,均可查阅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档案。 2、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利用者一般应在档案室阅览,少数特殊需要者,经批准可暂时借出使用。 3、借党委会议记录、院长办公会等会议记录、绝密档案材料,有秘密级的上级文 件以及超越原文件规定的阅读范围的档案,应由分管领导审批,必要时报请党委书记或院长审批后,方可借阅,不得摘抄。 4、凡借阅有关人员的处分、处理材料,属于一般干部、职工的,须经院办主任或档案形成部门负责人批准,属科级干部的要经党委书记批准。 5、借阅非公开的科研课题档案,本研究课题人员可直接借阅。本院其他人员和外单位查阅,须经课题组负责人签署意

见,科研处负责人或档案室负责人同意,必要时报请分管院长审批。 6、查阅和归还档案时,应严格履行签字、登记、注销等手续,档案人员对查阅归还的档案,应仔细清点,核查无误后方可签字注销,如发现有损坏、丢失情况,应立即追究责任。 7、利用者在同一时间内,借出的案卷不宜过多,借出时间一般为一周,如要延长使用时间,需办理续借手续。 8、对档案进行摘录、翻拍和复制,要经过批准,摘录的材料仔细校对,审查后方能带去。复制品如系秘密材料,应加盖档号章,注明此材料的出处和根据。 9、上级机关和院外有关单位需要借阅档案,须持该单位介绍信,经审批同意方可查阅。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借出者,须经院办公室负责人或院领导批准。 10、档案归还时,工作人员应对案卷的数量和卷内文件情况仔细进行清点,检查无误后方予注销 11、借阅者应承担所借阅档案材料的安全,保密责任;不得撕卷或撕去其中文件;不得在文件上划线、圈点、折叠、涂改、写眉批;不得随意摘抄无关的档案资料;未经同意不得摄制、复制、转借档案材料。违者则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当事人严肃处理或经济处罚。 三、档案室安全保密制度 1、档案室是机要部门,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7--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持续改进 2014年上半年我科在医疗技术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及医疗技术损害。上半年共完成脊柱手术147例,其中近100例为四级手术。其中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通过二类技术验收,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开展40例,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时间也由一开始的时候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多。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为再有越级手术的现象。手术申请单签发和审批程序逐步好转。术前讨论内容较前丰富,有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上半年仍有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和1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 二、分析原因: 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均为钢板断裂,分析其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骨折未愈合前,早期、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执行出院医嘱,未定期复查,错失补救的最佳时机;者年龄大、吸烟、贫血等自身因素;折粉碎较重。也有手术原因如过分剥离软组织,破坏血运;折复位不佳,影响愈合;内固定选择欠妥。 1例非计划在手术患者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残留,分析原因为患者的过早下床活动、术中对髓核处理不干净。术中止血不彻底,二次手术补救患者治愈。 三、整改措施

组织全科医生开科会,结合科室特点,讨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要求: (一)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四级手术的目录。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复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及时干预。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术中严格遵循诊疗操作规范,骨折患者避免过多剥离骨膜,骨折粉碎患者同时给予植骨治疗。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目录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2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2 (一)一级预警项目2 (二)二级预警项目6 (三)三级预警项目7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7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8 (一)立案8 (二)处理程序8 (三)处罚8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9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9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9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11 (四)奖惩12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一、科室档案管理: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损害风险意识,以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技术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为准绳,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各环节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加强预警监控,预防并及时控制医疗技术风险发生,防止医疗事故,准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机制。 1、医疗技术风险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 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2、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组织 2.1医务部为医疗技术风险主管职能部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 员会(一下称“技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分别为技术风险管理专业审查组织和伦理审查组织。 2.2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本院各级各 类医师均应纳入管理范畴。 3、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属 国家(省)准入技术未获准入不允许临床应用。 (一)属卫生部管理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和诊疗科目、经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安全、有效、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

录的,科室可以向医务部提交准入审核申请。 具体程序如下: 1、科主任负责对照卫生部《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对本科室拟开展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相应医疗技术 管理规范的,组织填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医务部负责审查材料完整性,审核完备后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对照相应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逐条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审查,通过后通知科室填报《新技术、新项目伦理审查申请表》,提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进行伦理审查。审查过程中,需由技术负责人到场进行汇报和答辩,必要时专家可现场核实设备实施条件。审查意见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技术审核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伦理审查决议形成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同意。 3、以上审查通过后,经法人代表签字确认后,向卫生部指定机构提交技术审核申报,医院按其规定流程接受现场审查和书面审查。 4、通过卫生部指定机构的审核后,医务部向卫生厅申请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登记后通知临床科室开展相应医疗技术。3.2 属卫生厅管理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比照第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程序 进行准入申报。

高风险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与程序

高风险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规范高风险医疗技术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开展高风险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二、各科室根据本专业本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见附件《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三、依据我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的规定,高风险医疗技术的开展资格授权于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并按照四级手术进行审批管理,未予授权的人员将不得开展相应的手术及操作。 四、术者能力的评价,每两年评价一次。评价规定依据我院《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执行。 五、监督管理 (一)医务处(质控办)履行管理、监督、检查职责,对高风险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二)按照本制度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进行准入和动态管理; (三)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其检查结果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中; (四)对违反本规范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

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 附件: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 一、内科 (一)心内科 1.高危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CI)治疗术 严重成角 ( >9 0°)、重度钙化、近端严重弯曲、完全闭塞>3个月和 (或)伴桥状侧支、左主干病变、累及不能保护的大分支、静脉桥退行病变; 及合并:年龄≥75岁、LVEF <3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肾功能不良:血肌酐 >176.8μmol/L ( 2 .0mg/dl)等临床情况 2.冠状动脉旋磨术 3.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 4.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5.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二)呼吸内科 1.支气管镜检查 2.TBNA 3.镜下治疗 4.电子胸腔镜 (三)消化内科 1.急诊胃肠镜检查 2.内镜下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 4.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5.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术 6.诊断及治疗ERCP术 7.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

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保管制度 1、综合档案室负责全院档案(不含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按规定立卷后向综合档案室移交。 2、实行科学管理,档案库房内橱具、设备放置整齐合理。档案排列整齐美观、条理系统,编号科学规范、查找方便。 3、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修复、整理,保持整洁完好。 4、档案的接收和移出都必须手续完备,室藏档案必须账物相符。 二、档案借阅制度 1、凡因机关工作需要,均可查阅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档案。 2、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利用者一般应在档案室阅览,少数特殊需要者,经批准可暂时借出使用。 3、借党委会议记录、院长办公会等会议记录、绝密档案材料,有秘密级的上级文 件以及超越原文件规定的阅读范围的档案,应由分管领导审批,必要时报请党委书记或院长审批后,方可借阅,不得摘抄。 4、凡借阅有关人员的处分、处理材料,属于一般干部、职工的,须经院办主任或档案形成部门负责人批准,属科级干部的要经党委书记批准。 5、借阅非公开的科研课题档案,本研究课题人员可直接借阅。本院其他人员和外单位查阅,须经课题组负责人签署意

2、未经批准,不得将档案带出档案室,档案内容不得私自摘抄、复印和随意传播。 3、经常检查库房和档案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认真处理。 4、档案管理人员要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规定,严守机密。在调换工作时,对所管的档案要办理交接手续,离职后对所了解的机密情况,不得泄露。 四、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编制本院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表,认真贯彻执行。 2、档案的鉴定工作,由分管院长、办公室主任、档案员和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对保管期限届满的档案,逐卷进行鉴定,对仍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适当提高档次,继续保存。确无保存价值或保管期满的档案,可确定销毁。 3、经过鉴定,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编造销毁清册,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 4、销毁档案时,必须由二人以上在指定地点监销,监销人员必须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注明销毁方式和日期。 5、销毁档案清册要妥善保管,并将所销毁档案在目录中注销。 五、档案立卷归档制度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医疗技术管理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一、科室档案管理: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组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症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危急值登记本。 疑难病例讨论本。 文件夹6、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科室应急预案(停电、泛水、着火、输液反应、地震、穿刺伤) 文件夹7、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药剂科制定)。 本科室常用药物名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本科室常见病种用药原则(预防性应用及时间、三线分类)(与路径相匹配)。 文件夹8、医院感染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