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疼痛的针灸

各种疼痛的针灸
各种疼痛的针灸

各种疼痛的针灸(按摩)

治疗穴位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按摩也有效

1.腕痛太溪肘阴陵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偏头痛,针刺太冲穴

11.胃痛中脘胆胆囊胃痛,针刺中脘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腹痛,针刺足三里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上牙痛,针刺下关穴下牙痛,针刺合谷穴

14.咽痛廉泉目光明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15.臀针奇穴向腋窝,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乳房痛,针刺肩井穴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内关胸部疼痛,取穴内关、膻中,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胃痛的针灸治疗

胃痛的针灸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胃痛的针灸治疗 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由外感六淫之气、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等引起,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有效病种之一,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阻胃、胃阴亏耗等证,根据“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的理论,本病针灸治疗当以和胃理气止痛为基本原则,当分清寒热虚实,辨别病位,采用相应的治法才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痛;辩证;针灸;选穴 Abstract:stomachache,also called epigastric pain,It’s main symptom is pain over the epigastrium at stomach region. The etiology is very complex .it is believed that stomachache is caused by the feeling ambition internal injured, inappropriate drinking or eating, weakened spleen and stomach, and so on. Stomachache is a kind of common ailment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which 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It’s divided into syndrome of cold pathogen attacking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eating and drinking 、syndrome of a hepatic qi attacking stomach、syndrome of damp-heat in the stomach 、syndrome of stomach-yin of deficiency 、et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tiological factors in clinic. According to tcm athogenesis of pain from "hindering pain" and "deficiency pain". 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harmonizing stomach is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acupoints selection need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and cold and heat. Tre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腰腿疼痛针灸治疗

腰腿疼痛针灸治疗 摘要】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徵,它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於中,老年人,主要由腰肌劳损,炎症,风湿以及脊柱 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居民有80%的人在其工作年代 患过腰腿痛,瑞典居民有65%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生 率亦逐渐增加.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腰腿痛患者的门诊率仅次於感冒和心血管疾病[1].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缓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久治不愈而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采用针灸治疗腰腿痛 较为普遍,且临床疗效显著,兹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关键词】辨别证候急性腰腿痛慢性腰腿痛针灸 (一)、临床症状 发病急,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腰痛连臀、胯、股外侧,或沿下肢走行放射 至足外踝。患者呈强迫体位,咳嗽、打喷嚏时常加重,服止痛药大多不缓解。 辨证分型 风寒型:痛急,冷酸痛明显,背部拘急,俯仰转侧不利,日轻夜重,静卧痛 势不减,疼痛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走向为主,有感受风寒诱因,舌苔白腻,脉 沉迟而缓。 风热型:腰腿部掣痛并伴有热感,或烧灼感,遇凉则舒,活动后减轻,以足 少阳胆经走向为主,口苦烦热,小便黄赤,脉濡数或弦数。 瘀血阻络型:痛若针刺,痛有定处,拒按,有闪挫跌打外伤史,舌质紫暗或 有瘀斑,脉弦涩。 (二)、穴位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行为经,横行为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分布于人体内外上下,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在经络循行线上, 经络之气输注的部位,即为穴位。针灸某些穴位,可以发挥其对应的经络作用, 调节人体脏腑气血,激发内在抗病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证实,针灸后,身体 内可产生一种被称为内腓肽的神秘物质,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并调节神经 功能。 针灸治疗腰痛自古至今,由来已久。根据经验,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正确 选取穴位,对病情认真辨证,采用适当手法。穴位选取主要有近选和远选两种。 近选是在病变处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进行针灸;远选则根据经络通行方向和主治 所及,在病变所在的经络上或与其相通的其他经络上选取穴位。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 腰痛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殷门;腿痛、关节病取梁丘健膝阳陵泉小肠俞阿是穴操作步骤:常规消毒上穴后,用大号不銹钢三角针穿入粗肠线或中号手术用 丝线,从一侧局麻处刺入皮下,穿过穴位,从另一侧局麻处出针,剪断线头。然 后放开左手,断端即自动退入皮下,局部盖无菌纱布。亦可用腰椎穿刺针或其他 粗注射针头刺入穴位,经针腔将约1厘米长的丝线或肠线送入穴位深部内,术后 伤口盖无菌纱布并固定之。 (三)、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腰痛也要辨证。一般来说针偏泻,灸偏补,故虚证少针多灸,实证 多针少灸。针刺手法也有补泻之分。“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有瘀血者针刺出血。疼痛部位浅表者宜浅刺,疼痛部位深在者宜深刺。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今天分享一个超有用、超全面的东西——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

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1.胃痛中脘胆胆囊 胃痛,针刺中脘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腹痛,针刺足三里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4.咽痛廉泉目光明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针灸专业经验之谈。

第一部分:概论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则。 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则表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则表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则有寒有痛,络赤则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则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更不计其数。 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则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应出现在何经上则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应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则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则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则表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表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关节对应取穴法 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 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应,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但阴经相对应关系有时不太严格,这时候就要按解剖关系来确定对应关系,把人的四肢想象成动物的四肢触地的姿势,则:内踝与桡骨茎突相对应。(如:内踝尖下方的照海穴和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处疼痛,此两穴位置都属足少阴经,但其对应压痛点和治疗点就不在腕关节手少阴经上,而在桡骨茎突附近) 只要四肢有局限性痛点,均可用关节对应取穴法治之,效果远胜于常规针刺疗法。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非常好)

我们科室将以下特色针灸方法用于临床 第一部分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则。 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则表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则表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则有寒有痛,络赤则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则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更不计其数。 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则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

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应出现在何经上则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应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则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则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则表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表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关节对应取穴法 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 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

针灸治疗疼痛的方法和原则

一、针灸治痛的三个原则:简称“三则” 1、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古人从病机方面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时就要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气血通调疼痛可止。这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气血不通是那个脏腑、那条经络气血不通这对治痛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总结针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穴位来治疗。也就是说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这很重要的。古人也有进一步的具体指教,如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也就是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时,可取相交、相贯经络的原穴、络穴、交位、会穴来治疗。这是由于经络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原则。 3、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脏腑气血不调时,用带门字(如期门、章门)或海字(如气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募穴来治疗,通过这些穴位来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治疗因脏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常影响到人的精神,病人烦躁、坐卧不安、失眠等。这就是疼痛影响到人的神明,影响到心。也有一些疮疡疼痛,兼有红肿,而又烦躁,是疼痛影响到血脉,而心主血脉、主神明,也同时影响到心的表现,因此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依据此理,在治痛时不论因脏腑还是是经络,只要病人出现坐卧不安,精神烦躁,脉数尿黄,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间使、心俞。药如: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连翘、黄连),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二、针灸治痛十个立法:简称“十法” 1、疏风止痛法 风为阳邪,性主疏散、伤人肌表,荣卫失调,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风邪、调和荣卫。穴用风池、风府、风市。风池可袪风解表,风府袪风清神,风市袪风通络。此法以治外风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处,不是固定一点疼痛为特点。有汗、脉缓、头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风者都可以应用。

各种疼痛的针灸

各种疼痛的针灸(按摩) 治疗穴位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按摩也有效 1.腕痛太溪肘阴陵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 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 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偏头痛,针刺太冲穴 11.胃痛中脘胆胆囊胃痛,针刺中脘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腹痛,针刺足三里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上牙痛,针刺下关穴下牙痛,针刺合谷穴 14.咽痛廉泉目光明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眼睛痛,针刺光明穴 15.臀针奇穴向腋窝,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乳房痛,针刺肩井穴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内关胸部疼痛,取穴内关、膻中,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的针灸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 痛风 - 【概述】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男性为主,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型,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且以半夜起病多见,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作。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近年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西医虽有特效药物,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1年[1]。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在治疗方法上,除体针外,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火针法、拔罐、皮内针及耳针等,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二)治法 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针灸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 针灸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治疗技术,是通过针刺人体表面的一些特殊位点,即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治疗范围非常广泛。针灸已在160多个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中应用,世界卫生组(WHO)也推荐针灸可用于43种疾病的治疗。在针灸的众多治疗作用中,针刺相关穴位所产生的镇痛作用最为人们所关注,也是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研究针灸作用机制的最主要领域,本文就近年来针刺镇痛的现代医学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钢总医院中医科牛西武 1.针刺镇痛研究概况30多年前,针灸在西方的应用仅限于亚洲裔人群目前,而随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针灸技术的独特性引起了西方主流医学界的高度兴趣,也就此打开了东西方医学交流的大门。1992年,美国国会成立了替代医学委员会。1997年,根据一些设计严谨并设有合适对照组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发表了一项声明,确认了针灸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1998年,针灸成为最受美国医生欢迎的替代医学疗法。1999年NIH成立了国家替代医学中心。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与针灸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1973-1997年,平均于每年148篇,其中98篇为论著,而从1998年到2009

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00篇,其中450篇为论著。在1991 年到2009年总共发表的3975篇针灸相关的研究论文中,有41%(1647篇)是与疼痛和镇痛相关。因此,从在某种程度来说,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也是东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鉴的一个过程。2.针刺镇痛的东、西方医学理论基础相对于治疗来说,中医针灸的哲学基础更强调预防。中医认为自然界共生着两种相互对抗而又相互补充的力量,即为阴和阳,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体内关键性能量,也就是“气”的流动。当人处于健康状态时,阴和阳是平衡的,“气”的流动是平顺的、规则的;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对“气”产生干扰,导致疾病的产生。中医还认为,“气”是在体内的网络状管道中运行的,起到连接内部器官与皮肤表面的作用,这些管道就是所谓的“经络”,人体上361个穴位就分布在这些经络上。基于这一理论,中医认为疼痛的产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当通过针刺穴位使“气”运行通畅时,疼痛则自然缓解。但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尚没有发现有“经络”这种物质存在,也就是说没有解剖学基础。然而,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确实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疾病,因此,经络可能不是一种物质,而更可能是一个功能性的集合体,是神经、循环、内分泌、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的集成表现。40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应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了大量针刺镇痛的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

中医针灸治疗疼痛科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疼痛科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络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对症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经络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和全面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经络疼痛;疗效分析 引言 经络疼痛主要是指人体组织器官或神经疼痛的情况,经络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特殊的病理症状和生命体征,发病规律比较明显。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麻、酸、痛、胀等刺激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经络感觉异常与循经疼痛、扁平苔藓等情况,临床治疗存在很大的难度[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经络疼痛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进行如下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络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30.5±5.4)岁,病程3d-10年,平均病程(5.4±1.2)年;试验组男10例,女5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0.8±4.4)岁,病程4d-11年,平均病程(5.6±1.3)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比较均衡(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对症治疗方法,即给予患者脱水、止痛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适宜的物理疗法和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特点和规律对其临床症状进行确定,然后选择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取穴的基础,选取患者疼痛的相应经络循,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之上进行30min的针灸针刺刺激,治疗周期为3-5个疗程。结束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治疗效率进行评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针疗法治疗的痛症的临床应用 肇庆市端州人民医院宋利斌“一针疗法”来历 (一)概要 《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用传统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一”为穴位的选取;“针”为古法针刺;“疗”为治疗、疗效;“法”为法则。 (二)治疗原则 1、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原则。 整体观念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用“经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四肢百骸。 八钢辩证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结合应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辩证等中医辩证方法。 2、辩证特点:重点是定位、定性。 八钢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脏腑经络辩证:在脏在腑、在经在络,通过问诊辩经、切诊辩经、望诊辩经; 三焦辩证:上焦,中焦,下焦;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卫气营血辩证:在气在血。

(三)取穴方法 1、按古法取穴 遵循《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例如:“委中(血郄),腘中央,委而取之”(即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中封,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即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2、按全息取穴 如腰痛穴,在第二掌骨内侧。 3、按古法与全息结合取穴 如三间穴,定位时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四)具体操作: 1、针具选择:毫针、寸针(或是),三棱针等; 2、针刺方法:古法针刺、鸡足刺、豹文刺、半刺法等; 3、针刺感觉:酸、麻、重、胀、痛,循经传导电感等。 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头面部 1、头痛

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 一、针灸治疗痛症的背景 近20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灸工作者在中医药继承创新原则的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充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技术,深入开展针灸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痛症已是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病种,主要体现在研究病种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规范、研究内容不断细化以及研究机制不断深入等方面。 人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包括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的针灸指的是医疗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到的针灸疗法,广义概念指的是完整学科,即针灸学。针灸疗法属于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类。其中包括了针法,灸法和发展而成的枢穴特种疗法。这些医疗方法虽然技术手段和作用方式不同,却都建立在同一理论之上,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经络枢穴理论。 痛是一种自觉反应,这种痛在生活体会和疾病过程中经常可以碰到。针灸止痛简便、快捷、有效,有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以预言它在人类征服疼痛的斗争中,必将成为一种利器。无论是急性痛,还是慢性痛;是功能性痛,还是器质性痛;是躯壳痛,还是内脏痛,针灸都能起到良性的止痛作用。 针灸治疗痛症是一种治疗方法。讲的是将毫针刺入体表特定穴位,然后在穴位施加温热刺激,或施加电刺激等物理刺激以求达到治疗病痛目的。针灸疗法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最初就是以治疗疼痛为基点的。当时,人们就在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砭石刺破劳作时的脓

殇,这种手段后来又进而发展成为刺络泻血的方法。 二、针灸对疼痛具有较好的作用 现代疾病中有绝大部分的疾病的治疗的同时要对疼痛进行治疗,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疗痛症药物的出现,使疼痛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但是,治疗痛症药具有持续时间短和会产生副作用等不足之处。相反的,针灸治疗痛症弥补了药物的不足,它可以对某些对治疗痛症药禁忌的适应症达到很好的治疗痛症效果。另外,由于针灸产生的是内源性的治疗痛症成分,所以针灸对人体软脏器不会产生刺激或刺激较小。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推荐的49种针灸适应症中就有跟大一部分与疼痛有关,由此可见,针灸在治疗疼痛上具有较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信任的。 全世界数百万的人们使用针灸经行治疗痛症,美国研究小组近几年通过对小鼠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能够激活痛觉抑制受体,并且发现了一种能够促进这些受体产生响应的化合物,它能延长针刺对痛觉的抑制。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taly Napadaw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针灸通过对人体神经元的刺激抑制痛感,同时配合一定的按摩手法对治疗高强度劳动或人体部位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所产生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针灸治疗痛症的原理 现代医学认为,对机体组织有损伤性或有损伤威胁性的疼痛,均与神经和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因此现对针刺治疗痛症原理的研究,主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皮肤清洁歌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祛痘歌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胃病穴位疗法 急性胃酸肠胃炎,梁丘大陵曲泽见;慢性胃痛找丰隆,恶心呕吐寻内关;消化不良失营养,地机漏谷公孙强;胃病不离足三里,腹痛必寻下巨虚;手三里祛胃寒症,长敲带脉腹不硬;艾灸神阙与中脘,专治肠胃虚与寒;巨阙印堂和百会,胃部下垂它治罪;艾灸气海与天枢,腹泻肠胃寒必出;饮食胃堵按神门,开胸顺气心经神;胃俞拔罐切莫忘,早晨姜汤暖胃肠;足底反射区内应,肠胃之点能祛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