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4-第四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第四章儿童语言获得的三大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

教学难点

1.了解关于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三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能正确地对三大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析。

教学方法

自;讨论学;答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复杂的语言儿童语言知识和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此,20世纪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各种探究。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学说,他们之间相互纠缠、或貌相似而实相异,大体上可以把他们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有三大理论:

1.后天环境论:

↗机械模仿说

①模仿说

↘选择性模仿说

②强化说:斯金纳的观点及批评

③中介说:基本观点及批评

2.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及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②自然成熟说及勒纳伯格的基本主张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①皮亚杰的认知说以及基本观点。

②布朗等的规则学说及基本观点。

③布鲁纳等的社会交往学说及基本观点。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

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都是被称为后天环境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儿童撑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的习惯,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一)主要观点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儿童的的语言是其父母语言的翻板。

(二)评价

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但它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应当承认,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模仿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模仿说对如下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却不能作出解释:

(1)自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问世以来,人们大都有同意这样一个定义:“语言是一个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集合。”即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可能是无限的。美国语言学家米勒在1965年指出,用20个英语词可组合出1020个句子;并进一步估计,如果不停地把这些句子听一遍,就需要比地球年龄还要大一千倍左右的时间。这个估计说明,儿童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机械模仿学会由这个无限多个句子而构成的语言。

(2)许多时候,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模仿,例如心理学家麦克尼尔曾提供过这样一个例子:

\

儿子: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say “Nobody likes me ”.

儿子: 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No , say “Nobody likes me ” .

(母亲和孩子这样反复七八次之后)

母亲:No ,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儿子:Oh, nobody don’t like me .

母亲反复纠正儿子的错误说法,要求模仿正确的形式,但是没有成功,孩子总是把它说成有语法错误的形式。这在汉族儿童的语言发展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朱曼殊等对一名一岁八个月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时,每天向他提出“××是谁买给你的”之类的问题,一连十几天,她的回答总是“××是妈妈(或阿姨、老师等买给你的。”虽然每次纠正,但总不能把“买给你的”转化为“买给我的”。

#

(3)儿童常能说出他从未听过的成人语言中所没有的词或句子。如:“这条路很瘦。”

(4)成人所提供给儿童的语言样板并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成人同儿童交谈时,其语言并不是十分规范,有时甚至杂乱无章,但儿童却最终学会了规范的语言。

二、强化说

强化说是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非常盛行。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主要观点

斯金纳在著作《言语行为》中,广泛运用“强化”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并提出“自动的自我强化”概念,即: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

斯金纳的基本观念:所谓“强化依随”,是指强化刺激紧跟在语言行为之后发生,它有两个特点:

(1)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的偶然发生的动作。反应和强化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关系,并非有目的有意志的行为。

(2)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当儿童对示范句模仿得有些近似时,就给以强化,然后再强化接近该句的话语。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学会了非常复杂的句子。

(二)评价

强化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

(1)刺激、反应、强化等概念,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小白鼠等动物的实验得出的,人的言语行为必然不同于动物的“行为”。行为主义者把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言语行为相提并论,用来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不适合的。

(2)行为主义者把言语行为简单地看作一系列“刺激——反应”现象,只强调语言可观察、可测量的外部因素,并认为弄清楚了这些制约语言反应的变量,就可以预测人的各种言语行为。这种看法有些幼稚。言语行为十分复杂,有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还有大量的语言因素,而并不都有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3)强化虽然是一种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句子是无限的,成人不可能把这无限的句子都给出强化反应。而且,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中,成人比较观注的是儿童话语的内容,而不大是语法结构的正确性。

如:一个三岁的儿童说自已的母亲“He a girls”(她是一个女孩),孩子的母亲回答“That’s right ”(对啦),并没有改正其语法上的错误。当孩子指着灯塔说:“There’s the animal farmhouse ”(这里是一个养动物的农舍)时,虽然语法结构正确,但内容不对,母却立即给以纠正。

三、中介说(传递说)

!

是传统的“刺激—反应”论的改良主张。

(一)主要观点

提出外显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的区别,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应中间,听话人有一系列的因联想而产生的隐含的刺激和反应。隐含的刺激和反应被称为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

即:外显的刺激—隐含的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反应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司机播放“请给老人让座”的广播时,乘客接收这一外显的刺激,在内心会联想“有老人上车了”“有老人没有座位”等信号(即:外显的刺激带来的隐含刺激和反应),这时乘客往往会看向车门,关注是否有老人上车,或观察周围是否有老人站着,并做好让座的准备,在需要时让座(外显的反应)。

(二)评价

中介说在刺激和反应中间加上“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解释了客观环境通过语言作用于人,儿童是怎样通过一些列的刺激—反应链条学会语言的,是一大进步,但:

(1)传递性反应不一定是在刺激的作用下直接产生的。许多幼儿在乘车之前就已经从父母、老师那里(间接经验)知道了要给老人让座的道理。

(2)】

(3)传递性反应也不一定能够成为隐含的刺激,引起新的反应。比如,有些人缺乏公德意识,不想给老人让座,就不会对就不会对广播产生反应。

第二节先天决定论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因受其表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调查了1768年——1868年这100年间977位英国伟人和学者的家谱,发展这些家族后代中322人很有名望。而一般人中,4000人才产生这么一个有名望的人。于是提出了伟人和天才出自名门世家的“遗传决定论”。这方面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其中自然成熟说部分省去不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是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出来的一种儿童语言获得学说。

(一)主要观点

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儿童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有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 LAD),语言获得机制包含两样东西:$

A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

B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儿童获得语言,就是运用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语言的范畴和规则赋上各种语言的值。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语言的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高级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的规则赋上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LAD的工作程序说明,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这种学说并不完全否认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但是对于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却看得非常之小。后天的语言环境,只起到触发LAD工作的作用。LAD利用少量的后天接

触到的肯体语言材料,就可以像知识更新渊博的语言学家那样,从输入的语言素材中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语言。

乔姆斯基在其重要理论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描述:“很清楚,学会一种语言的小孩已经发展了一种内在的能力,即能够描述一套决定句子怎样构成、怎样使用和怎样理解的规则。我们可以说,那个小孩已经发展了并且在心中描述了一种生成语法,那个孩子是在对我们可以称为基本的语言数据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小孩子在这样一些数据的基础上构造语法——也就是说,构造语言理论,作为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他必需拥有两件东西;第一是语言理论,这种理论详细说明一种可能的人类语言的语法形式;第二是技巧,用以选择适当形式的语法,这种语法与基本的语言数据相一致。

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获得语言描绘为一个主动积极、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即:儿童在获得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有的句法现象,就是儿童创造性的最明显的表现。

LAD的活动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所以,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儿童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语言,没有LAD是不可想象的。兽孩等一些特殊儿童,在临界期没能使LAD发挥作用,当他们被发现以后,尽管为他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机会,但是也不能够再顺利发展他们的语言了。

(二)评价

?

(1)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LAD,还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2)过于低估后天语言不境地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语言的以展,同成人与儿童交谈的话语成正相关。我们在研究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时曾经发现:成人同儿童交谈的话语,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前性”,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导之以先路”的向导作用。

(3)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事实上,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失误,而且所花费的学习时数是非常多的。语言学家马蒂估计如果一个孩子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撑握每一语言的话,那么,他所花费的时间是2500个小时。足以说明儿童学习语言,决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

二、自然成熟说

1967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勒纳伯格发表著作《语言的生物学基础》,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性的。

(一)主要观点

以生物学和圣经生理学为基础,把儿童语言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过程。即: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潜在语言结构,有适合语言的生物学基础。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一种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接受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语言能力就能显露,儿童的语言也就逐渐发展成熟。如图:

,

先天基础条件作用结果

潜在语言结构大脑机能成熟

语言产生与发展适合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外在激活

(二)评价

提出了语言发展关键期观点,给幼儿的语言教育以启示,但

(1)无法解释为何生活在不同语言社会的儿童会获得不同的语言系统,能听、说不同的语言。

(2)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为什么不能学会正常人的口语,而只能使用聋哑人的手势语。

~

第三节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一、认知说

(一)主要观点

以皮亚杰(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的认识说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体因素:人类遗传结构

相互作用

客观因素:客观环境输入

%

相互作用论以皮亚杰的认知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该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来源于人类的遗传结构和环境输入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儿童智慧、思维等认知因素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作用。

在行为主义时期,皮亚杰的学说并不为人重视。在乔姆斯基学说对行为主义展开批评以后,人们才逐渐发现皮亚杰学说的价值,并把它用之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皮亚杰本人对儿童语言获得的关注。人们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皮亚杰认知说的研究,认为这一学说可派生出如下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基本观念:

1.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但是,这种先天的认知机制不是像乔姆斯基所说的由普遍语言的特征所松成,而是一种一般性的加工能力。它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而且也适用于其他一切认知活动。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性,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而是由于人类俱有普遍的认知策略。

2.儿童并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种。语言不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反,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3.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主体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和

顺应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过程。

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

表某事物的能力。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评价

认知说是很有影响的理论,但它并不是专为解决儿童语言获得提出的,尽管得到了

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但是:

(1)要真正弄清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语言结构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大量工作。

(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忽视乃至否定语言战队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在吸收其他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都承认语言的发展受先天与后天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先天的能力和社会的、人知的、语言的诸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而且认为,语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规则的获得。

(一)主要观点

1.规则学习说

认为: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而不是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普遍特征。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不是演绎的过程。即:儿童用先天的语言处理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处理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征和个别特征。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

2.社会交往说

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社会交往是儿童的天性。

所以特别重视儿童与成人语言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评价

两种学说是比较有前途的理论,规则归纳语言学习观点和社会交往是儿童的天性等结论,很有说服力。但研究工作还未能全面展开,学说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附加: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意义

1.语言的获得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形成和提高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促进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产生和个性的萌芽。

2.语言的获得使得儿童情感与需要的表征、与他人沟通成为可能,从而拓展了他们的生活范畴,促进人际交往,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化水平。

本章参考书目

叶谰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陈帼眉、刘炎主编:《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业

一、试归纳不同学派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二、讨论,发表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的认识。

三、试述儿童语言获得关键期理论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启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定稿)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考核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 姓名得分 笔试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发展是学前儿童 的一个重要标志。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是指教育目标的组合构成。 3、在谈话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的作用。 4、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和。 5、幼儿园文学活动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评析性倾听和的能力。 6、听说游戏活动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的成分。 7、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接触的途径。 8、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的兴趣。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评价和的对的评价。 10、情感性交往障碍可分成自闭性情感交往障碍和两种基本的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语言现象是()。 A语言交际B前语言交际C交际倾向D交际信号 2、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A普通语法B超语言C儿童指向语言D成人指向语言 3、理解性倾听是( )在倾听行为技能的培养目标。 A托儿所B小班C中班D大班 4、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B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活动内容 C在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D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5、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 A教育手段B教育内容C教育形式D教育评价 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是指( )。 A一种新句式B几个新词 C谈话的思路和方式D一段完整的话 7、在谈话活动“我喜爱的糖果”中,中心话题是( ) 。 A糖果的来源B自己喜爱的糖果 C自己喜欢吃糖果D糖果的制造 8、幼儿园讲述活动应创设()。 A日常口语交往情景B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练习情景 C书面语言学习情景D正式口语表达情景 9、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 A描述性讲述B叙事性讲述C议论性讲述D情景性讲述 10、文学作品学习的首要环节是( )文学作品。 A理解体验B传授C迁移D创造 11、听说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规则游戏D结构游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2.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语用能力的获得 3.关于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4.关于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大致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5.谈话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是间接引导 6.属于基本语言教育内容范围的是看图讲述活动 7.学前儿童说出的复杂句包括三类: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连动句和兼语句 8.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的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10.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四范畴”理论中包括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11.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平衡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12.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是哭叫 13.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属于倾听行为中的有意识倾听 14.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错误的 ...做法是与幼儿交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1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语言最初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增强思维的范围、广度和速度 16.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要贯彻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注意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17.下列语言教育目标中,属于谈话活动目标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 18.谈话情景的创设应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19.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是讲述活动 20.组织幼儿仿编诗歌和散文时,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准备、讨论与示范、串连与总结以及幼儿想象与仿编 21.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2.儿童语义获得中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 23.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的结束方式是游戏 24.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25.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 26.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结局 27.早期阅读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28.在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为:画图、涂写以及类似书写、连串类似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 的能力。 2.语言包括语言和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也是一种。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和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四、论述题(共10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阶段。 2.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前语言和前语言。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4.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的增加、的扩大,以及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5.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句子中。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14年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1)

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教师参与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C A. 针对性原则 B. 基础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2.()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 A. .先天论 B. 认知相互作用论 C. 行为主义 D. 社会相互作用论 3.讲述的独白言语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一个()。 D A. 从独立完整发码到独立完整编码的过程 B. 从谈话活动到表述活动的过程 C. 从表述活动到谈话活动的过程 D. 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 4.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B A. 图书制作的经验 B. 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 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5.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 A. 预期的技能

B. 书写的技能 C. 纠错能力 D. 辨字能力 6.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B A. .要有凭借物 B. 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C. 要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D. 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能力 7.诗歌和故事的仿编重点只要求在画面的基础上换词的年龄班是() B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倾听、表述、早期阅读和()四个方面。 D A. 社会性 B. 游戏 C. 谈话 D. 欣赏文学作品 9.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 C A. .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 B. 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 C.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D. 分析作品内涵 10.在幼儿园中,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 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 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岁儿童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 种因素 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 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 日 ●(1)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5.1 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二、判断题 (×)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 (√)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15.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1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 (×)19.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2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6.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27.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pdf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5.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6.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7.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9.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12.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13.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1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15.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17.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 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8.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19.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2.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象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 程。 2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24.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25.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2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27.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28.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语言教育整合观 美国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卡洛乌尔福克提出应将儿童语言学习视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包括语音、语素、句法、语义、语用;语言内容认知范畴,包括符号化、表征、概念化、记忆、感觉、知觉;语言表达范畴,包括说、写、语言制作、理解和言语感知;交际环境范畴包括内部交往的需要、愿望与外部的自己和强化。 整个模式强调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交际环境那个范畴 总之,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语言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执行整合的观念。 (二)完整语言教育观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强调真实的语言情境;强调语言不是独立系统,而是和认知、情绪、经验、学习欲望等密切相连。(P156第二段) (三)交往能力的培养 根据完整语言教育观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的学说,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应重视日常交往,即通过日常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P157第二段)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言语习得的根本动力来自为生存而交际的活动,强调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所处的社会相处作用的环境。这种理论使研究者跟为关注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P157第五段四五行) (四)叙事性只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学化倾向 文学与语言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一向占有重要位置。 例如儿歌从儿童内心出发,反映儿童生活、思想、感情、语言亲切、节奏鲜明。它具有以下作用: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愿望;培养儿童最初的美感;形成语言符号系统;培养儿童语言的连贯性;正音。(P159) 文学作品学习能够是儿童学习成熟的语言,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并得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启示。而叙事性智能理论则告诉我们以叙述性的结构方式来学习,对儿童来说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学前儿童文学总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了解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意义的学习,形成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态度。在能力方面,能针对幼儿特点,组织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的目标和特征。 掌握:学前儿童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和听说游戏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的措施。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五)大纲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形成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良好态度。 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3.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 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案例,使学生理解各种语言教育观,学会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教育实践。 第二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2.形成发展0-6岁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意识。 3.能根据0-6岁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进行恰当的教育。 教学重点: 1.0-6岁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2.知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指导措施。 教学难点: 1.利用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单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和一般认知能力 的发展有关?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得创造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模仿者)?语言是否为人类所独有?这些问题在近20年来已成为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所作的解释不同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和理论。各种理 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影响最大的有先天决定论、后天环 境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等三派理论,每一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的继续。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在对待儿童成长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先天(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教育)的争论,这种争也硬性规定到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看法。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的 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 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可以称为后天环境论。 一般来说,后天环境论者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的或遗传的因素。 在行为主义者来看,儿童掌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 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 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儿童的 模仿是反应。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一)机械模仿说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至4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 至 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的能力、 的能力。 2.语言包括 语言和 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 ,也是一种 。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 、 和 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 、 和 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 、 。 6. 和 ,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 、 、 ,并将其运用成熟。 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 、 和 。 9. 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1.pdf

一、判断题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 )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 )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 × )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 )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 ) 6.0一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 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 ) 9.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 )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 解和记忆。 ( √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 )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 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 × )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 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 )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 价值等。( √ )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 造句的错误。( × )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 )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 )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前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 ) 19.幼儿语言的学习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 交谈等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20.文学作品活动的技能目标之一是说好普通话。(√)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2.学前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 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盲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6.谈话活动要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包括语言和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3. 和,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和。 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阶段。 6.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和。 7.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制订。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两类结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6.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9.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1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期末试题库10套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试题库10套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 和的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和。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 三种。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 13.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 14. 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 15. 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 16.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 17.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 18.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 19.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 20.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 1. 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3.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4.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四、案例评价(共15分) 1、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字数不少于 300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9.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0.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1.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22.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