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doc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doc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doc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燕山国贸1102 学号201117100075 姓名徐斐然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是外交方面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环境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悬而未决。但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中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积极参与各种形势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还有如何解决岛屿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划界问题,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更是扑朔迷离,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得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几乎全部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无理要求,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尤其在2009年的一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一个“多事之春”,中国领海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中日关系逐年好转,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又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中日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围绕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是目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在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则,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应该一直延伸至冲绳海槽。这是有国际法上的明确依据的,而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却缺乏法理依据。

南海范围北起台湾,南至马来西亚和文莱,西起越南,东至菲律宾。这片35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归我国管辖的有210万平方公里,但与多国存在划界矛盾。周边一些国家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肆意分割属我管辖的海域。

针对南海这块“风水宝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拥有领土主权。目前,南沙群岛除大陆控制的9个岛礁和我国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南沙诸岛中的最大的岛,林遵收回)外,共有41个岛礁被其他国家所侵占。目前,我国南海已经形成“六国七方”的各国占领格局,而且这种分割和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产生原因有三方面1、历史原因二战后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是现今世界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东亚大多数国家领土及领海边界的划定依据。我国与周边国家疆界的划定也是以这个体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为法律依据的。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应当收回自1895年后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因此东海的台湾以及钓鱼岛群岛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封锁围堵共产主义中国的需要长期霸占钓鱼岛后转让给日本埋下今日的东海

争端的伏笔。而后又鼓动东南亚国家敌视中国促使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而日本则希望通过继续占领二战时所掠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来突破雅尔塔体系摆脱战败国阴影。2、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借国际海洋法的名义瓜分我国大陆架以及经济区甚至公然岛屿也就不足为奇了。

3、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因此对海洋并不重视。由于不断的国内政治斗争在我国宣布领海后并没有有效的行使主权。因此南海的诸多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偷偷占领

如何解决争端有以下战略

一提高海洋意识提高海洋意识提高海洋意识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四四四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分而化之分而化之分而化之,,,,各个击破各个击破各个击破各个击破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中国海洋安全发展的对策研究

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中国海洋安全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东北亚有广泛的地缘战略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东北亚海洋安全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北亚海洋安全具有深刻的复杂性、尖锐性、长期性与中国发展纠缠不休,中国亟需构建国家海洋安全对策,为国家海洋安全及国家安全大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北亚;地缘战略;中国海洋安全;对策 1、东北亚海洋安全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1是构建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需要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雄踞北方的俄罗斯,日渐崛起的中国,不甘示弱的日本,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把握。日俄北方四岛(千岛群岛),日韩竹岛(独岛),中日钓鱼岛之争,朝核危机,朝韩关系紧张,中韩苏岩礁、中朝都有岛屿纷争。中国面临的海上大国美国从小布什起“双重心”全球战略,在亚洲就是控制太平洋,依托美日安保条约,利用钓鱼岛,从而遏制中国,全面控制东北亚。美国与韩国搞军演,震慑中国。可以看出,东北亚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洋,东北亚海洋安全变化对中国军事海洋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1.2是拓展海洋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 中央确定了“陆海统筹”的战略方针,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但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海洋战略,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海洋安全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向发展空间转变。传统意识中,我国一直把陆上威胁视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海上威胁正在进逼我国,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海权问题;妥善处理与日本的岛屿纠纷;妥善处理与俄罗斯、朝鲜半岛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东北亚海洋安全的重要课题。把海洋意识全民化,把战略思维转化为战略行动,把海军建设成强大的具备海上作战能力、海上远程投送能力、战略威慑能力还需要中国海洋安全发展。 1.3是营造安全稳定周边环境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经济的深化,海洋在我国安全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以实力睦邻,感情睦邻,外交睦邻,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分歧,再加上美国参与其中,致使我国在东北亚海洋争端频频爆发。而且这些区域海洋争端相互交织,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深刻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如果防范不及时、处置不恰当,会严重损害我国的国家权益,会严重削弱我国的国际声望。目前东北亚海洋安全即意味着国家安全。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041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环境与生态课题组 Task Force for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rine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Group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现状,结合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关键词: 海洋环境;生态工程;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P7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ield explai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China faces at present. Meanwhile, the strategic goals, main tasks and majo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ategic study 一、前言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超过1.8×104 km 的大陆海岸线,6 500多个岛屿。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管辖有超过3×106 km 2的辽阔海域[1,2]。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只重视对资源的索取,而忽略对海洋生态及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 突出。如入海污染物显著的增加,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灾害多发等[3,4]。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陆海统筹,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探索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增强对海洋环境的管 收稿日期:2016-01-23;修回日期:2016-02-03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1-ZD-16) 本文由《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丛书《海洋环境与生态卷?综合报告》改写,联系人:雷坤本刊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c10036816.html,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讲课教案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燕山国贸1102 学号 201117100075 姓名徐斐然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是外交方面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环境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悬而未决。但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中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积极参与各种形势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还有如何解决岛屿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划界问题,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更是扑朔迷离,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得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几乎全部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无理要求,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尤其在2009年的一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一个“多事之春”,中国领海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中日关系逐年好转,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又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中日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海洋安全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 势不容乐观。 海岛问题是根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 200 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 43 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 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 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 ,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 ——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 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 18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3、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4、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 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对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较高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海洋开发技术落后,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 导致对海洋资源的严重破坏。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 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 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影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 突出。 海上石油开采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的三高产业,没有大量的资本投入根本不可能。特别是“中海油”上市以后,其运作要受到资本市场的监控,公司必须规避“资金沉没”的风险,避免打“干井”。这也是我国开发海洋资源遇到的问题,而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海洋资源虎视眈眈,有没有技术去开采。这怎么会不引发其他国家来割占我国海岛。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中国应当在中国南海海洋边界线内(即“九条断续线”内),派遣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进行巡逻,驱逐非法入侵的外国船只,保卫自己的领土和海洋利益不受侵犯。要趁现在美国和东盟在南中海的合作关系还处在初级阶段,相机采取断然措施夺回被周边小国占领的岛礁。解决南海问题不能拖延,越晚解决,中国就要付出越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东海争端问题看似简单的双边冲突,其实非常吊诡,处理必须特别谨慎。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是美国二战后为牵制中日故意埋下的祸根。现在中国的海上力量远远落后于日美,如果中国采取过激行为,美日必将联手在海上重创中国,中国海上崛起的梦想势必破灭。或许要等到海上力量足够强大时,才能相机采取断然措施。 海洋问题今年突显还有中国自身的原因:由于中国自身海上力量的薄弱,使外国势力能以非常少的代价就可以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打击。希拉里的一句有关南中国海安全有关美国国家利益的话,就大大震动中国。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则利用掌控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抓捕在附近海域活动的中国渔民与之呼应。 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强国,但就海洋而言,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却不是海洋强国。因此,我 们要增强自身实力。在我看来,增强自身实力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国家内部建设 1、加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当下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脑海中树立自己的海洋国土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尤其是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爱国情操。 2、加强我国海洋军事实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近海防御”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洋军力发展的需要,南海海域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划界争端和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经济全球化以后,海上通道的开辟和航路的安全等都是“近海防御” 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近海防御”战略使得我国海军装备发 展过于迟缓,导致周遍国家一再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因此,要想在军事实力上得到提升,我认为一方 面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符合当今国际海权观念的,长久的军事战略。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但其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军事准备 前言 自从中国建国以来,美日,美韩,在我国东海举行了各种军演,这些形形色色的军演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实质上这些由美国主导的军演都是针对中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产物。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三大海域的紧张局势。如钓鱼岛时间的不断升级。东海问题和钓鱼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时刻考验中日领导人的智慧也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相对于东海主要由中日两国的矛盾,南海问题牵涉到六国七方,更是是错综复杂。最近几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越来越积极的插手南海争端。而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些因素都使的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也使得南海局势变得日趋紧张。 不管是美国航母进黄海,还是中日争端加剧,还是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都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安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担心和思考。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历史方面看,钓鱼岛、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什么要冒着侵犯中国主权和中国对抗的风险去侵占那些主权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呢?以下我从我国的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和外国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薄弱的海洋意识 中国历来是路上大国,重大陆轻海洋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惯,中华民族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看不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注意提高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长期薄弱。而薄弱的海洋意识又导致我国长期轻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忽视海军的建设,使得国家的海防相当薄弱,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也相当低。 二、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历来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战争,几乎消耗了中华民族所有的财富。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上的失误又是我国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而同时期的欧亚各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实力对比中处于下风,而薄弱的国力又不能支持昂贵的海军建设,这就进一步降低我国威慑周边国家保护我国海域的能力。 三、外交政策不当 长期以来,中国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面对海上的各种争端,我国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较弱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当南海各国无视中国利益,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南海油气资源做出实际开发,并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还坚持这样的方针只能使南海问题更复杂,也使得以后解决南海问题的成本更大。 四、外国因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甚至西化、分化中国的目地。而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有意引进西方国家的势力以抗衡中国。这就使得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益恶化。 而面对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各种恶化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层面上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来突破我国面临的海上困境。 一.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 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

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那么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呢? 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我国渤海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受其影响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营养盐比例失衡,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产卵场发生退化,海洋渔业资源明显衰退。破坏

了整个海洋生态平衡。 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目前,《中国船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计划》已经完成。今后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做到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不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定溢油应急方案。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便携净水器将水处理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海警部队的对策(形式与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海警部队的对策摘要我国的海上安全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要求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对策,不断加 强自身建设,提高海洋管控能力和法制建设水平,达到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海上安全形势公安边防海洋管控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海洋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各国 对海洋的争夺加剧,加之海上犯罪活动有增无减,海上安全形势 日益严峻。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影响海上安全的 因素主要有:与海上邻国的岛屿和海域争端,来自海上方向的军 事威胁以及亟待整治的海上治安环境。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是海 上安全的“守护神”,当前的海上安全形势,对海警部队建设将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严峻安全形势,成为公安边防海警 部队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 一是海洋权益受周边邻国的侵扰和蚕食。由于历史和现实 的复杂原因,历史上一些明确归属我国的岛礁被海上邻国侵占, 有些国家在海上制造事端妄图分割我有效海域:在东海,钓鱼列 岛等 8个岛屿,总面积约 6.34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归我国所有, 日本却以各种借口占为己有。特别是我国在东海开发出石油资

源后,日本不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延伸的有关规定,与我争夺石油资源日趋激烈,并提出以两国海域中间划界,分割我 大陆架部分领土,还经常派出舰艇、飞机对我靠近此海域作业的 渔船进行驱赶,对我海洋科学考察船进行跟踪、监视、骚扰;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严重蚕食,距我国陆地较远的南沙群岛部 分岛礁,条件较好的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这些国家在南海海域大肆开采石油,进入我国海域纵深,掠夺我国海 洋资源,侵害我国海洋权益。并对我国在此作业的渔船民进行驱赶、抓捕和扣押。 二是海上方向面临的战略态势异常严峻。我国海域被岛链 环绕。而一直对我国实施军事封锁、包围的美国,在位于岛链上 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建有自己的军事基地,通过这些军事基地,使我国大洋出海口被封堵,欲突破近海防御的难度显著 增大,未来实施开放性走向大洋战略困难重重,我国的海洋战略 前景堪忧。 三是当前海上治安形势不容乐观。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 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应的海上运输、贸易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海上也必然产生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主要有:海上刑事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海上偷渡活动形势依然严峻、海上走私活动从未停止、以及海盗、恐怖分子对我公海航行船舶进

中国海洋安全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海权问题。 我国有2万多公里海岸线,7千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应是必然的选择。由于近代中国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反应迟钝,与国家政治变革同步的军事转型迟迟不能完成。所以“重陆轻海”的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和各种因素,始终没有把发展海洋经济,建成海洋强国放到战略地位上来。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启示。海洋利益关系着国家的荣辱。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衰未来的民族。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也不可能长期保持其大国、强国的地位。因此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拥有强大的海权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呢?? 国家海上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最重要的工具。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延伸。但是,海洋权益永远需要有力量来捍卫,这个力量就是国家的海上力量。 (一)加快完善海洋立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举措,对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管理等投入逐步加大。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仅限于对内的使用管理方面,而缺少针对维护我海洋权益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通过立法昭示天下,宣布我国的海岛数量、分布、名称,规制开发利用权益等,维护我国领海权益。 (二)加强海上执法队伍建设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顺,海上执法队伍分散,难以对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目前,国务院涉海部门虽多,但职能交叉,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尽管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海洋局的职责中包括”对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但目前仍未实现对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综合管理。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的海洋法规和海洋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层次和手段来维护领海权益。如多批次派出渔政船、海监船、甚至军舰来加强对南海、东海的护鱼、护油、护岛的活动。 (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上力量保障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汉说:“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性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必须要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保障。 中国的海上力量同我们这个濒海大国的地位相比,有很大差距。爱因斯坦的话应该对“现在我们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结合”。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大国,我们有所启示:

中国海洋战略研究

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 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史上所有的强国几乎都是临海国。海路航线的畅通对临海国家在世界的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交流及安全维护具有陆路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海洋冲突集中爆发敲响了海洋问题的警钟。邓小平时代的“共同开发”思想为近代中国高速发展营造了至关重要的和平国际环境。而面对现今海权被侵蚀以及“共同开发”原则被践踏的现实前,中央有必要改口不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坚持邓小平思想下,用“慎战而不惧战”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的海权,来维护国家的权利并且保护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 历史成就,闭关锁国,海权,共同开发,慎战而不惧战 一,近代中国被侵略起源于海上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会惊奇而痛苦地发现,百余年里中国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八十余次,入侵战舰一千八百余艘,入侵兵力将近五十万。 那为什么近代的入侵者主要是来自海上呢?中国在古代史上不也是海洋大国吗?如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等,不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吗?那为什么到近代,中国的海疆防御就如此不堪一击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中国历史上的海洋观念、海上力量、海洋经济,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作一比较研究。诚然,中国古代确曾有过造船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的黄金时代,但回顾世界历史的进程,古代的西方,包括中亚、西亚的许多国家,他们的海上力量,也均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如古希腊的海上交通发展甚早,公元前四世纪左右,其海外贸易量在当时的世界上即已名列前茅;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帝国兴盛时,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几乎被其垄断,其时罗马商人东来贸易的终点,即今越南南部的交趾;中国盛唐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横跨亚、非、欧三洲,几乎控制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印度洋的海陆通道。 伴随着西方殖民者数百年不断的彼此厮杀和疯狂掠夺,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两个明显的结果,一是西方的海权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二是他们的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因此海上的军事实力日渐增强。如果说,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远古时期,汪洋大海还是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但到十六世纪以后,东西海路大开,原来的海洋天堑也就逐步变为了入侵者的通道。 有海无军有海无防 而反观中国,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时期,朝野上下的海权意识、海洋经济观念仍十分薄弱。明清两朝所推行的中外朝贡贸易,其政治色彩远大于经济利益,就以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以求得德被四海、万方来朝,所以郑和出使所携带的是大量的金银、钱币、瓷器、丝绸等礼品,沿途分送各国,换回的则是奇珍异宝,珍禽异兽及各种香料等,以供皇室享受。清代,中国的海权观念依然淡薄,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英国军舰有进泊中国通商口岸之权。这一不平等条款,并不是像《中英南京条约》那样,是在英军的炮口下签订的,而是不谙国际法的晚清政府,用本属于自己的领海主权,拿来与英国使臣商量,结果被英人骗取了在华通商口岸的驻军权(其他各国援引最惠国待遇,亦同样享受之),以致后来中国所有的沿江、沿海通商口岸,都成为无法设防的城市。这一严重侵夺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款,直到1943年,才与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一起,被彻底废除。 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受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制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逐步形成一个:以土地为命脉的农本经济、以儒家为独尊的传统文化、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体制、以宗族宗法为特色的基层社会。这几种因素整合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农抑商、重文轻武、社稷为重的观念十分突出;整个官僚政治体制完全是治内的,缺乏一个对外制约、对外联络、对外开发的系统结构;整个社会缺乏走向海洋、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动力。此外,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长期征战,也造成中原统治集团的目光狭隘,“历代备边,多在西北”的战略格局,而这对西方列强来说,中国万里海疆等于是有海无军,有海无防。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1002张春阳2010110486 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 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海洋开发利用创造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十 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 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 理能力”,凸显了海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km2的管辖海域。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和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脆弱性明显。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据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 相比,我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57%,红树林面积丧失73%,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已逾2500公里,外来物种的 入侵使得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日趋减少。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不同等级 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大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空间分布,并包含 着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共存共生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从而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 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内部结构、物能运动等才能处于相互适应与 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生态系统才能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海洋中拥有庞大的生 物体系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地球制造大量氧气,也可以供应蛋白质;海洋有 取之不尽的海洋化学和巨大的矿物资源包括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和淡水 以及丰富的动力、水力和热能资源;据科学家考证,在陆地是那个已发现的矿产,海洋里几乎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洋也有;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海 洋成为一个药物王国。海洋的自净能力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质。海洋生态环 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很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海洋生态环境还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 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 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 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

中国海洋国土安全形势

捍卫主权,坚守碧蓝 ——中国周边地区形势之海洋形势简析摘要: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 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 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 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关键词:周边形势海洋国土划分争议主权 一、中国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国土概况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2、海洋国土观念 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1] 二、中国海洋形势 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出,2016年,我国将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国家海洋战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1%,到“十二五”期末,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9.6%,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500万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60%,稳步增长的“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拓宽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推进特色海洋产业园区、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加强对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海洋油气管道保护、南极活动管理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的修改,夯实“依法治海”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报告中指出,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我国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科技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报告中指出,2015年,在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6年,我国将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诸多难题,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各国愈加重视海洋权益的发展,海洋角逐也日渐升温。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国,成为海洋大国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海洋崛起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文章通过中国周边的海洋争端浅谈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海洋、海洋权益、安全、争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早在明朝,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就曾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孙中山也曾指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海权是各国兵家“必争之地”,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海洋大国是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国的海权正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可谓危机重重。据中华网12月13日讯,中国社科院专家发布的新一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中指出的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的五大基本特征中,就有海上问题矛盾激化这一点。下面谈一下中国周边海域的争端: 一、黄海 在黄海海域,主要的管辖争议包括中国与朝鲜、韩国之间的领海基线、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问题。国际上关于海洋划界的基本原则是比较模糊的,主要有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和等距离原则。而各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往往会依据不同的原则,并由此而产生了领海纠纷。 例如:我国1998年6月公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我国采用的是自然延伸划界,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这样,中韩双方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实际上,韩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黄海上位于中国的一边主张中间线原则,而在东海上位于日本一边又主张采用自然延伸原则。中朝之间也存在由于领海基线确定不同而产生的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由于黄海地理位置过于敏感{不仅毗邻中国经济发达的山东和江苏两省,同时也是京、津等重要城市的海上门户,同时业已成为东北亚海上物流中心},加上丰富的海底资源,不管是局中国还是第三方大国,均想分一杯羹。在争议区和中方海域上较明显的活动有:1991年5月至8月间,韩国在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连续在中方黄海水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遭到强烈抗议;1994年美国航母“小鹰号”在黄海跟在我核潜艇;2004年7月,韩国还联合日本,在中国东海中方一侧的大陆架进行石油钻探,也遭到中国的抗议;2010年,黄海地区又发生“天安”舰事件,并由此引发地区局势紧张,美韩借此机会企图在黄海举行军事演习,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后暂时作罢。 二、东海钓鱼岛 2.1在东海方面,主要存在着中日的能源开发问题,主要是油气开采。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不到400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