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系统安全分析

20系统安全分析

20系统安全分析

第3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三章安全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内容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 熟悉几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原理。 3. 掌握几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格式、计算方法。 4. 了解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应根据实际的条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分析类型和分析方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概念、内容、应用范围和适用性。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将从基本概念、特点、格式、分析程序以及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学习,学习思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安全分析学习思路和内容 3.1 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system safety analysis)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系统安全分析是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是定量的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和事故。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以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对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佳办法进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措施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二、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可运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简称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简称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ETA) (6)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简称CCA) 这些方法可以按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为了使大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将按照数理方法、逻辑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分类。 1. 按数理方法分类 按照数理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对引起系统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只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或作出事故能否发生的感性判断。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系统事故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事故的危险作出数量化的描述和判断。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度)、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2. 按逻辑方法分类 按照逻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2类。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推论事故结果的方法,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来总结和确定系统的安全状态。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都属于归纳法。这种方法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从而确定危险源。 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无遗漏的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系统或危险源很多的系统,分析工作量大,没有重点。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事故结果推论事故原因的方法,通过系统发生的事故类型和性质,去探寻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演绎法。这种方法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即从危险源出发,查找与事故(或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缺点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IT168 ?我要评论(0)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 ?标签:软件??系统??安全??设计 ? Oracle帮您准确洞察各个物流环节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对程序资源的访问进行安全控制,在客户端上,为用户提供和其权限相关的用户界面,仅出现和其权限相符的菜单,操作按钮;在服务端则对URL程序资源和业务服务类方法的的调用进行访问控制。 3)功能性安全

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制定建议

应用系统安全规制定建议 应用系统安全是当前众多大型企业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这块有好多工作要做,现状是现在很多做安全的人,不怎么太做开发,做开发的人懂安全的人又少之又少,这里我从应用系统安全,提出几点自己的建议,当然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讨论和指正。 1 应用系统安全类别划分 具体划分准则,需要根据自己单位实际规模和业务特征去定位,我这里把具体的分类细则隐去了,有兴趣的可以讨论. 2.1 网络安全性 2.1.1 网络接入控制 未经批准严禁通过线、各类专线接到外网;如确有需求,必须申请备案后先进行与网完全隔离,才可以实施。 2.1.2 网络安全域隔离 如果有需要与公司外部通讯的服务器,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放入公司防火墙DMZ区,该应用服务器与公司部系统通讯时,应采用部读取数据的方式。其他类应用系统服务器放置在公司部网中。 2.2 系统平台安全性 2.2.1 病毒对系统的威胁 各应用系统 WINDOWS平台应关闭掉服务器的完全共享,并安装防毒客户端软件,启用实时防护与接受管理,进行周期性对系统全机病毒扫描。 2.2.2 黑客破坏和侵入 对各应用系统应及时进行系统补丁的升级和安全配置,并配合进行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等安全检查工作。对于重点系统可以考虑部署主机入侵检测系统来保证主机的安全性。 2.3 应用程序安全性 2.3.1 在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保证安全 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者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设计出一个把安全贯穿始终、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对应用系统应能提供书面可行的安全方案。

2.3.2 在应用系统启始设计阶段实施安全计划 在应用系统启始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安全可行性分析,对应用系统应该进行专门的安全可行性分析。 启始设计阶段同时还要进行风险的最初评估,在被选方案之间权衡效费比关系时,应该参照这个估计值,尤其在重点应用系统项目中应特别注重这方面的考虑。 2.3.3 在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建立安全机制 安全需求定义:在软件开发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和软件运行的环境要求,并对此产生的安全需求做出定义。 安全设计:安全设计不能简单依附于系统设计的控制而了事,安全的容必须渗透到整个设计阶段。当然,也不必对每项设计决定都采取安全方法。通常,有各种方法使其达到必要的安全级别,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一种折衷方案给安全以适当的地位。良好的安全设计能明显的减少应用系统的脆弱性并减少在系统运行时安全的强制性。对于重点类系统应能够提供这方面的细节说明,以证实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性。 安全的编程方法: (1) 所有应用系统都应正确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和其它程序设计工具,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要恰当地选择并利用这些工具帮助防止程序错误进入源编码。 (2) 对于重点应用系统应该严格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编制程序,对编码至少由一名未参与程序设计的程序员检查程序编码,全面了解它的安全要点,他与原设计者对程序遗留问题应负有同样的责任。 (3) 对于重点应用系统程序库应有仅允许授权人存取程序模块功能,以及记录所有对程序模块存取的安全控制功能。 软件安全性的检测和评估: 公司所有类应用系统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检测技术,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测和评估,发现在应用系统设计和编码中的错误、疏忽和其它缺陷。 2.3.4 在操作运行中保障安全 数据控制: 重点应用系统应从输入准备、数据媒介存储、输出传播各个阶段所需的控制入手,保证数据安全成功处理。 对安全变异的响应: 重点应用系统中,一切与现行安全规定抵触的每一件事或不能解释的结果以及其它异常事件都应视为安全变异现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编号: 网络安全防护检查报告 数据中心 测评单位: 报告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概况 (2) 1.1 网络结构 (2) 1.2 管理制度 (2) 第2章评测方法和工具 (4) 2.1 测试方式 (4) 2.2 测试工具 (4) 2.3 评分方法 (4) 2.3.1 符合性评测评分方法 (5) 2.3.2 风险评估评分方法 (5) 第3章测试内容 (7) 3.1 测试内容概述 (7) 3.2 扫描和渗透测试接入点 (8) 3.3 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审核 (8) 第4章符合性评测结果 (9) 4.1 业务安全 (9) 4.2 网络安全 (9)

4.3 主机安全 (9) 4.4 中间件安全 (10) 4.5 安全域边界安全 (10) 4.6 集中运维安全管控系统安全 (10) 4.7 灾难备份及恢复 (11) 4.8 管理安全 (11) 4.9 第三方服务安全 (12) 第5章风险评估结果 (13) 5.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3) 第6章综合评分 (14) 6.1 符合性得分 (14) 6.2 风险评估 (14) 6.3 综合得分 (14) 附录A 设备扫描记录 (15)

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有: ?《YD/T 2584-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要求》 ?《YD/T 2585-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安全防护检测要求》?《YD/T 2669-2013 第三方安全服务能力评定准则》 ?《网络和系统安全防护检查评分方法》 ?《2014年度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符合性评测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还参考标准 ?YD/T 1754-200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求》?YD/T 1755-2008《电信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YD/T 1756-2008《电信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GB/T 20274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摘要: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对计算机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一类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则包含了对实体和信息两个方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场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战争破坏和损失、设备故障、人为破坏、各种媒体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泄漏和破坏。因此,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安全保护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有力措施。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泄漏,一种是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和敏感信息,造成泄密事件。信息的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用性,如各种软硬件的偶然故障,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破坏,尤其是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的修改、删除或破坏,将导致系统资源被盗或被非法使用,甚至使系统瘫痪。 2、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弱点。

信息系统安全检测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检测报告 我校对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建立健全了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由教务处网络管理室统一管理,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安全保密有关事件的发生,总体上看,我校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效果也比较好,近年来未发现失泄密问题。 一、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于计算机磁介质(软盘、U盘、移动硬盘等)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磁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涉密计算机严禁接入局域网,并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了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计算机保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落实了有关措施,确保了考试信息安全。 二、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情况 一是网络安全方面。我校终端计算机均安装了防病毒软件、软件防火墙,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

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 二是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局域网和应用软件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优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安全日志管理、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公文传输系统、软件管理等。 三、硬件设备使用合理,软件设置规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我校每台终端机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系统相关设备的应用一直采取规范化管理,硬件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单位硬件的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打印机配件、色带架等基本使用设备原装产品;防雷地线正常,对于有问题的防雷插座已进行更换,防雷设备运行基本稳定,没有出现雷击事故,局域网系统运行安全。 四,通迅设备运转正常 我校网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配置合理,并符合有关的安全规定;网络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接口是也过安全检验、鉴定合格后才投入使用的,自安装以来运转基本正常。 五、严格管理、规范设备维护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摘要: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对计算机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一类是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则包含了对实体和信息两个方面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系统实体所面临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场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战争破坏和损失、设备故障、人为破坏、各种媒体设备的损坏和丢失。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不仅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泄漏和破坏。因此,对计算机系统实体的安全保护是防止对信息威胁和攻击的有力措施。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泄漏,一种是信息破坏。信息泄漏是指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机密信息和敏感信息,造成泄密事件。信息的破坏是指由于偶然事故或人为因素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用性,如各种软硬件的偶然故障,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操作失误造成的信息破坏,尤其是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造成信息的修改、删除或破坏,将导致系统资源被盗或被非法使用,甚至使系统瘫痪。 2、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 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词是指将服务与资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弱点。

应用系统安全测试内容与方法

测试内容测试要点测试方法 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应充检测系统运行时是否会记录完整的日 分利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志。如进行详单查询,检测系统是否会 日志记录的完整性 应用软件运行时须有完整的日志记记录相应的操作员、操作时间、系统状录。态、操作事项、IP地址等。 不允许以明文方式保存用户密码或用户密码或系统使用的各类密码检查数据库中的用户密码、操作员密码系统使用的各类密码的加密存储等字段是否是以加密方式保存。 为保证安全性,口令不允许以明码的形式显示在输出设备上,应能对口令1.口令不允许以明码显示在输出 设备上。 实际登录系统,输入相应的口令,检测 口令是否是以加密形式显示,同时检测2.最小口令长度的限制。 进行如下限制:最小口令长度、强制 修改口令的时间间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限次数。3.强制修改的时间间隔限制。 4.口令的唯一性限制。 5.口令过期失效后允许入网的宽 限次数限制 最小口令长度、强制修改口令的时间间 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过期失效后允 许入网的宽限次数。 应用系统应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检测系统是否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 1.支持操作失效时间的配置。 置,当操作员在所配置的时间内没有置,同时达到所配置的时间内没有对界 2.支持当操作员在所配置的时间 对界面进行任何操作则该应用自动内没有对界面进行任何操作则该面进行任何操作时,检测系统是否会将失效。应用自动失效。用户自动失效,需要重新登录系统。 应用系统应提供完善的审计功能,对 检测对系统关键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和 系统关键数据的每一次增加、修改和支持系统关键数据进行维护的记删除都能记录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录功能。 人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删除时,系统是否会记录相应的修改时间、操作人员和修改前的数据记录。 1.登录主机审查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存放位置。 2.查看支撑系统版本控制管理办法或 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不允许放在运行1.应用程序的源代码不允许放在相似文件,是否有相应的版本管理规章制度;软件升级、补丁植入流程管理是 主机上,应另行存放,并具有版本控运行主机上,应另行存放。 否合理。 制能力。 2.版本控制信息 3.查看系统软件版本记录文件及软件 介质与软件操作手册,是否有详细的软 件版本号、软件升级与补丁植入情况的 记录。 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访问权限 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访问权审查是否有各应用软件目录设置及其 应有相应的规范,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限应有相应的规范。访问权限相应的规范文件。 性和可维护性。 实际运行系统,检测接口程序连接登录接口程序连接登录必须进行认证(根 支持接口程序连接登录时的认证。时,是否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密码据用户名、密码认证) 进行认证。

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公司 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应用风险和隐患,提高**公司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保障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特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把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确立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预算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条加强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队伍建设,将人才培养与推进信息化安全结合起来,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安全水平。 第四条制订公司全员信息化安全管理和应用培训计划,开展信息化安全应用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公司对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第五条本规定基本内容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 第二章网络管理

第六条建立网络管理台账,掌握本单位的网络结构及终端的接入情况,做到条理清楚、管理到位。 (一)所有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应归**部统一管理,其安装、维护等操作应由**部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进行维修和修改。同时,登录网络设备密码应遵循复杂性原则,且位数应不低于8位。 (二)建立租用链路管理台账,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链路供应商、本端接口、对端、技术参数等日常维护信息。 (三)建立网络拓朴图,标注线路连接、设备功能、IP 地址、子网掩码、出口网关等常用管理信息。 (四)局域网原则上应实行静态IP管理,IP地址由**部统一分配,并制定“IP地址分配表”,记录IP地址使用人、MAC地址、电脑操作系统等信息。 (五)IP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公司员工应在**部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不应擅自更改。 (六)公司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应经过**部批准,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应私自将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接入网络。 (七)**部负责不定时查看网络运行情况,如网络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公司网络安全应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法》,

系统安全测试报告模版V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XXX系统 安全测试报告 创建人:xxx 创建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确认时间: 当前版本:V1.0

文档变更记录 *修订类型分为:A-ADDED,M-MODIFIED,D-DELETED。

目录 1.简介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系统简介 (4)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4) 1.5.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5) 2.1.测试范围 (5) 2.2.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 (5)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8) 3.测试组织 (8) 3.1.测试人员 (8) 3.2.测试时间细分及投入人力 (8) 4.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9) 4.1.测试执行情况统计分析 (9) 4.2.遗留缺陷列表 (9) 5.测试结论 (9) 6.测试建议 (10)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描述编写本测试报告需要说明的内容。 如:本报告为XX项目的安全测试报告,目的在考察系统安全性、测试结论以及测试建议。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可从需求文档或测试方案中获取。 1.3.系统简介 对所测试项目进行简要的介绍,如果有设计说明书可以参考设计说明书,最好添加上架构图和拓扑图。 1.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如: 漏洞扫描: SQL注入: 1.5.参考资料 请列出编写测试报告时所参考的资料、文档。 需求、设计、测试案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应用系统安全策略 1 高效的认证机制 登录验证机制:登录时需要输入系统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连续输入错误次数达到系统设定的次数,系统将锁定该用户账户,只有通过系统管理员才能进行解锁重置。同时,系统支持用户安全卡(USBKEY)管理机制,利用软件电子钥匙的方法,只有持有该电子钥匙的用户才能正常启动客户端软件或Web 插件,再配合加密的用户名密码对,通过双重措施保障用户访问的安全。管理人员访问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都将进行身份认证,认证信息采用128位的DES加密处理,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此系统。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身份验证的资料来源于集中规划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着视频监控系统所有用户的身份资料。系统应具有独特的用户名与MAC地址绑定功能,能够限定某一用户使用唯一指定的终端观看其权限范围内的视频信息,避免该用户名、密码被盗后,通过其它终端访问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同时也可有效地监督用户的工作行为,防止非正常场所观看秘密视频信息。 2 严格的权限管理 授权机制: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授权机制,可以灵活地分配给用户可以查看的监控点、可执行的功能模块、可执行的具体功能等。用户只能查看权限范围内的监控点和执行被授予的功能。管理人员登录到监控系统后,可以对监控点的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实时查看监控点的视频图像、录像日程安排,管理、查看和检索保存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文件。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记录了各个管理人员对各监控点的使用权限,权限管理系统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并对用户使用界面进行定制,使用户只能管理和使用具有相应权限的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而不能随意查看,甚至管理其它监控点的设备和视频文件,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同一用户名在同一时间内,系统可严格限定只能有一人登陆使用系统,防止某一用户名和密码泄露后,其它人访问监控系统,造成视频信息泄露。 3 完善的日志管理 系统详细记录用户登录、登出、控制视频、浏览视频等重要操作日志,便于查询和统计;同时,在系统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系统日志信息,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4 软件监测技术

信息安全检查总结报告_1

( 自查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8270 信息安全检查总结报告Summary information security inspection report

信息安全检查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检查总结报告范文一: 根据《广电总局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台在青岛市文广新局的统一部署下,对本台网络与信息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1、成立了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小组。由台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行动小组,负责对全台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全面指挥、排查并填记有关报表、建档留存等。 2、信息安全检查小组对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确认,并对自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核对、分析,提高了对全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状况的掌控。 二、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1、8月6日完成信息系统的自查工作部署,并研究制定自查实施方案,根据所承担的业务要求和网络边界安全性对硬盘播出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XX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综合分析。 2、8月7日对硬盘播出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XX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进行

了细致的自查工作。 (1)系统安全自查基本情况 硬盘播出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DELL服务器5台、惠普服务器2台、cisco交换机2台,操作系统均采用windows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级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 非线性编辑系统为非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较高。目前拥有DELL服务器6台、华为交换机1台,网关采用UNIX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Server,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安全防护策略采用默认规则。 XX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为实时性系统,对主要业务影响高,灾备情况为数据灾备,该系统不与互联网连接。 (2)、安全管理自查情况 人员管理方面,指定专职信息安全员,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专职工作机构。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访问审批表》。 资产管理方面,指定了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建立了《设备维修维护记录表》。 存储介质管理方面,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建立了《存储介质管理记录表》。 (3)、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情况 制定了《XX市广播电视台信息安全培训计划》,2019年上半年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培训2次,接受信息安全培训人数40人,站单位中人数的20%。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4次。

安全系统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86980 安全系统分析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安全系统分析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安全系统分析根据设定的安全问题和给予的条件,运用逻辑学和数学方法来描述安全系统,并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制定各种可行的安全措施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和综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供决策人员采用。 由于安全系统有自己的某些特点,故系统安全分析与一般的系统分析有如下不同点:1.分析目的的相反性。一般系统分析目的在于对正常运行系统进行分析辨识,以提高系统功能和经济效益,这种分析是常规分析。而系统安全分析目的,在于对可能破坏系统运行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因此必须进行深入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 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设计(1) 2006-12-19 10:13 陈雄华 ?摘要:应用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应用程序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是业务相关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如何将权限分配给用户,不同的应用系统拥有不同的授权模型,授权模型和组织机构模型有很大的关联性,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的组织机构特点来决定选择何种授权模型。?标签: ? 引言 应用程序安全涵盖面很广,它类似于OSI网络分层模型也存在不同的安全层面。上层的安全只有在下层的安全得到保障后才有意义,具有一定的传递性。所以当一个应用系统宣称自己是安全的系统之前,必须在不同层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性。 图1:安全多层模型 位于安全堆栈最底层的就是传输层和系统认证的安全,考虑不周,将会引入经典的中间人攻击安全问题。再往上,就是借由防火墙,VPN或IP安全等手段保证可信系统或IP进行连接,阻止DoS攻击和过滤某些不受欢迎的IP和数据包。在企业环境下,我们甚至会用DMZ将面向公网的服务器和后端的数据库、支持服务系统隔离。此外,操作系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进程安全,文件系统安全等安全问题,操作系统一般还会拥有自己的防火墙,也可以在此进行相应的安全配置,此外,还可以部署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和阻止各种五花八门的攻击,实时地阻止TCP/IP数据包。再往上的安全就是JVM的安全,可以通过各种安全设置限制仅开放足够使用的执行权限。最后,应用程序自身还必须提供特定问题域的安全解决方案。本文就以漫谈的方式聊聊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 1、应用系统安全涉及哪些内容 1)系统级安全 如访问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象是应用系统第一道防护大门。 2)程序资源访问控制安全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内容及程序 1.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预防事故需要预先发现、鉴别和判明可能导致发生灾害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因素,以便于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防止和避免发生灾害事故。因此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生产过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系统安全分析就是把生产过程或作业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判明各种状况的危险特点及导致灾害性事故的因果关系,从而对系统的安全性做出预测和评价,为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和行动消除危险因素创造条件。 防止事故的发生就是要辨识危险源、分析危险源和控制危险源。不同类别的危险源所产生的危险与危害也不相同,在进行安全性分析与危险性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典型的安全分析与控制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

综上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可概括为: (1)能将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通过逻辑图做出全面、科学和直观的描述; (2)可以发现和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防止发生灾害事故提供依据; (3)使操作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灾控制要点; (4)可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原因分析; (5)便于进行概率运算和定量评价。 2.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通常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于流程工业,其安全分析的一个重点就是各种流程。流程的安全分析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下面的内容: (1)流程的危险; (2)以前的事故和最近的事故损失; (3)工程和行政管理; (4)工程和行政管理故障后果及影响; (5)定性评估这些后果对职员、公众和环境的影响;

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 公司 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应用风险和隐患,提高** 公司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水平,保障网络和 应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特结合** 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把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确立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预算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条加强网络与应用系统安全队伍建设,将人才培养与推进信息化安全结合起来,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安全水平。 第四条制订公司全员信息化安全管理和应用培训计划,开展信息化安全应用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公司对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第五条本规定基本内容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系统安全 管理、机房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 第二章网络管理 第六条建立网络管理台账,掌握本单位的网络结构及终端的接入情况,做到条理清楚、管理到位。 (一)所有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应归** 部统一管理,其安装、维护等操作应由** 部工作人员进行,其

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进行维修和修改。同时,登录网络设备密码应遵循复杂性原则,且位数应不低于8 位。 (二)建立租用链路管理台账,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链路供应商、本端接口、对端、技术参数等日常维护信息。 (三)建立网络拓朴图,标注线路连接、设备功能、IP 地址、子网掩码、出口网关等常用管理信息。 (四)局域网原则上应实行静态IP 管理,IP 地址由** 部统一分配,并制定“IP地址分配表”,记录IP地址使用人、MAC地址、电脑操作系统等信息。 (五)IP 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公司员工应在 ** 部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不应擅自更改。 (六)公司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应经过** 部批准,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应私自将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接入网络。 (七)** 部负责不定时查看网络运行情况,如网络出现 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公司网络安全应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法》,对在网络上(包括内网和外网)从事任何有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章设备管理 第七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和规程,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和可靠运行。 (一)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型号、序

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分析

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分析 1、前言 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它定义了该系统在安全方面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当一个政府被指责为没有一致的外交政策的时候,是因为其行动没有统一性,即没有全面的策略。同样,一个没有统一的安全策略的信息系统,就如同实施各种对策的大杂烩,长期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应用系统安全建设需求分析 2.1、物理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网络在建设时,遵照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等规定。对高密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其他网络部分实行物理隔离;做好物理场所的电源、消防、防雷接地等环境保障工作,保证机房、设备和线路无电磁辐射泄露。地面系统中分布着大小不一,功能不同的机房场所,有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网络配线间、高保密等级用户区域等,各中心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对于这些机房或区域的非授权接触,使攻击者更轻易进入关键业务系统或网络,容易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安全事故。 2.2、网络平台的安全风险分析 应用系统的网络的安全机制主要是通过网络管理和虚拟LAN 设置和管理实现用户网络与应用系统网络的用户通信。各分系统建立各自的VLAN。用户终端和用户服务工作站或服务器划分到一个VLAN 中,以限制用户终端非法进入其它系统之中。同一部门或类型的用户为了支持特定的业务,划分到一个VLAN 中。由多个用户群共享的资源型用户,同时加入到多个VLAN 中,确保用户群之间的隔离与资源共享。在系统中采用HP OpenView 负责对整个应用系统的网络管理,监视安全审核记录;监视安全相关资源的用户和使用情况;维护并检查安全日志。 2.3、操作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目前应用系统中使用的SGI 工作站、HP 微机以及Fore 网络交换机,全部是进口产品,我们无法检测机器中是否安装了逻辑炸弹。但是,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配置,对操作和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首先要依赖于安全分析技术。通常安全分析技术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定性分析能够找出系统的危险性,估计出危险的程度;而且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率。系统安全分析的具体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故障树分析(FTA) 该方法于1962年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它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定量计算,能全面地对系统危险性进行辨识分析及预测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又称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树分析。 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上下层故障事件是结果原因关系,它们用逻辑“与”“或”关系连接。最后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图形。 故障树分析一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几个阶段。 (2)事件树分析(ETA) 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与FTA恰好相反,该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其分析方法是:从一个起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起因事件,坚持分析下去,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

现的情况下出现的,后一种事件选择某一种可能发展途径的概率是在前一事件做出某种选择的情况下的条件概率。 (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应用于系统安全程序计划的初始阶段或形成设计概念的时候。其目的在于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去辨识系统内原有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事故的危险性等级。应用PHA分析方法,首先要把明显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调查清楚,然后研究控制这些危险性的可行性,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系统中安全检查表是PHA分析常用的方法。如果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应用了PHA时,就可以避免在以后因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而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从而能确保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经济效益。 (4)安全检查表分析技术(SCL)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由于这种检查表可以事先编制并组织实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已发展成为预测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元件、组件、子系统等进行分析,找出它们所能产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每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判明故障的重要度,以便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FMEA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