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1期(总第84期)中国市政工程1998年3月25日

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上海市公路学会施兰章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市区没有足够的交通空间,虽经过多年的建设,交通设施依然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而ITS技术为我们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分析了上海交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上海道路系统的潜力和采用lTS的可能性。根据上海的交通需求,本文建议了上海优先发展的领域。

关键词:上海市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The Stud y and A pp lication of ITS in Shan g hai

Shi Lanzhan g

Abstract:For historical reasons,there is no sufficient space for traffic in the city proper of Shan g hai,and the facilit y cannot m eet the increasin g demand for traffic des p ite y ears of construc tion.The intelli g ent trans p ort s y stem(I TS)technolo gy has p rovided a new choice to solve this problem.I n this article,analysis is m ade of the existing traffic condition and problems in Shanghai,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Shanghai's road system,and the possibility for adoption of ITS.Based on the traffic demand in Shan g hai,a p ro p osal is offered hereb y for areas of p rior develo p ment.

Ke y Words:the cit y of Shan g hai;traffic en g ineerin g,ITS

1引言

上海是一个具有700年历史的特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的交通设施没有一个合理有序的宏观布局,城区建筑密集,没有足够的交通空间。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时间里,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缓慢,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交通阻塞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善本市的交通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本市的交通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沪嘉高速公路后,又先后建成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内环线高架路、外滩拓宽、南北高架路、延安高架路等城市快速干道以及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

大量交通设施的修建大大缓解了上海的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交通安全和交通废气的污染;但是,一方面由于交通量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交通设施的修建又诱发了大量新的交通需求,所以尽管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加强了交通管理,完善了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建立了交通信息广播电台,上海的交通拥挤状况依然十分严重。

多年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终于认识到,单纯依靠修建道路设施和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不仅是成本昂贵,而且其缓解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控制交通污染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现代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我们解决上海的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在采用高新技术解决交通问题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功实践使我们深受启发,大受鼓舞。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不仅仅应该修建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而且应该十分重视采用先进技术使人们的出行过程信息化,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解决交通问题的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降低交通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发达国家相比,上海

1

的交通状况比较复杂,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实践方面的起步较晚,实施的效果也不理想。如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加速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的步伐,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2上海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

2.1道路设施和出行车辆的基本规模

上海市区的面积约2643km2,市区地面道路长度约3552km,地铁长度约22km。城市道路划分为城市快速干道、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一般道路。上海的快速干道全部是高架道路系统,目前的长度为104.68km;主干道是指通行公共交通的道路,共79条,长度为400km。路面铺装率为100%。上海郊区公路的总长度为4106km,其中高速公路97km,一级公路321km,二级公路623km,三级公路1916km;路面铺装率为100%。

由于上海的特殊历史原因,相对于市区的面积而言,上海的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道路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为13.7%,远远小于纽约的24.1%、伦敦的23.0%和巴黎的20.0%,与东京的13.8%相仿。如按人均道路面积计算,则上海更少,仅为5.76m2/人,大大小于纽约的28m2/人、伦敦的26.9m2/人、新加坡的24.1m2/人、东京和巴黎的10.5m2/人。除此之外,由于上海的交通为混合交通,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大量地挤占车道,所以实际提供给车辆行驶的道路面积更少。

由于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机动车的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0多万辆,其中出租车约6万辆。除此之外,还有40多万辆的助动车和700多万辆的自行车。车辆出行频繁,道路交通量很大,市区交通的空间饱和度己超过0.8,平均行程车速仅10~15km/h;在黄浦、静安、卢湾等区,交通饱和度已接近甚至超过1.0,交通阻塞十分严重。

2.2上海道路系统的主要问题

交通设施的供求矛盾将是上海城市交通的基本矛盾。虽说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上海交通的汽车化水平很低,汽车保有量仅为50辆/千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进入家庭的进程已经开始,在今后的若干年时间里,市区的汽车保有量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道路及停车的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正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既有道路系统的缺陷,对于交通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是十分重要的。

上海市区的交通形态、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基本形态形成于本世纪的20~40年代,城市的布局就交通而言是先天不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要彻底改变原有的道路系统是十分困难的。这种 大饼式的城市形态在商业布局上体现为集而不中、分而不散的状态,不利于大运量运输方式的布设,使得除了上班以外的出行表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为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改造是必要的。但是,建筑物改建或新建时没有进行专门的、系统的交通分析,没有仔细考虑新增交通量对路网的交通影响,也缺少相应的法规。对中心区投资力度的无节制的增加,必然导致对车流、客流吸引力的增加,这对难以扩展的道路系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一个国际性大城市之一和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的出入境交通方式以及城市内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的方便与否:便利的换乘系统是形成快速交通系统的必要条件。由于行政体制上的原因,不同交通方式的规划是单独进行的,彼此的衔接考虑较少,这既增加了换乘过程对交通的干扰,降低了交通效率,又使得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本市交通所带来的另一问题是环境的污染。本市已经在汽车、燃油及设施等方面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使得本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随着车辆的增加和交通拥挤现象的存在,交通污染仍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道路设施的建设方面,我们虽然修建了许多重大的市政工程,但就指导设计的设计规范而言,其基本设计思想形成于60~70年代,后来虽多次修订,但基本上是量的改变,并无质的变化。当我们用现代或未来的观点来审

2

视它时,就显得它观点陈旧,过于重视一次性投资,忽视了长期使用性能,造成了设施的使用寿命不够理想。较为普遍的早期损坏和较为频繁的修复,对交通的影响很大,降低了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

在交通管理方面,目前复杂的交通方式客观上为交通的管理带来了困难,而出行者不规范的交通行为以及没有 节制行为、保持畅通的现代交通意识,更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交通管理的指导思想上,上海的交通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者只能将出行者当作被动的对象来对待,而不能将其作为交通管理的参与者来对待,哪里堵塞疏导哪里,而不能及时了解相关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变化状况,所作的决策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作出有目的的疏导。

以上种种因素是造成本市交通问题主要原因。按照规划,至2000年,市中心区道路的长度可达到1600km,道路面积达到3130万m2。即便按照现有的交通量计算,也只能将空间交通饱和度达到0.79。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单靠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是不可能的,而必须采用现代化手段,即采用智能交通系统。

2.3上海交通供给的潜力

虽然说上海的人均道路面积远远小于国外同类大城市,但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也少得多。按照车均计算,上海的车均占路面积为183. 27m2/车,远远大于东京的32.85m2/车和大阪的34.25m2/车;上海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仅相当于国外交叉口的62%;上海道路的可达性指标相当于东京的1.5倍、大阪的2倍。但上海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却高得惊人,达46.3人/万车,远远大于东京的1.06人/万车和大阪的1.70人/万车。由于车辆的出行率不同,这些数值不能确切说明问题,但可从一个侧面表明,上海道路设施的效率没有充分地发挥,还大有潜力可挖。

3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在上海,采用高新技术改善交通状况的尝试已有较长的时间。80年代初,上海引进了澳大利亚的SCAT悉尼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引进,培养了一批能够安装、调试与维护这类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在本市的高速公路如沪嘉、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内环线高架道路上,安装了交通监控系统。这些实践可以看作ITS在本市的初步应用。

在研究开发方面,1986年国家 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立项进行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合中国交通特点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套系统的交通控制模型、算法和软件均由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研制;1990年成果完成后在南京安装运行。系统运行后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总延误平均下降16%,停车率平均下降16.6%,行程车速提高14.8%。该系统在控制策略上考虑了我国混合交通的特点,采用了两套控制优化算法,建立了考虑自行车干扰的信号控制参数的优化算法。目前,该系统已在海口、广州和昆明等城市推广应用。

1991年,作为上海 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建设委员会立项进行 上海城市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的研究。这套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即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该子系统在SC AT原有的检测期基础上补充而成;交通信息评价处理子系统,综合处理来自检测器、电视监视器和交警报告等多方面的交通信息;数据传输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以及动态信息标志、交通信息广播等。该系统的软件部分由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研制,硬件部分由上海交警总队交通工程研究所研制;整个系统于1994年完成。

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同济大学进行 城市交通控制与路线诱导系统基础理论的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研究课题,针对上海的具体状况,分8个方面开展具体的研究。同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研究所进行 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和 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计划及可行性研究的课题研究,试图制定上海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发展的技术框架。

为了尽快改善上海快速干道系统的交通状

3

况,上海市政工程局委托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铁道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和上海电器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 上海城市快速道路系统交通控制综合系统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快速干道交通改善措施。

综上所述,上海的ITS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们还不可能象美国、欧洲和日本那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I TS的全面研究和开发,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能力选准目标,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局部范围内的ITS研究和应用。下面,我仅根据上海的具体状况,谈一谈上海实施ITS技术的设想和应予优先发展的领域。

4上海实施ITS技术的设想及优先领域

4.1做好规划,鼓励国际合作

ITS在改善交通状况方面的潜力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研究、应用ITS的趋势已经形成。不过,盲目地一哄而上也是有害的,这样不仅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和恶性的竞争,而且最终会扼杀ITS在本市的应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市政府有关部门、上海公路学会已着手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市ITS研究和应用的规划。

在I TS研究和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日本、美国和加拿大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开发经验和许多实用的、成套的技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对于迅速提高本市ITS研究和应用的技术水平、少走弯路,对于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更主要的是对于迅速改变本市的交通状况是极其必要的。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国际合作,评价和引进国外实用的、成套的技术和设备应当是近期本市ITS研究的主要工作之一。

4.2规范公众的交通行为,建设先进的公共交通设施系统

ITS的应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交通意识、交通行为还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要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公众了解到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自觉地遵守、自觉地维护公共交通秩序是应用ITS 所必不可少的前提。这项工作是一个十分艰巨、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另一方面,建设一个先进的公共交通设施系统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本市依然需要修建大量的交通设施。应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改造,尤其是应该改进交叉口的设计布局,以提高其通行能力。在修建新的交通设施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引进现代的规划、设计思想,打破行业和部门的条块分割,从规划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设计便利的换乘系统,考虑现代的交通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现代的思想落到实处,使上海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4.3限制、控制非机动车交通

本市的交通形式非常复杂,除了汽车交通外,还有大量的非机动车交通,如助动车、自行车等。实际上,这不仅是本市、而是中国所有城市都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完全消灭非机动车交通是不现实的,只能有计划地予以限制,逐步淘汰。从交通和环境方面考虑,本市已经限制了助动车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燃油助动车将被淘汰。不过,700多万辆的自行车仍然是影响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

凭心而论,在现阶段,自行车交通为公众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没有交通污染,是一种廉价、便利、无污染的出行方式,尤其适合于近距离出行。但是,为了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限制自行车交通是必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有关政策,综合考虑自行车的廉价、便利和路网综合交通效率,有步骤、分区域地限制自行车交通。

4.4建立公共交通信息系统

信息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人们决策的盲目性,交通信息也不例外。充分的交通信息,有助于人们出行路线的选择,这既有助于路网交通状况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在交通领域的服务形象。所以,建立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所涉及的面较广,涉

4

及的部门较多,因此重要的是要做好规划,分步实施。首先要组织专家对国内外技术状况进行评估,研究适合于上海的技术方案。对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技术设备,耍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哪些能够国产,哪些需要进口,从哪个国家进口。其次,要研究交通信息的来源,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制定出保证信息来源的措施。

交通信息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信息,当我们着手采用ITS技术改善上海的交通状况时,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立应是一个优先发展的领域。

4.5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大大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但由于上海交通状况的复杂性,在上海实施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难度是很大的。尽管如此,以积极的行动去推进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在上海的应用是我们每一个道路交通工作者的责任。如果能在上海成功地应用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则不仅是对上海的贡献,也是对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贡献。

事实上,上海已经实施了一些简单的交通监视系统,如安装于近郊沪嘉、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监视系统,市区内环线上的交通监视系统和已经先期从澳大利亚引进的SCAT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应用对改善交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使我们认识到,系统不仅要可靠,而且一定要适合上海的交通状况。目前,我们正在计划对内环线及近郊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监视系统进行改造,以增强其交通管理的作用。

4.6不停车收费技术

道路收费已成为解决道路建设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现有的人工收费无疑会对交通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不适合在市区或交通量很大的道路上使用,而采用不停车收费则可避免对交通的干扰。

对我们来说,采用不停车收费将遇到诸多问题,除了技术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法规需要健全。上海的地域面积不大,来自其它省市的车辆很多,这是采用不停车收费所应该考虑的。

考虑到上海的实际情况,对不停车收费技术也不应到处使用。在一些公路上仍然可采用传统的收费方法,这不仅可节约设备费用,而且有利于就业。

4.7车辆称重系统

公路是为车辆服务的,但超载车辆对公路系统所造成的损伤是十分严重的,设置称重系统对车辆进行重量检查对于保护我们的公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称重方法多为固定式的,称重时对交通的干扰较大。按照公路网的具体布局和公路上的交通状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称重技术。为此,有关部门应作出详细的规划。

对超重车辆的处治方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罚款,这样恐怕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超重车辆的存在。

4.8使交通信息成为上海信息港的主体

为了发展上海的信息服务,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上海的信息港建设计划。信息港计划中涉及了众多的、公众所关心的信息,交通信息就是其中之一。在众多的信息中,交通信息是数据量最大、变化最为频繁的信息之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应充分考虑与上海信息港的关系,自觉地成为上海信息港的主体部分之一。这样做既有助于上海市对公众信息的统一协调与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度,也有利于降低ITS的建设成本。

4.9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营也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作为上海ITS规划的一部分,还应该包括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计划。

5结束语

上海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市区内交通设施扩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改善本市的交通状况已是一个适时的选择;而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采用这一技术的现实可能。虽然上海的交通状况现在还不尽如人意,但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道路交通工作者,有信心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里,为上海的交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5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整合了尖端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提供交通和运输信息,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道路系统的承受能力,增强了道路的安全性、改善环境。鉴于我国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及事故发生率急剧增加的现状,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国内外交通系统现状提出了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简介了智能交通的相关内容,并对发展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运输 国内外交通系统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1 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和50~500亿欧元。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办法是修建道路,但对于有限的城市区域来说,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从车辆考虑或单独从道路方面考虑,都很难完善的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在此背景下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系统解决交通问题的思想就油然而生了,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内容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进行处理后,适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者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和选择路线。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能力和安全系数。 2.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系统中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车辆进行有效的实时疏导、控制与处理等。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公共交通的效率(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等),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提供便捷、经济、大运量的公交系统。 4.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AVCSS):从当前的发展看,由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978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c1136146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9787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1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ong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且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 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63.3亿元,同比增长21.68%。201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192.9亿元,同比增长20.6%。预计,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98亿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488.21亿元左右。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市场持续增长,从目前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智能交通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为各类相关智能交通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地域性较强,因此在投资时可关注区域内领先的企业以及拥有有效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而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细分市场来看,预计智能交通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厂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ITS主要应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随着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必将加快其步伐,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在全国23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近半数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安装了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技术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目录 绪论 (2)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2) (一)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2) (二)国内外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 (4) (三)ITS所包含的内容 (4)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技术平台 (6) 二.智能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7) (一)我国的发展概述 (7) (二)新形势下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潜力 (9) (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我国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四)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五)国内智能交通发展问题 (10) 三、中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15) (一)进一步加强智能交通发展的组织建设 (15) (二)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15) (三)加强市场培育,扶持国内企业做大做强 (15) (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统一标准并提高执行力度 (15) (五)尝试建立智能交通开发信贷基金 (16) (六)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 (15) 结论 (17) 论文综述 (18) 中文摘要 (19) 英文摘要 (20) 参考文献 (21)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绪论: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 /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国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国家在制定本国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国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对策 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内涵及其一些功能特点 1.交通智能系统的概念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现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

上海智能交通信息化的方向

上海智能交通信息化的方向 尽管标准化工作是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战略制高点,但标准化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因此,在ITS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以把握以下5个原则:减少对新技术的阻碍ITS是交通运输和管理的新领域,自诞生之日起就发展迅速,新的概念还在不断出现,标准化要发挥巩固和保护既有成果的作用,还要为新的技术的出现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适当保护先行者的利益ITS项目实施通常要超前于标准制定,新颁布的标准难免会现实存在在相抵触,系统中的不兼容设备也不可能立即退出市场,ITS先行者们的利益将受到较大威胁。因此,在标准化工作中应该适当保护ITS先行者的利益,同时为避免先行者利益的损失,应尽早开展标准化工作,以期将他们的损失减到最小,标准化工作开展越晚,对ITS 发展越不利。 过时标准及早修订尽管标准的制定周期校长,有的甚至数年时间还迟迟未决,但是技术发展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新技术的出现将带动新的一轮标准的制定,过时的、不合实情的标准应该有步骤地废止,不要让标准束缚手脚,标准生来就是为技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尽量采用国家事实标准规范ITS的某一领域ITS领域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活跃的舞台,它们的很多领域都已实行标准化了,采纳已有的标准不仅能获得很好的实际效果,也减轻了ITS领域标准化的负担,便于集中精力制定一些急需的边缘标准。况且既有的标准不采纳而另立相似的新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不符合制定标准的科学方法,最终将形同虚设,造成极大的浪费。 难以制定的关键标准可出台指导性原则ITS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服务功能众多,牵涉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尽管已有许多成熟的标准可供采用,但是许多多领域毕竟尚无章可循,如果让其自由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兼容性就难以得到保障,信息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也只是体系结构中“美妙”的设想了。因此,那些难以较快地制定标准而又比较关键的领域,可以先根据体系结构制定出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供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商参考。时机成熟后,再从大原则上制定详细的可行标准。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 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 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 '

大数据交通意义和发展趋势

大数据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意义重大 智能交通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从视频监控、卡口电警、路况信息、管控信息、营运信息、GPS定位信息、RFID识别信息等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可以达到PB 级别,并且是指数级的增长。虽然绝大部分数据是“沉睡的数据”,但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期限或无期限的保存,这无疑给用户在存储成本上带来压力,而通过监控摄像机前端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行业用户的此类问题,给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将工作人员从纷繁复杂的监控画面中解放出来。 大数据之于智能交通的意义,可以解决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在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上,有助于建立综合性立体的交通信息体系;另外在车辆安全、交通资源配置以及利用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能提升交通预测的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一,大数据的虚拟性可以解决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交通大数据的虚拟性,有利于其信息跨越区域管理,只要多方共同遵照相关的信息共享原则,就能在已有的行政区域下解决跨域管理问题。 第二,大数据具有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大数据有助于建立综合性立体的交通信息体系,通过将不同范围、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数据仓库”加以综合,构建公共交通信息集成利用模式,发挥整体性交通功能,这样才能发现新价值,带来新机会。例如气象、交通、保险部门的数据结合起来,可高效率地研究交通领域防灾减灾;IC卡数据结合抽样调查,能更快捷、更精确测得城市交通流分布状况。 第三,大数据的智能性能较好的配置交通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辅助交通管理制定出较好的统筹与协调解决方案。一方面减少各个交通部门运营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可有些提升道理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根据大数据结果确定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配置和客流组织方案,多层次地面公交主干网络绿波通行控制以及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 第四,大数据的快速性和可预测性能提升交通预测的水平。在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准确提炼和构建合适的交通预测模型后,可以有效模拟交通未来运行状态,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而在实时交通预测领域,大数据的快速信息处理能力,对于车辆碰撞、车辆换道、驾驶员行为状态检测等实时预测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第五,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大数据技术能促进提高交通运营效率、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设施效率和调控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改善所涉及工程量较大,而大数据的大体积特性有助

上海市嘉定区智能交通系统方案(简版)

上海市嘉定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管理编号:ZH-JM-jjfa-008 目录 第一章公司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公司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公司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知识产权............................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背景及指导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实施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总体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结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已建子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待建扩建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综合信息交换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平台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数据采集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设备控制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数据处理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信息发布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命令解析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6消息服务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7安全控制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8系统管理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功能要求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技术指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集成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电子警察机动车闯红灯记录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方案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视频电子警察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2012.11.20)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信息中心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网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行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____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9.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 (2)事故监测与警告; (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5)自动停车控制。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4)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最新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提

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它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即面向公众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2)智能化车辆控制系统。包括车载通讯设备、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系统、紧急制动、危险防护警告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管制系统、动态路径引导系统、智能信号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智能车辆管理等。 4)智能收费系统。自动识别、不停车自动收费。 5)智能应急管理系统。即紧急情况处理系统。 6)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航运、空运的中央管理控制、指挥调度、信号信息系统。 7)智能商用车辆运营系统。货运及车队的调度、管理。 (二)行业概况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近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2009年县级市及以下级别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投资较2008年有明显增加,市场份额约增加15亿元,市场覆盖面拓展。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34个,市场规模57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451个,

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二)行业概况......................................... 二、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发展状况..................................... (二)主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社会环境分析..................................... (四)市场潜力分析..................................... 四、行业主要领先企业情况分析........................... (一)国内主要智能交通企业............................. (二)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五、国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状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概述 (一)概念及内涵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一种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它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则是实现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交通理论和规划的融合,都加速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的进程。高速公路监控及信息诱导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秩序,提高高速公路利用率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澳大利亚: 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控制系统 1.最优自动适应交通控制系统(SCATS)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从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著名的SCATS系统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使用,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采用这一系统。 SCATS系统的优点是其自动适应交通条件变化的能力,通过大量设在路上的传感器以及视频摄像机随时获取道路车流信息。ANTTS是其重要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几千辆出租车装有的ANTTS电子标签与设在约200个交叉路口处的询问器通话,通过对出租车的识别,SCATS系统能够计算旅行时间并对交通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 澳大利亚的先进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名叫TRIRAM的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道路网来预测交通行为以及新的交通流量。 2.远程信号控制系统(Vic Roads) 交通控制与通信中心(TCCC),不仅使用SCATS系统进行交通信号灯控制,而且还采用其它系统进行事故检测和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是交通拨号系统,该系统通过普通的电话线,TCCC能够连接到50个偏远的受控交通灯,可以监测这些信号灯的状态改变它们的参数,为偏远路口的信号控制提供了便利。 3. 微机交通控制系统(BLISS) 该系统最主要的优点是运行于普通微机上,并可控制63个交通灯,目前在布里斯班已超过500个信号灯采用BLISS系统进行控制。 道路信号系统 道路信号系统是交通控制中心与机动车通信的基础。通过该系统可实现交通管理中心运行车辆间的信息交流,该系统使用900MHz的频率通过路旁询问器与车内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电子标签通常是简单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当被询问时可返回一个可被识别的信号。该系统最普通的应用是车辆的不停车收费。 路旁信号系统的公共优化系统,通过与BLISS系统相互作用,可保证公共汽车到达路口时总保持绿灯,从而可减少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公共汽车的运行安排表,当一辆车运行晚点的话,通过特殊的措施应能保证该车获得优先行驶权。 系统通过一种设在道路中间的特殊的称量质量的装置与中央控制中心通信,驾驶员不用减速或采取其它特殊操作,即能确定重型载货车的装载量是否符合要求。 车辆监控 视频数据获取系统运用视频摄像机监测、识别和计算交通量,已在澳大利亚广泛地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综述

智能交通系统综述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研究21世纪的新型交通运输模式,是当前交通运输学科的一个前沿领域,因此了解智能交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交通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各阶段发展的成果与特点以及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初步设想了解决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智能交通的组成及其应用领域,对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总之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阶段成果问题前景 Summary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a new discipline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1980 s, it is a new transportation mode studied the 21 st century, is currently the subject of transportation front field, so learning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t meaning.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roposed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eliminary. Also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cast. In shor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 Stage of development Results Problem Prospects 引言:ITS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由于现代社会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个人旅行与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交通需求越来越高,ITS便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阐述智能交通的国内外发展,服务体系及出现的问题,整体的介绍了智能交通 一、概念及概况 所谓数字交通,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定位、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和其它相关技术实现交通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一体化,以减少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流量、改善交通安全状况、充分利用路网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是一种全方位的交通智能化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综合运用了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图像分析技术等,将交通系统所设计到的人、车、道路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智能作用,从而使交通系统智能化,更好地实现安全、畅通、低公害和耗能少的目的。智能运输系统的英文为Inteligent Transport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