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0%),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10%),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98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0%,其中女生48人。(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80%,单亲父亲亡故的为10%,单亲母亲亡故的为5%,父母亲双亡的为5%)由此可见,我校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类型多样。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5%,在县外打工的占95%,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2—3次的占30%,一年回家1—2次的占60%,几年才回家一次的占10%,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分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玉龙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离家过远,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亲情缺乏。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和他们沟通,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仅是尽到自己的本职(做饭、洗衣等)。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安全隐患。由于留守儿童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监护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出现“真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几率较高,可见加强留守儿童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四、学校采取的对策及做法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进城务工的家长加强联系引导,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学校积极联系各级政府部门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大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日程,加强对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的关注,保证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纪律、健康教育,帮他们树立起远大志向,学习目标。给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学校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及家访,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赵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 一、背景介绍 河北省赵县地处石家庄市东南部, 全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全县共有人口50.5万,全县共有农村学校176所(含特教学校1所),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外出务工农民较多,xx年外出务工农民共8079人。 二、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县妇联分别对南柏舍镇杨家郭村、北中马乡田庄村和大马圈村,二个乡镇的三个重点村的7——18岁(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查,调研资料显示: 三个村留守儿童共218名,其中杨家郭村留守儿童131名,占60%,大马圈留守儿童53名,占24.3%,田庄村留守儿童34名,占15.7%。

1、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杨家郭村为100%,大马圈为7%,田庄村为0,从数据统计上显示,三个村中小学中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83个,占留守儿童的38%,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135名,占留守儿童总量的62%,留守儿童总数占全村儿童总数杨家郭为24.5%,大马圈为5%,田庄村占2%。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杨家郭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7%,在省外打工的占13%,; 大马圈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4%,在外省打工的16%; 田庄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5%,外省打工的占15%。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省内。 3、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

杨家郭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每年回家3——4次,大马圈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一年回家1——2次,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4、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从三个村的总体情况来看,有5%的留守儿童在校住宿,有32%的留守儿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63%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32%,隔代抚养为63%,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有5.2%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1%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5、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从三个村的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来看,正在上中学的有48人,正在上小学的170人,其中女孩106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8人,占8.2%; 学习成绩良好的有191人,占87%,学习成绩较差的12人,占 4.8%,总体上说,留守儿童年龄普遍偏小,但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也没有显著差异。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附件1: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留守儿童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公民身份证号码 是否登记户口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 身体情况 健康( ) 残疾( ) 患病( ) 残疾类别及等级 患病类型 是否学校 寄宿 就学情况 幼儿园( )未入园( );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 辍学( );不在学( ) 家庭 情况 祖父姓名 出生日期 祖母姓名 出生日期 外祖父姓名 出生日期 外祖母姓名 出生日期 父亲姓名 出生日期 当前务工地点 联系电话 母亲姓名 出生日期 当前务工地点 联系电话 父亲公民身份证号码 母亲公民身份证号码 实际监护情况 父母双方 同时外出 是( ) 否( ) 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 是( ) 否( ) 无监护 能力 父亲( ) 母亲( ) 父母外出有无委托其他监护人 是( ) 否( ) 委托监护人姓名 受委托监护人电话 公民身份证号码 与被监护 人关系 居住地地址 监护 类型 无人监护( ) 父或母无监护能力( ) 受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 ) 监护情况一般( ) 监情况较好( ) 家庭 经济 来源 打工收入( ) 种养殖业( ) 政府救助( ) 亲朋接济( ) 其他( ) 以上选项可多选 救助 帮扶 情况 享受低保( ) 临时救助( ) 医疗救助( ) 住房救助( ) 其他救助( ) 以上选项可多选 单位负责人(签名): 复核人(签名): 填表人(签名): 注:1.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2.不满十六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计算时间截止为2016年7月31日。各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按排查时实际年龄划分和填报;选择项目在()中划“√”。 3.患病:患有重特大疾病。 4.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在相应填报内容中划“—”。 5.监护情况评估:①较好:委托监护人较好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较好保障;②一般:委托监护人能基本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但未成年人有产生行为偏差、心理失当等情况的潜在风险。③差: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委托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极易或已经出现行为偏差、心理失当、辍学、外出流浪乞讨等非正常情况。 6.辍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在学:14岁至16岁未在学的农村留守儿童。 7.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填写到XXX 省(区、市)XXX 市。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898-32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而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介绍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2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53.6%,女性留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6.4%。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4.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 9.9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 5.19%),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31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7.96%(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35.5%,父亲外出打工的为52.3%,母亲外出打工的为12.1%)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30.4%,在县外打工的占69.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二(2)班的数学学科教学时,夏伟杰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且马虎得很,学习成绩也很差,稍微批评几句,他就泪水涟涟……一天课间,我拿着他的满是错误的家庭作业本轻轻坐到他的身边,他像受惊的小鹿般的向旁边闪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我把他轻轻地搂在怀里,指着外面玩耍的小朋友:“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听我这样一说,他没有言语,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身体放松了很多,并且向我身边紧挨了一些。这时,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这么多的错误,在家时为什么不让爸爸检查一下?”“他不在家。”细弱的一声。“妈妈呢?”“她也不在家。”同样的声音,但是分明能感觉到孩子的脆弱。此时,我的心猛地一缩:难道孩子的爸妈都在外地?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都去哪儿了?平时谁带你?”从孩子的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不识字的奶奶生活。哦,原来是个留守儿童!我羞愧于自己的粗心,但更庆幸自己的及早发现。同时,我想到了曾经教过的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度沉迷于网吧的吴星星,爱撒谎的王婷,经常逃学的许森,懒于做作业的崔浩伟,极为自卑的吴珊珊……他们虽然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 二、案例分析: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 研究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课题组 ( 5月)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她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她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经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 21.88%。与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 况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和关爱而发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背景介绍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1286人,共有留守学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24人,占留守儿童总数%,女性留守儿童1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 %),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31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父亲外出打工的为%,母亲外出打工的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在县外打工的占%,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一年回家1——2次的占%,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引言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所以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 二、调查目的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曾经,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我5-8岁这三年时间里,我的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拼,留下我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半年甚至一年见父母一面。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下,我健康的长大,坚强乐观,自信懂事。但是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让我直到现在都缺乏安全感,做事渴望得到认同。因为儿童时期的这段经历,让我格外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农村,经济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所在的山区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达90%以上,因此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随之而来,根据我们多年的教育、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

关于山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山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生存现状、教育状况等,通过调查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办法 调查方式:深入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行问卷调查。 正文: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最新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我国2009年流动人口达到2.11亿人,其中14岁及其以下儿童占20.8%,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改变着原来落后的经济状况,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个独特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前不久,山西省妇联就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留守儿童人数达16.68万人,男性9.36万人,女性7.32万人。其中,0—3岁儿童有2.99万人,4-6岁儿童有5.23万人,小学生4.64万人,占总人数的77.10%;初中生2.24万人,占总人数的13.43%;高中生1.58万人,占总人数的9.47%。留守儿童中单亲打工的有8.85万人,双亲在外打工的有7.75万人。双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3.72万人,占总人数的48%;由亲友监护的1.69万人,占总人数的21.81%;学校监护的2.14万人,占总人数的27.61%;其它的占0.26万人,占总人数的3.35%。 二、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调查显示,山西省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发展不够健全。一是道德缺失。表现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在行为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存在抑郁自卑心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易出现过激行为等。 2、行为习惯较差,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有些孩子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易和一些不良青年厮混,甚至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此外,孩子的安全没保障,寒暑假期间,成群结对外出游玩,如游泳、爬山等,存在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关爱留守儿童中的现状分析及具体措施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其现状令人担忧。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其委托监护不足,此外社会方面也监护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各个方面问题突出。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的已婚人员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度等因素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原籍地,使其成为留守儿童。

第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委托监护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监护。父母外出务工时,一般将孩子委托长辈或亲属、朋友监护。从而形成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三种监护类型。这些人往往对孩子骄纵和溺爱,并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此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受自身教育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盲,既使有心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事实上也无力辅导。 由上述两点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和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生活方面,由于委托监护不力,留守儿童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留守儿童被狗咬伤、烧伤、发生车祸的事件时有发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心理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一年只有几天相处的时间,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双亲正常关爱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倾诉对象,时常会感受到人间的冷漠,孤独感十分强烈,造成儿童心理出现障碍扭曲,或者由于过度溺爱放纵,重养轻教,导致孩子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接触社会不良分子等。学习方面,由于委托监护的不足,有的有抚养意愿却没能力,有的精力有限,还有的甚至都没有监护意愿。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无人辅导帮助,据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缺少家庭教育,其成绩却不容乐观。根据我们走访调查,我校116名学生中有留守学生9人,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端正的只有2人,占留守学生的22%,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般的有3人,占33%,成绩较差和有劣迹的4人,占44%。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附件1: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单位负责人(签名):复核人(签名):填表人(签名): 注:1.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2.不满十六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计算时间截止为2016年7月31日。各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按排查时实际年龄划分和填报;选择项目在()中划“V” 3.患病:患有重特大疾病。 4.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在相应填报内容中划“一”。 5.监护情况评估:①较好:委托监护人较好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较好保障;②一般:委托监护人能基本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但未成年人有产生行为偏差、心理失当等情况的潜在风险。③差: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委托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极易或已经出现行为偏差、心理失当、辍学、外出流浪乞讨等非正常情况。 6.辍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在学:14岁至16岁未在学的农村留守儿童。 7.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填写到XXX省(区、市)XXX市。

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 注:1.就学情况填报内容分为 7类:学龄前未入园、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中职、辍学、不在学; 2.健康状况填报内容分为 3类:健康、残疾、患病(指患有重大疾病); 3.监护情况填报内容分为 4类:(外)祖父母监护、亲朋监护、无人监护、父或母无监护能力、在对应选项下打 4.父、母务工地点填写到 XXX 省(区、市)XXX 市。 附件2: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时间: 单位负责人(签字) 复核人(签字) 填表人(签字)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0%),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10%),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98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0%,其中女生48人。(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80%,单亲父亲亡故的为10%,单亲母亲亡故的为5%,父母亲双亡的为5%)由此可见,我校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类型多样。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5%,在县外打工的占95%,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2—3次的占30%,一年回家1—2次的占60%,几年才回家一次的占10%,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分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

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玉龙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离家过远,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亲情缺乏。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和他们沟通,大部分爷爷

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全省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数据库,着力提升留守儿童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5月份以来,全市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清理摸底调查工作,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和信息录入,现已全部完成。现将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9月30日,全市共录入留守儿童基础档案问卷份。其中,学生版问卷份、监护人版问卷份。具体如下:(一)性别分布:男性儿童人,女性儿童人; (二)年龄分布:0-6岁儿童人,6岁以上儿童人; (三)监护人年龄分布:未满18周岁人,18-35周岁18-65周岁人,65周岁以上人; (四)留守儿童父母流动情况:市内跨县人,省内跨市人,省外人; (五)就学情况:未上学儿童人,幼儿园人,小学人,初中人,高中及其他人。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因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水平偏低。调查显示,近%的

留守儿童经常生病,四年级以上的留守儿童中视力异常的占%。主要原因:一是留守儿童生活不规律,有不吃早餐、不经常喝奶、不吃水果、常喝饮料的不良饮食习惯;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乏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等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三是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数据显示,4年级以上儿童人,有时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感到心情不愉快和总是感到心情不愉快的留守儿童共计人,占4年级以上留守儿童约%。究其原因:一是留守儿童都在十六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情绪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造成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和焦虑任性等性格;二是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陈旧,与孩子交流沟通存在困难,不能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名留守儿童中,仅有%的儿童早晚都刷牙,大部分儿童每天仅早晨刷牙或从不刷牙;%的儿童在购买或食用零食时,从不看食品标签。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留守儿童年龄尚小,自控能里较差;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留守儿童受监护人不良的营养和卫生习惯影响;三是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居住条件差。 (四)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知识短缺。调查显示,1-3年级留守儿童未接受过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教育有人,监护人不知道意外伤害内容的有人、未告知孩子受到伤害欺负时要及时告诉家人、监护人或老师的有人,分别占监护人版问卷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本人在下半期对洗车河镇留守儿童作了调查。 该区有留守学生837人,约占学校总数的53.7%。其中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约374人,占学生总数的24%,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约463人,占学生总数的29.7%,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约占留守学生总数的55.3%。农村中小学生中留守学生约占总数的半数多,双亲外出的学生又占留守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凸现。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此次调查对留守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监护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留守学生逐渐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教育监护不足,保障安全不够等问题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学习滞后、生活习惯差,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生存状况堪忧。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由亲友代管或不确定监护的占58%。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存在生活照管较差,孩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少,教育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没有及时沟通,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藉。调查中80%以上的孩子表示与外出父母联系的目的是想念父母,想与父母倾诉。 二。心理素质较差。60%以上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有很

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意志脆弱,对长辈的教育置若罔闻。父母长期在外造成父(母)子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得亲情关系出现障碍。这样就导致孩子性情孤僻,有的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往的互动。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三。学习成绩滞后。由于家庭监护人缺位或无人监护,学校、家庭就无法沟通,社会无人管理,造成较大的“自由空间”,极易沾染不良习气。学习上无人督促,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有的甚至旷课。 四。教育存在局限。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学校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的需求。 留守儿童需要加强教育保护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将在一定时期内关注的重要问题。调查报告最后提出: 强化政府职能作用,落实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保护问题。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议政

最新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资料

附件1: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单位负责人(签名):复核人(签名):填表人(签名): 注:1.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2.不满十六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计算时间截止为2016年7月31日。各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按排查时实际年龄划分和填报;选择项目在()中划“√”。 3.患病:患有重特大疾病。 4.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在相应填报内容中划“—”。 5.监护情况评估:①较好:委托监护人较好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较好保障;②一般:委托监护人能基本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但未成年人有产生行为偏差、心理失当等情况的潜在风险。③差:无人监护、父母一

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委托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极易或已经出现行为偏差、心理失当、辍学、外出流浪乞讨等非正常情况。 6.辍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在学:14岁至16岁未在学的农村留守儿童。 7.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填写到XXX省(区、市)XXX市。

农村留守儿童花名册 填报单位:(盖章)填报时间: 单位负责人(签字):复核人(签字):填表人(签字):注:1.就学情况填报内容分为7类:学龄前未入园、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中职、辍学、不在学; 2.健康状况填报内容分为3类:健康、残疾、患病(指患有重大疾病); 3.监护情况填报内容分为4类:(外)祖父母监护、亲朋监护、无人监护、父或母无监护能力、在对应选项下打“√”; 4.父、母务工地点填写到XXX省(区、市)XXX市。 精品文档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就是隔代监护型(占80%),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就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就是自我监护型(10%),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98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0%,其中女生48人。(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80%,单亲父亲亡故的为10%,单亲母亲亡故的为5%,父母亲双亡的为5%)由此可见,我校留守儿童群体还就是相当大的,而且类型多样。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5%,在县外打工的占95%,父母打工主要就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2—3次的占30%,一年回家1—2次的占60%,几年才回家一次的占10%,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与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分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与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她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她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玉龙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离家过远,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亲情缺乏。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与她们沟通,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仅就是尽到自己的本职(做饭、洗衣等)。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