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原》词句解析

《草原》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二、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

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 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 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 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 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 1、2 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 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 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 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 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 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 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 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 中。
]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 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 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 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 草原的景色如何? 2 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 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多音字讲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多音字 1. 勒的多音字(lè、lēi) 2. 蒙的多音字(méng、mēng、měng) 3. 好的多音字(hào、hǎo) 4. 行的多音字(xíng、háng) 1勒的多音字(lè、lēi) 一、(lè)勒索 1.他才是这次勒索案的后台。 2.他们必须对各种非法勒索给予赔偿。 3.敲诈者向他勒索5000元。 4.他告诉我昨天受到了汤姆的勒索。 5.他半夜一点起来勒索可怜的邻居们。 二、(lēi)勒紧 1.他勒紧马缰绳使马缓步前进。 2.这个星期我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3.在犯人往下掉的时候,绞索圈套就会突然勒紧他的脖子。 4.我勒紧了缰绳,小心翼翼地前进。 5.由于食品缺乏,他们只好勒紧裤带。 2蒙的多音字(méng、mēng、měng) 一、(méng)蒙蔽1.她用谎话把我完全蒙蔽了。2.这显然是为了蒙蔽舆论。 3.不要被她的阿谀之词所蒙蔽。 4.你的骄傲蒙蔽不了上帝。 5.她很容易受到

蒙蔽,受到摧残。二、(mēng)蒙骗1.你曾险遭一近亲蒙骗。2.你不要被他蒙骗了!3.他被人蒙骗,已身无分文。4.他最擅长花言巧语蒙骗年轻女孩。 5.蒙骗得了一人,但蒙骗不了所有的人。三、(měng)蒙古1.冷空气正由 西伯利亚向内蒙古移动。2.旭烈兀的蒙古人开头的那种破坏性的活力很快就消退了。3.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内蒙古高原以南,包括山西省全部和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4.这是一座别有风味的蒙古式的建筑物,赫然矗立在高原的阔野上。5.天渐渐的黑了,我们来到一个蒙古人的家里,蒙古人住的是一座座蒙古包。 3好的多音字(hào、hǎo) 一、(hǎo)好像1.他看来好像相当刚愎自用。2.聚会上好像每个人都来了。 3.你好像没有打开什么局面。 4.他的话好像并不怎么生效。 5.对不起,我好 像忘了什么。二、(hào)爱好 1.全国有数千万邮票爱好者。2.那男孩的爱好之一是集邮。 3.她的爱好和厌恶已经形成。 4.我有点儿钱,也有些爱好。 5.打高尔夫球并非他的爱好。 4行的多音字(xíng、háng) 一、(xíng)行程1.我们估计行程距离为100英里。2.这将是一整天的行程。 3.她行程的第一段是乘火车的。 4.下一段行程我们就要进山区了。 5.我们旅 行的最后一段行程最累人。二、(háng)行业 1.此行业的报酬不令人满意。 2.也许她会考虑换个行业干干。 3.喜剧是世界上最严肃的行业。 4.务农一直 是起伏不定的行业。 5.他让女儿从事这一行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手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手册 【NO.1 课文知识NO.2单元要点NO.3日积月累NO.4基础积累】 NO.1课文知识 第一课草原 【课文内容】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注意读音】 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 【句子解析】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第二课丝绸之路

【课文内容】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注意读音】 薄(bó)礼 【句子解析】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的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这句话明了中心。这条路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是一条伟大了路。 第三课白杨 【课文内容】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句子解析】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原》词句解析

《草原》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二、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一、五个画面五种美 1961年夏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随一批作家、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向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的自然风光,亲身感受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开朗和多才多艺,在无限感慨中,写下《内蒙风光》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草原》一文就节选自其中。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见闻,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各民族间的团结,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挚自然。 概括起来,这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个优美的画面,分别是: 草原风光图:第一自然段,“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远道迎客图:第二自然段,“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亲切相见图:第三自然段,“握了再握、笑了再笑” 盛情款待图:第四自然段,“举杯敬酒、纵情歌唱” 联欢话别图:第五自然段,“套马摔跤、跳舞骑马” 总的来说,如果说草原风光图是静态描写的话,那么后几幅图就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另外,在这些画面中,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美: 一是风光之美。文章开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相应变化。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描述有三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优美的情景让作者惊叹、欣喜、流连忘返,怎一个“美”字了得。二是精笔细描,草原上的每个景物都给作者带来欣喜,因此,作者浓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题答案

《草原》 课后题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

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课文重点分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课文重点分析) 第一单元 1、《草原》: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1)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2)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1)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3)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印象) 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习课文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老舍。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篇1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机勃勃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通过我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 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诗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单元)名言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第三单元)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顶针联) (第四单元)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第五单元)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第七单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第八单元)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人物的形象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乐观自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的人。 《半截蜡烛》:伯诺德一家具有热爱祖国、在敌人面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可贵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总结 一、课文简介 《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描绘了草原风光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友谊的赞美。 二、生字与词语 1.生字 毯(tǎn):毯子、地毯、壁毯 陈(chén):陈列、陈旧、陈述 裳(shang):衣裳、霓裳、红裳 虹(hóng):彩虹、长虹、虹膜 蹄(tí):马蹄、蹄疾步稳、蹄声 腐(fǔ):腐烂、豆腐、腐朽 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微(wēi):微笑、微风、微妙 2.词语解释 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

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飘动,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走动时,衣服飘动的样子。 陈巴尔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毗连,西部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边境线总长达677公里。 三、重点句子解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在这句话中,“一”字用在“碧”的前面,让人感到“碧”的范围是那样的广,是那样的无边无际;“千里”这个词语也说明草原的辽阔;“并不茫茫”说明了草原不仅辽阔,而且碧绿,给人一种明朗、开阔的感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电子版语文草原白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电子版语文草原白鹿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2)对词语的理解。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文解析】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一、动静结合绘美景 课文首先抓住色彩写静态,突出碧绿。作者首先写草原的主色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具体写出它绿得有层次——“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得浓烈——“到处翠色欲流”;充满了生机——“像无边的绿毯”,像“中国画”。在这万绿丛中还点缀着白色的羊群、明亮的河流、棕灰色的马群和各色的衣裳,真可谓五彩缤纷、美丽迷人,让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其次,抓住声音写动态,突出热闹。初入草原,偶尔有“忽飞忽落的小鸟”声;接着“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后来“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声音由低到高,由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

《草原》学习资料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草原写作背景(作者:老舍) 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老舍《草原》课文详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全册总结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

五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整理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3.《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舟过安仁》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卡 1、《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0、《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

五年级《草原》教案

五年级《草原》教案 《草原》一文是作者第一次拜访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风景以及遭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接待的情形,歌颂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穷酷爱之情。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了五年级《草原》教案,期望大家爱好! 《草原》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 陈chén(陈腐、陈设、陈说) 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 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 蹄tí(牛蹄、马蹄、蹄子) 腐fǔ(豆腐、腐败、腐烂) 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 微wēi(奥妙、微笑、轻微) 二、多音字 行(háng) (一行) (xíng) (行动) 勒(lè) (勾画) (lēi) (勒马) 蒙(mēng) (蒙骗) (méng) (蒙受) (měng) (蒙古族) 三、近义词 渲染—烘托热烈—热烈明朗—晴朗

娟秀—美丽飞奔宝贵—飞奔回味—品味 境域—地步拘束—拘束 四、反义词 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潇洒—拘束 舒服—难受羞涩—大方 五、知道词语 清鲜:清新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畴内都是碧绿的色彩。 优美:柔和而优美。 境域: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形。 迂回:回旋、盘绕。 潇洒: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峻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束缚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 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 七、句子解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畴广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全部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 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广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 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 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画”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 彩涂抹画面,以获得不同平常的艺术成效;“勾画”是指用线条勾画出 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色彩青翠,似在活动,富有生气。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广阔碧绿,小丘 线条的优美,全部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 满诗情画意的境域中,作者自然会赞美,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 久立观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域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 原的无穷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想,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穷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好像被沉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 情形交融的艺术境域,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显现了一群马,立 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飞奔宝贵,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艳服,策马飞奔宝贵,远迎来客。明艳的衣饰,飞奔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