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病害

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状况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大豆、花生和芝麻。油菜和芝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大豆和花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大豆的主产区在我国东北地区,花生的主产区在山东半岛。

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目前我国报道的有油菜病害17种,大豆病害30种,花生病害31种,芝麻病害13 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油菜:油菜菌核病、油菜病毒病、油菜霜霉病;

.大豆: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灰斑病;

.花生:花生青枯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花生根结线虫等;

.芝麻:花生茎点枯病和芝麻病毒病;

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流行年份可达80%,减产10~70%,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症状

.油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尤以开花结果期最重;植株地上部的叶片、叶柄、茎杆、花、角果等部位均可发病,以茎杆发病损失最大。

.苗期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并变成白色,组织湿腐,上生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菌核;

.成株期受害多从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初为圆形、水渍状、暗青色。干燥时病斑部呈纸状,易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造成全叶腐烂,病部可生出白色絮状霉层,形成菌核。病害常从叶片蔓延至叶柄和茎杆。

.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浸状病斑。病花瓣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可引起新的病斑。

发病植株

正常植株发病植株

病原物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核多为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全部由菌丝组成,外表无绒毛。

.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浅色至肉褐色,喇叭口状,直径2~6 mm左右。子囊盘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构成。子囊棍棒状,无色,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菌丝无色、分枝、

具隔膜。

核盘菌

.菌核形成适温为15~25℃。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柄的适宜温度为10~20℃,产生子囊盘的最适温度为15~18 ℃。

.菌核抵抗干旱和低温的能力强。在长江流域地区,病菌在冬季低温干旱条件下可安全越冬,但是夏季的湿热条件使菌核被其他微生物寄生致腐;在水浸条件下,一个月内菌核全部死亡;

.子囊盘的形成需要散射光,无光或光照不足时,只能形成子囊盘柄,不形成子

囊盘;

.子囊孢子对温湿度适应性较广。

在5~30℃,孢子

萌发率超过50%,24小时内可萌发。

.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64个科396种植物。

.自然寄主有36个科214种植物,常见的重要寄主除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莴苣、向日葵、胡萝卜、大豆、蚕豆和豌豆等;

.病菌致病性有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以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夏(冬油菜区)和越冬(夏油菜区)。

.春季,在旬平均气温超过5℃、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土壤中的菌核陆续萌发,油菜抽薹开花期间、旬平均气温8~14℃时,大量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从成熟的子囊盘喷射出来,随气流传播最远可至数公里。

.子囊孢子在寄主上萌发产生侵入丝,借机械压力从寄主表皮细胞间隙或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寄主体内发育成菌丝。菌丝也可以用同样方式直接侵染寄主。在寄主体内,菌丝可以分泌多种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草酸等,分解和杀死寄主细胞,导致发病;

.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沾附病花瓣、病叶片而诱发茎发病。

发病因素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核数量、2~4月(花期)的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条件、品种抗病性。

越冬菌核数量:越冬菌核多,引起初侵染的子囊孢子数量大,发病重;

气候条件: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气温、日照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与病害的发生均有关系,成熟前20天内大量降雨,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因素;

栽培条件:轮作与连作,播种期,水肥管理;

品种抗病性:分枝习性,木质化程度,叶片蜡粉,开花期。

防治

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主体,

结合农业措施进行的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甘蓝型、芥菜型油菜抗病性较强;

2)减少菌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尤以水稻和油菜的轮作防病效果最佳;无病株留种;及时处理病油菜残体,以减少越冬、越夏菌源;

3)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根据品种的特性、气候条件,适时播种移栽,缩短与子囊盘发生期的吻合时间,减轻发病;合理施肥,促苗壮;

4)改善田间小气候:长江流域地区,春季多雨,应深沟窄畦,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通光条件;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2 药剂防治:

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药一次。菌核净、多菌

灵、炭特灵、甲

托布津等;

3 生物防治:

多种寄生性真菌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

木霉(Trichodermaspp.)、盾壳霉(Coniothyriumminitans)、黏帚霉(Gliocladiumvirens)等,可以

寄生菌核,防治效果可达40~80%。有较强的生物防

治潜力;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s

.又名花叶病。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南方冬油菜区发病比较重。

.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流行年份发病率高达70%以上,减产65%;含油量降低7%左右;

症状

不同油菜类型上症状差异很大;

1 甘蓝型油菜:叶片症状有黄斑型、枯斑型和花叶型三种

1)黄斑型:先在叶面上产生淡黄或橙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然后在病斑中央出现黑褐色枯点;

2)枯斑型:叶片正面产生淡褐色枯斑,中心有一黑点,枯斑周围略褪绿;

3)花叶型:新生叶上,支脉脉明,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出现疱斑,皱缩;茎杆上产生长短不等的黑褐色条斑,蔓延后成长条形枯斑,植株矮化,结实不良;

2 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

典型症状苗期产生脉明和花叶,叶片皱缩。重

病株常在越冬期死亡,轻病者株型矮化,或不能开花结实,或成熟前枯死;

甘蓝型油菜花叶(左);白菜型油菜脉明(右)

甘蓝型油菜苗期皱缩(左),抽薹期矮化、丛生(右)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三、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病原物的致病性机制;寄主的抗病性机制。 第三章植物虫害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植物抗虫性。 第四章农田草害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他感作用;常见恶性杂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常用调查方法;病虫害预测预报。第七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有害生物的防治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利弊;作物抗害品种原理及利用;农药的定义、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不同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性质、活性作用特点和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病、虫、草等,正确选用适合的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EPM;植保方针。 第八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油料作物重要病虫害识别、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果树蔬菜试题

果树、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填空 1、桃小食心虫属目,科,又名、、 2、梨小食心虫属目,科,又名、。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为害、、的果实和 新梢。 3、梨小食心虫春季世代主要为害桃树等,秋季世代主要为害,夏季世代一般分为害,一部分为害。 4、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和以及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在桃树上卵多产于桃梢上部,每梢产一粒。在梨树上卵多产于,尤以两果靠拢处最多。 5、苹果腐烂病病菌有性阶段为菌,亚门目。无性阶段为菌,亚门目。 6、苹果腐烂病病菌主要以、和在树体病组织内越冬。果园附近堆放的上的病菌夜可作为初侵来源。 7、苹果轮纹病病原有性阶段为菌,亚门目。无性阶段为菌,亚门目。 8、苹果轮纹病病菌主要以、和在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产生大量经传播,通过或侵染,引起发病,无再侵染。 9、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和,也可为害、 、。 10、梨黑星病病菌有性阶段属亚门目。无性阶段为 亚门目。病菌主要以在内越冬,也可以在病叶、病果和病枝梢上越冬。 11、柑橘潜夜蛾俗称鬼画符、绘图虫,属目,科。以幼虫在柑橘、表皮下潜食,形成银白色的蜿蜒隧道。受害叶片蜷缩或变硬,易于脱落,影响树势生长和结果。 12、柑橘潜夜蛾,有世代重叠现象,大多以越冬,少数以越冬。 13、柑橘凤蝶属目,科,幼虫食害,严重时常将

吃光,影响柑橘树的生长。 14、柑橘凤蝶,以附着在柑橘及附近其他植物叶背或枝干上越冬。玉带凤蝶以附着在柑橘叶背、枝条越冬。 15、柑橘天牛属目,科。 16、褐天牛在国内柑橘产区一般年完成一代。幼虫期特别长,越冬虫态有、和均在越冬。卵多产于或边缘,表皮凹陷出。 17、星天牛每年发生代,以在或主根内越冬。卵多产于离地面5cm范围内,产卵处痕迹呈或型表面湿润。 18、柑橘锈瘿螨主要以在和病虫引起的卷叶内越冬。 19、柑橘红蜘蛛主要以和在柑橘潜叶蛾为害的卷叶及叶背越冬,部分在枝条裂缝内越冬。 20、柑橘上发生蚧虫种类很多,为害较严重的有、、。 21、吹绵蚧主要以若虫及越冬,其他虫态亦有。 22、红蜡蚧在在我国一年发生代,以附着于枝条或叶背等处越冬。 23、红蜡蚧在柑橘不同类型枝梢上的分布规律是:一年生春梢虫口,二年春梢,一年生夏梢虫量。 24、柑橘黄龙病叶片黄化三种类型、、。 25、柑橘黄龙病病原为细菌,本病的初侵来源主要是,新区的发病来源主要是和。病树可以通过传病,果园主要靠介体昆虫柑橘木虱辗转传播引起。 26、葡萄透翅蛾属目,科。在葡萄产区发生普遍,是为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 27、该虫一年发生代,以在葡萄枝蔓中越冬。成虫有性,飞翔力强。雌蛾能释放信息素,吸引雄蛾。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翌日开始产卵。卵单产于当年生新梢的、及叶柄上。 28、葡萄十星叶甲目、科,又名葡萄金花虫。 29、葡萄十星叶甲各地均以在枯枝下或蔓基部附近越冬。在南方温暖地方有以潜人石块、篱笆、墙壁或树皮缝隙里越冬的。

作物害虫部分复习题

作物害虫部分复习题: 一、地下害虫: 1、小地老虎一年中是如何发生的?其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哪些关系?如何进行防治? 2、主要通过哪些特征来识别蛴螬?大黑鳃金龟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控制其为害,为什么? 3、暗黑鳃金龟是如何发生的?防治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 4、铜绿丽金龟一年应抓哪两次关键防治适期? 5、沟金针虫是如何发生?如何治理? 6、两种蝼蛄如何区别?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控制? 二、小麦害虫 1、三种小麦蚜虫如何区别? 2、三种小麦蚜虫其发生、为害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 三、杂粮害虫 1、玉米螟在3代区,各世代大约在何时发生,有哪些为害特点?试分析为何今年发生轻?具有哪些防治指标?如何防治? 2、如何区分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粟灰螟的成虫和幼虫。 3、在3代区,粘虫是如何发生的?分析各代发生程度不同的原因。有哪些防治措施? 4、玉米蚜何时造成严重为害,为什么? 四、棉花害虫 1、棉铃虫一年发生的几代是如何为害的?其发生与气候条件有何关

系?在棉田和菜田中应如何进行防治? 2、在棉田中有哪些种类的盲蝽类害虫? 3、棉蚜在一年中是如何进行为害的?在棉田中有哪两次迁飞时期?伏蚜的出现与气候条件有哪些关系? 4、还介绍了哪些棉花害虫?它们在一年中是如何发生的? 五、水稻害虫 1、稻纵卷叶螟在山东发生的四代各有哪些特点?为何2-3代发生严重?何为两查两定?防治指标? 2、三种稻飞虱在分布和寄主上有何差别?褐飞虱越冬大致可划分为哪些区域?一年中是如何迁飞到山东稻区?在北方,灰飞虱是如何发生的?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褐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的?在山东省,防治褐飞虱和灰飞虱的策略是什么? 3、二化螟在山东是如何发生的? 六、油料害虫 1、豆荚螟在山东发生的几代是如何为害的?其大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2、豆荚螟与豆野螟在发生条件上有何不同? 3、大豆食心虫在山东是如何发生的?大豆品种和气候因素是如何影响其发生的?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题答卷(3套)及参考答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 试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病原: 2、转主寄主: 3、孤雌生殖: 4、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全变态类昆虫具有不同虫期,它们分别是 (1)、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期;(2)、卵、幼虫、稚虫和成虫期; (3)、卵、幼虫、蛹和成虫期;(4)、卵、幼虫、离蛹和围蛹期。 2、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 (1)、不适宜的环境条件;(2)、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 (3)、雹害、风害等;(4)、温、湿度不适宜。 3、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个亚门。 (1)、三;(2)、五; (3)、六;(4)、二。 4、下列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是 (1)、金龟子、蚜虫;(2)、金龟子、菜粉蝶; (3)、金龟子、蓟马;(4)、金龟子、叶蝉。 5、昆虫的龄期指的是 (1)、一年中发生的代数;(2)、从卵发育至老熟幼虫所需的时间; (3)、一生中蜕皮的次数;(4)、在相邻的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6、——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较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显得更为重要。 (1)、温度;(2)、湿度; (3)、天敌;(4)、食物。 7、翅两对,鳞翅,常有鳞毛形成斑纹的昆虫属于 (1)、膜翅目;(2)、鞘翅目; (3)、鳞翅目;(4)、同翅目。 8、夹竹桃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它常伴随发生是 (1)、蝗虫;(2)、甲虫; (3)、蚜虫;(4)、螨类。 9、稻黄矮病防治的关键是 (1)、防黑尾叶蝉;(2)、药防; (3)、种子消毒;(4)、轮作。 10、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引起的病害。 (1)、细菌;(2)、病毒; (3)、真菌;(4)线虫。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15分) 1、蜘蛛是一种有害昆虫。() 2、油菜蚜防治的关键,在于点片发生时喷药防治。() 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保方针,但不一定适用于指导每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法。() 4、昆虫的头有眼、口器和附节。() 5、苍蝇的口器是咀吸式口器。() 四、填空(每空一分,共15分) 1、世界上的昆虫已达——万种以上,共分为33个目。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大的数量最多的三个目是————、———、—————。 2、植物生病以后所表现出的病态,叫———。一般病害的症状包括————和————两个方面。 3、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三个虫态。 4、植物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分为————和—————两大类。 5、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所具备的条件是要有————、————、————。 五、简述、绘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绘出真菌的营养体菌丝的形态图。 2、蝶与蛾有何区别? 六、问答题(16分) 1、试述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并举例说明。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作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考试A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是, 。, 。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鉴定 09级制药工程一班李楠 摘要:该文研究了用浸出法从油料作物花生中提取粗脂肪。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 ,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1]。其仪器主要为索氏提取器。然后通过皂化反应,酸碱反应等鉴定出油脂的性质。 关键词:粗脂肪提取油脂鉴定 Extraction of crude fat in oil crop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ure of oil 09 Class1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ching method used to extract fat from the peanut oil crops. Leaching method is a more advanced-oil method, whi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olid-liquid extraction, the choice of some organic solvent to dissolve oil, after the contact of oil (soak or spray), so that fuel oil is extracted in the A method [1]. The mainly instrument is the Sechelt extractor. Then we ca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oil by specification, acid-base reaction. Key words: Crude fat Extraction Grease Identification 正文: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品种有普通型、蜂腰型、多粒型、珍珠型等四类;花生种子有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淡红色。[2]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脂肪含量为45 %~55 %。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3]本文对花生中粗脂肪的提取和油脂鉴定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目的:学习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粗脂肪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熟练掌握索氏提取器的操作方法 了解油脂的一般性质 2: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操作索氏提取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由学生动手实践对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都会牢牢掌握。同时对固液萃取的原理由更生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会定性学习油脂的性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传统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4]压榨或浸出之前需要对油料进行破碎、粉碎、榨胚或烘烤等处理,以机械和热力等方法破坏油料细胞结构,达到有利的出油条件。这两种传统工艺都是着重于对油脂的提取,虽然出油率高,但设备复杂,更主要的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提油后饼粕不能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严重浪费,且熔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5]。为克服传统制油工艺的弊端,考虑到经济、环境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可以同时分离蛋白质和油脂的各种新型方法提取植物油技术应运而生。例如水剂法——以水为溶剂,利用油和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将处理后的原料中的油脂和蛋白质

主要农作物的物侯期及主要病虫害

主要农作物的物侯期及主要病虫害 温馨小贴士:营销工作的真谛是用产品将价格(价值)销售出去,而不是用价格将产品销售出去。 根据产品特点分析目标市场不同栽培植物对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的综合承载力和种植集中度,把植物分成三大类,类别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各区域作物布局相差很大。 A类植物 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集中种植区域多,经济效益较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共包括13种 植物:棉花、小麦、水稻、花生、豆科植物、油菜、苹果、梨、黄瓜、辣椒、番茄、西瓜和葱蒜类,A类作物适宜以作物为中心进行市场操作,卖点相近作物可以按类别操作。 B类植物 种植面积大,分布区域广,经济效益不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小,或种植面积较大,且区域集中,经济效益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共包括25种植物:葡萄、桃、柑橘、香蕉、茄子、芹菜等叶菜类、玉米、烟叶、马铃薯、甘蔗、甜菜、枣、猕猴桃、芒果、荔枝、龙眼、花木、药用植物、茶叶、食用菌、西葫芦、甜瓜、冬瓜、萝卜、白菜。 C类植物 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有的品种分布广泛,有的品种栽植集中,经济效益一般较高,部分品种单位面积用药量较大,共包括15种植物:胡萝卜、甘蓝、苦瓜、丝瓜、南瓜、芦笋、姜、草莓、柿、杏、板栗、李、芝麻、红薯。 A类植物 一、棉花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单位面积用药量也很大,是众多农药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棉花的生育期包括: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花铃期)和吐絮(裂铃)期五个时期,我国绝大部分棉区一般在4月播种(直播或营养钵育期),到出苗约需10—15天,苗期40-50天,蕾期24-30天,花铃期50-60天,成熟期视霜期而定即约为4月播、5月苗、6月蕾、7月花。 棉花的主要病虫害有: 1、苗期病害:低温阴雨发病重,发病重时成片死亡甚至毁苗,已成常发性病害。 2、黄枯萎病害:雨水大时发病重,不及时控制,棉花枯萎而死,一般蕾期开始发生。 3、害虫:红蜘蛛、蚜虫、棉铃虫、蓟马、盲蝽蟓、甜菜夜蛾。 4、蕾铃脱落:主要原因是旺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 5、早衰:主要表现是提前落叶、盖顶桃少,有些抗虫棉品种如标杂A1等盖顶桃座不住。 6、低温影响正常吐絮:北方棉区,由于霜降来临早,部分棉桃不能正常吐絮,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也是北方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小麦是北方农民的口粮,所以广大农民和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小麦生产,农民对小麦有一定的投资积极性。并且,近年来,小麦病虫已成常发,所以小麦也是纵多农药厂商追逐的重点作物。 冬小麦的一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 冬小麦一般在10月份播种,冬季经历50-60天,个别地区9月下旬或11月份上旬播种。 小麦主要病虫害是: 1、病害: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为常发性病害,赤霉病等为偶发性病害。 2、虫害:地下害虫和蚜虫、红蜘蛛为主要害虫,粘虫、吸浆虫为次要或偶发性害虫。 3、生理性病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冻害、倒伏和干热风。 冬小麦的生育期如下表: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并且水稻病虫害发生比较普遍,单位面积用药量比较大,所以,水稻也是纵多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水稻的生育期包括秧田期(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四份额时期。我国水稻耕作制度主要包括双季稻作带、稻麦两熟带和单季春稻带,其中,90%以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稻区。 早和麦茬水稻的生育期如下表:

油料作物病害章节试题

第六部分油料作物病害试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Soybean Cyst Nematode 2.Peanut Root Knot Nematode 3.Peanut Web Blotch 4. peanut early spot 5.peanut late spot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 Heterodera glycine 2. Meloidogyne arenaria 3. Ascochyta arachidis 4. Cercospora personata 5.Cercospora arachidicola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花生根结线虫 2. 花生壳二孢 3. 球座尾孢菌 4. 花生尾孢菌 5.大豆胞囊线虫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花生根结线虫病 2. 花生网斑病 3. 花生黑斑病 4. 花生褐斑病 5. 大豆胞囊线虫病 五、填空题 1.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_________在_______中越冬。 2.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以_______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越冬。 3.大豆孢囊线虫为雌雄异型,雄虫和二龄幼虫为形,成熟的雌虫为形。该线虫以 在和越冬。 4.我国花生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这三种病害的病毒分别是、 . 和。 5.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均由亚门属的真菌引起,花生网斑病病原菌的无 性态属于亚门属。

六、判断题 1.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土壤中越冬()。 2.大豆灰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3.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的植株较健株高()。 4.大豆胞囊线虫不能在种子中越冬()。 5.大豆菟丝子是半寄生的种子植物()。 6.花生根结线虫主要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7.花生根结线虫主要危害花生的叶部()。 8.花生根结线虫病在花生的根部不能形成瘤状物()。 9.花生根结线虫雌雄虫体形相同()。 10.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雌线虫、雄线虫皆为线形,防治花生线虫病的关键措施是播种时施药。() 11.河北省花生病毒病以蚜虫传播,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为病株残体。() 七、简答题 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有何关系? 2.花生根结线虫病植株地上部的主要症状有何特征? 3.怎样从症状上区别花生黑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 4.如何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 5.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症状和病原有何特征? 八、问答题 1.根据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2.根据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棉花的基本知识(精)

名字 拉丁语学名:Gossypium spp. 英语名字:cotton plant 科属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锦葵目Malvales 科:锦葵科Malvaceae 属:棉属Gossypium 历史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中世纪棉花是欧州北部重要的进口物资,那里人自古以来习惯从羊身上获取羊毛,所以当听说棉花是种植出来的,还以为棉花来自一种特别的羊,这种羊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德语里面的棉花一词直译是“树羊毛”。 简述 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绝大多数亚热带国家都有生产。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公尺(20呎)高,一般为1~2公尺(4~6呎)。花朵乳白色,开花後不久转成深红色後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白色带黄的,长约2~4公分(0.75~1.5吋),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我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根据纤维的长度和外观,棉花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纤维细长(长度在2.5~6.5公分〔1~2.5吋〕范围内)、有光泽、包括品质极佳的海岛棉、埃及棉和比马棉等。长绒棉产量低,费工多,价格昂贵,主要用於高级纱布和针织品。第二类包括一般的中等长度的棉花,例如美国陆地棉,长度约1.3~3.3公分(0.5~1.3吋)。第三类为纤维粗短的棉花,长度约1~2.5公分(0.375~1吋),用来制造棉毯和价格低廉的织物,或与其他纤维混纺。 棉花在棉铃裂开後采摘。若用机器摘棉,通常先用化学方法去掉叶子,并促使棉铃同时开裂。轧棉机将纤维从棉籽上剥下,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纤维集结成松软绳状,在牵伸作用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 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 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 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522、"杂 97060、"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 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 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

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 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 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 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7060、"杂 9522、"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③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 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 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

河南省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重要指标即油料作物产量,花生产量,油菜籽产量,棉花产量,烟叶产量等,把握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三门峡主要油料作物、棉花和烟叶产量现状 (1) 第二节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指标分析 (3) 一、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油料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三、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占全省油料作物产量比重统计 (3) 四、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油料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油料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三门峡油料作物产量同全省油料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三门峡花生产量指标分析 (7) 一、三门峡花生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花生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三门峡花生产量占全省花生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三门峡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三门峡花生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花生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Rice Blast Disease 2. Rice Leaf Blight 3. Rice Sheath Blight 4. Rice Damping-off 5. Rice Seed and Seedling Rot 6. Rice Seedling Diseses 7. Rice Bacterial Streak 8. Rice False Smut 9. Rice Nematode 10. Rice Stripe Virus 11. Rice Brown Spot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Pyricularia. oryzae 2.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3.Rhizoctonia solani 4.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5.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稻梨孢菌 2. 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 3. 立枯丝核菌 4.稻生黄单胞杆菌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稻瘟病 2. 水稻白叶枯病 3. 水稻纹枯病 4. 水稻立枯病 5. 水稻绵腐病 6. 水稻苗期病害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8. 水稻稻曲病 9. 稻条纹叶枯病 10. 水稻胡麻斑病 11. 水稻干尖线虫病

五、填空题 1.稻瘟病根据发生时期和危害部位,分别引起、、、和 等。 2.稻瘟病叶瘟的症状类型有、、和四种,其中 病斑最常见,病斑可用于预测预报,病斑可用于抗病性鉴定。该病的诊断要点是。 3.稻瘟病菌以_______和______ 在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处越冬。 4.同一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稻瘟菌的抗性有差异,以、及易感病。 5.稻瘟病在叶片上可产生四种类型病斑,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种,最主要是____,其次是____。 7.稻瘟病的防治策略是:以____为基础,____为中心,____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8.对稻瘟病进行药剂防治时,应根据____ ____ ____ 和 ____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 喷药和喷药次数。 9.稻瘟病的诊断要点是________。 10.稻瘟病在河北省以瘟发病最严重,这种类型的稻瘟病在河北省最主要 的流行条件是(只填一个最重要的发病条件)。 11.稻瘟病的初侵染来源有的,在田间主要以通过传 播。 12.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和中越冬(夏),成为 下一年的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进行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13.水稻纹枯病病原属________,主要以_______在________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 _______ 在病稻草等处越冬。 14.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严重时亦危害______和______ 。 15.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典型症状为,后期形 成。该病害的病原主要以在越冬,在条件下利于病害的发生。 16.稻纹枯病化学防治指标是,举出两种防治最有效的药 剂、。 17.由于、与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形 成两个较明显两个扩展阶段:即与。 18.引起白稻白叶枯病病原是一种______。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 和病稻草堆 等。 19.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策略时:为基础,____为关键,狠抓____,辅以____。 20.水稻白叶枯病是由引起的病害,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2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____ ____ ____和____。 22.稻白叶枯的初侵染来源有、、和。 23.稻白叶枯病的侵入途径是和,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生产上此病最主要的预测方法是。 24.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通过入侵寄主,气候条件利于发病。 25.水稻类型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弱次序:> > 。 26.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病菌以________ 附在_______的

中国油菜油料作物分析

目前中国油菜总产量占中国油料作物产量50%以上,属于大发展阶段.中国 栽培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不仅主产区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且在五岭以南长城以北发展也很快,过去种植油菜较少的广东,广西等省区也在利用当 地气候特点,积极改造冬水田,大力发展冬油菜,与此同时,长城以北扩种春油菜 也获成功. 中国油菜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是: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提高了油菜的 产量;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了油菜的种植水平,耕作制度改革,扩大 了油菜种植面积;市场经济条件下油菜具有价格优势,提高了油菜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保持在720多万公顷,居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 之后,在各种农作物中排第5位.油料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胡麻中(大豆统计在粮食内),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约占 油料总面积的一半.油菜总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油料总产量的43%,仅次于花生产量,居第二位.菜籽油是我国消费的主要植物油.我国油菜籽榨油产量约470 万吨,占我国自产植物油产量的44%左右.菜籽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3%. 中国油菜发展成效突出.2002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750万公顷,历史最高. 单产显著提高.在扩大面积的同时,我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油菜种植 水平,大幅度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到2005年全国油菜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1793公斤,比1978年提高1.5倍."十五"期间,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较快,2004年全国油菜单产达到每公顷181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量成倍增长.2005年全 国油菜籽总产量已达到1305万吨,比1978年增长约6倍.历史最高的2004年达到1318万吨.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五省年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湖北省2004年油菜籽产量达到235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油菜主产省.品质明显改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已达到70%%.以 前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籽含油率一般在38%—40%,目前大部分品种已达到40%—42%.在2004—2006年国家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含油率超过42%的品种占1/4. 随着全球消费的增长,特别是生物柴油的发展,我国油菜生产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机遇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为油菜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国内油料及制品产不足需,世界生物柴油开发拓展了市场需求;长江流域是冬油 菜的适生区,替代作物较少,不与其他作物争地;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和较多的科研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

农业昆虫学考试

1.负泥oo 2.飞lmm 3.大蟋蟀porrten 4.粘hib 5.食心grap 6.甜hib 7.斑lihui 8.谷rdo 9.油busu 10.碟pgu 1.虫害:当害虫危害作物,农产品和农业并造成损失时,就构成了虫害。 2.重要害虫;一般能周期性危害,如不能控制就造成较大损失的害虫。 3.3R:抗性,再猖獗,残留 4.3致:畸,残,癌。 4.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措施控制植物及其产品等的调运和移动以防止有害生物在流通中传播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 5.生物防治:传统的生物防治定义是: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 广义的生物防治概念为:利用生物有机体或者其天然(无毒)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6.植物抗性:植物适应逆境的能力。 7.系统调查:在害虫发生时期每隔一段时间。5到7天,做一次田间调查。通常是定田点进行,根据需要可以是全年或是一年中的某个重要阶段,以便系统的了解田间动态。 8.协同进化:关系密切的生物相互适应的现象。 9.全周期:一年中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现象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 10.IPM:IPM是一种有害生物科学管理系统,它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和有关环境条件,尽可能以协调的方式利用所有的适当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1.有害生物:螨类,有害昆虫,(节肢)蜗牛,舍俞。(软体) 2.害虫是生产活动产物:栽种单一,提供植食性昆虫丰富食料,削弱天敌的自然控制,栽培管理措施创造环境,使昆虫超量发生造成损失。 3.农业昆虫学的任务: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害虫种群,防止虫灾的发生或作答限度地减少虫灾的损失;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持续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求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4.虫源包括:本地虫源和外地虫源。害虫的防治目标:通过对害虫种群的合理治理来防止虫灾的发生。 5.虫灾的防治途径有两条:1、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害虫和作物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物链关系,由此产生了跟随现象。阻断这一跟随链防止害虫入侵是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如植物检疫、套袋技术、纱网隔离、驱避剂等。2.生态控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害虫种群实施生态控制。采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直接杀死害虫或改造、控制害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恶化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 6.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 7.昆虫的田间分布及对应的调查取样方:随机分布—五点式·对角线式,核心分布——棋盘式·平行线式,嵌纹分布—“Z”字式 8.农业防治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农业害虫是以农作物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它任何组成部分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动。因此,深入掌握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与害虫消长关系的规律,就有可能保证在丰产的前提下,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措施,抑制害虫的来源,压低害虫基数;或改变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作物,提高作物抗虫和耐虫能力,减轻为害损失;或通过影响害虫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