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孙德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种群密度。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其在自然栖息地个体数目的计数难度有关。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

例1(2004天津理综,3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二、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对于不断移动的动物,直接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以称捉放法)。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

例2(2001上海,3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4)(5)略

[解析](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及没有较多的个

体迁入和迁出,这是使用该公式的前提条件。[参考答案](1)D (2)BC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比较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 灯诱 捕法显微计数法取样器取 样法 适用对象及实例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 植物,虫卵、蚜虫、 跳蝻 活动能力强,活动 范围大 动物 趋光性 的昆虫 微生物 活动能力强, 身体微小。 土壤中小动物 丰富度的调查 要点提示影响因素:(1)样 方的位置(随机取 样) (2)样方数目和 大小(草本1m2、 灌木16m2、乔木 100m2) (3)取样方法(五 点取样法和等距 取样法) (4)计数(样方 内的数量+两边及 夹角的数量) (1)计算公式: 种群的个体数 捕获的个体数 =标记的个体数 重捕中的标记数 (2)注意事项 1)估算情景:捕获 机会相等;无出生无 死亡;无迁入无迁 出。 2)标志物要求: 不可过于醒目; 不影响正常生活;不 易脱落 3)估算值比实际值 偏大:标记后不易捕 获 略(1)方法:抽 样检测法 (2)步骤注意: 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玻片边缘 自行渗入; 试管振荡目的: 使酵母菌分布 均匀; 对照原则:前后 自身对照 多次测数取平 均值; 稀释计数倍数 问题 (3)结果:数 量变化原因:营 养物质缺乏、有 害代谢产物积 累、PH变化 (1)统计方 法:记名计算 法和目测估计 法 (2)两个装置 比较: 诱虫器原理: 利用动物趋 暗、趋湿、避 高温特性 吸虫器适于体 型较小的动物 (3)存放方 法:70%酒精中 (脱水固定防 腐杀菌)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 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 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 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 2、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亲身调查周边植物,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的情操。 二、实验原理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每个样方内的平均个体数,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形状的调查地段选择相应的取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一下几种: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形状可以是方形的、长方形的、条带状的或圆形的,但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地段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先将调查地段按纵向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样方之间的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五点取样法。当调查地段为方形时,可以按梅花形取五个样方:先做该地段的两条对角线,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在每条对角线上距边角1/4对角线长处,各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共五个样方。样方面积一般为1m2,如果该种群的密度较小,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三、材料用具 卷尺、尼龙绳、木楔、钢笔、记录本、植物分类图鉴 四、实验准备 1、调查前教师先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比较典型的地块。 2、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识别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 象,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比较。像一年蓬这类单株生长特征明显的双子叶植物,就是很理想的调查对象。

10有关种群密度的计算

十.有关种群密度的计算 【知识回顾】 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 【精选练习】 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m 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 2.“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 )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占总捕获数(n )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 。(1hm 2=10000m 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 )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 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 为 。 m n M N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初次捕获标志数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doc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 样方法 (1 )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 ①样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 (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 样①点状取样 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 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 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 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 长,如果要等距抽取 10 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 ,抽样距离为10 m ,然后 可再按需要在每 10 m 的前 1 m 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如下图(红色为需统计边线)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 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③计数:计数每个样 方内该种群数量;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 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动物——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例题1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大约为。 研析: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某个动物种群的个体进行计数,其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故该种群中个体数为x∶160= 200∶10,求得x=3200。答案:3200尾。 2.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例题2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1-1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研析:样方法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 条边上的个体。答案:8。 3.细菌——显微记数法 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例题3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并进行随机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该5mL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 研析:测定细菌的数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细菌数目,一种是测细菌重量,两种方法均是取平均值。故80/4∶400/4=500∶x,求得x=2500。答案:2500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数量应当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注: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例题4 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每日一题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 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学霸推荐 1.某同学调査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

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D.改变计数方法 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B.根据调査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D.计数时差异较大的数据要舍弃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 1.【答案】A

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相关计算

J型曲线和S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度的辨析 ___________教学疑难问题简析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这两个概念在习题中经常把增长率看作增长速率,这种模糊处理没有科学性。包括很多教辅资料都没有很好区分,这对学生甚至教师来说非常困惑。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而增长速率有“单位”,“个(株)/年”。 例如:“一个种群有1000个个体,一年后增加到1100”,则该种群的增长率为[(1100- 1000)/1000]*100%=10%。而增长速率为 (1100-1000)/1年=100个/年。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没有大小上的相关性。因此,区分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这两个概念,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教学具有中的意义。 一、概念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单位数量)。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 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型曲线还是“S”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 1/2K”。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逐渐减小。在“S”曲线到达K值时,增长速率就为0. 二、分析过程 (一)对J型曲线的分析 1.模型假设的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其数学模型为:N t=N﹠t 2.对模型假设的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指导兴趣小组估算学校10平方米草坪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小组讨论方法、实地估算,拍摄照片和录像,准备汇报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新课做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1. [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物种分类的 最小单位是甚么,并举一些例子。 2. [提问]在一定环境中,这些不同种 类的生物是如何存在的?由此引出种群 的概念,并讨论种和种群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学生分析种群概念,注意以下问题: i.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 ii.种群中个体有年龄的差异; iii.指出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回忆,讨论。 举例,比较种和种群, 明确各种生物都以一定的 数量存在于环境中。 分析种群概念的内涵。 通过比较、辨 别,理解种群概念。 问题探讨,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1. 提问一片稻田中,杂草500株,蝗虫350只,虎纹蛙10只。如何描述这些情况? 再问:能否用一个概念来描述? 2. 提问:对农田害虫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是甚么?根据什么估算鱼塘中草鱼的数量? 3. 提问有什莫办法可以知道上述动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提出种群的个体 数量不同,可用种群密度描 述。 给种群密度下定义。 讨论分析,指出防治措 施或估算产量的依据是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锻炼学生从具 体事务中归纳出概 念的能力。 明确调查种群 密度的意义。 引入方法研究

模拟体验统计方法[课前准备]100颗黄豆和200颗绿豆 (不告诉学生各种豆子的数量只说总数),放进一个大容器中混合。 要求:发挥各自能力,找出办法来估算黄豆和绿豆的数量。 讨论、发给每组学生相同的材料。 学生估算并公布结果后,教师再说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交流估测方法并思考为啥有的组结果较接近。 [注意]只取一次样可能不是很准确,要重复几次求平均值。 分组讨论估测方法。 分组统计估测并汇报 结果。 小组介绍估测方法。 全班交流哪种方法可 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模拟训练 让学生对统计方法 有一个初步的感性 认识,肯定这一方 法的可靠性和实用 性,激发学生兴趣。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小组汇报]估算学生运动场一定面积草坪中某种杂草数量的方法和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提出样方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取样才能科学简单。 引导学生举出用样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兴趣小组汇报,其他同 学听、观察。 思考讨论。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 61页探究,讨论交流。 举例。 分享测量方法 和结果、感受和乐 趣,激发探究欲望。 联系实际进一 步了解样方法的应 用。 标志重捕法 [引导]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动 物的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讲述: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用另外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 简述具体方法。 针对练习:调查某种鼠,范围是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带标记的15只,请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思考。 回答。 用刚学过方法进行估算。 让学生了解、 掌握标志重捕法。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孙德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种群密度。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其在自然栖息地个体数目的计数难度有关。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 例1(2004天津理综,3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二、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对于不断移动的动物,直接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以称捉放法)。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 例2(2001上海,3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4)(5)略 [解析](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及没有较多的个

高三生物易错题(加入种群密度大小解析版最新)范文

高三生物易错题班级姓名 1.如图是两种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腺体只能表示胰岛B细胞 B.激素特异性地运送到肝细胞附近,与受体结合 C.G物质是神经递质,要经过受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下 一个神经元 D.激素的运输需要经过内环境,而G物质的运输不需要 2.B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 B 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 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 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效应B 淋巴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 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实验材料、过程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也可选黑藻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取菠菜捎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分别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4.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5.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 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 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 D.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小且亮度变暗 7.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同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实现也离不开内环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组织液实现信息传递 B.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 D.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的过程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降低,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 进行了信息交流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0.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的特征练习习题.doc

[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 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 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 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 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 C 项中的乔木、 D 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 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 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 么, a 和 b 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 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 5 000 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 5 个样方,每个样方 4 m2,发现 5 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 15、14、 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 A. 15 000 B. 16 250 C. 17 500 D. 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 1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14 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 1 250 有 17 500 株这种草药。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1. 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 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 迁入率、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 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 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种群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日期:2012.10.24—30 群落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答:种群特征值从其数量特征描述主要包括物种丰富度、多度与密度、高度、基面积、盖度、频度与重要值等指标。各特征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种数目。 (2)多度指的是种群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采用的是样方内估计,5级制:多、较多、中等、较少和少。 (3)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物种的个体数。 密度(D)=样方内某一物种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反映了种群内各物种数目间的比例关系,更利于进行比较。 相对密度(%)=每个物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100% (4)高度反映了物种的生长状况、生长势及竞争合适样的能力。用测高仪测量即可直接测得高度。 相对高度(%)=每个物种个体的高度/所有种个体高度和×100% (5)基面积是植物基部的平均面积,一般于乔木、灌木、草丛使用这一指标。而在乔木中多用胸面积代替基面积。基面积是可通过直接测定获得的。 相对优势度(%)=每个物种所有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所有种的所有个体胸径断面积和×100% (6)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它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群落学指标,可通过估计得到。 相对盖度(%)=每个物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100% (7):频度指的是某一物种出现的样方的百分率。反映的是某物种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数。频度(F)=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相对频度(%)=某一物种频度/全部物种频度之和×100% (8)重要值:即表示每一物种的相对重要性 乔木的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 灌木及草本的重要值(IV)=相对高度+相对盖度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杨扬(绍兴县鉴湖中学 312033)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那些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常见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 (1)使用范围:大多数植物,某些身体微小,不易标记,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例如蚯蚓等土壤动物。 (2)原理: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例如:选取1m 2草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1=20(棵/m 2)。 (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如图1) 图1 图2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如图2) (3)注意事项:①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②选取总面积大的相应样方也应多取些。③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④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的平均值。 例1、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 (2)某班同学对公园附近的一块林地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该地面积为长500m ,宽30m ,计15000m 2,随机选取10个样方,由每一小组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样方取样方法为 ,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解析:(1)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害虫防治;(2)由题中数据得该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

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

动物学报 48(6):812~818,2002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 Richard B.HARRIS ① Kenneth P.BU RN HAM ② (①Wildlife Biology Program University of Montana ,Missoula ,M T 59812,USA ) (②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USA ) 摘 要 样线法是在大范围内估计野生动物种群密度的优良方法之一。我们在本文中说明了使用以平均垂直距离作为有效样带宽度来计算种群密度的简单数学公式一般不会得到可靠的结果。即使野外实施方式正确,使用该数学计算式估计出的密度结果也往往过于偏高。因此,我们建议最好使用计算机软件DISTANCE 调查野生动物种群密度,并能熟悉样线距离取样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种群密度计 探测函数 傅立叶级数 负指数函数 计算机软件DISTANCE  2001207219收稿,2001209214修回  3Robert M.Lee 基金会和刘国烈基金会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 Richard B.Harris ,48,博士,Research Associate.研究领域:种群数量调查,野生动物持续利用的风险和利益评 估。E 2mail :rharris @https://www.360docs.net/doc/6c8027758.html, 众所周知,要准确地估计野生动物种群丰富 度是非常困难的。盛和林等(1992)指出,样线法是在大范围内估计中、大型野生动物种群的优良方法之一。因而,该方法在中国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刘务林等,1993;高行宜等,1997)。但是如果应用此方法进行调查时不能满足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或使用的数学分析不当,其结果将会有很大误差。使用样线法的基本前提(Anderson et al.,1979;Burnham et al .,1980;Buckland et al .,1993)如下: (1)位于中线上的观测目标其可观测率为110(即中线上所有部分都有观测到的目标); (2)样线是随机、或至少是客观选定的; (3)在观察者测出观察目标距离中线的距离之 前,目标(动物或动物群)不会有远离或靠近中线的移动; (4)观测目标与中线的垂直距离测量准确;(5)样线的各段均为直线; (6)观测目标被观察到的概率不受其大小(如果是群体,则为群体大小)的影响,否则必须使用因目标大小而导致引起误差的校正方法); (7)遭遇观察目标是独立事件(即观测某一特定目标并不影响观测到其它目标的概率)。另外,为了得出探测函数及其方差的可靠估计值,样本量(被观测的目标数)必须足够大,Burnham et al.(1980)建议每一个估计值的样本量至少为40)。如果样本太小,其结果在理论上正 确,但实际上不可靠。在野外条件下,要想做到符 合以上每一个前提并且得到合理的样本量是比较困难的(Southwell ,1994;Harris ,1996)。 在依照合适的方法取得野外数据后,接下来是寻找探测函数模型,然后以此估计种群密度。有关文献中曾提及很多可供选择的模型,常识、试验数据和计算机模拟都支持使用在中线附近有一个“肩膀”的探测函数,例如傅立叶级数(Fourier series ,Burnham et al.,1980)及半正态函数(half 2nor 2mal Buckland et al.,1993)。具有“肩膀”的探测函数比其它形状的函数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一般来讲在中线附近目标的能见度与位于中线上目标的能见度差别微小,而离中线超过某一特定距离后能见度则急剧下降。同样重要的是,现代理论强调因动物种类、生境条件、观测条件以及其它因素都会影响探测函数。因此,诸如DISTANCE (Thomas et al.,1998)此类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探测函数模型并侧度和比较各个模型的适合度,使用者可以根据理论或实验数据选择最合适的函数(Burnham et al.,1998)。 一个能见度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简单探测函数是一个负指数曲线(Eberhardt ,1968;G ates et al.,1968;公式1): g (x )=e (-ax ) (公式1)其中 g (x )=与中线距离(垂距)为x 的动物或动物群被发现的概率。

种群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日期: 2012.10.24—30 群落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答: 种群特征值从其数量特征描述主要包括物种丰富度、多度与密度、高度、基面积、盖度、频度与重要值等指标。各特征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种数目。 (2)多度指的是种群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采用的是样方内估计,5级制: 多、较多、中等、较少和少。 (3)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物种的个体数。 密度(D)=样方内某一物种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反映了种群内各物种数目间的比例关系,更利于进行比较。 相对密度(%)=每个物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100% (4)高度反映了物种的生长状况、生长势及竞争合适样的能力。用测高仪测量即可直接测得高度。 相对高度(%)=每个物种个体的高度/所有种个体高度和×100% (5)基面积是植物基部的平均面积,一般于乔木、灌木、草丛使用这一指标。 而在乔木中多用胸面积代替基面积。基面积是可通过直接测定获得的。 相对优势度(%)=每个物种所有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所有种的所有个体胸径断面积和×100%

(6)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它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群落学指标,可通过估计得到。 相对盖度(%)=每个物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100% (7): 频度指的是某一物种出现的样方的百分率。反映的是某物种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数。频度(F)=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相对频度(%)=某一物种频度/全部物种频度之和×100% (8)重要值: 即表示每一物种的相对重要性 乔木的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 灌木及草本的重要值(IV)=相对高度+相对盖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 1.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易错警示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 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习题巩固 1.现有A、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D ) A.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