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多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必须把握汉文化。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作为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它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词汇;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62-02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而结晶在词汇层面上。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从另一方面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往往制约着该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言的词汇影响更深。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曾指出:“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任何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及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一、词汇能反映文化

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它深深地印上了汉民族悠久而多姿所采的文化历史的印记,学习汉语同样必须把握汉文化。要想把握好汉文

第八讲: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第八讲: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有多少吗?请说说你所知道的。 1、汉文化非常注重父系亲属的身份和地位。父系是正宗,是传宗接代的、自古以来享有继承权的血缘。而母系是不能传宗接代、没有继承权的,“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父系亲属有“爷爷”、“奶奶”、“伯伯”、“姑姑”等称呼,相应的母系亲属则分别有“外公”“外婆”“舅舅”“姨妈”。孙辈中,也讲究父系的才是正宗的“孙子”、“孙女”,而母系的是“外孙”、“外孙女”。对丈夫的父母叫“公公”、“婆婆”,对妻子的父母叫“岳父”、“岳母”。而英语中,不分男方亲属与女方亲属。“爷爷”、“外公”共用grandfather 这个词。“奶奶”和“外婆”都叫grandmother。而“伯伯”、“叔叔”、“舅舅”、“姨父”、“姑夫”和“伯妈”、“婶婶”、“舅妈”、“姨妈”、“姑姑”等则一律称uncle和aunt。对配偶的亲属,都加一个“in-law”来称呼。 2、同辈分的堂表亲在汉语里区分很细致。在汉语中,“堂”和“表”反应的是上文提到的父系和母系血缘的区别,父系这边的同辈亲属称作“堂”,意思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是同根,而母系这边的同辈亲属称作“表”,意味着彼此不同姓,不是一族人。但英语里则没有性别区分。 3、汉语里对同辈分的尊卑关系也分的很清楚,而英语里却没有这些区分。 4、汉语中还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呼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大哥、大姐等。表达了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中,这样的现象很少见。 中国人对亲属称谓多而面广,这众多的称呼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亲属关系的重视,而这也正反映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观。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有不少称呼我们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因为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在日益缩小,原来大家庭中复杂的亲属关系已不复存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语言的背后也蕴含着文化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隐藏在汉语词汇背后的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汉语与中华文化学习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汉语与中国文化,起初只是怀着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才去的,还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枯燥乏味,但是通过这几周的学习和大家在课堂上的讨论,我发现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课堂氛围不仅和谐而且活跃。王彤伟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使我眼前一亮。没有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或者是朗读书上的文字,而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最后再耐心细致的讲评总结、因循善诱的指点下使我们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着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语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里看汉语,明显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汉语中,方言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方言就是体现的地方文化。我们第一节课就此展开了。那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学习过程。 我们学习了方言的概念,方言形成的过程以及方言的分类。然后在方言的分类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堂上,老师叫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分别起来秀一段自己的地方方言,有个福建同学的闽南话得到大家的广泛赞许。那节课上我们不仅对不同地方的方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他们的发音和停顿上进行了比较,使我对中国的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浙江人自然迫不及待的想秀一下我的绍兴话。回去以后更是自己研究了很久。对官话,吴语,客家话,闽语以及粤语都有了稍稍的了解。作为浙江人,我知道我们浙江使用最广泛的是吴语以及少数的客家话和闽语。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在课堂的参与就足够的,如果真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课上我们是打开了学习的大门,那么想要深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一学期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学习都是在轻松愉悦的课题氛围中完成的,在这一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知识,虽然不过是浩瀚的中国文化宇宙里的一点皮毛,但是还是很满足,感谢老师这学期得辛苦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洪方园 1043094073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145 2012年 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周艳琼(1976-),女,四川简阳人,讲师,从事语用学,语言测试,语言学方向研究。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1957);“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 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周艳琼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45-0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汉语与中国文化

看《汉语与中国文化》有感 专业:古代文学学号:20101104051 姓名:赵明俊林宝卿先生在这本书之中从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对象、性质、意义和方法,以及汉字、词语、语法、熟语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分八章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读。本着“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的研究模式,通过引证大量生动的语言事实,反映了当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其论点和材料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而且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补充了新血液、完善了新观点。 在第一章引论中,作者分三节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意义、方法,中国汉语与文化研究简况进行了概述,对一些宏观上的概念和关系作了说明。首先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要从大的方面了解语言到底和文化存在什么关系。在文章中,作者对语言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将语言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而将文化的定义也总结为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意义。如美国著名学者萨姆瓦对文化的阐释是:“文化史一种沉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文化史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简单来说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这种阐释无疑是从广义上给文化作的定义。但是我认为对于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以

一种广义的视角去给定一个狭义的定义,这不仅可以在研究的时候不因概念过大而论述不清,同时也避免论述工作卷帙浩繁而劳而无功无用。了解了语言和文化的定义,作者接下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们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我认为语言和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与整体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得以传承的媒介,它本身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文化这个庞大的及机器,同时它也是这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它调理这这个机器,使它能持续的运行而不断层。从这个层面,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我们将时针拨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文化必然是人创造的,它必然与自然相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成人,无疑经过了漫长年代,甚至远远长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无记录的空白年代,我们连人的界定都无法确定,那怎么谈文化,而且早期的语言无疑只是一些代表了特定意义的符号,还无法形成一种有规律的,成系统的语言,那么这时候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分析,如何界定,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在文中作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是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二是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到底语言的存在是不是以文化的存在为转移,这点我觉得还值得商榷。我觉得语言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聚居的扩大自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是中国文人几经推敲凝结出来的...而法语您只要记住它的时态【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老学者您会觉得法语还是蛮简单的... 汉语的精深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言也不可比拟的...您可以试着用其他语言翻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句子...您所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他的意思..所以相对与可以成熟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还是汉语更为难些..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法结构主语+宾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而谓语一定要位于句尾另外日语助词用法很复杂。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主要通过句末的谓语形态变化来表现。现代汉语无敬语系统,只有一些敬词。 如,在学习~ておく的时候要结合以前的语法,不要一句话お客さんが来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く、变成お客さんがく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いて就不知道后面的~ておい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てください和~ておく结合的形式,此外,像如一句日本语を勉强し続けていこうと思う也要看出是:~を动词、~し続ける、~ていく、~ようと思う这几个小语法组合形成的,能够看出这种语法组合方式,那么一些稍复杂的组合语法你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也需要你零碎语法的积累才可以。另外,日语的语法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很多语法在句中翻译不出意思来,这就需要学习者很好的去体会,去运用,这样才能学好日语的语法,使自己灵活运用 英语和汉语的五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doc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摘要: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具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功能。汉语具有语音、语法与词汇三个方面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则包括高频字集中、形声字多、单音字多与构词潜力大。传播功能、确证功能与镜像功能是汉语与汉字所具备的三大文化功能。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体系中都不曾具有的。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 1汉语,中华文明传承的媒介 汉语的特点 1.1.1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汉语的语音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 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 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 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 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 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1.1.2词汇方面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 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 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 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汉语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 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 、“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 ,“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1.1.3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 ”和“ I love her ”,同是一个代词“她” ( 或“我” ) ,做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 1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章节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教学课时】2 【教学周数】1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 1.含义(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分类——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 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 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 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 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 (二)词汇 1.含义(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 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 地理环境与词汇 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 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试举出现代汉语普通话(或某方言)实例,从语音、词语和语法方面分析有关语言实例中所表现的文化影响,讨论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语文教学建议 语言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工具,同时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有了语言,人类才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在进化的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是离不开语言的,语言的变化与发展也脱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所谓“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语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马显彬《中国没有“国语”——重谈“普通话”名称的规范》P61。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使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P4。)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从语音、词语和语法方面都有体现。首先从语音方面: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各个区域有这自己

特有的方言,这些特有的方言都是个区域的人长期生活长期在特定环境下所特有的语言,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普通话中“n”和“l”的区分很明显,但是在陕西话中这两个拼音所发出的语音是相同的。“奶奶”被称之为“濑濑”,原因在于陕西方言中没有“奶奶”这个称呼,当地,父亲的母亲被称之为“婆”,并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奶奶的发音,因此,当地的文化影响到了语音的形成,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实例,陕西话中“qian”和”tian”的发音也是相同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的语言习惯致使操着当地方言的人们无法区分这些语音,拼音文字受语音的制约极大,一个词的发音稍有变化拼写方式也就会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其他词语的生成,例如陕西话中为了避免“qian”与“tian”的区分,“田”称之为“地”,宁夏人一般说:“在田里干活呢!”,而陕西人说:“在地里干活呢!”。任何语言的发音、言语都是先于它的文字的发明而被长期使用,在正常生活中语音比书面文字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语言又是人类特有的,语汇的丰富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的掌握。因此语音对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词语方面也表现密切。由于中国的历史漫长悠久,汉语词语的文化沉积尤为显得浓厚,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应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词语意义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词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总之,中国文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或者说汉语词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于桂梅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与语言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语言反映文化、新词集中反映文化的历史特征、文化因素与语言现象互相诠释等语言文化现象充分说明,否定文化与语言间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味地强调某一者的主体性、决定性和独立性都是不客观的。 关键词:汉语词汇;文化;语言;关系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4-0103-03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于桂梅(1977-),女,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 [1] 语言一方面是文 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又是文化本身,是人类其他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要素。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固定认知成果,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意向、愿望的功能。历史的连续性是文化的发展特点,而这种连续性又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界提出过多种观点,代表性的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结构是文化结构的本源和决定因素;与之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结构是语言的决定因素;格里姆肖的《社会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互限”;乔姆斯基的学说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都是受第三种因素诸如人的本质、人脑结构、人类思维特征等决定的;实证主义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只有“伙伴关系”、相关关系,而无因果关系。此外还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说,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说,语言与文化的基本特征一致说等。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不应采取简单化、偏执化乃至虚无化的态度,也不能把语言和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而应从普遍联系的角度辩证地加以分析。 [2] 可以说语言和 文化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很难抛开其中一者来谈另一者的存在与发展,一味地强调某一者的主体性、决定性和独立性都是不客观的。语言与文化一经产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的关系。下面,笔者将以汉语词汇为切入点分析说明文化与语言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会折射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总是会在语言中留下印记。由于中国的历史漫长悠久,汉语词语的文化沉淀尤为浓厚。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词语意义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词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背景下所产生的语义与效果也不同,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及历史文化对其语言的影响相当明显。例如,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留给我们极强的等级观念,因此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复杂精确,折射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特点。从己身向上论到第五辈,向下也推及第五代,加上平辈,形成所谓九族,而且男性亲戚和女性亲戚不同,父系亲戚和母系亲戚有别,又有直系和旁系、近亲和远亲之分。在西方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平等的观念,西方语言的亲属称谓一般只表示生育、婚配、同一这三种关系,不表示长幼关系,如法语soeur ,汉语要分别为“姐姐”或“妹妹”。西方语言对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也没有汉语这样严格的区分,如英语aunt 相当于汉语的“姑母、姨母、伯母、婶母、舅母”等。甚 2010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uly ,2010第30卷第4期Journal of T 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0No.4 103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章节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教学课时】2 【教学周数】1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 1.含义(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分类——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 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 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 (二)词汇 1.含义(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 地理环境与词汇 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东坡 人走茶凉、茶余饭后、品茗、茶馆、早茶 历史背景与词汇 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会给他们的文字、词汇带来不同的民族色彩 如: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 表兄、堂兄、表姐、堂姐、姑父、姨父 风俗习惯与词汇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一个地区的习俗就是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从词汇中得以体现出来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中国的文化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绚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异的符号,每次教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划,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教师教给我们一个好规定,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中小学六年[https://Www.zuOweN8.coM/]和重点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白话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别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好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

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构造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绚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芒一面。汉语,中国绚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将来。

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命题科目试题册 业务课代码:861 业务课名称:现代汉语及中国文化 一、根据韵头的不同,普通话的韵母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例说明。(8分) 二、普通话的浊辅音有哪几个?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普通话的浊辅音进行描 写。(15分) 三、“陈辰、杨英、吴静”这三个人若按音序排列,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若按姓 氏笔画顺序排列,谁排在最前,谁排在最后?简要说说排列的方法或依据。(8分) 四、举例说说什么是异读词?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与异体字有什么区别?(15分)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2分) 内心的焦虑来了客中国的首都北京称他为队长飞也似的捷报频传 六、有学者认为“我拿了小王一本书”不能分析为双宾句,因为“小王”跟“一本书”之间 有领属关系。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10分) 七、怎样理解“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句话?(14分) 八、比较下面原文和改文,说说修改的原因和效果。(16分) 1.原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改文: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 发…… (茅盾《风景谈》) 2.原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闲岁月吧。 改文:送你到幼稚园去……消磨那悠闲岁月吧。 (叶圣陶《熊夫人幼稚园》)3.原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糟糕! 改文: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4.原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改文: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 (叶圣陶《阿菊》) 九、简述唐代“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16分) 十、简述唐代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6分) 十一、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实意义。(20分)

文化与词汇的关系

文化与词汇的关系 摘要:有怎样的文化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语言,而一种语言的根基就是词汇,所以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文明衍生出不同的词汇,而不同的词汇又可以继承和发展其所蕴藏的特有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同时有些词汇经过历史的发展,又有了其特定的含义,也许表达了其所在地的特有民俗,也许象征着一些事物,还有可能代表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词汇有时不仅仅只是表达了其本来的字面意思,其文化内涵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词义中西文化差异 正文: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lkins有句名言:“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而词汇又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 (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 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例如: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owlish,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还有,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节假日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再如,英语“The lady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就无法理解,还真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 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