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 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3.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瘤沿肠腔环形播散所致;肠壁占位MBO,如皮革肠(intestinal linitus plastica)MBO。

(2)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CIP)、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4.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恶性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局部和全身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肠道液体分泌—吸收平衡破坏是肠梗阻病理生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分泌消化酶、胃肠液、电解质等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人体消化腺每天分泌入肠腔的液体总量约8000ml。肠梗阻发生后,肠腔液体积聚在梗阻部位,导致梗阻近段肠腔扩。积聚的胃液、胰液、胆道分泌物进一步刺激肠液分泌。肠腔扩,肠壁变薄,肠道对水电解质吸收的能力下降;同时肠壁表面积增大,肠腔液体分泌量进一步增加,形成分

泌—扩—分泌的恶性循环。尽管肠道运动不能使肠容物通过,但肠道仍然持续不协调蠕动,这进一步加重肠梗阻近端肠道的扩。梗阻肠道的“扩—分泌—运动”活动引发了MBO一系列临床症状(图1)。梗阻肠腔压增高,导致肠壁静脉回流障碍,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肠壁动脉血运受阻,动脉血栓形成,肠壁坏死、穿孔。肠壁充血水肿还可导致前列腺素(PG)、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多,从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一步加剧肠腔液体的积聚。同时,肠梗阻部位的炎性反应还可引起肿瘤水肿,瘤体增大,进一步导致病情恶性循环。肠腔大量液体积聚,细菌繁殖,引起全身病理生理病变。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失衡、循环血容量减少、细菌毒素入血、感染、中毒,病情严重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死亡。

图1恶性肠梗阻引起胃肠道症状的“扩—分泌—运动”过程

诊断

1.临床表现MBO大多缓慢发病,常为不全性肠梗阻。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见表1)。初始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症状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表1 恶性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和特点症状性质梗阻部位和原因特征性表现

呕吐间歇性或持续性十二指肠、小肠梗阻多见,出现早;

大肠梗阻在晚期也可出现呕吐。胆汁样呕吐物大多无臭味,提示梗阻部位为上腹部;

难闻的、粪便样呕吐物可以使结肠梗阻的首发症状。

恶心间歇性或持续性

绞痛程度和部位因梗阻近端扩肠道的不同而变化肠腔气体和液体蓄积;

小肠梗阻时,脐周剧烈疼痛、间歇期短;

大肠梗阻时,疼痛较轻、位置较深、间歇期较长。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逐渐加重或疼痛部位固定,可能提示穿孔或回肠、结肠较窄;

腹部触诊时疼痛加重,可能提示腹膜刺激或肠穿孔。

持续腹痛程度和部位可变由腹膨胀、肿瘤和(或)肝脏肿大造成

口干常与抗胆碱药不良反应或口腔护理不够相关,也可能与严重缺水、代异常相关。

便秘间歇性或持续性完全性肠梗阻时,排便和排气消失;

不完全性肠梗阻时,则间歇出现不排便。

腹泻肠道细菌导致粪便液化表现

2.影像学检查

(1)X线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肠梗阻的一些征象,如肠曲胀气扩大、肠液气平面。结合临床表现,可以诊断肠梗阻及梗阻部位。

(2)腹部CT扫描: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作为肠梗阻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腹

部CT可评估肠梗阻部位及程度,还可能评估肿瘤病变围,为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抗肿瘤治疗、手术治疗、支架治疗或药物姑息治疗等)提供依据,同时还可用于术后随访。

(3)胃肠造影:上段小肠梗阻(口服造影)和结直肠梗阻(灌肠造影)有助于确定梗阻的位置和围以及伴随的胃肠运动异常。值得注意的是,钡剂虽能提供清晰的对比影像,但因不能吸收,可能导致严重的梗阻,MBO禁忌使用;推荐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该造影剂可提供与钡剂相似的影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一些可逆性梗阻可能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运动;鉴于腹部CT的广泛使用,目前临床较少使用胃肠造影技术诊断MBO。

3.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恶性肠梗阻。MBO诊断要点包括:

(1)恶性肿瘤病史;

(2)既往未行或曾行腹部手术、放疗或腹腔灌注药物治疗;

(3)间歇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肛门排气或排便;

(4)腹部体检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5)腹部CT或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腔明显扩和多个液平面。

本帖隐藏的容

治疗

1.治疗总则

治疗目标: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个体化姑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疾病的阶段、预后、进一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全身状况以及患者意愿,决策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和其他姑息治疗。

2.手术治疗

MBO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选择等并无定论,存在高度的经验性和选择性。

手术治疗仍然是MBO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仅适用于机械性梗阻和(或)肿瘤局限、单一部位梗阻,并且有可能对进一步化疗及抗肿瘤治疗获益的患者。对于经过选择的适宜患者,手术可以达到最佳的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Zoetmulder等的研究显示,在手术治疗受益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的无梗阻生存时间略优于药物治疗。但对一些不适于进行手术治疗的MBO患者,手术不但没有治疗作用,反而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应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控制症状。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的症状缓解率为42%~85%,并发症发生率为9%~90%,死亡率为9%~40%,复发率为10%~50%。

(1)手术治疗目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次要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

(2)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疼痛等)缓解的程度;生活质量,能够经口进食,能够接受固体食物,肠道功能恢复程度,术后肠梗阻持续缓解>60天等;生存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术后生存时间>60天,可以作为姑息手术治疗有效的标志之一。

(3)手术治疗适应证:粘连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局限肿瘤造成的单一部位梗阻;对进一步化疗可能会有较好疗效的患者(化疗敏感者);

(4)手术治疗绝对禁忌证:近期开腹手术证实无法进一步手术;既往腹部手术显示肿

瘤弥漫性转移;累及胃近端;影像学检查证实腹腔广泛转移,并且造影发现严重的胃运动功能障碍;触及弥漫性腹腔肿物;大量腹水,引流后复发。

(5)手术治疗相对禁忌证:有腹腔外转移产生难以控制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腹腔外疾病(如广泛转移、胸水);一般情况差;营养状态较差(如体重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恶液质,明显低蛋白血症);高龄;既往腹腔或盆腔放疗。

(6)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松解粘连;肠段切除;肠段吻合;肠造瘘。

3.药物治疗

治疗目标:不使用减压装置或在使用胃肠减压装置的同时,控制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症状。

药物种类:止痛药(主要为阿片类镇痛药)、止吐药、激素类药及抗分泌药。

用药要点:药物治疗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需个体化。大多数MBO患者不能口服给药;静脉给药最好经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可选择皮下注射、经直肠或舌下途径给药。

(1)镇痛药

①阿片类药物

可根据病情选择吗啡、芬太尼等强阿片类镇痛药。对于无法口服用药的患者,首选芬太尼透皮贴剂,或吗啡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哌替啶因镇痛作用时间短,其代产物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故不推荐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用药应遵循WHO癌症疼痛治疗指南,规化、个体化用药。强阿片类药治疗时,应重视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防止恶心、呕吐、便秘等药物不良反应。此外,对于未明确病因的肠梗阻患者,应注意使用阿片类药可能影响病情观察和手术决策。

②抗胆碱类药

抗胆碱类药包括氢溴酸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可用于阿片类药单药控制不佳的腹部绞痛。抗胆碱类药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性不良反应(如失眠和欣快)较阿片类药少。

(2)止吐药

①促动力药

药物为甲氧氯普胺(胃复安)。适用于肠梗阻早期、不完全性梗阻。由于促动力类止吐药可能会引发腹部绞痛,故不推荐用于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

②中枢止吐药

根据病情选择神经安定类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和丙氯拉嗪等;或抗组胺药,如茶苯海明、塞克利嗪。

(3)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常用于镇痛或止吐治疗的辅助用药。但由于用糖皮质类激素有致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使用激素治疗MBO时需要权衡其利弊风险。

(4)抗分泌药

①抗胆碱类药

如氢溴酸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相对于抑制平滑肌的蠕动作用,抗胆碱类药对胃肠道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较弱。由于抗胆碱类药具有抑制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因此即使无腹部绞痛的MBO也可以选择使用。可引起口腔干燥、口渴等不良反应。

②生长抑素类似物

奥曲肽可有效控制MBO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作用优于抗胆碱类药。在MBO早期,奥曲肽与促胃肠动力药联用,可能逆转MBO恶性进展,其与促胃肠动力药、中枢止吐药等联用安全有效。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与抗传统抗胆碱类药相比,奥曲肽能更好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减少胃肠道分泌量。对于丁溴东莨菪碱治疗失败的上部肠道梗阻,奥曲肽仍然有效。同时早期联用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协同促进肠运动功能快

速恢复,逆转肠梗阻。

长效奥曲肽单次肌肉注射,每月1次,用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持续稳定,克服了奥曲肽作用时间短、必须每日注射、注射间期药物浓度波动的缺点。长效奥曲肽可更有效地持续控制MBO症状,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Matulonis等研究证实,奥曲肽短期治疗有效的MBO患者,换用长效奥曲肽,可以安全有效地维持症状的持续缓解。推荐用于奥曲肽治疗有效、预期生存期>1个月的MBO患者。

4.其他治疗

(1)补液

补液适用于存在脱水症状的MBO患者。MBO患者的口干、口渴症状有时可能与静脉或口服补液量无关。口腔护理和反复吸吮冰块、液体或涂唇膏等措施,可能减轻口干、口渴症状。

补液方法静脉或皮下输液。静脉补液方法长期应用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不便,因此长期静脉补液仅适于有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与静脉输液相比,皮下输液具有方便、安全、有效和费用相对低廉的优点,可以在家中使用,是无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可靠选择。

补液量必须注意权衡补液疗效和补液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研究显示,每日肠外补液量>1L者,可显著减轻恶心症状。但是补液过多可能导致胃肠道分泌量增加。一般每日补液量为1~1.5L。

补液成分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均为常用补液制剂。高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利尿,并影响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可选择性使用高溶液,抑制体液潴留的恶性循环。经皮下输液补钾时需要密切监测。有文献报告,轻度低钾患者经皮下输液方式补钾,其氯化钾浓度围为10~40mmol/L。经皮下输液补钾的安全性数据尚不充足。

(2)全胃肠外营养(TPN)

TPN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恢复患者的营养,纠正或预防与营养不良相关的症状。TPN 在MBO治疗中的作用存在争议,其一方面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另一方面可导致并发症,延长不必要的住院时间。TPN不应作为MBO患者的常规治疗,仅选择性用于某些MBO患者(肿瘤生长缓慢、可能因为饥饿而非肿瘤扩散而死亡者)。Cozzagliao等的研究结果显示,TPN适用于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50%,而且预期生存时间>2个月的MBO患者。

(3)自性金属支架

自性金属支架可选择性用于十二指肠或直肠梗阻的患者,禁用于多部位肠梗阻和腹腔病变广泛的患者。该治疗费用高,在MBO的应用价值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谨慎选用。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自性金属支架可以使梗阻的肠腔再通,术后可能进食少量的食物。常见并发症包括局部疼痛、肠出血和肠穿孔。

(4)鼻胃管引流(NGT)

NGT仅推荐用于需要暂时性减少胃潴留的MBO患者。长期使用NGT仅限于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而又不适于行胃造瘘手术的患者。NGT可产生严重明显不适感,引起鼻咽部刺激、鼻软骨腐蚀、出血或换管或自发性脱出等并发症。

(5)胃造瘘

胃造瘘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法缓解呕吐症状的MBO患者,慎用于既往多次腹部手术、肿瘤广泛转移、合并感染、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及出血风险的患者。胃造瘘方法包括手术胃造瘘和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PEG)。PEG创伤小,是首选的胃造瘘方法。83%~93%胃造瘘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明显缓解。胃造瘘及间歇减压后,还可允许患者少量进食,让患者“恢复”胃肠道的积极功能状态,从而避免使用NGT所致的身心痛苦。

总结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参与该共识制定的专家包括癌症姑息治疗、肿瘤科、肿瘤外科、普通外科、妇科肿瘤、影像学科等多学科领域的数十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MBO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经历了临床调查研究、成立专家组、文献查阅、综合分析、撰写草案、多学科专家咨询研讨会、专家审议修改等多步骤工作。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是在借鉴欧洲姑息治疗学会MBO 治疗的指南及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临床实际情况,经过专家们一年多的努力达成的共识。晚期癌症及终末期癌症患者MBO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MBO的治疗总则是个体化姑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疾病的阶段、病因及表现、预后、进一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全身状况以及患者意愿,决策治疗方案。

由于晚期癌症MBO患者的个体病情及临床处理十分复杂,而且目前MBO的诊疗方法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进一步完善晚期癌症MBO处理的专家共识。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2T10:44:31.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杨桃邴俊林 [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杨桃邴俊林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具有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 年3 月- 2012 年2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1例,男32例,女19 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0.3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16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2 例,腹部外伤手术2 例,盆腔手术3例,肠道手术13例,腹部其它手术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抗菌消炎,低位低压灌肠,胃肠道肠外营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或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疗法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短路吻合术。本组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多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初步了解此病的治疗、护理知识,减轻其恐惧及悲观情绪,调动主观积极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降低胃肠内压力,减轻腹胀,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胃管护理,随时观察并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及时了解病情的演变及减压效果。若抽出咖啡色胃液,提示有肠绞窄的趋势,应及时报告医师尽早处理,无明显肠绞窄征兆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可从胃肠减压管缓缓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200 ml,温度在35℃左右。 2.1.3 灌肠的护理患者行右侧卧位用肥皂水反复进行保留灌肠,或用10% 盐水200 ~ 300 ml 反复进行灌肠,速度不宜过快,润滑肠壁,促进蠕动,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质、气味等,并做好出入量的记录。 2.1.4 静脉输液的护理(1)输液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呕吐量,脱水体征,血液浓缩度,尿量及比重和血生化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原则是缺多少补多少。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心律,沿血管走行有无红肿,胀痛,外渗等情况,一旦发生输液外渗立即拔出输液管,另建静脉通路。(2)记录24h出入量,包括呕吐,胃肠减压抽出物,排尿(导尿)量,日呼吸潮气量,皮肤蒸发量,以利于评估患者体内水分的均衡状况。(3)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由于患者已不能进食、加上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灌肠排便等水份的丢失,而引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1.5 生命体征的护理根据病情定时测血压、脉博、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呕吐频繁,腹痛症状加重,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扩散并减轻术口张力。 2.2.2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24h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腹部体征,注意观察术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组织液渗出等情况。对年老体弱,肥胖患者,术后常规腹带包扎。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3 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管道的护理确保持续胃肠减压的有效和通畅,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管,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使用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现象和发生时间;若患者术后3~4d 仍不能自行排气,且腹痛、腹胀,或术后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应及时报告医师。 2.2.4 预防术后并发症在留置胃管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2~3 h 作1次口腔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术后1 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切口愈合状况,预防肠瘘的发生;术后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并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2~3d 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 2.2.5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2 天可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视病情状况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帮助患者多翻身、坐起等。 2.2.6 饮食护理术后3~4d 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嘱患者先口服温白开水50~100ml,观察2h 后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后,如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 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 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

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 1.一般情况: (1 )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 (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年龄在10个月~68岁。 2护理 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 能的恢复。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除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 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 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 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严重者可行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或静脉切开。应注意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即脱水是否得到改善、一般情况是否好转。 2.5 缓解腹痛和腹胀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忌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可使腹胀得到缓解,必要时可抽吸或 通便洗肠。保守治疗患者亦可用石蜡油或中成药通便,促进肠蠕动,以解除梗阻,缓解腹胀。 3讨论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十二指肠位置相对较 为固定,空、回肠系膜长而根部短,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和粘连。乙状结肠系膜亦较长, 易发生扭转。小肠、大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属肝 门静脉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肠、大肠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的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约 8000ml,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 一种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为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大约4~5次。小肠是消 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和胆汁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含有 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还有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和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所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教学内容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与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

(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 的可能。 3.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 (1)机械性肠梗阻:这是MBO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理亚型包括:肠腔外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肠系膜和网膜肿物、腹腔或盆腔粘连、放疗后纤维化等所致;肠腔内占位性MBO,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癌引起的息肉样病变、肿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4457327.html,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胜波徐靖郝洁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临床诊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结肠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肠癌患者极易并发肠梗阻,但往往由于病症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此类病症不易发现。在临床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所需恢复时间较长[1]。 本组研究中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1.3±10.9)岁。其中6例为降结肠,7例为粘液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结肠肝曲,4例为升结肠,9例为横结肠,4例阻梗部位为乙状结肠[2]。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应的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应在12~14mmHg,并需在患者脐上留有置孔,以便观察。可在腹腔镜下对结肠癌病症位置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转移状况[3]。在病灶处的肠管与系 膜的可通过纱带进行结扎,可通过超声刀进行切断。还应分离、离断肠系膜血管的底部,对盆腔进行清扫,保护输尿管[4]。在术后全部患者均使用抗生素[5]。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复返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腹胀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 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 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状。 3.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4.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后期为反流性。呕吐频率与吐出 物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结直肠梗阻很晚才出现呕吐。麻痹性肠梗阻呈溢出性呕吐。 5.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肠梗阻是指食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或肠管本身的疾病,造成的肠腔狭窄形成阻塞。其临床表现为:①腹痛,②腹胀,③恶心呕吐,④排气排便停止。由于肠梗阻病情复杂,危险性高,治疗护理至关重要,现将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2l例,女l5例,年龄l8~78岁,60岁以上的32例,中位年龄60.5岁。 1.2 症状及体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声减弱。x 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1)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3)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4)中西医结合胃管注入大承气汤;(5)温盐水清洁灌肠;(6)手术治疗。 1.4 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2 观察要点 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术前护理①禁食水,静脉输入抗生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②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③观察腹痛性质、放射部位及特征,疼痛剧烈者可给解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禁用吗啡之类药物,因此类药物可掩盖病情进展。 ④灌肠:采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促进肠蠕动,清除肠腔积气和粪便,清除肠内毒物。⑤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⑥术野皮肤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⑦备好麻醉床,选择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⑧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术后护理①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6 h后采用平卧位。②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③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④室温18℃-20℃为宜,冬天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⑤掌握输液速度,注意尿量观察,记录出入量。⑥胃肠减压护理,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形状。⑦观察

克罗恩病中西医论治(精)

克罗恩病 第一章概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rohn 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黏膜至浆膜,贯穿肠壁,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可累及胃肠道,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回肠型、回-结肠型和结肠型。该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亚洲国家,但近些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发病女性高于男性,表现为腹痛、腹泻、营养不良、腹部包块及皮肤和关节病变等肠外表现,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第二章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极其活跃,目前认为本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感染、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近来在西方人群中发现与 CD 易感性一致的在染色体 16q12 NOD2/CARD15 基因的三种不同编码区,然而在日本、南韩、中国多种研究中均未发现如此一致性,提示 CD 的基因背景有所不同。本病有遗传易感性,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像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等可能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感染因素 长期对于微生物感染与本病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病灶常多发生于细菌接触最多的部位,在本病患者肠粘膜中已检测出副结核分歧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麻疹病毒等及其产物,致病菌在肠道中异常增殖,改变肠道正常内环境,特别是菌群失调,经细菌及其毒素产物等反复作用下,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持续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三)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吸烟与发病密切相关。口服避孕药者患病危险性增高,与用药时间呈正比。阑尾切除者和母乳喂养者患病危险性降低。流行病学统计亚洲人群移民至高发病率地区后发病率增高,我国近年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四)免疫因素 本病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浸润,免疫激活主要限于胃肠道,且处于反应持续状态。同时有T细胞效应功能明显增强,表现为一种Th1活性增加,产生INF-γ和IL-2,介导细胞免疫,非干酪性样肉芽肿是细胞免疫的结果。由于参与免疫炎症过程中因子和介质相当多,相互作用间重要的致病因子和信息传递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病理 病变可涉及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但少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镜下肠段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界限清晰,呈跳跃状。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 粘膜面典型病变有: ①溃疡: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 ②卵石状结节:由于粘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 (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 5、体征: (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期间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一期吻合28例,占84.8%;二期吻合2例,占6.1%;行姑息性造口或捷径吻合术3例,占9.1%。其中,7例(21.2%)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感染性休克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尤其是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的,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肿瘤及肠管的局部情况等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标签: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 急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外科急腹症中一种常见病[1]。由于结肠梗阻大多属于闭袢性肠梗阻,这种类型肠梗阻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时,肠腔内压力急剧增加,容易导致肠管破裂引起穿孔,同时,结肠内又有大量的产气菌存在,不论穿孔与否,均易形成腹膜炎,皆导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和棘手,所以对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年来,随着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良,吻合器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技术的普及等,结直肠癌在同时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可以进行一期肠管吻合,这种观点现已经基本趋于一致。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收治的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总结分析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64.8岁。共同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和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或)呕吐等急性梗阻症状,梗阻时间为8h~3d,平均2.4d。部分患者有反复腹胀、大便习惯改变、排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的既往病史。肿瘤部位,右半结肠癌13例,左半结肠癌15例,直肠癌5例;伴有肝转移2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肿瘤分期:DukesA 期2例,B期4例,C期20例,D期7例;病理类型:腺癌30例,未分化癌2例,黏液癌1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19例(57.6%),分别为高血压13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5例。 1.2 治疗方法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版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 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因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所致的精神痛苦。研究显示,对于不能手术解除的恶性肠梗阻,采用合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调研发现,国内临床医师对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认识和处理和国际治疗现状存在较大差距,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得到晚期癌症MBO治疗进展方面的知识及临床诊疗指南。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主要针对无法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或手术难以获益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合并MBO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MBO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MBO提供诊断、治疗的参考意见,提高MBO患者的生活质量。 概述 1. 恶性肠梗阻的发病情况

国外文献报道,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鉴于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为消化道肿瘤的首位,胃癌并发MBO的比例可能更高)。小肠梗阻较大肠梗阻更为常见(61%和33%),>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卵巢癌并发MBO占癌性小肠梗阻的50%,占癌性大肠梗阻的37%。 2. 恶性肠梗阻的病因 明确病因对MBO的治疗有重要意义。MBO病因可分为癌性和非癌性两大类。 (1) 癌性病因:癌症播散(小肠梗阻常见)和原发肿瘤(结肠梗阻常见)造成的梗阻。恶性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合并炎性水肿、便秘、肿瘤及治疗所致的纤维化、恶液质或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分泌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及恶化。 (2) 非癌性病因:如术后或放疗后可出现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年老体弱者粪便嵌顿。非癌性原因所致的MBO发生率约占MBO的3%~48%。即使是已知存在恶性肿瘤病灶的MBO患者,也需要考虑非癌性病因导致MBO的可能。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除1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发生ARDS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术后发生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 标签:大肠癌;急性结肠梗阻;临床处理分析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易出现中毒性休克及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由于大肠癌引起的急性结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1]。本院对2006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病情尽快采取了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3~83岁,平均60.5岁;Dukes分期:B期18例,C期28例,D期16例;右半结肠癌20 例,左半结肠癌30例,直肠癌12例;腺癌50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腺癌4例,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急性穿孔;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肺病共计17例(占27.42%)。 1.2 方法 患者术前需要做好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同时术前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补充循环血量、静脉应用高效抗生素防止感染,并进行营养支持,控制好并发症如血糖、血压以及肺病和心脏病。有3例患者存在腹膜刺激征并发有急性穿孔,采取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发现穿孔部位为癌性穿孔,肿瘤位于直肠上段,采用一期肿瘤切除,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 手术方法:20例右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例患者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因盆腔广泛转移行乙状结肠单纯造口术。12例直肠癌患者中,行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5例,Dixo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5例,1例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术前合并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出现中毒

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2010年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rohn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起病大多隐匿、缓进,从发病至确诊往往需数月至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少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酷似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肠梗阻。本病临床表现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与病变性质、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发性疼痛伴腹鸣。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腹痛亦可由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此时伴有肠梗阻症状。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系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泻:亦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数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3)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4)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之一。瘘分内瘘和外瘘,前者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后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和气体排出。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见于部分患者,有结肠受累者较多见。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11T10:33:03.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张翎[导读] 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张翎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47-02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肠腔,称为肠梗阻。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年龄在10个月~68岁。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严重者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或静脉切开。应注意观察病人对输液的反应,即脱水是否得到改善、一般情况是否好转。 2.5 缓解腹痛和腹胀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忌用吗啡类镇痛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胃肠减压可使腹胀得到缓解,必要时可抽吸或通便洗肠。保守治疗患者亦可用石蜡油或中成药通便,促进肠蠕动,以解除梗阻,缓解腹胀。 3 讨论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十二指肠位置相对较为固定,空、回肠系膜长而根部短,活动度大,易发生扭转和粘连。乙状结肠系膜亦较长,易发生扭转。小肠、大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属肝门静脉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肠、大肠接受交感、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管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约8000ml,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正常肠鸣音为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大约4~5次。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和胆汁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由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还有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包括胃肠道分泌液和脱落的胃肠道上皮细胞的成分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成年男性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每日达8000ml左右。另外小肠还分泌多种胃肠激素。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肠梗阻常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者死亡率较高。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参考文献 [1]汪建平.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9. [2]张延岭.肠梗阻时肠缺血的早期发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3. [3]王元和,阮灿平.肠硬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8. [4]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5]高枫.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61. [6]黎介寿.我国临床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7.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诊治体会 高向东1,沈炜2 (1.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普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2.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外科,江苏苏州2150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外科近5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I期手术14例,Ⅱ期手术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术式,做好术中肠道灌洗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0424(2012)04-0328-02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肿瘤。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肠癌早期往往很难发现与诊断,而合并肠梗阻时已经是结肠癌的晚期症状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因其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特别是当出现肠梗阻症状时才到医院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经常被漏诊和误诊[1]。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外科近5年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0例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1 89岁,平均(76.4?9.3)岁。平均就诊时间为5 h 12d,平均( 4.1?1.7)d。20例患者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表现,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证实为低位肠梗阻。其中回盲部3例,结肠肝曲3例,升结肠2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2例。诊断均以术后病理为准,病理结果为: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7例。Dukes分期:B期6例,C期7例,D期7例。同时术前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CEA水平。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积极准备,禁食、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和减轻肠道水肿。积极补液扩容,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纠正低钾紊乱,术前急查血气分析,纠正酸中毒。术前行深静脉置管,积极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提高其营养状况。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部位,患者全身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决定术式。全组20例患者中行I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8例,行I期左半结肠切除术和同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6例,行左半结肠切除和近端造口远端关闭术6例。 2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4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但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13例均一期愈合。有6例行Hart-mann手术,3个月后再行造瘘口回纳手术,由于转移无法切除、或全身情况太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而行永久性造瘘患者2例。20例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测定平均值为(14.2?6.4)ng/mL,其中16例大于正常值(5ng/mL)。 3讨论 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也逐渐增多,该病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而肠梗阻中最常见病因为结肠癌。患者就诊时往往首先表现出腹痛,并且多以腹部四周疼痛为主,其次是腹胀,以两侧及上腹部为显著。由于是低位肠梗阻,呕吐症状出现比较晚,由于小肠逆蠕动,呕吐物常有粪臭味。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按发展快慢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是所有急性肠梗阻中 823 辽宁医学院学报 J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2Aug.33(4) 作者简介:高向东(1975),男,江苏张家港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外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