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全

20课诗配画 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精美的诗配画

精美的诗配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 2、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如何使用word文档,了解信息技术和探究方法的一些常识。 (2)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3)通过练习操作学会在文字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各种技巧。 3、过程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感受学习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掌握了word处理软件进行打字排版的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图片及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 绕工具。

2、插入文本框,用文本框写一个制作人的落款。 教学难点: 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3、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任务卡片 一、导入 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学过很多古诗,请大家欣赏老师手中的两种古诗作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那么如何用word 制作一幅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传授新知 师出示任务卡片引导出第一项任务: 1、输入文字 (1)学生将《江雪》这首古诗输入到word文档中然后对所输入的文字按作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字体、字号和颜 色的设置。 如输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古诗配画.pdf

教学内容: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教师和家长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 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内涵不同,职能不同,责任不同,无法相互替代。 2、家长养育子女,“望子成龙”,但不能只重视“养”,更应重视“育”,否则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二、家庭氛围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成长: 1、例: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酒鬼兼赌徒马克斯·朱克,在他之后七八代的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

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残废者竟多达400余人!“人种论”者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然而当时的教育学家作出 另一种统计是:美国纽约有一个儿童救护会,它收容和 照顾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贫民窟的孩子,即当 时所谓的“低能儿童”。由于救护会付出酬金,把孩子 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教育,结果在50年内总计收容的2.8万儿童中,有87%成为教授、医生、技工等有 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一个第 九代孙,也被该救护会收容,送到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寄养。截至1917年所作统计为止,他的操作和学习成绩都特别好。他已经20多岁,被舆论认为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2、结论: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 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

诗配画

美到无法呼吸的诗配画 一、《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7~193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二、《雨巷》 戴望舒(1905~1950)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如果》 席慕容(1943~)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如果太阳愿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如果爱情愿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现 如果你愿意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我一无长物

诗配画教学设计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诗配画 诗配画 一、教案背景: 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中国的古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朴素。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画的韵味可将诗境发挥的淋漓尽致。为古诗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分析: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改画、添画和创作。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操作目标: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四、教学准备: 老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近期开展了振兴阅读的活动,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知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引导学生看视频,通过欣赏视频你想到了哪一些你知道的古诗。 banyanqiangwei_523376_1[1].mp4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它是学生初步了解 Word ,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 word 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在word 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 word 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 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难点:利用 word 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古诗与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1、师: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大语文时代,那么诗词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你能不能选择一首古诗给大家分享一下呢? 学生背诵古诗 2、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古诗,也想一起给大家分享一下。 播放课件《古诗欣赏》 欣赏各种配图古诗作品,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 3、同学们刚才看的非常投入,听的也非常认真,那么看过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交流感受)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浏览素材,确立任务 1、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信息小精灵(学习网站),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师打开学习网站作简单介绍。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信息小精灵,点击提示按钮,她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先了解素材,选取任务。 三、演示转播,集中答疑 1、广播示范,观察学习 (1)打开“古诗小屋”选取一首古诗,然后查找合适的图片插入到古诗当中,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和版式。 注意:调整图片大小时让学生观察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小方点后的变化。 版式的设置可以尝试不同的环绕方式,仔细观察不同的效果。 (2)美化文稿。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文稿进行修饰和美化,比如

诗配画

《诗配画》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十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 呢? 2、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 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 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 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

诗配画咏柳

诗配画咏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景物的图片,并讲述春天的特征:春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大地,草地上一片嫩绿,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地中竞相开放。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梨树……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沐浴在春色之中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得欢畅。不止我们喜爱春天,就连古代的诗人也都情不自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一首小诗,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位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咏柳》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给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学生欣赏其他同学配画范作。 三、活动内容: 1、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四、佳作讲评:

诗配画教学计划精编版

诗配画教学计划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诗配画教学计划 活动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活动形式:古诗朗诵、古诗课本剧、古诗教学、古诗配画等以古诗为专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积淀祖先的文化历史遗产,结合我校开展的“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语文学科组开展“与书本交友,与圣贤对话”的诗词诵读、教学等活动,以推动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二、活动意义: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师古诗教学能力,开创“情感型”古诗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三、具体活动安排: 1、在研究各班中开展每日一诗竞背活动,力求会背《国学修养》中后半部分诗词,定期开展“古诗擂台赛”,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诵诗兴趣。 2、指导学生以古诗为主题编排课本剧,旨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走进古诗描绘的优美意境。 3、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情感型”题材的古诗教学方法,走出释词解句的传统教学模式。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配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诗兴趣。 四、成果展示:

1、学生的绘画作品:《诗词配画》。 2、大型古诗词朗诵会:师生同台诵诗、家校互动诵诗、诗词歌舞等活动。 3、编排诗、词课本剧。☆ 4、古诗教学观摩课两节。 5、优秀教学案例、反思交流。 五、研究活动小结。 附: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古诗《又呈吴郎》 第二周:人物长廊《蔡文姬》 第三周:名胜游踪《三孔》 第四周:古诗《鲁山山行》 第五周:人物长廊《陶渊明》 第六周:古诗《乡村四月》 第七周:古诗《秋日》 第八周:人物长廊《李白》 第九周:趣味诗歌《宝塔诗》 第十周: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十一周:人物长廊《杜甫》 第十二周:古诗《渡荆门送别》 第十三周:名胜游踪《蓬莱仙境》 第十四周艺术乐园《字谜》 第十五周:古诗《如梦令》

古诗词配画比赛

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经典古诗词书写配画 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历代许多著名的优秀诗人,非常成功地运用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时代的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现决定在全校举办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及古诗词书写竞赛活动。为更好地组织此次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大赛宗旨 以“华夏情,中国梦”为主题,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通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建设,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少年儿童的心田,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明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挑战。 二、赛事组织 组长:张玉英 副组长:纪玉虎、张艳、李秀琴、李海源、赵金萍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参加决赛名额分配 (一)参加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赛形式 1、本次的参赛选手按年级分为六个组别。 2、书写竞赛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一二年级给定古

诗抄写,三到六年级给定题目默写。再给古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 (三)参加决赛名额分配:一至六年级学生中每班挑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2019年9月17日 五、评奖办法 具体奖项设置为:分年级活动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充分认识发到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诗词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各班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阶段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背诵及组织好初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等相关活动。各班要认真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各班要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好本班的初赛工作,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应该在初赛的基础上产生。 (4)各班按要求切实组织好学生参加古诗文背诵及古诗文书写

诗配画《咏柳》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景物的图片,并讲述春天的特征:春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大地,草地上一片嫩绿,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地中竞相开放。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梨树……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沐浴在春色之中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得欢畅。不止我们喜爱春天,就连古代的诗人也都情不自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一首小诗,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位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咏柳》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给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学生欣赏其他同学配画范作。 三、活动内容: 1、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古诗配画活动方案

“古诗文配画”亲子活动 ——松江学校诗文配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 源”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近日,准备在我校开展古诗配画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生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 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四、活动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配画。以各年级诵读的诗文为依据,综合体现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 2、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4、纸张:统一在8开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电脑设计等。 5.每班学生自备彩笔,学校统一纸张,书写工整,整洁。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五、配画内容选择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 《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 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小学六年级 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 弃疾,《天净沙?秋》【元】白朴 五、奖项设置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执教:徐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2、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一步培养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美激情,能借用绘画的方法,给小说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图,扩大创新之路,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笔、颜色、纸、自己喜爱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想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 2、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吗? 3、不错,古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精华,它不仅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古诗配画(板书课题——古诗配画) 二猜一猜 1、观看黑板上的画面,能说出是哪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老师这里为同学带来了一些故事的情景图,让大家猜猜它画的是哪一首古诗?看谁能最先猜到? 师:出示几幅画 (生回答) 师分别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这些古诗配上图画,你们说美吗?(生回答) 三、讲解要点逐步分析: 1、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3、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 4、了解色彩与画面和古诗的关系。 ①能反映古诗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②有助于突出主体形象,渲染画面气氛。 ③具有美化画面的作用。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第一册第十七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版面的装饰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班报。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4)让学生练习文字修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配画课件(幻灯片或动画)。 2、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播放古诗配画的幻灯片,学生看后说自己的发现。(可以从图文内容、色彩搭配情况、位置排布情况,还可以从图文的意境角度去说。都会对下面要完成古诗配画的任务有所帮助)这样图文并茂的古诗,不仅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诗意,看起来也很漂亮,你想不想自己也作出一副这样的作品呢?其实这种图文并茂的效果用Word2003就很容易实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2003给古诗配画。 (二)新课

1、自己尝试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要给古诗配画需要有一张与古诗意境相符的图片,打开桌面上“古诗”文件夹,挑选出一张图片,挑选的标准是你看到图片就能想起你熟悉的一首古诗,并且你也喜欢这张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根据古诗上网自己搜索图片) (2)如何把这张图片放入Word文档中?两种途径由你们选择:第一老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自己在动手完成。第二自己进行探索、尝试找到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师这里可以有意识的用语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就会很自然地选择第二条途径。学生在选择第二条途径后教师再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更加自信。)如果自己实在是不能找到方法也不要灰心丧气,老师还给你准备了三条“锦囊妙计”这样你就一定会成功的:1.看书。 2.问同学。 3.请老师帮助。但也只能在自己真的无法自己完成时在使用。 (3)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互相帮助。 (4)指名演示说明自己找到的插入图片的方法。(可能会有三种:窗口间直接拖拽;复制-粘贴;采用插入菜单。同时结合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补充)。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精品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前提、传统、难点、要点、掌握、了解、突出、基础、重点、能力、作用、主体、反映、关系、分析、激发、逐步、发挥、调整、扩大、创新、提高、协调 执教:徐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2、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一步培养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美激情,能借用绘画的方法,给小说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图,扩大创新之路,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笔、颜色、纸、自己喜爱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想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 2、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吗? 3、不错,古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精华,它不仅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古诗配画(板书课题——古诗配画) 二猜一猜 1、观看黑板上的画面,能说出是哪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老师这里为同学带来了一些故事的情景图,让大家猜猜它画的是哪一首古诗?看谁能最先猜到? 师:出示几幅画 (生回答) 师分别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这些古诗配上图画,你们说美吗?(生回答) 三、讲解要点逐步分析: 1、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3、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 4、了解色彩与画面和古诗的关系。 ①能反映古诗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古诗配画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满江的凄风苦雨趁着黑夜笼罩着吴地,在这样的清晨送别友人,感觉自己就像那楚山一样孤苦无依。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就请告诉他们说,我的心还像玉壶里的冰一样坚贞纯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 友了。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呵,这桃花潭的水 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与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孤单的小船好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能看见长江在滚滚翻动。

别董大二首(其一)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六翮飘飖私自怜, 北风吹雁雪纷纷。一离京洛十余年。 莫愁前路无知己,丈夫贫贱应未足, 天下谁人不识君。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诗配画比赛活动的方案.doc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诗配画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渗透到家庭和社区,推动全民诵读经典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活动目的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定于2015年10月19日开展诗配画活动。 三、参加对象:二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19日—10月24日。 五、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选择好适合配画的古诗内容进行训练。 2、二年级全体学生创作阶段 语文老师利用中午辅导时间和下午活动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3、作品上交:2015年10月27日上午交给老师。 4、评选阶段:10月27日下午,由老师进行评选。 4 、展示阶段 利用展台的形式展示一、二等奖学生作品。 六、参赛要求 1、参赛者自选古典诗文一首,绘画作品要紧扣诗文主题,应做到主题鲜明,构思生动,能够用画笔表达诗文意景。 2、参赛作品应手绘完成,形式不限。 3、纸张:统一在8开素描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 4、每幅作品需注明诗原文、作者姓名、班级。 5、作品必须由作者本人创作,不得抄袭。 七、活动表彰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学生作品每年级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7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21名. 、、小学 二级部 2015、10、19

诗配画教学计划

诗配画教学计划 活动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活动形式:古诗朗诵、古诗课本剧、古诗教学、古诗配画等以古诗为专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积淀祖先的文化历史遗产,结合我校开展的“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语文学科组开展“与书本交友,与圣贤对话”的诗词诵读、教学等活动,以推动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二、活动意义: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师古诗教学能力,开创“情感型”古诗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三、具体活动安排: 1、在研究各班中开展每日一诗竞背活动,力求会背《国学修养》中后半部分诗词,定期开展“古诗擂台赛”,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诵诗兴趣。 2、指导学生以古诗为主题编排课本剧,旨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走进古诗描绘的优美意境。 3、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情感型”题材的古诗教学方法,走出释词解句的传统教学模式。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配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诗兴趣。 四、成果展示: 1、学生的绘画作品:《诗词配画》。 2、大型古诗词朗诵会:师生同台诵诗、家校互动诵诗、诗词歌舞等活动。

3、编排诗、词课本剧。☆ 4、古诗教学观摩课两节。 5、优秀教学案例、反思交流。 五、研究活动小结。 附: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古诗《又呈吴郎》 第二周:人物长廊《蔡文姬》 第三周:名胜游踪《三孔》 第四周:古诗《鲁山山行》 第五周:人物长廊《陶渊明》 第六周:古诗《乡村四月》 第七周:古诗《秋日》 第八周:人物长廊《李白》 第九周:趣味诗歌《宝塔诗》 第十周: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十一周:人物长廊《杜甫》 第十二周:古诗《渡荆门送别》 第十三周:名胜游踪《蓬莱仙境》 第十四周艺术乐园《字谜》 第十五周:古诗《如梦令》 第十六周:古诗《商山早行》 张院希望小学 2010-9-1

《诗配画》教案

《诗配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2、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3、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 诗所配画的内容。 课前准备: 师:教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生:学生课前收集各种题材的古诗资料、中国画;准备颜料、墨汁、毛笔及水罐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采用“猜一猜,看画背古诗”的游戏教学方式,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并让学生讨论: a、你是如何从范画的欣赏中看出它对应的古诗内容的。 b、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面色彩、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此步骤是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范画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评价,并且形成初步的审美观。) 二、教师以古诗《登鹤雀楼》为例,当堂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提出观看示范的几点要求: a、在老师给古诗配画的过程中,你觉得水墨造型最基本的有哪些因素?(点、线、面) b、老师抓住了古诗中的哪些词句进行了配画?(白日、黄河以及楼阁) c、老师是按照什么样的绘画步骤去表现诗意的?(先用浓墨线勾勒景物的外形,鉴于水墨的特殊性,要勾勒的轮廓线干了以后才可以用大毛笔涂色块,树木的叶子可以用淡绿点来

点出。) 三、小组讨论和配画实践。 a、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准备怎样用水墨的技法给它配画? b、你觉得老师展示的配画和古诗贴切吗?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就来给老师改改画吧,并说出改画的具体方法。 四、巡回指导时,老师应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绘画过程中的偶然发现给予鼓励。教师收集的古诗配画可以作为资料留在黑板上,供学生欣赏,参考。 五、评价。 A、是否恰当地表现了古诗的诗意。 B、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技法。 C、是否是自己的创作。 六、课外延伸。 将设计的配画作品在班级开展“看画颂古诗”的活动中,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也交流自己阅读过的古诗。看看谁会背的古诗最多,谁给古诗配的画最好。 有机会再来画一画,看看是否体现了新的意境。

诗配画《咏柳》

诗配画《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队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景物的图片,并讲述春天的特征:春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大地,草地上一片嫩绿,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地中竞相开放。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梨树……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沐浴在春色之中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得欢畅。不止我们喜爱春天,就连古代的诗人也都情不自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接下来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吧!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二、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一首小诗,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位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咏柳》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给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柳树的绘画方法: (师讲解并绘画技能)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讲解,最后在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欣赏其他同学配画范作。 三、活动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也欣赏了精美漂亮的图片部分的形状和蜻蜓身体各部分的形状。下面我们看一下作业内容吧!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要求: (1)、把柳树的姿态形象画准确; (2)、注意物品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达到最佳效果。 2、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三年级诗配画手抄报的图片模板及资料

三年级诗配画手抄报的图片模板及资料 1)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4)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二、谐音古诗 1、《竹枝》 唐·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描写思乡的诗: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赏析 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稚川,所在不详。从诗中描绘的境界看,像是江南山水之乡。戴叔伦曾先后 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东阳(今浙江东阳)当过县令,诗中所咏山水,或在两地中某一处。 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有 些暖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 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行人”之语推测,诗人大概是 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 的欣喜。 如果说,前两句堪称“诗中有画”,那么后两句却是画笔所不能到的诗的意境。画面上可以出现行人遥望隔水青山的形象,但却画 不出行人心中的“无限秋风思”,更无法画出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 面对隔水青山时所引起的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 山水画之所以不能代替山水诗,就在于它缺乏抒情的直接性。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铸了诗人 独特的内心感受。其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