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海上那一轮明月,正伴随着潮水的涌动一同升起。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亮的亮丽光华,随着波浪闪耀到千里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会没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全都像细碎的雪珠闪烁。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天空中月光如同晶莹的白霜流布,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岸边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与天空连成了一片透明,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中天。注:前十句写景。先是月共潮生。春江连海,波澜壮阔,月在江波涌动之中慢慢升起。月光伴随着江波绵延千万里,天地一片光华灿烂。这是壮阔宏大的气势。接下来是幽美静谧的氛围。江流婉转流过鲜花盛开的郊野。月光洒在树木和花草上仿佛凝结了一层细密的雪珠。因为月光皎洁,融和了霜和白沙,所以不觉飞看不见。天地纯净,浩茫苍穹仿佛只有空中这一轮圆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谁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人们只看见长长的大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注:前面写景,面对这样纯美浩大壮观的景致,在这样静谧的月夜,面对这样一轮圆月,诗人引发了哲思。谁在江边第一次看见了月亮呢?月光哪一年最初照临人身上呢?这是诗人在追问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诗人意识到了月亮的永恒存在,和个体的人的生命的短暂。但是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是绵延不绝的。这是动态的变化的永恒。而月亮年年相似,这是单一的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最初看见月亮的那个人早已不在了,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万万年之前就已经照临人间了。在人类和月亮的对比中,彰显了诗人的乐观的情怀)江月千万年来在等待谁呢?只看见长江滚滚不息。这是时间的无穷无尽。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一片白云向远空缓缓飘去;青枫浦那种远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忧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爱人的小楼呢?注:接下来写人间的聚散离合。游子像白云一样漂泊无定。他与思妇在水边的渡口分别了。两人愁绪满怀。所以今夜的月光之下,有多少游子飘荡在江湖之间。又有多少思妇在明月楼上孤枕难眠。扁舟子:是借代,指游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多令人伤心啊,此刻那楼上的月光正流连不去;它应该也照耀到了离去游子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它溜进爱人漂亮的闺房,卷上窗帘也赶不走;它留在捣衣石上,用手将它拂去它还会返回。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游子思妇们此时相互思念,却听不到对方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对方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恨送信的鸿雁早就飞走,月光又不能渡过;传情的鱼儿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纹。注:月光有固定的运行的轨迹,不会徘徊。徘徊的是思妇,因为思情满怀。在月光之下,她梳妆打扮没有心思,从屋里走到屋外,从屋外走到屋里,去捶捶衣服也是毫无心绪,无论干什么做什么总是拂不去对心上人的相思。所以她幻想化身月光照到游子的身上。她也幻想鱼雁能捎来一封他的书信。可是相隔遥远,鸿雁飞不过这无边的月光,鱼龙在水中潜水鱼跃漾起了波纹,好似自己心湖的荡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前一夜寂寞的水潭边,就梦见了花朵零落将尽;春天已过了一半还不回家,怎不令人伤心。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尽;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开始偏西了。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残月深深隐入了茫茫海雾;远在北方碣石南方潇湘的离人啊,回家的路途该是多么的遥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其中能有几人乘着月光转回家乡?残月掩映着大江两岸的树木,深深激荡人的心情。

注:最后是游子的思情。游子思乡,梦到花落闲潭。实际是写自己青春年华的消逝。又一年的春天将近,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春天呢。在这个月,有多少人回到家乡了呢。在这个月夜有多少人回到家乡了呢。这首诗虽然有忧伤,但是却是甜蜜的忧伤,不是绝望。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糅合了优美与壮美,将景与情巧妙结合到了一起,但可贵的是他引入了哲思。对宇宙万物起源的思考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石、潇湘,泛指天南地北。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赏析: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

注: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却开了盛唐之音。具有煌煌盛唐的辉煌气象。是青春的蓬勃。而不是暮气沉沉。也没有哀叹一己生命的短暂

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

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长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引发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发端两句,展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辽阔视野。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一个“共”字,又强调了春江与明月的天然联系。江流千万里,月光随波千万里;江流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总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辉映,有春江处,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对于这个涉及宙宇生成、人类起源的疑问,诗人自然无法回答。于是转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所以虽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从“初照”以后,照过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诗人对比明月的永恒,对人生的匆匆换代不无感慨,然而想到人类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进一步探求:一轮“孤月”,永照长江,难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吗?于是由江月“待人”产生联想,转入后

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了、思妇?诗人于是驰骋想像,代抒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相望之情。

诗人想象“谁家今夜扁舟子”,正经过江边的“青枫浦”,目睹“白云一片去悠悠”而生飘泊无定的旅“愁”,于是相思“何处明月楼”。从“应照离人妆镜台”的那个“应”字看,“可怜楼上月俳回”以下数句,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词:妻子望月怀人而人终不至,因而怕见月光。但她可以卷起“玉户帘”,却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净“捣衣砧”,却拂不掉月色。“此时相望不相闻”,而普照乾坤的月华是能照见夫君的,因而又产生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痴想。追随月光照见夫君,当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然而鸿雁奋飞,也飞不出明月的光影;鲤鱼腾跃,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纹。接下去,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诸梦寐。他在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眼睁睁地看着“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溶月复西斜”,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以“落月摇情满江树”结束全篇,情思摇曳,动人心魄。自“白云一片”至此,写游子、思妇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实境中含梦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从而获得了低徊宛转、缠绵俳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韵,平、上、去相间,抑扬顿挫,与内容的变化相适应,意蕴探广,情韵悠扬。

这篇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锺惺《唐诗归》石:“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陆时雍《唐诗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更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三、作者简介

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人物生平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张若虚这个名字,对于当今的诗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春江》诗),更是令人耳熟能详。然而,对于张若虚其人其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而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也只附带了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是金子总有闪光时。但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以后,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

四、赏析题(20’)《春江花月夜》中的一部分诗句没答案版_百(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答题要点: 一.诗歌的线索、层次与内容: 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写景,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第二层仍写月,当一轮明月独照大地,作者不由得不感叹宇宙和大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暂,于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景生情,由此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第三层转入写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景物变为烘托, 但仍然与月有关,因为正是月光引发了游子、闺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二.艺术特点: 1.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全诗的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上,题目中的五个字在诗中不断重复,但由这几个字所组成的词却千变万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等,由此形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从而营造出一个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优美意境。 2.音韵优美婉转: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的平仄交错上。如……,正是这种押韵、转韵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加强了诗歌的优美。 ●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并回答问题: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可怜”和“玉户”在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可怜:怜惜,同情爱护

玉户:闺房的美称 ②这段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借代:“(可怜楼上月徘徊” 通过外部细节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用典:“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写出以上诗句中含有典故的 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的灵魂? 因为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诗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也都因“月”而起。 春江花月夜》赏析 第一韵 (首四句诗人就题生发 ,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静谧的画图 :江潮连海 , 月共潮生 . 这里的 " 海 " 是虚指 , 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 . 江海浩瀚无垠 ,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 气势雄伟 .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 景象壮观 . 滚滚春江处处都在明月朗照之中 , 这美景不禁触动了诗人情思 , 不禁发出了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的感慨 , 为下面的写景 , 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 , 可说是下文的伏笔 . 春 , 江 , 月 , 夜四字被这四句点了出来 . 第二韵 (5— 8句 , 以月为凝聚点 , 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 :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 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 , 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 , 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 一句写天上 , 一句写地上 , 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 以上八句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接下 来小编搜集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1/7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 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2/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do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曲春江传千古,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吧!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字词解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 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 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 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 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 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春江花月夜” 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音: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音: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音:霞)。 斜(音:协)月沉沉藏海雾,碣(音“结”)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完这首诗,这时只觉得馀韵袅袅,美不胜收。诗的一开场,就壮丽的描绘 出整个天地间,春江月夜的场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 连海,一望无际,分不清是冮还是海,皎洁的明月,也随着汹涌拍打的潮水从海 面升起,此时真是气象万千。光是这个“生”字,就让整个“春江月夜”的画面 鲜活起来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月光在水面 闪动的样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点点,流过了万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处的春 江, 没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转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曲折折地流过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洒在花树上, 就像是缀满了雪珠一样, 一片晶莹剔透。 这时天地间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了, 连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净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将整
1/6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案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十一单元亲和自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张若虚生平及创作;

2、体会本诗“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这首诗以月光统摄群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4、认知并体会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声韵流畅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 2、以月光统摄群像,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难点:1、理解“月”在本篇中的核心意义; 2、联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酒问月》(李白) 等古典诗词的意蕴,充分理解把握写景记游类诗词的深层含义。【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讲授、配乐朗诵、古筝演奏及舞蹈视频欣赏 【教学内容】 1、了解张若虚其人及创作; 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所描绘的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景色; 3、启发学生领悟诗中抒写的离人相思之情和诗人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为传统闺情题材注入了新内容; 4、营造氛围,引领学生陶醉于诗情、画意、哲理的水乳交融之中;陶醉在词清句丽,韵律悠扬的朗诵、音乐、舞蹈的优美意境之中。 主要教学内容: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唐初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清人王(门内岂)运《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另一篇为《代答闺梦还》。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二、《春江花月夜》解题

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精)

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约 660—约 720 ,唐代诗人。扬州 (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 (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 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人物生平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张若虚这个名字,对于当今的诗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春江》诗,更是令人耳熟能详。然而,对于张若虚其人其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第 117卷 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而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也只附带了 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 有些典籍 (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 , 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 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 (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 (苏州人、包融 (润州延陵, 今丹阳人, 一说湖州人 , 号“吴中四士”, 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 宋代《文苑英华》、《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鉴赏要点解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鉴赏要点解析 一、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八句:描写皓月当空,光华流泻,天地空明的春江花月夜幽美景色。 第二部分八句:转向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第三部分十句:一唱三叹,写孤独的思妇与月光作伴,托明月千里寄相思。 第四部分十句:写游子思家,表达对重逢的期盼。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自然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二、情感内容 《春江花月夜》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三、艺术特色 1、紧扣诗题,月笼全篇。 以江月为中心,创造出兴象玲珑、清明澄澈的诗歌意境。 “月”是全诗的灵魂,具体表现为: (1)“月”是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2)“月”是景物描写的主体。 (3)“月”是哲理思考的凭借。 (4)“月”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2、情中有思,哀而不伤 “孤”是暗线索。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由月之孤,引发人之孤。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写得缠绵柔婉、情思袅袅,却又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脉脉温情。 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3、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在诗歌内容上,《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往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谈玄说理)的哲理诗,抒写儿女离愁别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二、《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

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其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其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 》中。春江花月夜原文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 鸿雁长飞光不度, 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水流春去欲尽, 斜月沉沉藏海雾, 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照花林皆似霰。 汀上白沙看不见。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青枫浦上不胜愁。 何处相思明月楼? 应照离人妆镜台。 捣衣砧上拂还来。 愿逐月华流照君。 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潭落月复西斜。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这一首诗被我国知名作家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 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 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 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 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 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 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 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 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 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 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 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 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 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 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 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 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 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 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 的。 人生代代相继, 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 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 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 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而且“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 云”、 “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 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 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 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 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我们来看看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 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 “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 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 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

春江花月夜古诗经典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经典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 》中。春江花月夜古诗经 典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赏析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 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 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 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 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 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 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 触处生神, 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 ——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 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 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 形象,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 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 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 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 但那 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 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 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 有节奏, 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 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入手擒题,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赏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作者/【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 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 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 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 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 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 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1/6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 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 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 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 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 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紧 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 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 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 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 的。 人生代代相继, 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 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 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 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 “青枫 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 “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 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 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 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 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 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 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 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 诗人用落花、 流水、 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 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 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
2/6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摘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诗句中隐含无穷的意境和意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中体会其中的美学价值与丰富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赏析;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所作。诗人张若虚遗留下来的诗仅两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张若虚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以其诗歌意境美背广大文人学士所喜爱和传诵,因而得以流传千古。诗人张若虚以其“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使上的大家地位”。[1] 《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长篇歌行体,采用的是乐府旧题。此诗虽为旧题,但作者用其独特的才情和能创造力使旧题化腐朽为神奇,让旧题产生了新内容,新意境,创造出了“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2]。 从诗歌《春江花月夜》题来赏析。该诗的题目就开门见山的给出“春”“江”“花”“月”“夜”五种物象组合成的画面。且这五种物象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自然,没有带一点凡尘,无任何雕饰。如果能身临其境会感觉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花”“月”都是静景,而只有江是动景,因而《春江花月夜》这题给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生动的画面。该题首先给人以诱发和开拓了审美想象空间。 诗人在诗的开头写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水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景色,也即是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这几句诗歌与题《春江花月夜》相呼应。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则与题中的“春江”与“月夜”相照应,而“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中的“花林”则与题中的“花”相照应。前四句诗作者不仅入了题,还写出了在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的春江与海水连成一体,伴随着海潮的上涨,月亮也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壮观场面,月光静静地泻在海面与江面,随着海浪荡起水波,水波着成同心圆一圈圈的荡漾开去,水波和月光结合则江面于海面是波光粼粼。因此诗人写出月光下春江的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后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则写出了天与地的空旷与辽阔,而且还写出了月亮的完美完美无瑕与夜晚的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作者写景的诗句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仿佛把人带入了梦幻般的仙境。诗句营造出了无限的意境。 诗人在感受这美景的同时,诗人也不乏对人生和宇宙进行思考一番。因此,诗人因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长江送流水。”诗人用设问的形式来表达他时间和宇宙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长时间观察、体悟、总结后,诗人发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面对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则表现出一种迷茫,还带有一丝感伤。我的体会是诗人想到“春江”“花林”“皎皎明月”的美景,再联想到随着光阴流逝自己会慢慢变老,总有那么一天再也无法见到人士如此之美景。 这首《春江花月夜》前面的诗句写景与后面诗句抒情相结合,从而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诗人由写美景到经过自己的思考,联想到是空的无限,生命的无限,最后再想到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通过这样对比,诗人的诗句使我体会到人生苦短,一个人与整个人类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 篇压倒全唐”之誉, 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全诗三十六句, 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 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 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 口。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1 / 11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 在的地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石、潇湘, 泛指天南地北。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2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