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

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值: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获得经济效果。表达式如下: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

或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

多方案时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0

4.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规律

(1)各要素同步形成与要素结合体运行时间不间断规律。要求在同一时点各要素必须到位,并要保证各要素功能的持续性。(2)农业生产力要素系统的自然规定性规律。(3)各要素子系统等衡规律。农业生产力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及各要素子系统内部成分之间,必须保持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实践上相互衔接,在数量上相互协调,在地域上相互适应,在质量上同步提高,保证各要素每一时空条件下都呈最佳结合状态。

5.“木桶效应”原理(要素组合原理)

含义: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取决于总体中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总体的“最大限制因素”。

启示:1)农业生产中各生产要素对整体功能水平来讲缺一不可。2)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往往表现出不均衡性。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重点应在“最小构成因子”上。3)“最小构成因子”的突破,会使整体生产功能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经济效果指标(2)社会效果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3)生态环境效果指标:土地复垦率=已恢复的土地面积/被破坏土地的面积,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 因素分析法之连环替代法之平均法(见书P55)

例:求:

3.基础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1)等级比重法

(2)专家评分法

(3)集值统计法

找n位专家,第j位专家对指标r

给出区间估计,得出n个专家对指标r

的一个集值统计序列,将其投影到区

间轴上。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农业生产函数

概念: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

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

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

术关系。如图:

理解:建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基础上;所描述的是要素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数学表达式法研究的问题:①投入—产出关系②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③利用一

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多种农产品时,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特点:①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②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③一般不具有

重复性。类型及公式:略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概念: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3.有限要素的合理分配(P79)

例:两个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y A =352+3.301x -0.0126x 2; y B =540+1.605x -0.008x

2,为了区别于

不同地块上施用的磷肥,分别以xA 表示施用于A 地块的磷肥量,x 表示施用于B 地块的磷肥量,要素分配的最佳方案可用下列方程组求得:

MP A =MP B

(边际产量相等)

3.301x -0.0126*2x=1.605x -0.008*2x

x A +x B

=100(磷肥总量为100)

x A =80,x B

=20

当A 地块施用80单位的磷肥,B 地块施用20单位的磷肥时能够获取最大的

经济效益。这一分配结果显然与边际产量最大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4.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3)

例: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一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 =6(X 1 X 2)1/3,要素X1的单价

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欲使畜产品产量达108单位,两种要素如何配合可取得最低成本?

5.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4)

例:已知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 =6(X 1 X 2)1/3,要素X 1的单价

为25元,要素X 2的单价为200元。畜产品单价为200元,试计算获得利润最大时的要素配置?

6.产品的合理组合(P88)

例:设有化肥总量60千克用于y1和y2两种作物生产,即x y1+x y2=60,其中x y1表示用于y1生产的化肥量,x y2表示用于y2生产的化肥量。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218+1.79 x y1-0.017 x y12

y2=216+2.68 x y2-0.033 x y22

当P y1=0.44元,P y2=0.24元时,求最大收益的产品组合。

7.两种产品之间的关系

(1)互竞关系:要使一种产品产出有所增加,只能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出。如,种植小麦和玉米(2)互助关系:用于两种产品的要素总投入量保持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使得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也增加。如,豆科作物与谷类作物轮作。(3)互补关系:若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类产品就叫做互补产品。如,生产季节不同的农产品。

8.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

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所需成本的总和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第五章产业经济/农业生产结构及其优化

1.产业周期不同阶段时创新的重点

(1)形成期:形成机理:创新、专业化、衍生特点:企业小、产品单一、成本高、售价高、利润不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重点:扩大生产量,开辟新用户、提高市场的份额(2)扩张期:形成机理: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由于市场前景良好,新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形成行业扩张和行业竞争。特点:产品品种增加且附加值更高,市场增长率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进入壁垒提高。重点: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用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3)成熟期:形成机理: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特点:产品分化、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竞争兼并、风险稳定,新企业进入壁垒高。重点: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善服务水平、改革工艺和革新制造方法、开发国际市场等。(4)衰退期:形成机理:大量新产品和替代品出现,原产业市场需求减少,销量下降,利润率下降,厂商数目减少,市场萎缩直至解体。特点:市场增长率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重点:1)领先战略:降低竞争者的退出障碍,成为产业中保留下来的少数企业之一。2)坚壁战略:鉴别出产业中还具有高收益的某一部分,对其采取在领

先战略。3)抽资转向战略:是减少或取消新的投资。4)快速放弃战略:尽早出售业务。

2.用可竞争市场理论解决“马歇尔悖论”

(1)可竞争市场理论:如果不存在沉没成本,公司能够迅速进入该行业,在位公司受到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迫使自身维持反映生产成本的价格以及高效率生产,因此,即使行业仅由少数公司组成,也会得到竞争性市场的产量。(可竞争市场是指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对现有厂商的行为施加了很强的约束的那些市场。(2)马歇尔悖论: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存在矛盾,当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而不存在大量厂商时,就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效率。(3)解决:可竞争性理论通过强调潜在竞争对现有厂商行为的约束解决了“马歇尔悖论”。在可竞争性市场理论看来,即使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只要是可竞争的,垄断者定会制定一种维持价格以获得平均利润,而非制定垄断高价。启示:市场管制以促进可竞争性为原则,消除妨害可竞争性、损害经济效率的进入障碍。

3. 配第·克拉克定理

(1)概念: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2)形成机制:1)收入弹性差异:农产品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一定程度后,收入弹性下降,并小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2)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困难,投资出现“报酬递减”。所以,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3)印证: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相对越大,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相对越小。

4.管制“X”

5.主导产业

6.线性规划:PPT例题

第六章农业科技进步及经济增长

1.农业科技进步的特征

1)社会性2)周期性3)连续性和渐进性4)效益外溢性5)选择性:以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按照市场诱导性和利益性进行选择。

周期性渐进性:外溢性:

2.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作图表示)

1)中性技术进步:某种技术进步并不改变工资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某种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本的分配份额某种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的分配份额

3.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图、文、公式)(P130)

1)“产出增长型”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两种要素的效率获得同步提高,即劳动的边际产量(dY/dL)和资本的边际产量(dY/dK)之比保持不变,而使产出得到增长。

2)“劳动增长型”技术进步(哈罗德中性):

定义: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并假定它等于利润率ρ。如果K/L比不变,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为了保持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K/L比就必须提高,技术进步以后,使资本—产出比(K/Y)保持不变的K/L比水平也同样会使ρ保持不变。

公式:Y=F[K,A(t)L]

图示:

3)“资本增长型”技术进步(索洛中性):

定义:劳动的边际产出是一个常数,并假定它等于工资率w,如果K/L比水平不变,那么技术进步会正常地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为了保持劳动的边际产量不变。K/L比就必须降低。技术进步以后,使劳动—产出比保持不变的K/L比水平也同样使w保持不变。

公式:Y=F[A(t)K,L]

图示:

第八章农业生产的效率分析

1.效率的基本涵义

(1)技术效率TE:在技术的稳定使用过程中,技术的生产效能所发挥的程度。在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下,技术效率是指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在一定的产出组合下,技术效率是指取得最少要素投入的能力。

(2)配置效率AE: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组合配置效率。单一产品状态下:配置效率指资源配置效率,即在投入资源的价格已知条件下,为获得最大产出或最低成本,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佳比例的能力。在多产出的产业中,还要考虑产出组合中的配置效率。

(3)经济效率EE: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只有当成本既定收益最大,或收益既定成本最小时,才实现了经济效率。在产出既定的条件下,经济效率体现为成本效率CE;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经效率体现为收益效率RE。

2.DEA

(1)投入角度的效率:双投入生产前沿面

(2)产出角度的效率

第九章 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1.农业项目的特点

1)农业项目投资的综合性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2)农业项目投资的长效

性:短效+长效3)农业项目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 :农业的特征 4)农业项目投资经济评价的复杂性:农户多且异质 5)多重目标性:经济、社会、生态

2.财务评价体系(例题:略)

(1)本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当年借款额/2)×年实际利率

(2)项目投资回收期(返本期):项目投产后用所获得的净效益抵偿全部投

资支出所需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短,反映资金回收的速度越快,资金利用率越高,风险越小。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为:(1)静态投资回收期(2)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资金的回收能力,其表达式为:

0)

1()(00=+--=∑t P t t i CO CI t

P 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一年累计的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当年净现值。 将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与行业的基准回收期比较:当P t ≤Pc 时,项

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当Pt >Pc 时,项目不宜采纳。

(3)财务净现值: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规

定的贴现率折现到计算期期初的现值之和,是反映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总的获利能力的动态指标。表达式如下: t n t t i CO CI FNPV -=+-=

∑)

1()(00

式中:CI t 为第t 期现金流入量;CO t 为第t 期现金流出量;(CI-CO)t 为第t

期净现金流量;i 0为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规定的贴现率;n 为项目计算期。

NPV >0,说明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NPV =0,说明项目的

收益率刚好等于基准收益率;NPV <0,表明项目达不到基准收益率,项目不可行。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值累计和等于零时的

贴现率,反映项目占用资金的盈利能力,非项目初期投资的获利能力。公式:

0)

1()(0=+-=

-=∑t n t t FIRR CO CI FNPV

若FIRR ≥i 0,项目投资效果达要求水平,可行;若FIRR ≤i 0,项目不可行。

[例9-1]某项目,建设期3年,分别借款400万元、500万元和400万元,每

年借款平均支用,年利率 6.8%。本项目在建设期无力偿还利息,试计算该项目建设期利息。

解:第1年末应计利息=400/2×6.8%=13.60万元

第2年末应计利息=(400+13.60+500/2)×6.8%=45.12万元

第3年末应计利息==(400+13.6+500+45.12+400/2)×6.8%=78.79万元

则该项目建设期建设投资借款总利息为 13.60+45.12+78.79=137.51万元 ,

项目竣工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借款本金1300万元。则在生产期初(或建设期期末)投资借款余额1437.51万元。 2.盈亏平衡分析(损益临界分析、量本利分析)(前提、算法)

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市场容量、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条

件下,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使拟建项目的收益与支出相平衡时的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以评价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前提条件:1)假定产量等于销售量,且产品销售价格在项目寿命期内保持不变,则销售收入是产量的线性函数。2)总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且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和年固定成本在项目寿命期内保持不变,则总成本是产量的线性函数。3)项目生产单一产品,若生产多种产品时,可以换算为单一产品计算。优点:简单局限性:销售不限制、不考虑项目的经济寿命、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不明确算法:P239

第十章 农业主要部门的技术经济分析

1.复种指数

概念:一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

标。制约因素: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动力、科学技术水平。意义:我国人多地少,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是扩大作物播种面积,挖掘耕地利用潜力和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

=全年多种作物总播种面积

复种指数总耕地面积

2.猪粮比价

概念: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是反映生猪养殖盈

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公式:

=100%?生猪价格猪粮比价作为生猪饲料用的玉米价格

3.死淘率

概念:指畜禽的死亡和淘汰比例。影响因素:养殖环境的管理和控制、畜禽疾病的流行、养殖技术水平和措施等。

=100%?畜禽死亡和淘汰数量死淘率畜禽总数量

4.回捕率

概念:反映经过一定时间后回捕的尾数与总放养尾数之比的百分率,是关系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回捕率指标值越接近100%越能说明养殖设施完善、技术合理,并且管理得当。公式如下:

=100%?收获尾数回捕率放养尾数

5. 劳动生产率

概念:指单位活劳动消耗所产生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是衡量农业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式如下:

=

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消耗量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各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 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1)名义GDP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 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 4、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 名义GDP 实际GDP 区分 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 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材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 一、概念 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你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 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3、投资估算:对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所需要的投资总额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过程。 4、资金筹措: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法定程序,从不同的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全 过程。 5、总成本费用: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 6、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范为内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 7、变动成本:是指产品成本费用中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费用。 8、折旧:工业项目投入运营之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和贬值,其价值逐步 转移到产品中区,这种伴随这固定资产磨损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固定资产折旧。 9、摊销:与固定资产类似,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通常也有一定的有效服务期,它们的价值 要在服务期内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区,以逐年摊销的形式体现出来。 10、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 性、和固定性。 11、净现金流量:它是同一时点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用Ft表示即Ft=Ci-Co 12、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出金额的部分。利息=到期应付(收)款总金额-原借 入(贷出)款总金额 13、利率: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之比。利率(i)=单位时间内利息 (I)/本金(P)*100% 14、名义利率:已知实际计息周期利率,按照单利的形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15、实际利率:已知实际计息周期利率,按照复利的形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16、资金等值: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后,不同时点上数额不等的资金在一定利率条件下 具有相等的价值。 17、投资回收期:以项目净现金流入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且从项 目建设开始年算起。 18、净现值:方案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期初时的现金之和。 净现值指标值。 19、投资收益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正常年份的净收益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20、独立方案:各个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 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 21、互斥方案:各个方案之间具有排他性,即方案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接受其中一个 方案就要放弃其他所有方案。 22、敏感性分析:研究当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并 分析当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 23、概率分析:通过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不同变动幅度的概率分布及其对项目经济性指 标的影响,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性以方案优劣做出判断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方 法。 25、有形磨损:也称物质磨损,至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磨损 26、无形磨损:也称经济磨损,指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设备的贬值。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 二、问答题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用 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 ④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 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 答:(1)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2)计量性。用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3)比较性。比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作的始终。(4)预见性。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用性。(6)时空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学科性质: (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2)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 (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 (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doc

一、GDP 与GNP 定义与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 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 GDP =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 产品的总价值。 ? GNP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GDP 的三种统计方法 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 ,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 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 )=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具体做法: (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2. 支出法 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 公式:GDP=C+I+G+(X-M ) 3. 收入法 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 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 公式:GDP=C+S+T 三、其他经济指标 1. NDP :国内生产净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 2. NI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 -(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 3. PI :个人收入= NI —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 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 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DI :个人可支配收入= PI -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四、GDP 的价格矫正指数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P G DP 实际名义价格矫正指数 GDP 也称GDP 折算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

农业技术经济学(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既有复杂的技术活动又有复杂的经济关系。(统一体) 2、技术与经济是相互筹建、相互制约的:技术是经济的前提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是 技术进步的动力。 3、经济处于支配地位,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二.技术经济学三要素? (1)技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经济:①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③劳动节约和经济分析;(3)计量:运用数学原理、计算技术对技术经济原题或某一事物的计量(有确定性,但不一定有正确性) 三.木桶效应原理? 只由长短不同的木板围成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四.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1、重视预测性,讲求稳定可靠的研究效果(经济效果)。 2、经济实效性,讲求全面提高经济技术效果。 3、计量精确性,讲求最佳经济效果。(定性分析与定性分析) 4、评价及时性,讲求现实的经济效果。 5、学科综合性,讲求整体的社会效果。 五.农业生产资源的主要性质? 1、可控性与不可控性:(1)可控:人力资源、物质资源;(2)不可控:自然资源(阳光、雨水等) 2、资源的积储性和流动性(饲料→畜产品) 3、互补性、附带性(相互配合,并存在一定比例) 4、资源的再生性、相对性:(土壤的养分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相对的)掠夺式经营→再生性消失。 六.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原则? 1、总体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2、具体原则:(1)要科学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函数关系;(2)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复杂内容及其影响因素。(3)要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4)要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生产的总体经济 目标;(4)应保证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意义明确,计算方法简便。 七.经济效果临界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指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只有产出大于投 入时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完整版)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技术经济的含义: 经济是指“节约”或“节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 2.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的发展为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技术和经济之间是协调发展的 第二章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 1.经济效果的概念: 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称为经济效果 (1)将技术方案获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2)技术方案实施之后的劳动成果必须是有效的 (3)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劳动耗费是指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2.经济效果分类: (1)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分为企业经济效果和国民经济效果 (2)根据受益者的不同分为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 (3)根据能否用货币计量分为有形经济效果和无形经济效果 3.经济效果的表达方式: (1)差额表示法: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2)比值表示法: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耗费 (3)差额比值表示法:(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劳动耗费 4.提升经济效果的途径: (1)保持劳动成果不变,降低劳动耗费 (2)保持劳动耗费不变,增加劳动成果 (3)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费同时增加 (4)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同时降低 (5)劳动成果增加,劳动耗费降低 5.投资的概念和构成: 项目从筹建开始到全部建设投产为止,整个过程发生的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建设起贷款利息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四个方面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类比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估算法:Y=(Yo / Xo )X Pf Y=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X=拟建项目的生存能力 Yo=同类项目的投资额 Xo=同类项目的生存能力 Pf=物价修正系数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3.基础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2)专家评分法 (3)集值统计法 找n位专家,第j位专家对指标r 给出区间估计,得出n个专家对指标r 的一个集值统计序列,将其投影到区 间轴上。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1.农业生产函数 概念: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 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 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 术关系。如图: 理解:建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基础上;所描述的是要素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 的关系。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数学表达式法研究的问题:①投入—产

出关系②生产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时,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③利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来生产多种农产品时,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特点:①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②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③一般不具有重复性。类型及公式:略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概念:在技术不变、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3.有限要素的合理分配(P79) 例:两个不同土壤肥力地块的生产函数:y A =352+3.301x-0.0126x 2 ; y B =540+1.605x-0.008x 2 ,为了区 别于不同地块上施用的磷肥,分别以xA表示施用于A地块的磷肥量,x表示施用于B地块的磷肥量,要素分配的最佳方案可用下列方程组求得: MP A =MP B (边际产量相等) 3.301x-0.0126*2x=1.605x-0.008*2x x A +x B =100(磷肥总量为100) x A =80,x B =20 当A地块施用80单位的磷肥,B地块施用20单位的磷肥时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分配结果显然与边际产量最大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4.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3) 例:两种要素配合生产某一定量畜产品的函数式为:Y=6(X1X2)1/3,要素X1的单价为25元,要素X2的单价为200元。欲使畜产品产量达108单位,两种要素如何配合可取得最低成本? 5.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P84)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技术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某水利单位购买施工机械一台,价值为12万元,预计其经济寿命为10年,期末净残值为2万元,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则该施工机械的第一年折旧费为()万元。 A、2 ; B、1.2 ; C、1.0 D、0.6 2. 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动态指标的是()。 A.投资利润率B.投资收益率C.投资回收期D.内部收益率3.现在存款1000元,年名义利率为10%,半年计复利一次,问5年末存款金额为()。 A、1000×(F/P,10%,5) B、1000×(F/P,10.25%,5) C、1000×(P/F,10%,5) D、1000×(P/F,10.25%,5) 4.在项目投资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不应该考虑()。 A、现金流入 B、机会成本 C、沉没成本 D、资金成本 5.对于寿命期不同的多个方案比选,选用()指标合适。 A、投资收益率 B、内部收益率 C、动态投资回收期 D、净年值 6.下列()项属于特定目的税类。 A、增值税 B、所得税 C、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D、消费税 7. 在经济评价中,一个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决策准则为()。 A.IRR低于基准折现率B.IRR <0 C.IRR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D.IRR>0 8.折旧费与摊销费在做现金流量分析时,()。 A、属于现金流入 B、属于现金流出; C、既属于现金流入又属于现金流出 D、既不属于现金流入又不属于现金流出。 9.在多方案决策中,若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A.相关B.互补C.独立D.互斥 10.现金流量图的三大要素包括()。 A、资金数额、方向、期间 B、资金数额、流入、时间点 C、大小、流向、时间点 D、大小、流出、时间 二、名词解释(共25分,每小题5分 1.机会成本 2.资金等值 3.沉没成本:

最新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一、单项选择 1.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b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d )。 a.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3.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b )。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净额。 4.从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看,投资等于( c )。 a.私人储蓄; b.预算盈余; c.a和b的和; d.既不是a 也不是b 。5.通过( b )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记算。 a.剔除资金转移; b.使用增值法; 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6.实际 GDP是通过( b )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 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 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7.( a )的说法是错误的。 a.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上折旧; b.国内收入等于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拥有者获得的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d.国内收入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8.GDP不反映( b )。

a.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b.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9.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反映( a )。 a.实物; b.价格; c.实物和价格; d.既非实物,又非价格。11.( b )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 )的表述才是正确的。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今年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至少有一项提高了。 14.计入GDP的是( d )。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汇总版

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选择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容: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0.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的角度, 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 律等。 1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的围(单选题)。P19 14.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15.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P20 二、名词解释 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 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现代技术的概念 现代技术概念已经延伸到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技术的结果不仅成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劳动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 2)在技术原理活动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工具,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 2.简述技术进步的的作用 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 1)研究揭示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2)研究揭示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 3)研究揭示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研究揭示及时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容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技术经济学综合复习资料

《技术经济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某项目第五年的利润总额是-100万元,第六年的利润总额是200万元,如果 所得税率是30%,那么第六年的税后利润是万元。 2.某项目可能获得的净现值分别是-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 对应的概率分别是、、、,则该项目净现值的期望值是万元。 3.已知年名义利率是10%,如果每月计算一次利息,则年有效利率是。 4.如果某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是4万单位,年固定成本是100万元,产品单位 售价是1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是45元,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5元,则 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是。 5. 如果某项目的净现值期望值是100万元,其方差是100万元,那么该项目净 现值的离差系数是。 6. 某项目建设期为两年,每年贷款100万元,贷款利率为10%,第三年开始投 产,则建设期利息是万元。 7. 已知某项目第五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100万元和-100万 元,第六年的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分别是200万元和100万元,则该项目 的投资回收期是年。 8. 如果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10%,那么一笔100万元的五年定期存款在到 期后的本利和是万元。 9. 如果某项目的年固定成本是10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是100元,单位产品变 动成本是45元,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5元,则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单位。

10. 如果某一年的活期存款年名义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12%,那么应用精确计算方法,当年活期存款的实际利率是。 11. 某项目在第五年的销售收入是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是60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是100万元,则当年的利润总额是万元。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哪项不属于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A 实效性 B 应用性 C 比较性 D 定量 性 2、下列哪项属于递延资产。() A 应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支出 B 筹建期间的差旅费 C 计入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的汇兑损益 D 计入无形资产的构建成本的 利息支出 3、下列哪项不属于资本公积金。() A 借入资产 B 法定资产重估增值 C 接受捐赠的资产 D 资本溢价 4、下列哪项关于折旧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平均年限法的各年折旧额都相等 B 工作量法的各年折旧额 都相等 C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各年折旧额都不相同 D 加速折旧法的年折旧额 逐年递增 5、下列哪项关于单利计息方法的表述是错误的。() A 只有原始本金计算利息 B 不受计息周期变化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