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学案学生用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

启东市继述初中施峰艳

学习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位似的性质

2、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3、体验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线段的长

4、能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

学习难点:探索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函数、运动类问题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活动1: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回顾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图形给出一个判断厶ADE与厶ABC相似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活动2:如图1中厶ADEABC,相似比为2: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DE和厶ABC对应中线的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________ ,对应高的比____

(2)若它们的周长差为10,则厶ADE和厶ABC的周长分别是 _________ 和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它们的面积和为19.5,则△ ADE和厶ABC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比,对应角平分线比,对应高比都等于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____ ;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 .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活动3:相似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举例

(山东济宁中考题)如图,放映幻灯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

的图形放大到屏幕上?若光源到幻灯片的距离为20 cm,到屏幕的距离为60 cm,且幻灯片中图形的高度为 6 cm,则屏幕上图形的高度为________ cm.

总结:本题是相似变换中的特例一一位似变换

(1)位似定义:对于两个多边形不仅,如果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么这两个多边形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点叫做___________ .

[典例精析】

例1 :女口图,下列条件①/ B=Z ACD ;②/ ADC = / ACB ;

AC AB

③;④AC 2二AB ? AD其中能判定△ ABCACD

CD BC

的是______________ .

变式1: (2016杭州)如图,在△ ABC中,点D、E分别在AB、

AC上,/ AED = Z B,线段AG分别交线段DE、BC于点F、G 且

AD DF

AC _ CG

(1)求证:△ ADF ACG ;

AD 1 AF砧/古

(2 )若,求的值.

AC 2 FG

变式2 (山东泰安中考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平分

/ DAB,/ ADC= / ACB=90°,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C2=AB?AD;

(2)求证:CE// AD ;

AC

(3 )若AD=4, AB=6,求的值.

AF

例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M, N分别是BC, 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丄MN .当BM= ________________ 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

G

C D

D

N

C

IVI

S A BDE - S A CDE =

1:4

,则 S ^BDE - S ^ADC -(

)

D.-

变式1: (2015岳阳)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M 是BC 上一点,F 是AM 的中点,EF 丄AM ,垂足为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 E ,交DC 于点N (1)求证:△ ABM EFA ;

(2 )若 AB=12, BM=5,求 DE 的长.

变式

2 :(扬州市中考题)已知矩形 ABCD 的一边 AD=8,将矩形 落在CD 边上的P 点处.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 BC 交于点O ,连接AP 、OP 、OA . ① 求证:△ OCPPDA ;

② 若△ OCP 与厶PDA 的面积比为1:4,求边AB 的长.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当堂检测】

1. ( 2016 湘西)如图,在△ ABC 中,DE // BC , DB=2AD , △ ADE DBCE 的面积为

2.(山东省莱芜市)如图,在△ ABC 中,D 、E 分别是

AB 、 BC 上的点,且 DE // AC ,若

A. 1:16

B. 1:18

C. 1:20

D. 1:24

AD

3.如图,已知等腰厶ABC 中,顶角/ A=36 ° BD 为/ ABC 的平分线,贝U

的值等于(

C.1

M

ABCD 折叠,使得顶点

4.(甘肃省陇南市)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CB延长线上,连接ED交AB于点F, AF=x( 0.2奚w 0.8, EC=y.则在下面函数图象中,大致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

关系的是( )

B

.

AB是直径,且CD丄AB,垂足为P ,求证:

【分层作业】

1.必做题:书本复习题27第3、7题2?选做题:

(湖南永州中考题)如图,已知AB丄BD , CD丄BD .

(1 )若AB=9, CD=4, BD=10,请问在BD上是否存在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2)若AB=9, CD=4, BD=12,请问在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3)若AB=9 , CD=4 , BD=15,请问在BD上存在多少个P点,使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并求BP的长;

(4)若AB=m, CD=n, BD=|,请问在m、n、|满足什么关系时,存在以P、A、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C、D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的一个P点?两个P点?三个P点?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考真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1. (2011浙江金华,9,3分)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600m B.500m C.400m D.300m 【答案】B 2. (2011浙江丽水,9,3分)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 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600m B.500m C.400m D.300m 【答案】B 3. (2011湖南怀化,21,10分)如图8,△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BC 上的高, B C=40cm,AD=3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 ,使它的一边EF 在B C 上,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A D 与HG 的交点为M. (1) 求证:;AM HG AD BC (2) 求这个矩形EFGH 的周长.

【答案】 (1) 解:∵四边形EFGH 为矩形 ∴EF∥GH ∴∠AHG=∠ABC 又∵∠HAG=∠BAC ∴ △AHG∽△ABC ∴ ;AM HG AD BC = (2)由(1)得 ;AM HG AD BC =设HE=x ,则HG=2x ,AM=AD-DM=AD-HE=30-x 可得40 23030x x =-,解得,x=12 , 2x=24 所以矩形EFGH 的周长为2×(12+24)=72cm. 4. (2011上海,25,14分)在Rt △ABC 中,∠ACB =90°,BC =30,AB =50.点P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 ⊥AB ,与边AC 或BC 相交于E .点M 在线段AP 上,点N 在线段BP 上,EM =EN ,sin ∠EMP = 1213 . (1)如图1,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求CM 的长; (2)如图2,当点E 在边AC 上时,点E 不与点A 、C 重合,设AP =x ,BN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 ∽△ENB (△AME 的顶点A 、M 、E 分别与△ENB 的顶点E 、N 、B 对应),求AP 的长. 图1 图2 备用图 【答案】(1)∵∠ACB =90°,∴AC . ∵S =12 AB CP ??=1 2 AC BC ??, ∴CP =AC BC AB ?=403050 ?=24. 在Rt△CPM 中,∵sin∠EMP =1213 , ∴1213CP CM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之相似模型(一)学案

相似模型(一)(讲义) ??课前预习 1. 请证明以下结论: ①如图1,在△ABC中,DE∥BC,求证:△ADE∽△ABC. ②如图2,在△ABC中,∠B=∠AED,求证:△AED∽△ABC. ③如图3,在△ABC中,∠B=∠ACD,求证:△ACD∽△ABC. ④如图4,直线AB,CD相交于点O,连接AC,BD,且 AC∥BD,求证:△AOC∽△BOD. ⑤如图5,直线AB,CD相交于点O,连接AC,BD,∠B=∠C,求证:△AOC∽△DOB. ⑥如图6,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求证:△ADB∽△CDA,△ ADB∽△CAB.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知识点睛 1. 六种相似基本模型:

DE∥BC∠B=∠AED∠B=∠ACD A型 A C∥BD∠B=∠C AD是Rt△ABC斜边上的高 X型母子型 2. 相似、角相等、比例线段间的关系: 相似往往与_______________等信息组合搭配起来使用.多个相似之间一般会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来转移条件.一般碰到不熟悉的线段间关系(线段乘积等)时,常需要还原成____________来观察和分析. 3. 平行特征——作平行,得相似(构造X型、A型)

? 精讲精练 1. 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AB上的一点,∠ADC=∠ACB,AD=2,BD=6,则边AC 的长为() A.2 B.4 C.6 D.8 2.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 D=4,AD=8,则AC=________, BD=_________,BC=________. 3. 如图,在△ABC中,EF∥DC,∠AFE=∠B,AE=6,ED=3,AF=8,则AC=_________, _________.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学习目标: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 △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探究过程,并掌握该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类似相似多边形,我们如何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请用几何语言给相似三角形下定义: 活动二: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何内在联系? 活动三:你知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把它写出来。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也有简便的方法。 活动四: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与BC 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写出一个比例式吗? B ’ C ’

活动五 (1)两条直线l 1 , l 2 被三条平行线l 3 , l 4, l 5所截, 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 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猜想 成立吗? 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 (2)你还能写出其他的比例式吗?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两条直线被一组________所截,所得的________ 线段成比例。 请用几何语言写出定理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L 5 L 3 L 4 A D E F H B L 2 EF DE BC AB L 1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 (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 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 练习: 如图,在△ABC 中,DE ∥BC ,AC=4 ,AB=3,EC=1. 求AD 和BD. 活动六: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 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 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四、达标测评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活动七: 活动八: 活动:

141.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导学案

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学习目标: 1.掌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2.通过设计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学会由实物图形抽象成几何的方法,体会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重点:会利用相似三角形定义和判定定理计算物体实际高度。 难点 :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预习案】 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____,对应边_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探究案】 知识点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_________和此时旗杆的_______. 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太阳的光线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AEB =∠CBD , ∵人与旗杆是________于地面的,∴∠ABE =∠CDB=_____°, ∴△_______∽△_______ ∴BD BE CD AB = 即CD=BE BD AB ? 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 ,旗杆的影长DB ,再知道人的身高AB ,就可以求出旗杆CD 的高度了. 知识点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____________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教学设计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的运用. 三、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P48的探究3 . 四、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8例2). 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 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见教材). 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DF 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六、作业 1. 已知:如图,△ABC 的高AD 、BE 交于点F . 求证: FD EF BF AF . 2.已知:如图,BE 是△ABC 的外接圆O 的直径,CD 是△ABC 的高.

相似三角形全章学案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总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与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 二、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相似、形成图形相似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图形相似的现象,探究相似图形一些重要性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描述形状相同的物体,体会相似图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重要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自主探究 问题一: 1、相似图形的定义? 2、请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相似图形的实例。 问题二: 1、两个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思考 (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人站在平面镜前看到的镜像及哈哈镜里看到的镜像,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三:全等形与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尝试应用 1、下图中的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 2、观察图27-1-6中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图形(1)、(2)、(3)相似的。

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ABC 。现要求再画一△A’B’C’,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非全等)。 六、补偿提高 1、(教材P37练习第2题变式题)观察下列各个图形,找出其中相似的图形。 2、如图所示,左侧上海名牌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与右侧A 、B 、C 、D 四个图形中相似的是( ) 3、下列是相似图形的有( ) A. 两个三角形 B. 两个正方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4、如图,作出与方格纸中的图形相似的图形,使点A 与A ′对应,且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 七、小结与作业 八、教学后记: 九、学生出勤: C B A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知识链接 1、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探索新知 1、问题1: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2、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练习:(1.)一根1.5米长的标杆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它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1米;此时一棵水杉树的影长为10.5米,这棵水杉树高为( ) A.7.5米 B.8米 C.14.7米 D.15.75米

(2.)在某一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高为60 米,那么高楼的影长是多少米? 3.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3、例题讲解 例3: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 m,它的影长FD为3 m,测得OA为201 m,求金字塔的高度BO.(思考如何测出OA的长?)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解: 4、课堂练习 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9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

相似三角形判定导学案(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课前延伸】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字母表市即可)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测量,了解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会灵活选取条件,证明两三角形相似。 3、会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简练地写出证明过程。 【课内探究】 实验与探究: 画一个三角形,使三个角分别为60°,45°,75°。 ①同桌分别量出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②同桌画的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换另三个角试试? 小组总结: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 小组讨论:两三角形相似一定要三个角相等吗?将你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知识应用一: 例:如图所示,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成比例的线段。 知识应用二: 例:在阳光下,为了测量学校水塔的高度,小亮走进水塔的影子里,使自己的影子刚好被水塔的影子遮住,已知小亮的身高BC=1.6米,此时,他的影子的长AC=1米,他距水塔底部E处11.5米,水塔的顶部为点D,你能由此算出水塔的高度DE 吗? 小组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解答,你们发现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 练习: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2.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画图说明。 【课堂小结】 小组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探索过程. 2、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能运用上述两个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及其应用. 2、例题的解答首先要选择用什么判定方法,然后利用方格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计算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线相似. 重要方法 1、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证相似,关键是找出两对对应角. 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中,三边对应是有序的即:大对大,小对小,中对中.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定要弄清边与角的位置关系.即边是指夹角的两边,角是成比例的两边的夹角. 4、在相似三角形条件(3)中,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如在图4-3-14△ABC中,AB=AC,∠A=120°,在△A′B′C′中,A′B′=A′C′,∠A′=30°,可以说AB∶A′B′=AC∶A′C′,∠B=∠A′,

但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C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直线定理 ∵DE ∥BC ,∴△ADE ∽△ABC (2)判定定理1: ∵∠A =∠A ′,∠B =∠B ′,∴ △ABC ∽△A ′B ′C ′ A B C A ′ B ′ C ′ 4-3-14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学案

相似形复习课学案 总编号:NO. 22 命题人:陈光双 审核人: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 课前复习: 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和比性质 等比性质 定义 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 相似三角形 性质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 1. ,两三角形相似 2. ,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 3. ,两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 课中探究: 一.基础巩固(易错点): 1. △ 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D= ∠ B , 那么△ AED ∽ △ ABC ,从而 AD ( ) =DE BC 2.如图,DE ∥BC, AD:DB=2:3, 则S △ AED:S △ ABC =___. D A C B A B C D E A B C D E 第1题 第2题 第5题

3. 已知三角形甲各边的比为3:4:6, 和它相似的三角形乙的最大边为10cm , 则三角形乙的最短边为______cm. 4.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长为18cm ,底边长为6cm,在腰AC 上取点D, 使△ABC ∽ △BDC, 则DC=______. 5. 如图,D 是△ABC 一边BC 上一点,连接AD,使 △ABC ∽ △DBA 的条件是( ). A.AC:BC=AD:BD B. AC:BC=AB:AD C. AB 2=CD·BC D.AB 2=BD·BC 二·基础巩固(易漏点) 6·D 、E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 的点,且DE ∥BC ,∠DCB= ∠ A ,把每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称为一组,那 么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_______组。 7·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8,点E 在直线AD 上,DE 等于4,连接BE 与对角线AC 相交于点N ,则 NC:AN= 三.跟踪检测: 第6题 8.如图,△ADE ∽ △ACB, 则DE:BC=_____ 第8题 9.·如图若∠1=∠2=∠3,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第9题 10、如图:DE ∥BC, AD:DB=3:4, △ADE 与 △ ABC 的周长比为 , △ABC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的比为 A B E D C A C B D E 2 733 图6 A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学案 葛家中学 崔名宇 复习目标: 相似是解决数学中图形问题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 1.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2.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探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ac b c b b a =?=2 (2)合比定理:d d c b b a d c b a ±=±?= (3)等比定理:)0.(≠+++=++++++? ==n d b b a n d b m c a n m d c b a 3、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 ;(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 (3)周长之比等于 ; (4)面积之比等于 . 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二、练习: (一)、自我训练 训练1:判断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D A B C

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1∶2。(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0°、70°,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70°,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 训练2:填空 1.如果3=a ,12=c ,则a 与c 的比例中项是 . 2.已知, 542c b a ==,则=-+-+b c a b c a 22 . 3.如图,在△ABC 中,DE ∥BC ,AD=3,BD=2,EC=1,则AC= . 4.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5.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 似的是 . 6.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则树的高度为 . 7.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 ⊥BD ,CD ⊥BD ,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二)、大展身手: 1. 已知2 1=b a ,则b a a +的值为____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1∶2,若S △AEF =6,则S △CDF = . A . B . C . D . A B C A . B . C . D . A E D C B F

第14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第14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温故知新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一定要注意三边的对应的关系,不要写错 2.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可以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也可以与三角形的两边的延长线相交,如下图 所示,若DE∥BC,则有AD AB= AE AC , AD DB = AE EC , DB AB = EC AC 课堂导入

一、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之比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中的一种; 2、应结合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来理解相似三角形; 3、相似三角形应满足形状一样,但大小可以不同; 4、相似用“∽”表示,读作“相似于”; 5、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叫做相似比,书写对应边的比时,一定要找准对应边。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典例分析 例1、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 例2、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知 识要点一 A B C D

例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ABC的是() A.∠ABD=∠ACB B.∠ADB=∠ABC C.AB2=AD?AC D.= 例4、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BC=2AD,E是BC的中点,连接AE、AC.(1)点F是DC上一点,连接EF,交AC于点O(如图1),求证:△AOE∽△COF; (2)若点F是DC的中点,连接BD,交AE与点G(如图2),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举一反三 1、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A.B.C.D. 2、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 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 似. 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学案

§4.6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会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2.了解图形的位似及性质,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在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相等,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是1的两个三角形 是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和一条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相等,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的比,对应的比和对应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面积的比等于. 4. 位似图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叫做,这时的相似比又叫做位似比. (二)基础训练 1.如图是小明做的一个风筝的支架,AB=40cm,BP=60cm, △ABC∽△APQ的相似比是() A.3:2 B.2:3 C.2:5 D.3:5 2.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

3.如图,D、E两点分别在△CAB上,且 DE与BC不平行, 请填上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_________,使得△ADE∽△AB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D.两个等腰梯形一定相似 5.厨房角柜的台面是三角形,如图,如果把各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铺成黑色大理石.(图中阴影部分)其余部分铺成白色大理石,那么黑色大理石的面积与白色大理石面积的比是() A.1 4 B . 4 1 C. 1 3 D. 3 4 6. 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 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8,3 B.8,6 C.4,3 D.4,6 7.如图,点P是Rt△ABC的斜边 BC上异于 B、C的一点, 过P点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条. A.1 B.2 C.3 D.4 二、例题精讲 例1如图,⊙O中的弦AB截另一弦CD成CE、DE两部分,已知AB=7,CE=2,DE=6,求AE长 A E D C B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

相关资料 相似三角形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二、学习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式。 三、自主预习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自学课本61页,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用符号 来表示,读作 在ABC ?与A B C '''?中, 如果∠ A=∠ A ′, ∠ B=∠ B ′, ∠ C=∠ 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_ _ __,k 就是它们的____。 3.反之如果ABC ?∽ '''A B C ?,则有∠ A=_____, ∠ B=_____, ∠ C=___ _,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温馨提示: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什么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温馨提示: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5.当相似比为1时,两三角形有何关系? 四、合作探究 (任务一)探究新知 做一做:如图1,△ABC 中,D 为AB 边上任一点,作DE ∥BC ,交边AC 与E ,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一量,判断△ADE 与△ABC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演绎推理此过程。 图1

(任务二)例题分析 例题1:如果上图中△ADE ∽△ABC ,DE=2,BC=4,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多少?△ABC 与△ADE 的相似比是多少?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吗?为什么? 例题2:上图中,若DE ∥BC ,AD=2cm ,BD=3cm ,BC=4cm.求DE 的长。 (任务三)书中思考题如图,DE ∥BC ,△ADE 与△ABC 相似吗? 由此可得出结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 ,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 与原三角形 。 五、巩固反馈(当堂检测) 1.教材课后练习题 2.若△ADE ∽△ABC ,且 AE AC =2,则△ADE 与△ABC 相似比是 ,△ABC 与△ADE 的相似比是 。 3.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 .两个直角三角形 B .两个钝角三角形 C .两个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等 边三角形 4.△ABC 2,△A ′B ′C ,且△ABC ∽△A B C '''?,求△A B C '''?的另两边长。 5.如图,△ ABC ∽△ AED ,其中∠ ADE=∠ B ,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6.如图,DE ∥ BC ,(1)如果AD=2,DB=3,求DE:BC 的值;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出 边角关系. 2.培养推理论证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4.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图形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 (2)两个相似三角形一定全等;()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5)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6)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 ) (8)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2.填空: (1)如图,BE ∥CD ,则△ ∽△ AB AE BE ( )()()==; (2)如图,AB ∥DE ,则△ ∽△ AB BC CA ( )()()==; (3)如图,∠B=∠ADE ,则△ ∽△ AB BC CA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们再来做几个题目,先看一道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 求证:(1)△ACD ∽△CBD ; (2)CD 2=AD ·BD. (先让生尝试,然后师分析证明思路,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在Rt △ABC 中,∠A=90°-∠B , 在Rt △CBD 中,∠BCD=90°-∠B , ∴∠A=∠BCD. 而∠ADC=∠CDB=90°, ∴△ACD ∽△CBD. ∴CD AD BD CD =. ∴CD 2=AD ·BD. (列CD AD BD CD =时,要让学生自己找CD ,AD 的对应边,并强调找对应边的方法)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D ⊥AB 于D. 求证:(1)△CBD ∽△ABC ; (2)BC 2=AB ·BD. D D C A B C D C A D B

相似三角形与实际应用

1 / 2 初中数学优秀生特长生培训方案 相似三角形与实际应用 一, 思想、方法解读 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1、 分析题意 2、 画出图形 3、 找出两个能解决问题的两个相似三角形 4、 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 写出比例式(要包含已知条件和题中要求的未知量或相关量) 6、 由比例式解决问题或由比例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想方法分类例析 (一)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 例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带领学生去测教学楼的高度,在阳光下,测得身高为1.65m 的黄丽同学BC 的影长BA 为1.1m ,与此同时,测得教学楼DE 的影长DF 为12.1m ,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已测得的数据,测出教学楼DE 的高度.(精确到0.1m) 例2.我侦察员在距敌方200米的地方发现敌人的一座建筑物,但 不知其高度又不能靠近建筑物测量,机灵的侦察员食指竖直举在右眼 前,闭上左眼,并将食指前后移动,使食指恰好将该建筑物遮住。若 此时眼睛到食指的距离约为40cm ,食指的长约为8cm,你能根据上述 条件计算出敌方建筑物的高度吗?请说出你的思路。 例3.小明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1m 的竹竿影长0.9m ,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墙上,如图,他先测得留在墙上的影高1.2m ,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2.7m ,他求得的树高是多少? 例4.如图:学校旗杆附近有一斜坡.小明准备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发现当斜坡正对着太阳时,旗杆AB 的影子恰好落在水 平地面和斜坡的坡面上,此时小明测得水平地面上的影长BC =20 米,斜坡坡面上的影长CD =8米,太阳光线AD 与水平地面成30° 角,斜坡CD 与水平地面BC 成30°的角,求旗杆AB 的高度(精确到1米). (二)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方案设计 例5、如图, 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毫米,高 AH=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 上, 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 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例6、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的一条直角边AB 长为1.5m ,面 积为1.22m ,工人师傅要把它加工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 面,请甲、乙两位同学进行设计加工方案,甲的方案如图(1),乙的 A B C D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1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版九年级数学下册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1学案新版苏科版 课题 6.7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 (1)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投影的意义.知道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2、通过测量活动,综合运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的理解. 重 点 “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的应用。 难 点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加深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的理解.。 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得分 1、如图所示的测量旗杆的方法,已知AB 是标杆,BC 表示AB 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利用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与其影长的比相等来计算旗杆的高 B.可以利用△ABC ∽△EDB,来计算旗杆的高 C.只需测量出标杆和旗杆的影长就可计算出旗杆的高 D.需要测量出AB 、BC 和DB 的长,才能计算出旗杆的高 2、下图中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 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 (1)在三个不同的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 进行交流. 3、如图,一人拿着一支刻有厘米分度的小尺,站在距电线杆约有20m 的B 处,把手臂向前伸直,小尺竖直,看到尺上约10个分度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手臂E ′D?长约50cm,求电线杆EF 的高.提示:可以根据△ACD ∽△AEF, 第1题:C 第2题:(1)顺 序 为 (3)(2)(1).因为在早晨,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此时树的影子较长,影子位于树的正西方向,在上 午,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树影的长度逐渐变短,树影也由正西方向 E D C B A E 'F E D C B A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 谢文广 例1 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 例2 已知:如图,ABCD 中,2:1:=EB AE ,求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如果2cm 6=?AEF S ,求CDF S ?. 例3 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 ?.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例5 如图,D 点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过D 点画线段DE ,使点E 在ABC ?的边上,并且点D 、点E 和ABC ?的一个顶点组成的小三角形与ABC ?相似.尽可能多地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线段DE 的画法.

【知能点分类训练】 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8,另外两边长为_________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ABC 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 当△A 1B 1 C 1 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时,△ABC与△A 1 B 1 C 1 相似. 3.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4:5:6,三边中点连结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60cm,?则原三角形各边的长为(). A.16cm,20cm,24cm B.32cm,40cm,48cm C.8cm,10cm,12cm D.12cm,15cm,18cm 4.△ABC∽△A′B′C′且相似比为1 3 ,△A′B′C′∽△A″B″C″且相似比为 4 3 ,则△ABC与△A″B″C″的相似比为(). A.1 4 B. 9494 .. 4949 C D或 5.若△ABC的各边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 1B 1 C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与△A 1B 1 C 1 的对应角不相等 B.△ABC与△A 1 B 1 C 1 不一定相似 C.△ABC与△A 1B 1 C 1 的相似比为1:2 D.△ABC与△A 1 B 1 C 1 的相似比为2:1 6.△ABC与△A′B′C′满足下列条件,△ABC与△A′B′C′不一定相似的是( ?). A.∠A=∠A′=45°38′,∠C=26°22′,∠C′=108° B.AB=1,AC=1.5,BC=2,A′B′=12,B′C′=8,A′C′=16 C.BC=a,AC=b,AB=c,A′B′```` B C A C == D.AB=AC,A′B′=A′C′,∠A=∠A′=40° 7.已知:在△ACB中,∠ACB是Rt∠,M是 A AB中点,MD⊥AB交AC于E,BC 的延长线于D M 求证:AB2=4ME·MD E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