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张华清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对七~九年级则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如此,才能使其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

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

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

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鉴于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文本,

在读中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褒贬色彩,品味语言的格调、情调,揣摩

语言的内涵、内蕴,联想语言的文外之意,想像语言的空白形象,从

语言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语言的鉴赏力。而且,还要学会“披文入情”,善于从作者寄情的事物中捕捉诗意,以求与作者的思维碰撞,

心灵交汇和感情沟通。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个性

化的自我感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升华。可见,散文

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要以新

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针对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教学。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是

以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零乱肢解,架空分析,剥夺了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的机会,使充满人文情趣的散文教学索然寡味。学生的感受

都是教师的感受,更可悲者是教材编写者的感受。能力来自于实践,

感情来自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一些教师的做法看,

不用说学生难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恐怕连基本的读书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难培养。这不能不说是对现代文化的糟蹋,不

能不说是散文教学的失败。

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将

操作过程概括为“读——感——品——悟”四个环节。

“读”。读又可分为朗读、略读、速读等,此处专说朗读。其实,朗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认识文本的过程;朗读

也是品味感受的过程;朗读还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语文新课标要

求“反复朗读”,就是因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一种能力。

1.要读得正确、流畅。这是朗读文本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

面对生疏文本就能准确把握语音、语流顺畅的阅读能力。

2.要读出韵味。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内在的神韵上、意境上,以及外在

的结构组成上、语言形式上都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朗读,就要掌握好

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仅仅依靠标准的普通

话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

3.要读出情致。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描绘的是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

索过程,但重在冶情。面对这一感情物,学生就应带着感情去读,用

声音传达出文本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平淡无味无情趣,“新闻播

音员式”的朗读不是真正的散文朗读,不是艺术性的朗读,更不是创

造性的朗读。

“感”。这是对文本的深入,是对文本的总体认识。能“感”的人,

视文本为一个整体;会“感”的人,能及时筛选出有关信息,捕捉到

重要信息点。

1.感知文本内容。这是整体阅读的一个方面,即首先要知道文本“写

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能流利地复述出内容,能简练地概括出内容。同时,能准确定位文本内容的重点所在。

2.感受作者思路。思路是作者结构文章的思维程序。感受思路、理清

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其实,感受思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心灵

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

的例子教会学生善于探寻作者的思维方向,达到与作者思维的契合。“品”。这是揣摩、品味,是对重点内容的琢磨、感受、体验。

1.品味文本语言。散文属于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

作者在行文时,往往会采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采用一些富有表现

力的词语和颇具特色的句式。而这些语言一般除具有表层的具象外,

常常还隐藏着深刻的含义,内在的意蕴。学生在阅读中就要抓住重要

的语段和关键的词句,把握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意义,品析其巧处,体

会其妙处,从而达到“悟意审美”的目的。

2.品悟作者感情。散文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

就要侧重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视觉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品悟、感受文

本的情感美。同时,这反过来又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以情解文”之目的。

“悟”。悟即领悟、觉悟。这是在对文本内容理解之上的阅读联系、

阅读发现,更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形式。

1.悟人生。“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中要认真学“文”,把握“文”的意义、内涵;同时,还要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更深的东西,悟道明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去思考人生。

2.悟社会。文本在反映作者思维、情感的同时,自然会折射出社会。

学生要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跨越与社会的距离,间接认

知古今中外的社会,贴近广远的世界,挖掘出文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意义。

3.悟自我。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跨越“旧我”与“新我”的距离。具

体来说,就是使自身的知识经验得以扩充,观点得以改变,思想感情

得以升华,方法技术得以迁移,实现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在本质上

的提高,在价值上的飞跃,在能力上的练达。同时,还要学会将自我

放进文本,与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心灵沟通,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认

识价值。

总之,上述“四环节”散文阅读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了人文精神的弘扬,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的

主体性,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们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

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无论怎样,教师们都要切实领会《语文课程

标准》的精神,转换教学新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并将朗读作为贯穿

始终的主线,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揣摩体会出强烈的情感和独到

的见解。如此,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确定散文阅读教学内容

作者:李健点击:306次日期:2012-06-08

一、散文和散文教学现状

散文教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散文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散文是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从狭义上来说,指纯粹的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性

散文。

以上,是从散文的外延来说散文是什么,那么散文的内涵是什么呢?

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

(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

李晓虹说:“散文是以表现内心为主的,它所展示的是作家…情?的世界。”

郁达夫说:“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韩向东说:“散文是主体性最强、最…自我?的抒情方式。”

他们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散文的核心特质:

1、抒发情感。散文展示作家的情感世界。《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抒发了

作者强烈的感情。

2、展现个性。散文展现作家自己的个性,因此这一篇散文区别于其他散文,这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

3、倾诉心声。作家主要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是在跟读者对话,在诉家常,掏心窝。《青海高原一株柳》陈忠实就是通过柳树发表自己的心声:“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树如此,人不也是

这样吗?

4、反映生活。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展现的生活都打上了那个时代地域的、人文的、风俗的烙印。《第

一场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

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内容随意性过大,“教什么”与“不教什么”完

全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研究与分析,而是凭借自

己以往的经验或照搬他人的套路——“我就是要教这些”。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教这些?是否应该

教这些?许多教师通常会比较困惑,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所有的方法事实上就失去了意义。具体到

散文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把散文教成小说,教成说明文、议论文,比如说《黄河的主人》《天游峰

的扫路人》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去分析人物形象。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点。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

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比如《早》教师们的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三味书屋”“腊梅”“早字的来历”上。讲授或者讨论作者如

何按方位顺序写“三味书屋”,如何从色泽形态上写腊梅,如何回忆鲁迅刻早字的叙述上。布置作业:让学

生也去观察自己的书房或者教室,模仿三味书屋的方位描写,写写自己的书房或者教室。当然学有所得,

一课一得,这很好。但是,学习这篇吴伯萧的散文,仅仅做到在这些适合吗?到位了吗?

二、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情

散文教什么首先是由学情决定的。一篇散文在手,学生不管目标理念,也不管成长发展,他们似乎并没有

这样的长远眼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的阅读———朗读的、默读的、指读的、品读的———懂得了什么,

疑惑有些什么?我们教者不得而知。这就要研究学情。

2、文本特点

确定散文内容的另一条路径就是是文本特点。应该说,从学情分析与文章体式分析两条路径来确定教学内

容显然合理全面多了。不过,两条路径得来的结论完全重叠是不可能的。事实可能更多会这样:两条路

径得来的结果部分相关,或者完全无关,或者互相冲突。这时,该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于是,我们的

研究就要深入下去。

3、学情需求与文本特点的聚焦点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最佳区域

我们认为,从文本特点与学情出发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聚焦点则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

根据文本特点,有些最核心的内容要素必须作为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能存在缺失,教师就要唤起学生的需求,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比比皆是。

如果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全体的关注点均偏离文本,这时教师应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从众心理还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共同反映?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保护学生的合理需求,通过课外渠道满足学生,通过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散文。

4、具体到一篇特定的散文阅读教学,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因此,散文语言非常值得也最适合学生的揣摩与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言表达庄重,结构严谨,环环相生,因为作者是写一种四季常青,能驱虫的樟树;不是写一种娇艳的花,是写一位伟大的女性,不是写一个歌女,所以语言工整庄重;《只拣儿童多处行》语言表达节奏非常欢快,因为是写孩子,写春天,因为作者爱孩子,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这些东西,因为是四、五年级,无法和孩子言说,但是,从老师对写法的总结中,从孩子们一次次朗读中,这些内容就渗透进去了;《安塞腰鼓》语言表达是完全陌生化,讲究排比、对仗,运用大量比喻,语言本身就在传递安塞腰鼓的特点,气势。换成其他的语言,就传递不出来。

其二,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散文是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而不是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对象的。散文确实有现实所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但散文是文学作品,它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中的独特的感觉,客观的外在对象不在散文阅读视野中。每个人心中眼中都有“孩子”,这个形象,“闹嚷嚷”“叽叽呱呱”“东一堆,西一堆”“莽莽撞撞”,“冒者汗珠”如果,换成我们会觉得孩子很喧闹,学生们说汗酸味。但是,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却需要感受冰心心中的“孩子”,这个典型的文人眼中的“孩子”,是小天使,是太阳,是花,是春天,是飞涌出来的,因为冰心“爱”孩子,“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所以,我们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是读冰心的情感,永远是作者的情感,不是让学生去体会我们老师的情感。

其三,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根据散文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多数学者都强调散文的艺术理性成分,强调散文中的“情思”和“理趣”。散文重思想,但是,散文中的思想感受,是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而不是纯粹的理性的思考与论证。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散文的这一鲜明的特征。

三、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

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完成两大任务:1、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2、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什么是阅读方法?我觉得,所谓阅读方法,就是学生拿到一篇文章,眼睛往哪里看,试图看出什么东西来。这个什么东西,就是文字背后的生活

散文阅读教学构思2009-02-02 12:33

散文阅读教学构思

钟金燕

散文阅读教学我大致分五讲进行:如何读懂散文,含义类题型与答题模式,构思、手法类

题型与答题模式,综合鉴赏类题型与答题模式,综述。

第一讲:如何读懂散文

所谓“读懂”就是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感悟,写了哪些内容。

一、片段阅读法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应把这一特点融入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形散”就是指

文章的内容有多个。“神聚”就是指文章有一个核心、线索。

1、把散文所描写的片段、场景一一找到并归纳。

如:写了哪些事件/写了哪些景物/写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这一板块的内容采用的多是记叙方式,描写一个个画面或场景故事。

2、比较找出各个场景片段的共同点、联系点。

如:都写了某一事物的什么事情/不同事件作者都体现出了共同的情感倾向/不同的景物都

体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对这一共同点作者有什么感悟。

这一内容的概括主要从位置(每一片段的结尾)和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来入手寻找。

3、跳读全文,找出对片段之间共同点、联系点的相关评述。

如:相关的评论、抒情议论性文句。标志:我不禁慨叹…/让我领悟…/使我觉得…

这一板块的内容主要通过位置确定,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和最后部分。(卒章显志的模式)

小结:前两个步骤找到的就是散文的“形”,最后一步找到的就是文章的“神”,两者结

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

二、类型化阅读法

解读一篇散文,还可以从散文的类型去把握主旨。首先,要明辨散文的体裁,是叙事、写

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明人生哲理。其次看话题,看作者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做阐发,还是就现实做联想。

1、从体裁看,主要考查三大类:

① 叙事散文:内容主要描述事件、人物活动,由事及理。

② 记人散文:内容主要记叙人物事迹,突出人物精神特点,由人及义。

③写景散文:内容以描绘山川花鸟虫鱼等景物为主,由景及情。

2、从题材看,主要考查三大类:

① 咏史怀古:描写古人古事古迹的共性特点、精神品质、文化内涵,由古及今,对现实社会、现象、个人际遇进行比对借鉴或反讽。

②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物象特点,抒发感悟、感慨,由物及志,抓住物象与心态、性情的契合点生发感慨。

③ 人生感悟:通常描述生活琐事,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手法,阐发生活中的哲理、顿悟。

三、文学主题阅读法

作家在创作时,往往喜欢写几个常见的主题,其实是文学中的几个母题。明确文学中几个

常见主题,明辨文本中的意象指代意、寓意,把握中华文化底蕴,积累素材,是快速解读

散文主旨的捷径。

1、抒发乡思乡情:

内容主要描写能寄托乡思乡情的事物,例如:月亮、故土或故乡的人事物(花草树、大雁、亲人、母亲)或故乡的土特产、特殊事物。

2、回归精神家园,文化的归宿:

内容意象,例如:南山、故乡、黄土、黄河、长江,或文学宝库中的一些经典意象(江南、鹧鸪、明月高楼)。

3、体现物质与文化的冲撞,表达物质与精神的取舍。

常见“城市”代表物质文明,一种浮躁、迷失的精神。“乡村”/ “原野”/“故乡”代表精神家园,一种质朴善良的民风民俗、本真的精神境界。

本讲总结:在这一讲中,介绍了三种阅读方法。第一种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法,完

成这一方法,就可直接回答散文中关于内容与主旨的问题。第二、三种是解读主旨的捷径,但并不能适用于任何文本,只是做为第一种方法的辅助工具而适用。

第二讲:含义类题型与答题模式

此类题型着重考查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散文阅读的基础考查等级:理解。

一、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

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最后一种放在第三讲中细化讲解。

1、问题类型:某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某句中的某词?/某词在文中有何含义?

2、词语类型:

① 代词:关于代词的理解是常考类型。根据代词出现的语法原则,对它的含义阐释应该在上文中找,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如:“这”,“那些”指的是什么?关于原因的概括,考“因此”。往往答案是对前文内

容的一个概述归纳。

② 名词或动词

这一类型词的考查要结合所在文句进行理解。

A、注意分析词语之间的搭配,或词语的修饰成分。

B、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形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

正确解题的关键。

C、对词语的引申义、隐含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去分析。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就是指下列三种类型的句子:①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②关涉文章

内容和结构的总结句、过渡句。③语约意丰,颇富言外之意的含蓄类句子。

1、问题类型:

某句话如何理解?/有何含义?/如何阐释某句话?/为什么说某句话,是什么含义?/某句

话在文中有何含义?

2、句子类型:

① 揭示主旨类句子:

特点:抒情或评论式、慨叹式的文句

此类句子与主旨相关,往往是揭示主旨的文眼句,解答时应联系作者的情感立场作答。

② 总结句、过渡句

此类句子的考查与构思相关,放下一讲

③ 含蓄类句子

此类句子是考查的重点、难点。

A、明确含蓄的原因:句子含蓄,往往是因为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才使得句子暧昧不明。解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对症下药。

比喻----找出本体与喻体,抓比喻的相似性。

借代――找出本体与代体,抓借代的相关性。

比拟――找出本体与拟词,抓比拟的相似性。

反语――找准反语的讽刺性。

B、找准事物与事理的共同点、联系点。

若文句是对某一事物、场景的描述,要联系主旨,发掘事物与事理的共同相关、相似点,

结合主旨回答。

C、联系前后相关论述,转换表述方式。

文句的含义阐释,往往能够在最靠近的地方找到,所以审题后,立刻回归文本,发掘前后

文段的相关阐释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找到后要进行自己的处理转换,把原文的句子调整

成为自己的答案:否定表述转换为肯定表述,抒情方式转换为陈述方式。

本讲总结:含义类考查题型,因为关涉到具体文本,因此较难掌握规律与模式。理解又因

人而异,因此答题较难有一个普遍的指导。但是无论是考词语还是文句,无论是什么类型,应明确一个总的原则:坚持主旨先行,联系上下文的观点。

第四讲:综合鉴赏类题型与答题模式

这类考查题型是对文章主旨、手法的综合考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级考查,

貌似难题,其实是纸老虎,往往拿分就靠此类题目。

一、问题类型:

文章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体会某句话,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文章多次

采用了某种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几个例子并进行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文

章在语言上有什么风格,请举例说明。/对文章的主旨或某个观点,你同不同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题型分类:

1、艺术特色类:

这一问题问得一般很模糊,不容易找到答题的立足点,碰到此类问题,一般从三个方向考虑:

① 语言风格:明丽、清新、沉稳、凝重或具有音乐美、韵律美等,可借用诗歌鉴赏的术语。

② 修辞手法:应特别重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反语,并应明确它们在应用

上的效果、作用。

③ 表现手法:一般常见的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2.手法分析类:

此类问题一般按照以下模式答题:

指出手法+文中例子+适当分析+手法的作用效果(对主旨情感的服务意义)

3、主旨归纳类:

此类问题的答题模式是:

通过描写/叙述/描述……的内容,抒发/揭示/赞扬/揭露/抨击……的情感/哲理/精神/现象。

4、体会感悟类: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现实事例,是跳出文本的考查,基本模式:

文中主旨/观点+文中的相关论述+自己的立场(同不同意)+现实中的名人名事

小结:这一类题型一般是散文阅读考查的最后一题,赋分值较高,虽然问题看起来较难把握,其实是所有阅读题中最容易拿分的。应告诫学生,此题千万不可开天窗放空。

第五讲:综述――做散文阅读的步骤方法

前四讲都是针对散文考查的题型细化讲解,这一讲是从阅读到做题的步骤整理。

一、跳读

1、定内容

对所给的现代文阅读文章进行大致的浏览,主要阅读文本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

开头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概貌。确定文本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

情感,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

这一步主要是明辨题材。

2、定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要确定所给的散文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体裁的散文,内容与主旨

都有差异,确定文体为我们把握文章大意主旨指明了思考方向。

(这两点可结合第一讲“如何读懂散文”中的“类型化阅读放”进行理解。)

3、定重点:

跳读内容,可跳过的是叙述部分。从表述方式来区分,内容属铺叙、叙述的,都可跳读。

但是表达上属于抒情、议论部分的,就要细读,切不可略过,应执笔在文本中划出,显著标识。

三、研读

1、定结构:

确定文章的线索、主要事件、人物。

散文一般为:引入事物――展开――升华

小说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定中心:

由文体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来推知文章的主体情感或表达主旨,抓住景、物、人的契合点,从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寻找把握。

3、定特点:

主要是确定文本抒发主旨,组织内容上的手法特点。是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或全文使用象征。

三、审题答题

1、审题干,定类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①定类型

审题干,明辨题目类型,分清题目是含义类型题(是什么?),还是构思手法分析类型题(为什么?),或是综合鉴赏类型题(怎么样?)

“是什么”要求是对文意内容的考查,答题时一定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去任意拓展、想象,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做答。

“为什么”类的题目,就必然拓展开去,只从文章中找是找不到的,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主旨、段落之间的关系,找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归文章的内容上来,记住不要只答手法而忽略内容,切记“手法永远为内容服务”。

“怎么样”的问题一定要区分命题人是给限定内容还是开放性较强,不要答非所问。

②定区位

审明题干要点,提取了关键词后,应把所问到的词语、句子、段落还原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尤其是含义类型题,一定要还原后,在其所处的句群、段落寻找答案。(写景状物类散文,要突出把握它的修饰语。)

2、抓关键,定答案

①还原到原文,确定答案区间后,把关键词提取,组织好答案,注意转换表述方式:由否定到肯定,由抒情到陈述。

②根据题目类型,明确答案的要点,全盘考虑组织答案,不要漏掉得分点,也不要天女撒花没有要点。

③组织答案落实答案应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答案应是理论的提升,不可散文化、

抒情化。

④陈述答案应注重条理性,应用小序号区分答案的要点,不可一勺烩。

探寻散文阅读教学之“美”

探寻散文阅读教学之“美” 长久以来,美育是比较抽象的教育内容。基于小学生接受了长达六年的语文教育,加之随着社会阅历与阅读量扩大的影响,在中学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认知规律与美学原则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语文课堂教学智力内容与施教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让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流露出美育的教学风格。经过笔者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同行经验得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美学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让美的规律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即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以多种美的形象和审美活动得以呈现,从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一、配乐――引发美感 散文教学,通过听的形式最能感受文章的美好意境。教师可以与散文相匹配的歌曲带入散文教学的环境。一般在散文新课的教学中,一曲美妙切合文题的音乐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新课教学。例如,以人教版朱自清的《春》为例,鉴于这篇文章活泼欢快的步调,为此,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选用笛子曲《幽兰逢春》,这首曲子轻快活泼、舒缓的旋律很有悬念意味。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捉住学生心理特点,尝试着选用适合现代学生胃口的动画音乐《海潮之声》,由

于歌曲清亮温婉,与朱自清的《春》柔和的文风非常匹配,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得到同行老师的赞叹。课堂上一边朗读一边倾听着恰到好处的曲子能让学生激发美感。在一次地区公开课上,一位老师选用《蓝色多瑙河》这首世界著名的圆舞曲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为最后打分增添了分量。《蓝色多瑙河》歌词:“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吹动树梢……”优美的旋律立即把学生带入了春天的美好意境之中,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所需要的意境和情绪之中,获得对课文情境的具体感受。一首歌,可以激起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渴望,诱发学生的美感,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感受美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此,在散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泛读,学生朗读,独自默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随着电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还可以听配乐朗读,看电视听朗读等。如人教版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给读者上了一堂关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教育课。文章很适合朗读教学法,因为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能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在讲课文第一课时,笔者没有过多介绍什么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主要以小组竞赛形式(小组代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一——散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现代文(散文)阅读试题的常考内容与形式。。 2、掌握现代文(散文)的阅读试题的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通过练习,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解决相应题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德育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解决相应题目,总结现代文(散文)阅读技巧,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安全目标 跑校生注意回家安全,路上注意红绿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加强练习,了解现代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二)教学难点: 1、运用解题技巧解决相应的题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总结归纳平时容易出现的阅读题目,集中总结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解、练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PPT、文字资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钟思想政治教育 同学们,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肥沃而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壤,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健康,为了生命,为了子孙后代,保护每一块绿地,爱护每一棵树木,节约点滴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每位同学都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观念在高中时期教会学生受益终身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责任。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标签: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以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的提出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散文的主要观点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近二十年来,散文创作随着时代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时代下,散文中的“神”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心思想和文章主旨,它的含义得到了拓宽,包括情绪、意蕴等。注明学者陈剑晖提出,散文的生命在于诗性,这种诗性是建立在个人的存在上的,人的生命本真性和人内心丰富的世界,则是诗性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新的教材大大的改善了原本已经不合时代的散文出现几率,一些新的名家的散文逐渐在书本中有了一席之地。这种文章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的知识接触面也比以前更加宽泛,这种新形式,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散文的阅读技能,必须要改变,有一个自我锻炼和练习的过程。文本是散文阅读的中心,要指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文本中,通过与文本交流理解散文的内涵。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培养思维、处理信息和提高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方对话;老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合散文阅读的环境;老师要指导学生有侧重的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 2.1根据文章结构理顺文章思路, 首先,进行文章的整体分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全文内容的把握,进行文章框架的大体了解,形成了对文章的初步认识。 其次,学生对一些重点段落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控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行文的思路。针对文章的内容,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分析,划分好层次,理清楚文章之间的联系。 最后,学生要在文中提取出重要线索,文章的线索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到行文思路就把控好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在文章中,不论是处于局部还是整体,我们都需要了解到,文章的线索就是文章的命门,是它将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从而表达出主体思想的。

散文阅读教案

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 一、单元(章节):升大15-2班 二、单元(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附:《记住回家的路》全文及问题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

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 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问题: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 【摘要】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关键词】散文教学引导揣摩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学好散文呢?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导入,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有悬念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朱志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爱用优美的文字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写父爱的文章大都是严厉,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又是怎样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背影》。这样的导入,不仅很自然的进入文本,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放笔纵情,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精神的,物质的,现实的,幻想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但这些材料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这个中心就是神,就是线索。通过它把零散的材料连串起来。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散文中的线索,为我们掌握和理清散文的情感脉络提供了依据。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济南城冬天的图画,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天空,济南的大地,济南的山,济南的,绘制了一幅完整的济南冬天的图画。全文写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壮”而着眼于“秀”。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济南的冬天是温暖的”。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所见的是山的秀美,水的碧绿,突出一个“暖”字,这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再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寄托切切思乡之意,说枣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1.明确《2019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说: 《2019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 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07T16:57:28.6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作者:冯莉[导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世纪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媒体技术得到有效应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散文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一直以来,“形散而神不散”,它是散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观点,它能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限制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内容,能够让师生体会到作者文章表露的心理动态与情感流露,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对问题解析。二、高中散文阅读方法 在高中散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累积经验、逐渐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它的重点内容是文本,在教学时,老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要做好正确的思路指导,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此外,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时,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方法。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对散文进行略读,要在宏观的角度上对总体文章进行分析。并且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全面地对文章的题目、段落、文体等内容进行分析,要分析文章的主体结构、弄清楚文章各个段落的内容以及写作手法,分清段落层次。当对文章的内容与思路全面地理解清楚以后,然后再对文章的每一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过程中,对于文字的每一段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分析,要提取文章中的段落与要点。同时,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文章的线索,也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的思维轨迹,将作者的思路找出,并且全面掌握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对于散文阅读而言,作者情感的表达连接了文章的情感,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文章段落到整体文章,通常会有贯穿其中的线索。因此,只有理解文章段落的条例后,才能全面地了解文章主体意思。 2.把握关键语句,点出文章主旨。关键语句是散文阅读过程中需要寻找的重点,因为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包含了作者的中心情感。例如“这”、“此”词语代表的是代性词。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有重要作用。而文章的主旨构思就焦点而言,它属于一篇散文的文眼,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按照自己文章的焦点将想法与思想归纳在文章中,然后再统一对思想进行整合,从而能够让文章顺畅。散文中,“文眼”体现出来的意思多是概括情感、富含哲理的词语,同时也是阐述感同身受的语句,它不会固定在文章中某一个段落。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文章特点,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技巧,以保证学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 4.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不能够仅靠理论讲解和方法培养能够达到效果,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悟找到感觉、逐步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需要进行一定的程序优化指导,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对于一些思想和认识教师不必急于暴露给学生,也不必强加给学生,而是逐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逐步理解去其中的文句和思想。再让学生换位于苏轼,想象水与月,逐步和生活与人生靠拢,体会其中的哲思,体会这种“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放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参考文献 [1]郭丽娟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分析[J].东方教育,2015,(9)。 [2]梁先军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0)。 [3]刘洁清用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语文质量[J].成功(教育版),2013,(4)。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 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 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3 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 年级的“阅读要求” 15 条中有5 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 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训练过程设计训练过程分以下两个两个步骤 一)精讲它包括导入、讲授散文知识和讲授规律性知识。 1导入纵观近几来的语文中考,阅读文段以课外文段为主,同时加大了感悟性题、开放性题和欣赏类题,那么散文就是代文阅读的首选。所以今天的复习课,就是散文阅读训练课。

最新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教学内容

散文阅读 ——表达技巧的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2.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 一、考点解读 对散文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是常考点。主要题型有两类,一是小处设题,从句段切入考查修辞、语言效果和表现手法;二是从大处设题,从谋篇布局角度考查表达技巧。 题干的表述一般为(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3)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 二、知识回顾 1.什么是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2.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详见《创新设计》p210--213 (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对偶、夸张等。(2)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3)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联想、想象,以及人称的变化等(4)行文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伏笔、铺垫等。 三、典型分析 亲亲麦子(节选) 张佐香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方法小结】 1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方法点拨:三大意识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就不应该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法”去分析肢解这篇文章,只能使它化为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也无法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探索,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借助想象的翅膀,把沉默的铅字化为激情的语言,把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优化散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从广度和深度去领悟文章,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健全人格,享受诗意的人生。 一、由“言”及“心” 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语言表面看似松散,实则表现了同一个中心。作者在自身思想经历基础上创作散文,所览之物,所思之心,连篇成文,题材非常广泛。因此对文章作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可以由点及面,从句子入手,和学生一起循着文章线索来查找中心。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不妨就从那篇学生熟悉的《匆匆》入手。首句话就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的日子哪里去了,我们的去年、前年都在做什么?日子是如此直接走过去,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间就是这样可怕地消失的啊。瞧!我们马上就从言语中发现了作者大体要表达的中心就是:时间来去匆匆,没有预兆。这样,为学生打开了过去修建的窗,使学生能直面朱自清的语言文字。通过复习前文,接下来引入新散文《背影》,有了模仿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就明确和有信心多了。 课堂中,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入手,把握线索,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理解材料,顺藤摸瓜,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中心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二、了“心”察“情” 优秀的散文体现着作者恬淡或浓烈的感情,文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细节的描写也不同。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以《背影》为例,在文中,作者看着父亲买橘子,爬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一种强烈的情感,累积得太满,在平常行动中不经意就那么控制不住,赤裸裸地用眼泪表达出来了。这直接的抒情撞击着我们的心,抓住了这一细节,教学生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渐渐地,学生们就慢慢体味出曹明海在《语文教育·智慧论》中所说的话了:“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感情氛围出来了,读者与作者共同体验,就这样,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情感中去,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 三、“情”动入“境”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吴素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答题时关注文本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2、加强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审题眼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幻灯片1——标题 教师: 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甪直中学这个美丽的学校来给大家上课。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现代文大阅读中散文阅读的复习指导。再近几次的高三模拟考统批中,我一直批现代文大阅读部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同学们也有很多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散文阅读题型三大问题 幻灯片2—— 1、对文本的研读不够 2、审题偏差或不全面 3、答题方法、思路不明确 三、注重文本理解 (一)为何要注重文本解读 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注重散文的文本阅读呢?最近忙昏了头,先一起看几幅图片吧! 幻灯片3—6:春天的樱花烂漫、海棠垂丝、梨花似雪、桃花娇艳 我突然很有感触,想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无心关注那一树树春色时,你就错过了春天!试卷上的一篇篇散文不就像那一树树的梨花、海棠、樱花和桃花吗?这里有你不曾见过的美景,有你不曾经历的人生,有你不曾体悟的情感与哲理。即便是考试,即便为了分数,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的本质,她是美丽的。 因此,当你无心关注文本时,你就错过了分数! 幻灯片7 不妨来看两道题目: 幻灯片8—— 1、零模《歌的高度》: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4分) 2、一模《另一片天空》: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分析: 1、平均分2.6,大多数学生还是能答到一点,即女文工团员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身体较差,发着高烧, 但另一点由于她是个舞蹈演员不擅长跳舞却有许多学生没看出来,理解出现偏差,把十分纯洁的事情想歪了,“因为在深夜,她一个女文工团员在那么多男的汽车兵面前表演十分害羞”,对文本的研读明显不够。如果理解了本文是在赞颂女文工团员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了。2、平均分1.8,得分情况不理想,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回答,结构上明显就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或严谨”,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 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最新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3.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4.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3.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体知识】: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⑴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⑵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③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①质朴、自然、平实;②生动、形象、明快;③深刻、隽永、含蓄;④华丽、优美、典雅;⑤幽默、诙谐、辛辣 第一讲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理解词义、句意 一、考点解读与突破: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0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5 二、要点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见《新课标》(学生)P51、53 理解词义、句意见《新课标》(学生)P56、58

散文阅读教学表达技能之体会

散文阅读教学表达技能之体会 散文阅读教学表达技能之体会 听了讲座中专家讲授的散文阅读教学表达中的知识技能,我深有感触,我对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散文也许并不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体,但学生似乎都能感觉到散文中的美,其实,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散文中的美学生是可以用心去欣赏到的。散文的文笔清新不造作,形散神却不散,细细品味,会领悟出一番境界。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在散文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与大家探讨.. 散文的拓展与研究都在“读”中完成,就一定要注意“读”什么,怎样“读”了。当然,我们一直也在“读”着,可是,我们有时候仅限于“朗读”。就像培训内容中的案例,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的泛读,课上的研读,都要落到实处。 我们必须让学生先读通,把握它们的整体结构以及思想倾向,主要的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进行鉴赏评价,才能有领悟和审美的深入,进而才有纵深挖掘的可能性。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赶进度,到一定时间便不管三

七二十一地要求学生完成我们要求的题目,因此,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也就成了形同虚设的要求。当然,时间不能无限期,这个度还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把握。 教师的引导,往往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甚至可以雪中送炭,画龙点睛,也能锦上添花。除了在历史的天空中找到相应的云朵,也要在现实中指点迷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读,怎样读,读什么,引导学生参与,参与学习,参与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放眼未来。 如《胡同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给予思路的导引,如北京胡同的来源,北京胡同的特点,北京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北京胡同的现在与未来,以及作者对北京胡同的体会等等,还可以给予思想的导引,把历史的深思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相结合,剖析人们的内心感受与情绪,体味作者笔下流淌出的真情美与文字的魅力。特别是深层次的思考,是需要教师的点拨的,当然,这“点”这“引”,一定不是生塞硬给的,而是要适时适情适量给出的,所以,这“引”要巧妙。我这里说的还有些空,具体的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设定不同的“引言”“引

小学语文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

二、散文的阅读 (一)散文的阅读步骤 一读-----整体感知:A:了解主要内容;B:归纳中心思想;C: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A:抓抒情议论句;B:抓过渡句;C: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做好标记。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A: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B: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在修改然后在写。 (二)常见散文阅读题型 A: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B: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C: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D: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E:开放题 (三)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1、整体感知解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 A:了解主要内容;B:归纳中心思想;C:分析题目含义。 (2)找出中心句或概括中心。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1)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A: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B:代词所指代的内容;C: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D:动词、形容词的作用;E: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2)代词的指代作用 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这、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指代人、事、物。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由近及远。代词

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时需要筛选概括。得出的结果后采用替代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 (3)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并且不矛盾。 分析步骤:A: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并且不矛盾;B:分析词语含义;C: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D: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并且不矛盾。 例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子中的”幽、野、闲“这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适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4)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A: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正确的描写了。。。;B: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C: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 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的描写了+句子的表义+句子的深意(表现了……突出了……) 例如: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内心的难受和烦躁。 (5)、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的思想感情,是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了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兴奋、激动、自豪、热爱、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讽刺等等。 例如:有一天,我写作业的时候,有一只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文中加点字“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 ①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二、复习预习 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行文线索 (1)明线索。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析作用。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如何整体分析结构、思路和构思 知识梳理 分析结构常常要回答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几个部分各说了什么意思。分析结构特点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特殊性”,常常用特定的术语来回答,如:①时空式;②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③并列式,层进式;④对照式;⑤线索式(事物、情感、某句话); ⑥小标题式,分论点式;⑦欲扬先抑式;⑧首尾照应式;⑨伏笔照应式;⑩卒章显志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散文与诗歌阅读

散文与诗歌阅读 1、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源,所以不从教学常规来谈。 2、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选取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来谈。 3、有些问题思考的还不够深入和缜密,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4、我的谈话主题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古代诗歌与散文解读教学 二——六 先:我们先一起来看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阅读教学和阅读评价中的一些文字。 后: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并列,阅读重视的是理解。 阅读:理解与鉴赏(有的阅读学将阅读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理解和鉴赏。) 文学阅读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理解,第二是鉴赏。对于某篇文章要了解其中的各句各段及全文的旨趣,这是属于理解的事;想知道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这是属于鉴赏的事。(《叶圣陶集第十六卷》)这第一步便是理解,第二步则是鉴赏。 七、 解读与理解 1、理解的价值。理解是从自身活动和外在世界中获得意义。人在理解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失去理解,人生变成一片无意义的阴影。理解是构成人存在的一种基本状态。狄尔泰说,自然需要说明,人则必须理解;理解是在你中再发现我自己。 2、解读的价值。理解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流露,成为解读。所谓意义解读,也就是人际之间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解释。一旦失去了对意义的探求与表达,人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也就丧失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文学的解读是两个视界的融合。文学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读者也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读者的理解中发生接触后,融合为新的世界——意义。真正的理解没有随意性,总是受到两个视界的限制,一个是作品的视界,一个是读者或解释者的视界。八、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九、 语文文学解读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教学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因而既遵循文学解读规律,又遵循教学规律。 文学作品意义的丰富性和解读过程的个人性使解读产生的意义必然是多元的。文学解读教学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自主解读的基础上平等对话,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存留己见;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培养文学解读能力,形成多种解读方法。 十、 文学解读深受解释学的影响。传统解释学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恢复作者原意。由于读者与所要理解的对象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中,这就要求读者克服时空距离,摆脱历史的成见,以求保持解释的客观性。现代解释理论认为,解释的目标是出于现代的需要,解读的时空距离无须克服,而是要利用它,因为意义是在时空距离中展开的,既可看清自己,又能看清前一代人;成见更无须摆脱,正是它使理解的历史性成为可能,开拓出新的意义领域,意义的创造是读者参与的结果。文学解读也先后出现了三种理论: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