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

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

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

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

远古

骨笛

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

舞蹈纹彩陶盆

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

八阕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云门》(黄帝时期)

《咸池》(尧)

《韶》(舜)

《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

大夏(夏)

大(商)

商代虎纹大石磬

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

西周、春秋、战国

春官

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

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

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

《诗经》

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其中:

风——共160篇,包括15国的民歌,基本上是北方民歌。曲势结构有十种之多,如分节歌、主副歌等。

雅——共105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分大雅小雅,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40篇,多为祭祀歌曲。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被视为一种文体,运用了楚地的方言声韵、文学样式、历史风俗、音乐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楚辞》是一部总集,其中收集了以屈原作品为主的辞赋,屈原的《九歌》(共11首)《离骚》《天问》《招魂》等均收录其中。

西周乐舞

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的典范,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时期的《大》,西周时期的《大武》

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包括舞(彩绸舞)、羽舞(羽毛舞)、皇舞(五彩羽毛舞)、旄舞(牛尾舞)、干舞(盾牌舞)、人舞(长袖舞)。

散乐民间乐舞

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

宗教性乐舞求雨的《雩舞》和驱瘟疫的《傩舞》

八音

八音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它们是金(钟、镛等)、石(磬、鸣球等)、土(埙、缶等)、革(鼓、建鼓等)、丝(琴、瑟等)、木(、)、匏(笙、竽)、竹(萧、篪)。

十二律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律名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单数的六个律名又称“六律”,为阳律;双数六个律又称“六吕”,为阴律。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十二律在运用中出现不能旋宫转调的问题。

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甲酸方法。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其计算步骤大体为:将一根空弦作为宫音,增加宫音的三分之一,得到徵音;将徵音减去三分之一,得到商音;将商音加上三分之一,得到羽音;将羽迎减去三分之一,得到角音。三分损益法在运用之中出现了“黄钟不能还原”的难题。

儒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音乐思想

儒家:提倡音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音乐思想:

孔子一生自始至终提倡音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

荀子维护并进一步发展儒家的“倡乐”主张对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的总结。

儒家的音乐思想都记录在《乐记》中。

道家:反对“人籁”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音乐思想:

老子主张“大音稀声”追求自然无声的境界

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三种崇尚“天籁”,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墨家:反对音乐

代表人物:墨子

音乐思想:

墨子主张“非乐”,反对音乐。他的音乐思想记载在《墨子》的《非乐》《三辩》中

墨子的观点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这是合理的,但是,他忽视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有失偏颇。

《乐记》

《乐记》是我国早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专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著作。它阐述了音乐的本质、社会功能、美感认识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它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与魏晋名士稽康的《声无哀乐论》共同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源头,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成相篇》

(作者是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况,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施行开明政治,演唱形式用“相”打节奏伴唱,这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出土同类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整套编钟共65枚,有钮钟19枚,甬钟45件,(多数甬钟可发双音)还有一个不发音的铜。编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各国的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编钟使用了三分损益律与纯律的复合律制。它表明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郑卫之音

我国周时期郑国、卫国的地方音乐,实际上是一种保留浓郁商族民乐风格的音乐,也是商族民间音乐的一生。

相和歌

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它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徒歌(清唱)——但歌(一人唱三人和)——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伴奏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相和歌的高级形式是大型的歌舞套曲——相和大曲,其基本结构形式是:艳——曲(每段后家解)——趋(或乱)。到魏晋时期发展为清商乐。

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场合。因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为鼓吹,横吹。横吹是以鼓、角为主要乐器,在依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以排萧、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宴饮中使用。东汉时用于军中,被称为“短萧铙歌”,以排萧、铙为主要乐器。现存鼓吹曲词有:《战城南》、《紫骝马歌》、《上邪》、《有所思》。

乐府

乐府是秦汉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代错金银钮钟上刻“乐府”二字推出秦时期就已经有乐府,乐府规模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顶峰,公元前7年汉哀帝罢乐府乐府由盛转衰。乐府的职能是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并加以改编。还研究理论,演唱、演奏。乐府中还拥有优秀的音乐家,如李延年,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了“新声二十八解”,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的最早记录。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乐府的含义除汉代音乐机构外还有两种:一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二是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鼓谱

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人在进行投壶游戏时演奏的两种鼓的演奏谱。这是我国最早的谱式记载。

声曲折

汉代歌石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

相和三调

相和三调(平、清、瑟)是相和歌发展过程中用过的三种宫调,魏晋时期也叫清商三调。

京房六十律

汉代京房六十律提出的六十律理论显示了律学的精微性。

百戏

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杂技、魔术、歌舞等形式。汉代百戏乐舞包括了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据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可知说唱音乐在当时的民间艺术中已有反映

李延年

汉武帝时期乐府中的著名乐工,他主要成就是能够创作歌曲,他还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三国、两晋、南北朝

清商乐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民间音乐的总称。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哥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伴奏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萧、埙、钟、磬等。现存清商曲辞多为吴歌、西曲

吴歌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

南朝时流传于江陵一带的民歌,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

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它形成与汉代百戏有直接渊源。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稽康《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是由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稽康所著,文章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阐述“声无哀乐”的观点。对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这与儒家的表情说相对立。他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否定了儒家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稽康的“声无哀乐论”与儒家的音乐思想(记载在〈乐记)中)共同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三百六十律

南朝钱乐之为附会历数,按日当一管的乐律思维逻辑计算的。对于音乐实践毫无意义

新律

南朝宋·何承天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是世界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成就。

笛律

晋荀勖的笛律在乐器改良中制成十二笛,每笛适吹一调,其中运用了“管口校正”。《广陵散》

又名〈广陵知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其题材内容,可能是〈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这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首具有戈矛杀伐气息的琴曲,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反映了汉以来历代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魏晋名士稽康善弹此曲,临终之前所弹〈广陵散〉被称为绝响。

《酒狂》

传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酒狂〉的音乐基本上是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各段见加入过度性连接而成。琴曲使用了在古琴音乐中罕见的三拍子,并在弱拍中出现低音、长音,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

感觉。刻画出醉酒者醉酒后迷离恍惚、步履阑珊的神态。联系阮籍所处的时代分析,他的醉酒佯狂正是当时清谈之士一种消极斗争的手段。

《碣石调·幽兰》

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属于文字谱

隋、唐、五代

宫廷燕乐:

燕乐

广义: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标志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已经达到空前

的高度和水平。燕乐中多部伎与坐、立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的。

隋唐宫廷砚=燕乐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源于汉魏时期传统音乐的积累和外族音乐的大量传入,具有继承性和兼容性,其实质是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的精华,是在长期积淀的基础及一定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产物。

狭义:唐代多部伎的第一部即燕乐

大曲

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舞蹈,喊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代表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其特点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通常分为:散序、中序、破。著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曲

是唐代著名歌舞大曲之一,是一部较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有唐玄宗创作,也属于法曲。原作已经失传,现存的是宋代姜夔的《霓裳中序第一》。

法曲

除大曲外的的另一种隋唐宫廷燕乐的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得名,风格较为清淡,其曲调、乐器运用承袭了汉民族清乐体系的精华,又吸收了佛道、外族音乐。

多部伎

隋初建立的以法令形式颁布的多部伎的燕乐体制,多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的。

隋代“七部伎”: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礼毕

隋代“九部伎”: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

唐代“九部伎”: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安国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扶南伎

唐代“十部伎”:燕乐、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高昌伎、安国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扶南伎

二部伎

分坐、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它们以表演特色、规模、人数作为区分的标志,多数乐舞具有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新风格。

坐部伎人数少,堂上表演,其六部乐舞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人数多,堂下表扬,其八部乐舞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宏伟,并伴以擂鼓。民间俗乐:

曲子

隋唐时期的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民间歌曲形式。它是经过长期积累下来的汉民族传统音乐与西域传入的音乐在社会上的遗留,进入城市后迅速得到市民和文人的喜爱,并迅速发展。其内容大多反映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曲子所填歌词称为曲子词,曲子的特点:来自民间,有配乐形式是长短句的,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表现的内容广泛且丰富。

变文

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被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变文可分为佛经故事(如《木莲变文》、《地狱变文》)和民间故事(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等),目前敦煌藏经洞保存我国最早的说唱本子。

散乐

散乐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以后,散乐与百戏为同义词。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所有形式。

隋唐时期重要的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南北朝后,

隋唐音乐机构:

宫廷管辖

教坊教坊是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的、有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月的表演培养人才,有皇帝派专人管理,教坊中乐

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材

梨园梨园是由唐玄宗在禁苑附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其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挑选出的,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政府管辖

太常寺唐代最高音乐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大乐署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其训练、学习标准极高

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鼓吹乐的机构

唐代音乐机构的建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音乐发展的需要,尽管它们的规模、职能各不相同,但却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材,促进了唐代音乐的发展

文字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发、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使用不便,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

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燕乐半字谱

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因谱字由半字符号组成而得名

律吕谱

相传唐开元年间就有此谱,至宋代,赵彦肃传谱的《风雅十二诗》即用此谱。谱中用十二律吕名称表示旋律的音高,以一字一音的格式用律吕名称的第一字标在歌词每一字右下方。谱中载有12首《诗经》中的歌曲

俗乐二十八调音高字谱

俗乐二十八调音高字谱是一固定调性质的体系,用以表达音高记谱的字符也是一个固定调性质。可能是唐代的燕乐半字谱。

八十四调

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万宝常在龟兹音乐家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它的提出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十八调

指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与隋代八十四调有着密切渊源关系。它对宋元以来的俗乐有较大影响对其解释有“为调式”、“之调式”两种体系。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

近古时期(宋、元、明、清)的音乐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

书会、社会

南宋民间行会组织。

书会专门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成员主要是一些失意文人.

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只要艺术家组成的行会组织。

这些行会对提高当时民间艺术的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曲子

宋代词调音乐是在民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大曲、法曲中的部分音乐,在宋代盛极一时,成为一种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音乐形式。其曲调被成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唱赚

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南宋张五牛所创的赚是唱赚的重要曲调,伴奏乐器为鼓、板、笛。唱赚的曲本叫赚词。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有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南宋中叶以后发展为覆赚。即把几套唱赚联结起来以歌唱爱情、英雄的长篇故事

宋代歌曲的一种特殊结构,南宋张五牛所创,是唱赚的重要曲调。

散曲

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井、勾栏,后世相沿使用的一种歌曲形式。这种歌曲来源于词调和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常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鼓子词

宋代时兴起的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伴奏而得名。往往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其音乐特点为反复使用同一曲牌。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另一种是只说不唱。

诸宫调

北宋时期汴京瓦子勾栏中的民间艺人孔三转创立的说唱形式,是一种新的大型说唱形式。因使用了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体制宏大的体裁,曲调丰富,适于表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音乐有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其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还大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宋代诸宫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鼓、拍板、笛,金元时期诸宫调依然很流行伴奏乐器改为锣、拍板、笛,诸宫调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

陶真

宋元时期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宋代路岐人是陶真的主要表演者。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

货郎儿

是宋、元时期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名称。宋元时期城乡间流动叫卖杂物的小商贩,常摇串鼓招揽顾客,他们的叫卖声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曲牌,其曲牌亦称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它是城乡商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货郎的不断加工,其艺术性不断提高,出现了较高级的形式转调货郎儿,转调货郎儿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分为前后两部分,在其间插入另一或另几个曲牌,既前后呼应保持音乐结构上的统一性,又可以任意

穿插曲牌,开拓了音乐文化上的极大可能性,复合音乐发展,增强音乐表现力。,其表演通常由演唱者一手摇串鼓,一手打板演唱。普遍受到下层人民欢迎。宋、元(二)

杂剧与南戏

杂剧(宋、元杂剧的区别主要在剧本结构、表演、音乐等方面)

宋杂剧结构:艳段(情节简单的寻常熟事)、正杂剧(较复杂的故事)、散段(滑稽表演)

已经有固定的角色:副净、副末、孤、旦等。宋杂剧还可分两类: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音乐部分较少)和一歌舞为主的歌舞戏(音乐贯穿全剧)。杂剧音乐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

元杂剧结构: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如果内容庞大,可将几本串联起来表演。每折用相同宫调的若干去拍组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曲牌联缀形式,一本有四个不同宫调。

其表演由曲(歌唱部分)、宾白(语言部分)、科(动作表演)组成,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曲,往往一人主唱。其音乐又称北曲,属曲牌体形式。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等。主要伴奏乐器:鼓、笛、拍板和锣等。杂剧的音乐采用七声音阶,节奏强烈、字多声少,风格豪放、粗犷。

杂剧与南戏(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在于其结构、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的灵活性)

南戏(产生与北宋末年浙江温州,原名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长南曲为主,是宋元时期影响最大的戏曲形式)

南戏灵活特点如下:1.结构较灵活,一本可以多折,但每折都很短小;2.宫调使用不受限制,可随时换韵;3.演唱上突破杂剧一人主唱的程式,剧中所有角色都可演唱,增添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4.音乐风格婉转细腻具有南方地域特点,后又称南曲,常采用五声音阶;5.音乐曲牌运用使南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联缀形式。

南宋时期代表性南戏剧目有: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并上琵琶记并称“五大传奇”

元杂剧兴盛原因:1.元朝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成为杂剧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2.元统治者对财富的掠夺挥霍造成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为元杂剧提供物质条件3.元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文人地位低下,使众多文人投入到杂剧的创作中。

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马致远(《汉宫秋》《岳阳楼》)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

俗字谱

宋代流行的记谱法,通过运用十个基本谱字来记谱,代表不同的音高,另外还有一些记录节奏的符号而其他常用符号,至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工尺谱

十八律

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在三分损益法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为变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其在律学方面的突破,使三分损益律的理论更趋于完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白石道人歌曲》

南宋姜夔所做,是流传至今的较为珍贵的歌曲集。其中收入词曲17首(自度曲14首,古曲填词2首)旁注宋俗字谱,祀神曲越九歌10首旁缀律吕字谱,琴歌古怨1首等

其代表作是《扬州慢》、《杏花天影》

明、清

戏曲音乐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审美旨趣发生变化。新声腔、新剧种不断衍生和涌现。

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继北方杂剧衰落后逐渐兴盛起来的声腔

海盐腔是元代的南戏声腔与浙江海盐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的,并很快盛极一时。其音乐优雅抒情,强调婉转,辞曲清雅。其音乐为曲牌联套体。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器,不用管弦。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流行于江苏、安徽一带。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用打击乐器鼓、板、锣伴奏

弋阳腔是元末江西弋阳的南戏声腔在明代的再发展,流传范围极广。它继承了民间演唱的传统,在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各地民歌小调和方言土语。这种声腔属于曲牌体,与民间音乐结合紧密,演唱仍保持古老的“唱”“和”特点。音调高亢、热情奔放,并用打击乐来衬托,弋阳腔后来又称高腔。

昆山腔是元、明时期江苏昆山一带流传的南戏清唱腔调。又称昆腔,它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众声腔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声腔,它的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革。魏良辅在原声腔的基础上,继承并汲取北曲和其他声腔曲种的精华,把原来单调的声腔改为“细腻水墨,一字数转,轻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使得新腔轻柔婉转,唱法上变得更为流利悠远,再加上笛、笙、箫管、三弦、琵琶、月琴、鼓板等乐器的衬托,新腔变得焕然一新。影响最大的剧目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此剧奠定了昆山腔的地位,在昆曲艺术鼎盛时期,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一呆名作

梆子腔是明末继昆腔衰落之后兴起的规模较大的声腔。它源于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古老剧种,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后来发展成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梆子腔属板腔体,唱腔在一个曲调之上发展变化,分花音和苦音,即可表现高亢激昂、悲壮粗狂之情,又可表达欢乐活泼、插科打诨之趣。主奏乐器为梆子、拉弦乐器

京剧

在清代后期兴盛起来,是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剧种,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献艺,风靡京城,奠定了京剧形成的基础。京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两腔为主,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为皮黄腔。西皮风格明朗流畅,表现喜悦、高亢的情绪;二黄风格凝重缓慢,表现备份、回忆、撑死等情绪。另有反西皮、反二黄,常表现悲凉、痛楚的情绪。京剧是板腔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声腔,有一系列比较完整、富于变化的板式。

古琴

琵琶、三弦

器乐合奏

歌曲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

工尺谱

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其记写格式一般竖行从右至左记写,节拍符号位于谱字右边。工尺谱的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宋代的俗字谱,到明、清时期成为工尺谱。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新法密率

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学家朱载育所创,科学地解开了三分孙依法“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最早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他进行了两次开方,一次立方,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12等份,其计算过程中精确程度之高,令人惊叹,当时居于世界律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朱载育

明代律学家、历算学家,提出了类似十二平均律的“新法密律”,解决了三分孙依法“黄钟不能还原”的千古难题,以及“异径管率”著有大量乐律学专著,如《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乐学新说》《算学新说》

异径管率

明代乐律学家、历算学家朱载育所创,从吹管乐器内径找到了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可以在律管上确保十二平均律运用的准确性

《神奇秘谱》

明太祖之子朱权从众多琴曲中选编而成.成为我国最早刊印的曲集。分上、中、下三卷。这些曲谱多保留早期传谱的面貌,并附题解,详尽地叙述了各首琴曲的演变过程,琴曲所表现的内容。它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谱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史料价值。

《高和江东》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简称《九宫大成谱》,戏曲曲谱,清庄亲王允禄编篡。

《纳书楹曲谱》

中国戏曲曲谱。清代叶堂(编著,全书共14卷。谱中收有昆曲单折戏、部分折子戏和散去诸宫调等。另有《玉茗堂四梦》《西厢记》曲谱,是一本重要的戏曲谱集

《琵琶谱》

清华秋苹编,是我国最早正式刊印发行的琵琶谱。乐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苹琵琶谱》,许多名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等均被收入其中,参照古琴减字谱,创造性的编订了较为完整的琵琶指法符号,对后世收集、整理、演奏琵琶曲谱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清李芳园编,又称《李芳园琵琶谱》,其中大曲13套,小曲8套,很多曲谱是华秋苹琵琶谱中未收录的。此谱刊印推动了近代琵琶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弦索备考》

中国器乐合奏曲谱集。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编。用工尺谱记写,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故又称《弦索十三套》。曲名为《合欢令》、《将军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舞名马》。全书6卷,共10册。卷一是总谱,列《十六板》、《岔串》两曲。卷二~六是各种乐器的分谱,谱中只有指法而无谱册。所用乐器为琵琶、三弦、筝、胡琴。序言称这些乐曲为“今之古曲”,说明是18世纪前的作品。后被译为五线谱、简谱。

《谿山琴况》

明末清初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专著,是古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古琴表演艺术作了相当细致而深入的论述与归纳。“琴况”指琴乐审美之况味,《谿山琴况》共总结出“和、静、清、远、古”等24况对每况都做了较详尽的阐述,通过对古琴表现艺术实践的总结以及古琴音乐的审美理论的探讨,为后人研究、借鉴与吸收雇请演奏技巧和审美思想提供了较完整的理论。

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 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与习题附答案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9. 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2、应用举例: 10. 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11.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3)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示,即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 1:m 的形式,如1:5i =等。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 i l α= =。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南偏东45°(东南方向),南偏西60°(西南方向),北偏西60°(西北方向)。 锐角三角函数(1) 基础扫描 1.求出下图中sinD ,sinE 的值. 12. 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C ′,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2sinA =sinA ′ D .不能确定 3.在Rt △ABC 中,∠C =90°,若AB =5,AC =4,则sinB 的值是( ) A . 35 B . 45 C . 34 D . 4 3 13. 如图,△ABC 中,AB=25,BC=7,CA=24. 求sinA 的值. 5. 计算:sin30°·sin60°+sin45°. 能力拓展 6. 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60°的角,在直线上取一点P ,连接AP 、PB ,使sin 8 5 F E D 25 247 C B A

云南地理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云南的位置。 云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东与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与四川、西北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西部与缅甸、南部与老挝、越南交界。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2.云南的地势特点。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间盆地地形显着,当地人俗称“坝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卡格博峰(6740米),最低点:河口(76.4米)。 两大地形区:以云岭一元江为界,西部横断山地,东部滇东高原(属于云贵高原)。 3.云南的河、湖。 A.河流:云南的河流具有河川密布、水系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和落差大的特征;主要有金沙江(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长江在丽江石鼓镇形成“长江第一湾”,澜沧江由于流经国家多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B.湖泊:滇池——云南最大、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约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米;洱海——云南第二大湖泊;抚仙湖——云南第三大、中国第二深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5米。 4.气候。 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有:①季风气候显着;②垂直气候(立体气候)显着;③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④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分布不均。 5.主要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措施。 A.主要灾害类型:地震、旱灾、泥石流、滑坡。 B.减灾、防灾措施:①地震:发生地震时要镇静,就近躲避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要保护好头部,掩住口鼻,不要点明火,等待救援等等。在室外要尽量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等等。②防旱、抗旱:局部人工增雨;保 护森林、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工程,禁止乱采地下水等。③滑坡、泥石流:非应急措施的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综合防治和加强预报等;应急措施:大雨或连续降雨天气不要进入山区和沟谷地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山上 跑,离开沟谷地区,不要在土质松软的斜坡上停留,也不要爬到树上躲避等。 二、.人口与民族 1.人口数量:4450.4万(2005年),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坝区密集、山区稀疏。 2.民族特点: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56个民族中的52个,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傣族、哈尼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等)。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知识点是关键,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历史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一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28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概念总结 1.Rt△ABC中 (1)∠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正弦,记作sinA= \f(∠A的对边,斜边) (2)∠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的余弦,记作cosA= 错误! (3)∠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的正切,记作tanA= 错误! (4)∠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的余切,记作cota= 错误!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a sina cosa tana cota 30°1 2 错误!错误!错误! 45°错误!错误! 1 1 60°错误!1 2 3 错误! 3.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4.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5.三角函数值 (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0°~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3)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i)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ii)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iii)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 0≤sinα≤1, 1≥cosA≥0, 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

《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 -认识海与洋 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 ——认识海洋水体 ——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 海埠带的丹按 ——海淳资膊的幵发 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 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海与洋对比 2. 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 (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 4. 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 C. 世界主要海峡 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考点总结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 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 = cos a tan a a 5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 sin(= 90 a cos ) a

a a sin )90cos(=- 6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在Rt ABC ?中, 90=∠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 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C ∠= 90 (3) 边角之间的关系:c a A = sin ;c b A =cos ;b a A =tan ; c a B =cos ;c b B =sin ;a b B =tan (4) 面积公式:ch ab S 2 121==?(h 为斜边上的高) 7 切),宁乘勿除,取原避中”。其含义是当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可用正弦或余弦;无斜边时,就用正切;当所求元素既可用乘法又可用除法时,则通常用乘法,不用除法;既可用已知数据又可用中间数据求解时,则取已知数据,忌用中间数据。 8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中的常见概念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用字母α表示。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用字母i 表示,则αtan ==l h i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2 海洋地理 教学目标: 一、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海洋开发 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四、海洋权益 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本讲重点: 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 本讲难点: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球上的海与洋 1 2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Rt △ABC 中 (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 ∠A 的对边 斜边 (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 (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1 基础扫描 1. 求出下图中sinD ,sinE 的值. 2.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 2sinA =sinA ′ D . 不能确定 3.在Rt △ABC 中,∠C=90°,若AB =5,AC =4,则sinB 的值是( A . 35

B . 45 C . 34 D . 4 3 4. 如图,△ABC 中,AB=25,BC=7,CA=24.求sinA 的值. 25 24 7C B A 5. 计算:sin30°·sin 60°+sin45°. 能力拓展 6. 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60°的角,在直线上取一点P ,连接AP 、PB ,使sin ∠APB=1 2,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不存在 7. 如图,△ABC 中,∠A 是锐角,求证:1 sin 2 ABC S AB AC A ?= ?? 8.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A 、sinB . l C B A (第7题图 85 F E D 创新学习 9. 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C.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

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 一、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仁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髙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2、锋面的特征 (1)锋而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暧气团,锋而下方一左是冷气团; (2)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而快速移动,暧气 团 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暧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而 缓慢移动,故锋而坡度较小。 (3) 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4) 雨线倾斜方向不同: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暧气团,雨线向暧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 风从暧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5)冷暧锋的雨区位垃和范用大小不同(降水总在冷气团一侧) 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其附近,雨区狭窄;而暧锋降水全部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大。 足 义 图示 冷 气团 运行 暖 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暧气团 被迫抬 升 单一暧气 团控制下, 气温高、气 压低、天气 睛朗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如我国北方 夏季的眾雨和冬季 爆发的寒潮,大风, 沙尘暴。 冷气团代替暧气 团,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天气 转睛 暧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暧气团 主动沿 锋而爬 升 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低,气压 高,天气睛 云层加厚,多形成 连续性降水。如“一 场春雨一场暧” 暧气团控制,气 温髙,气压降低 天气晴朗。 4、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类型 (1)华南准静止锋 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岀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 华南准静止锋的位垃,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而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 置偏南:夏半年.锋而南侧副热带髙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 二.锋面系统 线 1>泄义:锋、锋面.锋

人教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梳理

前言:上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地理总论,这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分区/区域地理。在学习本册书的时候会用到上册学习过的知识,同时又会增加新的知识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在预习下册书的时候遇到相关知识要去联系上册学习过的 内容。这个知识梳理同学们可以配合课本一节一节看,大部分内容我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梳理的,但考虑到有些知识点的前后关联会有所调整。后期开学还会重新梳理。 预习提示:1.结合知识梳理仔细看教材,相关图片也不要漏掉,图文结合,尽可能做到图文转换. 2.有计划的预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与范围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大部分,三面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南纬11度--北纬81度,东经26度--西经170度之间。 知识点二: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地跨热、温、寒三带③东西距离最长 2、大洲分界线(上册已学)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亚洲6个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知道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第二节自然环境 了解: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之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岩石,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在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初中阶段一般说到某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和水文这三个方面总结。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形 1、地形特点:⑴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⑵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地理锦集(教材第8页阅读材料部分,需背诵以下内容,并要了解它们的位置)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知识点二:亚洲的河流 1、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主要河流(结合P7图6-8) 知识点三:亚洲的气候 西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东岸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亚洲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洲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寒冷中部高大的山脉和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3、(熟读,理解)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八下道法重点知识梳理

八下道法重点知识梳理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p4-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接纳。 ②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②我们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的利)p10-13★★★ 对个人:(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 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 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 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 便利和丰富多彩。 对社会:(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 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 搭建新平台。 6、网络的消极作用(网络的弊) p15-16★★★ 弊: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 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网络问政”的意义p13★★ ①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 渠道, ②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③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 作用。 8.(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p14★★★ 答:①网络谣言损害国家形象 和公信力 ②污染了网络环境; ③扰乱了公共秩序 ④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 共利益。 ⑤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p14 ★★★ 国家: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大力宣传法律知识。 ②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 击违法犯罪行为。 个人(青少年): ①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传谣, 不信谣。 ②发现网络谣言,要及时向有关 部门举报。 ③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遵守网 络文明公约。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积极同 违法行为做斗争 9、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 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2)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4),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 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传播网络正能量。 10、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 发展建言献策。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做 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 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高扬主旋 律 11、社会秩序的作用/意义?★ ★★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保障。 12..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 内容。 1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南洞庭大桥是南益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小芳同学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对此开展测量活动.如图,在桥外一点A 测得大桥主架与水面的交汇点C 的俯角为α,大桥主架的顶端D 的仰角为β,已知测量点与大桥主架的水平距离AB =a ,则此时大桥主架顶端离水面的高CD 为( ) A .asinα+asinβ B .acosα+acosβ C .atanα+atanβ D .tan tan a a αβ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D 和Rt △ABC 中,由三角函数得出BC =atanα,BD =atanβ,得出CD =BC+BD =atanα+atanβ即可. 【详解】 在Rt △ABD 和Rt △ABC 中,AB =a ,tanα= BC AB ,tanβ=BD AB , ∴BC =atanα,BD =atanβ, ∴CD =BC+BD =atanα+atanβ,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问题;由三角函数得出BC 和BD 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C 内接于半径为5的⊙O ,圆心O 到弦BC 的距离等于3,则∠A 的正切值等于( ) A .35 B .45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答图,过点O作OD⊥BC,垂足为D,连接OB,OC,∵OB=5,OD=3,∴根据勾股定理得BD=4. ∵∠A=1 2 ∠BOC,∴∠A=∠BOD. ∴tanA=tan∠BOD= 4 3 BD OD . 故选D.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3.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用“三弧法”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其作法是:如图: (1)作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2)以点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 (3)连接BD,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90°B.CA=CB=CD C.sinA= 3 2 D.cos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CA=CB=CD=A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点C是△ABD的外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D=30°,则∠A=60°,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作法得CA=CB=CD=AB,故B正确; ∴点B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ABD=90°,故A正确; ∴点C是△ABD的外心,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海洋地理考纲知识点整理

海洋地理 专题一海洋和海岸带一、海底地形

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p16-17)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架: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为止,平均75千米。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①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③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岛弧: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太平洋西部海域最为典型。 海沟:岛弧的外围伴生的狭长而深凹的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洋盆: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水深:4000---6000米 洋中脊:最长的海底山系;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3-5页abcdef所有内容)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国家具体行为)(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9、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为实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10、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2、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4为什么规范权力运行的?(14页前4行) 权利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5、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7、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8、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9、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