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实验二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 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 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 (一)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透明光滑,略呈锥状,这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生长锥伸长到一定程度,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环状苞叶原基(呈单棱状)。苞叶原基出现后不久受到抑制,呈半环状,并逐渐消失。两苞叶原基之间即为穗轴原始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当分化出8~9个苞叶原基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由于小穗原基出现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种棱形突起,故称为二棱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二棱前期、二棱中期、二棱末期3个时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在穗中部最先形成的3~4个 1小穗原基基部两侧各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护颖原基突起(线状裂片)。该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两线状裂片之间的组织发育成小穗轴和各小花。

Ⅴ.小花分化期在中部最先分化形成的小穗的下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1朵花的外稃原基(棱状突起);继而很快在上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2朵花的外稃原基。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下各小穗。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的第4朵小花出现时,其基部第1朵小花的外稃内侧(上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先分化出3个半圆球形的雄蕊原基,稍后分化出1个顶端稍平的圆形雌蕊原基)。雌蕊原基居中,3个雄蕊原基鼎立于其周围(内、外稃之间)。鳞片突起与内稃原基同时出现。 Ⅶ.药隔形成期当中部小穗第3朵小花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其第1朵小花的雄蕊原基沿体积进一步增大,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而后逐渐形成药隔及4个花粉囊。同时,雌蕊原基顶部也凹陷,分化出2个柱头原基突起,继而形成羽状柱头。 Ⅷ.四分体形成期形成药隔的花药进一步发育,花粉囊(小孢子囊)内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 (二)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与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的关系。 幼穗分化时期 伸长期 单棱期生育时期 分蘖初期 分蘖期主茎叶龄 4.4~ 5.0 5.5节间 2二棱初期 二棱中期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

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 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 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 cm为标志。如果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 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 1、Ⅱ 2 、或Ⅲ 1 、Ⅲ 2 ……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 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因此,从这不完全叶中伸出的 蘖叫鞘蘖,用P表示,如C P 、Ⅰ P 、Ⅱ P ……,它们亦属于二级分蘖。从二级分蘖 上再生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C P-P 、C P-1 、Ⅰ P-1 、Ⅰ 1-1 、Ⅱ 2-1 ……表示。余此类 推(图2-14)。大田生产上一般只发生一级分蘖和一定的二级分蘖,三级分蘖较

水稻幼穗分化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

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可见,水稻的叶龄与幼穗发育时期有密切关系。根据早、中、晚稻的早、中、迟熟品种其主茎都有一定叶片数的情况,用叶龄指数来推断稻穗的八个分化期就比较容易了(见表2)。 叶龄指数与叶龄余数以叶为对象,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剑叶已将近全出,所以只能在减数分裂前各期应用。 (2)幼穗长度 幼穗长0.3~1mm时,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1~2mm时为颖花分化期;0.5~1cm 为雌雄蕊形成期;1.5~5cm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5~10cm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见表2)。 (3)距出穗日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稻播种期相同,各年度间出穗日数相近。在大田生产上便可根据中距离抽穗日数来判断稻穗发育的时期。一般,早稻幼穗分化开始在抽穗前25~30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

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

成教教案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一、教学内容: 1、小麦分蘖的重要性。 2、造成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员了解分蘖的重要性。 2、通过分步讲解和实际举例,使每一位学员掌握造成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3、通过学习,使学员能利用所学知识对症下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三、教学重点: 掌握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分步识别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员了解小麦不分蘖的重要性,掌握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对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小麦分蘖的重要性。 小麦是我们的主要农作物,也是我们维持日常生活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但是,我们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小麦不分蘖的主要原因和转化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麦分蘖的重要性。分蘖是小麦的基本生物特征之一。小麦分蘖的多少,标志着小麦群体结构的好坏,影响到小麦产量的高低。在生产上,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麦苗迟迟不分蘖,或分蘖极少,不利于培育小麦壮苗。因此,查找不分蘖的原因,及时采取转化措施,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是小麦生产管理的关键。 板书:小麦不分蘖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二、讲授小麦不分蘖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小麦不分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讲解,并了解它们的转化对策: 1、播种过晚(板书:播种过晚)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依品种而定,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5cm地温17-19℃播种,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5cm地温15-17℃播种;低于这个温度指标,均为晚播小麦。小麦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3-18℃,低于10℃,分蘖缓慢;低于0℃,分蘖基本停滞。据调查,一般晚播小麦面积占面积的20%,个别地方高达30%-40%。晚播的原因,有的是晚秋作物收获慢,有的是土地调整迟,也有的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 转化对策(板书:提高地温)这类麦苗个体瘦弱,叶片小,次生根少。应加强中耕除草,提高地温,减少土壤养分的损耗。有条件的可用麦糠等碎草覆盖,每公顷覆盖碎草4500-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天津市一般在10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小的、弱的逐渐死去。 (四)叶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的形状象带子,有平行脉。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叶舌;两旁还有叶耳紧包着

小麦二版

第二章.小麦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小麦生育期的概念、阶段发育理论、小麦适宜播期与播量的确定、分蘖规律与成穗规律。 2.掌握:冬小麦前期、中期与和后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及主要栽培管理措施,播前准备,小麦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 3.了解:冬小麦超高产生产技术。 4.学会:冬小麦基本苗调查与形态观察。 一、名词解释: 1、小麦的一生 2、小麦生育期 3、小麦生育时期 4、小麦的阶段发育 5、小麦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6、小麦分蘖节 7、小麦分蘖高峰期 8.青干逼熟 二、填空题 1.为了便于研究和适应生产上需要,一般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个不同的生育时期。 2.目前,对小麦阶段发育研究得比较清楚,并与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有两个阶段, 分别是和。 3.小麦底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4.小麦种肥以肥为主,因地制宜配合施用肥。 5.小麦种子处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6.小麦合理密植,主要解决好和两个问题。 7.实践证明,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以 cm左右为宜。 8.分蘖节分化分蘖的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一株麦苗能生出个分蘖。 9.小麦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的分蘖数是其发生的分蘖数(包括主茎)之和。

10.我国冬麦区,小麦分蘖的发生过程有两个旺盛阶段,即从,为第一个旺盛阶段;越冬后,小麦开始返青,分蘖继续发生,到起身期出现第二个旺盛阶段。 11.小麦分蘖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高产田分蘖穗占总穗数的以上。 12.小麦次生根的发生,有两个高峰,一是冬前分蘖盛期;二是。 13.小麦幼穗分化,分为个时期。 14.小麦收获的适宜期为。 15.小麦分蘖增长期包括冬前、越冬与返青后一段时间,到_____________达到高峰, 以后开始两极分化. 16. 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 17.在冬小麦每667m2土地上生产500kg左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每667 m2产600kg以上,一般称为小麦栽培。 18、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个不同阶段。 19.小麦子粒成熟过程,根据其特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 20.小麦施肥应贯彻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____________________配合使 用的原则. 21.小麦浇底墒水通常有四种方式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__________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 23.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 24.我国北方麦起区高产田整地的标准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个字. 25.小麦苗期的主要病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小麦的挑旗期也叫孕穗期,一般以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就是挑旗期。 A.30% B.50% C.60% D.90% 2.小麦单产在400千克以上麦田,行距以____________cm为宜. A. 16~20 B. 20~23 C. 23~25 D. 25~30 3.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 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天津市一般在10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 小的、弱的逐渐死去。 (四)叶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的形状象带子~有平行脉。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叶舌,两旁还有叶

小麦遥感测产研究进展

冬小麦遥感测产的研究进展 张自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号:0901109026)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本文对国内基于遥感数据冬小麦测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冬小麦产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小麦测产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测产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加快小麦遥感测产模型研发和农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的构建进程,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测产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产量预测 Progress in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f wheat production Abstract:Whea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eople's lives. The thesis has 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on the domestic-bas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winter wheat yield monitor technology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terms of wheat yield monitor, summed up the more advanced measur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drawing out to accelerate wheat remote sensing yield monit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ystem build process, and the prospect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heat yield monitor. Keywords: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forecast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冬小麦分布广阔,地域复杂,其面积产量等数据的取得通常是采用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有关冬小麦管理、决策对其现势性信息的需求。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等特点[1],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及时地获取冬小麦的长势、产量情况的具体信息,对于加强小麦生产管理,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辅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

2021年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 欧阳光明(2021.03.07)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 化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

小麦分蘖的发生说课稿

单位: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说课题目:小麦分蘖的发生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三节小麦的前期管理技术第一部分前期的生育特点——小麦分蘖的发生。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如下: (1).分蘖的发生规律(2).分蘖的消长规律 (3).分蘖成穗情况(4).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2.小麦分蘖的发生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麦分蘖的发生,是小麦生长的重要特征之一,冬前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掌握小麦分蘖的发生这一特性和规律,对确定小麦适宜播期、播种方式、种植密度以及充分利用品种特性,创造合理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小麦分蘖的发生是小麦前期生育特点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并能运用这一特性和规律,对小麦的生产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学生,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镇,有的初中刚刚毕业,有的是从社会重返校园,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对小麦田间种植接触较少,大部分学生对小麦分蘖的发生缺乏理论及感官认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分蘖发生的部位。 2.掌握分蘖发生的规律。 3.了解分蘖的消长规律和分蘖成穗情况。 4.掌握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辨小麦分蘖的多少及壮弱;并运用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指导生产。提高学生生产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增强职业意识,树立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 1、分蘖发生的规律。 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 (五)教学难点: 分蘖发生的规律 (六)教学方法: 为充分利用学生爱讨论,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物演示法,并结合课件、实践操作、分组抢答、评选冠军组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七)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提出疑问。 2、课堂上设置问题分组讨论。 3、认真观察实物,完成实践操作。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分蘖期的小麦植株。 三、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我的设计是以一首诗歌“田野里的麦苗”创设一个美丽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由“麦苗所处的是小麦哪个生育阶段”引到小麦生育前期的管理特点,进而回顾上节课的部分内容,小麦前期三个生育特点从而引入小麦前期第四个生育特点小麦分蘖的发生。 2、新课阶段 为充分发挥学生爱讨论的特点,更好的利用分组教学,首先我设计两个问题:一是何谓分蘖?二是一个小麦种子是否只能抽出一个麦穗?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进行抢答。从而认识分蘖的概念及分蘖的意义。

实训指导四----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实训指导三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分蘖期麦苗的形态特征,认识分蘖的各种类型。 2、了解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的同伸关系及分蘖与次生根发生的关系。 3、学习分析小麦分蘖期幼苗性状的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材料:不同播深、不同叶龄及不同分蘖类型的麦苗及相应的挂图。 2、用具:解剖器、瓷盘、直尺、计算器。 三、内容和方法 1、分蘖期麦苗形态的观察和分蘖类型的识别 取典型的分蘖期麦苗,对照挂图认识小麦幼苗的形态结构。 小麦的幼苗由初生根、次生根、盾片、胚芽鞘、地中茎、分蘖节、主茎叶片、分蘖鞘和分蘖叶片等构成。 (1)初生根:又叫种子根。种子萌发时先有1条胚根生出,随后成对出现1~3对初生根,所以,初生根一般为3~7条。初生根在形态上比次生根细,根毛少,颜色较深。在有胚芽鞘分蘖时,胚芽鞘节上有时也会发生1~2条次生根,其粗度一般较初生根稍粗,但较分蘖节发生的次生根稍细,并且由于发生部位与种子根接近,极易与种子根混淆。 (2)次生根:又叫节根,着生于分蘖节上,与分蘖几乎同时发生。一般主茎每发生1个分蘖,就在主茎叶的叶鞘基部,长出数条次生根。次生根在形态上比初生根粗,附着土粒较多。 盾片:与初生根在一起,位于地中茎下端,呈光滑的圆盘状,与胚芽鞘在同一侧。 胚芽鞘:种子萌发后,胚芽鞘首先伸出地面,为一透明的细管状物,顶端有孔,见光后开裂,停止生长。到麦苗分蘖以后,它位于地中茎下端。 (3)地中茎:指胚芽鞘节与第1真叶节之间出现的一段乳白色的细茎。地中茎是调节分蘖节深度的器官,当播种过深,超过地中茎的伸长能力时,第1、

2叶或第2、3叶之间的节间也会伸长,形成多层分蘖的现象。 (4)分蘖节: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节由几个极短的节间、节、幼小的顶芽和侧芽(分蘖芽)所组成。它不仅是长茎、长叶、长蘖、长次生根的器官,而且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 (5)分蘖鞘(鞘叶):在形态上与胚芽鞘相似,也是只有叶鞘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小麦的每个分蘖都包在分蘖鞘里,与主茎幼小时包在胚芽鞘中一样。当分蘖刚从叶鞘中伸出时,由分蘖鞘中伸出分蘖的第1叶片。 (6)主茎叶片:丛生在分蘖节上。先找出第1片叶,然后依其互生关系就可以找出其他叶片。生育初期可以根据叶形鉴别判定第1叶片,第1片叶在形态上与其他叶片不同,上下几乎一样宽,顶端较钝,叶片短而厚,叶脉较明显,形似宝剑。生育中后期,第1片叶往往枯死脱落,但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第1叶片都在盾片的对侧。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地中茎不要发生扭曲。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于主茎分蘖(一级分蘖)的方位来确定,在不缺位的情况下,一般是1个叶带1个蘖,确定了分蘖,也就找到了相应的叶片。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蘖。从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一般主茎较分蘖高而粗壮。如遇特殊情况(畸形或缺位),需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并凭一定的经验确定。 2、分蘖的出生及同伸关系 取主茎叶龄为3、5、7的麦苗进行观察。 小麦幼苗长出第3叶时,由胚芽鞘腋间长出1个分蘖。由于胚芽鞘节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常受抑制,一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主茎第4叶伸出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第1个分蘖(主茎第1分蘖)。主茎第5叶片伸出时,主茎第2叶叶腋处生出第2个分蘖,依次类推。当一级分蘖的第3片叶伸出时,在其分蘖鞘叶腋间产生1个分蘖。以后每增加1片叶也按叶位顺序增长1个分蘖。 表2—1 主茎的叶位与各级分蘖出现的对应关系(山东农学院,1975)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精心整理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分蘖 0~30%, 即使这 ( 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

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 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cm为标志。如果用O(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 C P C P-1、ⅠP-1 3/O表示) 2/O 3。亦 表2-5主茎叶片的出现与各级各位分蘖的同伸关系

水稻幼穗分化八个时期的划分表

水稻幼穗分化八个时期 的划分表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水稻幼穗分化期的鉴别方法 水稻完成了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即开始转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水稻的幼穗分化有着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幼穗发育和进程,可以有效地确定鱼苗的秧龄,指导稻田的肥水管理,达到高产稳产。 幼穗分化时期的鉴别。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幼穗分化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而且方法较为麻烦,不易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或农民所掌握,因此,应用简易的鉴别方法,利用外部形态及器官之间的关系来鉴别幼穗分化的时间,在生产实践上有一定的意义,常用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水稻幼穗分化进程和叶片生长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因叶龄随着品种和栽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一般采用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作为幼穗分化时间的鉴别标准。 叶龄指数是指已经出现的叶片数占主茎叶片数的百分数,由于不同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不同,所以同一叶龄时却又不同的叶龄指数。因此叶龄指数比叶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发育进程。在我省二、三积温带应用的品种。叶龄指数大约达75-76%为幼穗分化始期,一般主茎叶片数较少,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进入幼穗分化的叶龄指数较低,主茎叶片多、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叶龄指数就较高。 叶龄余数是指还未出现的叶片数,倒三叶露尖时。是幼穗分化的开始。根据试验观察,幼穗分化各阶段和倒伏叶龄数的关系是: 从倒三叶露尖开始,至全部抽出,幼穗正处在枝梗分化期。颍化分化期贯穿于倒2叶出生的整个过程。减数分裂期则处于鉴叶的出生过程之中,具体指标是:鉴叶露尖至伸出全叶的80%左右,即倒1/0-1/,从倒1叶抽出80%左右,到始穗期,均为花粉粒形成、充实和成熟期。 二、根据幼穗分化期后抽穗前日数推算 如二次枝梗原基分化始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7天左右(即在抽穗前29-25天);颍花分化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10-14天(即抽穗前24-17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16-18天(在抽穗前19-13天)。 三、根据幼穗和颖花的长度鉴别 幼穗长度在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极为微小,用肉眼无法看见。当肉眼能看到幼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