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强韧化机理_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

探索强韧化机理_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
探索强韧化机理_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

第14卷专辑1 Vol.14S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 onferrous Metals

2004年5月

May 2004

文章编号:10040609(2004)S1020205

探索强韧化机理,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①

赵振业,李春志,李 志,刘天琦,马新闻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

摘 要:评述了超高强度钢和高强度不锈钢的基本理论、成分设计、超纯净熔炼和工程应用技术发展状况、在航空、航天及其他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地位、发展目标、强韧化机理和成分探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和电子选区衍射等方法,揭示了超细马氏体板条、超细共格沉淀强化相Laves相、M2C及逆转变奥氏体等强2韧化机理。用V IM+VAR双真空超纯洁熔炼、超均匀加工及控制相变热处理等技术,获得2种低碳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其力学性能分别达到抗拉强度1915MPa和1862MPa,断裂韧度119MPa?m1/2和120MPa?m1/2。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强2韧化机理

Strengthen2toughening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ultra2high strength stainless steel

ZHAO Zhen2ye,L I Chun2zhi,L I Zhi,L IU Tian2qi,MA Xin2wen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Beijing100095,China)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theory,future object,studying status and topics of ultra2high strength steel and high strength stainless steel were reviewed.The new strengthen2toughening mechanisms,such as ultrafine martensitic laths, ultrafine strengthening phases M2C carbide and Laves phase precipitated coherence with martensitic matix and reverse transformed austenite distributed over the effective grain boundaries were discovered with electronic microsco py.By means of V IM+VAR double vacuum melting technology secured super pure materials and by the super homogenization hotwork and controlling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heat treatment techniques,the new types of low carbon ultra2high strength steel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toughness were obtained.The tensile strengths reach1915MPa and1862MPa and the frac2 ture toughnesses reach119MPa and120MPa?m1/2respectively.

K ey w ords:ultra2high strength steel;stainless steel;strengthen2toughening mechanism

在航空、宇航工程领域,超高强度钢是指屈服强度(σ0.2)在1400~16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超高强度钢已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它是当前抗拉强度最高、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的金属结构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其他高科技领域,成为大型民用飞机、战斗机、舰载机起落架、直升机旋翼桨毂、导弹、火箭壳体、发动机及精密机械传动齿轮等主承力构件不可替代的材料。

本文作者评述了超高强度钢和高强度不锈钢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状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超高强度钢的强韧化机理和发展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合金。

1 超高强度钢研究与发展

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对超高强度钢的要求主要包括超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腐蚀等,以满足其减轻结构质量、缩小体积、延长寿命和提供可靠使用需求。除此之外,超高强度钢研究发展的主要驱

①作者简介:赵振业(1937),男,研究员.

通讯作者:赵振业,研究员;电话:01026245662222405

动力是Kelly、Frankel理论模型[1]计算的体心立方铁(或钢)的理论强度。而其赖以发展的主要科学技术基础包括金属物理和金属学理论、强2韧化理论和实践、超纯熔炼技术和抗疲劳/损伤容限等工程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等。

目前,超高强度钢已形成合金体系,如低合金系300M、D6AC钢,中合金系H11、38Cr2Mo2VA 钢,高合金系AF1410、Aermet100钢和马氏体时效钢系Marage250、300等。其典型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这些钢已达到抗拉强度1800~2100MPa和断裂韧性63~145MPa?m1/2,并已广泛应用于主承力构件。

表1 超高强度钢的典型力学性能

合金系钢种σ

b

/

MPa

σ

0.2

/

MPa

δ

5

/%ψ/%KⅠC/

(MPa?m1/2)

低合金300M19001600105085

中合金38Cr2Mo2VA18001600105065

高合金Aermet100[2]196517241465115

马氏体

时效钢Marage30021002080126063为了满足构件安全寿命、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超高强度钢的近期发展目标设想如图1所示[3]。对确定的临界裂纹长度(a c)来说,在提高抗拉强度到2400MPa时,应相应提高断裂韧性到130MPa?m1/2以上,并应提高其应力腐蚀门槛值K ISCC到接近KⅠC值。为发展更高性能的超高强度钢,正在广泛地进行强2韧化机理和合金成分探索研究。其中,Co元素的良好作用使NiSiCrCoM[4]低合金钢获得抗拉强度1980MPa和KⅠC=120MPa ?m1/2的综合性能;在Aermet100基础上提高碳含量得到的高合金超高强度钢Aermet310[5]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170MPa和71MPa?m1/2;采用M2C和NiAl共同强化的添加Al的AF1410[6]钢达到抗拉强度2125MPa和冲击韧性(CVN)31J 的力学性能;Marage400钢的抗拉强度达到2800 MPa;利用Mo、V元素在钢中的有序化倾向和条纹分解造成的调制组织和热机械处理+冷变形等方法使35.7Co28.9Mo23.7V[7]钢的抗拉强度达到4 000MPa;而用特种热机械处理(STM T)+冷变形使10Ni218Co212Mo21

Ti钢[8]的抗拉强度达到4295 MPa。更令人鼓舞的是研究者们[8]开始注意到用Ni 元素提高钢的本征韧性,并和〈100〉解理强度高达14GPa的体心立方Fe相结合,试图发展接近理论强度的新型钢种。

超纯净熔炼得到的纯净有效晶界对提高超

图1 超高强度钢发展目标

高强度钢的韧性十分显著。随着强度提高,对纯净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V IM+VAR高纯净熔炼300M钢中控制S、P含量分别不高于10-4,而超纯净熔炼的Aermet100钢中不仅控制S+P总含量不高于10-4,而且O、N、Si、Mn、Al、Ti均被列为杂质元素并予以控制,以致在稍提高其强度的同时,断裂韧性KⅠC提高到115MPa?m1/2以上,显著优于300M钢。10Ni28Co22Cr21Mo钢用Ti处理改变MnS夹杂为Ti2CS,在相同强度下,钢的冲击韧性A KV值由174J提高至267J,KⅠC值由254MPa ?m1/2提高至474MPa?m1/2。类似的结果在很多钢中也得到验证。纯净度指标不断提高,控制杂质元素种类增加和夹杂物含量不断减少是超纯净熔炼技术的基本特征,并使超高强度钢的强2韧性能不断提高。

超高强度钢的主要应用是高承载构件,这些构件已采用安全寿命、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设计以保证在规定寿命期内可靠使用。超高强度钢的主要特征是疲劳性能高,但对应力集中敏感,如300M钢在应力集中系数k t值为3和5时,疲劳强度较光滑试样分别降低约50%和80%,而且裂纹起始寿命高于扩展寿命。因此,为保障超高强度构件可靠使用,工程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材料应用四要素,即成分(组成)与组织、性能、加工和使用性能的同等重要性成为共识。作者及其同事们从“无应力集中”表面完整性抗疲劳概念出发,发展了包括表面完整性加工、表面强化改性、表面防护和低应力集中设计等工程应用技术体系。

前面提到的各种超高强度钢和探索研究钢种的性能数据已清楚地表明,发展超高强度钢中遇到的

?

3

2

?

第14卷专辑1 赵振业,等:探索强韧化机理,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

重要问题之一是强2韧化机理尚未得以解决,确切地说是韧化机理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以致在提高强度时韧性降低,而且这一相悖倾向随强度升高而增加。超高强度钢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耐腐蚀。腐蚀现象存在之普遍、造成的危害之大和解决腐蚀问题的重要与迫切需求已达成普遍的共识,对超高强度钢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2 高强度不锈钢研究与发展

解决超高强度钢不耐腐蚀的主要途径应是发展不锈钢。但从表2列出的高强度不锈钢的性能数据可以看到,不锈钢至今仅处于高强度水平。

表2 不锈钢典型力学性能

钢种

σb /MPa

σ0.2/MPa

δ/%

ψ/%

PH1328Mo

(美、中)1470135012531Cr15Ni4Mo3N (俄、中)150011501756Marvalx12H (法)

1434

1371

9.5

64

钢种

A ku /

(J ?cm -2

)K ⅠC /

(MPa ?m 1/2

)

K ISCC /

(MPa ?m 1/2)

PH1328Mo (美、中)70

88

80

1Cr15Ni4Mo3N (俄、中)120Marvalx12H (法)

64(A kv

/J )

150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曾研究超高强度不锈钢AFC 277,0.15C 214.5Cr 213.5Co 25Mo 20.5V 20.05N [9,10],采用二次硬化机理可使抗拉强度达到1980MPa ,但K ⅠC 值仅为31MPa ?m 1/2。在随后的40年中很少见到超高强度不锈钢的研究报导

。超

高强度不锈钢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强2韧化机理,确切地说是韧化机理尚未很好地解决。

3 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的研究

3.1 合金设计与制备

实验钢设计为控制相变的低碳钢:Fe 214Cr 212Co 25Mo 2Me 。用100kg 小炉,采用提纯原材料+V IM +VAR 超纯熔炼和超均匀化加工,控制相变热处理制度为1000~1050℃淬火+冷处理+540℃回火等。

3.2 强2韧化机理分析

3.2.1 回火温度—硬度曲线

图2给出了实验钢的回火温度-硬度曲线。可以看到,淬火后硬度较高,冷处理使硬度提高,回火时硬度继续提高,直到540℃附近到达峰值,570℃回火后硬度降低,600℃硬度显著降低。

图2 实验钢硬度—回火温度曲线

3.2.2 超细马氏体板条

图3所示为淬火+冷处理后的TEM 组织。从

图3(a )可见,组织主要为纤细板条马氏体(M )。图3(b )显示,宽度小于200nm 的M 板条约占69%,平均宽度约182nm ,较Aermet 100(板条平均宽度

图3 超细M 体板条

(a )—淬火+冷处理后的TEM 组织;

(b )—马氏体板条宽度的分布

?40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4年5月

280nm )和1Cr15Ni4Mo3N (板条平均宽度250nm )

钢明显细化。按照Hall 2Petch 公式、Nalyer 修正公式等,有效晶粒尺寸和M 板条宽度的细化,既是增加强度又是提高韧性的重要因子。3.2.3 超细沉淀相

540℃回火后Laves 相和M 2C 高分辨(HREM )相如图4所示。用TEM 电子选区衍射和李春志提出的矩阵法[1113]分析证明了M 板条内的两种形态沉淀相中,椭球状相为hcp 点阵结构的Fe 2Mo 型Laves 相,与马氏体基体的取向关系为(112)M ∥(0001)L ,[111]M ∥[1120]L ;针状相为hcp 点阵

结构的M 2C 碳化物,与M 基体的取向关系为(011)M ∥(0001)M 2C ,[100]M ∥[2110]M 2C ,如图5

所示。Laves 相、M 2C 和马氏体基体间的错配度列

于表3中。M 2C 和Laves 相尺寸随回火温度变化的测量结果列于表4中。540℃回火后M 2C 和Laves 相的直径仅分别为2~3nm 和1.5~2.5nm 。按照沉淀细质点共格应变场与位错应变场的交互作用

,

图4 Laves 相(a )及M 2C 沉淀相(b

)的高分辨相

图5 超细强化相形貌

以及切应力增量Δτ=K ε3/2f

1/2

(r 0/b )1/2关系,得到小的半径尺寸可提高强度和韧性。3.2.4 逆转变奥氏体(A )

用X 射线衍射法测定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残余奥氏体,结果列入表5中。540℃回火后组织中逆转变奥氏体约为3.9%。研究得出[14],在裂纹扩展前沿A →M 转变可吸收大量能量,显著松弛裂纹尖端三向应力场,延缓裂纹扩展,提高断裂韧性。

表3 Laves 相、M 2C 和马氏体基体间的错配度

Laves 相

M 2C

取向

错配度/

%取向

错配度/

%[111]M ∥[110]L 4.95[110]M ∥[2110]M 2C 1.48[311]M ∥[010]L [131]M ∥[110]L 9.06[111]M ∥[1210]M 2C

[111]M ∥[1120]M 2C 16.25[112]M ∥[001]L 5.91[011]M ∥[0001]M

2

C

17.98

[110]M ∥[210]L

1.08

表4 不同回火温度Laves 相和M 2C 质点的尺寸

回火温度/℃

M 2C

L /nm

d /nm

Laves

d /nm

54020~302~3 1.5~2.554050~706~810~20630

60~80

30~60

30~60

表5 不同热处理状态的残余奥氏体量

状态φ/%

淬火 4.1冷处理

2.5500℃回火

2.1520℃回火

3.8540℃回火

3.9

?

502?第14卷专辑1 赵振业,等:探索强韧化机理,创新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

3.2.5 强2韧化机理与性能

从前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实验钢中主要强

2韧化机理及其对性能的贡献如图6所示

图6 强韧化机理与性能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列于表6中。可以看到,实

验钢具有超高强度以及优良的塑性和韧性。

表6 试验钢的力学性能

钢种

σb /

MPa σ0.2/

MPa δ5/

%ψ/

%K ⅠC /

(MPa ?m

1/2

)

A ku /J

No.119151500146411965No.2

1862

1422

15

67

120

69

4 结论

1)揭示了实验钢中超细M 板条,超细M 2C ,Laves 沉淀相,少量逆转变奥氏体,Co 、Me 合金化

等强2韧化机理。

2)初步研究出二种低碳超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抗拉强度达到1915MPa 和1862MPa ,断裂韧度达到119MPa ?m 1/2和120MPa ?m 1/2,开拓了一个超高强度钢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赵振业.合金钢设计[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5758.

[2] Lee E U.Corrosion behavior of landing gear steels

[R ].AD 2A285862.

[3] Hyuch M L.Stability and Coarsening Resistance of M 2C

Carbides in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Reaction [D ].MIT ,Cambridge ,MA ,1989.20.

[4] Malakondaiah G ,Srinivas M ,Marthanda J ,et al.De 2

velopment of an ultra 2high 2strength low 2alloy NiSiCrCo 2Mo steel[J ].Bull Mater Sci ,1994,17(1):7386.[5] Dahl J M ,Novotny P M.Airframe and landing gear alloy

[J ].Advanced Materials &Processes ,1999(3):2325.

[6] G arrison W M J r ,Rhoads M A.An evaluation of an ul 2

tra 2high strength steel strengthened by alloy carbide and intermetallic precipitates [J ].Trans Indian Inst Met ,1996,49(3):151

162.

[7] Miyzaki T.Development of 4GPa ultra 2high strength

maraging steels by utilizing spinodal decomposition [A ].Phase Transformations During Thermal/Mechanical Pro 2cessing of Steel[C].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 2da ,1995.473483.

[8] ZHEN Guo.The Limit of Strength and Toughness of

Steel[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2001.130.

[9] Manson S S.Aeros pace Structure Metals Handbook[M ].

Ferrous alloy AFC 277.1994.

[10] K asak A ,Chandhok C K ,Dulis E J.Develo pment of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Cr 2Mo 2Co stainless steels [J ].Trans ASM ,1963,56:455466.

[11] 李春志.电子衍射谱分析中的一种有效方法[J ].物

理学报,1979,28(3):31432.

[12] 李春志.分析几种常见电子衍射图的计算机程序

[J ].金属学报,1985,21(4):B233240.

[13] 赵振业,李春志,李 志,等.一种超高强度不锈齿

轮钢强化相研究[J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1):1

6.

[14] Antolovich S D ,Singh B.On the toughness incre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austenite to martensite phase trans 2formation in TRIP steels[J ].Metal Trans ,1971(8):2135

2141.

(编辑 杨 兵)

?60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4年5月

求真务实聚人心 开拓创新务实效

求真务实聚人心开拓创新务实效 临汾新医院项目部党支部工作汇报总结 我项目部承建的临汾新医院建设工程,是争创“鲁班奖”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省市重点工程,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公司、分公司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前期土建配合施工,现各工号的电气、管道、通风等制安逐步全面展开。 临汾新医院项目部自成立伊始就设立了项目党支部, 2010年10月项目经理苗沛杰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现有党员5人,今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名,入党申请人1名。党支部认真贯彻公司党委、分公司党总支工作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以项目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项目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强化学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全面落实党员教育。 近年来,党支部把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作为主要的突破口,逢会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讲形势,讲发展,充分激发了职工们的学习热情。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月一次的学习,使党员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引导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讨论活动,使学前“要我学”的思想转化为现在“我要学”的思想,从而克服了学习讨论存在的“重复”“厌倦”的消极情绪,消除了“懒”“怠”的不良心理。在学

习过程中,大家交流学习信息,畅谈心得体会,互通有无,积极学习查阅科学发展观知识百题,结合分公司、项目部实际情况,每个管理人员都从自身出发,站在企业的立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全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支部坚持每月“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工会小组活动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合力。为提高项目党员素质,加强廉洁奉公教育,2010年,支部在项目部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学习《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支部把学习贯彻党章及党纪政纪条规纳入党支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除全体党员参加外,还组织入党申请人员参加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大家不仅能做到自己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带动了身边的职工群众参与其中。党员切实做到了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安心本职,带头抓好学习,带头改进作风。结合分公司、项目部实际情况,每个管理人员都从自身出发,站在企业的立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创建文明“三区”,加强项目内部环境改造。 在2010年冬季来临时,为保证全体职工过上温暖的寒冬,按照公司、分公司的要求,冬季严禁采用明火和碘钨灯等取暖,项目

成形极限预测韧性断裂准则及屈服准则的影响

2006年8月第32卷第8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Journa l o f Be iji ng U nivers it y of A eronauti cs and A stronauti cs A ugust 2006V o.l 32 N o 8 收稿日期:2005 09 14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0006022) 作者简介:陈劼实(1979-),女,辽宁锦州人,博士生,chen jies h @i yah 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804274.html,. 成形极限预测韧性断裂准则及屈服准则的影响 陈劼实 周贤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将韧性断裂准则用于预测板材成形极限,通过数值模拟H S 钢、I F 钢和6111 T4铝合金3种板材在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等不同应变路径下的变形过程,获得试件中心区域主应变最大单元的应变历史,结合成形极限实验数据计算韧性断裂准则的材 料常数;通过对接近平面应变变形路径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获得的网格应变相比较分析了H ill 48,H ill90和Barlat893种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对模拟获得的应变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Barlat89屈服准则可以较好地描述单元的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几种韧性断裂准则用于预测板材断裂成形极限的计算结果,Cockcro ft Latha m 准则和总塑性功准则的计算结果比较理想,材料常数的确定也较为简单. 关 键 词:板料冲压;成形极限;韧性断裂准则;屈服准则;应变路径中图分类号:TG 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965(2006)08 0969 05 Suit ability of so me ductil e fracture crit eri a and yi e l d crit eri a in f or m i n g lm i it pred i c ti o n Chen Jiesh i Zhou X ianb i n (Schoo l ofM echan i calEng i neeri ng and Au to m ati on,Beiji ng Un i versity ofA eron auti cs and A stronau tics ,B eiji ng 100083,Ch i na) Abstr act :So m e ductile fract u re cr iteria w as applied to pred ict the for m i n g li m it of sheetm atels .The nu m erical si m u lation for defor m ation processes w ith uniax il tensil e ,plane strain ,equi b iax ial strain and so m e other stra i n paths w ere carried out forH S stee,l I F stee l and 6111 T4alum i n um alloy sheets .Ductil e fracture criter i a w as co m b i n ed w ith t h e finite e le m ent si m ulation.The constants i n t h e criteria w ere deter m ined by u si n g t h e calcu lated strain path and stress at t h e ele m ent w ith m ax i m a lm a j o r strain co mb i n ed w ith the critica l val u es of strai n obta i n ed in t h e tests .The effect o f y ield criteria H ill 48,H ill90and Barlat89on stra i n path i n nu m erical si m ulati o n w as co m pared and evaluated w ith t h e m easured stra i n path near the plane strain .Bar lat89can reasonab ly w e ll pred ict the strai n pat h s o f t h ree ki n ds o f sheetm ate ls .Further ca lculati o ns w ere car ried out f o r t h e for m ing li m it w ith severa l ductile fract u re criteria co mb i n ed w ith Barlat89.It is sho wn tha t Cockcro ft Latha m and the to tal plastic w ork criteri a g ive m ore reasonab le prediction and the m aterial constants i n the criter i a can be calcu lated easily . Key wor ds :sheetm etal for m ing ;fo r m i n g li m i;t ductile fracture ;yie l d criterion ;strain path 多年来,绝大多数关于成形极限曲线的理论研究都是建立在拉伸失稳理论或分叉理论基础上的,但是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发现每种准则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对板料的各种成形过程还没有一种能够普遍适用的准则.为了寻找一种能在更 大范围内预测板料成形极限的方法,鉴于在体积成形领域广泛使用韧性断裂准则,人们也将韧性断裂准则的概念引入到了板料成形领域,用于板料的成形极限预测 [1] .而且由于韧性断裂准则从 变形能量的角度出发判断断裂发生,相对于根据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李宏伟 主讲人简介:李宏伟中共中央党校马列教研部教授 十八大会议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当下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此前我国提出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过生态文明,那么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我党对此问题的认识进行了怎样的深化?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怎样的实践路径。 从时间这一纵向的角度看,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人类也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财富,靠耕作维持人类生存,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华文明的诞生。中华文明的传承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与同时诞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相比我们感到自豪。正是由于中华儿女对文明的贡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近代以来进入的工业文明时期,更让我们感到振奋,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不再是简单的农耕生产方式,而是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享受更多的物质文明财富。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所伴生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被大规模开采,它们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人类实现了巨大的转型,然而这种转型是黑色的转型,所以人们迫切的期待绿色转型,把人类带入生态文明时代。我们依赖的能源将不再是不可再生能源,取而代之的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也会发生巨大变革,以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愿景。但这种顺应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轻易、自觉地实现。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的党的理论自觉和把握,但更多地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面临很多挑战。所以也是一种倒逼,一种迫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生态文明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新的文明形态,同时是对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并和自然和平相处。理解它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生态文明既不是绝对超越工业文明而不进行,也不是返回到友好的农耕时代。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有一个前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另外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去更多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对自然是征服的态度,自然被过多的掠

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

采掘二队上半年工作总结 冀中能源张矿集团怀来矿业有限公司采掘二队是一支敢打硬仗、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是怀来矿业公司主力采煤队。建队以来,他们发扬煤矿职工特别能战斗精神,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为公司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五月份被张家口市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采掘二队上半年取得了原煤产量37669吨,掘进进尺:1775米的好成绩,实现了任务双过半,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三违和工伤事故的发生,开创安全、生产双丰收的良好局面。 合理采掘布置,理顺采掘关系,提高煤炭产量,打造“生产先锋号”。 一是科学合理布置本采区的采掘关系,保证采掘正常衔接,实现稳产高产。该队所处的南西二采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煤层呈缓倾斜和急倾斜两种形式赋存,现有的采煤方法只适合急倾斜煤层开采,而对于缓倾斜煤层来说开采起来十分困难,很容易造成煤炭资源的流失。针对这种情况,该队调整采掘部署,对于缓倾斜煤层,采用三掘一回、以掘代采的方式,加大掘进的力度,放大断面以掘保采;对于急倾斜煤层采用液压支柱铰接顶梁配合深孔爆破的采煤工艺,大断面一次放顶煤,从而实现本队稳产高产。 二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推广使用新工艺,提高劳动效

率,实现效益最大化。采掘二队的领导班子根据煤层的赋存情况,在急倾斜煤层采用了深孔爆破采煤方法,在工字钢巷道使用铰接顶梁支护大断面一次放顶煤,取消了以往的小代巷,即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采煤的安全性。使用新型的采煤方法,为采掘二队的稳产、高产,为超额完成怀来矿业公司制定的生产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工效。采掘二队紧紧抓住人是第一劳动力这个关键环节,合理的分配人员,真正的做到不浪费劳动力,人人都尽心,人人都尽力,提高功效、提高产能、提高效益,开创文明生产、和谐生产的局面。 四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积极性。采掘二队以创新、创先、创优、创建“工人先锋号”为目标;以质量标准化上等级,打造优质品工程,培养技术能手,提高业务水平为结果,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从而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技术力量,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劳动竞赛以来,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三个班组齐头并进,勇与拼搏创下了成立该队以来日产418车,三人掘进3.5米的最好成绩。——按照张矿集团“安全健康管控体系”的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打造“安全先锋号”。 一是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狠反“三违”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每天在开班前会的时候,队值班领导都会向职工宣

文献整理(断裂准则)

题目:韧性断裂准则与阀值选取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作者:蒲思洪,温彤,吴维,侯模辉 关键词: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韧性断裂准则) 文章重点摘抄: 现在用于描述材料韧性断裂行为的准则大都采用阀值(即临界值)控制的方法,即材料某处的破坏值超出阀值就认为该处材料发生起裂。由于金属的断裂与材料的性质(组成元素、微观组织、夹杂、表面条件及均匀性)、变形历史和工艺参数(温度、变形速度、摩擦与润滑)等因素有关,所以针对具体的冲切断裂过程,模拟时如何选择合理的韧性断裂准则与断裂阀值从而预测起裂的时间和位置并非易事。 韧性断裂理论与断裂准则: 现有韧性断裂理论认为塑性材料的断裂大多是由其内部空穴 的聚集和扩展引起的,这些空穴是由材料中的位错堆积、第二相粒子、缩松缩口、夹杂或其它缺陷产生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其内部的空穴在应变和三轴应力的作用下增长、扩大,直至一定数量的空穴聚集在一起形成裂纹。在外力的继续作用下大量空穴裂纹会不断聚集在一起造成裂纹的扩展延伸,当其扩展到材料的表面时,材料就产生断裂。 在1950年Freudenthal首先以综合能量观点提出以等效应力与 等效塑性应变的积分函数定义破坏的发生时机,认为当单位体积

之应变能量(即塑性变形功)达到阀值时,材料就产生宏观裂纹。该模型没有考虑静水应力及拉伸主应力的影响。 0f C d εσε=? 式中:f ε为材料断裂时的等效塑性应变;σ为等效应力;dε为等效应变增量;C 为材料的临界破坏值。 Cockcroft&Latham 则认为断裂主要与拉伸主应力有关,即对于给定的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当最大拉应力-应变能达到材料的临界破坏值时材料产生断裂。 * 0f C d εσεσ=? 式中:σ*为材料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力;σ1为材料断裂时最大主应力。当σ1≥0 时,σ*=σ1;当σ1<0 时,σ*=0。 McClintock 将空穴看成是变形体的内部缺陷,忽略空穴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了轴对称下圆和椭圆形空穴的简单长大和聚合,提出了以下断裂准则: )13130122f n C d εσσσσεσσ???-+-?=+???????? ? 式中:σ3为材料断裂时的最小主应力;n 为材料的硬化系数。 Ayada 则认为静水应力和等效应变是影响空穴扩张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下准则: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识结构是:准备题——题——练习题;学生的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系如何呢?教材的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计和实施优化教学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 如设S=1+2+3+……+98+99+100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② 上面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序做100次加法要方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可以解决问题,更重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会感到困难了吧?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强、怀疑心理浓、求知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造的前奏.例如,苹从

银行员工敢于亮剑-勇于担当-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胜者思维》读后感

敢于亮剑勇于担当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 ——《胜者思维》读后感 近期,我对《胜者思维》一书进行了深入研读。纵观全书,作者以“胜者”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大格局,以极其广阔的视野、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的阐述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里面引用了中国以及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对不同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所带来不同的结果,以危机领导战略,思维制胜之道,决策核心思考为重点,破解当今世界制胜之道。 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不管哪个时代,不管从军、从政、从商,什么都可以替代,唯有胜利无法替代。任正非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就是胜者思维。即便在最黑暗、最失败、最无望的时刻,他们内心也有一杆胜利的旗帜呼拉拉飘扬。 “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对于一支队伍而言,将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把手能够轻易改变这支队伍的气质,从而影响战争的胜负。任何机制无论如何严密、完善,最终仍然无法取代危机中人的意志、洞察与决断,尤其是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所以,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对“将”的要求都很高。从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到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都体现出对“为将者”的高标准、严要求。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曾经提出过四条标准:1.必须具有分析能力,能够超越孤立的事实或者某一领域专长,看到并整理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必须是实用主义的,能够有意识地重新构建

自己的战略模式,使之符合形势和实际的需要;3.必须具有创造性,经常要挑战现状;4.必须接受过多种教育,是通才,而不是专才。这些是为将者必备的能力。 通过认真阅读,结合工作实际,个人认为要在当前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做好分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领导干部要着力做到以下四点:一要敢于亮剑。林彪有句名言:“战术有千百条,头一条就是肯打。”离开了肯打,纵然理论妙笔生花,也全是白扯。一名指挥员,一名将军,一名领导,若是没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心,而只有强烈的要求提拔的企图心,绝对不是一名优秀的将军和领导。只有领导具有好战精神、不服输的精神,即使是带领一群绵羊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带队伍就是带“欲望”。领导干部要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面对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发扬敢拼、敢战的勇气和魄力,在各项业务的营销管理中敢于亮剑、勇于亮剑、善于亮剑。要带出求胜的欲望,使得他们不断学习,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抓关键点,使员工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单位有机地统一起来,凝聚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合力与整体优势,以此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成为员工一心一意工作的动力。 二要勇于担当。决策者越是敢于担当,前方将士越是勇于担当。作为一名决策者的关键素质。在面对困难时,如果为将者不敢担责,临阵畏缩,那么战争的结局必然是失败。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只有将军以身作则、以上帅下,才能促使下属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

高强钢断裂韧性与裂纹扩展机制研究

高强钢断裂韧性与裂纹扩展机制研究 凭借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钢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当今及未来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强钢在服役过程中长期经受循环载荷作用,其疲劳与断裂问题成为高强钢的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断裂力学发展,损伤容限设计成为航空、航天等国防重要工业领域的关键构件疲劳断裂控制方法。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与断裂韧性是构件损伤容限设计基础,然而目前对高强钢疲劳裂纹扩展及断裂韧性的研究仍不完善。 因此,本研究选取一种典型AISI 4340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原理深入探讨断裂韧性的评价方法及裂纹扩展微观机制;以Paris公式为基础,建立了改进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并提出一种快速预估疲劳性能的判据;通过深入探究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机制,由此形成疲劳裂纹扩展三阶段的宏观力学模型。本文试图通过对高强钢中疲劳裂纹扩展及断裂韧性等相关问题的理解,尝试将所研究理论直观地应用到工程领域,为工程优化选材及关键构件可靠性设计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 提出了三种评价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的方法。1)基于裂纹扩展初始阶段到临界失稳状态消耗能量的分配,建立了试样厚度B与断裂韧性KIC的定量关系,借助此公式可以实现小尺寸试样估算断裂韧性KIC,此项工作可应用于高韧性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评价。 2)以试样整体断裂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推导出断裂能密度WF与剪切唇宽度s 的定量关系。其中WF在最大剪切唇宽度处达到最低,此时处于正断与切断的竞争平衡,揭示了裂纹扩展过程中遵循最低能量密度原理,并以此建立了剪切唇宽度与断裂韧性的定量关系。

3)从冲击韧性与断裂韧性的能量消耗方式及共同遵循的能量原理出发,提出两种韧性剪切唇宽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由此获得高强钢中冲击韧性与断裂韧性的定量关系式。探讨了不同强韧性钢中裂纹扩展微观机制的转变过程。 发现随着韧性提高,AISI 4340钢微观断裂特征从解理-韧窝混合型断口向韧窝连续转变,三维XRT图像显示裂纹扩展方式由跳跃性向连续性逐步演化。低韧性钢中,裂纹在应力控制下以解理断裂方式连接其尖端附近的微裂纹,裂纹扩展速率加快;高韧性钢中,裂纹在应变主导下钝化扩展,且与附近聚合长大的微孔连接形成新的裂纹尖端;上述两种裂纹扩展微观机制可同时出现中等韧性钢中,此时应力应变存在竞争平衡,裂纹以交替方式向前扩展。 高强钢的断口微观形貌可分为三种典型特征,其形貌特征的形成过程与能量消耗有关,基于此建立了高强钢断裂韧性与断口微观形貌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具有预测性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及疲劳性能优化判据。 以Paris公式为基础,引入强韧性参量,推导出改进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公式。阐述影响材料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两大因素,疲劳裂纹扩展的变化过程取决于断裂韧性,疲劳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速率由抗拉强度控制。 凭借该公式可以由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预测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这在高强钢中得到了验证。此外,提出一种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与材料强韧性的定量判据,基于该判据可以在强韧性倒置关系曲线中选出最优疲劳性能的材料,并能够阐述材料同步强韧化可提高疲劳性能的本质。 该公式与判据在合金钢、钛合金及铝合金中都得到准确的验证,为材料的疲劳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了疲劳裂纹扩展微观机制及宏观力学模型。 在断口微观形貌中发现,疲劳裂纹扩展稳态阶段出现疲劳辉纹与韧窝特征共

心得体会:把握创新规律,实现创新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把握创新规律,实现创新发展(最新) 创新发展位居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可以说,能否实现创新发展决定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成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败。而要推进创新发展,切实把握创新规律是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创新规律、切实把握创新规律,我们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决策行为。企业投入资金进行创新,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因此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但相较于一般的投资决策行为,创新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更具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源自两个方面:其一,无论何种类型的创新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需要在大量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因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其二,由于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创造性探索,非常容易受到不可预知因素的阻碍,往往蕴含巨大的失败风险。创新的高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导致了创新投资的高不确定性。

破解企业创新困难需要设计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高复杂性会让交易双方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比如,企业家无法分辨研发失败到底是因为研发人员的偷懒还是运气不佳,一项价格高昂的新技术是否值得购买等等。创新激励机制就是要消除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尤其要理顺国有单位科研人员与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关系。通过不断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来提高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积极推动风险投资和企业并购,股权交易能够让资金方和技术方共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是化解创新高风险性的有效方法。 时间层面:创新表现为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产业经济学家在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产业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三次产业变动规律、轻重工业变动规律以及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变动规律,等等。这些产业变动规律之所以会发生,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正是企业家通过创新把资源从旧有的失去活力的生产项目不断转移到新生的更富生产力的生产项目中去,经济才能得到持续地发展。如果新的生产项目能够提高原有产业的生产效率,可以称之为产业改造;如果新的生产项目能够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整个经济就能实

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叶小文 [摘要]在处理我国宗教问题时,把握好宗教问题的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是认识宗教问题的两个基础的、本质的属性。总结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基本观点、基本政策要清楚和正确,基本方针要明晰和坚定。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沿着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实际相结合的路子,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宗教工作;理论创新;长期性;群众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在国家宗教部门工作了18年,有机会与不少宗教领袖和信教群众亲密接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有机会亲历了宗教界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的重要进程,因而,对于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感受颇深。 近年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特点与规律,与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探索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观点,进而凝练成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促进宗教

关系的和谐;推进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颁布实施了《宗教事务条例》和相关配套办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积累了新经验。 勿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与一切有神论对立,并且不断要求和训练自己的成员确立和巩固科学世界观。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就要特别注意防止把宗教问题看作可以较为快速地解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问题,从而导致认识的“短视症”,忽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别注意防止把信仰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从而导致政策的狭隘性,忽略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宗教问题所具有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见解和浅薄之见曾经长期困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教工作,正是在这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识和把握宗教的根基和关键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工作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把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根本问题来看,是强调观察宗教问题必须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一个历史范畴,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有着深刻的客观基础,是由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的长期性决定的;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整体而言,具体宗教能否长期存在取决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强调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主要是为了防治在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上的“短视症”。 把宗教问题的群众性,不是作一般问题而是作关键问题来看,是因为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质是个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该一致起来。只有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当今世界的主题虽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遏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蛊惑宣传、欺骗并裹挟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并 且二者相互勾结进行的有组织、有预谋的如“金水桥”等针对无辜群众的“打砸抢”式的破坏活动,不仅撕裂了我国民族之间的感情,破坏了我国稳定的和平局面,影响了我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更是威胁到了我国的和平统一。他们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打砸抢”式的破坏活动,使立场不坚定、认识不清楚的人产生了摇摆和迷茫。那么,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能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特别 是民族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把民族团结融入学生的血液中,让学生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 样维护民族团结?只有这样,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势力才会无机可乘。那么,我们 如何做到并促进民族团结呢? 一、加强学习,提升认识水平 要充分利用并挖掘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逐步培养并形成高中学生正 确的“三观”。要引导学生对国家性质、民族政策等知识的学习,理解并遵守宪法等从国家层 面保证并促进民族团结的法律规范;也要教育学生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我国从古 至今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 增强了各民族情感联系的纽带,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 提出,即是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号召,起到了凝聚共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作用。要实 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就必须搞好民族团结这一基础,因为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 存亡、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关系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只有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才能把这种认识自觉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打击外来势力的干扰、反对国内分裂势力的破坏、保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十九世纪中叶到新中国成 立期间,由于国内矛盾引发的军阀混战给帝国主义造成了可乘之机,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千百 年来巨大的耻辱和苦难。所以要避免悲剧的重复,只有“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只有各 民族团结了,国力强大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自觉行动 我国历来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高中生在日常的班级、邻里之间、社区生活中,应多讲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学习过程中,以主题班会、小论 文竞赛、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作为生活在民族地区的高中生,都受益过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政策,以及兄弟地区为民族地区建设做出的无私 援助。2013年2月5日,习总书记来到东乡族自治县楞沟村,看望并了解了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了对民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宣传民族团结模范如阿里书记——孔繁森、临 洮人民的好县长——柴玉芳、把拥军鞋送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临夏回族鞋匠——喇震洲的 过程中,可通过深入了解、宣传、学习民族团结模范,进一步体会、感悟民族团结典范的崇 高品质,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从而提升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行动。 三、创新发展,从我做起 “三股势力”、“民族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所以,社会实践要求我 们要用创新思维发现并解决“苗头性”的问题。伟人曾说过:“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 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成果不但要巩固“各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关系,而且更要解决“民族 发展不均衡”、“民族与宗教”等民族问题。因为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 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发展,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维一正确途径。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高中生不但思想 活跃、热情高,并且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班级、学

断裂韧性的结果分布

断裂韧性 编辑词条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冶金术语化学各种化学名称机械机械工程机械零件金属加工 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是度量材料的韧性好坏的一个定量指标。在加载速度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某种材料而言它是一个常数。当裂纹尺寸一定时,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愈大,其裂纹失稳扩展所需的临界应力就愈大;当给定外力时,若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愈高,其裂纹达到失稳扩展时的临界尺寸就愈大。 目录 ?? 概述 ?? 规律与测试 ?? 论文 ?? 参考资料 断裂韧性-概述 构件经过大量变形后发生的断裂。主要特征是发生了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不包括压缩失稳),如杆件的过量伸长或弯曲、容器的过量鼓胀。断口的尺寸(如直径、厚度)比原始尺寸也明显变化。韧性断裂的断口一般能寻见纤维区和剪唇区。断口尺度较大时还出现放射形及人字形山脊状花纹。形成纤维区断口的断裂机制一般是“微孔聚合”,在电子显微镜中呈韧窝状花样。韧性断裂一般由超载引起,而材料的塑性与韧性又很优良。纤维区一般是断裂源区。剪切唇总是在断口的边缘,并与构件的表面约成45°夹角,是在平面应力受力条件下发生剪切撕裂而形成的断口,剪切唇表面较光滑,断裂时的名义应力高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断裂韧性-规律与测试 随着概率断裂力学工程应用的逐步深入,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含缺陷结构概率安全评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解决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巾于冶金过程等方面的偏差,造成材料断裂韧性的分散性;另一方面由于试样几何尺寸、裂纹长度测量等试验误差,亦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不同测试规范和标准对测试数据的处理也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

确定性。若缺陷位厂焊接部位,影响因素将更加复杂。除上述原因外,还会有诸如焊接上艺、焊材、以及不同操作人员及焊后热处理等因素导致断裂韧性测试结果分散性更加严重。尽管分析和解决其分散性问题如此复杂,十分困难,然而,在对含缺陷焊接结构(尤其是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进行安全评定时,重点就是焊接接头区而不是母材。如何处理断裂韧性的分散忭问题已成为工程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概率安全评定应解决的基本问题之—。 对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规律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较大进展。 Wallin分别根据Weibuli统计模型和微结构分析模型,推得基于断裂韧性尺I(单位:MN·m-3/2)失效准则的累积失效概率 并从理论上得到Kl服从形状参数m:为4的Weibull分布,同时指山m1不等于4是由厂测试数据不够而造成的,并且认为延性撕裂和材料非均匀性对分散性只具有较轻微的影响。这一理论建立在裂尖小范围有效体积基础上。 Slatcher将裂尖等效为多个单元的串联模型,推导出基寸:断裂韧性,J(单位:N/inlTl)失效准则的累积失效概率 式中,a=B中,B为试样宽度,中为常数;B=2。 这一理沦基于如下假设: 1)裂纹体能被分成若干单元,任一单元的失效意味着整体失效,各单元强度彼此独立且同分布。 2)第一个失效单元的应力和应变与裂尖应力场强度,J和该单元到裂尖的垂直距离r有关,仅由r/J确定。 3)第一千失效单元必须位于r和O定义的区域内(r,O为该单元的柱坐标)对任何O均有Jg(O)≤r≤Jh(O)。g(O)和h(O))为o的函数,分别为该区域的内、外界限。 由式(5.2)可知,理论上断裂韧性/服从形状参数为2的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对充分小的试验数据集,式(5.2)比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能更好地描述断裂韧性的分布规律。 Neville提出了另一种描述断裂韧性分布的模型,该模型不用作任何假设和近似处理。由断裂韧性构成一个样本u,样本u中的子样ui由g2,J2或K1确定,g2,J2或K1分别由CTOD、JIC和Kic的测试数据计算得到。累积失效概率由如下双参数分布函数表达 式中,a,b为分布参数。 Neville将该模型分别对几组断裂韧性的测试数据进行厂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方便,与实测数据分布吻合较好,并略偏保守。 Hauge和Thualow分别采用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Slather模型以及Neville模型,对两组CTOD数据(86个母材和16个焊材)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 1)两组CTOD数据并非服从形状参数为2的Weibull分布(或Slather模型);双参数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和Neville分布都适宜拟合这些数据。 2)90%置信限的中位期望值可较好地由I.og—Normal分布得到;对于只有三个子样时,能较好地等效于三个值十取最小值的方法;对大子样,Log—Normal 吻合更好。

初中数式规律探索问题

数式规律探索问题 数式规律探索问题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 数、式,或是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1、周期型 例.观察下列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4的末位数字是()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A、2 B、4 C、6 D、8 解析:观察2n(n≥1)的末位数字,分别为2,4,8,6,四个数字为一个循环,即周期为4. ∵2014÷4=503……2(余数是2) ∴22014的末位数字经过了503个周期,处于第504个周期内的第2位,它的末位数字是4故选B。 方法总结:周期型的数字规律题通常与序号有关,解题时(1)根据题目中数或式反映出的循环规律 ....确定出周期;(2)明确待确定的这个数是第几个周期内的第几个数。 2、分数(式)型 例1.观察下列一组数:23,45,67,89,1011,……,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n个数是() A、n?1n B、2n2n?1 C、2n2n+1 D、n+1n+2 解析:序号①②③④⑤…… 分子246810→相邻偶数(偶数用2n表示) 分母357911→相邻奇数,并且最小奇数是3(最小奇数 是3时,用(2n+1)表示) 从分子、分母的角度认真观察归纳:分子是2n;分母是2n+1。故选C 例2、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b2/a,b5/a2,-b8/a3,b11/a4,…(ab≠0),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n为正整数) 解析:序号①②③④…… 符号-+-+→“+”“-”交替 分子b2b5b8b11→底数均为b,指数比序号的3倍少1 分母a a2a3a4→底数均为a,指数与序号保持一致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20XX年10月,中国物流学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XX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去年我在会上就提出,要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成全国物流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今年的论文投稿十分踊跃,水平大有提高,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涌现了不少新人,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十分可喜。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 在20XX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 (1)物流定义 (2)物流规划与物流政策 (3)物流成本与物流统计信息体系 (4)传统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 (5)物流市场与需求 (6)供应链理论 (7)物流信息化 (8)物流技术、装备及标准化 (9)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 (10)国外物流发展趋势 一年来,研究的情况如何?从今年征集的200多篇论文来看,基本上都在这10个方面。但有新的扩展,如突发事件中的物流研究、关于物流的数学模型与经济核算方法等。我认为特别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对物流、物流产业、物流、物流、物流行业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含与外延的研究;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供应链与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采购与物流相互关系的研究;物流系统论与物流价值论的研究;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物流与大通关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二,物流与物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最广,有一些新的突破,比如物流与物流成本研

究,运作模式研究,物流外包研究,物流竞争力研究,工贸物流流程再造研究,传统运输与仓储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研究,第四方物流研究,物流过程各方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研究等等。 第三,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 在编辑今年的《中国物流年鉴》时,我感到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内容比较丰满,说明了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物流的发展,如汽车物流、家电物流、药品物流、烟草物流、连锁物流、食品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港口物流、IT 物流、服装物流、航空物流、交通物流以及长三角物流、珠三角物流、环渤海物流、中部物流、西部物流、开发区、保税区物流等等。交通部为此专门拨款1000万元。许多部门的研究开始从宏观层面向中观与微观层面展开。 第四,物流市场研究 物流市场如何形成,物流环境包括哪些要素,物流资源如何进入市场达到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不同行业物流市场的供需分析,物流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与中介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物流外包的研究等等。 第五,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管理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新的模式,今后之间的竞争将被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代替,供应链是什么,供应链管理的要素有哪些,不同行业不同如何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相对还比较薄弱,但已经起步,并取得可喜进展。 第六,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 信息化与标准化都是中国物流发展中的瓶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如何在物流业发展中充分应用各种信息络技术,如何使中国物流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我认为,中国物流理论研究起步不晚,但存在的问题是研究不深不广,这几年物流业快速发展,更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走到了理论的前面,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怎么办?作为物流理论工作者,应当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推进物流理论研究,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一个较好的理论指导。这里应该提倡学术评论、批评与争论,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 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下十二个方面: 第一,物流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第二,物流经济学及学科建设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