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二、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三、教育社会学方法论

?叙述的层级关系:章:第一章,第二章

?节:一、二、

?目:1. 2.

?次: (1) (2)

?研究对象的界说

?人们主要根据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对科学研究的对象作区分。

?学科研究须具有独特性。

?对象相同,方法相同,则学科也相同。

?对象相同,方法不同,则学科不同。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指向教育社会学的特殊矛盾、特殊的本质。

?简单说来,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社会学意味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什么教育问题?现实与期望有差距,就易于出现问题。

?没有答案和解决办法的情况,是一个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问题意识,须着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们在研究教育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教育现象进行初步的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应当深入探究相关问题的实质,揭示规律。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们的看法不一,不同研究者对研究的问题的指向不同,对研究大范围的大小的认识不同,对研究的侧重点的选择不同,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不同,所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这些都会导致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不同。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主要分两类。一类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经典说法: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化过程。

?他指出:“教育是年长的一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里界定了教育的含义,并间接地指明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

?美国学者佩恩认为,教育社会学是描述和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学科。

?美国学者布朗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

?我国学者雷通群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研究个人在群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上需何种教育。

?第二类观点将研究对象指向相互关系。

?相互关系说有好几种。

?英国社会学者米切尔认为:“教育社会学通常是研究教育同社会其他大型制度(经济、政治、宗教和亲属)之间的功能关系。”

?第二种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指向教育活动及过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苏联的《应用社会学辞典》指出:”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其他社会过程具有广泛联系的教育过程的规则、规律性趋势的专门社会学理论。”

?美国学者比德威尔指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分析,即分析其内容与形式。”

?第三种看法指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台湾学者林清江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有关社会过程、社会环境、及教学社会学等课题。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分析

?马克思有个说法,土地是财富之父,劳动是财富之母。可见,财富是人与物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社会学是交叉学科,它旨在研究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单纯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是教育学,单纯研究社会问题的学科是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学科具有双重属性,也即既是社会学学科,也是教育学学科。

?教育社会学主要姓社会学,而非姓教育学。

?教育社会学既姓教,又姓社。所谓姓教是指教育社会学要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一方面,要防止研究对象的泛化。

?例如,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教育现象,但又不全是教育现象,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教育社会学要研究个体社会化,其他学科也要研究个体社会化。

?在社会学教科书中,个体社会化是一个专门的论题,有专门的章节讨论这一论题。

?教育社会学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但是又不限于研究个体社会化。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研究对象的窄化。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宽泛的,只是限于研究某一个侧面是不够的。

?例如,只研究教育的观念不行,只研究教育的制度不行,只研究教育的物质技术也不行。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制度和体制,但是它也要研究教育系统的整体运行。

?国内时兴的说法是研究教育系统如何能维持良性运行的状态。

?教育社会学也姓社。

?所谓姓社,是指教育社会学研究是用社会学的眼睛看待教育问题。教育社会学探讨具有社会学意味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分为具有社会学意味的问题和不具有社会学意味的问题。

?例如,教师的技能差,不会运用启发式教学,这个问题不具有社会学意味,它只是一个教育学问题,不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但是,假如这个教师对部分学生抱有期待,运用启发式方法,而对另一部分学生不抱有期待,不运用启发式方法,这就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教育对学生歧视的现象,这是一个涉及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的原则问题。

?在比如,在课堂中教师要安排座位,如何只是按照身高的特点安排座位,座位安排合理与否的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问题。

?但是,假如按照学生的家庭、性别等社会学特征进行座位的安排,在座位安排的合理化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或者说,它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味的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科学研究有两种基本研究方法,一种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方法,另一种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举例说明: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多少为宜的研究是一种规范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是多少,这种研究是实证研究。

?低增长率更好还是高增长率更好,这是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的。

?中国长期以来偏好高增长模式,而欧美国家偏好适度的增长率。

?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某年到底能实现多大的增长率,这是一个实证研究的问题。它主要取决于技术和制度支撑因素的分析。

?通常,人们需要通过使用计量方法进行分析,诸如投入产出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一种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列入规范学科。规范学科是直接为实践服务的学科,是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的学科。

?以前教育学教科书主要是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怎样做事情的教科书。

?其中大量篇幅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就是基本要求,方法部分也主要讲教师应怎么做,讲方法的具体要求。

?这种教育学是典型地依赖规范性研究方法的教育学。

?持这种看法的人多数是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人,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沃德(Ward)。

?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一个主要源泉,是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培养道德责任感和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教育社会学研究在于运用社会学知识研究教育实际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

议。

?美国学者布鲁克弗对作为规范学科的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具体的说明。

?《Sociology:A New Definition》

?第二种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列入事实学科。事实是指客观存在。

?事实学科是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并且只在探明事实和真相的学科。

?例如,法医学是一门事实科学,它主要依据解剖的结果得出结论。

?有人主张,教育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事实学科,也即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教育问题。

?布鲁克弗认为,作为事实学科的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四个领域的问题:也即教育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对其成员的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主张社会学是一门事实学科的观点,强调教育社会学的客观性,关注这门学科的科学研究的价值,主张进行事实判断,摒弃价值判断。

?第三种看法是将教育社会学列入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

?美国学者巴兰坦认为:“今天的教育社会学需要双管齐下,也即一部分人从事客观研究,另一部分人则与学校人员一起去转化与完善已有的科学发现。”,即同时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日本学者柴山野昌指出:“教育社会学并不只停留于对事实的如实记述、分析和说明,它同时也是预言教育应有状况,并未达到这一状况而作准备的一种教育科学。”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实践规范及理论。

?这些规范均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些依据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

?教育社会学便是其中之一。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对作为社会事实的教育的客观分析,为开展教育活动、确定行动规范,提供社会学依据。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

?教育社会学是其中四大支柱之一。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学科可分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

?例如哲学是理论学科,而会计学的应用学科。学会计学是为了记好帐。

?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区分是依据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分类而做出的。理论研究处于上游,应用研究处于下游。

?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带来应用研究的重大推进。

?例如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对20世纪的科技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所谓中介学科是指学科发展须依赖两个方面的学科,它起到沟通两个学科的作用。

?作为中介学科的教育学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教育社会学主要是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社会学应用到教育研究后的产物。

?二是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研究者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和共同推进的学科,画地为牢的做法不可取。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本学科的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功能是指由某一个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的该事物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科塞认为,功能是指社会活动中有助于适应和调节它的组成部分的特定结构的效果。

?教育社会学具有三大功能。

?一是描述功能。

?所谓描述是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客观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和记录各种教育活动的具体事实、事件及其有关资料,真实地再现教育现象的各种图景。

?教育社会学研究必须高度关注教育活动中的经验和实证材料,强调对资料的占有和把握。

?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社会学发挥描述功能的特点。

?第一,这种描述是依据一定的假设进行的,其对象是具有一定的指向和动机的、主动和积极的活动的人。

人有主观能动性,研究活动更是如此。

?第二,这种描述不限于对资料的占有和把握,更在于对资料的整理。

?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

?第三,这种描述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而实现的。这些描述可以采用文字、数字、影像、图片。(PISA 测验提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第四,这种描述所获得的信息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信息是可靠的和具有代表性的。

?与一般社会学研究相比,教育社会学的描述功能的使用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对知识和语言的描述。教师是传道平、授业和解惑的人。它主要是一个知识工作者。看书学习和教育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二是重视对教育活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活动的分析

?第二个功能是解释功能。

?所谓解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社会学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影响教育活动、教育现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从因果联系和意义分析的角度说明各种教育活动、现象和实践,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社会学的解释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采用综合性的解释,又叫因果解释。教育活动存在规律性。规律性就是普遍性。科学是探究普遍性的。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科学研究。

?教育社会学采用分析性解释。

?这种解释力求探索教育活动者的主观活动的意义关联,从而建构其教育活动的意义脉络。

?意义分析是一种作用分析,意义分析是一种价值分析,意义分析是一种功能分析。

?第三个功能是咨询功能。

?咨询功能是通过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把握教育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借助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式,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提高必要的建设性意见,并对教育活动的发展和可能性提供预期性的意见。

?教育社会学研究不仅要着眼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且着眼于解决问题。

?当代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题。依据1985年瑞典著名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的条目和有关内容,世界范围内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如下方面。

?一是关于学习领域的教育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学校、社区的教育职责研究;教育目标研究;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研究。

?二是课程社会学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课程范式的研究;课程框架的研究;课程标准的研究;课程实施的微观解释。

?三是教育政策分析:

?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制定的关系的研究;教育政策制定者与利益群体的关系的研究;教育政策制定的内容和方法;教育政策议题及制定程序的研究。

?四是宗教教育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宗教教育的目标的研究;宗教教育的形式的研究;宗教教育的方法的研究;宗教教育的效果的研究。

?五是性教育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女性主义研究、性别角色研究、性别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研究;性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研究。

?六是教学中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包括人际互动研究、成就动机研究、群体研究。

?七是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成人教育学研究;自我定向学习研究;授权理论研究;解放理论研究;成人专业发展研究;终身学习规划研究。

?八是高等教育学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参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高等学校治理模式研究;产学研合作研究;高等学校私有化研究。

?九是学校中的学习社会学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学习的性质的研究;学习潜能研究;社会阶级与教育成就研究;学习环境研究;社会差异与学习研究;学习方式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十是特殊教育社会学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特殊教育与大众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标签理论的应用研究;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十二是教学社会学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社会特点的研究;教师的社会流动研究;教师的专业化研究。

?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另外一种划分: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六个方面:

?一是结构和机构的研究。结构研究是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机构研究是微观研究。

?二是平等与效率研究。

?平等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核心论题。效率是经济学的核心论题。教育社会学研究必须涉及平等与效率这些核心议题。

?三是性别与教育。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男女差异和平等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的话题永不过时。在教育领域中,性别和教育的论题也是基本论题。

?四是文化多元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主义思潮泛滥,多元文化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人们须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五是后现代主义和批判教育学研究。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针锋相对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完全信守现代主义是保守的,完全信守后现代主义会走向迷茫。教育何去何从,人们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奉行事实判断,摒弃价值判断。

?研究者在研究事物和现象时,须摆脱个人成见的束缚,力求原原本本地认识事物,进行完全客观的分析。

对探明事实和实情感兴趣,排除价值判断,将研究限定于认识与分析事物的范围。

?就研究的输入而言,不应确立价值前提和价值预设。

?就研究过程而言,研究者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思想倾向和感情因素的干扰。

?在研究输出方面,最终结果多半是得出是怎样和会怎样的状况性结论。

?但是,需要注意,在进行评价研究的时候,就必须进行价值判断,因此,补充一点,在进行评价研究以外的研究时,慎用价值判断。

?胡适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二个特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兼用。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和短处。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最佳方法。

?方法的优劣是相对的。在进行某项研究时,要慎重选择合适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区别。

?第三个特征:教育社会学研究须分别采用演绎性模式和解释性模式。

?两种模式有不同的社会学预设。

?演绎性模式的社会学预设:任何社会交互行为都要受一定的规则的支配。

?解释性模式的社会学预设:社会交互行为并受一以贯之的规则的支配,它是始终伴随着行为者对对方行为的意义的解释和界定。社会交互行为过程本质上是行为者的解释的过程。

?两种解释模式各有长处和短处。

?演绎性模式适合于对教育系统的关系和结构的研究。

?解释性模式适合于对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

?研究者需要依据研究任务和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所需的模式。

?一、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分期,有不同的观点。

?鲁洁著的《教育社会学》的分期为:教育社会学的萌生阶段、教育社会学的扩展时期、从传统教育社会

学到新兴教育社会学等三个时期。

?董泽芳的《教育社会学》的分期为:朦胧认识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正式建立阶段、广泛深入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

?吴康宁的《教育社会学》的分期为:理论奠基时期、学科成型时期、范式转化时期、学科争鸣时期等四个时期。

?教育社会学萌芽时期

?(二)中外早期教育社会学思想发展

? 1.中国早期教育社会学思想发展

?(1)孔子看到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人口的关系。他提出“为政”必须以“教民”为先的思想。

他把教育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

?(2)孟子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3)墨子指出:“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为人之国,若为其国”,“为人之家,若为其家”。

? 2.西方早期教育社会学思想发展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把人分别培养成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

?(2)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一个超越一切的最强有力的教育机体,它给每一个发展自我和增进享受生活的良好时机。

?每一个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勇敢、有节制、宽宏大量、公正、有教养的公民。

?(三)、理论奠基时期

? 1.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主要是18世纪末与19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剧变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困境和应变的过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速发展,包括与教育社会学相关的一些学科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处,教育社会学进入了理论奠基时期。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社会学产生的一些前提条件正在逐步形成。

? 2.教育社会学视野的拓宽。

?(1)赫尔巴特于1806年和1832年分别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体系。

?由于该理论体系基本上只是在个体的范围内认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目标仅仅规定为个体的完善,而常常被称为“个人主义教育学”。

?在19世纪末,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个人主义教育学受到严重的挑战。?一些教育学者从社会角度来考察教育现象。这些考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其一是哲学的考察。具体说来有三个学派。

?一是德国的纳托普和勃格曼为代表提出的社会教育学。

?他们将社会视为一种有机体,强调教育应该由社会来进行并为社会服务。

?二是德国的狄尔泰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文化教育学。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独特性和历史性特征,决定了教育不可能有普遍的教育目的。

?三是德国的凯兴斯泰纳和美国杜威为代表提出的“公民教育学”。

?他们将学校视为社会的缩影,强调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的公民。

?(3)其二是教育科学的考察。

?德国的克里克等人认为,个人主义教育学只从关于教育与人的普遍本质的预设中演绎出理论,且只论及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对人的社会化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却避而不谈。

?他们将视线集中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上,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并称之为教育科学。?这种教育社会学有一定的社会学色彩。

?3社会学的兴趣的扩展

?从历史上看,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营养主要来自社会学,而非教育学。

?事实上,正是由于早期社会学家对教育问题发生兴趣,并作出开拓性的努力,才使得教育社会学在成为一门学科之时,便已经拥有一些宝贵的理论资源。

?(1)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主张建立一门以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的理论,即社会学。所谓实证方法,主要是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和历史方法。他还提出了整体性的方法。

?(2)迪尔凯姆是法国社会学家。他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学》、《道德教育》等著作中。?他把教育看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生存的目标和功能。

?他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他特别强调以统合的社会道德权威,约束个人,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3)华德是美国社会学会的第一任主席,也是对美国教育社会学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学家。

?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导进论”,也即主张通过教育使人们获得知识,从而产生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来引导社会。

?(4)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

?他以冲突论的社会学观来看待和解释教育现象。

?他认为,社会成员之间或者因为经济状况、权力地位、文化条件的不同而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身份集团,这些身份集团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必然反映在教育观念和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四)、学科成形时期

?学科的成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制度的成形,二是研究范式的成形。

? 1.学科制度的成形

?总的说来,学科制度的成形也即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走上制度化轨道,在形式上已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

?一般说来,学科制度的成形主要有标志:一是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二是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三是出版学术刊物。

?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开始于1907年。在这一年,苏扎罗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在此之前,迪尔凯姆在波尔多大学开设“社会学与教育学讲座”。但可惜的是这些讲座和课并未被其讲座者视为,且实际上也未成为,谋求教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具体步骤。

?1916年,斯奈登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社会学系。同年,在纽约大学也创立了社会学系。此后,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的学校猛增。

?1916年,斯奈登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社会学系。同年,在纽约大学也创立了社会学系。此后,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的学校猛增。

?1917年,史密斯出版了《教育社会学》教科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社会学名称命名的教科书。至1935年,美国已经有35种教育社会学教科书。

?1923年,斯奈登等人发起成立了美国“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这表明教育社会学者的学科意识已经扩展到专业身份的层面。

?1927年,佩恩等人创办了《教育社会学杂志》这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

?综上所述,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地位至少在形式上至少已经基本确立。

? 2.研究范式的成形

?大凡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在其初创时期,理论建设往往落后于制建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教育社会学领域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

?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性的研究范式。

?规范性的研究范式,植根于教育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而成立的历史背景之中。

?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并非基于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是迫于师资培训的需求。

?二十世纪初,适应社会变化、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成为当时社会对教育、尤其是对师资培训的基本要求。?教育社会学主要是作为可资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能力之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来设置的。

?社会学只是从现成的社会学文献中把认为对教师有用的知识抽取出来,加以整理,并称之为“教育社会学”。

?此教育社会学被称为“服务于教师的教育社会学”。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己的研究。

?教育社会学旨在寻求能够导致社会变化的那些教育手段,并把重点放在以改变人的社会行为为目的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组织上。

?此时的教育社会学被称为“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大,不仅限于学校的问题,而是涉及校外方方面面的问题。教育社会学主要是用社会学理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此时的教育社会学被称为“服务于教育问题的社会学”。

?在上述三个时期,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取向都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既然应用社会学理论去解决实践问题,则教育社会学本身的理论的建构自然便无足轻重。

? 3.范式转换时期

?(1)证验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强调经验研究的思想早已有之。1927年,埃尔伍德在美国的《教育社会学杂志》创刊号上指出:“教育社会学主要不是教育学,而是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普通社会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1928年,安吉尔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纯科学,教育社会学者仅限于专门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的社会学。

?1935年鲁特则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教育社会学应该像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一样,成为对学校的教育过程本身进行分析的专门学科。

?但遗憾的是,这一切对于改变规范性研究范式的主导地位没有多少作用,它只是停留在口头呼吁的层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学家开始较大规模卷入教育研究,证验性研究范式逐渐地成为教育社会学的另一种范式。

?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了《实证性教育社会学:一种界定》的论文,明确指出,规范性教育社会学已经在走下坡路,其研究取向与社会学的旨趣相反,其课程不受欢迎。

?教育社会学的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出版或发表以sociology of education 取代educational sociology的论著。

?1963年美国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教育社会学杂志》改名为《sociology of education》。这标志着实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四)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功能主义学派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在二十年内它一直支配着欧美教育社会学的舞台。

?其基本的理论特征是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础来探讨教育现象。

?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帕森斯。

?他本人主要是理论社会学家。他提出了AGIL图式。按照AGIL图式,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和目的这两对功能范畴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也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和模式维持功能。

?克拉克提出了技术社会中的教育功能的观点。

?特纳提出了社会流动对教育制度影响的观点。

?(五)、学派争鸣时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在学术研究方面,学派争鸣的状况也加剧,不再是功能主义学派一手包办,而是群雄割据。

?西方教育社会学领域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出现了不同的学派。从而使教育社会学进入了一个学派争鸣时期。

?冲突论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它冲功能主义学派而来。它的出现动摇了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地位,揭开了教育社会学学派论争的序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冲突论形成两个分支学派。也即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柯林斯、英国的金、阿切尔。

?柯林斯提出了身份集团的概念和关于学校教育受制于社会集团利益支配的理论。

?他通过实证研究批驳了功能主义学派的技术功能理论,认为无法把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归因于适应经济与技术变化的过程,也无法把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归结为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的训练。

?学校的主要作用只是在于传授社会支配集团的身份文化。

?新马克思主义则不象新韦伯主义那样单纯,它分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

?再生产理论又分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

?美国的鲍尔斯等人依据资本关系再生产的概念,批驳了功能主义学派的关于资本主义教育平等能带来更大的社会平筈的观点,指出不平等教育植根于使之合法化并使之再生产的阶级结构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通过对应原理而再生产出不平等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布迪厄。

?他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学校是通过传递某种文化才在社会阶级关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

?学校的作用在于通过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来传递统治阶级的文化,贬低其他阶级的文化,通过霸权课程进行文化资本的分配,从而保证统治阶级文化资本的合法化与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文化再生产的共同之处,是致力于剖析处于支配地位的阶级权力与文化是如何力保受支配阶级和集团的认同和服从的。

?抵制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吉鲁、阿普尔、和英国的威利斯。?抵制理论的最重要假设是劳动阶级的学生不完全是资本的副产品,也即不完全服从于权威教师的指令。

?学校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争斗场所。

?抵制理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步取代了再生产理论在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中的地位。

?解释论学派的发展

?二十世纪代七十年以来,以师范院校研究生毕业的一些研究者为主力的英国教育社会学家,集中全力去剖析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以图解释需学生学业成败的原因。

?他们批评以往的教育社会学,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把学校教育看成是黑箱的输入和输出模式,所采用的以统计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是静态的、概率论的、抽象的,因而不能用来解释学校教育的实际过程。

?解释论包含三个分支。

?首先是知识社会学。

?1971年,英国的扬出版了《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一书,举起了新教育社会学的大旗。?扬所关注的不是教育制度的结构或组织,而是教育的内容的形成。

?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和组织的过程,是教育知识的成层过程,教育过程是教育知识的分配过程。

?伯恩斯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现象。

?他发现,上层阶级子女的社会语言代码与学校教育知识之间有同质性,而下层阶级子女的社会语言代码则与学校教育知识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使得不同阶级的子女在教育可能性上存在差异,并因此导致学业的差异。

?符号互动论

?这一理论继承了米德和库利的主张。代表人物包括哈格里夫斯等人。

?他们运用情境、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生活过程。他们认为这一过程是参与者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过程。

202961 教育社会学 作业(高起本、专升本)

《教育社会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 A.广义教育 B.中观教育 C.狭义教育 D.社会教育 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 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 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 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 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 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 A.静态实体范畴 B.物质实体范畴 C.精神实体范畴 D.动态运动范畴 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 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 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 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 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 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 A.分目标 B.总目标 C.局部目标 D.分类目标 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 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 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 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方式 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 A. 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 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 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 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 A.雷通群 B.杨贤江 C.刘慧珍 D. 车文博 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 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 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 A.动态实体性概念 B.静态实体性概念 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 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 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 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 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 多维组织体系 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 第三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 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四章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 第二节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类型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第四节社会角色扮演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四节婚姻与家庭 第九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结构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四节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第十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 第三节社会分层级制 第四节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社区要素与发展 第三节社区建设与协调 第四节虚拟社区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特征 第四节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十四章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越轨行为 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第三节社会控制体系 第十五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十六章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习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 3、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 4、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简析“社会”概念。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3、什么是社会运行? 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作出评价? 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3、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4、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前后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六章社会角色复习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试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3、试分析社会角色的扮演。 4、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 5、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七章社会互动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简述社会互动的涵义。

教育社会学作业2014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1、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修正阶段的表现? 2、规范性研究方式确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1、简述不同社会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职能的演变。 2、简述不同文化结构对教育取向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1、结合实际,谈谈地区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2、简述阶层差异对教育机会反差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1、试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混变对教育失范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1、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双重角色及其角色冲突的理解。 第七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1、结合实际谈谈对菲兰关于学生多重世界和越界行为的四种类型的理论的认识。 2、为什么学生会形成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有何功能? 第八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组之间分层对学生自我期待与发展的影响。 2、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有何特性? 第九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1、简述依据中性标准区分班级不同组织水平的几种理论。 2、为什么班级是自功能性和半自治性组织? 第十章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1、日中两国小学生道德课内容的区别主要体现出课程价值取向的哪些不

同? 2、试分析教师和学生如何影响课程的实施? 第十一章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1、参照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型分类,试分析你的教学模式的类型及教师角色和学生势力的表现。 2、结合实际,谈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第十二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 1、简述帕森斯的教育功能理论 2、简述学校消亡论的主要观点。 第十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述要 1、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2、、教育社会功能从取向转化为行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

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 案例 在Ⅹ中学,二年级三位男生在五楼抽烟被教育处老师逮到。进行了教育和批评之后,交由班主任处理。这次是他们半月以来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非常生气。三人之中的李某成绩最差,并且在上期写了数学考不及格就转学的保证书。于是以这个借口,班主任准备轰他回家。 他母亲非常生气一声不响离开学校,留他一人给老师道歉。他在我每节课下课站在办公室外向班主任求情。都被班主任拒绝。中午时他终于离开办公室。班主任在教室工作到下午一点。下午两点半,他又开始出现在办公室外。班主任仍然没有理他。跟他讲了几句话,他流下了眼泪。当时班主任并没有被他的眼泪所打动。(后来想他大约是被同学们感动的)办公室外站了两节课后,他拿给了班主任一张全班同学签名的悔过书。而老师看到全班同学签名的悔过书,就去开班会,讨论该怎么惩罚她。 而他们一起讨论时,老师说按照他之前写的保证书,让他回家,这时候有的女同学哭着求老师给他一个机会,讲到非常动情,有讲他态度诚恳的,有讲他早上主动打扫卫生的,有对他充满希望的,有分析他的心理因素的。说以后全班同学帮老师监督他,帮助他,全班同学都求老师给李某机会,而他也保证以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学生们以一个好的班级,优秀的班级为条件预支她们的话语权和信誉。将李保进教室。 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对群体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认为群体是表露个人才能,表现个人特征的领域。而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集体、初级群体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促使群体成员结合在一起区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一种群体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 而案例中的李某同学虽然违反了学校的校规,而让班主任非常生气,但是他知道自己错了,向老师那儿道歉,但是老是不理他,而他知错能改的行为得到了班里其他同学的支持,而班里的全部成员都对他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都对老师说,他平时好的表现,都非常相信他,感情非常好,都非常舍不得让他离开这个班级。 与此同时,班里其他同学的行为让李某特别感动,让他觉得有种归属感,他的母亲不仅不帮她求老师,也不管他就离开了学校,但是班里的同学们不仅不批评他,反而用宽容的心接纳他,并且全班一起悔过书给老师,让老师给他一个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1. 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A. 互为补充 B. 互为前提 C. 互为排斥 D. 不相关 满分:2 分 2.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3.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 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 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 分 4.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A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 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 能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8.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这是人 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 分 9.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 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 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 分 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 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 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 分 12.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 分 13. 1907年苏扎罗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互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中山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含义:①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社会角色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社会角色分类有如下几种:①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②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③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④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 2.镜中我 答: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社会互动(华中农大2012、2010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交往,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4.合作(中财2008年研) 答: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主体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互动形式。合作性互动也是群体和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础。一般来说,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合作各方有某种共同目标,否则就无合作的必要;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有基本共识; ③合作各方的行动相互配合;④合作各方要讲信用。此外,能否顺利合作还受到互动各方个性特征和社交技能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以及学会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5.集体行为 答:“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差的行为。集体行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较低,主要表现在:它没有确定的可以遵循的行动规则,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没有明确的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教育社会学2

《教育社会学》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 A.佩恩 B.哈里斯 C.詹姆斯 D.史密斯 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 B.《教育百科全书》 C.《教育社会学文选》 D.《教育与社会学》 3.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晚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中期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 A.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B.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D.有特殊的研究方法 5.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培育个性 D.社会化 6.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 A.“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B.符合互动理论 C.常人研究理论 D.批判社会学理论 7.冲突理论发端于 A.马克思 B.恩格斯 C.佩恩 D.哈贝马斯 8.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 A.“教育投资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经济发展理论” 9.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声望方法 B.能力方法 C.知识方法 D.出身方法 10.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A.柯林斯 B.图明 C.哈贝马斯 D.金提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 A.群体意识 B.自我意识 C.共同策略 D.共同利益 12.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A.库利 B.华纳 C.米德 D.墨顿 13.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的争论涉及三个基本理论,即“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 A.“综合化”理论 B.“混合化”理论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2017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 社会剧变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满分:2 分 2.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3. ()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 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 A. 美国 B. 英国 C. 澳大利亚 D. 法国 满分:2 分 4.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 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5.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 分 8.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9.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10. ()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 人口流动 B. 社会流动 C. 人才流动 D. 社会迁移 满分:2 分 11.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 特殊社会现象说 满分:2 分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孔德 2、哲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评价手段 4、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5、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传递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从众行为: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3、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4、过分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5、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简述教育制度基本要素; (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度的规则要素; (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的物质要素; (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的文化要素。 3、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 (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一)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人口控制的功能?试加以分析。 1、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少生育。 3、教育年限的延长客观上要求他们推迟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二)试述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主要表现:(7分)

社会学案例3

社会学案例3

案例十:在全球化贸易中,我国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的利润是微薄的,尤其是在制衣和制鞋等方面,能够获得的利润很少,农民工“虽勤劳而不富裕”。讨论:分析这种现象? 答:所谓的勤劳而不富裕,实际上研究的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亦即为什么在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大量投入却产出偏低。 1.福利制度苛刻阻碍技术革新 我们应该承认,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中国人是勤劳而不富裕。的确,中国人均的许多资源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制度非常苛刻。无业人员没有救济金,失业者最多只能领到2年的救济金,且金额低得可怜。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失业救济金的支撑,那么便宜的劳动力将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失业救济金的保障,许多中国人不得不在没有资金实力的条件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响应政府鼓吹的“创业”号召,与需求内的企业抢饭碗,大大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资金开发先进技术与设备,而且也没有资金奖励技术革新者,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长期地、远远地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中国无条件地发放最低标准的无业救济金与失业救济金,那么中国的工资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大部分超过实际需求的企业会因付不起工资而倒闭,大大减少企业“吃不饱”的现象,提高工业企业追求技术革新的能力。人们往往指责中国的企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没有忧患意识。 2、福利制度苛刻导致人口泛滥 西方经济学只承认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的才能对财富的

产技术真的有价值,那么只要它存在于产品中,产品就会有这部分价值。但是,现代社会的产品成本里都不包含已过期的专利技术价值。所以说,中国改革30年,仅仅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而生产技术没有根本性的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竟然远远低于30年前欧美日的水平。30年来,从国外转移到中国的生产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这种改革当然会维持祖传的勤劳而不富裕的局面。 案例十二:在历史上,为了争得社会权力和声望,牧区牧主会大量地增加自己所有的牲畜数量,以此为基点,哈丁提出了著名的公共资源灾难理论,对草场资源的非理性使用及其造成的恶果给予进一步的阐发。由于个人所得好处超过他所分担的成本,每个私有者都被鼓励增加自己畜群的数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过牧超载和草牧场退化。 讨论:草牧场历来是牧区公共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森林、河流、海洋等资源均具有类似的性质。结合熟知的某类公共资源,讨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中部崛起应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应鼓励资本向中部转移,适当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 同时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中部地区在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坚决避免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牺牲资源和环境求发展等情况。发挥投资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发挥投资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新编教育社会学作业

请选择任何一堂课,举例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印象管理。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教师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控制艺术和技巧,印象管理便是这样的技巧。印象管理的观点来自于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关于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戈夫曼所力图解剖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上一堂小学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做小动作、捣蛋或者有其他局外人不合时地闯入课堂,这些偶然事件直接关系到课堂秩序能否重新恢复正常,教学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因此,作为教师,作为表演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品性和措施来处理课堂问题。 1、维持教师集体的高度团结 全体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出共同承担了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仁爱,关心和期望。教师集体的内部团结相当于“后台”。教师之间的内部矛盾于意见不应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就能维持一种“剧场印象”。这是教师进行前台表演的基础和支撑点。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教师应当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不能出现无意动作或失控行为。教师应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防感情用事,特别是要控制面部表情和说话的态度。3.教师要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 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案,如教学道具的使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教学不应被打断。有研究表明:在有些学校有一不成文的规定,不能贸然进入课堂。显然,这里存在一个假定,新来的表演者很有可能会做一些在学生看来于他们的教师所建立的印象不一致的举动。 4.教师应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的一致 教师兼具普通人和教育者双重角色,要在价值观、信念、道德及其行为方面做到始终如一,自然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处在当前的转型社会中,教师可能会面临内心冲突。虽然如此,教师仍应从育人的角度严格要求自己。为了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行为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的印象,一种可行的策略就是教师要防止自己的“后台”被闯入,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避免被学生识破。但这并不是欺骗学生,而只是一种维持师生互动的策略。 5.教师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某些行为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维持课堂秩序的行动。但很多教师对这些行为或者加以忽略,或者视为破坏,因而采取的处理措施最终往往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往往更多的是介于“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假和谐”局面。这种假和谐局面可视为学生有意识地在维持秩序,其原因可能是对教师的某种认同,可能是出于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也可能是对教师情感上的支持或者讨好教师的表现等。但不管学生出于何种动机,若教师意识不到学生所给予的暗示,从而修正自己的行动,则极有可能导致课堂失序。

04社会学教程(四)笔记 (1)

第十章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研究在社会学学科中的地位 社会问题是那些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现象 社会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求研究社会问题 2、社会问题的含义 问题两种理解;默顿理解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破坏性 2、普遍性 任何社会都存在;任何时期都存在 3、复杂性 成因复杂;影响复杂 4、时空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认定 1、广度和烈度 影响范围;影响严重程度 2、认定社会问题的不同观点 客观主义的观点 心理认知论的观点 其认定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认定的作用,是个复杂的过程 四、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 1、社会病理学的观点 社会不正常的表现 2、社会解组论 社会规范、制度失效,联系松散、社会秩序混乱 3、价值冲突论 冲突;亚文化;种族冲突 4、偏差行为论 行为偏差、蔓延 偏差行为:迪尔凯姆社会变迁;差异交往论 5、标签论 标签

6、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观 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人道主义;病态社会 7、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不同参与者对社会问题形成过程的影响,关注社会问题界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影响力的比较和互动 第二节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 1、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人口;两种关系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人口问题的基本关系 人口问题的实质;“两种生产”理论 生产能力低:生产资料不足;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素质低 二、人口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英国;《人口原理》 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 贵族立场 2、适度人口论 看法多元 适度人口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某种特定标准或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 理想状态;罗马俱乐部 3、人口过度理论 人口转型理论;诺特斯坦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三、中国人口问题 1、发展、现状和问题 (1)发展与现状 人口数量、性别比、年龄构成、城市化、分布 (2)问题 规模过大抑制社会发展;年轻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对比人口红利);质量不高;老龄化(老龄化社会、年轻型人口、中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 2、成因 (1)历史和文化原因 多子女生育文化;奖励耕战 (2)政治方面原因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 2.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 4.课堂控制 5.过分社会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差异交往说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你是如何看待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的? 2.试析大众媒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A1 2.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3.同辈集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B5 4.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 5.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B4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0分) 1.在教育社会学史上,孔德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错。在教育社会学史上,涂尔干被认为是教育社会学的真正奠基者。 2.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错,孔德、涂尔干等人 3.教育习俗是一种非正式规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制约性。 错。教育习俗依靠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自觉尊重并通过舆论的力量起着控制、协调个体行为的作用,具有制约性。 4.角色期待越强烈,越会产生期待效应。 错。未必。角色期待可以影响教师的角色行为,但必须通过被期待者的内化过程。 5.学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显性知识”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错。隐性知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061591510 教育社会学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6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出版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 A.佩恩 B.哈里斯 C.詹姆斯 D.史密斯 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该论文是 A.《教育社会学导论》 B.《教育百科全书》 C.《教育社会学文选》 D.《教育与社会学》 3.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晚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初中期 4.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设立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 A.有专门的研究队伍 B.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C.有公开出版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D.有特殊的研究方法 5.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培育个性 D.社会化 6.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和墨顿为代表的理论对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理论是 A.“结构一功能主义”理论 B.符合互动理论 C.常人研究理论 D.批判社会学理论 7.冲突理论发端于 A.马克思 B.恩格斯 C.佩恩 D.哈贝马斯 8.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试图证明教育能促进社会变迁,最先在这个命题上提出支持理论的是 A.“教育投资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经济发展理论” 9.国外社会学者开展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 A.声望方法 B.能力方法 C.知识方法 D.出身方法 10.向戴维斯—穆尔分层理论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A.柯林斯 B.图明 C.哈贝马斯 D.金提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包括的核心要素是凝聚力、共谋和 A.群体意识 B.自我意识 C.共同策略 D.共同利益 12.符号互动论的真正创立人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A.库利 B.华纳 C.米德 D.墨顿 13.对于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的争论涉及三个基本理论,即“趋同化”理论、“多极化”理论和 A.“综合化”理论 B.“混合化”理论 C.“生活化”理论 D.“和谐化”理论 14.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 A.“趋同化”功能 B.“整合”功能 C.“文化再生产”功能 D.“选择”与“分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