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1章基本概念

(3学时)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一般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建筑科学大厦的基石,在学习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前,有必要先建立某些基本概念。本章将讨论热力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功、热量、熵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很重要,在本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因此对这些概念应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1-1热力系统

1-1-1系统与外界

研究任何事物均需选择一定的对象,对于热力学来说也不能例外。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在相互作用的各部分物质中,人为选取某个空间内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这种作为研究对象的某指定空间内的物质称为热力学系统或热力系统(Thermodynamic system),简称系统或体系(System)。或者说,把包含在规定边界之内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系统之外的一切物质统称为外界(Outside)或环境(Environment)。外界中的某一部分又能划分出来作为另一个系统。系统与外界的交界面称为边界(Boundary)。系统的边界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假想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选择边界时要使系统具有明确的(单值性的)含义。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边界进行能量的传递与物质的迁移。20090427

1-1-2闭口系统与开口系统

按照系统与外界有无物质交换的情况,系统可分为两类:

系统和外界可以有能量的交换,但没有物质的交换,这种系统称为闭口系统(Closed system)。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没有物质穿过边界,其内部的质量恒定不变,故又可称为定质量热力系统(Thermal system at constant mass)或控制质量(Control mass)。又因无物质流过边界进出热力系统,故也称为不流动热力系统。如果系统的边界可以移动,那么闭口系统的体积就能够改变。注意,闭口系统具有恒定的质量,但具有恒定质量的系统未必都是闭口系统。

系统和外界有物质的交换,这种系统称为开口系统(Open system)或流动热力系统(Thermal system of flow)。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有物质穿过边界,其内部的质量可以保持恒定或发生变化,系统边界所占空间的范围相对固定,故又可称为控制容积或控制体(Control volume),按照普郎特(Ludwig Prandtl,1875-1953,德国流体力学家)的意见,有时也称为控制空间(Control space)。如果开口系统内的工质质量与参数随时间变化,则称为不稳定流动开口系统(Open system of unsteady flow)。如果开口系统内的工质质量与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为稳定流动开口系统(Open system of steady flow)。

区分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的关键是有没有物质穿过边界,并不是系统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控制质量或控制容积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控制面(Control surface)。

1-1-3简单系统、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和外界不进行热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绝热系统(Adiabatic system)。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和外界只交换热量和一种形式的准静态功的系统称为简单系统(Simple system)。准静态功的概念见1-7节。在简单系统中,表面现象、重力、电和磁的效应都不呈现出来。绝对的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的和绝热的,但闭口系统或绝热系统不一定都是孤立的。

1-1-4均匀系统于非均匀系统,单元系统与多元系统系统也可按其内部状况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

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均匀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所组成的系统称为非均匀系统。

只含有一种化学成分物质的系统称为单元系统。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统。

由可压缩流体组成的系统称为可压缩系统。

与外界只有热量和准静态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交换的可压缩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统。

工程热力学中讨论的大部分系统都是简单可压缩系统。

1-2状态和状态参数

1-2-1热力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参数

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处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系统的状态(State of system)。状态的概念要通过系统的变量来

表征。用以描述系统所处状态的一些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State Parameters)。系统是由工质组成的,而系统内工质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就称为工质的状态(State of working medium),描述工质状态的参数也就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或状态参量(State parameters)。状态一定,描述状态的参数也就一定。状态参数的变化只取决于给定的初始与最终状态,而与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中间状态和路径无关。

系统内部(热力)状态要用内部状态参数来描述。常用的内部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自由能,自由焓等。其中前三个参数可测量,称为基本状态参数(Basic state parameters)。其他状态参数可从基本状态参数间接算出。

1-2-2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

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只要系统内的工质的状态一经确定,则该状态所对应的所有状态参数的值就随之确定了。状态参数在数学上表现为点函数,具有下列积分特性和微分特性:

1.积分特性:

122,12,1d d z z z z z b a -===???(1-2-1)

式中1,2表示从状态1到状态2,a ,b 为不同的积分路径。

系统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称为状态变化。当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而又回复到初态时,其状态参数的变化为零,即它的循环积分为零

d =?z (1-2-2)2.微分特性:状态参数的微分是全微分,设状态参数

z 是变量x 和y 的函数,则

y z x z z x y d d d ???? ????+??? ????=(1-2-3)在数学上的充要条件为

x y z y x z ???=???22(1-2-4)

如果某物理量有上述特征,则该物理一定是状态参数。

1-2-3广延参数与强度参数

状态参数按其数值是否与系统内物质数量有关,可分为两类:在给定状态下,与质量成正比而变化,且可相加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状态参数或广延参数(Extensive parameters)。这类参数有容积、内能、熵等。广延量可确定系统的大小。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广延参数。在给定状态下,与质量无关,且不可相加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状态参数或强度参数(Intensive parameters)。如压力(强)、温度、密度等。单位质量的广延参数具有强度参数的性质,称为比状态参数或比参数(Specific parameters)。如比容积、比内能、比熵等。在热力学的很多研究中,物质的量的多少并无什么意义,而感兴趣的只是强度状态,这时就用强度参数代替广延参数。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比参数。

还有一些参数,需要借助外部参考系才能确定,如热力系统的速度、动能、位能等,它们描述热力系统的力学状态,称为力学状态参数(Mechanical state parameters)或外部状态参数(External state parameters),简称外参数(External parameters)。

1-3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比容和温度是三个可以测量且又常用的状态参数,称为基本状态参数(Basic state parameters)。其他状态参数可依据这些基本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间接地导出。1-3-1压力

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或压强(Pressure intensity)。以符号p 表示,即

A F p n =(1-3-1)

式中n F 为作用于面积A 上的法向力。根据气体分子运动

论,气体的压力是大量分子向容器壁面撞击的平均作用力。

工质的真实压力常称为绝对压力(Absolute pressure),用p 表示。大气压力用b p 表示。当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

时,压力计指示的数值称表压力(Gauge pressure),简称表压,用g p 表示。三者的关系为

g

b p p p +=(1-3-2)当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指示的读数称为真空度(Degree of vacuum),用v p 表示。此时v

b p p p -=(1-3-3)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的名称是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6.19-1662.8.19,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简称帕,用Pa 表示,它的定义是

1Pa=1N/m 2(1-3-4)

由于Pa 单位太小,工程上常用千帕(kPa)或(MPa)作为压力单位。

其他曾广泛使用的压力单位有:

1.巴(bar)1bar=105Pa=0.1MPa=100kPa

此压力单位曾在气象部门使用,但现在已废除。

2.毫米汞柱(mmHg)和毫米水柱(mmH 2O)

这是用液柱高度表示的压力单位,与压力的关系为

gh p ρ=(1-3-5)

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h 为液柱高度。

3.标准大气压(物理大气压)(atm)

以北纬45°的海平面上的常年平均大气压力的数值为压力单位,其值为760mmHg ,由此得

1atm=760mmHg=1.01325×105Pa=1.01325bar 4.工程大气压(at)at=1kgf/cm 2=104mmH 2O=9.80665×104Pa =0.980665bar=735.6mmHg

各种压力单位的换算关系见附表1。(2005.2.21)

例题1-1用一个水的斜管微压计去测量管中的气体压力(见图1-6),斜管中的水面比直管中的水面沿斜管方向高出14cm ,大气压力为1.01×105Pa ,求管中D 点气体的压力。

解:由于气体的密度g ρ远小于水的密度w ρ,故微压计垂直管中气柱造成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即D A p p =。所以有

=+=w w b gh p p ρ 1.01×105+103×9.81×0.14×sin30°

=1.01×105+0.006867×105

=1.016867×105Pa

1-3-2比容及密度

系统中工质所占的空间称为容积(Volume),用V 表示,

单位是m 3。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Specific volume),用v 表示,即

m V v =

(1-3-6)

比容的单位是m 3/kg 。

单位容积内工质的质量称为密度(Density),用ρ表示,即

v V m 1==ρ(1-3-7)

单位是kg/m 3。可见,比容与密度互为倒数。例如,在20℃,水的密度在1atm 下从998kg/m 3变化到在100atm 下的1003kg/m 3,仅变化了约0.5%。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用比容v 作为独立状态参数(Independent state paramiter)。

液体的密度与水在4℃、1atm 下的密度(此时,=O H 2ρ1000kg/m 3)的比值称为比重(Specific gravity)或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即

O H 2ρρ

ρ=s (1-3-8)

1-3-3温度

温度(Temperature)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标志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也可以从热力学第零定律(The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出发,用热平衡概念来定义温度。将冷热程度不同的两个系统相互接触,它们之间会发生热量传递。经过足够长时间,它们将达到相同的冷热程度,热传递不再进行(不随时间变化),这种情况称为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热力学第零定律可表述为:当两

个热力系统各自与第三个热力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各个系统具有某一宏观共同特性,且此特性只是热力状态的函数,标志此宏观共同特性的物理量就称为温度(Temperature)。所以温度的热力学定义是判别各热力系统是否处于热平衡的一个状态参数。

处于热平衡的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这是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依据。当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计的温度就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

温度计的温度由它所采用的测温物质的某个物理量来指示。原则上,物质的任一物理量,只要它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为保证各种温度计测出的温度值都相等,各种温度计的刻度应采用统一的标尺,即测出的温度数值要用统一的方法来表示。20080226

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称为温标(Thermometric scale or Temperature scale)。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标为基本温标。用这种温标确定的温度称为热力学温度(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符号为T,单位为开尔文,中文代号“开”,国际代号“K”。

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热力学温标选用水的汽、液、固三相共存的状态点为基准点,这个基准点称为水的三相点或。并规定它的温度为273.16K。与热力学温度并用的有热力学摄氏温度(Thermodynymic Celsuis temperature, Anders Celsuis,1701.11.27-1744.4.25,瑞典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简称摄氏温度(Celsuis temperature,Centigrade degree),用t表示,其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1742

年摄尔修斯首次用水银温度计描述了这种温度表示方法,当时他把水的沸点作为0℃,冰点作为100℃,但1743年就把它们颠倒过来了。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摄氏温度给予新的定义,即

15.273-=T t (1-3-9)

由此可知,摄氏温度的0℃等于热力学温度的273.15K ,而且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温度间隔完全相同,只是零点的选择不同。按此定义,水的三相点温度为摄氏0.01℃。

华氏温标(Fahrenheit thermometric scale ,Gabriel Daniel Fahrenheit,1686.5.24-1736.9.16,德国-荷兰物理学家,译作华伦海特)用于英制系统,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32℉,沸点是212℉,而℉是华氏温度单位的符号。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

)32)((95C)(-=?℉t t (1-3-10)

和热力学绝对温标相对应,在英制单位中有朗肯温标(Rankine scale),以符号R ?表示。朗肯温度的零点与热力学温度的零点相同。朗肯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

67.459)(R)(+=?℉t T (1-3-11)朗肯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关系为

(K)9R)(T T =?(1-3-12)

各种温标的比较,见p23图1-7。

例题1-2已知华氏温度为122F ?,问换算成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各为多少?又若摄氏温度是-40℃,则相应的华氏温度和朗肯温度各是多少?

解根据式(1-3-9),华氏温度122F ?对应的摄氏温度为

50)32122(9

5=-=t ℃根据式(1-3-8),热力学温度为

15.32315.2735015.273=+=+=t T K

当摄氏温度是-40℃时,相应的华氏温度为

4032)40(5

9-=+-?=t ℉根据式(1-3-10),朗肯温度为

R

67.41967.45940?=+-=T 例题1-3已知正常人体体温约为36.5℃,问换成华氏温度是多少度?又华氏温度是100℉时,摄氏温度是多少度?

解当摄氏温度是36.5℃时,相应的华氏温度为

7.97325.365

9=+?=t ℉当华氏温度是100℉时,相应的摄氏温度为

78.37)32100(5=-=t ℃1-4平衡状态

热力系统可能呈现各种不同的状态,其中特别有重要意义的是“平衡状态”。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Thermal equilibrium state),简称平衡状态(Equilibrium state)。若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的传递,则系统就处于热的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若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则系统就处于力的平衡

(Mechanical equilibrium)。同时具备了热和力的平衡,系统就处于热力平衡状态。对于有化学反应的系统,如果其化学组分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称为处于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当系统内各部分工质的压力、温度不一致时,就无法用统一的状态参数描述整个系统内全部工质的状态。这种状态则称为不平衡状态(Unequibrium state)。温差的消失是建立热平衡的必要条件,力差的消失是建立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不存在任何驱使状态变化的不平衡势差是平衡的充分条件。经典热力学只限于描述平衡状态以及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转化。

孤立系统不受外界影响,只要它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就达到了平衡状态。非孤立系统只有当它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且和周围环境也相互平衡时,才达到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热力系统(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既不同于均匀热力系统(系统状态参数不随空间而变),也不同于稳定系统(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但受外界影响)。

当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而变,因而表现为宏观状态不变。所以,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常称为热动平衡(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工程热力学只研究系统的平衡状态。因为当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其状态难于用宏观特性来描述。

1-5状态方程、状态参数坐标图

1-5-1状态方程

热力系统的状态用状态参数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参数

之间互有联系,即不是所有的参数都是独立的。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对于由气态工质组成的简单系统,只需要两个独立状态参数就可确定其状态,其余的状态参数也将随之而定,而且可表示为这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的函数。三个基本状态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的表示如下

f

p

f

v=

T=,),(T

p=,),(v p

T

),(v

f

或写成隐函数的形式

p

v

f(1-5-1)

)

,,(=

T

上述关系式反映了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制约关系,称为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或者说,任何描述物质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关系的方程都称为状态方程。也可以说,描述一个热力系统物力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称为状态方程或状态函数。其中出现的变量称为状态参数。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工质的性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T

pv=即是一例。1-5-2状态参数坐标图

热力系统的状态,可以用状态参数坐标图来表示。对于只有两个独立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系统(Simple compressible system,即在没有电、磁、重力运动和表面张力情况下的可压缩系统),可任选两个独立参数组成一平面坐标系。常用的有v

p-图,如图1-8所示,图中每一点代表系统的某一平衡状态。在v

p-图上,可以得到温度为常数的曲线簇,称为等温线(Isotherm(al)line)。每条等温线把温度相同的状态连结在一起。同理,在T

P-上可得到比容为常数的曲线,称为等容线(Isochore)。在T

v-图上能得到比容为常数的曲线,称为等压线(Isobar或Isopiestic line或Isostatics)。不平衡状态没有确定的状态

参数,不能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表示。

1-6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

1-6-1准静态过程

热力系统从一个状态连续地变化到另一个状态,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过程(Thermodynamic process),简称过程(Process)。在某一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称为该过程的路径(Path)。可见,在任何热力过程中,系统的状态都要发生变化。系统自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后,自发地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驰豫时间(Relaxation time)。一切过程都是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工质和外界有了不平衡才促使工质向新的状态转化,故实际过程都是不平衡的。经历不平衡状态的变化称为非静态变化(Nonstatic change)或非静态过程(Unstatic process)。

只有平衡状态才能用状态参数来描述,才能使用状态方程来计算。而对于不平衡过程,则难于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对于实际的各种不平衡过程,系统的状态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差别很大。过程进行得越慢,驰豫时间越短,每一瞬时系统的状态偏离平衡状态越少。为便于对过程的分析研究,可以设想这样一种理想的热力过程,即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这种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Quasi-equilibrium process)或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或者说由一系列连续的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组成的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或准静态过程。平衡状态连续的状态变化称为准静态变化(Quasi-static change)。任何实际过程都是在有限的速度下进行的,所

有实际过程都是不平衡过程,但如果系统某一状态参数变化所经历的时间比其驰豫时间长,这样的过程就可近似视为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的理想化。对于准平衡过程,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变化过程,可以用状态方程进行必要的计算,可以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表示过程,且具有足够的精确度。

1-6-2耗散效应

通过摩擦、电阻、磁阻和塑性变形等使功变成热的效应称为耗散效应(Dissipation effect)。耗散效应并不影响准静态过程的实现。

现在讨论准平衡过程没有摩擦损失时的特性。以图1-9所示的装置为例(连杆另一端加一个飞轮),取气缸中的工质为系统。工质向热源吸热,并膨胀作功。从状态1开始,工质沿1-3-4-5-6-7-2进行准平衡的膨胀过程,过程中工质所作的功以动能的形式贮存于飞轮中。当工质达到状态2后,飞轮对气体作功,使工质沿原过程线逆向进行准平衡的压缩过程返回到原状态1。由于正、逆向过程中均无摩擦损失,因而压缩过程所需要的功和原膨胀过程所产生的功相等,就是说当工质回复到状态1时,机器与热源也都回复到了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上述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与外界同时复原的特性称为可逆性(Reversibility)。

1-6-3可逆过程

在热力学中,对于具有可逆性的过程,给予一个专门的名称—可逆过程,其一般定义如下:当系统经历了某一过程后,如果令过程逆行而能使系统及外界都回复到原来

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Reversible process)。反之,如果在外界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回复到系统的原来的状态,则此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Irreversible process)。可逆过程就是1824年卡诺提出的理想过程(Ideal process)的同义语。可逆过程由一系列平衡过程组成。根据上述定义,过程的可逆性不仅与系统能否回到原来的状态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系统所经历的过程中,外界不应发生任何变化。对于可逆过程,整个过程中系统及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外界都不存在不可逆因素。如果在过程进行中,系统内部不存在不可逆因素,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外界允许有不可逆现象的存在,则该过程称为内部可逆过程(Internal reversible process)。如果过程进行中,只是外部没有不可逆因素,则该过程称为外部可逆过程(External reversible process)。一切伴有摩擦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实现可逆过程的充要条件是:

1.过程应为准静态的,并且只经历平衡态。

2.过程中没有耗散效应。

3.如果过程中存在相变和化学反应,则还应该满足相平衡及化学平衡条件。

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都是从热力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一切热力设备力求接近的目标,是进行热力学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

1-7功

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不平衡势差就会发生能量传递。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有两种方式,作功和传热。以作功来传递能量总是和物体的宏观位移有关。本节

讨论功,主要讨论准静态过程的功。

1-7-1功的定义

功是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的一种方式。在力学中,功的定义是系统所受的外力和沿力作用方向所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功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只有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才有功。若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产生微小位移x d ,则力F 所作的微元功为x

F W d =δ上式表示功不是状态函数,而是和过程有关,功是过程的函数。只有当系统与外界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功才会表现出来。设物体由位置1移至位置2,则外力所作的功为

?=2

1d x F W 系统与外界之间交换的功有多种多样。有时并不容易确定与功有关的力与位移。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功的定义。热力学中定义:当系统与外界在边界上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时,如果对外界的唯一效果可相当于外界举起了重物,则热力系统对外界作了功。注意,这里相当于举起了重物,其意义并不是要真正举起了重物才算作功,而是说产生的效果相当于重物的举起。

热力学中规定,系统对外界作功为正值,而外界对系统作功为负值。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 的功相当于系统在1N 力的作用下产生1m 的位移。

单位质量的系统所作的功称为比功(Specific work),用w 来表示,单位为J/kg 。

单位时间系统所作的功称为功率(Power),单位为瓦,用W 来表示,即

1W=1J/s

1-7-2准静态过程中的容积变换功—膨胀功和压缩功

由气态工质组成的简单可压缩系统,当其反抗外力或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膨胀或收缩时,与外界交换的功相应地称为膨胀功(Expansion work)或压缩功(Compression work),它们统称为容积变化功或容积功(Volume work)。

如图1-10所示,设质量为m 的气体工质在气缸中作可逆膨胀,其压力为p 。活塞面积为A 。当工质推动活塞移动一微小距离x d 时,反抗外力所作的膨胀功为

V p x pA x F W d d d ===δ(1-7-1)

式中V d 是工质容积变化量。

若工质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所作的膨胀功为

?=21d V p W (1-7-2)

上式即任意准平衡过程容积功的表达式。这种在准静态过程中完成的功称为准静态功(Quasi-static work)。只要知道过程始末状态及过程方程)(V f p =,就能求出准静态功,而无须考虑外界的情况。在V p -图中,?21d V p 表示过

程曲线1-2下的面积,因此V p -图又称示功图(Indicator card)。压力是作功的推动力。

显然,对于不同的过程,即使从同一初态过渡到同一终态,容积变化功也不相同。可见准静态容积变化功是与过程有关的物理量,而不是系统的状态参数,即W δ不是全微分。

对于单位质量气体准静态或可逆过程中的比容积变化功可表示为

v p V p m

w d d 1==δ(1-7-3)

?=21d v p w (1-7-3)

除容积变化功外,系统还可能有其他形式的功,如机械拉伸功和表面张力功等。

例题1-4初始容积为=1V 0.25m 3的气缸内充满空气,其压强为0.1MPa ,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空气的容积等温膨胀到=2V 1.5m 3。假设空气的状态变化是准静态的,求空气的终态压强和容积功。20090429

解把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对于等温变化,由状态方程得

125.012112=?==V p p MPa 在上述假设下过程中是可逆的,故容积功为

J 986731.447935.1ln 25.0101.0ln d d 612112

11121=???====??V V V p V V V p V p W 1-8热量与熵

1-8-1热量

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高温物体会变冷,低温物体会变热。显然有一部分能量由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温度的不同而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热量用Q 表示。既然热量和功一样是系统与外界之间传递的一种能量形式,因此热量也是过程函数,而不是状态函数。故微元过程中传递的微小热量用Q δ表示而不用Q d 表示。温差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

热力学中规定:系统吸热时热量取正值,放热时取负

值。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工程上常用kJ(千焦),1kJ=1000J 。历史上曾用卡(cal)作为热量的单位,它与焦耳的换算关系为

1cal=4.1868J 1J=0.23884cal

单位质量的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用q 来表示,单位是J/kg 。

1-8-2熵

由上述可知,功和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基本形式。功是由压差的作用而传递的能量,热量是由温差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在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量可用两个状态参数p 和v 描述,即

v p V p m w d d 1==δ或?=2

1d v p w 式中,压力p 是作功的推动力,只要系统与外界存在微小的压力差就能作功。比容的变化标志有无作功。v d >0标志系统对外膨胀作功;v d <0标志系统被压缩从外界获得功;v d =0标志未作任何容积功。对比作功量,热量的传递理应也有两个类似的状态参数来描述。在传热过程中,温度T 是传热的推动力,只要系统与外界存在微小的温度差就能传热。相应地应有另一状态参数,它的改变标志有无传热,把这个状态参数叫做熵(Entropy),以符号S 表示,单位是J/K 。Entropy 来自希腊词trope ,意思为变换,加了一个前缀en ,以便与能量(enengy)这个词对应。熵的概念是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来的。克劳修斯说:“我有意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工程热力学概念.doc

绪论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分两部分,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两部分都是与热有关的学科。 我们先讲热力学,第二部分再讲传热学。 热力学中热指的是热能,力在我们工程热力学中主要指的是用它来做功,也就是机械能,简单地理解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 化。也就是说由热产生力,进而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所以热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举个例子: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内燃机),它是利用燃料(汽油)在汽缸中燃烧,燃烧后得到高温高压的烟气,烟气此时温度高,压力高,具有热能,那么 高压的燃气会推动气缸的活塞做水平往复运动,活塞又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把水平往复运动转化成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汽车运动,这就是一个热力学的例子。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重点是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规律,那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①研究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基本定律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工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转化时的数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研究热能和机械能转换 时的方向、条件、限度问题。 ②研究工质的性质。我们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需要依靠一定的工作物质 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我们首先要研实现这一工作的工质的性质。 ③研究工质参与下,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热力设备中进行的实 际热力过程。 第一章基本概念 在我们研究工程热力学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术语,如工质、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参数等。因此,要学好工程热力学我们首先要知道这 些术语指的是什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1 n c n κ - = - R =,代入上式得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页脚内容 6 及内能的变化,并画出p-v 图,比较两种压缩过程功量的大小。(空气: p c =1.004kJ/(kgK),R=0.287kJ/(kgK))(20分) 2.某热机在T1=1800K 和T2=450K 的热源间进行卡诺循环,若工质从热源吸热1000KJ ,试计算:(A )循环的最大功?(B )如果工质在吸热过程中与高温热源的温差为100K ,在过程中与低温热源的温差为50K ,则该热量中能转变为多少功?热效率是多少?(C )如果循环过程中,不仅存在传热温差,并由于摩擦使循环功减小10KJ ,则热机的热效率是多少?(14分) 3.已知气体燃烧产物的cp=1.089kJ/kg ·K 和k=1.36,并以流量m=45kg/s 流经一喷管,进口p1=1bar 、T1=1100K 、c1=1800m/s 。喷管出口气体的压力p2=0.343bar ,喷管的流量系数cd=0.96;喷管效率为 =0.88。求合适的喉部截 面积、喷管出口的截面积和出口温度。(空气:p c =1.004kJ/(kgK), R=0.287kJ/(kgK))(20分) 一.是非题(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二.选择题(10分) 1、B2、C3、B4、B5、A 三.填空题(10分) 1、功W;内能U 2、定温变化过程,定熵变化 3、小,大,0 4、对数曲线,对数曲线 5、 a kpv kRT ==, c M a =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 焓:为简化计算,将流动工质传递的总能量中,取决于工质的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写在一起,引入一新的物理量,称为焓。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Clausius)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尔文一浦朗克(Kelvin —Plank)说法:不可能制造只从一个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循环发动机。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v ρ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饱和绝对湿度s ρ的比值, 称为相对湿度?。 五简答题(8分)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工程热力学概念公式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 一、概念 (一)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 能的直接利用等问题。 2、热力系统: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 间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这种空间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3、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系统包含的物质质量为一不变的常 量,所以有时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4、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开口系统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 故又称开口系统为控制体积系统,简称控制体。 5、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6、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7、热力状态:我们把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 简称为状态。 8、状态参数:我们把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9、强度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 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性参数。 10、广延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与系统所含物质的数量有关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 性参数。 11、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 化,则该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2、热力过程:把工质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变化称为热力过程。 13、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部 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部的 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于是整个过程就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 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14、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 留下任何痕迹,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5、热力循环:把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 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16、循环热效率:正循环中热转换功的经济性指标用循环热效率表示,循环热效率等于循环 中转换为功的热量除以工质从热源吸收的总热量。 17、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与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我们称之为卡诺循环。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完整版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 波特尔、C.W. 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 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 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 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 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 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1分,共15分) 1、压力为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截去一段, 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 】 A.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2、某制冷机在热源T 1= 300K ,及冷源T 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1000 KJ ,消耗功为250 KJ ,此制冷机是 【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 】 A. U B. U pV + C. 2/2f U mc mgz ++ D. 2 /2f U pV mc mgz +++ 4、熵变计算式2121(/)(/)p g s c In T T R In p p ?=-只适用于 【 】 A.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一个【】过 程 。 【 】

A.可逆绝热压缩 B.不可逆绝热压缩 C.边压缩边吸热 D.边压缩边放热 6、混合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 A.与混合气体的成份有关 B.与混合气体的质量有关 C.与混合气体所处状态有关 D.与混合气体的成份、质量及状态均无关系 7、贮有空气的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装有电热丝,通电后如取空气为系统,则【】 A.Q>0,△U>0,W>0 B.Q=0,△U>0,W>0 C.Q>0,△U>0,W=0 D.Q=0,△U=0,W=0 8、未饱和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A.t>t w>t d B.t>t d>t w. C.t = t d = t w D.t = t w>t d 9、绝热节流过程是【】过程。【】 A.定压 B.定温 C.定熵 D.节流前后焓相等 10、抽汽式热电循环的结果是【】 A.提高循环热效率,提高热能利用率 B.提高循环热效率,降低热能利用率 C.降低循环热效率,提高热能利用率 D.降低循环热效率,降低热能利用率 11、一个橡皮气球在太阳下被照晒,气球在吸热过程中膨胀,气球内的压力正比于气球的容积,则气球内的气球进行的是【】 A.定压过程 B.多变过程 C.定温过程 D.定容过程 12、气体的容积比热是指【】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热力学大总结 '

…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 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T=273+t。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注:课本中如无特殊说明,则所说压力即为绝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内能、焓、熵等。在热力过程中,广延性参数的变化起着类似力学中位移的作用,称为广义位移。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 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 热量:通过热力系边界所传递的除功之外的能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常用公式 温度:t T +=273 压 力 : 1.f F p = 式中 F —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N ); f —容器壁的总面积(m 2)。 2.g p B p += (P >B )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定律、定理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工程设计与研究中获取物性数据,对热力过程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热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 2、基本概念 了解工程热力学中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热力系、平衡态、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 掌握状态参数的特征,基本状态参数p,v,T的定义和单位等。 熟练应用热量和功量过程量的特征,并会用系统的状态参数对可逆过程的热量、功量进行计算。 3、气体的热力性质 了解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比热容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熟练应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气体的变化过程参数的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能量、储存能、热力学能、迁移能、膨胀功、技术功、推动功的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掌握体积变化功、推动功、轴功和技术功

的概念及计算式。注意焓的引出及其定义式。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来分析计算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5、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了解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及多级压缩的过程 掌握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的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 熟练应用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的计算。能将各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能正确地应用在p-v图和T-s图判断过程的特点。 6、热力学第二定律 了解用可用能、有效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在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的基础上,认识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而且还有"质"的高低。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实质,掌握熵的意义、计算和应用;掌握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熵增的计算,从而明确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 熟练应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工分析,认识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7、水蒸气 了解水蒸相变过程、蒸气图表的结构及有关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例如:汽化、凝结、饱和状态、饱和蒸气、饱和液体、饱和温度、饱和压、三相点、临界点、汽化潜热等。 掌握水蒸汽的定压汽化过程及水蒸汽的P—V图和T—S图。 熟练应用水蒸气图表分析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中热量及功量的变化。 8、湿空气 了解湿空气的组成,及焓湿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实际应用的湿空气过程。 掌握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区别哪些参数是独立参数,哪些参数存在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含湿量等概念。 熟练应用含湿图分析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9、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工程热力学 名词解释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2. 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 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 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 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 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 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系统质量不变) 8. 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系统体积不变) 9. 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 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 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 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 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 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稳定未必平衡) 15. 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 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 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逆复。 18. 功:功是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9. 热量: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0. 两者不同: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的能量传递,在做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态的转化。热量则是大量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出现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 21. 正向循环(热动力循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Wnet 。 22. 逆向循环:工质在循环中消耗机械能(或其他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过程称为逆循环,消耗外功。 23.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体现)。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ΔU = W + Q 。 25.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便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动力机械。 26. 热力学能(内能):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的内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内位能,维持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一起构成热力学能。 27. 总能(总存储能):内能(热力学能),外能(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总和称总能。 28. 推动功: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称为推动功mpv 。 29. 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称为流动功(推动功差p2V2-p1V1)。 30. 技术功: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变为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31. 体积功:工质因体积的变化与外界交换的功。 32. 焓: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的从一处流到另一处,随着工质的移动而转移的能量,即热力学能和推动功之和u+pv 。 33. 稳定流动过程:流动过程中,开口系统内部及其边界上各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则这种流动过程称为稳定流动过程。反之,则为不稳定流动过程或瞬变流动过程。 34. 节流:工质流过阀门等设备时,流动界面突然收缩,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35. 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6. 标准大气压: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7. 理想气体:1.分子间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的质点;2.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38. 摩尔气体常数:R=MRg=8.314 5 J/(mol ·K),与气体种类状态都无关。Rg 与气体种类有关,状态无关。Rg 物理意义是1 kg 某种理想气体定压升高1 K 对外作的功。 39. 定压比热容Cp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40. 定容比热容Cv :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容比热容。Cp- Cv=Rg 气体常数。Cp/Cv=γ比热容比。 41. 湿饱和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 42. 干饱和蒸汽:即饱和蒸汽,水全部变成蒸汽,这个时候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3. 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升高,比体积增大,此时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44. 饱和状态:当汽化速度=液化速度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宏观上气、液两相保持一定的相对数量。 45. 饱和温度: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的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 46. 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47. 过冷水: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称为过冷水或未饱和水。 48. 过热度:温度超过饱和温度之值称为过热度 49. 汽化潜热:1kg 质量的某种液相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简称汽化潜热(液体蒸发吸收的热量)。 50. 第四章 气体与蒸汽的基本热力 51.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54. 造成过程不可逆的两大因素:1、耗散效应。2、有限势差作用下的非准平衡变化。 55. 卡诺循环:工作于温度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热源之间的正向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 56. 概况性卡诺循环:双热源间的极限回热循环称为概括性卡诺循环。 57. 回热:用工质原本排出的热量加热工质本身的方法。 58. 熵产:由耗散热产生的熵增量叫做熵产。(闭口系内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因素引起耗散效应,使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工质吸收,导致熵增大)。 59. 熵流:系统与外界换热量与热源温度的比值,称为熵流。 60.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中的各种不可逆因素表现为系统的机械功损失,产生机械功不可逆地转化为热的效果,使孤立系统的熵增大。称为孤立系统的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山东大学 “工程燃烧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号:0183100310 课程名称:工程燃烧学I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ombustionⅠ 总学分:2 总学时:34 授课学时:30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热工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汪军,工程燃烧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 2、霍然等,工程燃烧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 3、岑可法等,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严传俊,范玮等,燃烧学(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5、刘联胜,燃烧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6、黄勇,燃烧与燃烧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7、(美)特纳斯著,姚强,李水清,王宇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8、C. K. Law, Combustion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Poinsot, T. and Veynante, D.,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Combustion, 2005. 10、Irvin Glassman, Richard A. Yetter, Combustion, 4th Edition- Elsevier,2008 11、徐通模,燃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 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中第1项为教材,其它为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燃烧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属热动类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燃烧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燃烧技术中所必须的热化学、燃烧动力学及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中典型燃料的特性、燃烧特点和规律,包括着火的形式和条件、火焰的传播、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新型燃烧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锅炉、内燃机、涡轮机、火灾、家用炉灶、焊枪等燃烧现象从宏观上能有所认识,微观上能有所解释。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过程、避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控制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由燃烧热力学、燃烧反应动力学、着火理论、火焰传播与稳定性、煤燃烧原理与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新型燃烧技术等部分组成。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工程热力学概念

绪论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分两部分,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两部分都就是与热有关得学科。 我们先讲热力学,第二部分再讲传热学。 热力学中热指得就是热能,力在我们工程热力学中主要指得就是用它来做功,也就就是机械能,简单地理解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得就是热能与机械能之间得相互转化。也就就是说由热产生力,进而对物体做功得过程,所以热力学主要研究得就是热能与机械能之间得相互转化。 举个例子:比如汽车得发动机(内燃机),它就是利用燃料(汽油)在汽缸中燃烧,燃烧后得到高温高压得烟气,烟气此时温度高,压力高,具有热能,那么高压得燃气会推动气缸得活塞做水平往复运动,活塞又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把水平往复运动转化成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汽车运动,这就就是一个热力学得例子。 工程热力学得研究重点就是热能与机械能之间得转化规律,那么下面我们来详细得瞧一下工程热力学得研究内容: ①研究热力学中得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基本定律有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就是工程热力学得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转化时得数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转换时得方向、条件、限度问题。 ②研究工质得性质。我们热能与机械能之间得转化需要依靠一定得工作物质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得相互转化,我们首先要研实现这一工作得工质得性质。 ③研究工质参与下,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在热力设备中进行得实际热力过程。 第一章基本概念 在我们研究工程热力学得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术语,如工质、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参数等。因此,要学好工程热力学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术语指得就是什么。 我们先来瞧第一个概念:工质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 考试内容范围: 基本概念 要求考生理解热力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数学特征; 要求考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的概念; 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利用系统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可逆过程功和热量进行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能量方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并对非稳定流动能量方程有初步认识; 要求考生理解系统储存能量、热力学能、焓的概念; 要求考生掌握容积变化功、流动功、技术功和轴功的概念; 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能量转换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 要求考生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要求考生掌握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要求考生掌握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能够判别热力过程进行的方向及掌握能量耗散的计算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可用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理想气体的性质及热力过程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要求考生理解理想气体比热容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利用定值比热容计算过程中热量、热力学能、焓和熵变化;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能够将热力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判断过程的性质。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要求考生了解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范德瓦尔方程(包括各项物理意义); 要求考生掌握对比态原理,能够计算对比参数并能利用通用压缩因子图进行实际气体的计算。 水蒸气的性质及热力过程 要求考生了解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 要求考生了解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图上的一点、两线、三区、五态;了解水蒸气图表的结构并会应用; 要求考生掌握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热量和功量的计算。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要求考生理解一元定熵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的媒介物质。 系统:热设备中分离出来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的物体。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特性的物理量。 热力学平衡态: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压力:系统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 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状态公理:对于一定组元的闭口系统,当其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用与该系统有关的准静态功 形式的数量n 加上一个象征传热方式的独立状态参数,即(n+1 )个独立状态参数来确定。 热力过程:系统从初始平衡态到终了平衡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 准静态过程:如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则封闭系统经历的每一中间状态足够接近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如果系统和外界都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无任何不可逆因素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循环: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过程有回到初态,这种闭合的过程称为循环。 可逆循环:全由可逆过程粘组成的循环。 不可逆循环:含有不可逆过程的循环。 第二章 热力学能:物质分子运动具有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分子势能称为物质的热力学能体积功:工质体积改变所做的功热量:除功以外,通过系统边界和外界之间传递的能量。焓:引进或排出工质输入或

输出系统的总能量。 技术功:工程技术上将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和轴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功:物质间通过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传递的能量。 轴功:外界通过旋转轴对流动工质所做的功。 流动功:外界对流入系统工质所做的功。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卡诺循环:两热源间的可逆循环,由定温吸热、绝热膨胀、定温放热、绝热压缩四个可逆过程组成。 卡诺定理:在温度为T1 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 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 率相等,与工质的性质无关;在温度为T1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 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高。 熵:沿可逆过程的克劳修斯积分,与路径无关,由初、终状态决定。 熵流:沿任何过程(可逆或不可逆)的克劳修斯积分,称为“熵流” 。 熵产:系统熵的变化量与熵流之差。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中,如进行的过程是可逆过程,其系统总熵保持不变;如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增加;不论什么过程,其熵不可能减少。 第四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