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17.《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一、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说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读古诗。(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C、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D、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E、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C、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D、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E、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F、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美美地将诗读几遍,做到会背,搜集几首题墙诗,读一读。(四)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院里:茅檐花木

院外:一水两山景美人更美

典故:护田排闼

表达方法:描写拟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长城》教学设计 茅阳第一小学四(3)班刘丽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长城起始地图、长城的图片、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气氛渲染:播放“长城——谭晶”) 一、检查预习 1、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怎样的? 2、每年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出示中外游客爬长城等图片资料) 3、出示国外领导人游览长城后,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4、听了这些赞美之词后,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一起来学习第17课长城,请听课文范读。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 (3)、理解长龙的比喻。 (4)、出示长城的起始地图: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5)、齐读第一自然段,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长城之旅第二站——“近看长城” (1)、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些古诗都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波澜壮阔的情景、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诗中用词精准,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绘了四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借山势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次句写水波回旋,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大意是: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通过描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赞美了西湖美景。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以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写出了湖山的神韵,既赋予西湖的美以生命,又隽永别致。作者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独具神韵。 《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郎州司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所作。通过描写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 汇报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晨诵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自己的自信和决心。 一、激趣导入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同学们啊,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词语,用最动听的声音,开始今天的晨诵课吧!(全体起立)二、师生共读问候诗 老师:早上好!同学们! 学生:早上好!老师! 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学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朗诵, 嚼成书本的芳香。 学生: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 嚼成知识的芳香。 师:爱读书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三、开启诗:《向着明亮那方》 三、学新诗: 1.出示新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 3、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读、多种形式读感悟诗境。 四、结束诗 师: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清新的早晨! 生:感谢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充实的早晨! 合: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美妙的清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C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4题;共74分) 1. (9分)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fēng jìng ________山________树石________ ________澈________景________争 ________声________狂________然 2. (1分)填写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3. (5分)翻译句子 京口瓜洲一水间 4. (4分)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用自己的话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6. (2分)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 7.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8. (4分)默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9.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湖光 ②遥望 10. (5分)《望洞庭》一诗中,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11.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 (4分)写出近义词 孤—________ 欲—________ 碧水—________ 相宜—________ 13. (15分)理解诗词,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两”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等。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薛红军 一、课堂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1题: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正.月(zhēng zhèng)供.品(gōng gòng) 五行.(háng xíng)脖颈.(jǐng jìng) 仿佛.(fúfó)厨.房(cúchú) 2.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3.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先写,接着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又写了。 4.学习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写了作者记忆中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英雄形象,那么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又是怎样呢?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5、填空。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他是伟大的————、——————、——————,是中国——————的主将。

薛红军一、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小练笔 学习作者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少年闰土》第三课时作业 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 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 二、课文讲了哪四件事?哪件事给鲁迅的印象最为深刻? 三、感受中心:大家感觉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时作业 薛红军 一、给词语注音。 追悼吊唁爱抚嘴唇呻吟 咳嗽深奥慈祥挽联 二、填空。 张( )李()囫囵()()()然大()三()半() ()经风() ()声()哭难以()受接连不() 三、回答问题。 (1)课文写了那几件事? ————————————————、—————————————、————————————————、—————————————。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并画出表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部编版)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基础再现 1. 看拼音,写词语。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 查字典填空。“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山雨欲来风满楼。()(2)欲把西湖比西子。()(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的;“回”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 “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 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 的巨大生命力(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 活学活用(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阅读提高 5.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同步练习----------《长城》 1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shānjùnlǐnɡwānyán jiāyùɡuān ()()() bǎo lěi dǒu qiào ()() 2比一比,组词。 蜿()蜓()凝() 婉()蜒()疑() 3比一比,组词。 垒()峭() 磊()俏() 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美好②赞许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 ..,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来到现场的嘉宾 ..都是来自大连的年轻朋友。() 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聚集②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 ..里有六个年轻人报名参军了。()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 ..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6填空。 (1)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和()。 (2)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从()到(),由()到()的观察顺序写的。7选词填空。 凝聚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成的。 (2)农民的汗水()成一粒粒粮食。

8选词填空。 气势气魄 (1)这样()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9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10 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11课文第4自然段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 B联想升华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写成比喻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阅读天地 八月的燕山,青翠欲滴,长城蜿蜒起伏在山背之上,时隐时现,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上的苍龙,翘首欲飞。真是未登上长城,就被它的宏伟的雄姿吸引了。 我随着人流登上长城。站在城楼上,观八达岭群山,只见山峦重叠,巍峨险峻。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过:“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那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最高点,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长城在叠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更加显得气势磅礴。现在我看它,不再是翘首欲飞了,而是一条有生命的、探首天际的巨龙,正在翻山越岭向前飞腾! 14短文中有不少字词不会读,不理解,我得请工具书帮忙。 读音解释 关隘():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1)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其一)》,读题。 (二)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三)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一)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2.苔:青苔。 3.畦:有土埂围着的排列整齐的田地。 4.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5.排闼:推开门。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入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二)讲 讲:“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入。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断)楚江(开) 碧水(回)青山(出) 孤帆(来)红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学写倡议书。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湖阴先生壁 鄂教版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朗读带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 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三、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四、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

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2分) 1. (4分)看拼音填词语。 ①今天的tiān qì________多好啊! ②他给nǚ ér ________买的衣服tài dà________了。 ③zǎo shànɡ________,天还没liànɡ________,爸爸就chū qù________跑步了。 2. (10分)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 是________几________久________力________ 世________鸡________处________丽________ 3. (10分)按要求写词语。 ①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白雪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广阔没有边际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将画线部分用一个成语代替) ________ ③写出两个带有“风”字的成语。 ________ ________ ④我们应该________每分每秒,不能________时间。(填上一对反义词)

4. (6分)下列词语和“全神贯注”意思不同的是()。 A . 专心致志 B . 目不转睛 C . 聚精会神 D . 漫不经心 5. (8分)根据情境,填上恰当的词语、古诗句、歇后语、名言谚语。 (1)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句;来到草原,我不禁想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乘舟荡漾西湖,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等古诗句;登上泰山,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等古诗句。 (2)今天,我犯了错误,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我的心像________。(填歇后语) (3)当我做事情想半途而废时,爸爸总是对我说:________。(填诗句) (4)你知道的有关自然现象的谚语是:________。 (5)我们六一班与六二班进行了几场足球赛,我们班由于实力太差而以失败告终,这真是 “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6. (2分)“你们把雨从美国带到中国来了,可雨在车外;你们把加利福尼亚的太阳也带来了,它就在车厢里。”这段话的意思是:() A . 无论好的天气,还是不好的天气,都是你们带来的。 B . 下雨的天气虽然令人扫兴,但毕竟没有浇到我们,车厢里大家在一起却是温暖的。 C . 虽然你们把雨带来了,但很快太阳就会出来,大家不要扫兴。 7. (2分)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B .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顺序来写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书湖阴先生壁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鄂教版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

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