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杨绍锷,闫娜娜,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

收稿日期:2009-02-19

修订日期:2009-03-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 -Y W-09-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8B02-1)。作者简介:杨绍锷(1980~),男,汉族,广西浦北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旱情监测及农业估产。E -m ail:yangshe88@https://www.360docs.net/doc/7017028269.html, 通讯作者:吴炳方,w ubf@https://www.360docs.net/doc/7017028269.html,

摘要:农业干旱给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关于农业旱情监测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及时进行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遥感方法监测农业旱情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形态、作物生理等农业旱情指标的遥感反演,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干旱;遥感;监测

doi:10.3969/j.issn.1000-3177.2010.01.021

中图分类号: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10)107-0103-07

1 引 言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所关注的领域不同,干旱通常被分为4类:农业干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气象干旱,由于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水文干旱,降水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社会经济干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应当注意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联系和区别,当发生气象干旱时,不一定发生农业干旱;而当发生农业干旱时,也不一定发生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的发生与气象、地形、土壤、底墒、灌溉措施、种植结构、品种抗旱能力等众多因素相关,被认为是这4类干旱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

农业干旱,即作物体内水分亏缺,主要是由于土壤供水与作物需水不平衡造成,这取决于土壤的供水能力和作物的生理需求。判断是否发生农业干旱必须从供需两方面考虑,传统的农业旱情监测主要基于地面站点的土壤墒情数据,其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有限。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

围的地表综合信息,同时监测土壤供水和作物需水状况,使其已成为区域旱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2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

土壤湿度在农业、生态、水文、气象等众多研究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参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受到各领域的关注,已对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中微波遥感法和热惯量法被认为是较具潜力的土壤湿度遥感反演方法。

2.1 微波遥感法

物体的微波发射率主要取决于其介电特性。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而干土的介电常数仅为3~5,土壤的湿度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介电常数,这使得微波回波对土壤湿度非常敏感。由此可建立土壤湿度与后向反射系数的统计经验函数,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后向反射系数反演土壤湿度。由于微波遥感法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遥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微波遥感可分为被动微波遥感和主动微波遥感两种。通常被动微波遥感成本低,时间分辨率高,但空间分辨率低;而主动微波遥感成本高,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无论被动微波遥感或主动微波遥感,其反演结果都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是

103

当前微波遥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T ansey[1]和Mo eremans[2]的研究表明,在裸地和稀疏植被地区,近地表土壤湿度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且认为地表粗糙度对于土壤水分的监测有很大影响;李震等[3]综合主动和被动微波数据以及光学数据监测土壤湿度变化,减少了植被的影响,提高了土壤湿度变化监测的精度;刘伟等[4]尝试极化分解技术克服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较好的估算了植被覆盖地表的土壤湿度变化,但该方法要求时间分辨率较高,同时必须是全极化数据,当前的星载微波传感器难以达到这种要求;Rajat Bindlish[5]利用改进的IEM模型,得到了与实际土壤湿度相关性高达0.95的反演结果。微波遥感不受云的干扰,可以全天时使用,尽管受地表参数影响较大,但其对土壤水分的估算精度仍较高,是土壤水分监测极具潜力的方法。但当前微波遥感通常只能反演土壤表层的湿度,而作物根系通常都在10cm~20cm以下,因此应用于农业旱情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2.2热惯量法

由于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热传导率,使得土壤湿度的大小决定着土壤的热惯量大小,当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热惯量增大,地表温度昼夜变化小。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地表温度的变化反演土壤的热惯量,从而达到监测土壤湿度的目的。通常的作法是:先利用遥感获取的地表温度数据反演土壤表层的热惯量,然后结合地面实测的土壤湿度资料,建立土壤湿度与热惯量之间的统计模型。线性模型是较为常用的模型,也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其他形式的非线性模型[6],但线性模型与其他模型的差异不明显,而且线性模型计算方便,简单实用[7],因此应用过程中通常使用线性模型。由于NOAA/ AVH RR数据成本较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都能满足大范围土壤湿度监测的要求,是该方法最常用的数据源。热惯量法的缺陷在于土壤热惯量受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影响,而且不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云和大气的影响,难以获取一对日夜都无云的影像。陈怀亮[7]建立了不同土壤质地的热惯量模型,同时引入地形和风场参数,提高了水分反演的精度,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难度在于地形和风场参数的确定。张仁华[8]利用土壤受光面和阴影面、叶子受光面和阴影面的温差信息,将热惯量模型、热量平衡模型和温差模型结合起来,开辟了利用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湿度的新途径。

土壤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干旱,但土壤湿度不是造成农业干旱的唯一原因,不同的作物处在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不同;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风力大等环境因素导致作物蒸腾消耗较大,即便土壤含水量较高,但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仍不足以补偿作物蒸腾,致使作物受旱。若仅用土壤湿度指示农业旱情,难免有失公正、客观。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旱情,土壤湿度需要与作物信息相结合。

3作物需水状况的遥感监测

作物需水状况通常通过作物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反映。利用遥感方法的优势,结合作物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已提出了基于遥感参数的作物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衍生出了作物遥感综合指标。

3.1作物形态指标

作物形态指标是指作物的长势或长相。当植被受水分胁迫时,植被生长状况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农学上通常采用直观地观测作物长势、长相的方法,进行定性地描述小范围内的作物旱情。遥感技术通过监测植被指数的方法来描述植被的长势。其根据是植被活性叶片在红波段有强吸收,在近红外波段有高反射,建立这两个波段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可定量描述绿色植被的丰度、覆盖度,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常见的有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距平植被指数、相对距平植被指数、条件植被指数等。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or 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是较为常用的植被指数。

3.1.1归一化植被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计算方法为:

N D VI=(Q N I R-Q RED)/(Q NI R+Q RED)(1)其中Q RED为红波段的反射率,Q N IR是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由于植被活性叶片中的叶肉组织在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叶绿素在红光波段有较强的吸收,使得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在红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低,因此植被的NDVI值较大;而岩石、裸地在这两个波段的反射率相近, NDV I值趋于0;云、水体和积雪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小于红光波段反射率,NDVI小于0。由此可用NDV I反映植被覆盖度和作物长势,NDV I值越高,表明植被覆盖程度越高,作物长势越好。

Lozana-Garcia等[9]利用NDVI对美国印第安那州1988年的重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DVI对重

104

旱有较好的反映。Gutm an等[10]利用全球1988年到1991年NOAA/AVH RR月NDVI时间序列数据对全球进行监测,发现NDVI的月变化可以对极端的天气如旱灾与洪涝进行监测。Gonzalez-alonse 等[11]对西班牙1987年~2001年每旬NDVI值的分析表明,利用NDVI最大值的方差能更好地对旱情范围、强度和动态进行监测,并成功地分析出1988年~1992年西班牙大面积的旱灾。但由于NDVI 值受植被、土壤、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下,发生旱情时的NDVI 值有所不同,如果仅把NDVI作为旱情指标,可能会造成某一特定时间内大范围旱情监测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3.1.2条件植被指数

为消除NDVI的空间变异,减少地理和生态系统变量的影响(主要是天气、土壤、植被和地形等影响),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间具有可比性, Kogan[12]提出条件植被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 n Index,VCI)。假设NDVI最大值出现在最佳天气,而最小值出现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如干旱)[13]。利用足够长时间的NDVI序列数据,提取NDVI的最大值NDVI max和NDVI的最小值NDVI min,采用下列公式计算VCI:

VCI=

N D VI-N D Vl min

N D Vl ma x-N D Vl min(2)

使用VCI作为旱情评价的标准使得对不同地区的旱情比较更为合理。蔡斌等[14]用VCI参照降水对全国1991年春季干旱进行了监测和研究,认为VCI可用来进行旱、涝监测,并给出旱、涝的地区、范围和旱、涝程度。Liu[13]经过研究全球植被指数认为,VCI可反映低纬度地区(<50b)的大范围干旱状况。冯强等[15~18]对NDVI、V CI在中国区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CI的变化季节性明显,在对VCI与土壤湿度作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VCI反演土壤湿度的近似线性模型作为全国的旱情监测标准。

干旱的形成通常是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发生缓慢而不易察觉,作物受旱情胁迫时,作物的长势不会迅速的发生变化,作物当前的长势是前期的生长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例如,作物植株枯黄、矮小可能是由于前期的干旱造成,不能说明当前是否受旱;连续干旱后,即便有充足的降水或灌水,作物也不会迅速地恢复到常年的水平,而且由于作物前期生长受影响,往后的作物长势有可能都不如常年的水平。因此这种仅仅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对农业旱情的反映具有滞后性。另一方面,影响作物长势的因素不仅包括干旱,其他众多原因如洪涝、病虫害、土壤盐渍化、田间管理不当等都可以造成作物长势不良;种植面积和种植种类的变化也会造成NDVI和VCI的变化。仅以植被指数作为农业旱情监测的指标难免过于片面,为了更全面地表述旱情,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应结合相关的环境因素加以说明。

3.2作物生理指标

用作物本身的生理特征变化来反映作物的受旱程度,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作物旱情监测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指标包括叶水势、叶片含水量、气孔导度、产量、细胞汁液浓度、冠层温度等[19~21]。在这些指标中,冠层温度和叶片含水量的遥感反演研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3.2.1冠层温度

植被的蒸腾作用是一个耗热过程,能降低其冠层温度。当植被受到水分胁迫时,蒸腾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植被冠层温度升高,由此可用冠层温度作为反映植被水分状况和干旱发生的指标。通过冠层温度来指示作物水分状况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22~23]。但冠层温度的时空变化受大气、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利用单一的冠层温度进行旱情监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24~25]。Kogan[26]1995年提出了基于NOAA/AVH RR数据的温度条件指数T CI(T emperature Co ndition Index,T CI)。TCI 不受作物生长季的限制,在作物播种或收割期间也可以监测。TCI的问题在于旱情的标准难以确定,因为作物的冠层温度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因而T CI也随着时间会有所变化。Dabr ow ska-Zielins-ka[27]通过对1992年、1994年以及1998年TCI指数与土壤水分的分析指出,在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T CI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春季生长季开始时叶面温度越高,T CI越小,土壤植被条件越好, T CI越高气温越低,土壤湿热条件越差;而在夏季作物的生长旺季,T CI越小,土壤的水分条件越好, T CI越大,土壤水分条件越差。

Idso等[28]于1981年根据冠层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差(简称冠气温差)与空气水汽压的经验关系,提出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 CWSI)。Jackson等[29~30]随后用冠层能量平衡的单层模型(将植被与土壤作为一个整体层面)对Idso 提出的冠气温差上、下限方程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基

105

于能量平衡的阻抗模式提出了涉及诸多气象因素的理论模式。由于单层模型要求纯粹的冠层温度,单层模型仅适合于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在部分植被覆盖条件下,由于土壤和植被热特性不同,在遥感观测视野内出现的土壤会对正确观测冠层温度以及CW SI的计算造成很大的误差[31]。另外,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遥感数据获取的多为地表混合温度信息,因而也不宜使用单层模型进行计算。

Jupp[32]1990年提出了农田蒸散的双层模型,模型把地表覆盖分为植被层和土壤层,并引入植被覆盖度变量,实现对部分植被覆盖地区旱情的监测。Mo ran等[33]在能量平衡双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表混合温度信息,使用取自遥感数据的植被指数来代替植被覆盖率,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标:水分亏缺指数(W ater Deficit Index,WDI),使得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展。但由于计算WDI需要一系列的假设,其机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基于冠气温差的方法兼顾了能量守恒、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无论是单层模型还是双层模型,都涉及到大量的参数,特别是各种阻抗参数有一定的地域性,而目前这些参数的确定往往依赖于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准确获取;现有遥感数据普遍存在混合像元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

3.2.2冠层含水量

作物的冠层含水量与水分胁迫有直接关系,可用作表征旱情的指标[34~35]。NDVI是一个综合的植被指数,能反映植被的叶绿素、叶片水分含量等信息,曾被用作反演植被含水量的指标。但由于在高植被覆盖条件下存在饱和问题[36~37],而且其波段反映的叶绿素信息大于叶片水分含量信息[36,38],从而限制了NDVI反演植被含水量的精度。Gao[38]在1996年提出了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o 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NDWI被定义为近红外波段(NIR)反射率与短波红外波段(SW IR)反射率之差除以二者之和,即:

N D WI=Q(S WIR)-Q(N IR)

Q(S WIR)+Q(N IR)(3)

其中Q(K)是反射率,K是波长。在近红外波段(NIR),植被液态水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在短波红外波段(SWIR),水的吸收很弱。这两个波段均位于植被冠层的高反射区,它们感知的植被冠层深度相似,从而利用植被在近红外波段与短波红外波段的光谱可以很灵敏的反应植被冠层的含水量。

宋小宁等[25]通过分析NDWI曲线发现,不但水体、植被覆盖区和沙地之间的湿度信息差异比较显著,而且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湿度信息也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感,正确反映出了植物体内水分信息的细微差异,说明在植被覆盖区NDWI可以客观地体现地表植被水分信息,N DWI值越大,植被水分含量越大。Chen等[39]利用NDWI反演玉米和大豆的冠层水分含量,结果显示玉米的冠层含水量与N DWI 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72以上,而大豆的冠层含水量与NDWI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差,相关系数R2为0.52,说明NDWI能有效地指示植被冠层的水分含量。可能是由于叶片含水量的差异,造成NDWI与不同作物种类叶片含水量的线性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别[39]。同时也有研究表明[40],ND-WI并不适用于作物生长前期或植被覆盖度较低情况下的旱情监测。

由于作物冠层水分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发生旱情时叶片的水分不一定就会有大的变化,有充足的水分时,叶片水分也不一定就能达到饱和,因此NDWI对旱情的反映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与NDV I一样,NDW I并没有完全去除土壤背景的反射作用影响。

3.3作物综合指标

遥感方法获取的植被指数NDV I、地表温度Ts 或冠层温度Tc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旱情,但又各自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好地进行旱情监测,众多学者尝试将NDVI与温度相结合。T c/ NDV I比率通常被称为植被供水指数(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VSWI),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植被指数-温度作物旱情综合指数。当出现旱情时,植被指数会降低,冠层温度也会因作物气孔被迫关闭而升高,因此VSWI有增大的趋势,VSWI越大,表明旱情越严重[41~42]。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难以确定旱情的标准,不同的土壤背景、地表覆盖类型、作物种植结构、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VSWI的测定[43]。刘丽等[44]的研究表明VSWI适用于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在作物生长前期,由于地表裸土面积较大,可能会造成监测效果不理想。

有研究表明,以NDVI和地表温度为纵横坐标的散点分布图呈梯形[33]或三角形[45]。Inge Sandho-l ta[43]由此提出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 ture-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认为TVDI可用于大范围的土壤水分监测,但同时也指出该指数对半

106

干旱区的地表覆盖类型不敏感。王鹏新[46]2003年提出了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eget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VTCI),VTCI的前提假设条件是研究区域内土壤表层含水量在凋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此类的干旱指数需要确定梯形或三角形的干湿边方程,但往往是人为的主观选择,因此会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继承了NDVI对旱情指示的滞后性,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滞后效果。

Kogan[47]将TCI和VCI进行线性组合形成了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 ealth Index,VH I),其表达式为:VH I=a*VCI+(1-a)*TCI,其中a为权重。牟伶俐等[49]在山西太谷和山东济宁的试验结果显示VH I能较好的反映作物受旱情况。Bhuiyan[50]2006年对印度Aravalli地区的旱情监测结果还表明,VH I 比气象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s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更适用于作物旱情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旱情监测难以确定权重a,限制了VH I的推广应用。

4结束语

农业干旱发生频繁且危害严重,准确的旱情监测意义非凡。但农业干旱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农业、气象、水文、植物生理等众多学科;同时农业是一个自然与人工结合的过程,人类的干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这使得作物干旱的监测面临着较大困难。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干旱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遥感数据包含着地表的综合信息,而农业干旱正是由于作物、土壤、大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遥感技术应用于旱情监测具有较大的潜力。

当作物受旱时会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形态变化来反映,但造成作物生理和形态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干旱,因此在判断作物是否受旱时,必须从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两方面考虑。合理的农业旱情指标应该是作物与环境因素的结合,好的旱情指标还应该适用于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进一步的农业旱情监测研究,应加强作物生理、形态指标与土壤湿度指标的结合。由于现在可用的卫星数据源较多,可考虑利用多个卫星传感器同时对农业旱情进行监测,综合雷达数据和可见光数据的优势,使监测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利用遥感方法的优势,探求一个计算简便,数据容易获取,重复周期短,适用于大尺度的农业旱情遥感指标,将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T ansey K J,M illingto n A C,Battikhi A M,et al.M onito ring soil mo isture dynamics using satellite imag ing radar in no rth-east ern Jo rdan[J].A pplied Geog r aphy,1999,19(4):325~344.

2M o eremans B,Daut rebande S.So il mo istur e eva luation by means of mult-i tempo ral ERS SA R PRI imag es and interfer ometr ic coherence[J].Jo ur nal of H y dr olo gy,2000,234(3-4):162~169.

3李震,郭华东,施建成.综合主动和被动微波数据监测土壤水分变化[J].遥感学报,2002,6(6):481~485.

4刘伟,施建成,王建明.极化分解技术在估算植被覆盖地区土壤水分变化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2005(4):3~6.

5Blindish R,Jackson T J,Gasiew ski A J,et al.So il mo isture mapping and A M SR-E validat ion using the PSR in SM EX02[J].

Remo te Sensing o f Env iro nment,2006,103(2):127~139.

6李星敏,刘安麟,张树誉,等.热惯量法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54~59.

7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用NOAA/AV 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时风速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22(2):219~224. 8张仁华,孙晓敏,刘纪远,等.定量遥感反演作物蒸腾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区域分异[J].中国科学(D辑),2001,31(11):959~968. 9L ozana-G arcia D F,Fer nandez R N,Gallo K P,et al.M o nitor ing the1988severe dro ug ht in Indiana U SA using A V HR R da-ta[J].Internatio nal Jo urnal o f Remote Sensing,1995(27):1~10.

10Gutman G,Ignatov A,Olso n S.G lo bal land monitor ing using AV H RR time ser ie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1996,17

(1):51~54.

11Gonzalez-alonse F,Cuevas J,Calle A,et a1.Spanish v egetation monito ring during the period1987-2001using N OA A) AV H RR images[J].Internatio nal Jo ur nal of R emote Sensing,2004,25(1):3~6.

12Ko gan F N.Remote sensing o f w eather impacts on v egetation in non-ho mog eno us area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Remo te Sensing,1990(11):1405~1419.

13L iu W T,Ko gan F N.M onito ring reg ional droug ht using the veg etatio n condition inde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Remo te Sensing,1996,17(14):2761~2782.

14蔡斌,陆文杰,郑新江.气象卫星条件植被指数监测土壤状况[J].国土资源遥感,1995(4):45~50.

15冯强,田国良,柳钦火.全国干旱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研制[J].遥感学报,2003,7(1):14~19.

107

16冯强,田国良,王昂生,等.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土壤湿度遥感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3):81~89.

17冯强,田国良,王昂生,等.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实验研究)))资料分析与处理部分[J].干旱区地理, 2004,27(2):58~64.

18冯强,田国良,王昂生,等.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遥感监测实验研究)))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与结果分析部分[J].

干旱区地理,2004,27(4):48~53.

19宋凤斌,徐世昌.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27~129.

20王密侠,马成军,蔡焕杰.农业干旱指标研究与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3):119~124.

21Duff G A,M y ers B A,W illiams R J,et a1.Seasonal patterns in so il moistur e,va pour pressure deficit,tr ee canopy cover and pr edaw n w ater pot ential in a nor ther n Australian savanna[J].A ust ralian Jo ur nal of Botany,1997,45(2):211~224.

22Asto n A R,V an Bav el C H M.Soil surface water depletio n and leaf temper ature[J].A gr onomy Jour nal,1972(64):21~27. 23Jackson R D,R eg inato R J,Idso S B.W heat canopy temper atur e:A pr act ical too l for evaluat ing w ater r equirements[J].Wa-ter Resource Research,1977(13):651~656.

24Clawso n K L,Jackson R D,P inter P J Jr.Ev aluating plant wat er stress w ith cano py temper ature differences[J].A gr onomy Jo ur nal,1989(81):858~863.

25宋小宁,赵英时.应用M ODIS卫星数据提取植被-温度-水分综合指数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13~17. 26Ko gan F N.A pplication o f v eg etatio n index and brig htness temperature for droug ht detection[J].A dv ances in Space Re-search,1995(15):91~100.

27Dabr ow ska-Z ielinska K,Gr uszczy nska M,K ow alik W,et al.Application of mult-i sensor data for ev aluatio n of soil mo istur e [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 ch,2002,29(1):45~50.

28I dso S B,Jackson R D,Pinter P J Jr,el al.N or malizing the str ess degr ee day fo r environmental v ariabilit y[J].A gr icultural M et eo ro lo gy,1981(24):45~55.

29Jackson R D,Idso S B,Reg inato R J,et al.Canopy temper ature as a cr op w ater stress indicato r[J].Water R eso ur ce Re-search,1981,17(4):1133~1138.

30Jackson R D,K ust as W P,Cho udhur y B J.A reexam inat ion of the cro p w ater stress index[J].Ir rig atio n Science,1988(9): 309~317.

31隋洪智,田国良,李付琴.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1997,1(3):220~224.

32Jupp D L B.Constrained tw o layer models for estimating ev apo transpiration[A].11th A sia Conference on R emote Sensing, Zho ng shan U niv ersity[C].Guangzho u,China.1990:180~186.

33M oran M S,Clarke T R,Inoue Y,et a1.Estimating cr op w ater deficit using the relat ion between sur face)air temper atur e and spectral veg etation index[J].Remo te Sensing o f Env iro nment,1994(49):246~263.

34Ceccato P,Go bron N,F lasse S,et a1.Desig ning a spectr al index to estimate vegetat ion w ater content fr om r emo te sensing data:Par t1.T heoretica l appr oach[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2(82):188~197.

35Ceccato P,F lasse S,Gr g oire J M.Desig ning a spectral index t o est imate vegetat ion water co ntent fro m remote sensing da-ta:Par t2.V alidatio n and applications[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ment,2002(82):198~207.

36Gamon J A,F ield C B,Goulden M L,et al.Relat ionships betw een N DV I,canopy structure,and photosy nthesis in three Ca-l ifor nian v eg etatio n t ypes[J].Ecolog ical Applications,1995,5(1):28~41.

37Chen D,Brutsaert W.Satellite-sensed dist ribu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v egetation par ameters o ver tall g rass pr air ie[J].

Jo ur nal of A tmo spheric Sciences,1998(55):1225~1238.

38Gao B C.N DWI)A N or malized Differ ence Water Index for r emo te sensing of veg et ation liquid w ater fro m space[J].Re-mo te Sensing o f Env iro nment,1996,58(3):257~266.

39Chen D Y,Huang J F,Jackso n T J.V egetation w ater co ntent estimation fo r co rn and soy beans using spect ral indices de-r ived fro m M OD IS near-and sho rt-w ave infr ared bands[J].Remo te Sensing o f Env iro nment,2005(98):225~236.

40Fensho lt R.,Sandholt I.Deriv atio n o f a shor twav e infra red water stress index from M ODI S near-and sho rtw ave infr ared data in a semiar id env iro nment[J].Remot e Sensing o f Enviro nment,2003(87):111~121.

41Gow ard S N,Xue Y K,Czajko wski K P.Evaluating land surface moisture co ndit ions fr om the remo tely sensed temperature/ vegetat ion index measur ements:an ex plor atio n w ith the simplified simple biosphere model[J].Remo 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2(79):225~242.

42莫伟华,王振会,孙涵,等.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3):396~401. 43Sandho lt I,Rasmussen K,A ndersen J.A simple inter pretatio n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veg et at ion index space for assess-ment of surface moist ur e stat us[J].Remo te Sensing Environment,2002(79):213~224.

108

44刘丽,周颖,杨凤,等.用遥感植被供水指数监测贵州干旱[J].贵州气象,1998,22(6):17~21.

45Car lson T N,Gillies R R,P err y E M.A metho d to make use o f thermal infr ared temper ature and N DVI measur ements to infer sur face so il water co nt ent and fr actional vegetat ion cover[J].Remote Sensing Rev iews,1994(9):161~173.

46王鹏新,龚健雅,李小文,等.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J].地球科学进展,2003,8(8):527~533.

47Ko gan F N.Dro ug hts of the late1980s in the U nited States as der ived fr om N OA A polar or biting satellite data[J].Bulletin of the A merican M eteor olo gica l Society,1995(76):655~668.

48Ko gan F N.Glo ba l droug ht and floo d-w atch fr om N O Aa polar-o rbiting satellite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1998,21

(3):477~480.

49牟伶俐,吴炳方,闫娜娜,等.农业旱情遥感指数验证与不确定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2):119~122.

50Bhuiyan C,Singh R.P,K ogan F N.M o nitor ing droug ht dynamics in the A r av alli r eg io n(India)using differ ent indices based on g r ound and remote sensing data[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A pplied Ear th O bser vation and G eoinfo rmatio n,2006

(8):289~302.

Advances in Agricultural Drought Monitoring by Remote Sensing

YA N G Shao-e,YA N N a-na,WU Bing-fang

(I ns titute of r emo te sens ing ap p licat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 ing100101)

Abstract:G iven the ser ious impacts o n socio eco no mic and human living,the research o n agr icultura l dr ought monito ring has been an impo rtant issue.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 log y prov ides a potential o ppo rtunity for effective,o per atio nal and r ea l time ag ricultura l dr ought monito ring.T his pa per r ev iew s the development of ag ricultura l dr ought monito ring by remo te sensing,includes the est imatio n methods of soil moist ur e,cro p co nf igurat ion and cr op physio log y.T he ex isting practical prob-lems a re discussed,and so me ideas ar e pr oposed fo r further st udy.

Key words:agr icultural dr ought;remote sensing;mo nitor

(上接第102页)

3季琦.基于网络隔离的异构数据库同步的研究与实现[J].M O DERN CO M P U T ER,2008.(5):239~245.

4胡锡伟,陈仲委.O racle数据库的XM L存储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5):1179~1181.

5Deepak V o hr a.Sto re and retr ieve XM L fr om databases w ith XSU[EB/O L].http://w ww.devx.co m/XM L/Ar ticle/32046. 6解吉波.基于XM L的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的同步架构[J].武汉大学学报,2006,(5):415~418.

7张震.异构数据库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2,22(10):43~45.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olution to

On-demand Spatial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ZH AN G K un1,o,L IU Sh-i bin1,PEN G H a-i long?

(1Center f or Ear th Observ ation and D igital Ear th,Chinese A cademy of S ciences,Beij ing100086;

oGraduate Univ er sity of Chinese A cademy of S ciences,Beij ing100049;

?N ational Satell ite Ocean A p p lication Serv ice,Beij 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opo ses a solution to keep the spatial data in two distr ibuted spatial databases synchronizing to each other under a disconnected netw ork env ironment.T he solution uses XM L as data ex chang e standard and the database tr ig ger mechanism as the ev ent sour ce for incr emental changed data recor d.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develops a prog ram to co ntr ol the size of the database object fo r tw o-w ay synchro nization.T his solut ion is used in the H Y-1B Satellit e Dat a Ar chive and Dis-t ribution System of National O cean Satellite A pplicatio n Center successfully and is pro ved t o b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Key words:spatial dat abase;o n-demand synchr onizatio n;A rcEng ine;O racle X SU

109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综述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综述 王友贺,谷秀杰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干旱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很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总的来说,干旱可分为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其中农业干旱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干旱类型。为了全面地认识农业干旱,有效地进行旱灾风险管理,减轻旱灾损失和影响,本文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干旱分析指标系统地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不同指标的优点和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干旱;干旱分类;农业干旱;农业干旱指标 引言 干旱目前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1990年国家科委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蓝皮书”第五号《气候》,将干旱列为了我国气候灾害之首[1]。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日趋变暖,干旱和旱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干旱不仅直接导致农业减产,食物短缺而且其持续累积会使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可持续发展。因此,预防和减轻旱灾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全面认识旱灾本质、成因及其发生规律则是有效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前提[2]。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干旱研究的进展作一简介和综述。 1. 农业干旱的定义 对于干旱的研究,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外始于19世纪末,国内始于20世纪初。各部门对干旱定义有所不同,综合起来看,干旱可分为四类: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就农业干旱而言,是指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失收的现象。它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是各类干旱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不仅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且也与生物过程和社会经济有关。按其成因的不同还可以将农业干旱分为:土壤干旱、生理干旱和大气干旱[3]。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_杨世琦.pdf

第30卷第2期高原山地气象研究Vol30No.2 2010年 6月PlateauandMountainMeteorologyResearchJun.2010 文章编号:1674-2184(2010)02-0075-04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杨世琦1,高阳华1,易佳2 (1.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重庆401147;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干旱遥感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根据选取资料的不同,将国外进行干旱遥感监测的情况归纳为5类,分别介绍了主要方法及其进展。同时,对国内开展干旱遥感监测的情况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监测手段、监测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干旱遥感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干旱;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中图分类号:P4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 n.1674-2184·2010.02.017 引言相同像元的NDVI序列资料进行比较,使得NDVI值更具 可比性;Kogan[6]认为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类型质干旱是指由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所形成的水分短地,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地形条件都会影响NDVI值的变缺现象,因其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对国化;Sugimura[7]研究也表明NDVI值要受到海拔的影响, 民经济特别是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已海拔高的地区NDVI值相对较高,考虑地形地貌因素以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自然灾害。土壤含水量是判断干旱及联系气象因子变化会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旱情监测的基础。土壤含水量的 1.2利用热红外波段获取地表温度日变化幅度和热模获取可分为3类:田间单点实测法、土壤水分模型法和遥型结合估测土壤湿度。 感法[1]。其中遥感法可以快速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水分信热惯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热红外息,具有宏观、动态、经济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干旱监测。遥感可以观测地表温度,获得热惯量,进而估测土壤湿 1国外研究综述度。如Watson、Phon等[8,9]在地质研究中最早应用热模型;Kahle[10]提出热惯量的概念;Price等[11]简化潜热蒸散 国外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含水量始于20世纪70 形式,总结了热惯量法及其遥感成像原理,提出了表观热年代,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5类。惯量ATI(ApparentThermalInertia),从而可用卫星提供1.1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资料进行监测 , 主要利用的反射率和热红外辐射温差计算热惯量;England等[12] 植被指数和植被状态指数。提出了辐射亮度热惯量(Radio-brightnesThermalIner- 植被指数常用来监测某一时段或生长季的降水和干tia,即RTI)的概念,且认为RTI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好旱,多为定性结果。如Jackson等[2]利用NDVI监测干旱于ATI;Carlson[13]利用NOAA/AVHRR资料计算土壤有发现,植被指数对短暂水分胁迫不敏感,只有水分胁迫严效水分和热惯量。 重阻碍作物生长时才引起植被指数的明显变化,因而,植 1.3利用微波遥感 , 测量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以及测量监被指数不能及时反映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在洪涝测土壤水分含量。 区域和裸土区域应用受到限制;Kogan[3]提出植被状态指微波分为主动微波和被动微波,主动微波通过测量数(VCI),并认为VCI优于NDVI。事实上,二者各有优雷达的后向散射系数,被动微波通过测量土壤亮温来估缺点,植被指数受气候、土地利用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主测土壤水分。在主动微波遥感领域,合成孔径雷达 要反映植被的绝对生物量和区域干旱程度,而VCI主要(SAR)已成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受天气的影响,只能反映植被覆盖区干旱的相对变化。一。被动微波估测土壤水分主要分成两大块:一是针对为了减少植被指数对大气的依赖,Kanfman等[4]发展了裸露地表的土壤水分反演,另一个是针对植被的土壤水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Bawa等[5]发现利用多年同期分反演模型。施建成[14]等针对Q/H模型进行了修正, 收稿日期:2010-02-18 资助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2009AC0125;科技部“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05BA901A01)作者简介:杨世琦, 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yangshiqi@gmail.com

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干旱的概况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面也特别广,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妨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妨碍也最大。严峻的旱灾还妨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在我国是妨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旱灾虽有一定操纵,但仍不断发生。1951~1990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7.5次,受旱农田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670万公顷,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1959~1961年三年连旱,累计受灾农田面积达1.1亿公顷,共减产粮食6115万吨。1997年全国受旱农作物3351万公顷,相当全国耕地面积的63%。 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1951~1990年我国有四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 目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和北部、江南和华南大部旱情持续进展。干旱对东北地区作物产量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晚稻缺水移栽,旱地作物生长和水果品质受到妨碍。 【二】干旱对我国农作物的妨碍 〔一〕东北、江南华南旱情持续进展对农业生产的妨碍 6月以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北部降水量持续偏少。7月份,黑龙江中部和西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气温偏高,上述区域旱情持续进展,重旱区要紧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松嫩平原东部。7月28日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说明: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旱情持续加重〔图1〕,大部地区干土层厚度达5~25厘米。东北地区秋收作物均处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玉米抽穗受到妨碍,结实率下降;大豆植株矮小,幼荚脱落、秕粒秕荚增多,同时干旱使大豆蚜虫严峻发生。干旱对作物产量形成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局部地区绝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 6月下旬以来,江南大部和华南中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达12~38天,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8~40℃,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湘、赣、浙、闽四省出现伏旱并迅速蔓延,部分大中型水库蓄水严峻不足。旱区晚稻移栽和返青受到妨碍;部分地区甘薯、蔬菜、玉米等旱地作物出现凋萎;正当成熟季节的桃、梨和葡萄等水果提早成熟,品质偏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1 总则 1.0.1 为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统一干旱评估方法,规范干旱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包括农业旱情旱灾评估和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两部分。生态干旱评估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列入本标准。 农业旱情旱灾评估主要适用于因干旱引发的种植业、牧业受旱、受灾程度的评估。 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主要适用于因供水不足导致城市干旱而进行的干旱等级划分和干旱预警评估 1.0.3 在干旱评估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 术语 2.0.1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2.0.2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2.0.3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2.0.4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2.0.5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3 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3.1 一级分区 3.1.1 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将全国划分为六个一级区。 3.2 二级分区 3.2.1 根据灌溉状况和农牧业特点,在一级区内划定三种农业区: 1. 灌溉农业区:指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包括水田和水浇地); 2. 雨养农业区:指没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 3. 草原牧业区: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区域。 3.2.2 按照上述分区方法,全国划分为6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见表3.2.2。 表3.2.2 全国农业旱情与旱灾评估分区及编码

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动态综述

第7卷 第2期 2009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7 N o 12June ,2009收稿日期:2009204210 作者简介:路京选(1961-),男,陕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3S 技术在水利上的应用研究。E 2mail :lujx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7028269.html,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9)022******* 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动态综述 路京选,曲 伟,付俊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100048) 摘要:干旱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和造成经济社会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及时发现干旱并准确预报旱情发展动态,对抗旱减灾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干旱监测的遥感数据源开始,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法、热惯量法、冠层温度法、植被指数法、微波遥感法等。提出了加强我国干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干旱遥感监测的全面应用。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S423;TP79文献标识码:A 受特定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所决定,我国是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以旱灾损失和影响最为严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干旱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强,受旱的范围不断扩大,局地性或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干旱灾害已不只发生在贫水区,丰水区的干旱灾害事件也频繁发生,影响的范围也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城市和生态也日益受到干旱灾害的困扰,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干旱现象相对于其他气象灾害更为复杂,具有发展缓慢但影响范围广大的特点,有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之分,及时准确掌握干旱发生的程度与范围成为有效应对干旱灾害的前提。因此,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与预测预报,是增强抗旱工作主动性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遥感技术以其独有的宏观、快速、大范围、经济等优势,从一开始就被应用于干旱监测中。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大范围干旱灾害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并相继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务化运行。本文在简单概述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干旱监测的遥感数据源开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干旱遥感监测的全面应用。 1 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 自上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此后在地质、工程建设、地图制图、农业土地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人造卫星把遥感技术推向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阶段,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随着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已经进入一个能动态、快速、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地提供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光学传感器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为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特点,光谱分辨率已达纳米级,波段数已达数十甚至数百个,目前的商用卫星空间分辨率已达分米级。为协调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这对矛盾,各种小卫星群计划正在成为现代遥感的另一发展趋势,例如可用6颗小卫星在2~3d 内完成一次对地重复观测,可获得优于1m 的高分辨率影像。除此之外,机载和车载遥感平台, — 562—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目录 1总则3 2术语3 3农业干旱评估分区4 3.1 一级分区4 3.2 二级分区4 4农业旱情评估5 4.1 农业旱情等级划分5 4.2 农业旱情评估5 4.3农业旱情评估步骤6 4.4农业旱情评估方法与分级7 4.5 区域综合旱情评估及旱情等级划分10 5牧业旱情评估11 5.1牧业旱情评估11 6农业旱灾评估11 6.1 农业旱灾等级划分11 6.2 农业旱灾等级评估12 6.3 农业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12 7城市干旱等级14 7.1 城市干旱指标14 7.2 城市干旱等级15 8 城市干旱预警15 8.1 预警指标15 8.2 预警等级16 附录A:干旱评估标准用词说 (17) 附录B:干旱评估标准条文说 (20) 1总则 1.0.1 为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统一干旱评估方法,规范干旱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包括农业旱情旱灾评估和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两部分。生态干旱评估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列入本标准。 农业旱情旱灾评估主要适用于因干旱引发的种植业、牧业受旱、受灾程度的评估。 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主要适用于因供水不足导致城市干旱而进行的干旱等级划分和干旱预警评估 1.0.3 在干旱评估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术语 2.0.1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2.0.2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2.0.3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2.0.4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2.0.5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3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3.1 一级分区 3.1.1根据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将全国划分为六个一级区。 3.2 二级分区 3.2.1 根据灌溉状况和农牧业特点,在一级区内划定三种农业区: 1. 灌溉农业区:指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包括水田和水浇地); 2. 雨养农业区:指没有灌溉工程设施和条件的农业种植区; 3. 草原牧业区: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区域。 3.2.2 按照上述分区方法,全国划分为6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见表3.2.2。 表3.2.2全国农业旱情与旱灾评估分区及编码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杨绍锷,闫娜娜,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1) 收稿日期:2009-02-19 修订日期:2009-03-2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 -Y W-09-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8B02-1)。作者简介:杨绍锷(1980~),男,汉族,广西浦北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旱情监测及农业估产。E -m ail:yangshe88@https://www.360docs.net/doc/7017028269.html, 通讯作者:吴炳方,w ubf@https://www.360docs.net/doc/7017028269.html, 摘要:农业干旱给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关于农业旱情监测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及时进行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遥感方法监测农业旱情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形态、作物生理等农业旱情指标的遥感反演,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干旱;遥感;监测 doi:10.3969/j.issn.1000-3177.2010.01.021 中图分类号: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10)107-0103-07 1 引 言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所关注的领域不同,干旱通常被分为4类:农业干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气象干旱,由于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所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水文干旱,降水与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社会经济干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应当注意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联系和区别,当发生气象干旱时,不一定发生农业干旱;而当发生农业干旱时,也不一定发生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的发生与气象、地形、土壤、底墒、灌溉措施、种植结构、品种抗旱能力等众多因素相关,被认为是这4类干旱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 农业干旱,即作物体内水分亏缺,主要是由于土壤供水与作物需水不平衡造成,这取决于土壤的供水能力和作物的生理需求。判断是否发生农业干旱必须从供需两方面考虑,传统的农业旱情监测主要基于地面站点的土壤墒情数据,其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有限。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农业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客观地获取大范 围的地表综合信息,同时监测土壤供水和作物需水状况,使其已成为区域旱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2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 土壤湿度在农业、生态、水文、气象等众多研究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参数,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受到各领域的关注,已对多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中微波遥感法和热惯量法被认为是较具潜力的土壤湿度遥感反演方法。 2.1 微波遥感法 物体的微波发射率主要取决于其介电特性。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而干土的介电常数仅为3~5,土壤的湿度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介电常数,这使得微波回波对土壤湿度非常敏感。由此可建立土壤湿度与后向反射系数的统计经验函数,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后向反射系数反演土壤湿度。由于微波遥感法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遥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 微波遥感可分为被动微波遥感和主动微波遥感两种。通常被动微波遥感成本低,时间分辨率高,但空间分辨率低;而主动微波遥感成本高,空间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无论被动微波遥感或主动微波遥感,其反演结果都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地表粗糙度和植被的影响,是 103

基于特征空间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综述

第27卷第1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Vol .27 No .1 2010年1月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 nstitute Jan .2010 收稿日期:2009207202 基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5EF N216800404);长江科学院博士启动课题(YJJ0910/KJ02)作者简介:李 喆(19802),男,湖北监利人,工程师,理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水旱灾情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数字流域、“3S ”技 术在水利中的应用研究工作,(电话)027*********(电子信箱)lizhe@mail .crsri .cn 。 文章编号:1001-5485(2010)01-0037-05 基于特征空间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综述 李 喆 1,2 ,谭德宝2,秦其明3,崔远来 1 (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0;2.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武汉 430010; 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遥感干旱监测是干旱监测中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遥感特征空间法。为此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遥感特征空间方法,并将其分为3大类,即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N I R 2Red 特征空间法和N I R 2 S W I R 特征空间法。深入地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对各类干旱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 行了探讨,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关 键 词:特征空间;干旱监测;遥感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1 概 述 干旱主要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利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农业干旱。决定农业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描述地气能量变换和水循环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地表植被水分供应正常与否的关键变量。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对地表水热平衡、蒸散发、土壤温度、农业墒情和区域干旱状况等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干旱监测一直是科学界公认的难题。常规观测方法多采用基于测站的定点监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只能获得少量的点上观测信息,难以及时地获得大面积土壤水分和作物长势信息,使得大范围旱情监测和评估缺乏时效性和代表性。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数据获取快捷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干旱监测领域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根据土壤在不同光谱波段呈现不同的辐射特性,遥感干旱监测主要分为可见光2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3大类型,出现了众多的模型和方法。可见光2近红外方法借助于土壤反射率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分胁迫状况估算土壤含水量,得到了距平植被指数法 [1] 、土壤水分光谱法 [2] 等。由于土壤光谱特征容易受到表面粗糙度、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该类方法监测精度十分有限。热红外遥感依据水分平衡与能量平衡的 基本原理,通过土壤表面发射率(比辐射率)和地表 温度之间的关系估算土壤水分,得到了热惯量法 [325] 、植被蒸散法 [6] 和作物缺水指数法 [7] 等。这 类方法需要较多的地面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而且容易受到地表植被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干扰,计算复杂。微波遥感基于土壤介电常数、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数理模型严密,监测精度较高,可以穿透云层遮挡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但容易受到地形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植被生长状况等干扰,监测成本非常高[8] 。 陆地表面温度(LST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 I )和反照率(albedo )等是反映地表生态物理 状况的重要参数,这些要素的综合应用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表干旱和水分状况。因此,可见光2近红外、热红外和微波遥感相结合是目前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9] 。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 遥感特征空间法。本文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遥感特征空间方法,将其分为3大类: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N I R 2Red 特征空间法和N I R 2S W I R 特征空间法,深入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对各类干旱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 LST 2NDV I 特征空间法 2.1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在LST 2NDV I 特征空间的基础上,Price [10] 提出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一、对农业的影响 1、干旱带来的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重干旱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重旱区有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已出现干枯、绝收现象;早稻减产可能增大,将部分推高粮食价格。据统计,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早稻播种面积占国内早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53%,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0%。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夏粮产区,持续的干旱会导致粮食减产,部分推高农产品价格。甘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 例如云南省的干旱,云南省是南菜北运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花卉大省,大旱造成蔬菜和花卉供应水平下降,全国很多地方的鲜花价格上涨。茶叶也是云南经济重要支柱,大旱造成茶叶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云南同时也是全国蔗糖生产大省,由于干旱造成的甘蔗产量下降,也势必引发全国食糖价格的上涨。大葱早产价格锐降,与市场上蔬菜批发价格普涨的趋势不同,大葱却因干旱的气候导致价格锐减。成都龙泉聚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胡文的货车前,成捆的大葱摆了一地。“大葱需要赶在开花前收成,按照往年的气候,大葱开花期一般在4月。由于太热太干,3月中旬本地的大葱就开始集中开花,农民不得不提前收割,货就大量囤积起来了。”普洱茶减产提价,云南普洱茶受旱情影响,当地茶区几乎无一幸免,预计损失将超过五成。云南普洱茶收购价格已涨至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200%,但质量不如往年。 部分花卉涨幅超五成 按照往年,一般春节过后花市相对转淡,鲜花价格下跌30%至50%,但是眼下的花价却依旧保持高位,部分花卉价格涨幅竟超过50%。 中国鲜切花有八成来自云南。受干旱影响,云南花卉受灾严重,加上春季正是鲜花热销的时节,各地的花卉价格都出现了上扬的趋势 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 2、人的生活用水、牲畜饮用水不能保障,种植的农作物不能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其次是对城区居民生活有重要影响。饮用水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城市限水或间断供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上扬;旱区人们的生活成本普遍上升。长期干旱影响空气质量,某些疾病影响增大;由于浇水不及时,城乡苗木、花卉等园林绿化受到影响。 2)水产养殖投苗或将延后,间接影响水产饲料企业。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是水产大省,淡水养殖产量占全国养殖量的30%,干旱将影响池塘的投苗进度。随着水产养殖旺季的临近,如果旱情无法缓解,那么农户养殖积极性将受较大影响,对水产饲料生产销售企业构成利空。 二、对策 由于干旱的程度不同,其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干旱分为不同的级别,一般干旱不一定会引起损失,农作物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就像我们可以几天浇一次花,花照样长得很好,水生生物,如鱼类,也有一定抗旱能力,人类不干扰,雨水来后,会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怕水少时,人们大量捕捞,定会给水生生物及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虽然不同的农作物耐旱程度不同,像小麦、玉米都是很耐旱的,我国北方由于降雨量少,气候干燥,一般都种植耐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天气预报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 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2018年第14期 2018年5月22 日 浙江省2018年5月中旬农业干旱监测预报 【内容摘要】5月中旬我省降水量、降水日数基本接近常年。旬内前期连续晴好,气温异常偏高,利于土壤湿渍减轻;旬末有暴雨,对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一、5月中旬降水实况 旬内18日午后到夜里我省有雷阵雨,部分出现强雷电、短时暴雨和8级以上雷雨大风;绍兴、金华和丽水地区个别出现冰雹。19日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雨,浙中南地区部分雨量中到大,丽水地区局部有暴雨。 旬降水量全省降水量平均48.2mm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地分布在8.5mm (象山)?138.4mm (武义)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共有29站偏多,偏多幅度在1成?1.9倍之间;共有37站偏少,偏少幅度在1?7成之间。 旬降水日数全省降水日数全省平均4天,比常年同期偏少1天,各地分布在2 (北仑)?7天(湖州)之间,诸暨站降水日数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与常年同期相比,共有19站偏多,偏多幅度在1?3天之间;共有47站偏少,偏少幅度在1?4天之间。 二、全省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结果 全省25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结果表明:5月中旬全省大

部地区表层土壤墒情适宜。具体监测如下: 0?10c m土壤表层有1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小于20% (特重),占4.00 %。有2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20%?40%之间(重旱),占8.00%。有3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40%?60%之间(轻中旱),占12.00%。有10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适宜),占40.00%。其余9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 (过湿),占36.00%。 10?20cm土壤表层有2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40%?60% 之间(轻中旱),占8.00%。有13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适宜),占52.00%。其余10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过湿),占40.00%。 20?30cm土壤表层有3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40%?60% 之间(轻中旱),占12.00%。有6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适宜),占24.00%。其余16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过湿),占64.00%。 30?40cm土壤表层有2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40%?60% 之间(轻中旱),占8.00%。有7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适宜),占28.00%。其余16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过湿),占64.00%。 40?50cm土壤表层有1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20%?40% 之间(重旱),占 4.00%;有2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40%?60%之间(轻中旱),占8.00%;有6个观测站的土壤相对湿度介于60%?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 响机制研究 干旱是我国发生频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干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原本一直干旱的北方地区干旱灾害加重,而且,南方的极端干旱事件也呈增加趋势,干旱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正以新的气候常态发生在中国各个区域,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干旱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复杂且具有区域差异性,而且风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干旱灾害风险区域差异性更明显。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之一。而且,农业是气候变暖的敏感行业,也是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承灾对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不断扩大。本研究以我国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研究切入点,以气象综合干旱指数(MCI)为干旱致灾因子表征指标,研究我国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 基于风险因子耦合模拟和历史干旱灾损概率统计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性特征。阐述不同时段关键气候物理要素对风险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对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的影响,明确中国干旱灾害风险关键影响期。研究成果为提升我国干旱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充分认识了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演变规律和区域差异性。基于1961-2014年逐日MCI,系统分析了我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和频次增加。同时,干旱发生的范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北方干旱加剧的同时,南方干旱明显加重,尤其是大旱范围明显增加。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期干旱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的损失最严重。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以南和长江以北地区。 干旱频次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长江流域以北干旱频次较高,黄河流域干旱频次大于30%。但不同年代,干旱发生范围、程度、频次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性。(2)基于风险因子耦合法,构建了综合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目录 1 总则 3 2 术语 3 3 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4 3.1 一级分区 4 3.2 二级分区 4 4 农业旱情评估 5 4.1 农业旱情等级划分 5 4.2 农业旱情评估 5 4.3农业旱情评估步骤 6 4.4农业旱情评估方法与分级7 4.5 区域综合旱情评估及旱情等级划分10 5 牧业旱情评估11 5.1牧业旱情评估11 6 农业旱灾评估11 6.1 农业旱灾等级划分11 6.2 农业旱灾等级评估12 6.3 农业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评估12 7 城市干旱等级14 7.1 城市干旱指标14 7.2 城市干旱等级15 8 城市干旱预警15 8.1 预警指标15 8.2 预警等级16 附录A:干旱评估标准用词说 (17) 附录B:干旱评估标准条文说 (20) 1 总则 1.0.1 为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统一干旱评估方法,规范干旱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包括农业旱情旱灾评估和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两部分。生态干旱评估因条件不成熟,暂未列入本标准。 农业旱情旱灾评估主要适用于因干旱引发的种植业、牧业受旱、受灾程度的评估。 城市干旱等级及预警主要适用于因供水不足导致城市干旱而进行的干旱等级划分和干旱预警评估 1.0.3 在干旱评估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 2 术语 2.0.1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2.0.2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2.0.3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2.0.4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2.0.5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附件1 农业干旱监测预报指标及等级标准 农业干旱指标包括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上述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业干旱的程度,但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土壤水分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旱地作物农田水分多少,但无法进行水田旱情监测,同时也忽略了蓄水量对干旱的抑制作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虽能反映作物水分的满足程度,但在气候干燥的区域需水量偏大,且灌溉作用无法考虑;降水距平虽能直观反映出雨养农业的水分供应状况,但不能表征降水对作物利用的有效性;遥感方法虽直观,但在云和植被状况影响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发挥各种指标的优势,根据所处区域的土壤、气候、植被特点等加权集成综合农业干旱指数作为农业干旱监测预报的指标。 一、农业干旱综合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是对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植被供水指数4种农业干旱指标的加权集成,计算方法如式(1): ∑=? = n i i i w f DRG 1(1)

其中,DRG为综合农业干旱指数,f1、f2……f n分别为土壤相对湿度、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距平、降水距平、遥感干旱指数等; W1、W2……W n为各指数的权重值,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由专家经验判定。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的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农业干旱等级 序号干旱等级综合农业干旱指数 1 轻旱1<DRG≤2 2 中旱2<DRG≤3 3 重旱3<DRG≤4 4 特旱DRG>4 二、各种单指标的计算方法 1.土壤相对湿度 土壤相对湿度直接反映了旱地作物可利用水分的状况,它与环境气象条件、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也与土壤物理特性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作物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质地土壤,作物可利用水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考虑作物根系发育情况,在旱地作物播种期和苗期土层厚度分别取0-10厘米与0-20厘米,其它生长发育阶段取0-50厘米。 土壤相对湿度的计算如(2)式:

中国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中国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建设的发展,由于干旱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其直接威肋到国家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众多气象学家对于干旱从干旱的定义、干旱指标和干旱监测以及干旱预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作者将对这些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干旱的单一定义很难满足各行业、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和对水的不同需求。目前将干旱按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进行分类定义已得到大多学者的普遍认可。对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分析比较了国内常用的一些干旱指数如降水量距平、降水量分位数、标准化降水指数及PDST等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指出在研制干旱指标时,要注意要素的可收集性及其适时性,考虑主要要素和监测业务的可行性,干旱指标要简单、明了,可计算性强,以便于业务使用和推广。文章还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干旱监测业务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干旱监测业务的流程监测方法、产品内容等。从干旱分类及其应用指标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气象干旱预报、农业干旱预报以及干旱的集成预报方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各种预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干旱预报的趋势。 关键词:干旱定义;干旱指标;干旱监测;干旱预报; 引言 干旱是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其影响的人数比其它任何自然灾害都多。干旱是我国范围的主要自然灾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干旱的频繁发生己成为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己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干旱,尤其是重大干旱灾害直接威肋到国家的长期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据统计,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所有自然灾害的70 %,其中干旱造成的损失又占了气象灾害的50%以上。开展干旱的评估、监测与预测研究,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干旱按其种类,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这种分类,也说明了干旱影响的形式和对象不同。干旱指标即表征某一地区干旱程度的标准,是旱情描述的数值表达,起着量度、对比和综合分析旱情的作用,是加强干旱监测、预测、预警和进一步开展旱灾研究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干旱,干旱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所涉及的资料容易获得,参数计算简便,同时,指标应能反映干旱的成因、程度、开始、结束和持续时间等。根据判断角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标准和计算方法,通常可以将干旱指标分为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和水文干旱指标三大类。1995年起,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研制了“全国旱涝气候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降水量、气温等常规观测要素,依托气候指标计算,实现了对全国干旱范围和程度的实时监测和影响评估,并利用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未来旱涝发展趋势进行预警分析。在我国,如何有效地监测旱情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准确的预报,也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由于干旱灾害受到诸多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人们对其成灾机理仍不尽明确,这些模型大多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和针对性,尚未形成能在全国各地广泛适用的预报模型。 1干旱的定义和分类 目前对干旱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我国国家气象局认为干旱是指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将干旱灾害定义为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供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事件[1]。

遥感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技术

TECHNOLOGY WIND 在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多种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广泛的灾害之一。大规模的干旱往往可以使大范围的农业长期绝收。干旱发生频率较大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准确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评估其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干旱遥感监测的本质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和分布来反映干旱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1干旱卫星遥感监测原理 利用气象卫星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资料开展干旱灾害遥感监测,目前国内运用较多比较成熟的监测模式主要有土壤热惯量模式和植被指数模式。土壤热惯量模式是利用气象卫星昼夜两次探测资料,计算土壤的热惯量,进而推算出土壤湿度,该监测模式有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的困难。植被指数模式主要包括植被供水指数法和距平植被指数法。植被长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发生干旱灾害的季节里,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对植被长势的影响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第一、第二两个通道的反射光谱数据可以定义出归一化植被指数。当植被遭受干旱灾害时,土壤对植被的水分供应不足,植被长势将受到影响,卫星遥感监测的植被指数将降低,同时植被的冠层温度也因没有足够的水分供蒸发而升高。因此,采用植被指数模式可以有效地监测有植被覆盖区域受干旱危害的程度。 2卫星遥感监测干旱技术方法和应用 NOAA 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携带的改进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 )具有监测范围广、实时性强、便于长期动态监测等特点。 由植被的反射特征可知,在近红外波段植被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NOAA 卫星AVHRR 的第二通道的探测波长为0.7~1.1微米,处在近红外波段,适用于植被遥感。经投影变换、地标定位等预处理后的AVHRR 资料以辐射计数值形式保存,在定标处理时,根据各通道的直方统计结果截取最大地表信息区域进行定标处理,生成8bit 的反照率、亮温图像文件。根据光谱分析选取适当阈值分别对CH 1、CH 2二通道数据进行云和水体剔除,即可进行干旱指标计算。参考降水量及土壤湿度实测值,直接将不同等级的干旱与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 3植被供水指数法 植被供水指数法定义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叶面温度的比值。表达式为: VSWI=NDVI/Ts NDVI=( CH2-CH1)/(CH2+CH1)其中,Ts 为植被冠层温度,NDVI 为归一化植被指数,CH2与CH1为近红外与红外波段地表反射率。 应用这种方法的基本程序是:建立一个具有地理坐标经纬度的格网图,将NOAA /AVHRR 扫描带使用范围内,每一像元点的NDVI 值逐日计算出,并记录在格网图上相对应的地点。同时制订一个合成周期,在图的整个合成周期内,将每个像元点的NDVI 值逐日加以比较,保留具有最大的NDVI 值的像元点以这样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一张合成图,使合成图提供的信息最接近于当时作物的真实状况利用最大值合成技术,可以定期地得到某一区域NOAA/AVHRR 多时相的合成图。将该区域连续得到的多张植被指数图加以比较,可实现区域性植被状况的 动态监测。利用某一地点长期连续获取的NDVI 数据,还可绘制成该点的NDVI 曲线图。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曲线图相互比较,可发现该地点NDVI 值的年际变化,进而揭示植被生长状况的年际变化。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NOAA/AVHRR 数据进行过干旱监测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实例 在美国历史上,1988年的大旱使得美国作物产量锐减。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状况评估室利用NOAA /AVHRR 数据对这场大面积的干旱进行了接近实时的监测和评价。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1)用NDVI=(CH2-CH1)/(CH2+CH1)公式并将CH2-CH1>25.0的像元定义为“绿色像元”。2)设计一个地理参照格网(事实上前些年已设计好并已应用),每一格网单元的面积为463×463km 2。3)记录1988年4月作物出苗直到10月作物开始衰老期间每日四个州范围内的NOAA/AVHRR 数据,并按照地理参照格网,将每一格网单元中的每日的绿色像元数目累加,得出该日该格网单元的植被指数数目—VIN 。4)将1988年4-10月期间每一格网单元的每日VIN 值连续,绘制成代表当地作物生长状况的VIN 曲线图。5)将四个州的1988年VIN 曲线与前些年的VIN 曲线比较,对1988年的VIN 曲线进行定性解译。1988年的AVHRRVIN 曲线清楚地显示了玉米地带1988年生长季节早期的旱情,特别是在该地带的东部。 (a)1988年6月初的作物状况 (b)1988年7月束至8月初的作物状况 图1与1987年相比,四个主要作物生产州1988年作物生产状况AVHRRVINs 解译结果/略差×差*差得多 图2(a )到2(f )是四个州表现作物长势变化的六个格网单元的VIN 曲线的例子。根据图中所示的6月异常低的VIN 值和与干旱气象预报,可断定7月初至中旬,不良的作物状况将持续,推断后来得到证实。 图2部分有指示意义的VIN(NVI)曲线图 NOAA /AVHRR 数据具有大面积覆盖、高频率更新、且便于长期连续积累的独特优势,但它的分辨率相对粗糙,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大规模的区域性、大陆性乃至全球性的包括干旱在内的动态监测。利用连续多年的数据积累可对地表植被及其生长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并可进一步对作物进行估产。 [摘要]在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多种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广泛的灾害之一。大规模的干旱往往可以使大范围的农业长期绝收。干旱发生频率较大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准确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评估其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干旱遥感监测的本质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和分布来反映干旱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干旱监测;卫星遥感遥感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技术 杜兰侠 1 单洁 1 尼仲涛 2 (1.山东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山东潍坊261000;2.潍坊鲁煤工程机械厂,山东潍坊261206) 应用科技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