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故A正确;B的说法绝对化;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

2.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等处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的统治,故B项正确;解决粮食供应只是次要目的,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视角是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不是防范少数民族骚扰,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革除保守势力干扰确实是迁都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3. 孝文帝迁都后,有“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其中“塞下”应是()

A. 洛阳

B. 长安

C. 平城

D. 建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时期把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故“塞下”应是洛阳,A项正确;B项是西安,排除;C项是北魏原来的都城山西大同,排除;D项是南京,排除。故选A。

4.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江南地区开发

B. 北方战乱频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交融加强【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不断战乱,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故B正确;A、C、D 所述都是北民南迁的影响,排除。

5.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高昌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业

B. 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D正确。材料中体现不了高昌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故A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土地买卖问题和安西都护府设置后唐朝统治政策是否能得以推行的影响。

6. 唐代诗人卢照邻有诗评武则天“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有“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元代叶颙《唐武则天传·樵云独唱》卷四中有“天人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据以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武则天

A. 当政推动社会繁荣

B. 治国才能值得肯定

C. 当政有违儒家伦理

D. 有虚怀纳谏的胸襟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河洲在咏,风化攸归”“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等信息可以看出,诗人们高度肯定武则天的治国才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C项观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材料肯定的是武则天的治国才能,没有反映具有虚怀纳谏的胸襟,排除D项。

7. 《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据此可见唐太宗

A. 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B. 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

C. 处理民族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

D. 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主要意思是: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之后,设立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等一系列的少数民族政策。唐太宗的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故A 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地区管辖制度,故B错误;在平定东突厥之后,设立羁縻府州,是武力与怀柔政策相结合的措施,故C错误;上述材料主要是对唐太宗少数民族政策的描述,未涉及统一多民族建立的有关信息点,故D排除。

8.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杜牧

B. 孟浩然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材料内容中唐诗的特点,然后再依据四位唐朝诗人诗风特点来排除错误项,最后再依据诗人生活的时间来确定正确的答案。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排除。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而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诗的特点,在时间上也相符合。白居易在时间不符合,他出生在安史之乱后。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唐诗的发展

9. 赋税制度是古代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关于魏晋时期的租调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

B. 按户征收粮或绢帛

C. 保证了农民充足的劳动生产时间

D. 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时期的租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按户征收粮或绢帛,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但租调制下成年男子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因此不能保证农民充足的劳动生产时间。故选C,排除ABD。

10.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 是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C. 充分的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D. 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度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C项正确;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不可能有效限制皇权,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没有解决两者的矛盾,故D 项错误。

11.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 “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 “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 “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 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租庸调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选项符合题意。租即田租,每年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谷物,A选项

错误。调指的每年定期缴纳一定的绢布,B选项错误。庸则是力役,百姓定期向官府服力役,C选项排除。

12. 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代中期

A. 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 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 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 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导致赋税的改革,而不是赋税改革缓解土地兼并,故排除A项;根据“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可知土地制度的变化影响了赋税制度的变化,故选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政府增收的途径,故排除C项;是由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故排除D 项。

【点睛】均田制是建立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的基础上的,土地兼并减少了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从而最终导致均田制的崩溃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13.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名额

D.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设立通判监督知州,B符合题意,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下,扩大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武将带兵打仗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ACD都是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4. 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使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

A.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

C.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

D. 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外危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C正确;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外危机。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故选C。

15. 面对新法,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在献上《流民图》的同时,又上书言:“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司马光也认为废除新法,“雨必沾洽”。这说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

A. 出现用人不当现象

B. 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

C. 群众强烈不满新法的推行

D. 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体现的是保守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攻击,这主要是因为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用人不当的说法,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群众不满新法的实施,反观变法的内容可以新法有很大一部分保护了广大农民的阶级的利益,C选项排除;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说法明显错误,D选项排除。

16. 《元史·地理志》中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

A. 现河北省是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 行省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

C. 元朝在全国共设立10个行中书省

D 宣政院辖地拥有高度自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宣政院是元朝统治时期设立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其辖地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故D错误;ABC符合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的史实,故排除。

17.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

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答案】D

【解析】

【详解】行省制度下长官会出现“泛滥咨禀”,后来实行“必合咨禀”主要目的是避免应决不决的现象,是为了加大地方权力,体现出行省制度下中央集权和高效行政兼顾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让地方决策权加大,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A错误;材料不是扩大地方自主权,是决策方式的问题,B错误;材料不是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C错误。

18.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一书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 树立皇帝的权威

B. 发展思想文化

C.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D. 消灭异端邪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体现的是作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9. 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

D.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 D

【解析】

【详解】《春秋》属于儒家经典,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说明了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力增强,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密切相关,故D正确;宗法血缘制度、仁政理念、汉民族文化共同体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史实分析解答。

20.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 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答案】D

【解析】

【详解】《史记》是纪传体通史,D 描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 、B 、C 对于《史记》的描述是准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 商纣和周武王

B. 夏桀和商汤

C. 秦二世和陈胜

D. 项羽和刘邦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的对阵双方是项羽和刘邦,故D 正确;商纣和周武王是牧野之战的对阵双方,故A 错误;夏桀和商汤是商汤灭夏的双方,故B 错误;秦二世和陈胜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 错误。

22.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刑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对皇帝负责,故答案为B 项;A 项丞相是皇帝的高级助手,主管行政,排除;C 项太尉主管全国军事,排除;D 项刑部是唐朝时

期设立的,主管刑罚工作,排除。

23.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强调的是郡县制对统一对民族国家的维护,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C。

24.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221年”“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故选B;分封制在公元前221年已经瓦解,故排除A;君主专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明朝采取八股取士,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25.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 官僚的选拔方式

B. 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 疆域规模的扩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显著不同是官员的选拔方式,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二、综合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解析】

(1)据材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再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稳固统治方面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是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再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裁定者。

——《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朱元璋压缩中书省正官和掾属编制、废行中书省、扩充六部官制、皇太子预政,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胡惟庸党案促使其下定决心,对宰相制度“斩草除根”。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分理庶务,事权分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说明与隋代相比唐代三省体制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归纳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1)不同:隋代尚书省处于主导地位,而唐代三省互相分工,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影响:三省地位平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改变:先有步骤地削弱相权,后废除了宰相制度,进而提升了六部的地位。

趋势:相权不断被分散和削弱,乃至最终宰相职位被取消。

【解析】

【详解】第(1)问,“不同”,依据材料一信息“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得出:隋代尚书省处于主导地位,而唐代三省互相分工。“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三省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等角度分析。

第(2)问,“改变”,依据材料二信息“朱元璋……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归纳得出:先有步骤地削弱相权,后废除了宰相制度,进而提升了六部的地位。“发展趋势”,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相权不断被分散和削弱,乃至最终宰相职位被取消的角度回答。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少年时为人做雇工,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屯长(戍边军中的领队)”。

刘邦,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

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世代为楚将,陈胜、吴广起义后,和他的叔叔项梁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

材料二(李斯)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自陈胜起事到秦亡,起义军始终被称为“关东盗”,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刘邦和项羽在身份上与陈胜、吴广有什么不同。项梁和项羽为何会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2)材料二中李斯建议焚烧除秦之外六国之书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秦末农民战争在地域上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答案】(1)不同:陈胜、吴广是农民,刘邦是基层官吏,项羽是旧贵族。

原因:项梁和项羽是楚国旧贵族,对秦怀有仇恨。

(2)消灭六国文化,厉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巩固统一。

(3)特点:都发生在关东地区,关中地区未发生反秦斗争。

原因:秦灭六国后,用自己相对落后的秦文化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激起了六国民众和贵族的强烈不满,导致了关东地区反秦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第一段可知陈胜、吴广是农民,据第二段可知刘邦是基层官吏,据第三段可知项羽是旧贵族;第二小问,据第三段可知项梁、项羽为楚国旧贵族,对秦怀有仇恨。

(2)据材料“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李斯建议焚书的目的是文化专制,巩固统一。

(3)第一小问,据材料“起义军始终被称为‘关东盗’,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直接得出;第二小问,主要从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

29. 考古的探究。

材料一: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通过种种阴谋手段,逐个清除了本来一同顾命朝政的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达到了独揽权柄的目的。……昭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他改而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二:文物保护组组长告诉记者,从主墓的西回廊出土了大量的简牍,针对这些出土的简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在出土的木牍中发现了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的奏章副本。……据考古人员透露,该奏章的开头部分写有“臣某”等字样,墓主人的身份指向很明确。

材料三:经历5年挖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车马坑、数以千计的竹筒和近百版未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全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霍光的身份并解释能够任意废立武帝之孙刘贺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判断,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墓的主人为刘贺?

【答案】(1)霍光应该是“中朝”(“内朝”)权臣。

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了宫廷决策核心“中朝”(内朝)。霍光作为“中朝”(“内朝”)权臣独揽权柄操纵朝廷完全可能。同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武帝之孙刘贺作为王或侯已无力与中央对抗了。

(2)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即应制作于昌邑王初立九年之际。木牍中发现了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奏章副本,如果奏章副本中的皇帝年号等信息正确,那么墓主人的身份就十分明确。出土文物中有“两架编钟、一架编磬”,此墓葬的规格符合《周礼》中的礼乐制度“三堵(架)为王”,说明了墓主身份高于“候”。

【解析】

(1)本题依据材料一“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通过种种阴谋手段,逐个清除了本来一同顾命朝政的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达到了独揽权柄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外朝”制度推测霍光的身份是“中朝”(“内朝”)权臣。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方面解释霍光能够任意废立武帝之孙刘贺的原因。

(2)本题结合材料一“昌邑九年造”、材料二“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的奏章副本”、材料三“两架编钟、一架编磬”、“三堵(架)为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漆器的制作、木牍中的奏章副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周礼》的规定等方面判断出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墓的主人为刘贺。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材料二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谈谈你对文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用史实说明你对在“经营统一”方面“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的理解。

【答案】(1)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文化专制主义。

认识:秦始皇为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利用法家思想,推行严刑峻法。以“焚书坑儒”禁锢人民思想,加快秦朝灭亡,也为后世提供深刻教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儒学成为官学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但抹杀了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长远发展。

(2)原因:秦始皇终结了封邦建国体制,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时代。

说明: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秦修长城,逐匈奴;汉武帝三次出击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秦始皇“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加速秦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效地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为加强思想专制,实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为满足大一统的需要,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采取的措施都旨在统一思想,实质均为文化专制。第三小问,从秦暴政而亡的角度分析秦始皇失败,从思想一统维护了政治统一的角度分析汉武帝成功。

(2)第一小问,从终结分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角度阐述;第二小问,联系秦、汉初地方体制、开疆拓土、统一思想的相关史实阐述“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重在体现汉代对秦这些方面的继承或延续。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第3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80分) 1. 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 A . 春秋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代 2.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 .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 . 加速了自耕农经济衰退 C .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我国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我国以煤炭为燃料冶铁始于() A . 战国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北宋 4.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通过这条通道外销的重要商品,除丝织品外,还有 A . 玉米 B . 香料 C . 烟草 D . 瓷器()

5. 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表明“交子”() A . 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伪”功能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 .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时主要货币 D . 起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力推行 6. 明朝中叶以后,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 . 地主剥削有所加重 B . 贫富分化在加剧 C .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7. 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这一制度() A . 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经济结构 B . 拓展了“市”的发展空间 C . 提升了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 D . 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 8. 某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这一政策是() A . 重农抑商 B . 海禁闭关 C . 朝贡贸易 D . 盐铁官营 9. 下表为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量。据此可推断()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 A . 民族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 . 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 . 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0. 下侧照片是光绪年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安装使用的中国第一台蒸汽绞车。它可以用来研究()

2015-2016年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一(上) 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5.00分)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 n=2×3n﹣1,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的前n项和S n的值为() A.3n﹣ B.3(3n﹣1)C. D. 2.(5.00分)y=cosα+sinα的最大值为() A.B.C.1 D.2 3.(5.00分)在R上定义运算?:x?y=x(1﹣y),若不等式(x﹣a)?(x﹣b)>0的解集是(2,3),则a+b的值为() A.1 B.2 C.4 D.8 4.(5.00分)已知,则m等于()A.B.C.D. 5.(5.00分)如果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2,那么f (x)在(﹣∞,0]上是() A.减函数且最小值是2 B.减函数且最大值是2 C.增函数且最小值是2 D.增函数且最大值是2 6.(5.00分)已知函数y=f(x+1)定义域是[﹣2,3],则y=f(2x﹣1)的定义域() A. B.[﹣1,4]C.[﹣5,5]D.[﹣3,7] 7.(5.00分)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若f(2﹣a2)>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2,+∞)B.(﹣2,1)C.(﹣1,2)D.(﹣∞,﹣2)∪(1,+∞) 8.(5.00分)设奇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且f(1)=0,则不等式

<0的解集为() A.(﹣1,0)∪(1,+∞) B.(﹣∞,﹣1)∪(0,1)C.(﹣∞,﹣1)∪(1,+∞) D.(﹣1,0)∪(0,1) 二、填空题(每题5分) 9.(5.00分)集合A={x|(a﹣1)x2+3x﹣2=0}有且仅有两个子集,则a=.10.(5.00分)已知f(x)=ax5+bx3+cx+1(a,b,c都不为零),若f(3)=11,则f(﹣3)=. 11.(5.00分)若函数f(x)=(k﹣2)x2+(k﹣1)x+3是偶函数,则f(x)的递减区间是. 12.(5.00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当x>0时,f(x)=x2+|x|﹣1,那么x<0时,f(x)=. 三、解答题 13.(10.00分)已知集合A={x|x2+ax﹣12=0},B={x|x2+bx+c=0},且A≠B,A∩B={﹣3},A∪B={﹣3,1,4},求实数a,b,c的值. 14.(15.00分)已知函数f(x)=|x﹣1|+|x+1|(x∈R) (1)证明:函数f(x)是偶函数; (2)利用绝对值及分段函数知识,将函数解析式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然后画出函数图象,并写出函数的值域; (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x+2,观察图象写出不等式f(x)>x+2的解集. 15.(15.00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f(3)=﹣1;②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③x>1时,f(x)<0.(1)求f(9)、的值; (2)证明:函数f(x)在R+上为减函数; (3)解关于x的不等式f(6x)<f(x﹣1)﹣2.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王利国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3.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功臣B.亲族C.姻亲D.少数民族首领 4.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A.夏禹B.商王盘庚C.周公D.秦王嬴政 5.秦朝时,中央政府以下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B.三公C.县D.封国 6.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唐朝时,为皇帝草拟政令的中央机构是()A.内史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日:“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三衙统领军队 C.派文官任地方长官D.设三司管理财政 1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带答案)

1、历史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密封线内。 3、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卷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如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土地私有的出现 2.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夜市繁荣表明 A.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对当时“市”的管理提出挑战 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宋朝的户籍制度规定,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

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产生 D.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4.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今开封)的旧俗,在门前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A.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带来生活习俗交融 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政治中心东移 5.秦朝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打击贪官污吏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6.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 A.秦朝的太尉 B.西汉的刺史 C.宋朝的枢密院 D.清代的军机处 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七年级下学期4月份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范文文稿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9年春季学期4月份考试七年级道德 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美好情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能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B.美好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 C.美好情感能促进我们精神的发展D.美好情感不是人人都有的 2.生活中,我们期望获得美好情感,可采取的途径有() ①通过阅读获得②与人交往获得③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获得④强加给他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陈东参加校学生会竞选,发挥失常落选了,他感觉很郁闷。但他决定好好学习,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取在下一届竞选中获得成功。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陈东落选体验了挫败感,但是这种挫败感也丰富了他的经历 B.陈东勇敢地承受起了落选带来的负面感受 C.陈东将负面情感转变成了成长的助力D.生活中还要避免负面情感的产生 4.学会关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深入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做到() ①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 ②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③适时运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关心 ④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这一名言表明他具有() A.自卑情感B.爱国情感C.自豪情感D.自尊情感 6、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前后的“情”分别是() A.情操情感 B.情感情绪 C.情绪情操 D.情绪情感

7、担任小组长的王雪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特别高兴,于是工作做得更加有劲头,王雪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是() A. 胜任感 B.安全感 C. 正义感 D.焦虑感 8、下列属于基本情感的是() ①安全感②道德感③责任感④信任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下列关于情感种类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道德感属于基础性情感②安全感属于基础性情感 ③恐惧感属于负面的体验④爱的情感属于高级情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我们因为向往友谊,而去培养友谊;我们因为厌恶丑恶,才去追求美好;因为热爱祖国,才会选择忠心报国。这说明了() A.少年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B.没有情绪就没有情感 C.我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D.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事的态度、观念,驱使我们作出行动 11、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这表明() A.情感是人最基本精神需求 B.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事的态度 C.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 D.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 12、语文老师曾经批评过小芸,因此小芸很讨厌语文老师,甚至因此不爱学习语文,导致语文成绩直线下滑。上述材料表明() ①情感反映着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②情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③情感会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④情感会驱使我们做出某些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列能体现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B.政治制度的变革C.自然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②精耕细作③自给自足④男耕女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城市经济的发展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 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0.85 次/年 1.7 次/ 年 2.7 次/ 年 5.31 次/ 年 18.5 次 / 年19.9 次/ 年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曾祖父)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B.军政事务管理C.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 万织布工人和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2020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数学12月份月考试卷【含答案】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数学12月份月考 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已知b <a <0, , ,则有…( ) A. m >n B. m <n C. m = n D. m ≤n 2. 函数f(x)= 的值域为() A.R B.[0,+∞) C.[0,3] D.[0,2]∪{3} 3. 函数y=1- 的图象是( ) 4. 设全集S={ a 、b 、c 、d、e},M ={ a 、c 、d},N ={ b 、d、e},那么(S M )∩( S N )等于( ) A. B.{d} C.{ a 、c } D.{ b 、e} 5. 已知a <b <0, , ,则有( ) A. m >n B. m <n C. m = n D. m ≤n 6. 函数y=1- 的图象是( )

7. S n = 等于( ) A. B. C. D. 8. 下列各等式中,正确的是() A. =|a| B. C.a 0 =1 D. 9. 函数y=1- 的图象是( ) 10. 函数y=1- 的图象是( )

11. 函数y= ,那么y′等于( ) A. B. C. D. 12. 已知函数f(x)=lg(x+2),若0<c<b<a,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注释) 13. 计算=_________. 14. 函数f(x)=x+ 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 15. 设函数f(x)是定义在(1,+∞)上的一个函数,且有f(x)=2f()-1,则f(x)=_____________. 16. 定积分sintco stdt=_________________. 17. 函数f(x)=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19. 已知x∈ R ,求证:cosx≥1- .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夫妻恩爱,其乐融融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陕西安塞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 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 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 .夏、商时期 B .战国、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4.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 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 新石器时代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青花瓷 B.铜钱 C. 白瓷 D. 唐三彩 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 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7.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 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 图(1) 图(2)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考试范围:必修①第1~10课;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请将班级、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4.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不予判分!非选择题答案认真填写到该题所留空白处。 卷Ⅰ(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2.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 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右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 响的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 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7.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 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8.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 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9.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 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写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 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1.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坤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问 军机处设置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12.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对地方控制情况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反映它们关系变化的 是: 年代 A 中 央 中 央 年代 C 年代 B 中 央 中 央 年代 D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位于钦州市南部沿海,管辖面积约151.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含滩涂)面积54.08平方公里,海洋面积97.89平方公里,规划分为金谷工业园(50)、金光工业园(88)、保税港区(10)。管辖7个社区(不设乡镇建制),常住人口1.8万,流动人口3万左右。 一、发展历程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把钦州港规划为中国“南方第二大港”。解放后,由于钦州地区归属变更(原属广东)及海防建设需要,钦州港作为军港一直未能开发,主要由几条小渔村构成,处于人口少,不通电、不通路、不通讯、缺淡水的状况。1992年钦州人民开始自筹资金建设钦州港。1994年1月钦州港两个万吨级起步码头建成使用。1996年6月,开发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1999年,定位为临海工业港和临海工业园区。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钦州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5月29日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西部沿海唯一保税港区),2009年12月,批准为全国第五个整车进口口岸,2010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口岸扩大对外开放,总长28.776千米的作业区岸线,98个泊位被正式列入口岸扩大开放范围。钦州港经济开发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二、港口区位优势 地理优势突出。开发区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处于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和西南地区出海陆路运输最近、最便捷的海港,是走向东盟及国际市场的门户。 交通条件便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枢纽中心,开发区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广西沿海地区海陆交通枢纽。南北、钦防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等在钦交汇,南防、黎钦、南北铁路在钦相接,并与全国铁路干线联网。距离南宁、北海机场也只有110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现正建设钦州至南宁、钦州至防城港、钦州至北海高速铁路、钦州至黎塘和钦州港至保税港区铁路等五条铁路;钦州港至六景、钦州至崇左两条高速公路。 港口资源丰富。钦州港三面环陆,南部向海,避风条件良好,航道水深,潮差大,回淤少,腹地广,属天然良港。有86多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其中深水岸线54公里,可建1-30万吨级码头200多个,建成后可形成3亿吨以上的吞吐能力。目前,已建成码头泊位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港口吞吐能力5400多万吨,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乘潮可进出15万吨级船舶,已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