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

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
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

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

普通外科手术包括切开、止血、缝合、结扎等大量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做好这些基本操作是做好其他手术配合的基础。

(一)专科用药

1、肝素全身肝素化及阻断血管局部冲洗用。

2、稀释活力碘术中用于肠道冲洗。

3、蒸馏水用于切除肿瘤后浸泡腹腔,防止癌细胞种植。

(二)专科用线

1、普通丝线 1、4、7、10号线缝扎各层组织。

2、可吸收线 0、2-0、3-0、4-0可吸收线,肝针用于肝脏缝合。

3、血管缝线5-0、6-0线用于血管吻合。

(三)常用耗材

1、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用于压迫出血面,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医用透明质酸钠:用于防治腹腔组织粘结。

3、疝修补片:用于疝修补手术。

4、吻合器:用于胃肠道吻合。

(四)体位特点

1、仰卧位为普通外科最常用体位,用于剖腹探查及各种胃肠肝胆手术。摆放体位时应注意上肢臵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包好,避免接触金属物,下肢放平,膝下垫棉垫,防止腘神经受压并可保持膝部自然弯曲,大腿下1∕3处用约束带固定,脚跟处垫棉垫防止骨突受压。

2、颈仰伸位为甲状腺手术所用体位,肩垫臵于肩下,颈下臵一软枕或一充满气的引流袋,头下臵一头圈。

3、截石位为泌尿科手术常用体位,病人仰卧,臀部齐床沿,臀下垫海绵垫,双腿放在支腿架上,双膝下垫海绵垫,并将下肢用于约束带固定,将病人输液的上肢外展,臵于搁手板上。

4、体位摆放时,要使病人舒适。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体质衰弱及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体质差,床单一定要拉平使其受压部位的皮肤舒展开,在骨隆突的部位垫以海绵垫。

(五)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

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一般在上肢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特别是肝脏损伤者,不应再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因严重外伤可能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时有在肝后处填塞或阻断下腔静脉的可能。如术中有发生大出血危险的病人,还应协助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以便测量中心静脉压及术中快速大量输血输液用。(六)专科配合特点

普通外科手术涉及许多重要的生命器官,业务范围广泛。有些手术术前尚未完全确定疾病的性质,需要根据术中切除的标本送冰冻切片后,才能最后决定手术方式,必须做好手术的配合。

1、器械护士

(1)术前备齐手术器械

(2)术中等冰冻时,在手术台和器械桌上盖一层无菌中单,保持手术台和器械桌的无菌状态。

(3)根据冰冻结果及时配合手术,如冰冻结果是良性,则结束手术,如冰冻结果为恶性,则需做好根治手术的配合工作。

(4)凡接触有腔器官的手术均为污染手术,应做好污染手术配合。

(5)吻合口关闭后,应及时取下被污染的器械,更换无菌治疗巾及非污染器械。(6)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用先用40℃灭菌蒸馏水浸泡整个术区,5分钟后在冲生理盐水,以减灭肿瘤细胞。

(7)外科手术大多数都有病理标本需要送检,器械师应妥善保存病理标本,分类放臵,并用无菌治疗巾覆盖。

2、巡回护士

(1)心理护理:术前访视病人,讲解手术过程,了解手术方式,体位及特殊用物;术中等冰冻时安慰病人,不讲与手术无关的话;如需继续手术应该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2)安放好病人体位:注意皮肤不要与金属物接触、骨隆突处垫以棉垫防止受压,全麻病人眼睑处涂眼膏予以保护。

(3)静脉输液通道:术中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根据血压及尿量调整输液速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外科手术切口描述错误的是() A.清洁切口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B.清洁-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C.污染切口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且已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D.感染切口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B.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C.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D.积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E.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A.清洁切口B.清洁-污染切口C.污染切口D.感染切口 2、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伤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B.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C.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D.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关于外科手术切口深部组织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 B.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C.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或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发及疼痛 D.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4、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器官/腔隙感染诊断描述正确的是() 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位置(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

1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切口病原体培养阴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发热,肿胀及局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配合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利用各种显微器械进行的一种细微及精巧的手术操作,而这些手术在传统肉眼直观下较难顺利完成。由于显微镜的立体放大和同轴照明,手术视野放大,组织结构清晰,切口缩小及组织损伤减少,愈合周期缩短,使一些脑深部重要功能结构区的病变,在无损伤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手术护士应在做好神经手术配合的基础上,完成显微手术配合。 一、显微神经外科的手术配合: 1.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操作精细复杂,手术部位深,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需要 长时间制动,要求麻醉而平稳,镇痛完善,确保术中绝对安全。 2.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要求精度高,难度大,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时,传递器械动 作要轻,并准确地传到术者手中,不能有误,应当做到手眼配合不分离。 3. 注意手术进程:在显微神经外科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是否配合手术的重要环 节,只有密切观察,才能做到传递器械准确及时,方向正确。 4. 保持手术区域的稳定,特别是在血管,神经较丰富的部位操作时应排除可能碰及 手术床的一切因素。 5. 熟悉手术者的操作过程及习惯,尽可能地避免手术中传的器械的失误。 6. 摆好病人的手术体位,随之将其手术部位固定好,以保证手术区域的稳定。 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配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在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处理应当完成一般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配合要求外,还应当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洗手护士配合】

1. 术前要认真,细致,全面检查所有显微器械的性能的完整性,不能有任何的损 坏。 2. 了解术者的手术习惯,注意力集中,全力以赴配合手术。 3. 传递器械时要准确,轻巧,稳定,操作中的动作不能太大,太粗糙。 4. 传递器械时要将器械准确地传递到术者手中,传递器械时要到位。 5. 提前准备好显微镜(套好无菌保护罩),备好各种型状的双极电凝镊及各种型状 的吸引器,以及显微器械。 6. 洗手护士熟练掌握神经外科显微器械的特点,使用方法及特点。 7. 通过显示屏,随时注意观察手术步骤及手术进展,为下一步将要使用的手术器 械,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8. 随时注意清洁显微器械上的血迹,使用湿纱布,顺器械的方向轻轻搽拭,并注意 显微器械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9. 根据手术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形状及大小不等的棉片。 10. 手术后做好显微镜的清洁与保养。 【巡回护士配合】 1. 术前应检查术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完好,如发现异常及时送修。 2. 协助好医生摆好患者的手术体位,同时用约束带将病人固定好,避免因体位的变 化而影响手术进展。 3. 因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深,视野小,风险大的特点,术中应注意 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 4. 应防止手术病人出现压力疮及电烧伤,对压力疮的好发部位,要有意识地加以保 护,加垫体位垫及减压贴。 5. 根据显微手术进展,及时供应台上各种手术用物。 6. 术中术者要求对双极电凝器的输出功能进行调节,要有应有答。 7.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必要时采取 血,尿标本进行化验检查。 8. 及时输入抗菌素及其它治疗药物。 9. 维护手术环境,减少噪音及手术间内的人员的流动。

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

神经外科的基本操作很多,我想建议开展一个交流区,从最小的操作开始,如冲水器的使用,电凝的使用,吸引器使用等这样不经意的动作.请各位战友能积极参与,贴出你的心得体会,以供我等学习之用.这样更利于神外的发展. 这是以前一个置顶的帖子,从中学到很多,请大家继续延续我们的交流,以下是gulang100 战友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 神经外科的手术经验交流 神外同仁: 我把收集的神经外科的手术原则拿出与大家共享,望都有借鉴,为中国外科事业做贡献 [color=red]神经外科手术的若干要点 Ossama Al-Mefty 著,清风译 1. Remove the bone, leave the brain alone. 尽可能保护脑组织,可能需要更多切除颅骨。 2. An arachnoid membrane is your best ally. Always do your dissection within the arachnoidal planes. 蛛网膜是你的朋友,要在蛛网膜间隙分离。 3.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surgery of meningiomas. Master it. 显微外科技术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是不可缺少的。 4. Sharp dissection is the safest dissection. 锐性分离是最安全的分离。 5. Never pull or force anything. "Gentle, brother, gentle.尽量减少推压或牵拉脑组织的任何部位。 6. The anatomy of the skull base is complex. Learn it in the laboratory before going to the operating room. 颅底解剖很复杂,实验室的学习很重要。 7. Seek total removal with zeal during the first operation. It is the patient's best chance for cure. The best time is the first time. 在第一次手术中积极寻找完全切除的可能,第一次手术是患者获得治愈的最佳时机。 8. The use of the power drill is indispensable. Practice it. 磨钻的使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多进行实践. 9. Be a vascular surgeon: preserve, repair, or reconstruct vessels. Life and function run through them. 做一个血管外科医师,在需要时保护,修复或重建血管。 10. Veins are more vital than they are usually believed to be. Preserve them.尽可能保留静脉,静脉比想象的还重要。 11. Preserving perforators is the greatest technical challenge and is crucial for preserving function. 保护功能区对神经外科医生是最大的技术挑战。 12. Maintain normal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by avoiding hypotension and cerebral retraction. 维持正常脑灌注压。 13. Plan the closure before the opening. 手术前要计划好如何结束。 14. Repair defects with vascularized tissue. 修复缺损要用带血管蒂的组织。 15. A tumor destroys the normal anatomy. Always be on the lookout for displaced structures. It is better to say "there it is" and be wrong a hundred times than to say "there it was" and be right once. 肿瘤会破坏正常解剖关系,要始终留意移位的结构。说错“它在这儿”一百次也比说对“它曾经在这儿”一次要好。 16. Preservation is the best means of reconstruction. Save every structure. 保留是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指由鋭器或钝器伤所致。由于帽状腱膜具有纤维小梁结构的解剖特点,头皮血管破裂后血管不易自行收缩而出血较多,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活动性出血:接诊后常能见到头皮创口有活动性出血。 2、休克:在创口较大,就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3、须检查伤口深度、污染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颅底骨折或碎骨 片,如果发现有脑脊液漏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二)辅助检查 检查应在急诊止血处置后进行。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标明出血程度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伤口部位切线位平片。(2)必要时可考虑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头皮血供丰富,其清创缝合的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采用一期全层缝合,其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创伤情况应用抗生素、补液、输血等。

二、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钝器伤所致,根据头皮血肿的具体部位可以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局部包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膨隆,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漫及范围广。骨膜下血肿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漫及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片:包括正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颅脑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内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 (二)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 (一)腰椎穿刺 一、适应症 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 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 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 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 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禁忌症 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

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术前准备 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 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 四、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皮肤,铺孔巾。 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 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的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 7、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 五、注意事项 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 南(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 (2018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 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 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据

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总论部分已有涉及的共性问题,各论部分从简。 1.2 ERAS定义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有研究显示,ERAS相关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可减少30%的术后住院时间,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ERAS还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术后5年存活率。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1、护理? 1.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等。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2 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 术后回病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恰当的体位。如颅脑损伤病人术后6h 血压平稳,采取抬高床头15°~30°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引流,改善脑供血,有利于缓解脑血肿和脑低氧,从而降低颅内压。胸腹部手术病人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病人感到舒适。 1.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病人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应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时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的部位、手术的类别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如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需要严格禁食、禁饮,术后5d 如病情无特殊变化,方可从少量饮水开始,视病情变化逐渐由半量流质饮食、全量流质饮食、软食逐步过渡。因而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应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1.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病人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病人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1.6 术后用药观察与疼痛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应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某些药物的特殊要求、药物的配制等。抗生素的半衰期、有效浓度,从而达到准确给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使用放松法或分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感? 1.7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致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保留导尿易致泌尿系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病人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如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吻

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新版.pdf

普通外科手术配合流程 普通外科手术包括切开、止血、缝合、结扎等大量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做好 这些基本操作是做好其他手术配合的基础。 (一)专科用药 1、肝素全身肝素化及阻断血管局部冲洗用。 2、稀释活力碘术中用于肠道冲洗。 3、蒸馏水用于切除肿瘤后浸泡腹腔,防止癌细胞种植。 (二)专科用线 1、普通丝线 1、4、7、10号线缝扎各层组织。 2、可吸收线 0、2-0、3-0、4-0可吸收线,肝针用于肝脏缝合。 3、血管缝线5-0、6-0线用于血管吻合。 (三)常用耗材 1、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用于压迫出血面,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医用透明质酸钠:用于防治腹腔组织粘结。 3、疝修补片:用于疝修补手术。 4、吻合器:用于胃肠道吻合。 (四)体位特点 1、仰卧位为普通外科最常用体位,用于剖腹探查及各种胃肠肝胆手术。摆放体 位时应注意上肢臵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包好,避免接触金属物,下肢放平,膝下 垫棉垫,防止腘神经受压并可保持膝部自然弯曲,大腿下1∕3处用约束带固定,脚跟处垫棉垫防止骨突受压。 2、颈仰伸位为甲状腺手术所用体位,肩垫臵于肩下,颈下臵一软枕或一充满气 的引流袋,头下臵一头圈。 3、截石位为泌尿科手术常用体位,病人仰卧,臀部齐床沿,臀下垫海绵垫,双 腿放在支腿架上,双膝下垫海绵垫,并将下肢用于约束带固定,将病人输液的上肢外展,臵于搁手板上。 4、体位摆放时,要使病人舒适。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体质衰弱及长期卧床的 病人,皮肤体质差,床单一定要拉平使其受压部位的皮肤舒展开,在骨隆突的部位垫以海绵垫。

(五)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 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一般在上肢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道,特别是肝脏损伤者, 不应再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因严重外伤可能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时有在肝后处填塞或阻断下腔静脉的可能。如术中有发生大出血危险的病人,还应协助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穿刺,以便测量中心静脉压及术中快速大量输血输液用。(六)专科配合特点 普通外科手术涉及许多重要的生命器官,业务范围广泛。有些手术术前尚未完 全确定疾病的性质,需要根据术中切除的标本送冰冻切片后,才能最后决定手术方式,必须做好手术的配合。 1、器械护士 (1)术前备齐手术器械 (2)术中等冰冻时,在手术台和器械桌上盖一层无菌中单,保持手术台和器械 桌的无菌状态。 (3)根据冰冻结果及时配合手术,如冰冻结果是良性,则结束手术,如冰冻结 果为恶性,则需做好根治手术的配合工作。 (4)凡接触有腔器官的手术均为污染手术,应做好污染手术配合。 (5)吻合口关闭后,应及时取下被污染的器械,更换无菌治疗巾及非污染器械。(6)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用先用40℃灭菌蒸馏水浸泡整个术区,5分钟后在冲生理盐水,以减灭肿瘤细胞。 (7)外科手术大多数都有病理标本需要送检,器械师应妥善保存病理标本,分 类放臵,并用无菌治疗巾覆盖。 2、巡回护士 (1)心理护理:术前访视病人,讲解手术过程,了解手术方式,体位及特殊用物;术中等冰冻时安慰病人,不讲与手术无关的话;如需继续手术应该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2)安放好病人体位:注意皮肤不要与金属物接触、骨隆突处垫以棉垫防止受压,全麻病人眼睑处涂眼膏予以保护。 (3)静脉输液通道:术中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根据血压及尿量调整输液速度。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021031404581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n>m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 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 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 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 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 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 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 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 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 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

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

神经外科幕上和幕下手术配合 目的要求: 熟悉神经外科应用解剖及疾病种类 了解神经外科常用仪器设备和器械 幕上开颅手术配合 幕下开颅手术配合 第一节神经外科应用解剖 一.头皮 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额顶枕部头皮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颞部头皮分为六层: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骨膜。 二.颅骨 颅骨由1块枕骨,1块额骨,2块顶骨,2块颞骨,1块蝶骨和1块筛骨组成。颅骨借枕外隆突—上顶线—乳突根部—颞下线—眶上缘连线分为颅顶和颅底。1.颅顶颅顶的最前方是额骨,额骨通过冠状缝与后面的两块顶骨紧密结合;两块顶骨之间是矢状缝,顶骨之间还有被称为顶结节的光滑隆起,顶骨再通过人字缝与后方的枕骨相连。 2.颅底从内面观察,颅底部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个窝室:颅前窝、颅中窝与颅后窝。 ①颅前窝由额骨的眶板、蝶骨体前部、蝶骨小翼和筛骨的筛板构成。颅前窝体积较小,左右对称,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在凹下的正中央前方是被称为鸡冠的纵形骨嵴,两侧是筛骨的筛板,筛板中有许多筛孔,嗅丝从这里通向鼻腔。 ②颅中窝形状如蝴蝶,由蝶骨骨体、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构成。分布着除枕骨大孔外几乎所有的开口。颅中窝中间狭窄,凹陷的两侧容纳大脑的颞叶。 ③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容纳脑部的脑干和小脑。颅后窝最大的特征为巨大的枕骨大孔,该孔位于颅后窝中央最低处,连接颅腔与脊髓腔——脊髓与延髓在此衔接。 三.脑膜覆盖于脑组织外面,由外向内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 四.1.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是颅骨内面的,称为骨膜层;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硬脑膜突起是一定部位的硬脑膜内层折叠成皱襞,成片状插入脑的裂隙,其中重要的有:①大脑镰②小脑幕③小脑镰④鞍隔 硬脑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在特定部位互相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充以静脉血并于静脉相续,故称静脉窦。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

创伤外科手术的配合

髋关节后侧入路置换术的配合 (一)物品准备 骨科敷料包另加中单乙种器械包髋置换特殊器械包髋置换进口器械包电锯电钻骨水泥等常规物品 (二)操作配合 清点校对敷料 1.常规消毒铺单贴手术膜。 2.手术取右髋后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 3.递中弯分离并切开髂棘束,切断臀大肌及腹外侧肌在大粗隆的抵止点。 4.暴露髋关节囊,电刀做十字切除,组织钳夹关节囊壁,显露出髋关节。 5.甲状腺剪剪断圆韧带,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6.用电髋臼锉刮除髋臼软骨面,显露出软骨下面,选用合适的假臼,用专用容器备好骨水泥,填塞固定髋臼假体。 7.股骨干髓腔由小至大递髓腔锉,以扩大髓腔,股骨干髓腔选用合适的假体柄插入,用骨水泥固定,安放假头复位。 8.冲洗、清点纱布。 9.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毕。 (三)注意事项 搬动病人注意髋部的保护,防止股骨头脱位。

髋关节置换术,后侧入路手术配合流程

股骨头坏死带旋髂深动脉血管蒂转移植骨术的配合 (一)物品准备 骨科敷料包另加中单乙种器械包换髋单包器械(迪钩、板钩、小纹氏钳、木棍、刮匙、甲状腺剪、骨剪、尖镊、骨圆针)电钻 (二)操作配合 清点校对敷料 髋关节前侧入路Smith-Paterson切口。 1.常规消毒铺单贴手术膜。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 2.找出旋髂深动脉:先找出股外侧皮神经位置,此时备橡皮条,直钳子牵拉保护。暴露髂骨外板,此时将纱布打开,递骨膜剥离器填塞。打开腹股沟韧带壁,血管包裹其中,备组织钳提拉。找出腹外斜肌、腹内直肌、腹横机。分离旋髂深动脉时结扎分支血管,直至近侧至腹动脉。 3.暴露髋关节前侧:切断缝匠肌、腹直肌短头,7号线缝于皮肤固定,保留进入其中的神经、血管。于髂腰肌表面,结扎旋髂外动脉分支。暴露髋关节前侧关节囊,“十”形切开关节囊,至股骨头、颈显露清楚。 4.股骨颈开槽:备骨凿、鹅眉凿,开凿长4cm,宽1cm,1条1cm骨凿,长轴平行于股骨颈(若此处有骨折,首先复位内固定)。 5.取骨瓣:剥离髂骨内板。用纹氏钳、甲状腺剪,将旋髂深动脉向髂骨方向分离。切取髂骨瓣将旋髂深动脉包裹其中,勿损伤与之交叉走行的腹外侧神经。 6.植骨:将髂骨瓣连同旋髂深血管翻转至股骨颈前方,将髂骨瓣置入开槽内,血管不要打折,木棍轻敲置入,电钻克氏针或骨圆针固定。 7.关闭关节囊,缝合腹直肌,清点纱布、冲洗、下引流管,关闭伤口。 (三)注意事项 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体位。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1)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