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两部门模型。均衡条件

C(消费)+I(投资)=C+S (储蓄),I=S。

三部门模型。均衡条件,C+I+G(政府支出)=C+S+T (政府税收),I=S,G=T。四部门模型。均衡条件,C+I+G+X(出口)= C+S+T+M (进口),I = S,G = T,X = M 。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意义: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工具。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库兹涅茨“倒U字型假说”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这个假说描述的是经济增长改变社会经济结构,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内容:“不平等的长期波动构成长期收入分配的特性: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

积极意义:反映了经济发展现实,消极意义:到一定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会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压力,政府需加以重视,通过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答:基本思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难于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亦即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的原因则

(2)三大心理规律。有三

条心理规律影响了人们的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

造成了整个社会出现周期

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状态。这

三条心理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5、试述需求价格弹性的5

种情况及其现实意义。

答:(1)Ed=0,被称为完全

无弹性,如火葬费用。

(2)Ed→∞,被称为完全

弹性,劳动力严重过剩地区

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3)Ed=1,被称为单位弹

性,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

动率刚好相等。

(4)0

弹性,如一般生活必需品。

“谷贱伤农”,需要政府给

予政策扶持,避免丰产导致

农民的收入减少。

(5)1

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

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如高档

的耐用消费品。

6试评述公共选择学派的布

坎南等人关于官僚主义产

生根源的理论分析及其反

官僚主义的政策主张。

答:(1)官僚主义产生和存

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政

府官员理性经济人行为的

自然产物。(2)政府官员的

头脑中已没有了成本—利

润和投入—产出的概念,相

比私人企业所受约束小、自

由度大。

(3)政府行为中的一个重

要特点是它爱做表面文章,

而往往不重视公众的实际

利益。(4)由于对政府部门

和政府官员工作进行监督

的机构和人员,他们也是

“经济人”,

(5)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人

对政府行为约束的失灵也

布坎南等人的政策主张:

(1)宪法规则中制定重大

法定程序实行“特定多

数”规则。

(2)高级管理层中实行分

权。

(3)在高级管理层人员头

脑中树立成本-收益、投入-

产出的观念。

(4)将部分公共产品交给

私人经济部门生产。

(5)对宪法规则进行修改,

限制政府利用不当的政策

谋取好处。

7、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消

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理论。

答: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

的收入包含有不确定的成

分,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

后,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使

收入中的不确定的部分变

为确定的部分,从而使收入

增加,亦即消费决策影响收

入。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

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给人

们提供较多的赚取收入的

机会。此外,消费信贷的大力

发展也为收入中的不确定

部分转化为确定部分提供

了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前提

下,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消

费支出的需要去寻求收入

的增加,使之在一个特定的

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超过已有的现期收入。

8、试评述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斯蒂格勒关于产业组织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答:1、企业兼并与规模经济(1)几乎所有的现代大企业均主要靠外部扩张即靠兼并而成长起来的。(2)兼并是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途径,而决定是否兼并的关键因素是看兼并后的得失对比。

2、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1)由于众多厂商拥有的资源不可能是同质的,因而使用不同资源的厂商即使规模相同,效率也会相差很大,亦即,相同的效率可以通过不同的规模来实现。(2)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这种“生存技术”是确定企业最佳规模的基本标准。

3、产业生命周期假说

(1)由于产业也具有生命周期,因而随着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企业的内部分工与社会的外部分工便会交替地占据主导地位。

(2)在产业生命的初期,分工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分工。

(3)在产业生命的鼎盛期,由于各个生产环节的规模已大到足以独立地进行,因而企业内部的大量分工便转化为社会分工,各专业化企业承担了大量的各个再生产环节上的工作。

(4)在产业的衰落期,随着市场和生产规模的缩小,

各个生产环节又只得“重操

旧业”,大量的社会分工又

重新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分

工。

政策主张:政府管制理论

(1)政府管制实际对很多

部门或市场并无明显效果,

因为管制虽减少了投资风

险,但却会丧失很多开拓有

希望的新事业的机会,削弱

合理配置资源的机能。

(2)政府管制的需求者(社

会集团)往往须向供给者

(政府官员)支付价格,甚

至支付选票资源,这常常又

会损害其他集团的利益,导

致它们也去寻求政府管制。

因此,一方面,寻求政府管

制耗费了很多的资源,造成

了不经济;另一方面,会造

成不公平。

其结论是:政府管制是无益

的,不如听任市场自发地进

行调控。

9、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消

费与投资相互转换假定理

论。

答:西方经济学消费与投资

相互转化转换假说,是由于

人们普遍认识到收入对于

人们消费的重要影响作用,

因而一些经济学家在消费

与收入关系方面提出了各

种不同假说,如绝对收入假

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

期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

消费政策影响收入假说以

及消费与投资相互转换假

说。而消费与投资相互转换

假说认为,在很多人的头脑

里,消费品和投资品是可以

相互转换的,因为人们往往

在购买消费品的时候,并不

是单纯的把它们看成是消

费品而购买,很可能他还想

到了这一商品将来还有投

资价值。

10、试评述西方经济学中的

“增长极限论”和“增长价

值怀疑论”。

1、“增长极限论”

(1)指数增长的欺骗性或

指数增长的本质特征。

(2)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

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应、

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

消耗)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最终必然会达到“危机水

平”。

(3)通过“系统结构”原

理加以说明,最重要的概念

是“反馈回路”。

(4)提出了所谓的“世界

模型”,认为“在现有系统

没有重大变化的假定下,人

口和工业的增长,最迟在21

世纪内一定会停止。”解决

办法是实现零经济增长。

2、“增长价值怀疑论”:

(1)经济增长并非纯粹经

济学问题,也是伦理学问

题;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是满

足,而是烦恼和痛苦。

(2)人们的满足感不仅依

赖产品的效用,还依赖于它

的相对价值人们价值判断

标准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

长,消费品的丰富和升级,

会成为人的负担。

(3)既然由经济增长带来

的收入提高和物质丰富是

无价值的,由此而引起的省

时省力和技术创新也是无

价值的。增长带来环境损

害、城市扩张等,是对福利

的抵消。

11、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相对收入假定理论。

答: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它强调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即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普遍存在的。示范效应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经济发展,但也会导致“消费早熟”或“超前消费”现象。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这一点是有道理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该理论关于消费不对称性的解释是值得怀疑的。原因:从实际情况看,短期中消费与收入呈现正相关变动,并不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12、试评述诺思关于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理论观点。

答: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地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

制度安排,在产权的创立、

裁定和行使代价极为高昂

时应运而生,并借以维护经

济增长;

只有在经济组织和政治组

织同时实现报酬递增时,制

度变迁才会促使经济增长;

为此,政府必须:制定合

理的产权制度,保证公平竞

争和市场规则的实施,从而

带来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

的收入最大化;政府必须把

自己的报酬递增建立在经

济组织和社会成员报酬递

增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行为

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由政府

机构相机进行的创新通常

最具优越性,国家在制度创

新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生

命周期假定理论。

答:生命周期假说又称消费

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

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

尼和布伦贝格、安东共同提

出来的。

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当前消

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

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

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

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

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

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

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

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

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

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

应最大化的企图。因此,各

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

在两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

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

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

周期阶段。

生命周期假说把消费与一

生收入和财产联系起来,具

有重要意义和地位。它解释

了消费函数之谜,说明了长

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

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具体

的,在长期中,财产与可支

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变

的,可支配收入中劳动收入

的比率(YL/YD) 也是大致不

变的,因此,长期平均消费

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

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

等。但在短期中,财产与可

支配收入的比率是变动的,

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

价格变动。这一理论还可以

用来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对消费和经济活动的

影响、不同阶层家庭消费的

差别、消费的逐季变动等问

题。对生命周期假说的批评

主要集中在这一假说的一

些假设条件上。例如,储蓄

无利率、生命周期与预期寿

命的确定性、消费者的理性

等等。

14、试评述西方经济学关于

公共产品造成的市场“失

灵”及其政府规制政策的内

容。

答:消费者难以准确地评

估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

程度以及公共产品的价格

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即使消费者知道自己

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也

不会如实地说出来。

政府直接建立公营企业,

品。

政府通过适当方式将公共

产品委托私人企业生产,①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

15、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绝对收入假定理论。

答: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第二,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第四,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的倾向递减。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

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

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16、试评述西方经济学家关

于市场势力造成的“市场失

灵”及其政策规制的理论。

答:(1)市场势力造成的“市

场失灵”。市场势力是被西

方经济学家最早认为是造

成“市场失灵”的因素之一,

也被认为是造成“市场失

灵”的最主要因素。市场势

力是指在市场上制约价格

按照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

力量。它是引起市场失灵的

一个首要原因,其极端情况

是完全垄断。西方经济学家

认为,完全垄断只是市场势

力的特例,更多的市场势力

表现为不完全垄断。

(2)市场势力的政策规制。

(一)对市场势力进行公共

管制。具体措施包括:1、

价格管制政策,即政府规定

自然垄断企业产品的最高

限价,以限制自然垄断企业

利润率的相关政策,包括支

持价格政策和限制价格政

策。2、市场准入和退出管

制。3、对企业既定的产品

提出数量、质量和安全要

求。

(二)反托拉斯法或反垄断

法。即反对垄断、保护竞争

的立法,其目的在于禁止或

限制垄断。现在西方经济学

家一般赞同采用有限的反

垄断政策,即利用国际竞争

或者利用工会、消费者协会

与垄断组织的抗衡来限制

垄断行为。

17、试评述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

(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波动源于总需求的冲

击。同时,由于信息不完全,

使得人们的预期出现偏差,

导致经济波动。货币经济周

期学派由于在理论上存在

着一些缺陷,在实践上又

缺乏经验支持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由实际冲击造

成的,这些因素包括:生产

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

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

格变动等,(3)货币超中性:

货币增长不影响产出,甚至

货币增长速度的变化也不

影响产出。

政策主张:

(1)宏观政策的无效性,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

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

进行“微调”的政策。

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的。

这些主张的政策含义对于

我们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

改革以及在治理整顿、深化

改革过程中如何顺利实现

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18、试评述西方经济学家关

于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市

场失灵”及其政策规制的理

论。

答: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是最

有效率的,而市场失灵是指

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并未

达到帕累托最优,造成这种

结果的原因一般包括:垄

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完全等。

2.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这样如果将给他人带来的这部分利益拿出一部分分配给该经济主体,那么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会提高。但由于免费乘车者等原因的存在,外界很难在如何均匀摊分拿出这部分利益上达成协议,所以外部经济会导致市场失灵;在政府直接参与的公共部门中,应积极抑制垄断,鼓励开展竞争.要做到这一点,政府的经济功能就要在保持集中化决策优点的同时,适当进行分散化.即把公共服务交给不同政府团体去经营,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政府团体的竞争中比较它们之间的效率优劣

19、试述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答: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性收入假定的内容包含:

<1>人们的一时性收入与持久性消费、一时性消费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持久性收入与一时性消费之间也不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只有在持久性收入和持久性消费之间才能找到稳定的比例关系;

<2>由于人们的持久性收入是稳定增长的,因而人们对

货币的需求也是稳定增加

的;

<3>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是稳定增加的, 因而中央银

行对货币的供给也应当是

稳定地增加的;

<4>收入的变动对于人们货

币需求的影响作用要远远

大于利率变动对于人们货

币需求的影响作用。

根据以上四点得出如下结

论:在货币供应量一定的条

件下,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在

长期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为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速

度和满足人们对于货币需

求稳定增长的需要,随着经

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就必须

实行与这种增长速度适度

配合的、稳定增加年货币供

应量的货币政策------“单一

规则”货币政策。那种试图

以增发货币来降低利率从

而刺激经济的政策最终只

能归于失败。

20、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

“失灵”及其政府规制政策

的内容。

答: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

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

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市

场失灵。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

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

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的存

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

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

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

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

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

险市场。

委托-代理问题也会导致的

效率损失,造成市场失灵。

缓解或控制逆向选择的办

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履

行其管理经济的职能,对市

场进行有效的干预;二是利

用市场信号,通过信号传递

和信号甄别方式来缓解逆

向选择问题。

②道德风险的应对:风险分

担。③第三种:委托-代理问

题的应对:激励机制的设

计。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选题意义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你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个人建议你从以下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切不可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论文选题的意义一定要叙述得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 2.当消费函数为c =a +by(a>0,0

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无动力集装箱吊具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位低、摘钩互换迅速等特点,被广泛配置在大型货场通用门式起重机上,用于集装箱的装卸作业。但随着近年来集装箱运输量不断增大,此类吊具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无动力集装箱吊具占用起升高度较高,而大部分货场受场地的限制要求堆码箱层数增多,普通门吊(加吊具)起升高度不够,难以满足需求。其次,由于该吊具不能实习伸缩功能,在对位及通过门吊支腿时不便,以不适应火场提高装卸效率的要求。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场急需一种作业效率高,能伸缩对位,便于通过门吊支腿的新型集装箱吊具。伸缩式集装箱吊具通过钓具长度的自动改变,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集装箱的起吊作业。吊具长度的条街范围一般在20英尺至40英尺之间,便于起吊20英尺和40英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伸缩式吊具虽然自重较大,由于它长度调节方便,操作灵活,通用性强,圣餐效率高,因而使用广泛。 二、本课题在国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状况: 吊具方面的研究已开展许久并取得许多卓有成效的改进。 比如在缩短时间方面,双调式集装箱吊具发展前景广阔。其中Bmmma公司已退出了AS-T6型,清醒BS-T4型,BS-T6型和智能型等对系列的双吊式吊具,特别是在吊具框架转角的圆弧花以及装卸作业中货物重心的调整功能方面作出的改进,使得双吊式吊具得以拥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吊具进行准确定位方面现今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吊具减摇装置,它起初作为司机的辅助装置,是用来协助一般的司机能像一个熟练的司机一样完成工作。据试验,当小车行走速度达180m/min以上,如无减摇装置,在小车制动停止后,吊具及其集装箱的摇摆幅度可达2M,要半分钟左右才能停止。随着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型化,这样的辅助装置就显的更加重要了,甚至熟练的司机也需要这样的辅助装置,以使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达到应有的高生产率。可逆起重机公司对欧洲三个港口和美国两个港口进行了研究,包括起重机的整个工作循环,重点为起升运行和小车及吊具运行情况。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现在生产的吊具增加吊具减摇功能,同时在制动、转向、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也都作了改进。经过20余年的发展,集装箱吊具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其总体设计、金属结构设计、部件造型以及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接近了国外产品的技术水平。 存在问题: (1)企业设计水平低: (2)生产集装箱吊具业规模小: (3)产品可靠性差、故障率偏高: (4)技术服务不到位,水平不高。 3.发展趋势: (1)轻型化。 (2)高强度耐磨材料的采用。 (3)开发出更高可靠性的液压与电气元器件。 三、研究重点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迅猛发展,门式起重机在港口、码头、货场起着不

第八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件

第八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模型凯恩斯需求分析三点重要的假设1总供给不变2潜在国民收入不变3价格水平既定. 凯恩斯模型YCI CabY a自主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ΔC/ΔY Y abYI 得凯恩斯模型YaI/1-b 当aI 不变时国民收入Y由b决定并且与b同方向变动。2、投资乘数KΔY/ΔI1/1-ΔC/ΔY K 1/1-b 乘数投资乘数与b成正比k 与b同方向变动。习题:已知社会边际消费倾向b75 政府投资增加800亿元求新增加的国民收入ΔY 解:K1/1-754 4ΔY/ΔIΔY/800 国民收入ΔY3200亿元、某企业的产量为5000单位其产品市场价格为100元本企业的平均固定成本为40元可变成本为25万元边际成本为125元并且还在上升。请问1 此产量点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为什么MRMC 2 此 时企业应该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或产量不变减 2.某企业 的产量Q5000单位市场价格为100元本企业的固定成本为20万元可变成本为25万元边际成本为125元并且还在上升。请问产量为5000时总收益是50万元利润是5000100-20万元25万元。是否获得最大利润是否企业应该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增加减少。3、某出版社将要出版一本售价为10元的书。出版该书的固定成本为5000元每本书的可变成本为5元。出版社的收支平衡时Q 1000 。4、2008年底央行降低法定准备率至r15如果最初存款或准备金增加6400亿商业银行体系可能增加的的存款总额是42666 。5、

贴现率为0.05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1200亿当法定准备率至r15那么货币供应量会增加1200-12000.051/0.15亿。 6、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略。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对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8、价格上限引起不足是指政府定价____低于____均衡价格。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___最低__点。10、某投资者想用10万元投资于服装业可获利4万元如果投资于旅游业可获利6万元最后他实际投资于建筑业其机会成本是 6 万元。1、经济学十大原理中⑤比较优势原理。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变化的百分比的变动对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 变动的反应程度。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中单个厂商的平均收益平均成本经济利润0 。4、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____富有_____弹性的商品。5、当价格等于或小于AVC 时厂商会停止营业。6、b0.75政府税收和政府采购都增加40000亿那么新增加的GDP是40000 。7、b0.75政府减税2000亿、政府采购增加40000亿、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000亿。那么新增加的GDP是17.2万亿赤字是 --2000- 400002000 。8、政府不受欢迎指数的公式是失业率与通胀率之和。9、L0.25YM200C1000.75YI120-2r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是。10、银行准备金增加500亿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1500亿国债法定准备率r0.20货币供应量增

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德治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郑海洋 江泽民同志今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强调,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强调以德治国,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的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而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作为治国方略来论述,无疑在理论上是升华和创新。作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执政党必须依法治国,才能避免因“人治”而出现的随意性,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执政党又必须以德治国,才能避免因“法治”调整不了的社会关系出现无序、混乱,才能保证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德治国又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因为,以德治国,主要依靠教育的手段、社会的舆论、依靠人的良知来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动机,而这种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引导和约束,正是法治强调人们“守法”,强调人的行为“合法”的前提。因此说,江泽民同志强调以德治国,并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加以论述,是对执政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和创新。 其次,强调以德治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风、政风、民风的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同时,市场经济也是“德治经济”,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为公众所认同。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曾经由于思想道德建设不到位,而在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现象。这就充分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来维护,而且需要社会主义道德来维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矛盾日趋尖锐化,又给我们党提出了如何正确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不仅需要法治、需要政策来解决,而且更需要德治来引导和解决。至于高尚的道德对于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更是具有决定的意义,因为,党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员的世界观、政治品德问题;政风与政府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而全社会公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养成则是良好民风的基础。可见,把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作为我们党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于党风、政风、民风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2021年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员表现出抑制性进谏行为,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员工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能促进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那么组织管理实践中实施措施来培养员工形成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非常重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讲,则说明工作团队的直接上级对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表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直接上级可以培养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例如Burrisetal.,xx),这能减少员工进谏前的顾虑,激发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其次,直接上级对进谏者的反馈也值得考量,合适的行为反馈反过来会鼓励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不采纳意见也要对员工表现出进谏行为给予肯定,反之则会挫伤员工进谏的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面向领导者的培训课程,让领导者明白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看法和观点对于团队运作的价值,使领导者养成对员工进谏的接纳态度。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团队认同意义重大。建立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从员工新加入团队开始到长期在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强调员工的认同感。尤其是当新员工加入团队时,他们经历的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过程对于团队认同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Hogg,xx)。成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会让员工第一时间把团队身份纳入到自我概 念中,为员工更深入的认同团队起了锅定作用。在随后长期的团队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要忘记加强个体对团队的认同感。这时,开展团队集体活动、设置共同的团队目标等可以强化个体的团队认同(Mael & Ashforth, 1992)。 第三,自我审查会妨碍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产生,现实组织中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创造积极开放的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Kahn, 1990),减少员工的自我审查。只有当个体感知到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着积极的进谏氛围时,才可能经历少的自我审查过程,从而利于进谏行为的发生。为了激发团队内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工作团队要努力建立支持员工“与众不同”行为的团队氛围。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 et al., xx)。员工内心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练习题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判断题 1、如果收入水平上升,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也会上升。() 2、在商品市场上,自发支出乘数总是大于1。() 3、乘数衡量的是国民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支出的增加。() 4、如果政府征收的是比例所得税,即T=tY,其中t>0,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将会更大。() 5、假定一个经济中政府的税收来源是收入税,那么当自发投资水平降低时,政府的预算盈 余并不会受到影响。() 答:错对错错错 二、单选题 1、凯恩斯收入模型的假定是() A.价格水平是固定的 B.利率为一常数 C.总供给曲线是完全水平的 D.以上三者都是 答:D 2、当边际消费倾向为一个常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储蓄将减少 B.收入增加一倍,消费也将增加一倍 C.边际储蓄倾向为一个常数 D.以上三者都不是 答:C 3、下列关于消费函数和45度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费函数所代表的消费曲线比45度线更陡 B.当储蓄为零时,两条线相交 C.当消费曲线在45度线的下方时,这时存在着负储蓄 D.消费曲线于纵轴的坐标不相交 答:B 4、假定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表示为S=-200+0.1Y.当自发投资水平减少50时, 消费的变化量是多少? A.-100 B.-150 C.-250 D.-450 答:D 5、如果净税收为实际GDP的四分之一,而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而相对于实 际GDP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 A.0.2 B.0.3 C.0.6 D.0.8 答:C

6、假定消费函数为C=800+0.75Yd,t=0.2,则政府减少200单位的转移支付的影响是() A.收入将减少150 B.收入将减少200 C.收入将减少375 D.收入将减少800 答:C 7、就定量税而言,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唯一区别是() A.前者总比后者小1 B.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C.后者为负,前者为正 D.两者互为倒数 答:B 8、政府增加税收100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储蓄会增加 B.私人储蓄总会增加 C.国民储蓄会减少 D.投资会增加 答:A 9、政府提高税收100亿人民币,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以下哪一项不会发生?()A.公共储蓄增加100亿人民币 B.私人储蓄减少40亿人民币 C.国民储蓄增加100亿人民币 D.投资增加60亿人民币 答:C 10、下列那种情形时,自发支出乘数表现为动态的?() A.当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 B.当消费不同可支配受人相关时 C.当消费对可支配收入有滞后反应时 D.当自发支出对收入有滞后反应时 答:C 11、如果国民收入短期内为零,消费将() A.为零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答:D 12、国民消费倾向总是()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B.小于1 C.大于1 D.等于1 答:B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 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 B、2.5; C、5; D、4 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

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 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在比例税条件下,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 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6、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A、将增大; B、将缩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2018年论文开题报告学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论文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那么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下面是风林网络为您带来的解答,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诸如此类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基本共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历史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在知识经济、信息数字化的社会中,在一个对各种价值观充满怀疑和嘲弄而又缺乏真正批判性建设性的时代里,在一个轻视民族历史文化,不屑人文教养的现实中,社会对于重塑人文精神的呼唤日益迫切和重要。科学与人文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两面大旗,一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否则社会发展这辆马车就要出问题。现实中我们过于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能力,应试教育本质上讲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人不应该是被技术与科技异化了的工具,特别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应更多增强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2、实践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对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时代要求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社会发展历史,而是为提高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其价值的一种全新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新课标考试大纲,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近几年高考在命题时,加强对能力考查,注重史料分析,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对人文素养考察。这一变化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拓展了舞台,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的,越是重点高中其教育教学目标越是整齐划一,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常常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课堂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课堂更多追求的依然是记忆与分数,配合以大量的练习,甚至有的学校校长也认为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科就是死记硬背,临时搞突击,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而不能回避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目标是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十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 B、2.5; C、5; D、4 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传统发展管制以下的经济发展遇到了比较棘手的矛盾后,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正文]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口号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党在今后时期内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总思路、总策略、总方针。这一理论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胡锦涛总书记领导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在新的阶段中提出的一个有关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实践中继承的又一新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是针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要求,较务实地提出来的,现实性十明显。如要真正从理论上来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又必须更全面地从理性上来认识。它的内函、要义和本质等应包括有如下几方面内容: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规律性;发展中的人性问题等。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其实,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是邓小平同志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词来表述而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今日的现状,这个无可辨驭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2、发展的规律性。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是符合规律的发展,绝不是随意地或无序地发展,发展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又是一条不抗拒的事实,自然中的事物发展是如此,社会中的事物发展也同样如此。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总的规律,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应是历史的发展。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实际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某事物由过去发展而来的,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这是这个事物要继续发展不可否定,或者说不可离开的事实,换言之,也就是说不能割断历史。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带动事物的全面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内部事物都有一个主次先后的问题,要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 注意发展中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前提下,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事物发展的其它方方面面的发展关系,这里面不仅有个先后主次问题,同时还有一个轻重比例,相互协调的关系问题。 3、发展中的人性问题。人是目的、是关键、是主体,这是社会中一切事物发展都会关联到的事实。因为社会中任何一项事物的发展,它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它都需要人去认识,去实践,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最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也是为了人去享用。 单从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发展要靠人去认识,发展的规律要靠人去掌握。而且人由认识发展到实践行为,中间又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靠人去努力克服,才能使规律为人驾驭、服务。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两部门模型。均衡条件 C(消费)+I(投资)=C+S (储蓄),I=S。 三部门模型。均衡条件,C+I+G(政府支出)=C+S+T (政府税收),I=S,G=T。四部门模型。均衡条件,C+I+G+X(出口)= C+S+T+M (进口),I = S,G = T,X = M 。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意义: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发展的工具。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库兹涅茨“倒U字型假说”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这个假说描述的是经济增长改变社会经济结构,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内容:“不平等的长期波动构成长期收入分配的特性: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 积极意义:反映了经济发展现实,消极意义:到一定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会对国家和政治产生压力,政府需加以重视,通过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答:基本思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难于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亦即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的原因则 在 。 (2)三大心理规律。有三 条心理规律影响了人们的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 造成了整个社会出现周期 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状态。这 三条心理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C、流动性偏好。 5、试述需求价格弹性的5 种情况及其现实意义。 答:(1)Ed=0,被称为完全 无弹性,如火葬费用。 (2)Ed→∞,被称为完全 弹性,劳动力严重过剩地区 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3)Ed=1,被称为单位弹 性,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 动率刚好相等。 (4)0

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题目来源:因果关系历来是刑法理论的重要方面,正确判定因果关系对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果关系又具有复杂性、条件性、客观性等特点,面对多种多样的司法事件,让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析出内部的因果关系,这给我们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服务于实践,就选择了本篇论题。 研究的理论意义:本文着重研究了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处理规则,从理论上将错误的认识进行分类,并研究了相应的解决规则,并创新的分析了司法实践中会遇到的无因有果问题,弥补了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从理论上能够为定罪量刑提供依据,并为我们的司法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研究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总结和处理规则的探讨,为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把握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方法,;同时又创造性的谈论了分析了无因有果这一类特殊案件。两方面相结合,对因果关系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阐述。解决了执法中的诸多困难,大大提高了司法实践的效率和司法的公正性。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的因果关系研究成果有:英美刑法将因果关系分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即双层次原因学说,并对不同层次的因果关系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认定。事实原因是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由“but-for”公式来表达,即无A 即无B,事实的原因极其广泛,对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仅仅当作一个事实问题来把握难以完成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中的使命。在事实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还应当从刑法角度加以判断,使之真正成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法律原因是为了弥补第一层次的缺陷,限定事实原因的范围,从事实原因中筛选出一部分(即法律所关注的那部分)作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其中选择的标准有“近因说”“、普通观念说”、“政策说”和“预见说”等多种学说。虽然上述选择法律原因的标准不一,难以形成通说,但是将事实原因与法律原因的分立,为刑法因果关系的正确解决提供了基础。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有条件说、原因说(即原因与条件区别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其中,相当因果关系说又派生出“客观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主观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与“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后“折中说”发展为通说。国内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之说:有观点认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仅限于必然因果关系,也有人认为刑法的因果关系包括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两种,后储槐植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半因果关系的学说。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两大法系探求因果关系的途径有所不同,因果关系学说的称谓不同,但仍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大陆法系的“条件说”与英美法系双层次原因中“事实原因”相类似。条件说是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理论的一种,该说认为“只要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如无前者即无后者的必然性条件关系,就可以认为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英美法系双层次原因论中的第一层次“事实原因”通常用“But-for”表示,即如果没有A(B、C??)就没有Z,则A(B、C??)就是Z发生的事实原因。“But-for”公式把造成特定结果的所有必要条件都视为原因。可见,两者在理论上有类似之处。其次,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与英美法系的“法律因果关系”亦相类似。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是以条件说为基础,在承认事实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追究刑事责任的需要,运用社会的一般观念,判断某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事实关系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由此决定行为人是否对这一行为结果负责。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核心问题是相当性,相当性是法律设定的判断刑法因果关系的标准,是事实因果关系转化为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关键。英美法系中“法律因果关系”是双层次原因论中的第二层次原因,即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