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高新技术区南地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说明书

深圳市南山高新技术区南地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说明书
深圳市南山高新技术区南地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说明书

深圳市南山07-05~07号片区[高新技术区南地区] 法定图则(技术文件)

No. NS07-05~07/01

规划研究报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00三年三月

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规划研究报告

前言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后劲力量。而对于深圳市这样一个传统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城市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一条光明而艰难的道路。自1985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建立深圳市科技工业园以来,深圳市的高新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园区内的工业产值为20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70亿元,占全市同类产品产值的26%,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已达17家。

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部的南区(以后简称高新区南区)原来是深圳湾的一部分,其中南区北片在1992年时曾被作为深圳市软件园区来进行规划,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软件园区的建设比较迟缓。1995年以后,在深圳市日益重视产业结构转型的氛围下,南区的高新技术工业村进行了及时而正确的规划建设。199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开始了整个园区的规划工作。《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作为该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于1998年10月上报市政府并获审批。高新区南区的各项建设正以该规划为依据和指导有条不紊地进行。

随着1998年“依法治市”被深圳市提为治理城市的最重要举措以来,法定图则的制订便成为城市建设由人治向法治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新区南区法定图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99年被纳入了市政府的工作日程。

第一部分现状研究报告

一、现状概况及分析

(一)、位置及范围

高新区南区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部、深圳湾西北部,东起沙河西路,西至南油大道,南临滨海大道,北接深南大道,总面积为5.23平方公里。东边与深圳市重要的

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沙河高尔夫)隔路相望,南与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相临,西边紧邻

南油集团的住宅区和荔景公园,北边是高新区中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地形地貌

南区内最高的高程为41.59米,最低为0.23米。整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且平缓的趋势,地形变化并不复杂。由于整个南区除西北部的深圳大学和粤海门村及桂庙村外都是

填海形成的,因此从西南至东部的地势非常平缓。

(三)、人口状况

高新区南区人口状况一览表表1

注:麻雀岭派出所管辖的高新南区东部指的是深大-粤海门村及后海路以东填海的新区

高新区南区的人口目前分属桂庙、麻雀岭两个派出所管辖。截止至1999年6月,南区总人口为17655人,其中常住人口5478人,暂住人口为12177人,常暂比为1:2.22。详

情见表1。

·1·

南区的人口现状具有如下特点:(1)人口结构以暂住为主。其中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68.97%,而常住人口仅占 31.03%。

(2)人口地域结构分布不均。南区现状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大及桂庙、粤海门两村,占总人口的78.33%。

(3)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桂庙村及粤海门村村民383人,流动人口却达到3677人,以工厂的工人及建筑民工为主;深圳大学以学生、教师为主;高新南区东部区以高新技术公司员工为主。

(四)、社会经济状况

自1997年以来,高新南区就被定性为整个高新区重要的教育科研、试制、孵化及管理基地,产业以电子计算机、软件、多媒体、通讯等电子信息业为主。到目前为止,高新技术工业村已进驻朗讯、康柏、金蝶、深圳特发等46家企业,1998年其产值从2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另外有独立用地的大规模企业有思创太阳能、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京山高科技村等单位,已划用地但尚未进驻的企业有联想集团、奥沃国际、国家工试中心、飞亚达集团、泰丰电话、中国教育企业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富诚幕墙、深圳方大集团、创维集团等9家单位,这些单位在高新南区内尚未形成科研与生产能力。在桂庙村工业区,主要以手袋、电子、皮革、皮具、电路板等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全都是租借桂庙村的厂房进行生产,给桂庙村带来可观的效益的同时,也污染了桂庙村的环境。这反映了高新区南区客观存在产业层次落差大的特点。

(五)、土地划拨状况

截止至1999年6月为止,高新区南区内已划拨土地(不包括已建市政道路)268.49公顷,共36家用地单位,占南区总用地的51.41%。见表2。

南区用地单位的地籍情况详见附件一:《高新区南区用地地籍现状一览表》。

南区已划已建用地240.60公顷,已划未建用地60.86公顷,未划已建的推平用地135.44公顷,未划未建用地86.22公顷。

高新区南区土地划拨情况表2

(六)、用地现状结构及空间分布

高新技术区南区总面积5.23平方公里,分为深大片区—粤海门村、桂庙村片区、南山中心区北片区、高新区南区北片及高新区南区南片等五部分。其中已建的城市建设用地有

240.60公顷,占总面积的45.99 %;尚未建设的用地(包括推平待建地)282.52公顷,占

总面积的54.04%,其中推平待建用地135.44公顷,水域78.84公顷,园地7.38公顷,已

划未建用地60.86公顷。详细情况见表3及表4:

高新区南区用地建设状况表表3

高新区南区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表4

·2·

1、居住用地R

小区配套设施一览表表5

南区居住用地主要有三部分:南区北片为其服务的高新区公寓及桂庙村、粤海门村的村民居住用地、南山中心区北片居住用地。前者已建成公寓2000套,环境较好;农村村

民居住用地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只有一个邮电所;中心区北片已将小区道路建好,已开发

的居住用地是中建(蛇口)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锦隆花园,该小区配套设施为幼儿园、托

儿所、居委会、公厕各一所,截止至目前,正在建设。

2、政府/团体/社区用地G/IC

南区内最大的教育科研用地是深圳大学,红线面积达111.27 公顷,占全区用地的

21.27%,其中分为教学区、教职工居住区、学生宿舍区、体育场地区、校办工厂区及其发

展备用地。另外在高新技术工业村有临时的办公用地,用地面积为0.5公顷;桂庙派出所

新划的办公用地正在建设,用地0.11公顷,同南山区武装部用地(0.35公顷)一起位于

后海大道与未来的学府路交界处。

3、工业用地M

工业用地达49.10公顷,占总用地的8.82%。其中,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已建8.45公顷,已批未建6.64公顷,桂庙村内的工业用地达5.93公顷。

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南区已建成的市政公用配套设施见下表6:

5、绿地G

南区内公共绿地尚未建成,仅有的一块临时绿地位于高新技术工业村内。深南大道及南油大道旁的绿带面积达8.05公顷,其宽度分别为30米、20米。

6、水域及其它用地E

南区南片西部有池塘一处,面积为78.84公顷,原为深圳湾蚝田的一部分,深圳湾填海后成为内陆池塘。由于桂庙村工业厂家将工业污水通过该水体径直排入深圳湾,填海后

污水便滞留在该水体内,造成水体污染。

深圳大学与高新技术工业村交界沿深南大道方向处及深圳大学红线外西北角处为荔枝林,面积有7.38公顷。

·3·

高新区南区北片及南片东部有推平待建地(未划红线)135.44公顷。其中,北片七通一平施工完毕,南片正在施工。

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现状一览表表6

(七)、土地开发强度及建筑质量

1、土地开发强度

整个南区总建筑面积(包括已批未建)232.6万平方米,毛容积率为0.44。其中商业面积15.3万平方米,占2.92%;住宅面积76.3万平方米,占14.59%;教育科研办公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占3.67%;工业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占19.21%;其它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占4.07%。各部分土地开发强度如下表7。

2、建筑质量分类及其空间分布

(a)一类建筑:一般指钢混、框架、砖混结构,建造时间较短(不超过十年),外观较好,不需改造装修即可良好使用的建筑。这类建筑原则上予以保留。

(b)二类建筑:一般指钢混、框架、砖混结构,建造时间超过十年,外观较旧,需要改造装修才可使用的建筑。这类建筑经过改造可予以保留或拆除。

(c)三类建筑:指那些砖木结构、临时建筑、简易棚等年代已久、外观已旧,已无法继续使用的砖混结构等类的建筑。这类建筑需拆除。

从空间分布上来说,一类建筑分布在深大校园的教学区和学生与教师的宿舍区、粤海门村、桂庙村住宅区、南山中心区北片、高新南区北片,二类建筑分布在桂庙村工业区及深大校办工厂区,三类建筑主要分布在桂庙村与南山中心区北片交界处。

分片区建筑量一览表(单位:万平方米)表7

(八)、道路交通状况

1、外部道路

高新区南区的外部道路由深南大道、沙河西路、滨海大道、南油大道组成,其中深南大道、南油大道已建成,沙河西路与滨海大道正在施工。北部的深南大道是一条生活性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为135米;南部的滨海大道是客货两用的城市快速路,

双向八车道,后海大道以西红线宽度为117米,以东为108米;东部的沙河西路也是客货

两用的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红线宽度为64米;西部的南油大道是南山区最重要的生

活性城市主干道之一,双向六车道,荔园路以北的红线宽度为91.5米,以南为80米。外部

道路总长度为9541.3米。详情见表8:

南区外部道路详情表表8

·4·

2、内部道路

贯穿南区内部的城市主干道有科苑南路、白石路,城市次干道有高新南十道与科技南七路、科技南十一路、高新南四道,城市支路有科技南一路、科新南一道、科新南七道、高新南九路等九条路,支路以上级别已建的道路长度为19023.7米,路网密度为0.36公里/平方公里。具体的道路情况见表9:

南区内部道路网详情表表9

3、静态交通

南区内现在无社会公共停车场库用地及公交场站。

(九)、供电工程、电信工程

1、供电工程

规划片区内许多道路已经形成或已做施工图设计,其电力电缆沟也已经形成或已做施工图,该部分内容均按现状表示;已形成的道路或已做施工图设计的道路

其电力电缆沟的设置和道路照明都较为完善。

2、电信工程

(1)、规划片区内部分道路已经形成或已做施工图设计,其电信管网也已经形成或已做施工图且较为完善。

(2)、规划片区内现有二座移动电话局,一座位于NS07-06-03-01地块,采用附设式,建筑面积3600 m2,产权属联通公司,另一座位于NS07-06-04-01地

块,附设在厂房内,建筑面积2700 m2,产权属中国移动。

(3)、片区内现有二条微波通道,一条由小南山至塘廊山,另一条由蛇口至塘廊山。

(十)、给排水管网

本片区主要干道以及深南大道、科苑南路、滨海大道、沙河西路所围成的区域,均有现状或以设计给排水管道。

给水管道:深南大道、南油大道、滨海大道、沙河西路分别为DN800及DN600~800、2DN600、DN400~1000及DN600、DN600及DN800的市政给水管干管,规划区内主干道科苑

南路、白石路均有2DN600的市政给水干管。沿白石路有DN1200的给水原水管经沙河西路

接至深南大道。

污水管道:A2.8×1.8的污水排海箱涵自东向西沿白石路穿过,经后海路泵站提升后,

·5·

排海箱涵断面为A2.5×1.5、A2.9×2.0,白石路南北两侧的污水均汇入污水排海箱涵。规划区内主干道沙河西路、科技南路、科苑南路分别设有A1.8×1.4、d300-1000、d300-700的污水管渠。

雨水管道:深南大道东侧的雨水由2A1.4×1.0的雨水箱涵直接排入大沙河;深南路西侧的雨水先进入科苑南路,再汇入白石路上的A2×4.2×1.6雨水箱涵,最后排入大沙河。滨海大道上的雨水由A2.8×1.2的雨水箱涵排入大沙河。白石路与滨海大道之间的雨水分别由A2×1.6×1.2、A2×2.0×1.2、A2×2.8×1.2三条雨水箱涵排入大沙河。

(十一)、燃气管网

本片区现状气源由位于本区外西南方向的南油气化站提供。片区外围北侧的深南大道、西侧的南油大道、南侧的滨海大道及东侧的沙河西路均有现状DN300的市政燃气干管,片区内部的主要道路也已敷设了燃气管道,管径为DN100~DN200。深圳大学园内有一现状DN150燃气干管穿越教师新村等生活区。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规划中不确定的因素

(一)、现状存在的问题

1、南区南片东部的市政道路管网建设与国际招标方案大相径庭,将造成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南片东部已将科技大道、科园一路、科园二路、高科路、高技路的市政管网埋入地下,路面也已将近完工。但南片生活区的国际招标方案也被通过并审批完毕。在本次规划中,如何使国家的经济损失减至最小的同时为园区营造一个更好、更合理的环境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新区南区北片的市政道路划分过细过密,给各家企业的管理、给高新区引进大规模企业带来不便。

3、粤海门村与桂庙村严重缺乏公共配套设施,环境较差。具体来说,两个村现在仅有邮电所一处,此外再无其它配套设施。没有一块公共绿地,桂庙村建筑密度高达48%。村民需通过深大内部道路、穿过交通量很大的南油大道,到1.5公里外的中小学校上学。

4、旧村违法乱建现象严重,急需改造。

5、南片西部的池塘污染较严重。由于桂庙村的工业企业径直将工业污水排入该水体,

造成水体污染。

(二)、规划不可确定的因素

1、地铁五号线(蛇口-西丽)尚未进入规划阶段,其路线、运行形式、地铁站口均没

有确定。

2、全市旧村改造政策尚未出台,本次法定图则将粤海门及桂庙村的改造留待以后专

项规划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规划研究报告

一、规划依据

(一)、《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

(二)、《南山区分区规划》(送审稿)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1998年)

(四)、《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北片城市设计》(1998年)

(五)、《深圳市南山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

·6·

(六)、《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第五区详细蓝图设计》(1999年)

(七)、规划设计要点及土地使用合同书(截止至1999年6月)

(八)、市规划国土局信息中心提供的地形图电子数据(1999年6月提供)

(九)、《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

(十)、规划设计合同书

二、规划原则

(一)、与已批规划及周围城区进行有机衔接,使北片与南片生活区及周围城区能成为有机的整体。

(二)、工业用地划分弹性化,使之有利于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三)、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保持各工业分区相对独立、安静,适应高技术产业的环保与安全要求。

(四)、公共空间序列化,使绿化系统组成连续有序的整体。

三、已批规划评述

(一)、《南山区分区规划》

该规划给整个园区的功能定位为“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相应配套部分住宅等配套设施。”给南区的人口指标定为3.7万人。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高新南区是“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也是……集科研、开发、试制、培训、孵化、……创业、办公、信息及金融贸易与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未来在本区的人口为5.5万人(包括粤海门及桂庙村改造)。

原规划较好地将该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功能布局合理,人口规模控制较好。但存在对绿地系统、空间序列未进行详细论述的不足。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北片城市设计》

该规划已批。将北区的用地功能、绿地系统、空间序列及景观节点进行了较好的设计。

(四)、《深圳市南山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正在审批。将南山中心区北片的用地功能、绿地系统、空间序列及景观节点进行了较好的设计。

(五)、《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第五区详细蓝图设计》

该规划已经市规划国土局城市设计处审批并通过。该规划住宅建筑面积为785500平方米,按100平方米/户、3.5人/户来计算,共容纳人口27493人。

该规划的缺点:

1、配套不完善(缺幼儿园三所、健康服务中心、垃圾收集站等),达不到深圳市城市规

划标准。

2、220KV变电站位置不合理,用地规模太小(只有3000平方米)。

四、已批设计要点分析

除深大及两个旧村外,该区已批用地中,住宅区均为95年后所批,工业用地均为93年后所批。其中,已批规划及设计要点的住宅面积1237670平方米(不包括深圳大学),

工业面积910505平方米,办公面积74270平方米,科研面积147000平方米(不包括深圳

大学)。除深大及旧村外,已批规划人口43238人。若加上深大13000人,规划将达56238

人。

五、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本次规划将高新南区定位为园林式、安全高效的集教育、科研、产品试制、孵化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区及管理、办公、展览、金融贸易、居住综合区。

具体来说,高新南区包含管理中心、商贸区(为该区企业配套的贸易区)、高新技术展览中心、高新技术科研区、教育区、孵化区、产品试制区、生活区。

六、用地布局与结构

·7·

高新南地区以高新南十道为界分为高新技术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两大功能片区,具体来说,又以科苑大道上的公园、商贸中心、产品展示中心、高新区管理中心等服务性中轴为中心分四个大组团:西部是以深大及其研究院为主的教育组团,北部是以科研、开发为主的高新南区北组团,东部是赛博韦尔软件园区,而高新南十道以南则是居住、公园等生活组团。每个组团内又布置了面积不等的公共绿地,各开放空间以专用步行道、自行车道串联起来,形成了等级明确的组团结构。

七、规划规模

(一)、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人口规模为:

1、就业人口

(1) 高科技研究与开发:

总建筑面积为2036094平方米,按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来算,研究开发人员就业人口为50902人。

(2) 教育科研

总建筑面积为1080069平方米,按人均教育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计算,教育科研就业人口为21601人。

(3) 办公

总建筑面积为252124平方米,按人均办公面积30平方米计算,教育科研就业人口为8404人。

(4) 商业金融

总建筑面积为191820平方米,按人均商业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计算,商业金融的就业人口为3836人。

(5) 总就业人口为84743人。

2、居住人口

由于已批规划及设计要点均为95年后,且已批的居住用地均为宗地,所以根据已批居住容量、单身公寓容量,结合第五区的用地调整及旧村改造(桂庙村拆建比按1:1.8、

粤海门村基本保持现状),总居住建筑面积为1620318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积1346974平方

米、单身公寓273344平方米。若旧村改造及南山中心区北区住宅按居住面积100平方米/

户、高新园第五区住宅按110平方米/户、3.5人/户、单身公寓75平方米/套、3人/套计

算,总居住人口为55591人(除深圳大学及其扩展用地中的学生16583人外),其中为工

业区配套的单身公寓人口10933人。

需要指出的是,已批的住宅(主要是南山中心区北片区)及南区第五区的住宅均已被确定为商品房,并非为高新南区配套。为本区配套的单身公寓、专家楼及职工住宅宜在马

家龙片区或蛇口片区内解决。

(二)、用地规模

规划用地汇总表表10

·8·

·9·

(三)、土地开发强度

总建筑面积532.3万平方米,净容积率为1.4,毛容积率为1.0。

各类建筑面积一览表 表11

八、配套设施规划 (一)、配套人口

本规划总居住人口为56198人(不包括深大在校学生及教师等13000人),其中单身人口21020人。

1、教育设施配套人口

根据《南山区分区规划》,南山区教育设施配套人口按常暂比1:1、2个暂住人口折合1个常住人口计算,除单身宿舍、深圳大学以外的居住区教育配套人口为(56198-21020)/2*1.5=26383人,单身宿舍区配套不考虑小学、中学,只配套幼托等设施。 2、市政设施配套人口

市政设施人口配套按56198人计算。

·10·

(2)考虑到填海用地的经济性、集约性,结合南山区教育部门的意见,本规划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在南区第五区安排的两个小学合并为一个小学(位于07-21-01地块),其用地面积达1353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0900平方米,为30班小学。

(二)、配套设施说明

本片区内配套设施设置详见本图则“图表”的规定。有独立用地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有:幼托9座,位于05-10-03、06-01-03、06-01-08、 06-06-04、06-06-05、07-16-01、07-19-01、07-20-02、07-22-02地块;中学1所,位于07-22-03地块;小学2所,位于06-06-07、07-21-01地块;派出所2处,位于05-10-04、07-09-01地块;消防站2处,位于05-11-03、06-04-02地块;民事法庭一处,位于06-01-09地块;综合市场1处,位于05-10-01地块;社区服务中心1处,位于07-22-01地块;工业区配套食堂4处,位于05-10-01、06-02-03、07-06-02、07-15-01地块;邮政支局1处,位于05-09-02地块;IP 局1处,位于

07-21-03地块;220kv 变电站1处,位于07-23-02地块;110kv 变电站1处,位于05-09-03地块;污水泵站1处,位于06-01-07地块;加油站2处,位于06-01-02、07-11-03地块;公交站场(首末站)3处,位于05-09-04、06-06-01、07-20-01地块;社会停车场库4处,位于05-10-05、06-05-03、07-06-01、07-11-06地块。配套设施设置详见上表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九、旧村改造 (一)、规划原则 1、基础设施优先原则

2、严格控制旧村的开发强度,减少交通与配套压力,改善环境

(二)、由于旧村改造政策尚未出台,具体的开发强度及开发策略建议留待以后专题研究中进行深入探讨,但必须按照以上原则进行改造,配套设施不得少于图表所确定的数量,其用地规模必须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执行。

十、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 对外交通保持顺畅。

本区作为南山区中心地段的一部分,必须在保证整个城市道路脉络的畅通,在次干道以上级别的道路与《南山区分区规划》保持一致。

2、 内部支路强调通而不畅,保证高新南区相对独立与安静,尽量满足高科技产业的环保 与保安要求。

3、 建立人车分流体系,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提高环境质量。 (二)道路系统调整 1、 主干道及次干道

本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与现状保持一致,具体宽度请见前表9。 2、 支路

高新南区北片的支路基本与《高新南区北片城市设计》一致。南区南片的支路作如下改动:

(1)考虑到南区南环路的市政管网已埋入地下,地面结构层也已完工,国家已投入巨额资金,本规划仍保留原南环路线形。另一方面,考虑到赛博韦尔软件园区的完整性,南环路东北角保留其市政管网,要求其内部道路在下一层次的详细蓝图中进一步深化,但必须与该软件园区外已修的南环路路口衔接。

(2)南区南片西部的原规划支路呈通畅的放射状。本次规划考虑到园区的相对独立与安静,该区取消了原规划西北向由深大——城市公园支路均采用三叉路口的方式,减少过境交通。

3、人行步道及自行车道系统(略,见第十一条城市设计导引)

(三)、静态交通设施

1、加油站

由于深南大道现状的三个加油站间隔不到150米,规划拟保留沿深南大道现状的加德士加油站,取消深长红朱岭加油站及粤海门加油站,在白石路上增加一个加油站,使布点较为均匀。规划调整后的加油站分布在06-01-02,07-11-03地块。

2、社会公共停车场库

社会停车场库安排在商业点附近、工业区外围。主要分布在05-10-05、06-05-03、07-07-01、07-11-06地块。

3、公共汽车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共有四处,分别布置在05-09-04、06-06-01、07-20-01地块。

十一、城市设计导引

(一)、公共开放空间

本区公共开放空间应是开放、连续、富于韵律与节奏的变化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

1、主要市政交通干道及绿化带是公共开放空间的线形骨架。

2、设立一个城市公园、两个广场及六个绿化广场,并在主次干道交汇处通过建筑后退红

线的方式设立了两个节点空间,在线性的街道空间中加入节奏的变化和方位的转换,创造

三层次、不同尺度的开放空间,使其具有不同的特性与变化。

3、有独立用地的广场及绿地为独立权属用地,无独立权属的公共开放空间在分地块图则

中的设计指引中予以确立。

(二)绿化、步行及自行车道系统

考虑到深圳气候的炎热,本着人车分流的原则,步行、自行车道系统结合绿化系统统筹考虑。该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将本区及其周围的四个大型城市开放空间(南

区东部的沙河高尔夫球场、西边的荔湖公园、及本区内部的深圳大学、南山区体育中心-

城市绿化公园带)连接起来,将本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第二层次,将南区与高新区

中区的开放空间在南北方向上连接起来。第三层次,将南区内部的绿化广场及市民活动广

场串联起来,保持空间的连续。在步行、自行车道跨路的连接点上,跨深南大道、白石路

用天桥的形式连接,跨科苑路宜采取地下通道或有缓坡的绿化天桥的形式将步行道与金融

贸易中心、地铁站、城市公园入口、城市广场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跨次干道以下级别的道

路时宜结合道路斑马线、用平交的形式予以解决。

(三)建筑设计

1、建筑高度

本着本区内应共享三个主要城市开放空间的原则,同时考虑到科苑路及深南大道作为主要景观轴的性质,高层带宜布置在以上两条路两侧,同时以之为中心,建筑高度向三

个城市开放空间依次递减,形成高层-多层-低层的梯状城市形态。

2、建筑布局

本着本区内部与三个城市开放空间视线通畅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减少街道的压迫感,体现高新园区开敞、开放的街道空间,建筑应摈弃周边式布局,而应采取半周边式及集

·11·

中式布局,并且在东西两侧及区域内严禁南北方向、面宽超过60米的板式建筑存在,宜采用南北相错的点式布局。

3、建筑体量及形式

工业建筑应服从其自身的要求外,应形成高低错落的体量组合,避免平铺直叙;在快速路如沙河西路两侧的建筑,其建筑体量可偏大,建筑立面应简洁大方;在主干道以下级别的道路两侧,其建筑体量不能太大,应采取凹凸退让、重复、加强节奏感与韵律感的手法,适当分解立面,同时充分运用高新工艺和新型结构(如薄壳、悬索、网架等),使建筑立面富于变化,充分体现高新工业的个性。

4、建筑色彩

整个南区的色彩应雅致、明快,应以深大、园区中心地带等暖色调的人文环境向周围以自然为背景的冷色调过渡。

5、建筑屋顶

屋顶以平顶为主,严禁裸露未加装饰的结构和设备,绿化面积应大于80%以上。

(四)、重要节点及沿街界面设计要点

1、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由周围的信息中心、展览厅、高层宾馆围合而成,应是一个集交通、购物、展览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可采取下沉式布局,结合地下通道与科园南路对面的绿化广场相连,并且广场应与周围建筑物地下一层的展览、商业连通。广场上应设立一个体量较大的高科技雕塑(例如光电与粗糙的石料相结合艺术雕塑或全息雕塑),广场与周围道路结合处可采用高科技墙面,展现高新区成就。

2、深大——城市公园轴线

应充分利用现状渔塘,使该轴成为以水为主的人行步道,同时应使大面积流水位于人行步道两侧,与周围高科技研究单位之间形成自然的保护屏障。城市公园也以大面积水为特色,同时起到蓄洪、调节气温的作用。

3、高新南九道——沙河高尔夫轴线

从高新南九道西端至沙河高尔夫的公共空间采取先抑后扬、再抑再扬的手法,使该轴线充满变化。该轴线以交通性林荫道为主,间或在旁边设置座椅,以供休息。轴线转换点

处应设立雕塑或喷泉,加强节奏变化。

4、科苑南路

科苑南路是南区最重要的景观轴,也是高层与多层较多的道路。考虑到其作为参观性道路的性质,在其两侧留出20米的观赏性绿化带,从滨海大道至深南大道,道路两侧

的建筑依建筑体量并结合广场、视廊退让用地红线6米至30米不等,在平面上形成凹凸

不同、在高度上形成高低错落的丰富的线形公共空间,两端以城市公园与入园绿地作为

与周围线形城市开放空间的缓冲。

5、科技南路

科技南路是南区次景观轴,是高科技工业建筑最集中在两侧的道路,也是员工步行或乘自行车上下班最多的道路。因此,在道路两侧各设立15米宽的绿带,其中专门设立

的自行车、步行道段以交通性林荫道为主,其它段以观赏性绿带为特色,这样,科技南

路两侧形成与科苑南路截然不同的特色绿带。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工业建筑与公共

自行车道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6、高新南十道

高新南十道是城市次干道,是工业区过境道路,也承担疏散人流(包括工业区外,特别是体育中心人流)的功能,是城市生活组团与工业组团交界的界面。要求工业建筑后

退红线20米,在白石路—科苑南路段,工业建筑的造型应充分体现高科技特征,应采取

新型结构,色彩上以冷色调为主,玻璃以蓝绿色为主要基调,以与公园融为一体。在科

苑南路—沙河西路段,商业建筑后退红线为8米,并应留出人行步道与南部居住用地的

人行步道相衔接。从西部的商业向东部的工业建筑在建筑色彩上从暖色调向冷色调过渡。

十二、市政管网规划

(一)、给排水管网

1、规划依据

(1)、《南山分区规划(市政部分)》——南昌有色院

·12·

·13·

(2)、《后海路市政工程施工图》——南昌有色院 (3)、《沙河西路市政工程施工图》——深圳市政院 (4)、《滨海大道市政工程施工图》——上海市政院 (5)、《高科技工业园市政施工图》——本院 (6)、《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及有关规范 2、规划原则

(1)、供水管网形成环状,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3)、避免地面雨水径流过分集中,根据地势、地形情况就近排入现状排洪暗渠。 (4)、尽量沿道路顺坡布置管道,减少管道埋深,充分体现经济效益。 (5)、城市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 。

(6)、污水必须经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内。 3、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计算

用水量标准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未预见及渗漏水量按15%计。 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

(15.0Vl Vh Vb Vj Vg Vs Vl Vh Vb Vj Vg Vs Vq

Vl Vh Vb Vj Vg Vs Vz +++++++++++=++++++=

式中 Vz -总用水量(m 3

/d ) Vs -生活用水量(m 3

/d )

Vg -工业厂房用水量(m 3

/d ) Vj -商业服务用水量(m 3

/d ) Vb -行政办公用水量(m 3

/d ) Vh -旅馆酒店业用水量(m 3/d ) Vl -浇洒绿地用水量(m 3/d ) Vq -其它用水量(m 3/d )

各类用地给水计算表 表13

注:(a )未其它用水量包括管网渗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b )居住区用水量按人口计算,发展备用地、浇洒绿地、广场用水量按用地面积计

算,其余均按建筑面积计算用水量。

平均日用水量为:76783.22m 3/d ,日变化系数Kd =1.25,最高日用水量为:95979.02 m 3/d ,时变化小时Ks =1.40。

(2)、消防用水量:本区域内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为二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 。 (3)、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计算,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加消防用水量校核管径。 (4)、根据《深圳市给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片区主要市政道路上的给水干管的自由水头为58米左右,而本片区路网最高标高为5米,最不利点的市政水压完全可以满足低压消防的要求,且片区内多层建筑的生活及室内消防的水压亦可满足。

(5)、管网布置:本片区给水大多已形成或已有施工图设计。以各地块的规划用水

量对已有或设计的给水管网进行校核,结果表明管径可以满足规划用水量的要求。 4、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规划标准和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规划标准

生活污水量、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污水量按给水量的100%计算,工业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算,其它污水量按给水量的50%计算。

污水量计算

规划总污水量Qz=Qs+Qg+Qj+Qb+Qh+Qq

式中 Qs-生活污水量(m3/d) Qg-工业厂房污水量(m3/d)

Qj-商业服务污水量(m3/d) Qb-行政办公污水量(m3/d)

Qh-旅馆酒店业污水量(m3/d) Qq-其它污水量(m3/d)

各类用地污水计算表表14

平均日污水量为63096.69m3/d,总变化系数Kz=1.31。

(2)管网布置:污水排海箱涵沿白石路北侧自本片区穿过。所以白石路以北的污水管网及白石路以南的污水管网均接入污水排海箱涵。以各地块的规划污水量对已有或已设计的污

水管网进行校核,污水管径可以满足规划污水量的要求。

5、雨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计算公式: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T=1年,

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

Q=q·F·ψ

式中 Q—规划雨水流量(L/s)

q—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ψ—径流系数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设计降雨重现期为一年时暴雨公式为

q=1572.098/(t+6.00)0.577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t—降雨历时(min)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min),按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取定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2)地面集水时间采用6-12分钟; 径流系数除大片绿地采用0.15外,其余采用综合径流

系数0.70。

(3)雨水管渠布置:

大沙河在本片区的东侧自北向南通过,所以片区内的雨水干管(渠)均自西向东穿过沙河西路排入大沙河。根据雨水计算公式及汇水面积,对已有或已设计的雨水管网进行校

核,雨水管(渠)可以满足雨水排放的要求。

(二)、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14·

(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3)、《深圳市电力网发展规划》

(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5)、《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1月)

(6)、《深圳市电力管网专项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D03)(7)、《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

(8)、规划所确定的各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及其它专业的相关资料。

2、负荷预测

主要用电指标:

用地性质用电指标需要系数备注

商业 100W/m2 0.65 (按建筑面积计)

工业 100W/m2 0.65 (按建筑面积计)

办公 80W/m2 0.7 (按建筑面积计)

住宅 50W/m2 0.5 (按建筑面积计)

教育 50W/m2 0.6 (按建筑面积计)

公建 50W/m2 0.65 (按建筑面积计)

绿地 10kW/ha 1.0 (按用地面积计)

根据上述主要用电指标计算出各地块的计算负荷如电力工程规划图所示,总的计算负荷为18.1万kW,考虑同期系数0.75,则总的计算负荷为13.6万kW。

3、规划方案

(1)、站址规划

(a)、110kV变电站:在片区内设置一座110kV/10kV变电站,即深湾变电站,采用GIS式,位于NS07-05-09-03地块,占地面积3914.6m2,终期容量为3x50MVA,其110kV进出线均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方式。

(b)、220kV变电站:在片区内设置一座220kV/110kV变电站,即后海变电站,采用GIS安装式,位于NS07-07-23-02地块,占地面积4618.5m2,终期容量为

3x180MVA,其220kV、110kV进出线均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或在绿化带内埋地

敷设方式。

(c)、特别说明,220kV后海变电站早期按110kV变电站预留3000m2的用地,后于2000年12月经过多次协商在法定图则中最大只能预留4618.5m2的用地,但

消防通道在本用地外解决。本法定图则按此方案设置,但建议随着填海区的启动,

希望将此变电站移至本规划片区南侧,于此从景观上、从用地上比现在的选址更

有其优势。

(2)、高压线路规划

(a)、110kV线路:规划区内共有六回110kV线路,其中一回由规划的110kV 深湾变电站至规划的110kV南中变电站,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方式;一

回由规划的110kV深湾变电站至规划的220kV白石洲变电站,采用电力电缆在电

缆沟内敷设方式;二回由规划的110kV深湾变电站至规划的220kV后海变电站,

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方式;另二回由规划的220kV后海变电站至规划的

110kV南中变电站,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方式。规划区周边共有二回

110kV线路,由现状的110kV桂庙变电站至现状的110kV科技园变电站,该线路

为架空线路改造,在规划的电缆沟内敷设。

(b)、220kV线路:规划区内共有四回220kV线路,其中二回由规划的220kV 后海变电站至规划的220kV港湾变电站,部分采用电力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方式,

部分则采用电力电缆埋地敷设方式、另二回由规划的220kV后海变电站至规划的

220kV白石洲变电站,采用电力电缆埋地敷设方式。

(3)、电缆通道规划

规划对电力电缆通道设置宽度规格为2米,2米的电力电缆通道可埋设电力电缆二回。

(4)、其它

(a)、10kV电源近期由邻近的110kV桂庙变电站或110kV科技园变电站提供,随着片区城市的建设,规划区内的110kV深湾变电站和220kV后海变电站也相继

建成,邻近规划的还有110kV南中变电站,远期的10kV电源将由该三座变电站

·15·

协调提供。

(b)、对现有的10kV架空线路应逐步改造实现电缆化,10kV系统采用环网供电方式,平时开环运行,每回可供电力负荷为3000-5000kW。

(c)、规划对11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设置2(1.2mx1.2m)电力电缆沟,对有110kV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处则采用1.4mx1.4m电力电缆沟,每条1.4mx1.4m的电力电缆沟内除敷设10kV电力电缆若干外另可敷设110kV电力电缆二回,其余道路电力规划电缆沟规格为0.8mx0.85m和1.0mx1.0m。

(d)、电力电缆沟在道路东、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布置,采用隐蔽式并随道路一起一次建成。

(e)、本片区内共有8座100kVA箱式变电站,其中规划一座,其余7座为现状箱式变电站,市政道路照明由10kV箱式变电站提供电源,供电半径500~800米。

(f)、照明灯具采用高压钠灯,热镀锌钢杆,照明干线截面一般采用25mm2穿Φ50塑料管埋地敷设,过路处穿Φ70镀锌水煤气管埋地敷设。

(g)、照明灯具的控制方式采用光控、时控和手控三种控制方式。

(三)、电信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1月)

(3)、《深圳经济特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0D03)(4)、《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

(5)、规划所确定的各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及其它专业的相关资料。

2、邮政规划

(1)、邮政支局服务半径0.9km,服务人口3万人。

(2)、本规划总人口为5.62万人,规划设置二座邮政支局,其一为深圳湾邮

政支局,位于NS07-05-09-02地块,占地面积3119.65m2,建筑面积3300 m2;另

一座为后海湾邮政支局,位于NS07-07-18-02地块,为与其它建筑物合建,预留

建筑面积3000m2。

3、电信规划

(1)、市话指标及容量计算:

商业 1线/150m2 (按建筑面积计)

办公 1线/40m2 (按建筑面积计)

住宅 1线/60m2 (按建筑面积计)

教育 1线/200m2 (按建筑面积计)

工业 1线/100m2 (按建筑面积计)

公建 1线/200m2 (按建筑面积计)

绿地 10线/ha (按用地面积计)

根据上述市话指标计算出各地块的市话需求量如电信工程规划图所示,本规划区内总的市话需求量为62850线。

(2)、该片区内设置一座IP局,位于NS07-07-21-03地块,预留占地面积3000m2。

(3)、在该片区内预留一座通信备用局,位于NS07-07-01-01地块,预留占地面积5471.2m2,该备用局主要意向作为通信目标局,同时考虑预留数据中心和

今后信息化建设所需机房。

(4)、片区发展的市话线近期由位于本片区北面的科技园电话局提供,若片区远期发展需建设目标局,则由该目标局提供。

(5)、片区发展的市话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及其它通信线路包括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全部采用管道方式敷设。

(6)、通信管道采用Φ114和Φ60两种规格的PVC塑料管,管道不仅用作市话线路,同时还满足有线电视线路、移动通信线路、数据线路及其它通信线路的

敷设需求。

(7)、通信管道按深圳市常规做法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布置。

·16·

(8)、通信管道路口的容量比路段管道容量大30~50%。

(9)、片区内现有二条微波通道,一条由小南山至塘廊山,另一条由蛇口至塘廊山。蛇口至塘廊山的微波通道近期将取消。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详见电信工程规划图。

(四)、燃气工程规划

1、设计依据:

(1)、《深圳市燃气专项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燃专规”。)(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局1998.11);

(2)、《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中);

(3)、《南山区燃气管网现状图》(燃气集团南山区燃气有限公司编制(2001.12);

(4)、《深圳湾高科技软件开发研究区市政工程(燃气)》(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4.9);

(5)、《深圳市高新技术园区南片区(修改)市政工程(燃气)》(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8.5);

(6)、《深圳市高新技术园区六片区市政工程(燃气)》(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7);

2、规划原则:

以“燃专规”确定的供气原则,气源选择、耗热定额、不均匀系数,输配系统压力级制及其在本片区范围内的管网布置等为基础,结合本区人口规模、用地性质及已有的现状管网进行本片区燃气工程规划设计。

3、气源:

根据“燃专规”,我市气源近期为液化石油气,气化后管道供应;远期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当使用远期气源时,现石油气管网转为天然气中压管网。本片区现状气源由位于片区外的南油气化站提供。

4、燃气热力参数及耗热定额:

(1)、燃气热力参数:

①液化石油气:

低热值:液态46.11 兆焦/公斤(11013千卡/公斤)

气态108.38 兆焦/公斤(25885千卡/标米3)

密度:(液相,0℃)568.1公斤/米3

(液相,40℃)514.5 公斤/米3

(气相) 2.3505 公斤/标米3

运动粘度:3.04×10-6米2/秒

露点: 1.0(0.07兆帕)

华白指数:87.04 兆焦/标米3(20789 千卡/标米3)

燃烧势:44.45

②天然气(液化天然气):

气相:

低热值:39.67 兆焦/标米3(9474千卡/标米3)

密度:0.804公斤/标米3

运动粘度:13.45×10-6米2/秒

华白指数:55.64 兆焦/标米3(10702 千卡/标米3)

燃烧势:41.23

(2)、居民耗热定额: 住户3135兆焦/ 年.人;单身2926兆焦/ 年.人;

(3)、公共建筑耗热定额: 小学:628兆焦/ 年.人;

幼儿园:1675兆焦/ 年.人;

宾馆:10467兆焦/ 年.人;

职工食堂:2303兆焦/ 年.人;

(4)、居民及公建用气不均匀系数:K月=1.33, K日=1.17, K时=2.73;

5、用气量计算:

本片区为园林式、安全高效的集教育、科研、产品试制、孵化于一体的电子、

·17·

信息产业区及管理、办公、展览、金融贸易、居住综合区。规划总用地523.12公顷,其中居住用地67.07公顷,占总用地12.89%;工业用地119.01公顷,占总用地22.88%;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8.57公顷,占总用地1.65%;政府、团体及社区用地147.59公顷,占总用地28.37%;其它为市政设施及道路广场等用地。规划总居住人口为55591人,其中为工业区配套的单身公寓人口10933人,另有深圳大学及其扩展用地中的人口16583人。工业区就业人口84743人。

本规划供气对象为片区内的居住及公共福利、公共建筑(以下简称“公建”)用气以及必要的工业生产用气;居民及公建气化率为100%,管道气化率为100%。居民生活用气量按居住人口计算。公建用气量分为三部分:公建①用气量为大学用气量,按实际在校人口计算;公建②用气量为职工食堂用气量,按实际就餐人口计算,并按工业用地分布;公建③用气量中除中学、小学、幼托等按规划(或现状)数量及分布计算外,另按居民用气量的20%考虑餐饮、理发等用气量,并随规划中的商业及居住用地分布。未可预见量按总用气量的5%计算。片区内生活总用气量为10040吨/年(液化石油气),高峰小时用气量1898标准立方米(气态石油气),折合天然气高峰负荷为5182标米3/小时。由于工业用气量无法预知,图纸上不做标示,今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从干管上接管使用。

6、管网:

本片区管网为中压A级,区内主要道路均有现状或已规划的燃气管道,管网呈环状布置,直埋敷设,管材为包覆钢管,管径为DN100~DN300,区内现状管网总长约27.1公里,已规划管网长约4.4公里。根据片区内用气量分布情况及现状管网布局,经校核,现状管网及管径满足本次规划要求。

居民用户供气方式为中压进楼,调压计量后低压进户使用;公建及工业用户供气方式根据用户需要,采用中—中压或中—低压调压计量后进户使用。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正在编制中),本片区内无燃气高压干管。当使用远期气源时,现液化石油气中压管网转为天然气中压管网。

7、燃气场站:

本片区无规划燃气场站。

在一定时间内,液化石油气瓶装供气还将作为深圳市燃气供应的辅助方式继续存在,本片区瓶装液化气由科技园瓶装供应站及南油瓶装供应站供给。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18844650.html,

·18·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送审稿)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 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所 一九九八年八月

编制说明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深圳市政府于1998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规划法》)为基础,根据深圳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深圳十几年城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了香港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初步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立法为手段、以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为目标的五层次规划体系。期间,为配合《条例》制订与实施,市规划国土局规划处于1997年7月委托我所着手《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的研究,于1998年7月基本完成初步成果,以下就本次工作的基本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4.《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二.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 深圳市的城市规划体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及详细蓝图。与《规划法》所规定的规划阶段相比较,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实质上均属于总体规划范畴;分区规划与《规划法》的分区规划基本一致,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在内容深度及重要性上均有所加强;法定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层次上相同,但在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及编制审批程序上有较大差别;详细蓝图基本类同于修建性详细规划,但主要作为规划管理的内部工作图则,较为偏重于对城市设计及工程规划的控制与引导。 次区域规划层次的增加,缘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特区内,特区外围已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进程。1993年,原宝安县撤县建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全市域,但由于特区内外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许多问题很难在一个层面上解决,因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深圳龙华新城核心地区(局部)法定图则修编草案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局部) 法定图则修编 NO.BA402-01&22&24/02 (草案)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八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七月 文本 目录 前言 1总则 2目标与定位 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5公共设施 6综合交通 7市政工程 8城市设计 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0“五线”控制

11规划实施 12附则 附录主要名词解释 附表 前言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于 2009年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批通过,并较好的指导了地区发展。 2011年底深圳市政府宣布龙华新区正式成立。2013年龙华新区编制完成 了《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 (2012-2020)》中指出:本片区是龙华新区南部商务核心,是新区城市 发展“引擎”;城市定位由原图则确定的“城市副中心”提升为“城市 中心区”。随着龙华新区成立带来的城市发展目标与需求变化,现对 《深圳市宝安402-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深圳 北站周边地区进行法定图则局部修编工作。 本次修编范围为原图则中部以深圳北站和红山站为中心的地区,同时突 破原有图则范围,包括红木山水库周边地区。本次修编结合城市设计内 容,主要调整内容包括用地功能布局、地块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系统、 公共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等。 1 总则 1.1 本图则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由福龙大道、龙华人民路、 梅龙路、玉龙路和民丰路围合,并包括龙华人民路以北局部未建设地 区,总用地面积610.23公顷。本图则位于已批《深圳市宝安402- 01&22&24号片区[龙华新城核心地区]法定图则 No.BA402-01&22&24》中 部深圳北站周边地区,本片区包含原图则局部范围及图则西侧红木山水 库周边地区。 1.2 本图则的图表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所在片区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 其中文本的“下划线”部分及附表1、附表2(备注内容除外)为强制性 内容;文本中的图纸及照片为示意性,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何看地质图地质图

感谢下载 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 5000?1: 10万〕、小比例尺的(1 : 20万?1: 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 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丄号堆庶風IS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精心整理 1 总则???? 2 1.1??为规范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3 ? C 类)7 ? 8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9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 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

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表。 18???? 19? 20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213.1??文本 22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23? B、C 31(4)法律效力:说明法定图则的法律作用与效力,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32(5)生效日期:法定图则公布实施的日期。 33(6)解释权归属:说明法定图则的解释权归属及修改规定。

353.1.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6说明图则地区的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 37? 不具 和管理基本规定。 43(5)特别管制区规定:法定图则可将图则地区中改造政策不明确的新旧村和旧城区,或是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新开发地区划定为特别管制区。条文应说明法定图则划定特别管制区的目的、范围和管理基本规定。

453.1.4??土地开发强度规定 46(1)地块开发强度规定:法定图则确定的各地块开发强度为强制性规定,均以容积率作为其基本控制指标在“图表”中表达。凡 “待 50? 513.1.5??配套设施规定 52(1)说明图则地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情况及管理规定。由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市、区级配套设施应严格落实。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法定图则文本格式送审稿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 法定图则 No. BA302-03&05/01 (草案)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八月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深圳市宝安302-03

&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本图则),经初审同意,现予以公开展示。公开展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规定形式向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提出对本图则的意见或建议。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 1 )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 2 )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八月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文本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目录 前言 (1) 1 总则 (2) 2 发展目标 (2) 3 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3) 4 开发规模与开发管控 (4)

5 公共设施 (5) 6 综合交通 (6) 7 市政工程 (9) 8 城市设计 (10) 9 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2) 10 “五线”控制 (13) 11 规划实施 (13) 12 附则 (13) 附录名词解释 附表 深圳市光明302-03&05号片区[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NO.BA302-03&05/01 前言 本片区法定图则在《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光明中心区开发指导规划》及2011年《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草案)》(公示)等一系列规划成果的基础上, 依据2018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 术指引》(试行)、深圳市更新系列政策等政策标准,结合光明中心地区及光明区发展实际需要,重新启动编制。 编制本图则的目的是制定本片区城市和土地管理的法律依据,规范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进光明中心地区空间有序发展。本图则方案经光明区政府讨论通过后,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议并形成图则草案进行公众展示,公众展示意见收集和处理情况经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签。 本片区位于光明区中部,东邻两明生态区、西邻茅洲河、南邻高新技术产业区,为《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光明区中心和深圳市副中心,规划用地8.18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包含推平未建用地达到5.4平方公里,现状建设已达到本片区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5%以上。现状建设以工业为主,整体效益较低,环境较差,片区整体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未形成系统且建设水平较低,与本片区规划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为规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容和深度,依据《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市围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围应在《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

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容及深度规定 3.1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容。 文本必须用法律文件的文体阐述如下容(下文中以A、B、

法定图则(修编)

深圳市宝安302-01号片区[光明北地区] 法定图则(修编) No.BA302-01/02 (文本、图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2001),经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授权,深圳市宝安302-01号片区[光明北地区]法定图则(修编)经法定图则委员会2017年第9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公布。 本图则包括文本及图表两部分。 (1)文本: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及说明。(注:文本中的配图及照片均不具有法律效力。) (2)图表:是指按法定程序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附表。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文本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3) 2发展目标 (4) 3用地布局与土地利用 (4) 4人口规模与开发强度 (6) 5公共设施 (6) 6综合交通 (7) 7市政工程 (10) 8城市设计 (12) 9自然生态保护与绿地系统规划 (14) 10“五线”控制 (14) 11规划实施 (15) 12其它 (15) 13附则 (16) 附录主要名词解释 (20) 附表 (23)

前言 光明北地区(以下简称本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光明新区新湖街道,距离宝安国际机场、蛇口港区和大铲湾港区约30分钟车程。西临光明中心区,南接凤凰城和光明小镇,东临东莞市黄江镇。本区南部设有广深港客运专线的光明城站,规划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经过本区,设有新明医院站和中山大学站,并预留一处规划高等院校站点。同时,本区依托光侨路和公常路等主干路与周边高快速路进行联系,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光明北地区属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西部滨海分区中的西部高新组团,该片区原法定图则于2012年通过审批,其对本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本区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重大项目落位的带动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原新明医院)的落户,对本区乃至整个光明新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本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建设规模、整体形象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上层次规划提出新的指引 《光明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本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引,提出光明新区打造“两城两带”发展格局。“两城”即中大城和凤凰城,中大城未来将建设成为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推动光明北地区的改造提升,优化城市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光明北地区的综合配套功能。 图1:图则区位示意图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就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就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就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与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她。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就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就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就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与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就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与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 为规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容和深度,依据《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 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 市围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围应在《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 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

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 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 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 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容及深度规定 3.1 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容。

地质图说明书G.

×××地质图说明书 目录 绪论……………………………概述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变质岩 第五章…………………………….构造 第六章…………………………….矿产资源 第七章…………………………….地质灾害 第八章……………………………..构造发展史第九章……………………………..结束语

绪论 本工作地区为低山丘陵地段,主要河流有希力特河,敖尼尔河等,河流总体由西向东流动,第四纪河流冲积物沿河谷分布,形成该地区相对肥沃的土地,易于耕种。 本区的地质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方面进行,通过野外10条地质路线116个地质点的观察描述,完成了地质调查图件的编制工作。主要工作量:完成地质编图100km2;绘制1:25000地质剖面1条(位置见地质图);完成地层柱状图1份;相关图例1套。下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内容分九章加以介绍。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 在本区出露有岩浆岩,火山岩,变质岩以及奥陶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的地层。 主要地层单元包括:奥陶系上统裸河组,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更新系上统大黑沟组以及全新统的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缺失泥盆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该区内主要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1700m。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程度较低的板岩,厚度约为1000m,本区奥陶系和侏罗系出露面积最大。 本地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海西期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岩体的展布与NE向断裂大致平行。除侵入岩之外在本区大范围分布侏罗系的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玄武质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含角砾凝灰岩、岩屑角砾岩、流纹岩、晶屑凝灰岩等。本地区的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包括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张性断裂等。在本地区变质岩的出露也相对广泛,主要由奥陶系裸河组的变质细砂岩与泥质粉砂质板岩组成。 相对于本区的矿产资源,几乎无矿化信息,无法研究其成矿可能性。 由于本地区的地层相对厚度及硬度的特性,其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非常是小,但是断层的广泛分布以及火山口使得地震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下面将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根据上述的地质概况进行了构造发展史的讨论。 第二章地层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奥陶系上统裸河组,侏罗系中、上统塔木兰沟组、满克头鄂博组,上新统大黑沟组以及全新统的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缺失泥盆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该区内主要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3000m。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程度较低的板岩,厚度约为1000m,但奥陶系为本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层,在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出露。 第一节奥陶系 本区内出露的奥陶系为上统的裸河组,分为上、下两段,该组地层的厚度约为1000m 语在本区中部地区出露范围比较广,该组的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区域上与下伏地层Pt3Hgn 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一、裸河组下段(O3lh1)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1.2.2气象与水文 矿区属温湿多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每年3-8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其中3-5月份多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夏秋之交为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11月至翌年1月份为旱季,雨量较少。根据气象站多年统计的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81.9mm,最大降雨量2495.5mm(1975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8年)。日最大降雨量强度322mm(1965年7月28日),连续累计最大降雨量8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2.2mm。 区水文网发育,主要溪流均向北西汇集注入盆地。较大的溪流有流经矿区西侧的溪马河和北部的中甲河。两条溪流汇合于矿区西北市东山村流入龙津河中,最终汇入九龙江,排向东海。 溪马河发源于本区东南及南部山区。由两条主要支流于合溪村汇合而成。横切矿区南部,经矿区西缘,由南往北蜿蜒流入盆地,区观测站测得平均流量5.258m3/s。马坑矿区就位于溪马河流域围。 矿区除溪马河以外尚发育有三条溪沟。即: I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汇水面积4.44 km2。从80线东南端流入矿区。从东往西横贯矿区于65线北段流入溪马河。丰水期流量为126 l/s,枯水期流量10.66 l/s,雨后最大流量达3.98m3/s。 Ⅱ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71线东南端流入矿区,汇水面积为0.21km2。流量为9.23 l/s。于72线附近汇入I号沟。 Ⅲ号沟:由矿段泉水汇集而成。汇水面积0.71km2。源头在67线南东地带,雨季源头高,旱季低。由东往西横贯西矿段于55线北西端汇入溪马河,流程达1200余米。流量一般为5-20 l/s。洪峰流量达809.20 l/s。除上述之外,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1总则 1.1为规范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1.2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内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1.3深圳市范围内的法定图则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全市法定图则地区(以下简称“图则地区”)依据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分为基本建成地区(A类)、发展地区(B 类)和特别指定地区(C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地区的范围应在《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分区》中明确划定。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在制定

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2.2法定文件的构成 2.2.1文本 文本是指法定图则中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条文。 2.2.2图表 图表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签署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图及其附表。 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3.1文本 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文本必须用法律文件的文体阐述如下内容(下文中以A、B、

(完整版)地质图制图手册

数字化制图要求 引用标准: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95 《1:50000区域地质图图例》GB 958-89 《铀矿地质勘查测量图件编绘规范》EJ/T 1120-2000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总则 1、编绘图件时,必须熟悉本要求、有关规范及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图件要以准确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及时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工作,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各种图件应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3、各种图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齐全、清晰、统一。 4、图幅要求整洁,字体大小适当,颜色统一。 5、图件数字比例尺:选用宋体,高12mm,宽10mm (比例符号必须用半角)。 6、图件线条比例尺:选用宋体,高8mm,宽7mm;线段:X=20,Y=15,线型为90-0,线宽0.1mm,长度40mm。 7、图件坐标注记采用公里为单位,选用宋体,高5mm,宽4.5mm。 8、坐标线及高程线:黑色,线宽0.15mm,线型为1-0,X=Y=10,且必须用“键盘输入线”功能画线,尽量不用投影变换生成坐标。 9、图名要确切、简短,置于图框外顶部。用黑色,图名距图幅

两边大于50mm,字大小根据实际而定。 10、图外框线与内框线间距为12mm,外框线宽为1.5mm,内框线宽为0.15mm。A3或更小的图件,可适当酌减少。坐标线及图框线应采用“数字输入”,不能使用鼠标画制。 11、地层等符号用黑体,高4.5mm,宽4.0mm,尽量直接输入,不用子图库中符号,花岗岩可用子图表示,且应垂直向上,不旋转。 12、主要构造应有编号,构造编号字体用黑体,高4.5mm,宽4.0mm,数字编号须用下标表示(如F800 )。 13、图例中应包括图内所给的各种符号及色调,地形图上的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图例与图幅内容一致,尽可能使用最简明的技术语言。图例排列顺序一般先地层—地层界线—产状—构造—矿物、蚀变—工程—其它,最后为工作范围。同一类型图例应按时代顺序由新到老排列。 14、图例框长为12mm,高8mm,线宽为0.15mm。图例上下间距一般为12-16mm,等间距分布。 15、图例中“图例”黑体,高8mm,宽7mm。 16、图例描述的字体用宋体,高5mm,宽4.5mm(若写成两行文字,则高4mm,宽3.5mm)。当图例框中的文字和符合大于图例框时,可适当缩小。 17、责任表采用统一的格式,可直接调用,修改文字内容。图名与图头一致,图号用“该报告图件总数-该图件顺序号”(如8-5表示),责任表一般应放在图的右下角。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一、工作目的及任务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系北诗镇南村村办煤矿,该矿始建于1991年,1992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千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60千吨/年,主采3号煤。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OO四年十二月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的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二、井田位置及交通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南村西南,属高平市北诗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4′26″~113°04′10″;北纬35°48′09″~35°47′24″。据198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11—20042,证字【1989】N41178,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44km2,井田范围由以下来4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6°带): 点号X坐标Y坐标 1 3965400.00 19687500.00 2 3964300.00 19687500.00 3 3964300.00 19687120.00 4 3965400.00 19687120.00 该煤矿主井及风井均为立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 X坐标Y坐标 主井3965189.00 19687414.00 风井3965146.20 19687428.00 井田北距沁(水)——辉(县)公路仅4km,西距云泉乡4km,东距礼义镇2km,其间均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三、工作概况 本次工作自2004年12月11~15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

深圳市法定图则地块容积率确定技术指引

附件: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容积率确定技术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1.【编制依据】为贯彻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我市容积率管理,提高容积 率确定的科学性,依据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送审稿(以下简称《总规》),借鉴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目前容积率管理需求,制定本指引。 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法定图则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3.【适用用地类型】本指引主要为法定图则编制中的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工业 用地(M)、仓储用地(W)及其混合用地的容积率确定提供依据。 政府社团用地(GIC)、对外交通用地(T)、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特殊用地(D)等,容积率依照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和规范确定。 第二章居住、商业用地 4.【计算公式】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地块容积率确定方法如下: 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C)地块容积率上限是在密度分区确定的基准容积率的基础上,根据微观区位影响条件进行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FAR规划=FAR基准×(1+ A1)×(1+A2)…; 其中:FAR基准为对应的密度分区地块基准容积率; A1、A2等为微观区位影响条件修正系数,分别为地块规模系数、交通修正系数等。 5.【密度分区模型】全市用地共划分为六级密度分区(详见附图1)。I级密度分区位于基本 生态控制线及其临近区域内,应严格控制,其容积率确定应专门研究。 6.【基准容积率】各级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按表1和表2确定。 (1)表1:居住用地(R)基准容积率表 密度分区I II III IV V VI 基准容积率- 1.2 1.8 2.2 2.6 3.2 (2)表2:商业用地(C)基准容积率表 密度分区I II III IV V VI 基准容积率- 1.8 2.4 3.2 4.2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