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绘画与摄影的艺术之别

试论绘画与摄影的艺术之别
试论绘画与摄影的艺术之别

内容提要:绘画语言是对自然物体中的形与色进行模仿,它与摄影的区别在于:摄影是机械地对事物进行记录与再现;而绘画则是有选择的、灵活的、有目的的按照画家的意图对事物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绘画只是借助于物体的外形,实质是利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在“似与不似之间”进行模仿,是形神兼备的再创造。

关键词:绘画摄影提炼性自由性偶然性人格化

公元前1400年前后绘画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经历历史长河的变迁,已产生很多绘画艺术流派,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但当19世纪人类发明了摄影术之后,人们开始对绘画进行重新的定位与思考,人类对绘画开始有了新的理解,出现了新的绘画形式。下面针对绘画与摄影的艺术之别进行论述。

一、绘画具有提炼性

绘画是画家在对事物外在形体与色彩的模仿中进行提炼而产生的。所有的艺术基本上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是模仿的方式与手段不同,这也是各种艺术门类的表达语言不同的关键。绘画与摄影的区别在于:摄影是机械地对事物进行记录与再现;而绘画则是有选择的、灵活的、有目的的按照画家的意图对事物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绘画只是借助于物体的外形,实质上是利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在“似与不似之间”来进行模仿的。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创造。

我们通常把绘画称之为表现,而不是再现。绘画不是拼接符号的游戏,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我们看到的客观事物和绘画表现的形象好像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说绘画所表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事物。在绘画表现中,艺术的真实刻画,绝不是真实的再现。对象向我们展示的,只是一种现象,是稍纵即逝的,画家要在变化着的真实中进行最为本质的创造。因此,就要求画家要有提炼、取舍和强调这三种手段来进行语言的构成。切不可认为真实、具体、丰富和极致的刻画,就是如实的、真实的去再现对象。

绘画所用的物体的形与色连同画家可以观察到的所有属性都是绘画所特有的元素,对这些可视物进行人为的“组装”和有目的的提炼与选择,这是绘画区别其他艺术语言的特征。由于一切物体不仅在空间中存在,而且在时间中存在,那么不断变化和运动着的物体在持续期内的每一时刻都可以出现不同的现象。这对画家来说,更加提供了全方位观照的机会;因此,这种模仿就完全摆脱了真实对象的模样,而产生出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揭示其最美的一瞬间和最为本质的表现。这些顷刻中的模仿所造成的巨大空间和关系之中,每一笔、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是一种“艺术的再现”。绘画语言的描绘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绘画表现物象的典型性与简洁性。典型性体现在绘画语言模仿的普遍意义上;而简洁性则体现在绘画语言的概括意义上,艺术地提炼是绘画语言模仿的最为特殊的本质。

二、绘画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从艺术语言的功能方面来看,它必须要能表达艺术家的情绪和思想。如何来进行表达,各门艺术都有其不同的方式。绘画在表达过程中显示出非常大的可变性,非确定性和偶然性。愈是上乘的绘画作品,愈是对绘画语言掌握得炉火纯青的画家的作品,其绘画语言的表达愈是含蓄。古人把绘画作品分成四格:“逸格、神格、妙格、能格。”古人所说的逸格是指画虽出于自然,但不拘形似,笔简而意达,这是上

试论绘画与摄影的艺术之别赵勇

乘作品而不可模仿;所说神格,是指形神皆备,妙在自然,独成一格的作品;妙在是指笔墨精妙,绘画技法熟练,合乎自然规律和画理的作品;而能格则是指能把对象表现得比较真实的作品,仅是形似。古人所说逸、神之作,皆要符合绘画语言中不确定性的特点;而妙、能之作只是形似,真叙平铺,笔尽意尽,没有留给观者想象余地,这与摄影没有区别。一幅绘画作品,其特点在于让观者见仁见智。

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从构思、构图到进行形象的塑造,都应该是精心思考,对于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应该胸有成竹。尽管创作目的明确,但绘画语言导致绘画表达的多面性。当一个出色的画家对绘画语言掌握得炉火纯青时,他对作品当中绘画语言的偶然性会掌握的更好。我们可以从古典绘画大师伦勃朗作品中,看到他采用厚涂画技法和在画布的颜料层上用笔杆涂出的痕迹之类的技法。弗洛伊德平均每幅作品耗时三个月,他不忌讳大量工作日中留下的印迹,画面经过反复塑造、叠加、修改、刮除后留下的累累画痕。这个过程他也不能完全预知,不一定每次能掌握的很好,但这种过程中的快感似乎成了弗洛伊德绘画的目的,由此,这也成为他油画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而这个特征就是绘画语言的偶然性,这种传达给观众的偶然性的艺术感用摄影是无法达到的。

三、绘画具有自由性

绘画的自由性首先体现在绘画所特有的表现手段上。这种自由性是凭借知解力的思维来进行的。它把视觉的印象分解为画家独自选择与表现的零部件来进行自由的组合与构架,其作用点是放在情感抒发最初期的那一段。对形象的认识贯穿在画家的自我意识、自我情趣和创作心态之中。由于画家情感的控制,这发自画家心灵深处的表达方式永远也不会雷同。情感是促使画家语言诉说的发端源,即心绪和神智,是语言的构成基础。由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急剧起伏的心理,使依附于艺术思维的绘画语言也随之变得自由而起伏不定。

画家在选择绘画素材时也是自由的,你可以把这个画面的物体移到另一个画面当中,重新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也可以把一个画面当中不需要的物体去掉,使得画面更合理。我们可以从吴冠中的风景画中很容易的看到这一点,他把最想表达的物体留在画面中,把琐碎的没必要的东西去掉。而且他会从其他地方移来一些物体,使画面到达他最想表达的效果。他在自己的笔录中经常提到他的画都是经过他重新组织而产生的,而不是把眼前看到的场面直接画下来。摄影则只能完全机械地对这个事物或场景再现,而不能自由组织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画家在运用绘画语言时是自由的,在画幅上画家可以任意从一个局部入手,可以把最想表达的物体刻画得很具体很到位,把次要的物体减弱,也可以任意在自己认为没有表现得很充分的地方进行重复的表现与刻画。

四、绘画具有人格化的融入与表现

对摄影而言,人格化的融入与表现却是再高明的摄影家也难以做到的;而恰恰这是绘画除去表达真实性功能外具有的特征,同时也是摄影无法替代的。莫兰迪由于对高度的节制和对均衡的追求,并通过对几何形的审慎运用,使他的作品完全超越“静物”,而带有纯精神性的纪念碑式的意义。

如果把绘画语言和直觉思维等同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绘画是最有力的再现手段。它在表现美与表现感情方面独具一格,思想与情感凭借绘画的直叙性在作品中把观众带进了画家的世界,使观众体验画家的情绪,或悲哀、或痛苦、或狂欢、或喜悦、或恐惧、或宁静,而这种种的欢乐与悲哀、痛苦与狂欢、激动与宁静又是有意识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虚拟的,或者说是触景生情,这个景就是绘画语言所表现的心灵的景象。

当人们观赏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也许人们什么也没有去想,什么也想不到;但他们会被画家的金色和优美的形式所打动,为此在心灵深处沐浴着画家所洒下的阳光。当人们观赏法国画家德拉科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时,便会被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所打动。这就是画家人格化的融入与表现在作品当中的很好体现,而这对于摄影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绘画的真实绝非客观对象的真实描摹,绘画表现的丰富绝非是因对客观对象表现的真实,绘画表现的极致更不是客观对象细节的罗列。这种看似雷同的表现其实与真实有着天壤之别,人们能够对视觉的现象和艺术的形象进行分辨。画家不是摄影师,画家从对象的观察中必须要经过一个从视觉——

—到心灵——

—到记忆——

—再通过大脑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进行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酝酿的过程,是由水变成酒的过程。如果一个画家反映对象的真实具体到与对象一模一样,水还是水的话,绘画将丧失所有的价值与意义;而只有当画家在对象中生成了新的语言后,通过绘画语言使人格化融入到绘画的对象中,水就变成了酒。画家往往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了某种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东西,在绘画表现中能产生某种特殊的表达语言,某种色彩、某种造型、某种质感、某种肌理深深地打动了他,唤起画家的创作冲动。一旦进入到作画的状态,画家所有的精力便全部都会倾注到绘画语言的生成与运用中去。每一块色彩、每一根线条,都被画家的情绪所主宰。而不是像摄影一样再现对象。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都必须依凭绘画自身语言表达规律,并要掌握绘画语言自身的特征。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

(下转80页)

受与静谧的境界。沈周曾写有关于《东庄》的诗:“东庄水木有清辉,地静人闲与世违。瓜圃熟时供路渴,稻畦收后问邻饥……”其诗句简约朴素,平实近人,概括地描写了东庄“水木有清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向往的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它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画中所传达的审美意蕴,有了更进一步的启发。

“小庄随意作经营,园漫分蔬地漫耕。流水声中看杖倚,人家从里有舟行。市廛咫尺疑无路,林壑分明不出城。”(明·李士实)《东庄图册》通过绘画的片断形式,以移步换景、一景一图的方式,画出了既能独立成幅又相互关联的东庄;所取景致既基于对客观环境的提炼概括,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用来表现文人隐逸山林田园的理想和品格。如“麦山”、“稻畦”两幅画,构图取景大体相似,只是在着色上有所区别,可以看出一幅是夏景,一幅是秋景。两幅画分别以麦田和稻田为画面主体,田埂小路穿插其间,只在画面一角有一两间房舍掩映在杂树之中,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其中麦田和稻田的表现手法最为精彩,豁朗清幽的意境油然而生;而“北港”、“曲池”两幅画,都以荷塘为表现对象,取景单纯而简练。池中荷叶亭亭玉立,摇曳多姿,疏密有致,岸上或树木或花草,皆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西溪”一画采用平远构图法,一条清溪蜿蜒曲折,岸边数间茅屋掩映于矮山斜坡、疏林修竹之中,点景中被雨水冲断的木桥更增添了真实的生活情趣;画面设色浓丽,前景的树丛甚至以厚重的石绿直接点染于墨色之上,与远景竹林的绿色相呼应,突出了夏日清幽的气息。“鹤洞”一幅,以山坡为主体,山脚下有一小洞,洞外柴扉半掩,一鹤在洞前信步,神态悠闲自得,暗合了归隐的生活理想和文人雅性,象外之意不言而喻,富于诗情画意。

沈周在《东庄图册》中,客观地描写了东庄的田园景象,所描绘的是具体的、明确的事物,搜求了各种富于表现力的生活细节,但不拘泥于简单的真实所见。在选取景物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撷取最典型的

景物诉诸笔端,大胆取舍,自由造境,在现实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东庄,重新安排了东庄的山水。这种取景、造境的自由性,是画家主体精神自由自在遨游的表现,是内心与外境相互印证后的抉择。“俯仰往还,远近取予,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而这观照法表明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宗白华《美学散步》)沈周在《东庄图册》中很好地运用了“俯仰往还,远近取予”的“观物取象”的方式,构成了其作品独特的审美观照、审美时空和审美意趣。它不固定于一个角度,也不局限于某一个孤立的对象;而是视点的自由移动变换,使整套作品的意境既有浑茫阔大的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刻画,画面更加富于变幻,呈现出多姿多采的风貌。

《东庄图册》中有董其昌、王文治、顾鹤庆等多人题跋。董其昌在题跋中曰:“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王文治跋曰:“此石翁动心骇魄之作,荟萃唐宋元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顾鹤庆跋曰:“此册蕴藉骀宕,全以韵胜,脱尽先生平时峭厉本色。”由此可见,后人对这套作品给予的很高的评价。传统的明清文人山水画盛行摹古之风,思想意境及表现手法大多格守传统,偏重于程式化,少有“动心骇魄”的创意;而沈周的《东庄图册》却在其中独具面貌,表达了强烈而直观的生活感受,画面具有了丰富的视觉内涵,体现了作者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还能注重师法自然,并从中体悟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符号元素,阐明了自己的主题意旨,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供职于渤海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单国强:《明四家的艺术特色》,见《明四家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责任编辑戴明久

风格,在语言表达中就不能和任何其他的画家和其他的艺术品雷同。一个画家,需要同时具有对大自然、对客观事物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能表现出这种热情的绘画技巧。如果一个画家真有了这两种品质,即使他所表现的是最为枯燥的题材和非常普通的对象,他仍然会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其作品同样会出类拔萃,因为画家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所表现的对象和题材,而是如何把绘画自身的特点发挥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者系辽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责任编辑牛寒婷

(上接78页)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

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马蒂斯是19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对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一开始还真不习惯,便收起话题。然而,奇怪的是当你不谈了,却有很多人依然惦记着那个话题,从我箱底下挖出东西来质问:“到现在为止你依然未把该说的问题说清楚?” 他指的问题是: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既然依然有人惦记,那么我就干脆再谈一谈吧,至于对与错,暂且不去管它了。 绘画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视觉文化之一,当它发展到十六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画家可以用画笔描绘出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属性,形体、质感、包彩和空间透视等等。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摄影技术的直接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比画家的描绘更真实的视觉形象的新的可能性,但也正是这种直接性和科学性掩盖了其艺术价值,从而使摄影在最初只能以模仿绘画来争取自己的艺术身份。 因此从一开始,摄影与绘画便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今日,在进行摄影评判或欣赏时仍有人不忘用绘画的标准来衡量摄影。摄影发展到今天,始终未完全从绘画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理清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对于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就显得相当重要。 下面对摄影与绘画的异同作一个分析: 相同点: 1.都是视觉艺术。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2.都是瞬间艺术。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3.都是平面艺术。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它们不同于雕塑和舞蹈。 4.造型元素一致。摄影和绘画的造型元素是—致的,都是用色、线、形、等形式要素将要表现的事物凝固起来展示给观众。 不同点: 1.摄影偏向于现场感、客观性;绘画偏向于假定性、理想化。 摄影的现场感、客观性是由摄影器材如照相机,感光片等的物理特性决定的。摄影整个过程中,要多次借助科学技术,要运用机器作助手,离开照相机本身的机械作用,离开暗室工艺,摄影作品的产生便不可能。而绘画则不然,一枝画笔一张纸(或一块布),加上颜料,作者便可随心涂抹,欣然命笔。 2.瞬间的表现。 摄影与绘画都要凝固瞬间,然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地、人的严格限制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没这店”便是指此而言。“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在他打开镜头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还要快。”威斯顿《以摄影的方式看摄影》绘画则不同,它虽然也只能表现某一个历史瞬间、某一个生活断面,但它显得从容自由,画家完全可以将反复构思的瞬间凝结,存之于心,随后在画室胸有成竹地反映出来。绘画中的瞬间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决定主题、构思画面、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固定下来的。而摄影的画面瞬间则是摄影家现场看到、想到、抓到的。绘画的着眼点,受人眼自然的、生理条件的制约。画家只能画人眼所见到的。如对奔跑的骏马四蹄的画法,就曾为哪个蹄子着地争论不止。而摄影是科学的记录,它往往能摄到人眼看不到的,因为在观察事物上,相机的镜头要比人眼来得精确。人眼的视觉只能停留在第—认知层次上,而镜头视觉甚至可以延伸到原子核的内部。 3.光与影的应用。 光的记录作用,是摄影的特长。可以说,摄影是用光来表达思想和记录感情的。而绘画对光的表现就略逊

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中外绘画与摄影》练习题

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中外绘画与摄影》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写意画中神似轻形似,多在(B )上作画。P3 A.熟宣 B.生宣 C.绢帛 D.羊皮 2.(A )谨严整饬,一丝不苟、刻画入微。P3 A.工笔画 B.写意画 C.水墨画 D.版画 3. 没骨属于中国画用墨、上色方法中的(C )类。P3 A.白描 B.水墨 C.设色 D.泼墨 4.(A )是中国画最古老、最基础的技法。P3 A.白描 B.水墨 C.设色 D.泼墨 5. 长卷是古代书画装裱中最常见的方式,方便用手(B)舒卷展阅。P4 A.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 C.从上到下 D.从下到上 6.长卷大多采用(C )来组织画面。P4 A.焦点凝视 B.分层布局 C.散点透视 D.固定视点 7. 狭长的立轴被成为(D )P4 A.横幅 B.立幅 C.长幅 D.条幅 8. 横式画心,装裱后上下翻阅的册页被称为(A )。P5 A.推蓬装 B.蝴蝶装 C.蝙蝠装 D.册页装 9. 册页中的“蝴蝶装”采用的是B(B)画心。P5 A.横式 B.竖式 C.毯式 D.针式 10.装裱为通折连为一体的册页被成为(C )。P5 A.蝴蝶装 B.推蓬装 C.经折装 D.蝙蝠装 11. 明朝以后折扇由(D )传入我国。P5 A.朝鲜 B.伊朗 C.印度 D.日本 12.黄河以北(A )山脉岩画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图画遗存。P6 A.阴山 B.华山 C.玖山 D.九华山 13. 阴山山脉岩画的制作年代可以追溯到(B )时代早期。P6 A.旧石器 B.新时器 C.河姆渡 D.半坡 14. 南方岩画多以(D )手法为主。P6 A.磨刻 B.敲凿 C.线刻 D.绘制 15. 我国最早的彩陶文化是(A )。P6 A.老官台文化 B.半坡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6. 在已经发现的彩陶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 )。P7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半坡文化 17.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花纹中,动物纹以( C )为主。P7 A. 龙 B.鸟 C.鱼 D.兽 18.仰韶文化彩陶花纹中,人面纹多和(C )纹结合在一起。P7 A.龟 B.鸟 C.鱼 D.鹿 19. (A )中的黑陶纹饰也达到了很高的装饰水平。P7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半坡文化 20. 先秦时期绘画的首选载体是(B )。P7 A.纸张 B.丝帛 C.羊皮 D.竹木 21. 《人物御龙图》出土于长沙(C)墓。P7 A.汉 B.秦 C.楚 D.宋

浅谈关于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9596082.html, 浅谈关于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思考 作者:郭雅璇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0期 【摘要】绘画作为一门几乎可以与人类文明史比肩的悠久门类,在数字绘画艺术时代悄 然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席卷全球的绘画新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以其涉及领域广,创作平民化,传播途径丰富等特点,现如今各个专业领域中数字绘画拥有话语权。那么,数字绘画艺术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的?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绘画艺术;传统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47-01 一、数字绘画艺术的特征 从创作方式来看,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工序繁琐和材料成本昂贵,数字绘画的创作手段更加简单和平民化。一台电脑,一个数位板便可以成为一个创作者的“造梦空间”。这使绘画这门学科走下神坛,为数字绘画艺术行业的繁荣提供肥沃的土壤。加上近几年数字产品的不断创新(如ipad pro具备可使用平板电脑直接绘画的功能等),不管是对艺术有兴趣还是日常娱乐消遣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个领域,更使创作方式平民化走向新的高度。 数字绘画艺术的可延展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领域相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平面线性扩展而言,呈三维发散式扩展。除了我们常见的领域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广告、电影、杂志等,数字绘画艺术仍然在继续发掘新的可能性。近几年有艺术家们开始利用VR技术创作艺术作品,每每都会在社交网络中引来巨大的关注度,足以证明这些新兴科技会给数字绘画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议题。 平民化和快速占据艺术市场等特征带来的缺陷也日趋严重。特别在我国,大多数人在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和版权意识薄弱的情况下被动地与数字绘画的各个门类接触,抄袭、盗图、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数字绘画质量参差不齐;数字绘画作品的普遍廉价化;专业数字绘画教育的空白,数字绘画艺术的弊端也在它超高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比以往任何一门新类别更快地显露出来。 二、数字绘画艺术在当前形势的作用 数字绘画艺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生命力成为商品经济时代下的主流创作方式,在艺术创作方面也不甘落后。虽然数字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挤压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它自身的种种缺陷,但基于总体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传统绘画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巨大冲击下“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个新成员。实际上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数字绘画艺术的出现为传统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性价

摄影与美术的关系

前几日朋友们一起谈起摄影与美术的关系,尤其是激烈地争论到一个话题:学习摄影是否必须要学习美术?因自己早年学习过20多年的美术,也在四川美术学院混过几年,主攻油画,同时也端了二十多年的照相机,算是对绘画与摄影都有一点了解。为回答朋友问题写了一篇《从摄影、美术、PS的关系说起》的帖子,不当之处敬请纠正。 美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发现人类史前的岩画远比文字古老得多,美术早已形成了自己坚实而厚重的系统理论、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及各种艺术流派;而摄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以一门纯机械技术来看待摄影的,或认为摄影最多只是美术的一个附庸品,直到近代才被广泛承认是一项独立的艺术门类。 不可否认,摄影的各种艺术流派和形式都与美术的艺术流派和形式有密切的联系,几乎总是先有美术流派后有摄影流派,这是因为美术历史和文化渊源太长太厚了,摄影与美术又同属视觉造型艺术,摄影艺术自然要从美术理论和美术形式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摄影也有自己不同于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希望大家从中了解美术各种艺术流派和摄影各种艺术流派的来源与发展的渊源关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认为真实客观性是摄影艺术的唯一特性,摄影除了新闻工作和纪实性作品要求必须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外,绝大多数摄影艺术作品并不是对客观真实世界的反映,而是人们借助于照相机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思想,如影楼婚纱、艺术人像拍摄、商业摄影等等,都渗透着摄影师或被摄影主体预先已策划的创作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后期的有意识处理和现在的PS创意作品,都是属于摄影艺术的范畴。 但我们国内大多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在欣赏摄影作品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仅以纯客观真实这个唯一标准来看待和评判摄影艺术,这显然是太过于窄小了,这反映出我们大多数摄影人对世界摄影的各种艺术流派并不了解,尤其是对美术和摄影的关系不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多了解一些美术史与摄影史,做到对摄影主流艺术派别有大致的了解和鉴别,才不至于到处开黄腔、不懂装懂被行家所轻视,同时,也能够极大提高和拓宽我们创作摄影艺术的思路和手法。 就摄影艺术而言,确实与美术是有相同相通的地方,但摄影与美术也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因为摄影与美术有显著区别,所以才自成体系、自成一家,摄影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理论基础和技术技法体系。 相同的方面主要有: 1、两者都是属于视觉画面造型艺术; 2、都是运用构图、空间、黑白或色彩关系来记录、描述或表达自己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对客观世界物体的感受,并以此传递给大众; 3、两者都同属造型美学范围,都能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或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不同的方面或主要区别有: 1、材料或工具不同。美术家是运用画笔、颜料、纸张、布料、木料、泥料、金属等等多种物质材料塑造客观物体;摄影师则是运用照相机、感光胶片、电子感光材料、冲印设备或计算机、后期处理软件等记录或复制客观物体;

中外绘画与摄影选题练习题(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写意画中神似轻形似,多在()上作画。 A.熟宣 B.生宣 C.绢帛 D.羊皮 2.()谨严整饬,一丝不苟、刻画入微。 A.工笔画 B.写意画 C.水墨画 D.版画 3. 没骨属于中国画用墨、上色方法中的()类。 A.白描 B.水墨 C.设色 D.泼墨 4.()是中国画最古老、最基础的技法。 A.白描 B.水墨 C.设色 D.泼墨 5. 长卷是古代书画装裱中最常见的方式,方便用手()舒卷展阅。 A.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 C.从上到下 D.从下到上 6.长卷大多采用()来组织画面。 A.焦点凝视 B.分层布局 C.散点透视 D.固定视点 7. 狭长的立轴被成为() A.横幅 B.立幅 C.长幅 D.条幅 8. 横式画心,装裱后上下翻阅的册页被称为()。 A.推蓬装 B.蝴蝶装 C.蝙蝠装 D.册页装 9. 册页中的“蝴蝶装”采用的是()画心。 A.横式 B.竖式 C.毯式 D.针式 10.装裱为通折连为一体的册页被成为()。 A.蝴蝶装 B.推蓬装 C.经折装 D.蝙蝠装 11. 明朝以后折扇由()传入我国。 A.朝鲜 B.伊朗 C.印度 D.日本 12.黄河以北()山脉岩画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图画遗存。 A.阴山 B.华山 C.玖山 D.九华山 13. 阴山山脉岩画的制作年代可以追溯到()时代早期。 A.旧石器 B.新时期 C.河姆渡 D.半坡 14. 南方岩画多以()手法为主。 A.磨刻 B.敲凿 C.线刻 D.绘制 15. 我国最早的彩陶文化是()。 A.老官台文化 B.半坡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16. 在已经发现的彩陶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半坡文化 17.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花纹中,动物纹以()为主。 A.龙 B.鸟 C.鱼 D.兽 18.仰韶文化彩陶花纹中,人面纹多和()纹结合在一起。 A.龟 B.鸟 C.鱼 D.鹿 19. ()中的黑陶纹饰也达到了很高的装饰水平。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半坡文化 20. 先秦时期绘画的首选载体是()。 A.纸张 B.丝帛 C.羊皮 D.竹木 21. 《人物御龙图》出土于长沙()墓。 A.汉 B.秦 C.楚 D.宋 22. 在缣帛上创作的古画,后人称作()。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

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 19世纪的欧洲画坛处在一个辉煌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几个时期。自达芬奇之后,画家严格遵循焦点透视、明暗投形等光学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主体真实的效果。在30、40年代的写实绘画惟妙惟肖,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例图:米勒的《拾穗者》 1839年当法国学术院向全世界公布摄影的诞生后,摄影以其迅速逼真捕捉形象的能力,使画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绘画发生了变革,接受了摄影的瞬间印象,绘画开始由具象转向抽象,例图:莫奈《日出·印象》消除了绘画的呆板,展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立体主义、野兽主义。 例图:塞尚梵高高更 印象派画家影响了20世纪艺术,后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实际上是吸收了东方绘画因素。 例图:毕加索梵高 一、中国诗画与中国风光摄影的关系 中国画的“意境”也就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传统美学概念。如绘画中的一些术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如古诗中谈到的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物境讲形似,情境讲情感,意境就是用我们现代人常用的情景交融来形容。意境之意,早用于诗,晚用于画,在诗画中有意境者多为写景抒情之作。 例图: 写意与写实不同,它更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简单的说,写意创作就是“发现”与“表现”的过程,写意创作最初萌发于意外的发现,一旦锁定了拍摄目标,就可以考虑如何去表现,也就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中国风光摄影就应该像中国诗画一样,追求写意营造意境,带来完美。 二、风光摄影的意境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影像作品时,就应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入手,去破解中国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例图: 三、中国风光摄影应掌握的几点要素:难、真、美、实 1、难:风光摄影易如门,难精通。 例图:

中外绘画与摄影选题练习题(最新)

中外绘画与摄影选题练习题(最新) 篇一:中外绘画与摄影选题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写意画中神似轻形似,多在( B )上作画。 P3 A.熟宣B.生宣C.绢帛D.羊皮 2.( A )谨严整饬,一丝不苟、刻画入微。P3 A.工笔画B.写意画C.水墨画D.版画 3. 没骨属于中国画用墨、上色方法中的( C)类。P3 A.白描B.水墨C.设色D.泼墨 4.( A)是中国画最古老、最基础的技法。P3 A.白描B.水墨C.设色D.泼墨 5. 长卷是古代书画装裱中最常见的方式,方便用手( B )舒卷展阅。P4 A.从左到右 B.从右到左 C.从上到下 D.从下到上 6.长卷大多采用( C )来组织画面。P4 A.焦点凝视B.分层布局C.散点透视D.固定视点 7. 狭长的立轴被成为( D )p4 A.横幅B.立幅C.长幅D.条幅 8. 横式画心,装裱后上下翻阅的册页被称为( A )。P5 A.推蓬装 B.蝴蝶装 C.蝙蝠装 D.册页装 9. 册页中的“蝴蝶装”采用的是( B )画心。P5 A.横式B.竖式C.毯式D.针式 10.装裱为通折连为一体的册页被成为( C )。P5 A.蝴蝶装B.推蓬装C.经折装D.蝙蝠装 11. 明朝以后折扇由( D )传入我国。P5 A.朝鲜B.伊朗C.印度D.日本 12.黄河以北(A )山脉岩画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图画遗存。P6 A.阴山B.华山C.玖山D.九华山 13. 阴山山脉岩画的制作年代可以追溯到( B )时代早期。P6 A.旧石器B.新时器C.河姆渡D.半坡 14. 南方岩画多以(D )手法为主。P6 A.磨刻B.敲凿C.线刻D.绘制 15. 我国最早的彩陶文化是(A )。P6 A.老官台文化B.半坡文化C.龙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 16. 在已经发现的彩陶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B )。P7 A.龙山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半坡文化 17.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花纹中,动物纹以( C )为主。P7 A.龙B.鸟C.鱼D.兽 18.仰韶文化彩陶花纹中,人面纹多和( C )纹结合在一起。P7 A.龟B.鸟C.鱼D.鹿 19. ( A )中的黑陶纹饰也达到了很高的装饰水平。P7 A.龙山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半坡文化 20. 先秦时期绘画的首选载体是( B )。P7 A.纸张B.丝帛C.羊皮D.竹木 21. 《人物御龙图》出土于长沙( C )墓。P7 A.汉B.秦C.楚D.宋 22. 在缣帛上创作的古画,后人称作( B )。P8A.飞衣B.丹青C.帛美D.小样 23.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D )。P8 A.雕刻B.壁画C.漆画D.帛画 24.今天所能看见的秦汉壁画,唯有汉代(A )中的少量壁画。P9 A.墓室 B.石窟 C.寺院D.书画 25. 画像石的材料为石,以(B )方法制成。P9 A.煅烧B.刻凿C.模印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0:17.7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刘从蓉[导读]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卓越的再现能力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绘画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要: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卓越的再现能力对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绘画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感受、新视野和新方式。摄影和绘画创作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关键词:再现;观念;现代绘画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方传统绘画一向把模仿自然作为唯一的目的,逼真地再现现实始终是画家不懈追求的目标。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西方画家通常使用一种叫做“绘画暗箱”的绘图装置准确地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以此来获取影像作为辅助绘画的工具。绘画作为一门主要的艺术形式发展到十六世纪时,其造型技艺已臻完善。相对于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而言摄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到来,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摄影在诞生之初,只是记录“描图镜箱”的成像一种手段,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逼真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1839年当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摄影术诞生后,摄影以其迅速﹑逼真地捕捉形象的能力使画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初一部分从事绘画创作的画家对摄影采取了抵制和抨击的态度,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曾提出了这样的书面提议:艺术作品产生于智慧以及对艺术的学习,相机永远无法与之相比。他们甚至认为摄影的出现侵犯了绘画的尊严。 迫于摄影技术的问世给画家们带来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去探索摄影无法替代的领域,同时也在思考绘画存在的意义,摄影对绘画观念的改变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许多画家认识到精确的模仿应让位于摄影,绘画应该从再现外部世界转向表现内心世界。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这样评价摄影对绘画的冲击:“摄影所从事的就是篡夺画家的任务,提供精确地模仿现实的形象的任务。为此‘画家应深表谢意’,就像许多摄影家在此之前和从那以后所表达的那样,将这种篡夺看成是事实上的解放。” 摄影的诞生也加速促进了19世纪中叶前比较保守的艺术表现形式向现代艺术迈进的步伐。一方面部分写实画家开始得益于用照片素材从事绘画创作,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印象派画家吸收了摄影反映客观生活的直接和随机性,重视光线和空气对色彩还原的影响,忠实于表现瞬间的现场真实感受。有非常扎实的古典画画风格的画家德加,敏锐地感受到绘画艺术所经历的变革过程,开始以极大的兴致描写歌剧院和芭蕾舞的排练场,用粉笔和油彩迅速捕捉运动的画面,在创作中把不完整的前景人物组合成绘画构图,这种犹如从钥匙孔里看到的,这种特殊的画面创新构图法就是来源于摄影图像的观看灵感和取景方式。 摄影作为部分画家的素材获取手段同时,在构图方式上也影响着一些画家。劳德累克的构图也经常使用类似摄影中的开放式构图,将形体巨大和色彩鲜艳的人物放在画面边缘,不太完整好像被裁切了一样。他还在画面中融入了一些日本浮世绘的风格,以松散的笔触追求简练和鲜明。这种明显受到摄影影响的开放式构图,令画面充满着张力。印象派的绘画与古典主义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标志着现代艺术即将登上艺术的舞台。 摄影无比精确的再现自然能力是绘画所不可比拟的,因为传统绘画的题材,如风景、静物、人物等,特别是人物题材最为适合摄影术的运用。马蒂斯说“画家不用再从事于琐细的单体的描写,摄影是为了这个而存在的……它干的更好更快。”“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 虽然摄影的发展和普及没有不会改变绘画的存在和发展,但是西方绘画观念从再现向表现,从具像向抽象地转向的确与摄影的发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摄影术的成熟和完善大大激发了画家以动态的眼光观看事物,未来派画家主张在运动中表现对象,他们借鉴摄影连续多次曝光而产生的重叠影像,把人和动物绘成多肢体连续不断的画面,来制造绘画的“运动”感,杜尚在访谈中坦言他的《下楼梯的裸女》就是由曼﹒雷的连续摄影启发了的灵感。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也似乎在迫不及待地再现摄影镜头所产生的局限,在其许多比真人头像大几十倍上百倍的人像画作中,常常是眼睛画得很实,毛孔清晰而鼻尖和耳朵却是虚的,以表现镜头脱焦的效果。 摄影术的成熟和完善大大激发了画家以动态的眼光观看事物,未来主义发端于意大利,受立体主义的启发,派生于1910年代,为一种近代的文艺思潮。未来派信奉现代机械文明产生的是运动、速度和力量,而以往的静态艺术是过时的。未来派认为,“一匹奔跑的马,不是有四个蹄子,而是有20个,并且它们都是沿着三角形运动的”,采用以事物的运动和速度状态来表现空间和时间。摄影上的未来主义风格表现为动态摄影。意大利未来主义倡导者安东?布拉加利阿在创作上的实验.大量运用于用摄影表现动静结合,强调摄影图片静态画面上的动态感。他们借鉴摄影连续多次曝光而产生的重叠影像,把人和动物绘成多肢体连续不断的画面,来制造绘画的“运动”感,杜尚在访谈中坦言他的《下楼梯的裸女》就是由曼﹒雷的连续动态摄影启发了的灵感。毕加索本人对摄影也是充满热情,不仅拍摄构图讲究的照片和许多肖像作品,而且记录其绘画过程,他还多方收集照片,剪辑集锦。虽然毕加索不是模仿者,但摄影对他立体派风格的形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摄影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一切,大量绘画作品都衍生于照片。摄影作为画家绘画工具的自然组成部分,一开始只是用来起辅助作用,而后更是发展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德库宁在油画布上粘贴剪好的照片,霍克尼则把照片用在多重影像的构图中,而安迪?沃霍尔用摄影因素构成了他的艺术符号和表现方式,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他的作品几乎说不清算是照片还是绘画,现代绘画与摄影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作为新绘画复兴标志人物的里希特在创作中通过对业余摄影者的照片复制作为创作元素,把经过摄影镜头过滤的客观现实再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以绘画说明摄影”,“照片是最完美的绘画”,里希特用他的名言道出了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摘要在摄影技术产生以后,绘画的发展受到影响,摄影与绘画二者一度表现出紧张的关系。但从客观来看,摄影技术对绘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到现代,越来越多的绘画人员已经在用摄影技术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关键词摄影技术促进影响绘画创作 一.摄影的发展与绘画的关系 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造型艺术便确立了以模仿自然为绘画目的“模仿说”,随着其在古希腊盛行,得以成为西方的经典学说。在摄影术问世之前的二百多年,西欧画家由于追求写实逼真,早已跟一种名叫暗箱的光学器材打上了交道。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达盖尔版摄影术的发明颁布于世,这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当银版照相术首次问世后不久,法国大画家德拉克罗瓦也不免惊叹说:“一幅银版照相胜过一般的描绘,它是对象的镜子。”画家们迫切追求写实逼真的愿望促进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同时,摄影术诞生也在艺术界引起巨大波澜,这意味着崇尚写实的写实绘画受到冲击和挑战。不同的画家对于摄影术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他们或者畏惧、轻视;或者重视,认为可以利用。 进入20世纪,摄影术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照相机本身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彩色摄影取得高度成就,由摄影术产生的形象传播工具(电

影,电视,录像,电脑,数码艺术等)迅猛发展。实际上,现代画家们很难与摄影分手,其紧密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对绘画而言,摄影术的挑战在继续,影响在扩大与深化,而画家利用照相则比19世纪更为普遍。 二.具象绘画 “具象绘画”这个概念它包含的意义广泛,所有以形象 的表现性为表征来呈现客观世界的艺术图像都可纳入具象绘画的范畴。相对传统写实绘画,当代具象绘画更强调表现而不是再现,强调艺术家的观念的渗入和主体的创造;相对于抽象绘画来说,具象绘画保持了视觉与自然形象的视觉联系。 三.摄影对绘画观念的介入 摄影与绘画虽然同样源于影像经验,以照片为参照物,不同时期艺术家对照片的态度与精神指向不尽相同。艺术家运用照片进行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大致三类: 1.利用照片, 获取素材。塞尚于1885年至1890年间所画的《洗澡的男子》,就是根据一张照片中模特儿的姿态创作的。塞尚一贯认为画画并不是盲目地复制现实,它意味着诸种关系的和谐。在这摄影对具象绘画创作的影响里,塞尚当然也不会去“盲目地复制”那张照片。他创造性地赋予油画许多新的变化,诸如背景的改变,胡子的取消,双腿的加长和加粗,透视的缩短,以及明确地用线条勾出全身边缘轮廓,大大加强了这位浴者的立体感,使之仿佛要从画幅里走出来一样。

中国绘画,艺术鉴赏

中国绘画: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这与西洋画是不同的,西洋画主要依靠明 暗调子,即通过光投射到对象上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来造型。中国画则主要依靠线条来造型。线条不仅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用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明暗,因此,中国画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有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等种种区别.而单是中国古代画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出了十八种描法,称为“十八描”,它包括:铁丝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枣核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柳叶描、竹叶描、混拙、撅头钉描、枯柴描、蚯蚓描、高古游丝描、琴统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拆芦描等等,这么多的线的描法,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而且古代中国画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用笔的“五忌”、“六要”。用笔五忌是指忌刻、板、枯、弱、结;用笔六要是指一要自然有力,二要变化有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松灵而凝炼,五要刚柔相济,六要巧拙互用等。这些都是画家们的经验之谈,可作为我们品评中国画的借鉴。 用墨就像用色,主要目的是表现物体的色彩、明暗等。墨虽然是黑的,但中国画却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的说法,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如果把自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于湿之分,只干不湿太干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于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才有气韵。一般来说,用墨之法,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之分,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时候需有浓墨、淡墨在旁呼应,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积墨,就是用浓墨和淡墨连染连敷几次,使其出现一种深厚的味道,破墨,则是先用淡墨上纸,趁湿再浓墨加上,由于宣纸的特殊性能,会变化出一种奇妙的韵味。擂墨,就是用大楷笔蘸浓墨,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致淡,参差不齐,谓之擂墨。因此,用墨和用笔又是分不开的。 中国画因为讲究笔墨,所以评论或欣赏一幅中国画,就要看它的笔墨功夫。一般认为,笔墨大胆、雄健、流畅、自然,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是好的:反之,笔墨轻嬴、困弱、滞凝,则是不好的,笔墨常关系着一幅中国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画法洗练纵逸的写意人物画,梁楷以寥寥数笔就把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那种桀骜 不驯、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可谓“笔”简意赅。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 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 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 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 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张卿子像》中国画明曾鲸此图描绘的是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是我国传统肖像画的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中国画(宋)范宽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单从构图上来说,此画应属平易之作,但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造型的峻巍。作者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了一个大质量的山峰,造成了一种心理效应,即所谓的“振人心弦、夺人魂魄”。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作者先用颤涩的侧峰勾勒出山岩峻峭的边沿,然后多层次地运用坚劲沉雄的中锋、雨点皴塑出岩石向背的纹理和质量感,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境界。范宽作画常从真山真水中滋发妙悟与灵境。既强调写生,又能妙造其意,得山之骨法,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卓具开拓精神的大师 《花篮图》中国画(宋)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26.1厘米),但以极其

设计与摄影的关系

设计与摄影的关系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主修的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好多,主要就是通过用视觉来向人们传达各种信息,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更而在视觉和精神上得到充实。我觉着我在大学学了视觉传达设计觉得很有用,不仅仅对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很多时候都能对周围的物象得到准确的理解和充裕,更而对我在实际创作中产生更有用,更丰富的知识。很多时候设计的创作都离不开与设计有关的专业,然而这个月里刘冰老师带我们走进摄影的世界里,去了解摄影,去看看摄影那种独特的气息,那种美丽的感觉与享受。而摄影却与设计有着相辅相成,充实与补充的关系。 摄影对于我们设计的学生并不陌生,总是有很多设计班的同学都很喜欢拍照,喜欢那种拍照独特而又自然的感觉,喜欢把自己的身影留在大自然的某个时刻,留着最幸福的瞬间。大学刚来的时候,寝室人就有很买了相机,接二连三的很多我们设计系的同学都买了相机。但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创新,摄影也在发展,出现了很多胶片机,数码相机,就连现在手机都很拍出很好的摄影效果,这充分说明了摄影在当代的社会是一种流行’时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式。这更而对于我们用脑子去创作的设计生给予了更加简便的方式。摄影与设计他们共同承但这一种信息传达任务,并且有着相同的审美要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我们在刘冰老师的讲解下,渐渐的懂得了一些关于摄影的原理,曝光过程,后期制作等并通过搜集资料慢慢的了解了摄影的历史,越来越清楚的知道了摄影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摄影与设计是有着极强的关联性的,很多时候,这种关联性在艺术上是一直延伸下去的。尽管设计和摄影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从技术、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上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但同为平面艺术,其相通性就是无论技术手段如何改变,技术都是服务于画面中的各个组成元素,最终都是一副图画。我们在创作设计时,时常很多时候都借助摄影来完成某一副作品,比如我们学过的版设设计广告设计等都和摄影息息相关,大部分都要通过相机来完成一副图片,然后再用设计加工制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用相机随意的去拍摄某些自己喜欢的画面,自从慢慢的了解到摄影,现在在去拍摄某些画面时,都能很专注的去拍摄,与曾经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图片通过专业拍摄之后,能更好的在设计画面制作中产生更大效果。在艺术中,设计对情绪的影响,以及设计美给人愉悦的感受,这一点设计和摄影语言表达上的应用是相同的。艺术家在每一色块、每一笔触中赋予的精神性,可以经历时代的洗礼。在现代,设计和摄影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从摄影家转行为设计师或者画家,或从设计师转行为摄影家的事情。在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已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表现手法上日趋多样化。设计是摄影的姊妹艺术。设计的很多基本功,如对画面的把握、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构图的选择等等,对于摄影也是通用的。有设计基础的人进入摄影可在很多方面轻车熟路、事倍功半。特别是当设计者在摄影过程中、包括后期处理影像时,设计者会因对设计特性的擅长而将技法溶入到拍摄和影像之中,产生的影像作品给摄影带来了很多画意的感觉。达到那种随性所欲的感觉 . 摄影艺术从它诞生之时就受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设计与绘画的浸染,并且从文学、戏剧、音乐、建筑、雕塑、书法等艺术中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然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