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省林业厅浙林资[2007]48号文件要求,为保证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发展义乌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掌握全市生态建设动态、科学监测林业建设质量、客观评价建设成效的有效方法,是义乌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在需要,为义乌市制定林业管理政策,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动态的数字化森林资源档案,有效解决10年开展一次森林资源调查所造成的调查成果缺乏时效性的问题。

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问题分析

有利条件是2007年我市正在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届时将建立义乌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态监测技术要求高,技术人员业务需进一培训提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技术人员,动态监测涉及林业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内容广泛,需要一定的装备和经费。

三、体系建设目标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不仅涉及监测理论与技术层面,而且涉及人员、设施、管理体制等实施层面。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和监测系统实施的各种条件,形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1、建立并逐步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把资源动态监测数据落实到镇(街)及以下单位。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以小(细)班数据更新为基础,小(细)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本单位,小(细)班内林相基本一致,小(细)班调查对林分因子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包含具体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每年更新全部小(细)班数据,能够提供详细的汇总表格。

2、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把全市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到年底,能及时反映当年森林经营绩效,为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并分解到镇(街)提供依据,有助于全市林业的正确决策。

以实时化的年度监测为突破口,近期以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时效性为主要目标。

3、建立以地面调查为基础,以抽样技术与模型技术集成、“3S”集成的市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先进科技成果,实现监测体系的综合化、实时化、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

4、提高成果质量

产出各项专题图件、表格,编制专题报告和综合成果报告,扩大监测成果的应用领域,提升监测成果的使用价值,提高监测成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活力。

5、实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年度公报

实行市年度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统计分析公告,监测全市森林资源变化状况,市生态监测指标,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域发展宏观生态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四、体系建设技术路线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小班的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小班抽样调查。首先对小班数据逐年更新。然后,通过二阶分层回归抽样估计方法,把外业调查工作量减少到合理程度,对全市总体蓄积量作出抽样估计、总体控制。抽样强度为,每年抽取1/10村(不重复),对抽中村内的全部小班进行复位调查,则10年对全市轮查一遍。建立连续性的森林资源调查体制(而不是期间性的间断制),完善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整个动态监测方法由一系列过程组成,包括小班档案更新、小班蓄积生长模型更新、小班抽样蓄积更新、全市总体蓄积抽样估计与统计推断等。

对基于小班数据更新的动态监测方法,需说明的是:原小班调查数据为目测数据,目测数据的精度,即原小班调查的质量对现在数据更新成果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原数据的可靠性问题需要预先确认。现在抽样小班采用实测调查为主,结合目测调查,外业调查仍有一定的工作量。

五、体系建设技术方案

1、小班数据更新与统计汇总

(1)按照《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的有关技术标准,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后面积、蓄积、地类、林种发生变体的小(细)班进行数据更新,小班界线发生变化的小班,勾绘小班界线(允许增加或减小小班),按变化后的因子填写小班卡。

基地造林(包括退耕还林)的档案资料(地形图、设计、验收材料),由绿化造林科提供。

资源调查以来的森林火灾调查档案,由防火办提供;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档案,由森林资源科提供;乱砍滥伐林木档案,由林业派出所提供;森林病虫害档案,由森防站提供;林业站,林场要做好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相关工作。

(2)利用生长经营模型更新小班蓄积

以全市为单位,建立生长与收获模型,为小班蓄积数据更新服务。

在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指导下,搜集整理标准地、样地调查资料,结合义乌市森林资源消耗特点、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实际情况,研制适用于小班数据更新要求的生长经营模型。

模型因变量可以是生长率、蓄积量等,自变量包括年龄、密度等,如有可能,引入立地因子作为自变量。

(3)小班抽样调查

以小班为调查单元,进行抽样、小班复位调查。

当年复位调查小班采用调查的实际数据。

(4)小班回归更正小班蓄积

非当年调查小班则进一步采用回归模型校正数据。需研究:①小班前期(单位)蓄积与现状调查(单位)的回归关系;②生长模型更新后小班(单位)蓄积与现状调查(单位蓄积的回归关系。选择回归效果好的回归模型进行校正。

(5)统计汇总

小班统计汇总后,得到详细的各种地类、林种、起源、树种等森林资源数据,包括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等等。

2、小班抽样估计与结果检验

研究基于小班抽样(不等概率抽样)的总体蓄积推断,控制与检验小班数据更新结果。

小班抽样调查方案另需详细研究。小班抽样调查技术包括抽样方式、抽样估计公式等。

小班抽样方案设计采用分层二阶抽样回归估计模式。

分层因素可以是:按树种分层,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层,按树种结合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层。一般根据树种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分层,如松高、松中、松低、杉高、杉低、阔高、阔中、阔低。如果某些层的一阶或二阶单元数太少,则按单位面积蓄积量按树种归并,单位面积蓄积量不作分层因素。

分阶因素:以全市为总体,分村、小班二阶。以村为一阶单元,样本相对集中,有利于外业调查工作开展。

3、专题调查与综合监测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综合的动态监测。

小班数据更新与小班抽样检验以主体森林资源监测为重点。林木和林地是森林资源的主体,林木和林地以各类森林蓄积和面积为主要监测指标,主体森林资源监测是综合监测的基础,在综合监测中处于核心地位。

现代森林资源监测向综合监测发展。为了开展森林多资源和森林生态综合监测,需要开展专题调查,如森林生长与消耗调查、珍稀植物与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森林健康调查、森林土壤调查、森林环境效益调查等等。

六、体系建设成果报告

有关表格:提供市级资源数据,分解到镇乡(街道)、村的数据供参考。

动态监测报告:动态监测技术总结、资源数据分析。

根据小班数据更新结果,结合本市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必要的专题调查,在如下内容中择项分析。

1、森林多资源与林业生态综合监测成果

(1)传统森林资源监测

包括:林地、林木、森林植被等。

(2)森林多资源监测

包括: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资源等。

(3)森林健康监测

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酸雨危害等。

(4)林业生态监测

包括:森林生物量,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功能,如林地土壤侵蚀、林区水资源、碳循环等。

2、重点区域监测成果

以重点流域、重点镇乡(街道)为单位的监测。

3、重点工程监测成果

如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等林业工程的监测。

4、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年度连续动态监测成果,结合林业政策、发展规划、实施措施,作出中、长期的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5、森林资源评价

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现有监测指标,研究并形成适合我市实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监测体系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力。

根据监测成果、评价指标,开展森林资源质量与功能评价。

七、实施计划

1、5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初稿,讨论修改。

2、12月底前完成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

4、12月底提交成果。

八、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与队伍保障

组织保障是搞好综合监测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强综合监测体系的领导,集中力量有效开展监测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林业局、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指挥和组织全市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实施,审查监督体系建设规划与年度计划,主持体系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等。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监测办公室,成员由办公室、森林资源科、绿化造林科、林业派出所、森防站、防火办负责人组成,林业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组织、协调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宜。同时,加强全市调查监测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专人从事调查监测工作,依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制度开展调查监测工作。

2、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灵魂。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作,涉及人员多,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尤其是野外作业条件十分艰苦,要保证监测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做到每一步有章可循,进行层层控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全过程重视质量问题。其次,要加大对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检查中对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工作,除责令责任人返工重做外,应严肃处理,切实提高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3、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要提高对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稳定专项业务经费的渠道,确保并逐步加大监测工作的投入,每年动态监测经费45万元。

义乌市林业局

2007年5月22日

玉环县2007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报告

玉环县2007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报告 1.1森林资源现状 1.1.1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42.1%。 全县林木绿化率(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四旁树占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数)42.7%。 1.1.2地类与林种面积结构 1.1. 2.1各地类面积 玉环县总面积550518亩。其中:林地面积294863亩,占53.56%;非林地面积255655亩,占46.44%。 林地面积中:有林地227586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7.18%;疏林地820亩,占0.28%;灌木林地5967亩,占2.02%;未成林地10230亩,占3.47%;苗圃地119亩,占0.04%;无立木林地6094亩,占2.07%;宜林地44039亩,占14.94%;辅助生产林地面积8亩,占0.003%。详见图3.1。 图3.1 林业用地各地类面积比例 辅助用地0.003% 0.04%

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225080亩,占98.90%;竹林2506亩,占1.10%。乔木林中:纯林面积198438亩,占88.16%;混交林26642亩,占11.84%。 灌木林地面积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3980亩,占66.70%;其它灌木林地1987亩,占33.30%。 未成林地面积中:未成林造林地10230亩,占100%。 无立木林地面积中:火烧迹地1931亩,占31.69%;其它无立木林地4163亩,占68.31%。 宜林地中:宜林荒山12954亩,占29.41%;其它宜林地(包括25°以上坡耕地和撩荒地)31085亩,占70.59%。 1.1. 2.2林种面积结构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3个地类划分林种。各林种面积详见图3.2、表3.1。 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合计面积234373亩,其中:防护林158777亩,占67.75%;特用林4894亩,占2.09%;用材林3540亩,占1.51%;薪炭林13885亩,占5.92%;经济林53277亩,占22.73%。各林种面积结构详见图3.2。 图3.2 各林种面积比例 1.51% 2.09% 薪炭林 5.92% 22.73% 防护林面积中:乔木林155531亩,竹林815亩,疏林地820亩,灌木林地1611亩。各类防护林面积占防护林总面积比例分别为97.96%、0.51%、0.52%、1.01%。 特用林面积中:乔木林4521亩,竹林2亩,灌木林地371亩。各类特用林面积占特用林总面积比例分别为92.38%、0.04%、7.58%。 用材林面积中:乔木林1901亩,竹林1639亩。各类用材林占用材林总面积比例分别为53.70%、46.30%。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3S技术, 既 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优越性和应用方法。 总结了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3S技术 引言: 森林是林业的基础,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与安全 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和关心,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 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因此,新技术的运用是实现森林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科学的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 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需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3S”技术,既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一、3S技术简介 3S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 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区域和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 宏观决策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整个系统由卫星部分、地面接收部分及用户组成。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进行实时定位、测距、勘界、收集矢量数据[2]。 3、遥感技术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2021年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源进行管护责任区域划定,并建立森林和湿地资源管护责任区与护林员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构建起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网络队伍。将林长制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责任人。 (一)管理方式通过专职护林员队伍整合组建、森林资源网格化区划和专职护林员与管护责任网格对应落实,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林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平台。 巡护系统主要包括林长、林长办工作人员、基层监管员和专职护林员等人员,具有专职护林员巡护轨迹记录上传、巡护发现问题上报处理、巡护轨迹及发现问题统计展示等功能。各级林长通过手机APP 对巡护系统中展示的生态富民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等数据进行指挥调度,实现分级管理,逐步实现林长制信息化。用法治精神,推动各级林长用交办、督办等方式履行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组建队伍×.监管员原则上由基层林业站所人员或包村干部担任。 ×.分级设立“林长”。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 . . . .. . 研究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作业名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学号: 学生: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概述 引言: 森林资源与人类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关系,但是要达到森林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本文概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背景,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目标以及包括3S技术、抽样技术、数学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新技术在内的一些新技术,并对今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发展进行展望。 1、关于概念的界定 1.1森林资源 从广义上讲森林资源是包括了林地、林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构成森林资源环境的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的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资源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1]。 1.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指根据监测的目标,运用相关技术与指标,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情况,以及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定期的调查、核查、检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过程[2]。 2、提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背景

2.1 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产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森林资源的衰减,森林面积的减少,进而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就改变了人们对森林的传统认识观念,使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除了要产生经济效益外,还要更加注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经营森林是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基础[3]。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人类的干扰与恢复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森林资源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引起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2.2 监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1975年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的成果已在我国的林业决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森林多种效益认识的加深,随着森林资源经营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体系急需进行更新和完善[4]。以省为总体,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动态监测体系,虽然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省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然而,却难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更难反映地区以下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充分地利用现行的先进技术,以较少的投人获取可以有效地直接服务于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信息。其次,目前的监测体系难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 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林长办要求,为着力开展林长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总体部署,认真贯彻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样板”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构建“增绿、护绿、用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监测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林长制信息化建设与*林业微信公众号、林长制专栏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林业生态治理动态信息、林业政策法规、便民服务、监督建议提供渠道,进一步团结群众力量,共同保护森林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实现*区“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愿景。 三、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根据*年*区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初步统计,*区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万亩,占*%; 湿地面积*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为贯彻落实省林业局《关于做好“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林业资源实际情况,按照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亩、不大于*亩的要求,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及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将辖区内所有森林和湿地资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森林资源论文森林资源评估论文 浅谈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义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严管林”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和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虽然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但是全国森林覆盖率

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l%,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左右。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0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则只有35立方米。森林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在0.2~0.3的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0.1%。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生长量为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总之,我们要用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森林资源面临的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森林资源名为国家所有,实为企业自管自用,产权虚置、政企不分、责权不清,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 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地方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地方二类调查严重滞后,森林资源家底不清,多数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forestresourcemonitoringsystemisameasurementofforestresourceswithi nadynamicdocumentandevaluatecertainspatialandtemporalrangeoftechnicalsystems.I nthemonitoringsystem,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theobjectofthemonitoringoffor estresources.People'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tr esources,andspaceandtimearetodefinethescopeandmodeofmonitoringactivities.Fores tResourcesMonitoringSystem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playsanimportantrole,t husenhancingthebuildtopromote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resourcesandthemanag ementofthemonitoringsystem.Thisarticleberelated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a nddoasimplecommentary.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 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浅谈德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浅谈德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 【摘要】本文总结并简单介绍了德国森林资源及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二是全国森林健康调查;三是全国森林土壤和树木营养调查。 【关键词】德国森林资源;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德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森林健康调查,该项调查从1984年开始每年进行。二是全国森林清查,周期为10年,1986-1988年原西德开展过一次,2001-2002年开展了东、西德合并后的第一次真正全国范围的清查。三是森林土壤调查,1987-1993年开展第一次,2006-2008年第二次,周期为15年。从抽样框架上看,德国的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以高斯-大地坐标系为基准建立的系统性网状抽样(16km×16km,8km×8km或4km×4km密度)的监测样地体系,称为大规模森林状态监测体系,简称水平I 监测体系;第2个层次是在典型的森林地区建立固定观测样地进行的森林生态系统强化监测体系,简称为水平II监测体系;第3个层次是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一般问题,由一些集中的研究组织和研究场地构成。 从监测内容上看,德国国家森林资源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二是全国森林健康调查;三是全国森林土壤和树木营养调查。3种调查周期不同,内容不同,综合起来,构成了德国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体系。 1.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德国的森林调查始于1878年,初期是通过询问作为纳税的基础,各地做法各异不便进行比较,逐步发展成比较系统的森林经理调查,这项工作主要在国有林、集体林和大的公司林中定期进行,小林主的森林一般不进行正规调查,因此,常造成整体森林资源不清问题。西德1971年对巴伐利亚进行全州森林资源清查,1976年开始讨论全国森林清查问题,直至1984年修改联邦森林法,明确规定用抽样调查方法,全联邦统一程序进行清查,必要时应定期复查。从1986年到1988年各州进行了森林资源清查,最后由西德农林部汇总分析,于1990年印出报告。森林现状的解析基准日为1987年10月1日。调查由各州独立进行,利用GIS 进行全国汇总。这次调查,联邦森林面积计算误差为±10万hm2。目前德国正在酝酿进行新一轮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调查将涵盖所有15个州,面积约35万km2。 2.森林健康调查 森林健康调查的目的在于弄清大气和土壤污染引起的森林损害趋势和程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就开始大气和土壤污染对森林损害的研究,到80年代整个欧洲发现森林落叶和颜色发生异常,尤其是中山地带的针叶树更为突出。初步研究结果可能是空气污染所致,于是欧洲成立了“空气污染跨国长期公约组织”,有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参加。决定从1985年起各国每年进行1次森林损害调查,参加国统一布点,在地形图公里网上每16km×16km布置样点进行观察并呈报成果,用于对整个欧洲进行监测,这个组织到1992年发展为23个欧洲国家,4456块样地,94699株样树,每年进行1次监测调查。 德国森林健康调查始于1984年,是在4km×4km的森林资源清查样地上进行的,为了避免对森林清查工作的影响,将损害调查样点向北移200m,从样点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省林业厅浙林资[2007]48号文件要求,为保证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发展义乌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掌握全市生态建设动态、科学监测林业建设质量、客观评价建设成效的有效方法,是义乌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在需要,为义乌市制定林业管理政策,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动态的数字化森林资源档案,有效解决10年开展一次森林资源调查所造成的调查成果缺乏时效性的问题。 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问题分析 有利条件是2007年我市正在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届时将建立义乌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态监测技术要求高,技术人员业务需进一培训提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技术人员,动态监测涉及林业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内容广泛,需要一定的装备和经费。 三、体系建设目标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不仅涉及监测理论与技术层面,而且涉及人员、设施、管理体制等实施层面。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和监测系统实施的各种条件,形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1、建立并逐步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把资源动态监测数据落实到镇(街)及以下单位。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以小(细)班数据更新为基础,小(细)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基本单位,小(细)班内林相基本一致,小(细)班调查对林分因子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包含具体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每年更新全部小(细)班数据,能够提供详细的汇总表格。 2、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把全市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到年底,能及时反映当年森林经营绩效,为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并分解到镇(街)提供依据,有助于全市林业的正确决策。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从核心概念出发,介绍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法,比较国内外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特点,同时分析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现状。在分析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形势对监测工作的需求,指出中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为监测内容多样化、监测周期年度化、监测技术标准化、监测手段一体化和监测信息共享化。 关键词: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研究进展 1、森林资源监测的内容和建设构想 我国现在各方面的监测体系很多,林业部门除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体系外,还有沙漠监测、生态定位观测、森林病虫害观测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还提出了森林环境监测体系。各种调查监测体系如何协调配合,从而实现跨部门、多学科共同监测国家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目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GIS 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是建立我国林业科学监测体系的必由之路。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首先必须对监测对象的现状有科学的认识,认识监测对象发展的科学规律。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内涵和任务正发生巨大的转变,一是由单一林木蓄积调查为主的资源调查向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转变;二是由资源现状调查向动态监测转变;三是由以地面调查为主向地面调查与应用科学技术全面结合转变;四是由单独的技术调查向技术和执法性相结合的调查转变。为了适应林业工作向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性转变,监测工作必须首先实现战略性转变:从单项的监测向综合的、动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分析和评价转变;从侧重于宏观监测向宏观监测、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并重转变;从以地面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监测评价方法,向以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监测评价方法转变;从单纯搜集信息向信息更新与管理,为决策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服务转变。国家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内容组成部分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荒漠化监测体系、林火监测体系、湿地监测体系、生态工程监测体系、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其他监测体系。基于对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一林业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的认识,我国提出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确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主体、各专项监测相结合的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系统和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主体、各专题调查相结合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系统为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2、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新技术 2.1 3S技术 3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0072153.html,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解析作者:张荣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森林资源的分配情况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为了充分掌握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作为保护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监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设备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参考国外的先进成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地监测实施方案,在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该文主要介绍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种类,并且分析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期望,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与策略措施,期望可有效提升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森林资源 ;调查 ;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7.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067-02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应对森林资源监测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完善监测技术,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详细调查与了解森林资源的信息,将其作为制定林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森林资源的详细信息,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保护策略,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长期健康发展。 1 ;森林资源监测种类 根据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的缺别,监测形式具有多样化,常见的为以下几种。 1.1 1级调查 1级调查主要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监测,将各大省区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对其所在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规模等内容[1]。 1.2 2级调查 2级调查的对象是一级行政单位的森林管理场所,主要针对某个单独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实际的场地布置情况等内容。 1.3 3级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 tresources,,.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转向环境保护的目标,特别是在森林健康监测以及森林资源监测方面越来越突出。 进行森林资源监测不仅能反映当前资源状况,并且能够对上一期经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以及为下一期经理措施提供依据。 1概念界定 从上个世纪到当今学界,我国许多从事林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都提出过森林资源监测的概念。李宝银等提出森林资源监测就是对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森林资源状态的跟踪观测,掌握其变化情况;构成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必须具备森林资源监测的空间完整性、时间统一性、调查连续性、方案兼容性、标准统一性、成果可靠性和工作系统性[1]。陈谋询等认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是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量测、记载、分析和评价的技术系统,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组织、规程、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有机体[2]。刘安兴提出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各种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对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满足对森林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3]。武刚却认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而森林资源动态是指森林资源由期初状态经过监测期内变化变成了期末状态的过程[4]。曾伟生等认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先进手段,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的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监测关注的是动态变化,强调的是连续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多次连续的森林资源调查就构成了森林资源监测[5]。尽管各个学者对森林资源监测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监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的观点上达成了一致。另外,对森林资源监测所运用的技术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界定森林资源监测概念时,会伴随着一些细小的变化。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组成 林业部相关文件中规定: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组成[6]。其中,国家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年度资源监测组成,地方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场)为单位的资源监测,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把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森林资源监测有机地连成一体,达到及时和迅速监测全国森林资源变化和辅助经营管理决策的目的。在另一个文件中,又规定了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省(区、市)、地(市)和县(局)森林资源监测,其中省、地森林资源监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提纲与部分答案

森林资源监测复习资料 1.森林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2.林地 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 3.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森林调查小班 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5.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6.森林蓄积量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7.一元材积表 一元材积表只根据立木胸径一个因子编制和查定立木材积的材积表。 8.遥感光谱分辨率 指传感器所能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设置、波长间隔的大小。 9.遥感空间分辨率 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实地尺寸或大小,或是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使用来表征传感器获得的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和瞬时现场来表示。 10.简述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立地因子有哪些及其含义?(不少于5种)(P100) (1)气候因子 包括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 (2)土壤因子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各种树木都要求适宜的土壤条件,森林生长发育的状况、生产率的高低、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品质以及森林分布等都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土壤是森林的主要生态因子。 (3)生物因子 森林中除林木外,还有许多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

遥感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综述 全球变化涉及到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表及地表上各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环境变化。其动态监测则需要宏观、适时的数据源和高效合理的分析,因此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成为研究全球变化与对地观测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中RS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经济性、时效性等特点,丰富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源为地球上环境与资源动态变化信息提供数据支持;同时GIS技术因为其丰富而完备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的研究中主要负责海量数据的查询、检索和管理,以及复杂的空间分析。目前结合RS和GIS的动态监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情况动态监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以及自然灾害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1]。因为首先,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设计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的问题。人们借助3S(RS、GPS、GIS)集成技术,发展出一套土地利用动态检测方法:首先解译不同时期资源卫星影像或与以前土地利用图等进行比较;在发现变化区域后运用后处理差分GPS技术实地获取该地区空间位置,与此同时认为记录当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况以备属性数据处理;然后利用GIS 进行空间数据组织、管理、分析与可视化[2]。基于此,刘正军等[3]以论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为研究区进行的卫星遥感与GIS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方法,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实现方法等,RS、GIS技术的集成为有效地进行土地利用监测和快速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保证。潘竟虎等[4]基于TM/ETM卫星遥感数据,运用GIS方法,对江河源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刘慧平等[5]在归纳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监测方法、目前的水平及与其相关的遥感图像分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Qiong Wu等[6]利用RS和GIS技术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尔科夫模型和回归模型可以很好的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分析以及预测。Adel Shalaby等[7]以1987年和2001年获取的landsat数据为基础,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和后分类变化监测技术,得到埃及西北部沿岸的土地利用在这一时期内的变化情况。然而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信息的获取偏重3S技术,特别是RS。由于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误差、错误等情况的存在,因此仅仅基于RS和GIS数据未必能真正全面显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其次,由于数据量和质量问题以及对动力机制的认识尚不明朗,所以模型大多功能不完善。因此一方面要借助3S技术集合区域内自然人文等多方面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GIS与其他用户模型的集成[2]。 随着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一体化的发展,资源生态环境遥感研究工作正向快速、精确、实用、经济的方向发展。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地显示各种生态环境类型的特征与分布,遥感图像多时相的特性又可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丰富的可供定性定量分析的信息。李玉霞等[8]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利用CBERS-02星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生态环境调查,为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周乐群等[9]运用RS、GIS、GP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元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长江三峡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监测成果表明,经过15a的综合治理,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遏制。2007年太湖大规模蓝藻爆发,在此引起了人们对太湖环境的关注。陈云等[10]以2007年4月23日CBERS-02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精编版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 tresources,,.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转向环境保护的目标,特别是在森林健康监测以及森林资源监测方面越来越突出。 进行森林资源监测不仅能反映当前资源状况,并且能够对上一期经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以及为下一期经理措施提供依据。 1概念界定 从上个世纪到当今学界,我国许多从事林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都提出过森林资源监测的概念。李宝银等提出森林资源监测就是对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森林资源状态的跟踪观测,掌握其变化情况;构成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必须具备森林资源监测的空间完整性、时间统一性、调查连续性、方案兼容性、标准统一性、成果可靠性和工作系统性[1]。陈谋询等认为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是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量测、记载、分析和评价的技术系统,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组织、规程、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有机体[2]。刘安兴提出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各种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对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系统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满足对森林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3]。武刚却认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而森林资源动态是指森林资源由期初状态经过监测期内变化变成了期末状态的过程[4]。曾伟生等认为按照通常的理解,森林资源监测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先进手段,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的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监测关注的是动态变化,强调的是连续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讲,多次连续的森林资源调查就构成了森林资源监测[5]。尽管各个学者对森林资源监测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监测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的观点上达成了一致。另外,对森林资源监测所运用的技术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界定森林资源监测概念时,会伴随着一些细小的变化。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组成 林业部相关文件中规定: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组成[6]。其中,国家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年度资源监测组成,地方森林资源监测是以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场)为单位的资源监测,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把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森林资源监测有机地连成一体,达到及时和迅速监测全国森林资源变化和辅助经营管理决策的目的。在另一个文件中,又规定了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省(区、市)、地(市)和县(局)森林资源监测,其中省、地森林资源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