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西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三种。便秘的病因是复杂的,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可相兼出现,或互相转化。辨证应以虚实为纲,阴阳气血为目。其病位在大肠,病机与脾胃肺肝肾有关。西医疾病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因为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故不能拘泥于此。治疗时应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疗;进展;生物反馈 慢性功能性便秘[1](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排便的生理机能发生了失调或者紊乱,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导致不能按时把粪便排出体外,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对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外基本上一致[2],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据统计,其中STC约占功能性便秘的37.5%~45.5%。 1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精神神经因素[3]。排便动作是经过感受器感受,神经传导冲动,中枢神经处理冲动,再反馈到参与排便的肌肉。由于排便感受器分布在直肠下段,人可以有意识的使直肠排便反射消失,暂不排便。北京地区[4]30~39岁组的便秘人群中,由于精神紧张、工作疲劳引起的高达38.1%。 1.2胃肠道运动缓慢、缺乏动力。由于缺乏维生素B,胃肠道蠕动会受到影响,各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形成便秘。老年人[5]因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肠道蠕动减慢、动力缺乏,导致便秘。 1.3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壁反应性减弱。饮食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粪便量过少,对肠道的刺激不足,不易产生排便反射,形成便秘。 1.4其他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饮食不规律,以及药物引起的便秘。 2 诊断标准 1994年发表的题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一项全球共识”的文章,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Rome I标准[6]。1999年在罗马对Rome I标准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土泻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组成:白术(土炒)三两,白芍(酒炒)四两,陈皮(炒)半两,防风一两,或煎或丸,久泻加升麻。陈皮理气补脾,防、芍泻木益土。吴鹤皋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减,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这个方的主治证候的病机,是属于肝旺脾虚。逍遥散是肝郁脾虚。它是一种肝旺脾虚也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根本讲还是肝脾不和,肝旺可以克伐脾胃,造成肝脾不和。脾虚可以不养肝,造成更加肝旺。所以肝旺可以克伐脾胃,加重脾虚。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津液。血不养肝,肝的阴阳失衡,肝就更旺。所以肝旺脾虚往往造成一个连带的一种恶性循环。肝旺乘脾反应在腹痛。脾虚不运化水湿造成泄泻。所以土虚木乘,这种痛和泻,痛则治肝,泻则治脾。那肝脾同病产生腹痛、泄泻。泻必腹痛。泻后有一段时间痛可缓减,就可以减轻。所以主要特征是痛泻,它的病机是肝旺脾虚

了。这是肝脾不和的第二个类型。调肝脾这一节三个类型,四逆散是肝脾气机郁滞,那是偏实证。 逍遥散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血虚;应该说疏肝、健脾、养血全方,虽然是调的,调补,有这种调补作用。所以过去秦伯未说逍遥散,大家认为它是疏肝那个作用,疏肝是逍遥散基本作用,认为是错的。逍遥散很重要对肝来讲,还是个调肝。因为疏肝、健脾、养血是逍遥散基本的功用。针对的肝郁、脾虚、血虚,而作为肝来讲呢,体阴用阳,所以它的疏泄、藏血两方面对于逍遥散来讲,既有肝气不舒,又有肝血不足,又有血虚。所以它这个调肝,不是光疏肝。这个作为痛泻要方是肝旺脾虚。肝旺脾虚,就是说这个也是肝脾不和,也是一种虚实夹杂的。肝木之旺,腹痛体现实的方面。脾虚不运,才是泄泻。那这是体现了虚的方面。那必须补脾柔肝,补脾增加脾运化功能;柔肝是使肝不旺,这样祛湿止泻。 痛泻要方,这个方是Ⅱ类方。白术是君药,用来健脾祛湿。芍药看作臣药,所以白术、芍药这个结构,也是一种调整肝脾功能。健脾燥湿基础上,柔肝调和肝脾,避免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陈皮可以理气化湿。这个方里边,特殊一点的就是防风。防风的运用可以把它看作它佐药为主的,那防风运用以散外风为主。而在宋以前,用防风,治疗内证治得很多。防风在张仲景时代用,《金匮要略》里用

护理医学论文: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护理进展摘要: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现代生活节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的变化,便秘现象在现代人中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等,这种便秘类型也被称为继发性便秘。如果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为功能性便秘。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会滥用激活泻药,进而引发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且前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发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其次就护理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心理状态,物理方式改善胃肠功能,药物指导,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护理措施;危险因素;危害;分析 1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1.1心理因素 对于老年人来讲,其中大部分均会存在很多慢性疾病,且随着这些慢性疾病病情的发展,病程逐渐变长,也导致老年人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车彩娥[4]的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患有功能性便秘时,机体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会明显降低,造成便意缺乏。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加重也会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值[5],致使患者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进一步增加,大大增加了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时也会加重病情,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舒卫丰等[6]研究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会改变自主神经活动,造成胃肠分泌异常和胃肠运动失常等多种症状。 1.2药物因素 崔立娜[7]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便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钙离子拮抗剂,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引发功能性便秘的风险几率将高出没有使用药物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和布洛芬[8]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便秘发生。对引发便秘的药物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抑酸药、安定类药物、抗胆碱药、抗抑郁药以及精神病药等[9],这些药物的过量和长时间使用将导致机体肠道内水分减少、脱水,进而引发功能性便秘。 1.3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胃肠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各个组织器官都处于衰退状态,当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肠时,将会吸收水分,导致粪便干燥[10]。另外,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肌力也会逐渐减弱,胃肠道蠕动进一步减缓,造成粪便运动缓慢,进而引发便秘。 1.4生活因素

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发布日期20121226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考虑 作者谢松梅卓宏 部门化药临床二部 正文内容 化药临床二部谢松梅卓宏 1、疾病背景 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对某些患者群体,如老年人,便秘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慢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据统 计,西方国家中发病率为2%-27%[1-3],我国发病率为3-17%[4]。其中老年人和女 性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部分患者并不寻求医疗帮助,其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它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还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长期便秘 还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由此,慢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该病有两种病理生理学机制,即:传 输障碍和排便障碍。两者本质上不同,但存在重叠,前者可能继发于后者,后

者有时也继发于前者[6]。根据导致便秘的肠道及肛门直肠功能和动力特点,将便秘分为3型,即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 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 2、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2.1已上市常用治疗药物 目前,常规用于慢性便秘的药物主要有轻泻剂(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促动力剂、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几大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如: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可造成便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泻药结肠、肠道黑病变等;促动力药西沙必利由于其带来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已退出市场;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便秘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尚未被一致认可。 一项基于证据的研究对目前临床常用便秘治疗手段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水平进行了调研和分析[7],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便秘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 更新日期:2009-03-10点击: 作者:刘辉华1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3疗效观察4典型病例5讨论与体会[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7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41.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痛泻要方;治疗应用 笔者近年来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0岁30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平均2年。 全部病例依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选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药物: 陈皮10g白芍15g白术18g 防风6g佛手10g木香6g 甘草6g 加味: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胁胀甚者加素馨花12g,柴胡10g;大便秘结者加枳实10g,玄参12g;大便溏烂者加白扁豆18g,党参10g;伴心悸失眠者加茯苓20g,柏子仁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判断疗效。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评定。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访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症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大便仍无规律。 3.2治疗结果治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治愈患者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 患者,女,38岁,1998年8月10日初诊。诉反复腹部隐痛、腹泻1月余。每日解大便3~4次,排便后疼痛减轻,无粘液血便,食欲欠佳,伴心烦,易怒,睡眠欠佳,身体稍感疲乏,症状反复,时轻时重。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数。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粘膜基本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患者曾服用补脾益肠丸、整肠生、西沙必利等药,效果不很理想。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腹泻(气机郁滞,肝脾失调),以疏理气机,调和肝脾为治,投痛泻要方加味,药物如下:白芍12g陈皮10g白术12g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8例功能 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64.1%,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 功能性便秘也可称为全身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是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 为大便不通、排便时间或间隔延长、排便困难等症状[1]。由于功能性便秘并非全身疾病或肠 道疾病病情引起,因此临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式,为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我院对部分功 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共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根据患者的 就诊时间使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 20例,女19例,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50.0±4.0)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 程(10.5±2.0)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55.2±4.5)岁,病程2个月-21年,平均病程(11.0±2.0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 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指导患者合理选择止泻药物,并叮嘱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 入等护理内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功能性便秘的知识,增加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引起患者对自 身情况的重视,增加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②心理干预:多数便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负面心理可加重患 者的便秘程度,因此要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 负面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③饮食干预: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患者目前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处进行纠正,叮 嘱患者在晨起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多食用香蕉、蜂蜜等有润滑肠道作用的食物,增 加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在饭后适当运动,增加胃肠道的运动。 ④排便干预:指导患者定时排便,避免人为的控制排便,在排便时进行腹肌和排便协 调性的锻炼,在排便过程中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强腹压,并在平时进行提肛 运动,每次3-5mnin,2次/d,戒掉排便时看书、看手机等不良习惯,另外指导患者平时进行 腹部的按摩,使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对腹部按摩,每次15min,2次/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1.4评价指标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 目的观察中药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适合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值得临床参考。 标签: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1],是一种慢性的,易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3年8~2015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綜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符合肠道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2~64岁,平均(37.8± 2.7)岁,病程1~14年,平均(7.3±4.6)年。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1~61岁,平均(36.8±2.9)岁,病程1~13年,平均(7.4±4.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2]:①腹痛经排便后减轻,或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病情持续6个月以上。②腹胀、稀便或水样便,多带粘液,无脓血症状,每天排便>3次,可伴排便急迫感和失眠、心悸、焦虑等植物神经功能了紊乱症状,结肠区压痛(﹢);③血尿粪常规,大便细菌培养,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沉,甲状腺功能测定,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腹部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④随诊仍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 1.3方法治疗组:痛泻要方加减,组成:炒白术30 g、炒白芍20 g、防风12 g、陈皮15 g、茯苓15 g、甘草10 g。随证加减,久泻不止者,加乌梅10 g、诃子10 g,挟食滞者加神曲15 g、山楂10 g、麦芽10 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 g、枳壳15 g,香附10 g,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党参20 g、黄芪30 g、扁豆10 g,便秘者去茯苓、白术,加大黄6 g,枳实10 g,厚扑15 g。用法:1剂/d,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 g 3次/d口服,腹泻者加蒙脱石散,3 g/次,3次/d口服,便秘者加聚乙二醇4000散10 g,3次/d,口服。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规律,忌烟酒,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两组患者均以4 w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2 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对

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

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 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多样化、老年基础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社会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老年性便秘十分常见。老年功能性便秘由于短期内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往往不被老年患者重视,但是随着症状的加重会极大地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老年基础性疾病。本文通过总结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正确的指导措施。 标签:老年性便秘;影响因素;护理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或欲大便而坚涩不畅的一种病症。本院对门诊及住院的老年便秘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 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与护理 1.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1.1.1 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过多精细食物的摄入、粗纤维食物的缺乏使粪便体积减小,黏滞度增加,肠内传输运动速度迟缓,再加上摄入水分不足无法给予肠道正常刺激,故导致便秘[1]。 1.1.2 活动老年人生理各项机能减退,行动迟缓,活动量减少,尤其是其他基础性疾病导致坐轮椅、卧床不起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便秘发生率比较高。长期缺乏适度的活动量使辅助排便的各组肌肉收缩力逐渐下降,粪便在肠道里滞留的时间延长,水分被肠黏膜再次吸收,肠蠕动减慢内分泌消化液减少,致使大便干硬难解。 1.1.3 环境由于卫生间远,不能独立上厕所,且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以及多人居住一室等排便环境缺乏隐私性,以致出现便意而不立即排便,久之排便反射逐渐消失导致便秘。 1.1.4 情绪心理因素和精神状况的好坏,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状况是发生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绪可以影响排便反射,从而引发便秘。 1.1.5 药物许多患者使用缓泻剂来解除便秘痛苦,但长期使用药物排便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以致停药会加重便秘程度,如钙剂、麻醉剂、降糖药等都会引起便秘。因此在用药前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细致的介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排便情况[2],如出现便秘,医-患-护应同时进行协助处理,3 d 未排便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首选服用缓泻剂,超过7 d者,可给予灌肠处理,必要时采用人工掏粪。 1.1.6 疾病因素①糖尿病:高血糖可使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降

老年病科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 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 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xx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 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 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中气不足证: 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xx,脉弱。 2.脾肾xx: 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 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 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 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xx 治法: 温补脾肾。2011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临床痊愈: 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一、概述 (一)定义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诱因和病因 1. 诱因: (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 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

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 (2)直肠指检: (3)腹部平片: (4)结肠镜检查: (5)结肠传输试验: (6)排粪造影检查: (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5-15T09:16:39.3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崔玲[导读]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益阳市中医医院湖南益阳 413001 【摘要】目的:评判中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只是知晓率、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实验组28例、参照组28例。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患者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 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以排便次数和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为主要特征[1]。发病原因与较多因素有关,如:饮食、药物、大肠病变、精神等因素。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撷取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为主,以中医护理干预为基础,以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以及在便秘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各28例。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7.14%(16/28)、42.86%(12/28);病例年龄区间为67~80岁,平均年龄(73.5±4.2)岁。参照组中男、女各占60.71%(17/28)、39.29%(11/28);病例年龄区间为68~80岁,平均年龄(74.1±4.3)岁。所有病例一般资料,均经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及处理,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 入选标准:每周排便次数<3次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费力及粪便干结表现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并发严重消化道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方法 1.2.1 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按医嘱合理搭配饮食,加强机体锻炼。 1.2.2 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中医健康宣教,为患者、患者家属普及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有基本的认识。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认真、耐心解答,以便解除患者的心中郁结,提高治疗依从性。中医腹部按摩指导,每晚临睡前、清晨,可对腹部进行按摩,每次取平卧位,双腿为屈曲状态,手掌着力按摩下腹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反复推揉,力度轻——重过度,每次按摩30次。 中医组与护理,建议在每日晚餐后1h实行温水足浴,足浴时可相互揉搓双足,从而对足底穴位、经脉构成刺激,达到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 中医穴位按摩,在排便前按摩足三里穴、迎香穴,按压天枢穴、上巨虚穴,时间为5min。排便时,建议按压中脘穴,旨在促进排便。 1.3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 1.3.2 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率量表,遵循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几个等级,对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情况加以评判,非常满意、满意的总和/100%=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全部数据均列入SPSS20.0。计数资料、两组护理满意率、便秘知识知晓率的对比,均按照%表示,行X2予以检验。对比结果为P<0.05,则可代表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意义存在。 2.结果 2.1实验组及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比较状况研究 实验组、参照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性存在,P<0.05,见表1。 2.2 实验组及参照组便秘知识知晓率比较状况研究 两组便秘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性突出,P<0.05,见表2。

专题笔谈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10-09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 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

试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试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11-26T16:58:21.0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8期作者:李兰[导读] 许多医学书籍上都记录了情志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目的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合理应用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多种护理方法,结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调护、耳穴埋豆调护及其他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应用中医辩证的指导方法,结合多种护理方式,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科学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 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护理 1 情志调护许多医学书籍上都记录了情志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情志为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情绪对身体内的各项器官有着直接的影响;二是如果人的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节,就会通过火气而导致身体生病,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不能顺畅运行,这样无法将脏腑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通过掌握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情,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来说,其易产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长时间下去就会出现气机郁滞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便秘。所以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致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纾解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用情志护理方法来治疗患者的便秘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要倾听患者心理的想法,不断的鼓励患者,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矛盾并进行有效的处理,给患者提供信心。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清楚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矛盾,让其了解到功能性便秘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的,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治疗。 2 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中医护理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也是防治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医学中也将药食疗法作为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使用饮食调护方法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都会要求患者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定量进餐,每天都要坚持下来,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的结构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食谱要保证营养均衡。主食要进行粗细搭配,多食用一些粗粮、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促进消耗的蔬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芹菜等。尽量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比如柿子等,少饮酒、少吃辛辣的食物。在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为了能让患者的肠胃更好的适应食谱疗法,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膳食纤维。患者在睡觉前也可以饮用适量的蜂蜜水。便秘可分为实秘与虚秘,实秘多见热秘、气秘,虚秘多见气秘、虚秘。根据不同证型的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施护,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3 生活起居调护3.1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要多喝白开水,早上起床之后可以饮用凉白开。温开水对肠胃会进行刺激,促进肠胃蠕动,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效果。患者可以按照以下这种方式来进行水分的摄入:晨起后空腹饮凉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待15~30min入厕。全天饮水量达2000~3000ml。热秘、实秘患者可饮凉开水,而虚秘、冷秘患者禁饮凉开水,应饮用温开水。 3.2 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让患者在起床之后或者在早饭之后排便,最好是在早饭之后。不管晨起或早饭之后有无便意都要坚持排便。每天上厕所的时间要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合理控制如厕时间,避免出现肛门肌疲劳的现象。如果在平时的任何时段出现便意,都要及时入厕,不能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而不上厕所。另外,在如厕的过程中要保持精力集中,听歌、看电视等都会对排便的效果产生影响。 3.3 合理运动时常进行运动也是促进排便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都会处于一个久坐少动的状态,还有一些人喜静不爱运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胃气机的顺畅程度,很容易出现气机郁滞的情况。患者在平时也需要多做运动,时常进行活动,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合理的运动内容。比如,每天晨起之后可以进行走步、做操锻炼,也可以在公园内打太极、练气功等,这种锻炼方法可以锻炼患者腹肌的收缩能力,对患者的排便有着促进作用。对于身体比较虚的患者,可以先做少量运动,待身体适应之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教患者用平静腹式呼吸来锻炼腹肌,对排便有着很好的效果。 4 耳穴埋豆调护用针灸针的尾部,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放在0.5cm的胶布上,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每日2次,逐穴揉压,共5~10min,1周为1疗程,1周后仍便秘者,可换贴另一侧耳穴治疗。辨证取穴,实秘取穴: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交感、肺、肝、胆穴;虚秘取穴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点、便秘点。 5 其他护理方法5.1 用药护理教育患者杜绝滥用药物,对易造成便秘的药物,要合理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患者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患者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而加重便秘。 5.2 通便法的应用临床中便秘患者常使用开塞露、甘油栓促进排便对仍不能自行排出粪便者,常采用灌肠法,常用的灌肠溶液有:生理盐水、圆豫肥皂水,但大量溶液灌肠可引起患者不适,可用缘园皂造针筒抽吸开塞露源园皂造连接较细的灌肠管,将开塞露灌入,效果极佳。 6 结语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专题笔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10-09 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柯美云 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defecation disorders,FDD)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药物因素导致的便秘,FC的诊断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FDD的诊断要求在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的基础上有排便障碍的客观证据,IBS-C的诊断要符合IBS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对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度”的拿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便秘症状的程度和伴随症状、是否有警报征象、拟诊疾病、既住接受检查的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担心程度,还耍考虑到患者对进一步检查的耐受程度和经济负担。医生根据个人经验作出清晰的判断量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拟诊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相当一部分不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检查,不需要每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或结肠造影。对诊断为功能性疾病的便秘患者,要明确告知他们随诊注意事项,注意对警报征象的监测,警惕在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新发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等。 功能性便秘可以和结直肠盆底的形态改变并存,且从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病程和疾病发展情况,根难区别孰因孰果,如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前突。因此,对存在结肠冗长、直肠前突、内套叠、直肠脱垂和盆底下降等形态改变的患者,如有结肠传输延缓、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证据,应同时诊断功能性便秘和形态改变。在沿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同时,建议具体描述患者功能和形态改变。这样的诊断,也有利于从全面的角度有效治疗便秘,如以单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不纠正不协调性排便,便秘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术后直肠前突也势必复发。根据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的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 ①以结肠传输延缓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捧便费力。此型便秘即为慢传输型便秘。 ②以排便障碍为表现的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需要手法帮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即功能性排便障碍。此型便秘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将此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强调其诊断应在符合功能性便秘的基础上有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表2),并进一步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和直肠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不协调性排便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成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直肠推进力不足是指在试图排便过程中,直肠推进力不足,伴或不伴盆底不协调性收缩/栝钓肌基础静患压松弛率小于20%。 ③混合型: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功能异常引起便秘的证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相当部分慢性便秘患者被诊断为FC,但没有接受结肠和肛门直肠功能评估检查,其FC诊断属于“广义的功能性便秘’范畴,而明确有结肠传输延缓的FC属于“狭义的功能性便秘”,即慢传输型便秘。FDD与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并非同义词,后者包括了除FDD以外,肛门直肠和盆底形态改变所引起的便秘,如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这些患者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的肛门直肠排便功能的异常,也就是说引起“出口梗阻”的原因可以是功能性的(不协调性排便),也可以是形态改变所致(如直肠前突),或二者同时存在。表3可以帮助读者比较理解以上的内容。因此,不能强求以FDD取代出口梗阻性便秘一词。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由于功能性便秘病因的多样性、症状存在的长期性,使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临床诊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其诊断方面,罗马Ⅲ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即可改善症状,而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就应考虑手术治疗。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历,就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以及出现的某些新方法(比如生物反馈治疗)予以综述。 标签: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有排便困难、硬便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1]。据最新统计,在约20%的人群中发生[2],一旦诊治不及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缺乏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无结构、代谢上的异常改变,并除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IBS-C)的慢性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药物等对疾病的影响,FC在人群中的发生愈来愈多,并且多项研究表明FC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FC的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标准和分型 2006年通过的FC罗马Ⅲ诊断标准[3],进一步指出其诊断前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和最近3个月内活动,与罗马Ⅱ标准里的12个月相比,缩短了6个月,提示着FC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则预后较佳。另外新增的“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和“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两条,使FC与IBS-C的鉴别诊断有了更可靠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我国按照结直肠动力学特点和治疗上的针对性相应的将FC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临床中以STC最为常见。 2 治疗 一般临床上FC的初始治疗仍为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灌肠、生物反馈治疗等保守疗法。如果经上述积极治疗或延长疗程仍未见好转,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除外器质性疾病、IBS-C等其他疾病时均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约10%的STC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2.1 慢传输型便秘 2.1.1 手术适应证虽目前国内仍无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学者已就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2)症状在3年以上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3)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的手术愿望强烈;(4)多次肠道传输试验明显延长,并除外食管、胃、小肠病变因素;(5)除外出口梗阻型便秘、耻骨直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15T15:27:39.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艳[导读] 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陈艳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浅谈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76-01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因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等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又称其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诱发因素。据流行病学统计,老年人的功能性便秘患病率约为2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平均患病水平,其中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高达8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在儿童便秘中,功能性便秘占90%以上[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功能性便秘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4岁~48岁。 1.2结果:38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 护理 2.1主要护理问题排便异常:便秘;焦虑与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有关;知识缺乏: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2.2护理目标患者排便型态基本正常,能描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和治疗便秘的方法。患者焦虑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 2.3护理措施 2.3.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态;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建立积极应对策略;缓解负性情绪,重建康复信心;优化医疗环境,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2.3.2饮食护理 (1)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尤其每天清晨饮1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但应注意饮水技巧,即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分2~3次饮尽,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2000~3000ml。 (2)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的摄入[2]。 (3)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且饮食要冷热适当,不可过冷过热,不可进食高盐食物,不偏食,避免过食辛辣、煎炸、甜食、零食、浓茶等饮食,勿暴饮暴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食欲,适当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摄入以润滑肠道。苹果和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导致便秘,不宜多食。 2.3.3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便秘。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蹲厕时间一般10~20min为宜。便秘者应避免过久无效排便,以免导致脱肛、痔疮等。 2.3.4用药指导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使用简易通便法,如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并在药物注入直肠内后尽量保留药物,观察用药后疗效。向患者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及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让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2.3.5记录大便的次数、性状及颜色 2.3.6并发症处理及护理功能性便秘可能对全身健康状况有影响,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过度用力排便,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需要积极医疗干预抢救;较长时间蹲位排便后站起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厥和跌倒,重在预防跌倒发生;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严重便秘者可使老年人已薄弱的腹壁发生各种类型腹壁疝或加重疝的病情,需手术治疗;长期严重便秘后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能够引起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以及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3]。 3 讨论 诊断要点:病史分析及辅助检查:详细的病史分析,明确发病原因,同时需排除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变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全胃肠道钡餐检查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排除器质性病变,确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是必要的。结肠通过时间检测对诊断有帮助,同时还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型判断。诊断标准:一般采用罗马标准,即在过去的1年里至少3个月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费力;至少25%的时间内有粪便干结;至少25%的时间内有排便不尽感;至少25%的时间内排便时有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至少25%的时同内排便需用手法协助;至少25%的时间内每周排便少于3次。同时要求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桂荣;王英凯;唐岚;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2] 张小蓉;功能性便秘的护理现状[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3] 陶红;王君俏;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