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

教学时数:4学时左右。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受体和和跨膜信号转换的过程,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种类及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研究内容;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教学难点:细胞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翟中和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宋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4.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20XX年版),科学出版社。

本章讲授内容:

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基因表达除受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的调控。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植物体正确地辨别各种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例如植物的向光性能促使植物向光线充足的方向生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植物体要能感受到光线,然后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到有关的靶细胞,并诱发胞内信号转导,调节基因的表达或改变酶的活性例如:光质→光受体→信号转导组分→光调节基因→向光性反应

对于植物来讲,在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重力、病原微生物等等。有来自相邻细胞的刺激、细胞壁的刺激、激素等等刺激,连接环境刺激到植物反应的分子途径就是信号转导途径,细胞接受信号并整合、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这种信息在胞间传递和胞内转导过程称为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即细胞耦联各种(内部或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的细胞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模式

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自身也不断产生各种信号,以调节其本身的生命进程,如激素、营养物质等。生物在受到各种信号刺激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从信号刺激到生理生化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信号→被细胞各种受体(receptor)接受→转化为细胞内的特定的信息→传导至细胞内不同的效应子(effecor)。生物的信息传导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一、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

植物一生时刻处于大量的环境信号(刺激)中,例如,机械刺激、温度变化、光照、气体、重力、触摸、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子、污染物伤害、水分过多或不足等。当这些环境刺激作用于植物体的不同部位时,会发生胞间的信号传递。胞间信号包括物理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生长物质等)。人们认为环境刺激是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初级信使(primary messenger),它可以通过诱发胞间信号(配体)的产生→ 再经细胞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等→将胞间信号在胞内(通过第二信使)进行放大和传递。

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s )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主要的胞间化学信号。如当植物根系受到水分亏缺胁迫时,根系细胞迅速合成脱落酸(ABA),ABA再通过木质部蒸腾流输送到地上部分,引起叶片生长受抑和气孔导度的下降。而且ABA 的合成和输出量也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显著增加。这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细胞合成量及向作用位点输出量也随之增加的化学信号物质称之为正化学信号(positive chemical

signal)。

然而在水分胁迫时,根系合成和输出细胞分裂素(CTK)的量显著减少,这样的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细胞合成量及向作用位点输出量随之减少的化学信号物质称为负化学信号

(negative chemical signal)。

当植物的一张叶片被虫咬伤后,会诱导本叶和其它叶产生蛋白酶抑制物(PIs)等,以阻碍病原菌或害虫进一步侵害。如果伤害后立即除去受害叶,则其它叶片不会产生PIs。但如果将受害叶的细胞壁水解片段(主要是寡聚糖)加到叶片中,又可模拟伤害反应诱导PIs 的产生,从而认为寡聚糖是由受伤叶片释放并经维管束转移,继而诱导能使PIs基因活化的化学信号物质。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指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

电信号传递是植物体内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植物体对外部刺激的最初反应。植物的电波研究较多的为动作电波(action potential,AP),也叫动作电位,它是指细胞和组织中发生的相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快速变化的一类生物电位。植物中动作电波的传递仅用短暂的冲击(如机械震击、电脉冲或局部温度的升降)就可以激发出来,而且受刺激的植物没有伤害,不久便恢复原状。一些敏感植物或组织(如含羞草的茎叶、攀缘植物的卷须等),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运动反应(如小叶闭合下垂、卷须弯曲等见录像)时伴有电波的传递。植物细胞对水力学信号(压力势的变化)很敏感。玉米叶片木质部压力的微小变化就能迅速影响叶片气孔的开度,即压力势降低时气孔开放,反之亦然。

二、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一)细胞受体

细胞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细胞内部或细胞器膜及内部的某些天然的化学物质。至今发现的受体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它可特异识别信号并与其结合,然后将信号在细胞内放大、传递→ 启动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最终导致植物的形态变化。细胞受体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和可逆性等特征。

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称为细胞表面受体,在很多情况下信号分子不能跨过细胞膜,它们必须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过跨膜信号转换,将信号转入胞内,并进一步通过信号转导网络系统来传递和放大信号。

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液泡膜上的受体叫做细胞内受体,一些信号(如甾类物质)是疏水性小分子,不经跨膜转换,而直接扩散入细胞,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在细胞内进一步传递和放大。

由于受体与信号物质的结合是细胞感应胞外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的第一步,所以受体是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的关键。

受体可特异识别信号并与其结合,然后将信号在细胞内放大,传递→启动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化变化→ 最终导致植物的形态变化。

一般来说,胞间信号(配体)分子首先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经跨膜信号转换→将胞外信号在在胞内通过第二信使放大并传递→然后引起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变化。也有一些信号可以进入细胞,与细胞内部的受体结合进一步调节基因转录等过程。

(二)跨膜信号转换

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之后,通过受体将信号转导进入细胞内,这个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换。

跨膜信号转换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与配体结合来实现。G蛋白是连接受体发生跨膜信号转换的重要物质之一。

胞间信号从产生位点经上距离传递到达靶细胞,靶细胞首先要能感受信号并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然后再启动下游的各种信号系统,并对原初信号进行放大以及激活次级信号,最终导致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是生物信息传导中的一个重要成员。G蛋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有G蛋白,根据其亚基组分以及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的不同,G蛋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异源三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另一类是小G蛋白(small G protein),或者叫单体G蛋白(monomeric G protein)。小G蛋白的Mr通常为20~30kD。而异源三体G蛋白是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Gα)的Mr最大,在39~54 kD之间,β亚基(Gβ)和亚基(Gγ)的Mr分别为35~36 kD和8~10kD(各书对其分子量的说法不一)。也有人根据G蛋白的功能分类。

异三聚体GTP结合蛋白亚基上氨基酸残基的酯化修饰作用,经G蛋白结合在细胞膜面向胞质溶液的一侧。受体蛋白的氨基端位于外侧,羧基端位于内侧,一条单肽链形成几个а螺旋的跨膜结构。羧基端具有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受体活化后直接将G白激活,进行跨膜信号转换。

异源三体G蛋白的GTP结合位点在α亚基(Gα)上。Gα具有GTP酶的活性,还与受体相互作用。在分子结构上,小G蛋白与异源三体G蛋白α亚基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能结合GTP或GDP,结合了GTP之后都呈活化态,GTP被水解成GDP后蛋白都呈非活化态。

真核生物中G蛋白研究的历史并不长。1971年首次报道与G蛋白有关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工作动物和低等真核生物(主要是酵母)。大量实验结果表明,G蛋白是一类比较保守的调节蛋白,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在生物信息传导中起重要作用。人们相信,在植物中也应当有G蛋白的生物信息传导。证明G蛋白在植物中存在,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是证明植物中有GTP结合和GTP水解的生化过程。Hasunuma等(1987)在黄化豌豆下胚轴中发现GTP结合蛋白。用同样的方法,他们还检测到浮萍也有GTP结合蛋白。米勒(Miller1987)发现菠菜叶中有GTP结合蛋白,他们推测类囊体蛋白激酶的活力可能受G蛋白的调节。Korolkov(1990)认为,由于异源三体中的Gα和小G蛋白都有GTP酶活力,因此,测定细胞各组分GTP酶活力也是检测G蛋白存在的一种方法。

迄今为止,已在多种植物中发现了GTP结合蛋白。如1990水稻,1990绿藻,1987豌豆和浮萍,1988拟南芥、蚕豆、鸭跖草,1988西葫芦,1993大麦,1981燕麦等。还有一些结果表明,在有些植物中测得的GTP结合蛋白属于小G蛋白,如绿藻(1992、1993)、西葫芦(1988)、豌豆(1991、1993)等。(但异源三体G蛋白的基因也已从不同的植物分离到。)

克拉克(Clark 1993)发现豌豆核膜经红光照射2min,GTP结合活性增加。如果红光照射后,再用远红光照射4min,红光促进GTP结合的现象即消失。根据这一结果推测,G蛋白很可能在光信息传导中起调节作用。这一推测也得到了另一些实验室的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已经知道花色素的合成和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需要光信号的诱导。

扎伊娜等(Zaina1990)观察到,在水稻叶鞘中,吲哚乙酸处理可以促进细胞组分与GTPγS 的结合。(GTPγS是GTP的相似物,Gα的GTP结合位点能够识别GTPγS,并能与GTPγS 结合,结合后G蛋白呈活化状态)。证明植物G蛋白可能在激素信号传导中起作用。

Fairly-Grenet等(1991)发现,用GTPγS处理蚕豆叶片后,保卫细胞向内(inward)的钾离子流降低,而用GDPβS处理,则可以增加内向的钾离子流。他们根据这一结果推测,G蛋白对钾离子的内向流动有负调节作用。

植物G蛋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于植物G蛋白在信息传导中的分子机理和生理功能这些重要的方面知道的不多。

G蛋白自身的活化和非活化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将膜外的信号转换为膜内的信号并进一步放大信号

G蛋白参与跨膜的信号转换依赖于自身的活化和非活化状态的循环来实现。例如,在动物细胞中,非活化状态G蛋白的α亚基上结合GDP,当细胞受到环境刺激时,配体(即信号物质)与受体结合,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排斥GDP,结合GTP而活化。活化后G蛋白的α亚基与β、γ亚基脱离,并与下游组分(如腺苷酸环化酶)结合,通过水解ATP形成cAMP (环腺苷酸)分子。同时它本身的GTP水解为GDP,α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并重新与β、γ结合。即G蛋白的活化发生在信号物质与受体结合后,失活发生在其完成任务后(第二信

使分子形成后)。

活化:信号物质+受体→受体构象发生变化+G蛋白→受体-G蛋白复合体→G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结合GTP而活化

失活:活化的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PPi→G蛋白的GTP水解为GDP

一个配体结合的受体可激活多个G蛋白,每个G蛋白激活一个腺苷酸环化酶,每个腺苷酸环化酶又可催化形成大量的cAMP。这样使信号放大很多倍。cAMP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通过以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传递和放大信号。

(三)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

如果把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信号作为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初级信号或第一信使,那么则可把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称为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或第二信使。

胞外信号→跨膜转换→第二信使传递和放大→ 引起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1.钙离子(Ca2+)

植物细胞内的游离钙粒子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重要的第二信使,Ca2+在植物细胞内分

布不均衡,一般情况下,静息态的植物细胞质中Ca2+浓度较低,而细胞壁、内质网、线粒体和液泡中Ca2+浓度则较高,因此细胞壁被称为胞外钙库,内质网、线粒体和液泡被称为胞内钙库。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质中Ca2+浓度可能发生一个短暂的明显的升高或发生梯度分布或区域分布的变化,例如:伸长的花粉管具有明显的Ca2+梯度,顶端区域浓度最高,亚顶端之后随之降低,在花粉管持续伸长过程中,这一区域的浓度变化呈现周期性上升和回落。胞质Ca2+继而与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钙依赖型蛋白(CDPK)等结合起作用。

注意:钙通道和钙泵在质膜和胞内钙库膜上的运输方向相反。

细胞质中Ca2+的主要功能是与钙结合蛋白结合,如钙调素(CaM)、钙依赖型蛋白激酶等。

细胞信号反应过程中胞内外Ca2+的相互作用

质膜钙通道:从胞外或胞内钙库向细胞质释放Ca2+

质膜钙泵:从细胞质向细胞外或胞内钙库运送Ca2+

Ca2+/n H+反向运输体,从细胞质向胞内钙库运送Ca2+

植物细胞钙离子运输系统

几乎所有的胞外刺激信号(如光照、温度、重力、触摸等物理信号和各种植物激素、病原菌诱导因子等化学物质)都可能引起胞内游离钙粒子浓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时间、幅度、频率、区域化分布等不尽相同,所以有可能不同刺激信号的特异性,可靠Ca2+浓度的不同形式化来体现。胞外刺激信号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这些钙粒子的运输系统,引起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以致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活性。如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钾离子通道可被钙离子抑制,而外向钾离子和氯离子通道则可被钙离子激活等。

2.钙调素(calmodulin,CaM)

一种耐热的球蛋白,以两种方式起作用:

1)直接与酶结合,使酶活化;

2)与Ca2+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然后再与酶结合使酶活化:(Can2+•CaM)m•E 钙调素(calmodulin,CaM)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的小分子(分子量为17000~19000)酸性蛋白。CaM分子有四个Ca2+结合位点。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一般≥10-6mol),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而活化的CaM又与靶酶结合,使靶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目前已知有十多种酶受Ca2+-CaM的调控,如多种蛋白激酶、NAD激酶、H+-ATPase、Ca2+-ATP酶、Ca2+通道等。这些酶被激活后,参与细胞分裂、激素活化、运动、蛋白质磷酸化等过程,最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以光敏色素为受体的光信号传导过程中Ca2+-CaM的信号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素、光、摩擦等都可引起CaM基因活化,使CaM含量增加。

A.钙调素呈哑铃形,长为6.5nm,每个哑铃球是有2个Ca2+结合位点,长的中心螺旋形成哑

铃柄,无Ca2+结合时,两个球部沿着中心螺旋折叠。

B.形成Ca2+-CaM复合体后,结合到靶酶上。Ca2+-CaM复合体的形成使CaM与许多靶酶的亲和力大大提高。

蔡南海实验室用光敏色素A缺失的番茄单细胞突变系,研究了完整叶绿体中多种光系统色素蛋白质及酶基因到达所必需的光信号传导过程。将信号系统中各组分,如phyA、G 蛋白激活剂,Ca2+及CaM、cGMP、cAMP等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微注射入单细胞内,随后对叶绿体内多种色素蛋白和酶系在基因活化、转录、翻译三个水平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光刺激后,上游的光敏色素与G蛋白激活对完整叶绿体发育及花色素苷合成是共同必须的;Ca2+-CaM系统参与PSⅡ捕光色素、A TP合成酶、Rubisco等光诱导产生,但不参与诱导花色素苷合成,因而只形成不成熟的叶绿体;而在动物视觉系统细胞光感应中起重要作用的cGMP在植物花色素苷诱导中起决定作用,并与Ca2+-CaM一起诱导P SⅠ和Cyt b6/f的合成。

3.三磷酸肌醇(inosiol 1,4,5 - triphosphate,IP3)

IP3和DAG是在环境信号(如光、激素等)刺激下,由质膜内侧膜脂转变而来。IP3是水溶性的,可从质膜扩散到细胞质,然后与内质网或液泡膜上的IP3-Ca2+通道结合,使通道打开。Ca2+迅速释放到细胞质,使胞质中Ca2+升高,引起生理反应。该过程,即IP3→促使Ca2+库释放Ca2+→增加细胞质Ca2+的信号转导,称为IP3/Ca2+信号传递途径。

4.二酯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

DAG是脂溶性的,停留在膜上,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结合并使其活化。PKC进一步使其他激酶磷酸化,调节细胞的繁殖和分化等。该过程称为DAG/PKC信号传递途径。

5.环腺苷酸(cAMP)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第二信使,植物细胞中是否存在,尚有争议。

(四)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是指蛋白质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作用,分别由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催化完成。磷酸的供体和受体分别是A TP或GTP和ADP或GDP。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作用在细胞信号转导中有级联放大信号的作用。即蛋白激酶具有系列反应,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中的催化剂。每反应一步就使信号放大一次。

1.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可对其底物蛋白质所特定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以完成信号转导过程。此外,由于蛋白激酶的底物既可以是酶,也可以是转录因子,

因而它们既可以直接通过对酶的磷酸化修饰来改变酶的活性,也可以通过修饰转录因子而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对外来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

蛋白激酶是个大家族,植物中约有2%-3%的基因编码蛋白激酶。根据磷酸化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不同,蛋白激酶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和组氨酸激酶等3 类,它们分别将底物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残基磷酸化。有的蛋白激酶具有双重底物特异性,既可使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又可使酪氨酸磷酸化。

在植物中,目前已知的蛋白激酶至少有30多种,它们的作用也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向光性、抗寒、抗病、根部的向地性、光合作用、自交不亲和性以及细胞分裂等。

钙依赖型蛋白激酶:与Ca2+结合后被活化。蛋白激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最初从大豆中得到的依赖于钙离子的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CDPK有一与钙结合位点。

一般来说,CDPK在其氨基端有一个激酶活性域,在其羧基端有一个类似CaM的结构区域,在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抑制域。当位于CDPK上类似CaM的结构区域上的钙离子结合位点与Ca2+结合后,抑制被解除,酶就被活化。

大豆、玉米、胡萝卜、拟南芥等植物中都存在这类蛋白激酶。

现已知的可被CDPK磷酸化的作用靶(或底物分子)有细胞骨架成分、膜运输成分、离子通道、质膜上的质子ATP酶等。

如从燕麦中分离出与质膜成分相结合的CDPK成分可将质膜上的质子ATP酶磷酸化,从而调节跨膜离子运输的调控。除CDPK类外,还有与光敏色素密切相关的钙依赖型蛋白激酶、同时受钙离子和钙调素调节的蛋白激酶等。近年来在水稻筛管汁液中也测出一个分子量为17000高度磷酸化的蛋白质以及另一个分子量为65000,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质,蛋白激酶的活性依赖于Ca2+的存在。筛管汁液内依赖Ca2+的蛋白激酶的发现,说明筛管内存在着信号传导系统。

许多植物的SE-CC复合体与周围细胞基本上是共质体隔离的。它一方面在筛管液流中传递着激素等化学信号物质,另一方面又可凭细胞表面质膜上的受体接受外界刺激,进而改变筛管汁液内自由Ca2+的浓度Ca2+作为第二信使激发筛管内的蛋白磷酸化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完成从源到库的信息传导。

2.蛋白磷酸酶

蛋白磷酸酶是使蛋白质脱磷酸化的酶,目前对其的研究还不深入。

蛋白磷酸酯酶逆磷酸化作用,是终止信号或一种逆向调节,与蛋白激酶理论上有同等重

要意义,现在植物中鉴定出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磷酸酯酶。如豌豆、胡萝卜中的Type1蛋白磷酸酯酶、豌豆、胡萝卜、小麦中的Type2A和Type2C蛋白磷酸酯酶等。有研究表明,Type1蛋白磷酸酯酶可能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调控有关。在豌豆保卫细胞中存在一种依赖钙离子的蛋白磷酸酯酶,它与K+的转移和气孔的开闭有关。

虽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的过程本身是单一的反应,但多种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结果是不同的,很可能与实现细胞中各种不同刺激信号的转导过程有关。事实上,正是蛋白质磷酸化的可逆性为细胞的信息提供了一种开关作用。在有外来信号刺激的情况下,通过去磷酸化或磷酸化再将之关闭。这就使得细胞能够有效而经济地调控对内外信息的反映。

除上述几类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以外,还存在其它一些信号转导因子,有人认为,凡是能在胞外刺激信号下发生改变的胞内因子,如果该因子的变化能引起细胞生理活动的变化,则这种因子就是细胞的第二信使。一些化学物质,如H+、H2O2、Mg2+、氧化还原物质以及胞质pH等,是否是植物的胞内信使,尚在探讨之中。

此外,以往把信号系统看成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线性链,然而现在看来,参与传递信号的

1.G

2.

3.钙调素

4.IP3

5.DAG

二、填空题

1.在植物细胞中具有第二信使作用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叫细胞信号转导?受体和G蛋白与信号转导有何关系?

2.植物细胞的主要钙受体蛋白是什么?CaM有何特点?举例说明胞外信号如何通过钙受体蛋白引起生理反应。

3.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与钙信号系统有何区别和联系?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类别: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植物模块课程之一。 2.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作用的基本原理。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植物生理学》(第四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植物生理学》曹仪植、宋占午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植物生理学》高荣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8 《植物生理学》陈润政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植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难点是作用机理。 5.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10%)、其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安排2-3实验。 8.先修课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中一门选修课,要求安排在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课开完以后开课。9.它有关说明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三.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教学目的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大部分。实验部分单独开课,另有教学大纲,。理论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及各生理过程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植物各生理过程的机理及其研究最新动态;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植物生理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白只有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赋予本学科强大的生命力。 二.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和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 1. 基本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物质运输等; 2. 发育生理:种子生理、生长生理、开花生理、受精生理、成熟与衰老生理以及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物质调节作用及信号转导过程等。 3.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即逆境生理等。 具体授课纲要如下: 绪论 l. 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分配状况,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细胞和根系对水分吸收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作物的需用水规律。掌握:水势和根压的概念,气孔蒸腾原理及气孔开闭机理。 [教学内容]

植物生理学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命活动:从种子开始到形成种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生理活动。 植物生命活动形式:代谢过程、生长发育过程、植物对环境的反应 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形态建成、类型变异 1 物质转化体外无机物[H2O、CO2、矿质(根叶)]→体内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 →体外无机物[CO 2 H2O]→植物再利用 2 能量转化 光能(光子)→电能(高能电子)→不稳定化学能(ATP,NADPH)→稳定化学能(有机物)→热能、渗透能、机械能、电能 3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物理信息:环境因子光、温、水、气 [2]化学信息:内源激素、某些特异蛋白(钙调蛋白、光敏色素、膜结合酶) [3]遗传信息:核酸 信息传递: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反应部位的过程(干旱,根系合成ABA到叶片,使气孔关闭)。指环境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在器官或组织上的传递。 信号转导: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是指细胞水平上的传递。 4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种子→营养体(根茎叶)→开花→结果→种子 5 类型变异:植物对复杂生态条件和特殊环境变化的综合反应 相互关系:物质与能量转化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紧密联系,构成统一整体,统称为代谢;生长发育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特殊性 1 有无限生长的特性 2 生活的自养性 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植株的再生能力强 4 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 5 植物对无机物的固定能力强 6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甲骨文:作物、水分与太阳的关系 *战国时期:多粪肥田 *西汉:施肥方式 *西周:土壤分三等九级 *齐民要术::“嫁枣”(使枣树干韧皮部受轻伤以增加地上枝条有机养料供应,利于花芽分化)轮作法、“七九闷麦法” (一)孕育阶段:植物生理学未形成独立学科,即从16世纪至1840年矿质营养学说建立.1627年荷兰 Van Helmont ,水与植物的关系;1699年英国Wood Ward,营养来自土壤和水;18世纪Hales,研究蒸腾,解释水分吸收与转运;1771年英国Priestley发现植物绿色部分可放氧;1804年瑞士 De Saussure,灰分与生长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解释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共质体:是指活细胞内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及质膜本身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指原生质以外的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的导管等无生活物质互相连结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其通道可由质膜或内质网膜或连丝微管所构成。 ●自由水: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直径成正比的规律。气孔蒸腾速率符合小孔扩散律。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离子对抗: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 ●诱导酶:指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光合作用:常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同化力:指ATP(腺苷三磷酸)和NADPH(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型辅酶Ⅱ)。它们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由光能转化来的活跃的化学能,具有同化CO2为有机物的能力,所以被称为“同化力”。 ●红降现象:植物在波长大于680nm的远红光下,光合量子产额明显下降的现象。 ●爱默生增益效应:由Emerson首先发现的,在用长波红光(如680nm)照射时补加一点波长较短的光(如650nm),则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就会立刻提高,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一现象也称为双光增益效应。这是由于光合作用的两个光反应分别由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进行协同作用而完成的。 ●原初反应:指光合作用中最初的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起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的结果使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32学时

植物生理学(32学时) Plant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代谢生理、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的内容。在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为植物生产的相关学科提供必要的植物生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与该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技能。本课程中有些内容与其它课程重复,原则上由那些课程讲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植物的基本代谢过程和在此基础上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逆境对植物的 影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有关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各个基本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谢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能 将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3.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植物的水分、光合、呼吸代谢;有机物体内运输;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生 长、生殖、成熟和衰老生理。 2.教学难点:基本代谢过程和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生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电化教学为主,结合辅助示范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总学时28。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层次)课时分配(28学时) 1. 绪论 1 1.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掌握 1.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1.3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了解 2. 植物的水分代谢 3 2.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1.1植物的含水量了解 2.1.2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掌握 2.1.3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理解 2.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2.1扩散了解 2.2.2集流了解 2.2.3渗透作用掌握 2.3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2.3.1根系吸水理解 2.3.2水分向上运输掌握

植物生理学教案11

第十一次课 基本内容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信号转导可以分为4个步骤,一是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二是跨膜信号转换;三是在细胞内通过信号转导网络进行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四是导致生理生化变化(图7-1)。 图7-1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模式 第一节信号与受体结合 1信号 对植物体来讲,环境变化就是刺激,就是信号(signal)。根据信号分子的性质信号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光、电等刺激属于物理信号,而激素、病原因子等属于化学信号。化学信号也称之为配体(ligand)(图7-2)。根据所处的位置信号,

可分为胞外(胞间)信号和胞内信号。 信号进入细胞后,最终引起生理生化变化和形态反应。例如,电波就是在植物体进行传递的物理信号。娄成后认为,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可产生电波,通过维管束、共质体和外质体快速传递信息。又如,植物根尖合成的ABA,通过导管向上运送到叶片保卫细胞,引起气孔关闭,这个过程就是信号转导的过程。 图7-2 外部信号对拟南芥植株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二、受体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受体(receptor)是指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细胞受体的特征是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和可逆性。至今发现的受体大都为蛋白质。 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称为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在很多情况下,信号分子不能跨过细胞膜,它们必须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过跨膜信号转换,将胞外信号传入胞内,并进一步通过信号转导网络来传递和放大信号。例如,细胞分裂素(见第八章)受体就是细胞表面受体。 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液泡膜上的受体叫做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一些信号(如甾类物质)是疏水性小分子,不经过跨膜信号转换,而直接扩散入细胞,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进一步传递和放大。 目前已知的植物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G蛋白连接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另一类是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G蛋白连接受体的氨基端位于细胞质膜外侧,一条单肽链形成几个(多数情况下是7个)跨膜的α-螺旋(transmembrane α helices)结构,与细胞质膜内侧的羧基端相连。羧基端具有与G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而活化受体后,可直接激活G蛋白,进行跨膜信号转换(见第二节)。类受体蛋白激酶本身是一种酶蛋白,具有胞外感受信号的区域、跨膜区域和胞内的激酶区域。当胞外区域与信号分子结合时,激活胞内的激酶,将下游组分(靶蛋白)磷酸化而传递信号(见第三节)。光敏色素(见第八章)就是具有激酶性质的光受体,二元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见第二节)也属于类受体蛋白激酶。

植物生理学

绪论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信息生理、逆境生理、分子生理。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3个历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阶段、植物生理学发展阶段。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向纵深领域拓展;第二,对植物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开辟新的途径;第三,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表达调控仍将是研究重点;第四,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植物生理学的任务:①作物高产优质生理理论与技术;②现代设施农业中的理论与技术;③作物遗传改良中植物生理学的应用。 第一章细胞生理 名词解释: 1.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的骨架是由膜脂双分子层构成,疏水性尾部向内,亲水性头部向外,通常呈液晶态。膜蛋白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膜脂的两侧,有些蛋白质位于膜的表面,与膜脂亲水性的头部相连接;有些蛋白质则镶嵌在磷脂分子之间,甚至穿透膜的内外表面,以其外露的疏水基团与膜脂疏水性的尾部相结合,漂浮在膜脂之中,具有动态性质。两个基本特点:不对称性、流动性。 2.共质体:植物体活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质外体:质膜以外的胞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彼此形成了连续的整体。 简答题: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组成、代谢和遗传方面都有显著差别。 原核细胞一般体积很小,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无核膜的环状DNA分子构成的类核;除了核糖体、光合片层外,无其他细胞器存在;有蛋白质丝构成的原始类细胞骨架结构;细胞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比较简单,转录与翻译同时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包裹的典型细胞核,有各种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分化,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存在,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程序具有严格的时空关系,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其遗传物质中包含各种特殊的基因结构,对基因表达具有复杂而多层次性的调控。 2.“细胞壁是细胞中非生命组成部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其组成成分中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多糖,还包含伸展蛋白、过氧化物酶、植物凝集素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参与植物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对植物生活有重要意义。。 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①稳定细胞形态和保护作用;②控制细胞生长扩大;③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 ④防御功能;⑤识别作用;⑥参与物质运输。 4. 最流行的细胞镶膜结构假说“流动镶嵌模型”基本要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基本要点: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 膜的不对称性:磷脂双分子层的磷脂分子是不对称的,且数量是不相等的。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在膜两侧的分布有很大差别。膜糖只分布于膜脂的外半层。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 教学时数:4学时左右。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受体和和跨膜信号转换的过程,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种类及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研究内容;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教学难点:细胞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翟中和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宋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4.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20XX年版),科学出版社。 本章讲授内容: 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基因表达除受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的调控。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植物体正确地辨别各种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例如植物的向光性能促使植物向光线充足的方向生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植物体要能感受到光线,然后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到有关的靶细胞,并诱发胞内信号转导,调节基因的表达或改变酶的活性例如:光质→光受体→信号转导组分→光调节基因→向光性反应 对于植物来讲,在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重力、病原微生物等等。有来自相邻细胞的刺激、细胞壁的刺激、激素等等刺激,连接环境刺激到植物反应的分子途径就是信号转导途径,细胞接受信号并整合、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这种信息在胞间传递和胞内转导过程称为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即细胞耦联各种(内部或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的细胞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

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 1信号转导:受体细胞通过受体接收胞外信号,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并经一系列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传导和放大,控制相关基因表达和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这种从细胞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到引起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一系列信号转换过程和反应机制称为信号转导。 2化学信号:指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生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3物理信号:指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4第二信使: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胞内信号分子,都是小分子物质。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有cAMP、钙离子、NO、DAG和IP3等。 5受体: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能感受信号或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 6细胞表面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也称膜受体。通常由与配基相互作用的细胞外结构域、将受体固定在细胞膜上的跨膜结构域和起传递信号作用的胞内结构域3部分组成。细胞表面受体通常是跨膜蛋白质,大多数信号分子不能过膜,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跨膜信号转换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 7细胞内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质中或亚细胞组分(细胞核、液泡膜等)上的受体。胞内受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信号分子。 8配基:指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 9钙指纹:指能被细胞识别的、由某种刺激产生的、具有特异性时空变化的钙信息。 10G蛋白:是细胞内一类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G蛋白主要有小G蛋白和异三聚体G蛋白,其中三聚体G蛋白由β、α、?3个不同亚基构成。 11双信使系统:指肌醇磷脂信号系统。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以G蛋白为中介,由质膜中的磷脂酶C水解肌醇磷脂,产生两个胞内信号分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AG),分别激活两个信号传递途径:IP3-Ca2+和DAG-PKC途径,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号系统。 12激发子:指由病原体产生,并能够激发或诱导植物寄主产生防御反应的因子。寡糖素、糖蛋白、蛋白质或多肽都可成为激发子。 13蛋白激酶:指催化蛋白质发生磷酸化反应的酶,它可对底物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 14蛋白磷酸酶:催化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的脱磷酸化作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 1CaM:钙调素,一种分布最广、功能最重要的钙受体蛋白。与Ca2+有很高的亲和力,每个CaM 分子有4个Ca2+结合位点,可以与1~4个Ca2+结合,在靶酶活性的调节和钙信号传递中起主要作用。 2cAMP:环腺苷酸,作为第二信使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 3IP:肌醇磷脂,它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分布于质膜内侧,参与肌醇内侧,参与肌醇磷脂信使系统。

植物生理学教案

目录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1-4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5-7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8-10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1-13 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14-16 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17-20 第七章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21-22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生理------------------------------------------------23-25 第九章植物的成花生理------------------------------------------------26-28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和衰老---------------------------------------------29-31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

---------------------------------------------32-34

细胞信号传导的教学备课教案

细胞信号传导的教学备课教案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传导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相关分子参与; 3. 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方式和意义。 教学内容和方法: 1. 细胞信号传导的概念 a) 简要介绍细胞信号传导的定义和作用; b) 提供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激素的作用、细胞间的通讯等; c) 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过程和分子参与。 2. 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a) 介绍细胞膜受体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b) 讨论细胞膜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并解释受体激活和信号传递的关系; c) 列举几个常见的细胞膜受体,并讨论其功能和调控。 3. 二级信号转导

a) 解释细胞膜受体激活后的二级信号转导过程; b) 介绍常见的二级信号传递分子,如G蛋白、酪氨酸激酶等; c)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阐述二级信号传递的机制和重要性。 4. 细胞核内信号传导 a) 简要介绍细胞核内信号传导的概念和过程; b) 解释细胞核内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如转录因子的激活和抑制; c) 通过实例分析细胞核内信号传导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5. 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方式 a) 介绍细胞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如正反馈、负反馈、交叉调控等; b) 分析不同的调控方式在细胞功能和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c) 提供几个相关的研究实例,加深学生对调控方式的理解。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 1. 教学资源: a)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动画和示意图; b) 相关细胞信号传导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c) 实验材料或案例研究,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巩固知识。 2. 评估方式:

植物生理学中的细胞信号传递

植物生理学中的细胞信号传递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 其中,植物生理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是 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过程,并试图揭示其中的分子机制。其中,细胞信号传递是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信号传递,简而言之,就是细胞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相互 沟通,进而在生理过程和代谢调节中传递信息的过程。在植物中,细胞信号传递涉及到第一信使、第二信使、受体、酶、离子通道 等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 植物中的第一信使通常是植物激素,例如赤霉素、生长素等。 它们会通过细胞膜领域内的受体,激活第二信使进而引发一系列 的生理反应。例如,植物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受限是因为昼夜温度 变化巨大,植物生长素受到了调控,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形态发 育异常等。在这个过程中,生长素作为第一信使沟通了细胞和环 境之间的关系。 除了植物激素,植物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第一信使。例如,钙 离子,作为植物细胞内的重要信号分子,在植物生理过程中扮演 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钙离子的浓度波动能够通过激活CALM

(Calmodulin)等钙离子结合蛋白来影响调节细胞进程。简单地说,CALM结合钙离子能够引起植物细胞内多种代谢和调节途径的激活,如激活平滑肌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等。 另外,植物的细胞信号传递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酶,如激酶和 磷酸酶。激酶通常通过激活一系列下游酶的功能,从而传递细胞 内部的信号。其中,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是植物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磷酸酶则扮演反应途径的 角色,从而达到信号调节的目的。 总的来说,植物细胞信号传递涉及到多个分子机制。在分析不 同的信号途径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分子之间的互动以及组成复杂 的分子网络。通过分子进化的角度去研究植物细胞信号传递,能 够更好地理解各种途径和机制的进化历程,进而推测它们的生理 意义以及进化角色。 总之,植物细胞信号传递是一个复杂而且重要的生理过程。在 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分子机制,进而揭 示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秘密。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鲜花、水果 等产品的生产,同时也可以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 价值的思想和实验材料。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的生命活动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区分为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三个方面。 生长: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分化:在某一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功能的特殊变化并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特征,这样建立特异性的过程。 发育:生长和分化的总和。(广义)叶原基到成熟叶、根原基到完整根系、花的发育、果实的发育。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狭义)性细胞的出现、受精、胚胎形成及新的繁殖器官的产生。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包括种子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直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portation)主要指物理或化学信号在器官间或细胞间的传输。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则主要指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转变为植物生理反应的过程。 内聚力、黏附力和表面张力大:水和空气间界面上的水分子,与邻近水分子的作用力大于其与空气间的作用力,因此,水总是倾向于维持最小的水和空气间界面。在水和空气间界面产生一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自由水(free water):与细胞内胶体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集流(mass flow或bulk flow)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例如组成水溶液的各种物质的分子)在压力梯度(水势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扩散(diffusion)是物质分子(包括气体分子、水分子、溶质分子等)从高浓度(高化学势)区域向低浓度(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束缚水(吸湿水) (bound water) :土壤颗粒或土壤胶体的亲水表面所吸附的水分。 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 :水分饱和的土壤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能自上而下渗漏出来的水分。 质外体途径 (apoplast pathway):水分通过由细胞壁、细胞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组成的质外体部分的移动过程。阻力小,运输速度快,物质长距离运输主要方式。 共质体途径 (symplast pathway):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的移动过程。阻力大,运输速度慢。跨膜途径(transmembrane pathway):跨膜进入、运出细胞。 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 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伤流(bleeding):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伤流液的多少是根系生理活性的指标。 植物根系以蒸腾拉力为动力的吸水过程称为被动吸水。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al pull)因叶片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整理终版

1.形态建成: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过程。P1 2.水势:(ψw=ψS+ψΠ,水势=压力势+渗透势)是指体系中水的偏摩尔自由能即其他条件(温度、压力、体系内组分)不变时体系中每增加或减少一摩尔水所引起的自由能改变,也可简单表述为特定条件下体系内每摩尔水所具有的自由能。水总是由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P10 3.膨压: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溶液对于细胞壁的压力称为膨压。 4.压力势:是体系内的水与标准态水的压力差导致的水势改变量。 5.渗透势:是指由于体系内水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导致的水势改变量。常为负值。 6.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P12 7.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从含有较低浓度溶质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较高溶质浓度的溶液中的现象。 8.渗透压:如果溶液经由半透膜与纯水分隔开,渗透作用将在半透膜溶液一侧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压强),称为渗透压,或者说,穿越半透膜的水流产生的压力称为渗透压。P14 9.质壁分离:如果细胞外溶液浓度继续升高,原生质体将失水收缩,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发生分离,称为质壁分离。P17 10.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沿细胞壁表面以及细胞壁内部沿壁的纵轴方向(并非根的纵向方向)的运输,由于沿细胞壁表面的压力梯度有限,并且沿细胞壁的微小空隙运输阻力很大,因此经质外体途径的运输比例很小,往往仅占根系总吸水量的约1%。P19 11.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以胞浆(细胞质基质)形式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直接流向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拉力是根系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 13.伤流:在自然条件下,如果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植物的茎,在切口上往往会有液滴溢出,这一过程称为伤流,流出的溶液称为伤流液,即植物木质部的溶液。 14.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P20 15.内聚力-张力学说:是指蒸腾拉力产生的张力(或称负压力)通过液态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维持导管内的水柱不断裂,使水分在植物体内能够克服重力上升的学说。P21 16.栓塞:空气进入切口处较大的导管导致气栓塞。P22 17.蒸腾作用:植物在生命过程中,需要与所处的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以获得所需的CO2和O2。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水分经过植物体表面的蒸发,即蒸腾作用。 18.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①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②溶于水中的矿质盐类和根系产生的激素等有机物需要随着蒸腾流被运输到植物地上的器官和组织。 ③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④蒸腾作用伴随着植物与大气交换气体以获得代谢所需要的CO2或O2。P27 19.水分利用效率:是蒸腾比率的倒数,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摩尔数与植物蒸腾作用失去的H20的摩尔数的比值。P24 20.气孔运动:指保卫细胞由于膨压变化导致气孔开放或关闭的运动。 21.影响保卫细胞渗透势的因素:光强和光质、温度和湿度.细胞间CO2浓度和某些抑制气孔开放的物质或激素,昼夜节律等。P25 22.保卫细胞渗透物质浓度的提高导致气孔张开有4条途径:

植物生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类似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的物质。3组织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培养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4种子休眠:有些种子即使处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也不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萌发,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5光周期:自然界一天中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6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7光周期诱导:在一定时期,满足植物所需一定天数的光周期即可诱导植物成花的现象。 8 逆境:对植物生存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名称。 9 抗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10 衰老:是指植物的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命功能的自然衰退,最终导致自然死亡的一系列恶化过程。 1.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2.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其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3. 呼吸作用:植物体内一切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4. 灰分元素:灰分中的物质为各种矿质的氧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构成植物灰分元素 5.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6. 光补偿点:当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叶片变现光合作用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 7. 天线色素:又称聚光色素,是光系统中只收集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中心色素,本身不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的色素 8. 受体:是一类蛋白,能够特异性地感受环境刺激或与胞间信号特异性结合 9. 生物膜: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胞内所有被膜的总称 10.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填空 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 2 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有(渗透性吸水)吸胀吸水和(代谢性吸水) 3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会引起水分的反渗透,导致(烧苗) 4 影响呼吸速率的内部因素有(种间差异)和器官间差异 5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6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源)到(库)7同化物短距离运输的胞间运输包括(质体外)运输、(共质体)运输、(交替)运输 8 研究同化物运输途径的方法有环割实验和(同位素示踪法) 9IAA 的降解有两条途径,即(酶促氧化降解)和(光氧化降解) 10 植物生长的四大基本特性有生长量上的(慢-快-慢)特性、空间上的相关性,时间上的周期性、生理上的(异质性)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第一章到第三章) 植物生理学理论总结归纳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产生和光能利用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分生理包括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水分的排出等3个过程。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2、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不同; 3、在同一植株种,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 (1)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不参与代谢作用,但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2)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①由于自由水含量多少不同,所以细胞质亲水胶体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 含水较多的溶胶(sol);另一种含水较少的凝胶(gel) 2、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 3、自由水/束缚水低→凝胶耐旱 自由水/束缚水高→溶胶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分的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中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

一、扩散:这是一种自发过程,指由于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 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二、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水分集流与 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的作用:水分在细胞内的运输;水分长距离运输;调整细胞内 的渗透压。 三、渗透作用: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渗透作用水势梯度儿移动。 1、水势的公式:ΨW=μW-μ0W/V W=△μW/V W 2、水势=水的化学势/水的偏摩尔体积=N·m·mol-1/m3·mol-1=N·m-2=Pa 3、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4、水的水势为0MPa。 5、系统中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束缚能是不能用于做功的的能量;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 四、细胞的水势 细胞吸水情况决定于细胞水势。 Ψw=Ψs+Ψp+Ψg+Ψm Ψw:水势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 Ψg:重力势 Ψm:衬质势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称为水势。 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811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811)》大纲 第一部份理论教学 一、内容提要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露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大体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生、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进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系统把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方式和技术,学会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手腕熟悉和分析生命现象和规律,制造性地调控植物生理功能,培育学生将植物生理学理论与相关基础课程理论相结合、并灵活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农学研究和实践中的能力。 二、选用教材 讲课教材:潘王忠植物生理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0 参考教材:潘瑞炽主编. 植物生理学(第7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三、教学内容 (一) 绪论 1 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进展 3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进展和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难点:植物生理学的概念。 试探题: 一、什么缘故说“植物生理学是农业的基础学科”? 二、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植物生理学的进展趋势将如何? 3、植物生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二)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概述 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原生质的性质 2 细胞壁 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功能 3 生物膜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 生物膜的功能 4 植物细胞亚微结构 植物细胞内的大体结构 微膜系统 微梁系统 微球系统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重点: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植物细胞亚微结构难点:植物细胞亚微结构 试探题: 一、生物膜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 二、细胞的微膜系统、微梁系统和微球系统有何联系? (三)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1 谁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水分子的结构 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 植物的含水量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水势的概念 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 水的移动 植物细胞的吸水

《细胞生物学》教案——细胞10章信号转导18

《细胞生物学》教案 (第18 次课 2 学时) 一、授课题目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受体,配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 2、掌握受体的基本类型,G蛋白的类型和分子组成,G蛋白的作用机制; 3、掌握cAMP信号系统,cGMP信号系统以及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2、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教学难点:细胞表面整联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 四、主要参考资料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五、教学过程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的信息处理系统。 一方面生物信息系统的存在使有机体得以适应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维持个体的生存; 另一方面核酸和蛋白质信息在不同世代间传递维持了种族的延续。 生命现象是信息在同一或不同时空传递的现象,生命的进化实质上就是信息系统的进化。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路线: 细胞信号转导几乎涉及到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Cell signaling can affect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ce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直接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Activ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⑵改变细胞内骨架纤维的结构,影响细胞的运动、形状以及细胞内的物质运输;Change in cytoskeletal organization. ⑶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从而改变膜电位;Change in ion permeability. ⑷在DNA复制、转录过程中影响DNA合成的起始,DNA合成的起始在DNA复制过程中是一个限速的步骤,其成败与否影响到整个复制过程能否正常进行,在结构上它要装配DNA复制起始的复合物,然后启动DNA的半保留复制;Initiation of DNA synthesis; ⑸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者是激活,或者是阻遏;Activation or repression of gene expression. 因此,细胞生物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转向研究细胞的重大生命活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的生长(growth)、发育(development)、代谢(metabolism)、免疫(immune)、凋亡(apoptosis);细胞信号转导在整个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方面都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细胞信号发放(cell signaling):细胞释放信号分子,将信息传递给其它细胞。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