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池活性污泥老化判断及解决方法详解

曝气池活性污泥老化判断及解决方法详解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由于经常会引起活性污泥的老化,过度曝气,负荷过低,都会造成过度的能源消耗。

1、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初始阶段做沉降比时上清液开始浑浊,有细小污泥悬浮,难沉降,在二沉池就会有浮渣和浮泥出现。

(2)污泥老化会导致曝气池污泥耗氧量增加,注意溶解氧突然下降的征兆。

(3)镜检污泥结构松散,丝状菌少,轮虫多,原生动物少,污泥颜色变浅变黄或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4)二沉淀池中的污泥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一种介于生物和表面活性物质之间的气泡,具有一定的黏性。

(5)有机负荷率(F/M)太低,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就大。有机负荷率(F/M),也叫污泥负荷。F指的是有机物,M指的是微生物,它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F/M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F/M 低于0.05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2、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1)排泥不及时,污泥龄过长

(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活性污泥老化

(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身氧化。分解是由于经常的剪切作用使活性污泥分解,而对其自身氧化的认识则认为,氧气是其本身的氧化剂,过量的曝气会使其氧化。

(4)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没有足够的进水底物浓度支持,最终就会导致活性污泥老化。

3、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1)对活性污泥浓度控制上的要求为确保活性污泥在生化系统运行中不会因未及时排泥而出现老化现象,必须定期确定目前的排泥流量与活性污泥浓度的关系,从而间接地指导活性污泥的排泥流量。同时,必须做到排泥流量的均匀性,避免间歇性、流量波动过大的排泥方式。

(2)曝气的均匀性和过量曝气的防治要求对曝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过曝气,将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 2.5mg/L左右即可。同时也可降低曝气过度消耗的电能,为降低处理成本打下基础。

(3)低负荷运行状态的避免要避免低负荷运行状态的出现,从而规避活性污泥老化的发生。除了尽可能地提高进水中底物的浓度和可生化性,要尽可能地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引入生活污水等。

4、活性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各工艺参数与活性污泥的老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为确

定活性污泥的老化、校正的正确与否提供了依据。

(1)与F/M的关系F/M控制低下是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老化的重要原因,应该说也是比较容易调整的,其老化程度与F/M的低下程度存在正关联。

(2)与溶解氧的关系与溶解氧的关联方面,除了因为曝气过度,溶解氧控制过高导致活性污泥老化外,在食微比低下的情况下,这样的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超过 4.0mg/L的曝气应该归类为过度浪费的曝气,这样的曝气结果助长活性污泥老化较为常见。

(3)与污泥龄的关系保持7-10天的污泥龄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对于超过1个月的污泥龄现象要格外注意,这样的污泥龄要控制,导致活性污泥老化是必然的。

活性污泥处理故障判断

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故障判断 1.浮渣、泡沫的形成与故障 在活性污泥法中出现浮渣和泡沫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泡沫的形成源于水体的黏度升高,其主要原因有: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污泥老化、进流水富含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丝状菌膨胀等。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泡沫的不断积聚,最后就形成了浮渣。 (1)不同泡沫所对应的故障 ①.棕黄色泡沫,易碎,短时间不会形成积聚——活性污泥处于老化状态,部分分解附着于泡沫中。 ②.灰黑色泡沫,易碎,短时间不会形成积聚——活性污泥处于缺氧状态,局部厌氧反应,部分好氧活性污泥死亡,附着在泡沫中。 ③.白色泡沫,粘稠不易破碎,色泽鲜白,堆积性好——负荷过高; .白色泡沫,粘稠但易破碎,白色陈旧,堆积性差——曝气过度。 (2)不同浮渣所对应的故障 ①黑色稀薄的浮渣——污泥处在缺氧状态 ②黑色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处在严重厌氧状态 ③棕褐色稀薄的浮渣——活性污泥系统正常的表现 ④棕褐色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反硝化或丝状菌膨胀 2.活性污泥的上浮 活性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污泥腐化、污泥脱氮、污泥膨胀。 ①污泥腐化 原因:操作不当,曝气过小,缺氧腐化,厌氧分解。 上浮污泥颜色:灰白色且粘度不高泡沫小。 处理对策:加大曝气量。 ②污泥脱氮 原因:曝气过大,曝气池污泥高度硝化,碳氮比失衡,随后流入二沉池缺氧反硝化。

上浮污泥颜色:黑色且粘度低无泡沫。 处理对策:减小曝气量。 ③污泥膨胀 原因:水质成分单一加上长时间厌氧引起的丝状菌膨胀。在曝气的情况下,丝状菌夹杂着许多细小菌胶团被气体顶至水面,形成大量泡沫。上浮污泥颜色:棕黄偏黑或偏白且粘度高泡沫大。 处理对策:控制丝状菌的膨胀,调高污水PH,增大溶解氧。 3.丝状菌膨胀 工艺控制中,容易诱发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如下: ①进水成分单一,缺少必要的补充元素,尤其在高碳氮化合物情况下 ②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 ③长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运行 ④营养剂投加失衡 ⑤酸性废水环境对丝状菌有诱发作用 以上丝状菌诱发条件,日常工艺控制中需要重点注意,以避免发生丝状菌膨胀。 4.活性污泥的老化 (1)活性污泥的老化可以借助对污泥沉降比的观察作为判断依据: a.老化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 b.老化的活性污泥污泥絮团都比较大,但比较松散,且絮凝速度也较快。 c.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d.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菌胶团细菌死亡解体,产生浮渣和泡沫。 (2)导致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 a.排泥不及时,即在较长的污泥龄下 b.长期低负荷 c.过度曝气 d.过高的污泥浓度 5.发现二沉池中有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 导致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的原因有: (1)生化污泥负荷过高,活性增强,絮凝性变差,出水伴有浑浊现象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第三节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1、污泥腐化: 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 出水水质恶化; 原因:1)负荷量增高;2)曝气不足;3)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对策:1)控制负荷量;2)增大曝气量;3)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2、污泥上浮: 现象:污泥沉淀30~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 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还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 对策:1)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减少曝气量。 3、污泥解体: 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4、泥水界面不明显: 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 的絮体性能较差; 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5、污泥膨胀:

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1)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 (1)污泥膨胀理论: 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 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 ③高H2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生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二者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则要高于丝状菌。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中的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 (3)污泥膨胀的对策 ①临时控制措施: a.污泥助沉法: ①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

污水处理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污水处理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 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 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 解决办法: 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 产生原因: 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 解决办法: 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 产生原因: 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 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原因: 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 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 产生原因: 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 解决办法:

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产生原因: 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 解决办法: 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 产生原因: 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 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

活性污泥常见问题-重点

1.平常,在课本中讲到活性污泥法MLSS时说应该控制在 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时要远小于课本上说的,这是源于什么呢? 答: MLSS具体定多少,完全取决于F/M值;所以,MLSS值不应该是固定的,与入流污废水底物浓度及系统调整(指进水含有难降解、高SS值等情况的事前应对)有关;同时,需要考虑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综合评估。 2.为了观测污水处理状况,镜检是必须的!那么,在检测时,lml液体里观测到多少个微生物(鞭毛虫、线虫、钟虫、轮虫)才能说明运行效果好?或运行效果差呢? 答:个数不是关键,因为它会随MLSS值、气温、进水成分而波动;重点是种群比例是否协调,另水质处理好坏不是单个指标决定的,需要综合其他指标考虑,从而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3.在生化处理时,对于一些无机离子比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答:具体数据不详,由于微生物具备被驯化作用,故无机盐进水浓度是否会对活性污泥造成冲击,尚要考虑活性污泥被驯化程度、MLSS浓度、接触时间等;为此通过出水效果来判断单套系统对无机盐的承受能力比较可行。 4.工业废水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时,应该不应该控制进入的有机物浓度,大概在那个范围? 答:完全取决于你对出水的要求,如果接触氧化后直接排放,应该要控制进水有机物浓度的,此浓度控制多少取决于你的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运行中积累数据得出你的接触氧化池处理效率,以此判断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机负荷能力。 5.我现在进水量3。5方每小时,UASB出水不稳定,在1000~1800间,氯离子在9000mg/L左右,进好氧池后,每小时加自来水2.5方,同时加面粉75kg,好氧池两个,每个池子有效容积100方,生物可以见少量钟虫,好氧A池sv32%(厌氧出水带泥)好氧B池sv20%出水在650左右,我感觉就是培养不起来,去除率不高,怎么回事? 答: 1、既然UASB出水已经很高了,就不要在好氧区投加面粉了。

污泥判断

1、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2、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30分钟沉降比SV30,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 3、污泥指数SVI,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 4、污泥指数SVI,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5、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减少,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 6、污泥镜检新生菌胶团增多,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7、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低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排放剩余污泥; 8、污泥挥发性有机份-MLVSS,高于平常波动范围,提示适当增加回流污泥量; 以上仅是进水浓度、曝气强度等外界因素波动很小,理论上的控制方法。此外随季节、温度波动会对污泥的质量有影响。 污泥上浮的现象及原因 缺氧引起的污泥上浮污泥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带有小气泡。 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有机氨化合物含量高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积泥或

停留时间过长,NO3-还原产生的N2会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其密度减小使得活性污泥上浮。 回流量太大引起的污泥上浮回流量突增,会使气水分离不彻底,曝气池中的气泡带到沉淀区上浮,这种污泥呈颗粒状,颜色不变,上翻的方向是从导流区壁直向沉淀区壁成湍流翻动。 溶解氧高或进水淡,污泥会缺少营养自身氧化,色泽转淡。 上清液浑浊说明负荷过高,污泥对有机物分解氧化不彻底。 有细小污泥漂浮,是水温高、C/N不适、营养不足、充氧过度导致污泥解絮。解决办法,投加营养物质或引进高BOD的废水,使 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较少,泡沫呈新鲜乳白色。 正常气泡易碎,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鲜白色,堆积性较好说明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若用手粘些不易破碎且粘连,陈旧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说明过度爆气, 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是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加强排泥。 .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0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

曝气池常见问题

曝气池常见问题 好氧池中主要存在得问题分为两方面:泡沫问题与污泥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两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得表现方式、主要原因与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与预防措施。 泡沫问题 白色泡沫 1、表现:好氧池表面出现大量白色泡沫。 2、主要影响:泡沫带出部分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影响氧得传递,减少氧得利用率。 3、主要原因:进水中含有大量洗涤剂(白色不粘泡沫)。 4、解决办法:用自来水冲洗,泡沫特别多得时候,可以适量投加消泡剂 5、预防措施:控制好进水,防止大量洗涤剂废水进入 茶色或灰色泡沫 1、表现:好氧池表面出现大量茶色或灰色泡沫。 2、主要影响:泡沫带出大部分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 3、主要原因:诺卡氏菌群、微丝菌、放线菌得过量增值,负荷过高,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曝气量过大; 4、解决办法:减小曝气量,通过喷洒水或水珠以打碎浮在水面得气泡来减少泡沫,严重时适当投加消泡剂。

5、预防措施:控制好进水负荷,避免过高,防止泥龄过长,及时排泥 污泥问题 污泥膨胀问题 1、表现:活性污泥质量变轻,结构松散,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丝状菌膨胀。 2、主要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差。 3、主要原因:营养不均衡,溶解氧不足,pH值偏低,负荷过高,泥龄过长。 4、解决办法:控制好C:N:P得质量比例为100:5:1,控制溶氧在2-4mg/L左右,调节好pH为6、5-8。5,增加进水COD浓度,及时排泥。 5、预防措施:及时补充进水中得N、P;溶氧控制在2mg/L左右;当pH在5以下时,及时投加NaOH稀释液进行调节至 6、5以上;当进水COD<300mg/L时,及时补给C源(工业葡萄糖或工业酒精);当好氧池SV>50%时,要及时排泥、 污泥老化问题 1、表现:做沉降比时上清液浑浊,好氧池污泥耗氧量增加,曝气停止时,溶氧突然下降,出水悬浮物增加。2、主要影响:出水COD不达标,浑浊、3、主要原因:营养不足或不均衡,泥龄过长。

关于污泥膨胀、上浮、解体、老化的应对策略

关于污泥膨胀、上浮、解体、老化的应对策略 01 污泥膨胀 1)污泥膨胀的原因 (1)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膨胀,促成条件包括进水有机物少,F/M 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 进水氮、磷不足;pH值低; 混合液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需要; 进水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通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容积指数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程度。 (2)非丝状菌膨胀 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P,或者DO(溶氧)不足,细菌很快把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又不能代谢分解,向外分泌出过量的多糖类物质。 这些物质分子中含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为100%左右),呈黏性的凝胶状,无法在二沉池分离。 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进水中含有较多毒物,导致细菌中毒,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黏性物质,形不成絮体,也无法分离。 2)解决办法 为防止污泥膨胀,首先应加强管理操作,经常检测污水水质、曝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

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以减轻二沉池的负荷。 对于丝状菌膨胀轻、中度可以通过调高pH,适量的杀菌剂来调整,对于高、重度丝状菌膨胀,可以考虑放弃治疗,清池投泥重新培养了。 02 污泥上浮 1)污泥上浮的原因 污泥上浮主要是指污泥脱氮上浮。污水在二沉池中经过长时间停留会造成缺氧(DO在0.5mg/L以下),则反硝化菌会使硝酸盐转化成氨和氮气,在氨和氮气逸出时,污泥吸附氨和氮气而上浮使污泥沉降性降低。 2)解决办法 污泥上浮现象和活性污泥的性质无关,只因污泥中产生气泡,使污泥密度低于水,因此污泥上浮不应与污泥膨胀混为一谈。具体解决办法有: (1)降低进水盐浓度,控制高负荷COD的冲击。 (2)准确地控制曝气池内的COD负荷。因此,在运行操作上要控制曝气池进水量。通过准确地控制MLSS(建议6~8g/L)和曝气池进水量,将COD负荷控制在0.2~0.4kg/(m3·d)的适当范围,以减少污水的冲击,如果该污水经过均质池后的COD浓度仍然超过设计标准,应将该股污水引入事故池以待日后处理。 (3)完善新建污水预处理工艺,控制污水厌氧与兼氧酸化水解池是保障后续曝气池正常运转的关键步骤,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后,可以保证曝气池污水的出水要求,也改善了二沉池的沉降性能。

曝气池常见问题

曝气池常见问题 好氧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为两方面:泡沫问题和污泥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两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表现方式、主要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泡沫问题 白色泡沫 1、表现:好氧池外表出现大量白色泡沫。 2、主要影响:泡沫带出局部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影响氧的传递,减少氧的利用率。 3、主要原因:进水中含有大量洗涤剂(白色不粘泡沫)。 4、解决方法:用自来水冲洗,泡沫特别多的时候,可以适量投加消泡剂 5、预防措施:控制好进水,防止大量洗涤剂废水进入 茶色或灰色泡沫 1、表现:好氧池外表出现大量茶色或灰色泡沫。 2、主要影响:泡沫带出大局部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 3、主要原因:诺卡氏菌群、微丝菌、放线菌的过量增值,负荷过高,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曝气量过大; 4、解决方法:减小曝气量,通过喷洒水或水珠以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来减少泡沫,严重时适当投加消泡剂。

5、预防措施:控制好进水负荷,防止过高,防止泥龄过长,及时排泥 污泥问题 污泥膨胀问题 1、表现:活性污泥质量变轻,构造松散,体积膨大,沉降性能恶化,丝状菌膨胀。 2、主要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差。 3、主要原因:营养不均衡,溶解氧缺乏,pH值偏低,负荷过高,泥龄过长。 4、解决方法:控制好C:N:P的质量比例为100:5:1,控制溶氧在2-4mg/L左右,调节好pH为6.5-8.5,增加进水COD浓度,及时排泥。 5、预防措施:及时补充进水中的N、P;溶氧控制在2mg/L左右;当pH在5以下时,及时投加NaOH稀释液进展调节至6.5以上;当进水COD<300mg/L时,及时补给C源(工业葡萄糖或工业酒精);当好氧池SV>50%时,要及时排泥。 污泥老化问题 1、表现:做沉降比时上清液浑浊,好氧池污泥耗氧量增加,曝气停顿时,溶氧突然下降,出水悬浮物增加。 2、主要影响:出水COD 不达标,浑浊。 3、主要原因:营养缺乏或不均衡,泥龄过长。

怎样判定污泥是否老化

怎样判定污泥是否老化 污泥老化的原因 污泥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死亡产生的大量有机和无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和物理处理后形成的,具有很好的养分和吸附性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理条件的变化,污泥会发生老化现象,造成处理效果的降低和生态环境的污染。 污泥老化的紧要原因包括: 1.生物因素:微生物寿命的结束和活性下降会影响污泥的质 量和性能; 2.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条件的变化,会 使污泥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更改; 3.污染物质: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有机物等污 染物质的废水处理会使污泥老化,削减生物活动性和抗冲击承受本领。 如何判定污泥老化 直观判定 污泥老化的直观表现有: 1.污泥颜色发黑,呈深褐色、黑色,且简单沉淀; 2.污泥的臭味会变得特别刺鼻; 3.污泥的体积加添,密度减小; 4.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下降。 指标判定 判定污泥老化的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污泥活性:老化的污泥微生物活性差,可通过测定污泥的有氧呼吸速率、盐酸可溶物含量、ATP含量等指标来判定; 2.污泥稳定性:老化污泥不稳定,简单发生挥发酸聚积和污泥发酵现象,可通过测定挥发酸和总碱含量、pH值等指标来判定; 3.污泥特性:老化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下降、污染物排放加添,可通过测定有机物含量、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来判定。 污泥老化的影响 污泥老化会对废水处理工艺产生以下影响: 1.处理效果降低:老化的污泥活性和吸附性能下降,废水处理效果不佳; 2.污泥产率下降:老化的污泥菌落削减、细胞成分更脆弱,简单死亡泄漏,使污泥产率下降; 3.能耗加添:废水处理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处理老化污泥; 4.对环境的影响:污泥老化后,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加添,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延缓污泥老化的方法 为了延缓污泥老化的发生,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掌控废水的进水质量,避开废水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等; 2.加强污泥的氧化还原来领,加添氧气含量,加强污泥的呼吸作用; 3.定期添加菌种,加强污泥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本领; 4.合理调整处理条件,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污泥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污泥老化、污泥中毒的总结

生化池、二沉池的泡沫、浮渣以及污泥老化、污泥中毒的总结 A、生化系统浮渣、泡沫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1.生化池产生浮渣原因:来自活性污泥系统的不正常代谢,也可能是无机颗粒上浮导致。 2.二沉池浮渣:来自生化系统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二沉池缺氧严重导致厌氧污泥上浮。 3.泡沫成因:水体黏度增加,主要由于: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曝气混合液活性污泥老化、进水含有过量的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丝状菌膨胀等。 4.泡沫种类: (1)棕黄色: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老化而解体,悬浮在混合液中,附在泡沫上,导致泡沫破裂时间延长,形成浮渣。 (2)灰黑色:活性污泥缺氧,出现局部厌氧反应。另外可分析进水中是否带有黑色无机物质。 (3)白色:粘稠不易破碎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较好,原因是进水负荷过高;粘稠但容易破碎,色泽为陈旧的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原因过度曝气; (4)彩色:进水带色而且负荷高;进水带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5.浮渣种类: (1)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缺氧 (2)黑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污泥严重缺氧或厌氧。 (3)棕褐色稀薄的浮渣:不堆积就正常。 (4)棕褐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内部产生硝化反应;严重丝状菌膨胀。6..泡沫浮渣结合分析故障: 棕黄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处于或将进入污泥老化状态。 (1)结合沉降比测定是否小于8,污泥颜色是否色泽暗淡,沉降速度是否过快,结合泡沫颜色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老化。 (2)结合SVI小于40,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3)结合镜检菌胶团比较致密,后生动物大量出现,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灰黑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或厌氧状态。 重点需要对溶解氧进行综合判断。对池体均匀布点进行溶解氧测定,如果出现DO小于0.5mg/L,需要重点进行确认。在考虑区域污泥是否搅拌混合充分,是否存在沉淀死区。 白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进入等。 (1). F/M(污泥的有机负荷率也叫污泥负荷,F指的是有机物量,M指的是微生物量。有机负荷率F/M: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物的数量,或生化池单位有效体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单位kgBOD5/(kgMLSS.d)。)与白色泡沫:如果F/M大于0.5可以确认高负荷运行状态,培菌初期出现泡沫正常. (2). DO与白色泡沫:DO大于5.0mg/L就是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过氧化而出现解体,一般控制DO不小于2mg/L就可以了。 (3). 外入物质的问题: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进入。检测DO和污泥负荷可反推断是否有外入物质进入。 彩色泡沫:与进入带颜色、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有关。 通过观察物化区处理出水是否带有颜色可判断是否有颜色水进入;观察物化区水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活性污泥老化的现象,在目前大多数运行着的好氧生化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活性污泥的老化不但会导致出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升高,更多的是会出现能源的浪费。因为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而这些运行问题都会消耗过度的能源。 2、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1)活性污泥沉降比表现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①活性污泥沉降速度方面。通常可以再活性污泥沉降比实验中发现,老化了的活性污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沉淀阶段,当然其他各阶段的沉降速度也相当快,通常较非老化活性污泥沉降速度快倍左右。 ②活性污泥絮团大小。老化的活性污泥絮团都较大,但比较松散,其絮凝速度也较快。 ③活性污泥颜色。老化的活性污泥颜色显得很深暗、灰黑,不具鲜活的光泽。 ④上清液清澈度。老化后的活性污泥容易解体,所以游离在水体中的细小解絮体较多,但是絮体间的间隙水却保持较好的清澈度。 ⑤液面浮渣。浮渣的产生,确实也与活性污泥老化有关。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会导致部分细菌死亡,解体后的菌胶团细菌会被曝气打散后粘附气泡而使浮渣或泡沫产生。 (2)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 通常是看后生动物的数量占优势,表面看起来视乎和原生动物表现无关,事实上还是有明显的联系的。主要表现在,出现后生动物占优势就肯定不会有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的优势明显,最多可以看到极少量的散兵游勇;相反也是一样,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时,通常看不到后生动物的踪迹。为此,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可以作为活性污泥老化的指标。 (3)食微比的确认 通常发生或可能发生活性污泥老化的情况下,食微比都处于或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食微比低于时,出现活性污泥老化的几率很大

污泥老化控制方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 ? ? A、生化系统浮渣、泡沫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生化池产生浮渣原因:来自活性污泥系统的不正常代谢,也可能是无机颗粒上浮导致。 二沉池浮渣:来自生化系统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二沉池缺氧严重导致厌氧污泥上浮。 泡沫成因:水体黏度增加,主要由于: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曝气混合液活性污泥老化、进水含有过量的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死状菌膨胀等。 泡沫种类: 1.??棕黄色: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老化而解体,悬浮在混合液中,附在泡沫上,导致泡沫破裂时间延长,形成浮渣。 2.??灰黑色:活性污泥缺氧,出现局部厌氧反应。另外可分析进水中是否带有黑色无机物质。 3.??白色:粘稠不易破碎泡沫,色泽鲜白,堆积性较好,原因是进水负荷过高; 粘稠但容易破碎,色泽为陈旧的白色,堆积性差,只有局部堆积,原因过度曝气;4.??彩色:进水带色而且负荷高;进水带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 浮渣种类: 1.??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活性污泥缺氧 2.??黑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污泥严重缺氧或厌氧。 3.??棕褐色稀薄的浮渣:不堆积就正常。 4.??棕褐色而且堆积过度的浮渣:污泥内部产生硝化反应;严重丝状菌膨胀。 泡沫浮渣结合分析故障: 一.棕黄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处于或将进入污泥老化状态。 1.??结合沉降比测定是否小于8,污泥颜色是否色泽暗淡,沉降速度是否过快,结合泡沫颜色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老化。 2.??结合SVI小于40,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3.??结合镜检菌胶团比较致密,后生动物大量出现,根据泡沫为棕黄色可判断污泥出现了老化。 二.灰黑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或厌氧状态。 重点需要对溶解氧进行综合判断。对池体均匀布点进行溶解氧测定,如果出现DO小于 0.5mg/L,需要重点进行确认。在考虑区域污泥是否搅拌混合充分,是否存在沉淀死区。 三.白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负荷过高,曝气过量,洗涤剂进入等。 1.? ?? ?? ?F/M与白色泡沫:如果F/M大于0.5可以确认高负荷运行状态,培菌初期出现泡沫正常. 2.? ?? ?? ?DO与白色泡沫:DO大于5.0mg/L就是曝气过量,导致污泥过氧化而出现解体,一般控制DO不小于2mg/L就可以了。 3.? ?? ?? ?外入物质的问题:洗涤剂或表面活性剂进入。检测DO和污泥负荷可反推断是否有外入物质进入。 四.彩色泡沫:与进入带颜色、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有关。

污水处理厂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污水处理厂污泥常见异常问题诊断分析及处理办法 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 产生原因: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 解决办法: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 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 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 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 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 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0~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产生原因: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 解决办法: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 产生原因: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污泥尼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水温过高使小分子有机物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有机物造成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范围内;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 8、污泥膨胀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