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

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

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

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

考点三:汽化与液化

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

考点四:升华与凝华

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蒸发

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十: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t+273℃,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开尔文);t代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绝对温度100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t′=T′﹣273℃=100K﹣273℃=﹣173℃.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D

【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答案】C

【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答案】D

【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

37.5 ℃;测量38.7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答案】B

【解析】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知: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答案】A

【解析】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正确;和比热容及导电性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C、D错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

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

【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A

℃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凝固点为50℃,所以A选项正确;

B、AB段物质温度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B错误;

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

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

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

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答案】D

【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压牢.

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

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

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答案】A

【解析】A、物质状态不同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分子,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也较小.故C错误;

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态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液态有体积.故D错误.

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答案】D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像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

A、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图像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

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

D、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符合题意.

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答案】A

【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

“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熔化要吸热,物质凝固要放热

【解析】将“热宝”投入沸水中,热宝中的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

将“热宝”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被人吸收,供人体取暖.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冻豆腐在冷冻时,豆腐里面的水分首先凝固为固态的冰,凝固对外放热.

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

【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

【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考点三:汽化与液化

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答案】B

【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答案】A

【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A

【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

【答案】氢

【解析】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逸出,沸点越高,越晚逸出;

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氢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氢、氮、氧.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1)自下而上;(2)98;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量大(或酒精灯火焰小);(3)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3)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

考点四:升华与凝华

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蒸发

【答案】C

【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04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专题训练 04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1.六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 的物态 变化后 的物态 吸、放热 情况 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 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 水 冶炼金属 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 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 混合液体 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 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 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 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使用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简记为“只吸热不升温”)。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几种图像 【易混淆点】 1.凝华与凝固:凝华是气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2.升华与汽化:升华是固态变为气态;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二者变化后的物态相同,但变化前的物态不同。 3.“熔化”的“熔”子,常常被错写为“融”“溶”等。 4.“华”与“化”字时常用错。没有“液态”出现的物态变化过程,用“华”;其余用“化”。 5.沸腾时液体内的“气泡”大小问题: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典例分析】 【例1】(2020滨州3)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B .雨、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现象,AB 错。 CD .霜、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现象,C 正确。D 错。选C 。 【思路小结】注意区分各种物态变化时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根据物态变化来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 【例2】(2020广东23)为了“探究水满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取0.2kg 水进行实验。 液体沸腾图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人的正常体温 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答案】B 【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 【答案】C 【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 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答案】D 【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 B错误; 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 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 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 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2.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 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3.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 水发生汽化 B. 水蒸气发生液化 C. 水发生凝固 D. 水蒸气发生凝华 4.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 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 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5.有一个粗心的护士在使用体温计前都未甩。有一次她用一支示数为体温计先后 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和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 , B. , C. , D. , 6.以下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沾上水汽”而变模糊的是

A.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到室外 B. 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 C. 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D. 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 7.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说法正确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 烈 9.保温瓶中装有1000g、的水,然后放进100g、-的冰,盖好瓶塞,则 A. 水质量变大 B. 冰质量变大 C. 冰、水质量不变 D. 冰、水温度均无变化 10.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D.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 用自来水冲 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 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铁块化成铁水 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 湖水表面结冰 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 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 甲图:春天冰雪融 化 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 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 A. 100℃ B. 98℃ C. 97℃ D. 96℃ 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 A. 甲温度计 B. 乙温度 计 C. 丙温度 计 D. 无法判断 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 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 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 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 些 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 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 B.−100℃ C. 273℃ D. 100℃ 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 ℃℃℃,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 ℃℃ ℃℃ ℃℃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导电性不同 ℃~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水到100℃就沸腾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杯中水位高度将保持不变B.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 C.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D.杯中水的温度降逐渐升高 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5.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如图是岳阳洞庭湖大桥下裸露的湖床.为了缓解旱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要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升华现象B.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汽化现象 C.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D.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6.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 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 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 7.小明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20分钟) 1. 在进行“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2. 2011年西安世园会沙雕展示区(如图所示)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沙雕展示区。此次沙雕展以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体现了西安世园会的生态环保理念。沙雕展览时间越长,沙雕就会越干燥,这是因为沙中的水分发生了() A. 汽化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4. 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5.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夏天吃雪糕凉爽

B. 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 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 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6. 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患者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7.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 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9.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铁块化成铁水 B. 盘子里的水变干了 C. 湖水表面结冰 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了“白汽” 10.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11.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物态变化(讲练)(解析版)

专题05 物态变化讲和练 1.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物态变化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会: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测量温度;分析物态变化种类;利用理论解释自然现象。 3.理解:熔化和凝固概念;晶体的熔化过程及规律;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升华和凝华规律。 4.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吸放热;沸腾和蒸发的规律;影响蒸发的三种因素;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吸放热;升华和凝华过程的吸放热。 5.能:分析物态变化的类型。 6.认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现象。 1.(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2.(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B。 3.(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答案】A。 【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正确答案是A。 4.(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考点讲练考第03讲 物态变化(典题精练)(解析版)

第03讲—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一、单选题 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 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 【答案】C 【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详解】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答案】D 【详解】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是属于液化,故ABC 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中考物理专题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目 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 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3.(2020·四川省成都市)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A. 液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熔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暖,遇到冷的眼镜会液化放热。 故选A。 4.(2020·山东省泰安市)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四课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过关 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 3.体温计:刻度范围为 35-42 ℃,分度值为 0.1℃;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凝固前:持续放整个过程持续吸整个过程持续放热,1.定义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 1.(2022•遵义)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B.20℃C.28℃D.40℃ 【答案】C 【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2.(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答案】C 【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故A错误;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 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则其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2021·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 2. (2022·辽宁锦州)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亮相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对下列节气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雨水”一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一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 (2022•六盘水)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如图所示.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4. (2022·辽宁盘锦)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5. (2022•十堰)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6. (2022•浙江)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 段 B.bc 段 C.cd 段 D.ad 段 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 ,不用挑担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 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9. (2022•深圳模拟)2018年2月9日,中国最先进的隐形(在雷达中无法显示)战斗机歼﹣20服役,中国步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如图是歼﹣20机群在训练飞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过后在空中“拉出的白线”是汽化形成的 B.飞机能够隐形是因为吸收所有色光,肉眼看不见 C.机群保持图示队形行进时,各飞机间处于相对运动 D.机群保持图示队形行进时,飞机与大地相对运动 10. (2022•广东一模)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04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 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 关于温度计的读数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温度计的刻度,即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是正确判断温度计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三是正确读数,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判断方法为:越向上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下,越向下刻度越大,则零刻度线在上),若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上,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上读;若

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则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由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一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二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熔化完毕后,还要加热几分钟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便于观察熔化过程结束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③在海波的熔化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熔点。 ④在探究石蜡的熔化时,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边吸热边升温,逐渐变软、变粘、变稀,直至变为液态,在图像上没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考点3 汽化和液化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沸腾前与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如图甲所示;沸腾过程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此时烧杯中的水上下温度一致,周围的水不断向气泡内汽化,所以体积越来越大,如图乙所示。 ②为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适量加水、 用温水、烧杯口加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③水的沸点小于100 ℃的原因是环境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 物态变化 强化训练 (含答案)

2024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强化训练命题点1温度、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 (2022贺州)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A. 0 ℃ B. 20 ℃ C. 80 ℃ D. 100 ℃ 2. (2021成都A卷)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 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3. (2022广东省卷)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中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 第3题图 4. (2022江西)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__,其体温________(选填“正常”或“不正常”). 第4题图 命题点2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判断 5. 传统文化(2022福建)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第5题图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6. (2022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7. (2022山西)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霜.前冷,雪后寒 B.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C.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8. 2022课标新增活动建议(2022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9. (2022江西)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10. 传统文化(2022重庆B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量中华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露.是冰熔化形成的 B. “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冰.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09 物质—物态变化(有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9 物质—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乐山)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雪的形成 B.露珠的形成 C.冬天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D.铁块变成铁水 2.(2022·天津)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这是由于汗液()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3.(2021八上·麦积期末)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22·青海)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 5.(2021八上·江油期末)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6.(2021八上·深圳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A.a、b 两块玻璃上表面均有小水珠 B.a、b 两块玻璃下表面均有小水珠 C.a 块玻璃下表面,b 块玻璃上表面有小水珠 D.a 块玻璃上表面,b 块玻璃下表面有小水珠 7.(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8.(2022八上·姜堰月考)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D.先凝固,后熔化 9.(2021九上·休宁月考)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雾凇、⑤雹、⑥霜、⑦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①②④⑤⑥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⑦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①⑤⑥ D.形成过程放热的只有②③④⑥⑦ 10.(2021九上·南岸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考点训练(含答案解析)物态变化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寒冬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 B. 衣橱里的樟脑丸,过些时间变小 C. 利用干冰对食物保鲜 D. 夏天湿衣服晾干了 2.夏天,打开冰箱的门会冒出“白气”,冬天人的口中会呼出“白气”。关于这两种“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是汽化现象 B. 前者是汽化现象,后者是液化现象 C. 都是液化现象 D. 前者是液化现象,后者是汽化现象 3.(2017•天津)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 C. 升 D. 凝华 4.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5.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 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6.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 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7.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8.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二、多选题 9.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 C.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态变化》配套练习(附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 单元课标要求 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适宜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外表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例题1】〔2021山东省东营〕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 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人体平安电压不高于60V 【答案】A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 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10N/kg=3N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平安的。故D不符合实际。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案解析版

2023年山东省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提分练答 案解析版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2•淄博)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则()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解答】解:由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可知,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 故A、B错误;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2•滨州)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解答】解:A、“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A错; B、“啼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 D、“冰”是水的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故D错。 故选:B。

3.(2022•枣庄)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 确;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 因此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4.(2022•济宁)如图表示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物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 B.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C.乙→丙的过程与露珠形成过程相同 D.BC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解答】解:由图知,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既不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拉伸,所以是固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乙图中分子相距较近,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是液态分子的排列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