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太平小学余则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一、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能力强,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

二、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分别准备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动手把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剪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量各种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进行归纳。由于直角三角形、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全部,所以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不仅是给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准确完整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的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习惯。例如:判断9和10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求学生这样回答: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因为9和10只有公约数1,所以9和10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得到提高,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就达到了。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时,学生在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二分之一,另一个折出三分之一,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接着再推理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一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①大树与影子有什么关系,成什么比例,计算糖水里含糖量可能用什么比例解答,在解答之前,要用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得到合情推理,再进行验证。②用举反例的方式证明结论不成立,如给小明家打电话,若多次接通但无人接听,则由此得出“小明不在家”的判断。③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分圆比赛,就能得出“圆的周长与∏有关系”这一结论。

小学数学中的合情推理

小学数学中的合情推理 (2009-07-29 16:35:15) 分类:教学 标签: 杂谈 合情推理,是美籍数学家波利亚在3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指“观察、归纳、类比、实验、联想、猜测、矫正和调控等方法”。波利亚在致力改变美国数学落后状态的工作中,大力倡导合情推理的方法,并获得成功。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和加强了双基教学,但学生在校所学到的学科知识,随着他们离开学校,多数会逐渐忘掉,甚至有的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说“教育是所有学会的东西都忘却以后,仍然留下来的那些东西”(M?劳厄),学生学习数学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方法。而在研究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一直在研究如何组织和组织的形式上,对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合情推理等方法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这些恰恰是人的优秀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联想到有关团体对中外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国学生科学测验成绩较差的信息,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加强对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一、合情推理在数学能力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情推理,它“是在认知过程中,主体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经过非演绎(或非完全演绎)的思维而得到合乎情理、理想化结论的一种推理方式”。其主要表现在:“它可能是……”(猜测),“做出来看一看”(实验),“由上所述可得……”(归纳),“将人心比自心”(类比),“可以想象”(联想)等。 合理推理与通常所说的论证推理是不相同的。论证推理是可靠的;而合情推理是根据经验、知识、直观与感觉得到的一种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它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却和论证推理一样在数学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医生诊断疾病,法官审判案件,军事家指挥战争,人际交往等都应用合情推理。一些科学发现的思维,也主要是合情推理:量子力学方程是猜出来的;球体公式是阿基米德“称”出来的;而现代仿生学则是类比推理在科技中应用的杰出成果。事实证明,合情推理的这两种主要推理方式…归纳?和…类比?,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具有强烈的创造性质,它推动了数学的进步和发展。尽管由类比、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必须加以论证才能确立,但它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梁才中心学校程素霞 我从教三十多年,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成为“科学发现的金钥匙”;下面就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把学科的内容隐入情境,提供给学生足以探索的数学材料,创设具有一定合理自由度的思维空间,要突出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猜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猜想,教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予以适当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猜测,教师应注意引导、帮助修正。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经常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等数学活动,让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例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在认识了1/2、1/3、1/4……这些分数后,提出问题:1/2和1/3哪个分数大?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的猜想,接着验证:取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折出1/2,另一个折出1/3,再比较大小,一目了然,1/2>1/3。接着再推理1/3和1/4哪个分数大?从而得出结论: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除了书本知识外,还有很多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做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活动也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形式及培养策略-最新文档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形式及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而推理则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见到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合情判断的痕迹. 本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大循环 教下来,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推理的主要形式及能力培养的策略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一、归纳推理――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 归纳推理,即通过对某类事物一定数量的具体实例进行观 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某些结论,并将其所具有的规律作 为该事物的普遍规律. 借助归纳,人们能从有限的事物中受到启发,提出假说和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大部分定律、性质、法则是由归纳推理得出的,而且一般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还有待严格证明. 但不完全归纳法符合人的思维特点,是一种基础性认知能力,易于被学生接受.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度应 用归纳推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 【案例1】“商不变的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逐题出示:36 ÷ 12,360 ÷ 120,……  师:3600……0(末尾100个0)÷ 1200……0(末尾100个0)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得数是3,我是猜出来的.

师:商是不是3,我们来研究一下. 教师根据36 ÷ 12 = 3,编了9道新算式引导学生先独立 计算,再看看商的变化情况,把商没变的算式整理出来,如下:(36 × 2)÷(12 × 2) = 3 (36 × 3)÷(12 × 3) = 3 (36 × 10)÷(12 × 10) = 3 (36 × 5)÷(12 × 5) = 3 师:它们的商为什么没变?你能发现什么?把发现的规律和 同学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商不变. 我还发现被 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几,商不变. 生2:我可以把他们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被除数和除数同 时乘或除以几,商都不变. 师:好的,按照你们刚才的话,老师把题目改成(36 × 0)÷(12 × 0),这句话还成立吗? 师:有(36 ÷ 0)÷(12 ÷ 0)这样的算式吗?0可以作为除数吗?为什么? 生:哦,我们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商不变. 策略1:提供关系结构或规律相同的多个同类型材料,让学 生归纳. 针对归纳推理,教师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时,应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吉林省公主岭市岭西小学景标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的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

的一些体会。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以用“会”来描述,都可以立竿见影。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就是给一个人一些鱼还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重要。这个道理在当代数学家和教育家中引起了共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的德博拉·鲍尔认为,数学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奇妙的推理,推理培养在数学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一个自然数、一个算式,都是客观世界中特定事物的数量或数量关系的高度抽象。这种纯粹化的抽象性,形成了数学知识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而数学教学,人们往往把眼光盯在数学概念、公式等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方面,其实这是不够的或者是片面的。实际上,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正是现代化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因此,数学教学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意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入手,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运筹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学生正处在各种能力需要培养和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出于对数学教学现状的反思和对新课标的学习,已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演绎归纳并重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中有所悟,从而了解知识得来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真正理解,为实现学生学习的“再创造”提供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此,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系统地对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培养推理能力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周爱东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课标》(修改稿)的第三页倒数第一行,就有明确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课标》还具体地作出了解释“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知识结构、逻辑推理及相互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 “数学作为一种演绎系统,它的重要特点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余一切概念都是通过定义引入的”。这种演绎系统一方面使得数学内容以逻辑意义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得到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等),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我们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长=宽 因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数学中的这种推理形式一旦被学生所熟识,他们又会运用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合推理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任何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2.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毫无疑问,学校的教育教学(包括数学教学)活动能推进学生推理能力更好地发展。但是,除了学校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人的推理能力。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活动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学习”,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两个人握一次手,若每两人握一次手,则三个人共握几次手?n个人共握多少次手呢?(通过合情推理探索规律)这与"由上海开往北京的1462次列车途中停靠23个站(不包括上海和北京),这次列车共发售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样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注意层次性和差异性 推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层次性。一般地说,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的难易程度容易把握,所以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始终。即使如此,《标准》在“学段目标”的“数学思考”部分的表述中,三个学段仍然有着一定的层次。例如,“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第一学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第二学段)”;“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第三学段)”。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为例,不同学段的学生观察、实验、推理的方式是不同的。在第一、二学段,学生主要通过简单的“看”、“摆”、“拼”、“折”、“画”等实践活动,感知图形的性质,或归纳得到一些结论;而到了第三学段,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得到的结论,有时需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如“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大体经历这样的过程:用量角器、三角尺画角,按照一定的步骤会用尺规画角(用重合的方法直观地感知所画的角等于已知角),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条件后,则可以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证明所画的角与已知角相等。 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不仅要注意层次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从而使学习演绎推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克服“为了证明而证明”的盲目性,还要注意推理论证“量”的控制,以及要求的适度。 总之,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不断训练提高的,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太平小学余则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一、示范,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能力强,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 二、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分别准备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动手把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剪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量各种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进行归纳。由于直角三角形、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全部,所以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不仅是给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准确完整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的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习惯。例如:判断9和10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求学生这样回答: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因为9和10只有公约数1,所以9和10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得到提高,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就达到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推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推理一》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109页例题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就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

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如何提高推理能力

如何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 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 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 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 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 好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如何判断的推理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 题时大多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追问为 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学生这样回答: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因为14和15 只有公因数1,所以14和15是互质数。这样运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进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小学生学习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 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 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在教乘法交换律时,我 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计算多组算式:5×3=15、3×5=15所以 5×3=3×5还有:15×4=4×15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 共同点:左、右两边因数相同,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三、要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可以用“懂”来描述,技能可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心得体会 台子中心小学张乃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的推理。数学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不少数学结论的得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例如,23+15=38 15+23=38所以23+15=15+2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两个加数不变,交换位置和不变,从而得出加法交换律。 二、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运用了演绎推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的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操作学具学数学”有利于学生有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要求学生分别准备若干整厘米长的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并记录下来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进行归纳,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浅谈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8-16T16:33:47.0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6期作者:陈云娟 [导读] 本文从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渔限学校350400 摘要:数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其中推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从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推理能力培养解题 一、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新课标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推理能力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同时也把推理能力作为数学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出来。由此可见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和正确的数学论据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归纳、猜想等手段在某一过程中去推导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新定理的发现,新学科的成立,就是经过无数的合情推理开始的。但合情推理是一种直观的联想,推理所得的结论有可能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是正确的,这时就需要进一步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证明。 在进行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件出示两个三角尺,让学生算一算它们的三个内角度数之和是多少?从而得出猜想:是不是我的三角形不管怎么变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呢?接着进行验证,我安排了以下活动:一是分别测量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二是通过撕、拼三个角等直观的手段来验证这个猜想正确与否。接着我对学生质疑:“我们刚才通过折、量、拼的方法得出三个内角度数之和为180°这个结论。但是这么多方法你们考虑过误差吗?就算是拼成一个角,你怎么就能确定是平角呢?也许会是179.9°的钝角。接着介绍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他的证明思路是:因为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度数之和为360°,所以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之和一定是360°÷2=180°。而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锐角三角形或一个钝角三角形,那么新拼成的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之和就应该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之和360°减去因拼接多出来的一个平角180°,即360°-180°=180°。从而得出结论:“不管什么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因为操作过程中误差的存在,我又让学生经历了演绎推理的过程,从而理性感知这个结论。最后在综合应用环节设计了“应用性质计算”和“应用性质说理”两种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利用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置于数学解题训练中 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并让学生有根据地说出解题思路,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好习惯。 例1:下面梯形中,△AOB的面积与△DOC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解析: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起参与到题目的分析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从中提取图形中所蕴藏的条件。发现:△ABC与△DCB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接着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像下面方式那样有理有据地进行逻辑表达。 因为△ABC与△DCB是同底等高,所以S△ABC=S△DCB,又因为△BOC是△ABC和△DCB共有的部分,所以S△ABC- S△BOC=S△DCB-S△BOC,从而得出S△AOB=S△DOC。 例2:把△ABC的边BC延长到点D,你能说明∠1+∠2=∠4吗? 解析:教师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学会审题,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出图形当中隐含的条件:比如∠4、∠3组成一个平角,∠1、∠2、∠3 是三角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余辉 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合情推理意识,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合情推理过程: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解读问题或情境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思之有“源”;第二步,让学生寻找与当下信息有关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哪些可以作为合情推理的基础,做到推之有“据”;第三步,让学生整理思路,利用合情推理知识解决问题,做到言之有“理”;第四步,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果的合理性,辩证地看待合情推理,做到用之有“忧”。教师只有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相结合,才能真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让学生思之有“源” 得到数学结论前,合情推理帮助我们猜想和发现;得到数学结论时,合情推理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合情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断、数学直觉等。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而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应以观察为基础,以联想为桥梁,以想象为动力,以创新为目的。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供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借助有利于萌发猜想的素材,有机可“猜”。 (1)提供关系结构或规律相同的同类型材料,让学生归纳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而小学数学中采用的多是不完全归纳。不少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归纳—验证”发现的。针对归纳推理,教师根据需要研究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搜集材料时,应做到:一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同类型材料,一般不少于三个;二是提供某些方面结构相同或规律明显的材料;三是提供所蕴涵的关系或呈现出来的规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材料。通过提供的这些材料,使学生能够从“多”中求“同”,归纳概括出有效结论。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2/4和4/8,借助纸条直观地比较1/2、2/4和4/8

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4011778.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红娟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小学阶段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数学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推理能力是一个人良好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形成。对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手段,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致无法形成推理能力。而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横生,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展开思考与猜想,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浓厚的推理兴趣,展开推理活动。 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因为圆与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是曲线图形,后者是直线图形,导致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因此,我在教学中就以让学生把握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欲望,就创设了如下情境: 现在有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圆的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两只蜗牛分别绕着圆形和正方形爬行一圈,请问哪只蜗牛最先回到起点位置? 问题提出后,我先让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周长?圆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折圆形等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为其后续推理能力的训练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流程优化,拓展推理空间

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推理水平的培养 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使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实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水平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水平。 一、示范,教给学生准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生学习模仿水平强,如何推理、需要提出范例,然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推理。小学数学中很多数学结论的得出是使用了归纳推理,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内容为学生示范如何实行准确的推理。 二、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推理全过程。 现代教育论强调“要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所以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使学生从个别特殊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实行归纳。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要求学生分别准备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引导学生动手把各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剪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量各种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结果并实行归纳。因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的全部,所以根据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推理的全过程,不但是给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准确完整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准确完整的答案的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说理,养成学生推理有据的好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组织数学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推理的过程,而与语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绎推理,小学生解题时大多是不自觉使用了演绎推理,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追问为什么,要求学生会想、会说推理的依据,养成推理有据的良好习惯。例如:判断9和10是不是互质数时,一定要求学生这样回答: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因为9和10只有公约数1,所以9和10是互质数。这样使用演绎推理方法,经常实行说理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实行推理水平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得到提升,也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就达到了。

小学数学培养推理能力讲课稿

小学数学培养推理能 力

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 周爱东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一点有关推理的知识,是《课标》指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课标》(修改稿)的第三页倒数第一行,就有明确的规定:“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课标》还具体地作出了解释“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合情推理,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而归纳推理又多表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知识结构、逻辑推理及相互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

“数学作为一种演绎系统,它的重要特点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余一切概念都是通过定义引入的”。这种演绎系统一方面使得数学内容以逻辑意义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得到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等),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 我们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长=宽 因此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数学中的这种推理形式一旦被学生所熟识,他们又会运用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 二、逻辑推理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构建,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去影响和促进新的理解、掌握,沟通新旧知识的互相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系统,这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同化现象。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二是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三是新旧知识建立联合意义。这三方面与逻辑结构中的三类推理恰好建立相应的联系。 1. 下位关系——演绎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