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基础知识与基本原则

新闻传播基础知识与基本原则

只要我们跨入记者编辑这个队伍,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新闻特征、新闻政策等基本知识打交道。你可以不认识它,但你决不能忽视它,更不能拒绝它。当这些基础知识沉淀下来附着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上,并作用于我们的思维时,它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传播的新闻是否满足受众的需要,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与性质。如果有了一些关于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把新闻做到“好看,卖钱”将有所帮助。然而,由于新闻事业横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领域,而它作为上层建筑部分的意识形态功能却是第一位的,即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是最高准则。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政治敏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本质地认识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还可以更好地规避一些政治风险,避免摔跤触雷,甚至淘汰出局。因此本讲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些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则。第一讲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一、新闻定义关于新闻的定义,说法很多,角度不同,以下简介我国几种常见的: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2、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王中);3、新闻是经过报道(或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甘惜分);4、美国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现在新闻界广泛认同的是陆定一的定义。由新闻的定义引出新闻的基本特征。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本源于事实——真实性。什么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过的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过程。其要点:客观存在过程相对完整。事实又包括:①事件性事实与非事件性事实;②总体事实与个别事实;③具体事实与概括事实;④物质事实与精神事实。2、时效性——新近发生。3、公开性——报道。具体的新闻作品具备三要素:①事实主体;②时间;

③空间。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叫新闻价值。它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对于新闻价值,学术上有两个方面的争论:①前后之争。之前:鼻子论(对传者而言)之后:心坎论(对受众而言)②主客观之争。即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决定的,还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水平,表现能力决定的。新闻价值对传播者而言是一种选择事实的标准:对受众来说是一种使用价值的标准(有用、有趣等)但需注意两个要点: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统一;第二,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要统一。下面是从记者事实角度,考虑新闻价值要素的几种通常说法:①重要性(或叫影响力)。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关注、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也是核心因素。重要性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等要求和内容。而资产阶级是以趣味性为新闻价值的核心和基础。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西方流行“新闻数学公式”: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资产阶级新闻通常把暴力、犯罪、两性、金钱看成是显著性的内容,崇尚“名人即新闻”。③时新性。批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时间性,即新近发生。二是新鲜性,即新鲜感强。三是时宜性,即传播时机。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珍有令人关切的特质。主要指地理、年龄、职业、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以前报纸版面多以地理的接近性来设置的。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包括内容选题的趣味性和表达形式,传播形式的趣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新闻讲趣味性,但排斥庸俗黄色、片面追求刺激的低级趣味。四、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与新闻价值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今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

吸引较多受众。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具有价值的新闻。怎样培养新闻敏感?其具体途径如下: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熟悉点上的情况。④知识广博。

五、新闻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思想观点、情感导向通过新闻事实得以自然流露。新闻的倾向性是必然存在。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另外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新闻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1、新闻的本质是“用事实说话”。2、新闻传播的过程是记者编辑依据自己的认识标准和情感标准来选择传播事实的。那么新闻倾向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认知倾向。主要涵盖政治倾向、思想倾向。这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新闻的指导性是这一倾向的明显化。以美联社与新华社的同题新闻为例说明。2、情感倾向。3、行为倾向。需补充说明:新闻必须“客观、公正”,但纯客观的新闻是没有的。在阶级社会里,倾向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党派性、政治性。六、新闻的特殊性新闻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既是精神文化产品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新闻事业特殊性表现在它横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领域。新闻事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观念上层建筑,但它又有企业化、产业化的属性,属经济基础部分,如报纸1998年广告收入270亿是中国第四利税大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闻的收集、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商品交换的形式:①媒介与新闻作品的作者与制作者(作为新闻稿提供者的通讯社、媒介自己的记者和通讯员)之间的交换,购买通讯社稿,支付通讯员稿费,对记者支付工资和奖金。②媒介本身与受众之间的交换,受众购买报纸,支付收看有线电视的费用等。这种交换媒介收取的费用比成本低。③作为对第二种交换的补偿,广告客户为使用报纸版面或广播电视时间而支付广告费。媒介实际上面对两个市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新闻是一种特殊商品,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注意:需防止“有偿新闻”的发生。七、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新闻传播由以下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新闻传播的传播者即编辑记者。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在新闻传播中被称为受众(读者、观众、听众),也称之为馈众。③讯息。讯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新闻传播的讯息就要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才能表达完整信息。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邮政系统、电话系统、互联网络系统、大众传播系统等都是媒介。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新闻传播中的“新闻热线、读者来信、来电”等是反馈。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在传播史上第一位提出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被称为“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也被称“五W模式”。Who(谁)Ss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什么效果)Say what(事实)与to whom (受众)在“拉斯韦尔程式”过程模式中,可以看到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决定作用。

八、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①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近代报刊的产生始于欧洲。②物质科技手段直接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③社会政治生活的状况,对新闻事业的盛衰有重大的影响。九、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历来有两种意见:①认为“新闻事业的性质是阶级斗争的工具”。②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来影响社会舆论的工具。我国社会新闻事业的性质:①新闻事业归全民所有;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③报纸的本质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④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十、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传播学关于传媒的功能讲了三条:①对环境进行检测。②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联系。③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另外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反映经济,本身又是产业。第二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纸的党性原则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马克思主义领导人的新闻论述,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面临的形势

和任务发表的。但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处理新闻活动中的种种问题,以利于反映、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其间,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归纳起来,要点如下:一、报纸“属于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1849年在《〈新莱茵·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写道“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1957年7月9日,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中明确指出:“报纸,这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邓小平把新闻看作精神产品,把新闻业列入意识形态部门。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者对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的定性,对新闻实践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①在阶级社会里,新闻具有阶级性。新闻从业人员的阶级立场必须正确。八九年“6、4风波”便是阶级立场错误。②不能把报纸的商品属性与喉舌性并列,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新闻具有倾向性。④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二、新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1948年《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中说过:“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是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的同群众见面。”列宁在《从何着手》一文中提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正因为新闻工作如此重要,他还提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对新闻媒体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下: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报道要弘扬主旋律,以正面报道为主。有些版面被吸毒、两性、腐败、犯罪等大量充斥,损害社会的正面形象。首先必须坚持政治导向正确。②要讲时效性,(最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新闻媒体在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时要以最快速度传播到受众那里。有些媒体把握不准,反应迟钝。有关部门也不能无正当理由捂、压新闻,如广东非典型肺炎的报道太迟。③媒体要求担承起组织者的作用。组织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或者成为一些经济领域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如“房产交易会”、“西部论坛”(成都商报发起)。三、新闻事业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1849年2月7日,马克思在法庭上严厉驳斥对《新莱茵报》的控告。他批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毛泽东主张报纸、广播要重视反映群众的情绪、愿望、意见、要求。新闻报道反映群众和引导群众,都是为人民服务。在新闻实践中解读如下:①新闻媒体要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与党宗旨一致。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新闻媒体是单向传播,唯上不唯下,在市场经济条件,新闻媒体既要唯上,也要唯下,尤其要重视反映百姓的疾苦、愿望、要求,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态状状。②新闻报道要贴近百姓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并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反映百姓的疾苦要有回音,要力促有关部门解决,这正好是党报和强势报纸的优势之一。③既反映,又引导。不能盲目跟读者,取媚读者,要善于在思想上、生活上引导他们向健康的需要迈进。④新闻源于群众,又回到群众中去。四、报纸的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1849年1月恩格斯在《瑞士报刊》一文中指出“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的观点,它永远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1918年4月,列宁提出下列著名论点:“报纸刊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1942年4月,延安《解放日报》在毛泽东领导下改版,把党性作为党性必须具备的四顶品质之首。1981年1月29日,在邓小平的肯定下,党中央确定:“报刊、新闻、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增强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性的最高表现。……决不能把党性要求降低到一般群众的水平。”他批评了“把民主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但是有的人在这样根本性的问题上

竟然发生了疑问,有的甚至主张所谓人民性高于党性。”“坚持党性原则,也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实质上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他在《解放军报》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报纸“首先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悟读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党性原则论述的体会如下: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①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②坚持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③坚持党的新闻宣传纪律。五、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的谈话中指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1996年初,江泽民在《解放军报》的讲话中强调“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新闻媒体实际动作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下:①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责任感。避免出现政治错误、导向错误。②新闻从业人员要有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高瞻远瞩。③善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受众的需要结合。多做一些党和政府喜欢老百姓也喜欢的新闻报道。④要政治家办报并非政治代替新闻,善于从政治的高度发现和处置新闻。如《成都商报》为郊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等报道。

六、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1843年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认为,新闻记者应当“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列宁也说“我们应当说真话,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毛泽东明确指出:新闻要讲真话,要如实报道战果、成绩和灾情。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谈到新闻宣传如何贯彻实事求是的问题。他说:“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读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真实性的论述,体会如下:①真实性是新闻力量的源泉。②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③要报喜也要报忧(在实际运作中有障碍,地方保护主义等)。④要从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不真实的表现:整体事实不真实(如2000年十大假新闻);部分事实不真实(新闻要素),细节不真实;本质不真实等。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1842年12月,马克思在题为《〈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谈到人民报刊时指出:“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赠。”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点。以上论述对我们目前的新闻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①记者浮澡、沉不落底。表现在版面上的新闻信息贴近性和实用性不够。没有真正反映受众的疾苦和迫切需要。②不懂行情,说外行话,文章肤浅,缺乏深度。③记者职业道德不强,社会责任感欠缺,如有记者只写“红包稿”等。

八、讲究宣传艺术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江泽民在《解放军报》讲话时也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结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宣传艺术的论述是既重视内容又重视形式的具体表现。没有好的宣传形式,就会影响媒体喉舌作用的效果,也会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工作方法、工作任务的传播效果。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好的表现形式,传播的内容也不会流传很久,现代报纸由于竞争激烈,特别重视形式感。①重视视觉冲击力,源于“注意力经济”的新理念。②重视行文结构,新闻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③重视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④重视版式设计和版面包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