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要任务

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主要内容

1、明确全国城镇化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2、确定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3、规划全国城镇化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4、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5、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要任务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

二基本原则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着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谁、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三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注P107)

1、编制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化方针与目标、城市发展

与布局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格的控制目标

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6、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手段

制定相应调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流动,促进经济与建设发展

四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解说p43)

1、省城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

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

2、省城内的区域向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

机场、区域向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主干管与门站。区域性防洪与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

垃圾处理厂等

2

(四)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第四版p172)(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则、镇总体规则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

布地区

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

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布局。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

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

便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

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葬区

的具体位置和界限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震灾害防护规定。

3

(五)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注册规划师p110)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3、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

4、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5、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6、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

7、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环境风貌,突出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此外,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二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1、遵循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要求

2、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并与国社规划、土规相协调。总规是对上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落实和深化,要充分考虑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性要求

3、总规编制与其他专业规划(交通、防灾、基础设施)相协调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经p )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

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

4、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5、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1、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生活各领域。在指导城市

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

2、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五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解说p43)总p19

1、城市、镇规划区范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

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镇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

2、规划期限内市、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

限制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3、城市、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城镇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

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

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限等。

5、城市、镇防灾减灾。包括:城镇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镇抗震与消防疏

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

4

六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解说p53)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明确总体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确定城市在全国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主要职能,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方向和总体布局,水、土地、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的保障等重大原则问题。

七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八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第四版p172)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射射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九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略总p121)

十总体规划的修改(略)

十一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目的

1、城市规划实施期间,定期对规划实施目标实现情况跟踪评估,及时监督规划

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2、分析评判城乡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为继续贯彻实施规划或对其修改提供可靠

依据,是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条件

十二总体规划编制需要突出的重点

1突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作为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突出人文与自然资源保护欲空间管制

3突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性与法定性,总规的强制性规定,突出城乡建设标准,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控制

4 突出总有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关注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保障弱势群体利

十三传统总规编制问题与新时期规划思路的转变

传统:过度强调由政府配置资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也难以满足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要求

1、规划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强制性和灵活性存在不足

2、过于偏重对建设开发的指导作用,对人文和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强调不足,

对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关系也不够

3、在城乡关系上体现城乡二元的特点,难以在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

挥作用

5

4、技术上体现了较强的工程技术属性,缺乏公共政策理念

5、都是单一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工作,缺少与其他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新思路

1、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的科学建设标准

2、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

3、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

4、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十四新时期对总体规划的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本的战略思想,从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在住房、环境与土地管理,能源结构与利用效率、建筑节能、文化背景与社会发展等多领域协调发展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谐城乡建设时和谐社会的载体,规划应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

编制方法上:加强区域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政策研究,增强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会和谐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市,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保障公众利益,注重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十五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总体与区域规划(略)

2、总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师制定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协调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注重城市近期、中长期宏观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

定,总规强调规划期内的空间部署,两者相辅相成

3)近期建设规划原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一致

4)城市发展规模、速度和重大项目安排,应在国社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到近期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中

3、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所指定的目标好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的总体部署

目的: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地的要求,以求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编制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和开发退耕地相平衡

4、总规与土地利用规划

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规划

内容和作用不同,土规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定的土地通途和部署,其中保

6

护耕地是一项重要任务,总规是从城市功能和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做出的安

二者应相互协调,总规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了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发展的空间

7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任务

市城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下层面各层次城镇总体规划编

制提供区域性依据,其重点“区域角度研究城市,按协调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

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合理确定城

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理原则

3、预测市城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

方案和建设目标

4、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109 7条)

1、提出市政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欲

利用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只能分工。空间布局

和建设标准

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

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6、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求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应定于行政管辖范围内

8

(七)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注P111)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议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好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的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

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

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9

(八)近期规划

一城市近期规划的任务(解说p8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镇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明确城镇发展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防灾等保护目标,提出城镇近期内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与选址,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布局和用地,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等

二城市近期规划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与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情况,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3、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4、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三城市近期规划的作用(解说p82)p24

1、近期建设规划师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与阶段实施安排与行动计划

2、是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3、是近期土地出让与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四编制意义

1、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滚动编制,分阶段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并对实施情况分析评判,及时反馈指导城市建设,确保了规划的灵活性

2、发挥规划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

3、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五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第四版p174)

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设施布局。

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

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六近期建设的强制性内容(注册规划师p272)p41

1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重点与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渐进标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3根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保护措施

10

七近期建设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1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是落实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2总体规划从结构战略层次,更加宏观与原则,近期建设规划则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制定实施具体的近期安排,并对总规实施效果跟踪、分析和判断,进而指导城市建设

3滚动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可以协调多方利益,对近期建设项目及土地供应控制,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4近期建设规划坚持总规的长远目标,又根据实际情况反馈修正,确保规划的灵活性

八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规划的关系

1 相关概念

1)近期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做的安排

2)远景规划; 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做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是一个空间结构的安排

2相互关系

连接桥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远景规划指导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深化

近期规划产生的问题对远景规划的实现有一定的影响

3 区别

1)远景规划要求展望更远时间(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

2)近期建设规划则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3)近期建设规划,具体性、操作性、针对性、现实性、实施性

4)远景规划,原则性、目标性、指导性

九近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近期建设规划有指导作用

2、在编制时限上保持一致,同步编制、相互协调,将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

目在城市空间中合理的安排和布局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在目标、总量、产业结构和政策上做出整体

性和战略性的指引,侧重时间序列上的安排,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在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出基础性的框架,侧重于空间布局上的安排

11

(九)远景规划

一规划任务

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做出全面的轮廓性,结构性的部署,是一个空间结构的安排,要求展望更远的时空(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城市化引起人口再分布的影响范围和经济社会),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资源,环境与城市的动力机制,产业结构等),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阶段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以指导总规

二规划原则

1 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但这本身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远景规划重在远景的空间结构性部署,指导总规,不能代替总规

3起结构安排应相对稳定,留以足够的灵活性,宜粗不宜细,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结构

三规划内容

1 从区域的范围进行入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

2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整体控制,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

3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利用做出纲要性规划。

(十)分区规划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分区规划

一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使用,入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二主要内容

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生人口分布

2、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和风景名

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3、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4、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路线位置管径进行管线

综合

5、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

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12

(十一)镇总体规划

(十二)详细规划

(十三)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修建性详细规划

(十五)乡规划

(十六)村庄规划

13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规划局工作职责

市规划局是主管城市规划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起草有关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规章,经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受市政府委托,负责组织杭州市城市化有关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负责组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调整、修订和报批工作。 (二)负责组织分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含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城市分区规划和重要详细规划的报审及其它详细规划的审批工作。 (三)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定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定建设项目用地具体位置,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负责审核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各类工程设施,核发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杂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检查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实施和规划竣工验收工作。 (五)参与初步设计阶段前的方案设计审核,与市建委联合下文审批。对重要地段的重要建筑的方案设计,与市建委联合上报市政府批准。 (六)负责组织城市规划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起草、修订;办理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事项。 (七)负责城市测绘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测绘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注册规划师的考试和执业制度管理工作;负责全市规划和测绘的信息、档案工作。 (八)负责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负责对各县(市)城镇规划业务进行指导和对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总体规划进行技术鉴定工作。 (九)承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市城市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协助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室 负责综合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重要报告和综合性文件的起草;负责文秘、档案、机要、保密、信访、接待、信息、会务工作;负责市人大、政协有关提案的办理、督办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和后勤等工作。 人事处(组织宣传处) 负责机关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全市注册规划师考试的有关工作;办理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事项。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浅谈城市规划对政府职能的体现

浅谈城市规划对政府职能的体现 摘要: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实施需要城市政府主体有效实现其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政府职能;体现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由于城市规划涉及许多政策问题,而且它本身就是体现政策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就是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为了贯彻既定的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使城市空间资源等得以优化配置,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政府干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城市政府主体有效实现其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1城市规划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包括3个方面: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在履行职责时,侧重于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处理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城市规划管理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主要方面。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就是各级政府依据经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文本和图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有关城市规划管理的法

律、法规和各种具体规定,用法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和其它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进行合理引导和控制,确保城市的各项建设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目标,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目前在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导向。 2城市规划是政府的干预手段 所谓城市规划的干预作用,系指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一种公共干预(Public Interven-tion)的手段,一种职业技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定阶段对其所施加的某种具有目的事件的影响。 城市规划干预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a. 直接干预方式。从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到借助有关法规的制定来实施规划,这种管理城市物质环境发展的方式是规划的直接干预方式; b. 间接干预方式。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途径影响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来迂回地达到规划干预的目的。 从规划干预的方式来看,一方面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空间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直接规划政策起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基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起作用。这些公共政策一般包括: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社会供给计划,税收、补贴、

城乡规划管理局机构设置及职能

城乡规划管理局机构设置及职能 一、机构设置 城乡规划管理局内设机构,参照牡丹江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及其他市(县)城乡规划管理局的机构设置。根据我市城乡规划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应设5个职能股(室)。即:办公室、技术室、审批室、监察室、城市建设档案馆。 二、人员编制及职责 根据各股(室)的职能和工作量的大小,便于全市城乡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合理配备人员。为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全局需配编制30人,其中: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2名(副科级),股(室)主任5名(股级),职员22人。 1、办公室: 负责政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落实,组织起草综合性文件,负责后勤、印信、安全保卫,负责文件处理、档案管理、文秘保密、机关事务、对外联络,负责人事劳资、目标管理、考核奖励、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2、设计室: 负责组织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报批和管理;拟定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负责竣工验收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勘测规划、计划及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规划区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负

责建设用地拨地定柱、定线、验线工作及全市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管理、检查和维护工作;负责勘测市场、勘测资质、勘测资料的管理。 3、审批室: 负责规划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监察室: 负责对规划区内所有公建、私建项目规划的实施和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并依据《黑龙江省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对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和处罚。 5、财务室: 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各种规费收缴及账目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收支工作。 6、城市建设档案馆: 负责城市建设档案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编制程序目录:

?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

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 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3)元大都规划布局特点: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建设与规划,事前有严密的计划和准备。 4)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1)历史背景 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区域各个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解释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 目的: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 (2)区域基础 分析目的: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3)经济基础 分析内容:①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 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①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②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

展的关系; ④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引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星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有必要指出的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 “地方营造、有机更新”——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一、设计主题 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选定武汉市某一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进行基地和主题的解读,自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 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 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邻里关系的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老城区缺少活力。 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是最能体现武汉老城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随着武汉市开发建设,城市中心转移,单核心的城市结构向多核心的城市结构转变,削弱 了街区吸引辐射能力,导致了其逐渐衰败,因此对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二、规划设计要求 1.紧扣“地方营造、有机更新”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注意图纸 的深度与比例),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 2.根据城市发展及地块周边情况,自行设定各地块具体建设项目及建设规模,并不 得与规划条件相冲突; 3.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 4.充分考虑周边主干道的景观效应; 5.营造完整的能够体现地方建筑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 6.合理考虑整个规划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形象; 7.形成连续的统一性的场地景观,营建室外空间完善的绿化休息系统; 三、规划设计范围(以下三个基地任选其一): (1)汉口“六合路片区”约8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2)汉阳“汉钢片区”约10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3)根据下图“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分级图”所示范围内(四种区域类型范围),自主选定某一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基地规模10~30公顷。 四、设计内容(图纸比例供参考,可根据具体地形大小进行调节):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课题研究 1.城市规划失效分析与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失效平衡论规划措施 摘要: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优秀规划理念的贯穿,使得城市面貌日益完美。论文从规划效用和规划的理念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提出城市规划的效用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规划法应选择平衡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规划失效的改进之道一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规划改进方向,包括1、认识论层面—确立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思想。 2、方法论层面一探索不确定性的规划方法。 3、行动措施层面一基于不确定性的规划行动措施。 2. 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TU984.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市场经济体制管理职能城市规划法规摘要:伴随19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日益重视,但有关研究多侧重城市规划管理的某一方面,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在城市规划界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在已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内涵、作用与意义;指出城市规划管理目标主要有:(1)强化城市规划管理职能,(2)在确保城市发展效率的同时达到社会公平,(3)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效能;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成,即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管理运作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最后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与目标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目标。其次,对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分别就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中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不高;(2)规划编制、决策、执行“一家言”;(3)规划行政管理中条块分割;(4)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在不少城市受到削弱。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建构的初步设想,并对构成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系统、城市规划运作机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等子系统提出具体构建要求,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建构,其中城市规划编制机制的建构主要有:(1)规划编制机构的市场化与规划研究建构的建立(2)建立严格的规划法定审批决策程序(3)规划编制的检讨和动态更新(4)公众参与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查看全文】【打包下载】 分类号:X321 TU984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 本科考的是城乡规划理论知识 ——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主要内容可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就是,城市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城市是以要素集聚为基本特征的,是生产、消费和交换的集中地。 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加上公元后的2000多年,城市的产生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3、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农业社会城市 工业社会城市 后工业社会城市 4、欧洲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核心的模式。 古罗马时期—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古罗马的营寨城 文艺复兴时期—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公共建筑 绝对君权时期—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公共广场

城乡规划岗位职责(多篇)

城乡规划岗位职责(多篇) 篇:宜宾城乡规划局岗位职责 宜宾市城乡规划局岗位职责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研究起草地方性城乡规划管理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二)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修订、调整;依法对规划成果进行管理。组织编制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并监督实施;负责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 (三)参与制定国家区域规划、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计划、用地计划等。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参与研究提出城市分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四)直接负责“中心城区”(指翠屏区所辖的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南岸、西郊、安阜、赵场、象鼻、菜坝、李庄、南广所属的城市规划区域,下同)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负责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证》;负责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注册规划师的初审和管理工作。 (五)负责“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桥梁(含立交桥)、隧道、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工作。(六)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违法建设的巡查,核发处罚决定书。 (七)负责“中心城区”户外大型广告的规划编制工作;负责“中心城区”城市现有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方案的管理工作。 (八)负责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九)承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承担市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十一)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领导分工 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江:主持市城乡规划局全面工作。分管市城乡规划勘察设计院。 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飞龙:负责规划编制、用地规划、规划技术管理工作。主持局技术会,分管规划编制科、用地规划科、规划技术科、市城乡规划局翠屏分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令交:负责市政规划、党务人事群团、纪检监察、效能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分管市政规划科、人事科、监察室、市城乡规划建设地理信息中心。联系市城乡规划局临港开发区分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叶春艳:负责村镇规划、风景名胜规划、规划执法、法规监察、行政复议、信访和扶贫工作。分管村镇规划科、法规监察(信访)科、市城乡规划监察执法支队。联系省政府驻宜宾市规划督察员办公室、宜宾县住建规划城管局。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经纬:负责机关党务和事务管理、行政审批、建筑规划工作。分管办公室、建筑规划科、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市规划展厅、市城乡规划局南溪分局。 党风廉政建设由党组书记、局长左江负总责,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令交负责日常工作,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党风廉政建设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由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经纬负责,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安全生产管理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行政审批科) 负责机关日常政务的综合协调;负责文电、财务、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公开、新闻宣传、效能建设、安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及成果副本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及成果 1 任务及程序 1.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应是:综合研究市域城镇体系、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2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阶段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在收集基础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基础上, 进行分析预测,确定各专业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以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进行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听 取各方意见,提出推荐方案; (3)在总体布局推荐方案基础上提出各专业规划方案; (4)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5)综合、协调总图和各专业规划; (6)制作规划成果,绘制图纸,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7)对成果检查、校对、审核、交付、验收、上报、归档。 2 编制内容 2.1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远期一般为20年.也可根据所在城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期限,与之吻合。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 年。 2.2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 镇发展战略,确定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 域城镇化水平、调整观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 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 防洪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 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划 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进行居住用地分类并确定建设标准,安排居住用地,确定人口容量和 布局结构,进行居住用地配套设施安排; (5)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 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6)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结构,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 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示意及用地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 (7)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 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9)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特色研究; (10)确定城市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确定城市环境 卫生设施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11)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规划目标和总 体布局; (12)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 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3)提出旧区改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 的要求和措施; (14)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统筹安排居住、公共设施、 乡镇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农田菜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可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划定绿色空间控制范围; (15)进行城市土地的区位级差分类,并结合近期建设,分析合理开发建 设程序和近期建设可分配土地额度,划定可转让和不可转让用地;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三个部分:(1)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通过图纸、图示和文字,汇编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2)城市设计图则:通过图纸、模型(或计算机三维图形)和文字,表达城市设计内容;(3) 城市设计导则:以条文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控制体系。(4) 以上成果应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和必要的设计模型。 一、城市设计研究报告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 1、前言 说明城市设计编制背景及主要过程等,包括项目委托、编制、修改和审批程序等。 2、基础资料调查 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现状。 (2)相关城市规划对设计范围所提出的控制要求。 (3)现状城市空间系统如公共开敞空间、天际线、发展轴线及重要节点的分布及 形态结构特征。 (4)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如植被、地形地貌和水系等的分布及其特征。 (5)现状建筑风格、组合方式、体量、色彩、质感特征。 (6)设计范围内的历史文遗产及保护,传统民俗民情,社区习惯。 (7)设计范围内的市民活动类型、场所、领域、路径和强度特征。 (8)市民(居民)对设计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的感知、认同和建议。 (9)设计范围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3、分析研究 (1)在收集现状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依据城市设计指标控制体系提炼主要影响因素。 (3)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作出评价。

二、城市设计图则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城市设计依据、原则 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明确城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2、城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 根据对现状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理论基础;对设计范围的可能形式和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构思。 3、空间要素 (1)高度控制:确定高度分区、高度限制,建立设计范围的空间体量三维模型。 (2))空间结构控制:确定城市街道网络和绿化网络,街道网络主要包括路幅、断 面构成、退线等内容,绿化网络内容括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用地安排、意向设计等内容。 (3)空间单元控制:确定空间单元的特色分区、围合方式、体量分布等内容。 (4)空间节点控制:确定空间节点在城市空间景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控制要 求,提出重要“节点”的设计构思和意向性图则。 (5)界面控制:确定界面的连续性、轮廓等内容。 (6)路径控制:确定活动路径和视觉路径等内容。 a.活动路径:主要分析研究城市人、车的交通出行规律,内容包括旅游购物、观赏休憩、文体活动、节庆巡游、民俗宗教等活动景观的场所、领域及路线组织,合理安排人、车的活动路径及出入口、无障碍设计等内容,保证活动的可达性。 b.视觉路径:确定景区、景点、观景点和视廊及其控制要求,保证视觉的可达性。主要包括景点和观景点的定点、性质、特点、协调区范围、用地大小,视廊的宽度、范围内高度控制等内容。 4、环境要素 确定绿化植被,广告标识,雕塑小品,灯光灯具,电话亭、报刊亭、休息椅等环境设施的景观特征、构成与分布以及场地的尺度、标高和铺地材料等。 5、建筑要素 (1)确定建筑的主要轴线、景观朝向等相互组合关系。 (2)确定建筑的体量、色彩、材料、照明等形态特征。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条文说明样本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 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 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 编制了条文说明, 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 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 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邮政编码: 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 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中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 县城均设建制镇; 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 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 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 在中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 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中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 2.0.5 市域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pdf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 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 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 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 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 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