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从增长极理论探讨中心经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长沙市为例

摘要:增长极理论为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长沙与株洲湘潭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长株潭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中心经济城市区域经济

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第1章概念界定 (1)

1.1增长极 (1)

1.2中心经济城市 (1)

1.3区域经济 (1)

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 (2)

2.1经济实力雄厚 (2)

2.2聚集程度较高 (2)

2.3产业结构优化 (3)

2.4基础设施完善 (3)

2.5科技实力强劲 (4)

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4)

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 (5)

3.1聚集功能 (5)

3.2扩散功能 (5)

3.3创新功能 (6)

3.4龙头作用 (6)

3.5窗口作用 (7)

第4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第1章概念界定

1.1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经过法国的布代维尔、瑞典的缪尔达尔和美国的赫希曼等诸多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之一。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主张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和产业,把他们培育成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这个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中心经济城市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某些城市利用相对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其聚集,并通过扩散经济成果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将这些城市称为区域的中心经济城市,它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中的增长极。

1.3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中心经济城市指长沙市,区域经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

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具有显著的特征:

2.1经济实力雄厚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沙市抓住各种机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区域内的株洲和湘潭二市。(表2.1)表2.1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

2.2聚集程度较高

聚集程度高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聚集和经济活动的聚集两方面。由于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长沙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人口,成为区域内的人口聚集地。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竞争力很强的企业群体。企业的集中有效地促进了长沙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在客观上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沙经济活动聚集的特征,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高效率,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表2.2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

2.3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长沙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

1、第三产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工生产率的极

大提高,对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原来对商品的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竞争或者完全是服务的竞争,这就要求长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于是,长沙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而金融、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其主导产业。

表2.3 2014年长株潭3市三产指标比较

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

2、有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中心经济城市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来源于城市中产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创新中心,它集中了区域中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科研和设备,能够不断产生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制度。而这些创新成果过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长沙与其腹地之间通过创新——转移——扩散——再创新的循环往复过程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4基础设施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中心经济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障了中心经济城市高效、畅通、有序地运转,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先进的通讯网络和优良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提供了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为中心经济城市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长沙有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快捷、便利;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完善,营业部、网点遍及城乡。长沙医疗服务齐备,有卫生机构2655个,并专为外商设立了两家外商定点医疗服务医院。长沙教育氛围浓厚,长沙劳动力资源充沛,整体素质较高;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长沙交通网络日新月异。东西走向的上瑞高速,南北走向的107国道、319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交汇长沙。京港高铁、沪昆高铁交汇长沙,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南北向经过长沙,长沙至武汉1小时,至广州2小时,京港高铁全线贯通后长沙至香港仅需4小时左右,到北京6小时;沪昆高铁建成后,长沙到上海只需3小时,到昆明也在5小时内。长沙黄花机场距城区约10公里,可直航国内47个主要城市以及曼谷、首尔、釜山、大阪、吉隆坡、新加坡等国外城市;2011年1月开通长沙经上海到巴黎、法兰克福、伦敦、洛杉矶、温哥华、悉尼、墨尔本等7条国际航线。长沙霞凝新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3个内河港口主枢纽之一。2010年,长沙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2.5科技实力强劲

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中心经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主要表现在智力资源的密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心经济城市是区域内人才、技术、科研和设备的聚集地,拥有较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充足稳定的科研投入和发育良好的科技市场。中心经济城市拥有完善、先进的文化设施,有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为城市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

长沙市经济的发展历来都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长沙市有五十多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地位。长沙市的科研机构近百所,科研技术从业人员四十万左右,长沙市在专利技术申请、授予等方面排在我国省会城市前列。而且,长沙市在试管婴儿、遗传工程等技术方面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可。长沙2011年与2013年均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而且根据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长沙市在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九,体现着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截止到2014年,长沙市拥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国家财政支持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财政支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66个,市财政支持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个,这些都为长沙市的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心,是区域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表现在外贸依存度和投资依存度较高。长沙的政策与国际惯例接轨,进出口贸易繁荣、能够充分利用外资,城市的对外开放领域比较广阔,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层次较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长沙市具备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有利条件。长沙市作为增长极,其产生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创新功能、龙头作用与窗口作用等将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长沙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内具有多种经济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1聚集功能

中心经济城市凭借其在区位条件、服务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换、设施水平、人

口规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对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促使区域内的这些生产要素向中心经济城市集中。因此,中心经济城市的聚集功能较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更为突出。

城市的经济联系度就是度量城市相互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座城市集聚作用的大小以及周边地区对其辐射的吸收情况。从绝对量来说,城市经济联系度可以分析城市聚集作用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2ij i i ij D j

j V P V P R ?=

R ij 为绝对量指标,P i 、P j 分别代表城市i 、j 的人口数;V i 、V j 是城市i 、j 的地区生

产总值,D ij 为i 、j 两城市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表3.1 2014年长株潭三市绝对经济联系量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所得

通过上表可以知道,长沙与株洲、湘潭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但是株洲与湘潭的经济联系度较为欠缺,这说明长沙对株洲、湘潭的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长沙的中心地位是非常突出的,集聚作用是明显的。

3.2扩散功能

城市的扩散功能是指一个城市通过输出各类生产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其经济成果的功能,在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沙的扩散功能主要表现在:

1、生产要素的扩散。随着经济的发展、能量的聚集,长沙的生产成本、生活费用逐步提高,规模经济会有所削弱。为了追求更高的边际收益,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长沙周边地区转移。

2、产业的扩散。长沙与周边城市、农村之间存在着上中下梯度产业链关系。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沙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周边城市转移和扩散,而长沙周边城市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和扩散,实现了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3、精神文明成果的扩散。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精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转移,长沙的精神文明成果会被传递到周边的城市和农村。

3.3创新功能

城市的创新功能是指一个城市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制度的能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为中心经济城市营造了创新的环境,能够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观念并提出新的经营理念或新的经济思想,勇于探索和尝试新制度、新机制。长沙是全国科教兴市和科技创新先进市。长沙将其先进的经济观念、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扩散到周边地区,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巩固其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

3.4龙头作用

长沙凭借各种优势,吸引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等生产要素向其聚集,从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使长沙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沙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

1、对周边地区具有示范效应。中心经济城市作为区域中的龙头,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周边地区的前面,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长沙市通过改革,先行先试,以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不断研发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高污染企业,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作用。

2、发挥扩散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当中心经济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产业等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和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增强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实力。

3、发挥调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心经济城市通过发挥聚集功能和扩散功能,能够对区域内部发展横向经济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通过在对外联系中建立和发展区域性生产协作网络,中心经济城市能够调节区域内的社会再生产系统,并控制、协调、监督其运行;通过统筹运用经济杠杆,中心经济城市能够加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平衡。总之,中心经济城市通过发挥调节功能,可以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5窗口作用

中心经济城市作为所属区域的发展中心,是区域内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是区

域对外交流的窗口。首先,长沙是让外界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窗口。由于长沙经济发展迅速、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外界往往透过长沙来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情况。其次,长沙是将所属区域推向外界的窗口。长沙代表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内外市场、参与国内外分工和世界经济循环,从而将长株潭城市群推向外界。因此,长沙是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纽带,是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桥梁。

第4章结论

随着中心经济城市的发展,整个区域的对外开放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向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会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经济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城市竞争格局,我们应积极培育和扶持中心经济城市,不断增强其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促进区域和整个家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长沙由于自身在区位、经济实力、科技人才方面所具有的的优势,无可争议的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增长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充分挖掘长沙市所具有的优势,克服劣势,通过长沙市自身经济的发展,通过其扩散功能来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壮大。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长沙一座城市的发展不是目的,整个区域共同的经济进步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协调发展,在发挥长沙市核心作用的同时,要注意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减少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将长沙与周边城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经济的发展中形成合理,最终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刘绘. 长沙市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增长极作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资娟.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增长极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3]张骁西. 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如何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J]. 经济导刊,

2012(5):90-91.

[4]冷传明.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1(12):81-82.

[5]周贺, 常晓明, 蒋嵘. 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 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0(7):97-98.

城市区域规划论文

古代中西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各自特点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古代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形态的不同。 关键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城市形态 正文: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徐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台、三合、四合院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涵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布局有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建筑的设置中,也强调通过一定的建筑设施的摆布.以弥补地方风水的不足,“城市之地,其正穴多为衙署诸基用,余者不论东南西北,四周总以高地为吉,低处为界水,不可居”。城墙除了防卫功能以外,也是重要的风水手段。城墙环抱、四面设门.门内设神守卫,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唐长安城皇城南面的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是为了不冲“王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突出其九鼎之尊的地位。 数字的应用 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这些思

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乌苏市区域分析 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 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 市) ,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资源优势问题产业 1.基本情况 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1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水文 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乌苏市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奎屯河(工业园区紧邻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年径流量共12.5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34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为16.87亿立方米。(2)地形地貌 整个地形受天山山脉影响,乌苏可分为南部高山区、南部中山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及冲积平原区四大地貌单元。海拔1500-2200米左右的地带为南部低山区及山前倾斜洪积地带,地形以沟谷地和坡地为主,分布有山地草原草场和荒漠草场。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及沙漠,冲积平原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河水灌溉便利,地下水位高,是乌苏市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分有沙丘、沙漠,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有效措施。 所谓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建设有特色、有品位,规划管理规范有效、尽然有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城市规划的大体概况。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潮,与之并存的是规划建设中的盲目、无序。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大大缩短,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打着改造旧城、消除危房等幌子,严重破坏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导致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存在先建房后修路等错误建设时序,导致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建筑垃圾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令狐采学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4 一、规划范围4 二、规划目的4 三、规划原则4 四、规划目标4 五、现状概况5 六、规划用地布局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5 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6 二、产业发展战略6

三、发展目标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6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6 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7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7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8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9 一、集镇发展目标9 二、集镇发展策略9 三、集镇发展职能9 四、集镇性质9 五、集镇规模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0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10 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10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四、居住用地规划10 五、住房发展规划10 六、工业用地规划10 七、仓储用地规划11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12 第八章防灾规划13 一、防洪规划13 二、消防规划13 三、抗震规划13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5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二、规划目的 为贯彻中央“五个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引导和规范恩施市各项建设,在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规划原则 1、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目的 (4) 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状概况 (5) 六、规划用地布局 (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 (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 二、产业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目标 (9) 二、集镇发展策略 (9) 三、集镇发展职能 (9) 四、集镇性质 (9) 五、集镇规模 (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0)

城市规划论文

学号 11230906 天津城建大学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 与景观分析 学生姓名石智鑫 班级11级土木9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土木工程学院 2014年 5 月 16 日

成都某大学周边居住区的居住环境与景观 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成都市某大学周边3处具有不同人居环境条件的居住小区及其居民为调查与分析的对象,对住区内外部各项人居环境条件,以及公共设施规模等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可享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人居环境;公平性;景观;发展; 1.研究背景 成都作为“天府之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我国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但是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成都这一自古为诸多文人赞誉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不同阶层居住社区在享有住区物质环境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家住川大周边的成都人,我将对川大周边的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及公共设施规划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新思路。 2.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情况说明 根据居住区环境条件状况的不同,我选取了四川大学周边的三个居住小区:河滨印象,棕北小区,水井坊社区,以它们分别作为高,中,低档住区的代表,来进行调查分析。 “河滨印象”定位于以三层联排式别墅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档住宅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锦江区上河心村,在府南河、石牛堰两河交汇处,新九眼桥飞架府南河两岸,使其与成都名胜古迹望江公园、四川大学紧密相连。 棕北小区位于成都市科华北路段,与四川大学隔街相望,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周边教育商业设施便利,交通便捷。棕北小区的整体规划体现了“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设计思想。住宅群体平面布局合理,立面富于变化,居住环境幽静,具有川西民居特色。住宅单体设计采用“大厅小卧室”的布局,注重功能完善,厨房、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备。配套公共建筑造型别致,功能齐全,位置适中,方便居民生活。宅前绿地、组团花园、中心游园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水井坊社区位于锦江区中部,九眼桥头,系府河、南河两江环抱之地。水井坊社区历史悠久,社区有远近闻名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水井坊遗址。 3.小区环境景观分析 3.1绿化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居环境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患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地能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隔声防风防尘,遮阳,还可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有助于人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为居民创造游憩交往的场所。 3.1.1绿化率:绿化率是反映居住区绿化水平最直观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河滨印象作为城市高端住宅商品房,其绿化占地比例高,设计美观,是典型的佳作,具有花鸟山水的幽雅

城乡规划投稿要求

附件:论文格式样本 “新区域经济格局”与省域..(黑体二号)——东部沿海后发地区的增长战略与空间政策导向(黑体小三) 潘聪林杨深(黑体小四) 文章编号:1674-2508(2013)××-0000-00(作者不填写此项) 中图分类号:××××(作者查询填写) 文献标识码:×(作者查询填写) 作者简介:某某,性别,学历,工作单位,职称(作者填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67)(黑体8磅) 修改时间:××××-××-××(作者不填写此项) 【摘要】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增长战略。在现实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相关的宏观空间政策导向。【关键词】东部沿海区域后发地区赶超战略空间增长(楷体GB2312小五) 1 导言(黑体五号)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细黑小五,行距14磅) 1.1二级标题(细黑五号) 梯度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1.1三级标题(五号楷体)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

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法得到落实。 3.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4. 追求速度忽视质量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早出政绩,大搞特搞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论文 学校:湖南科技大学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班级:地理科学一班 姓名: 学号:

浅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的中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辖行政区域为主体,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7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已经成形,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它们的改革发展必会给湖南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前景,乃至给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上的带动。之所以选择这个试验区,自有它的区位优势条件,但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关键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促进与带动,区域分析,不足与改善。 正文: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概括 所谓长株潭城市群,从狭义上说,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个三个城市。而从广义上说,除了长株潭这三座城市外还加上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娄底五座城市,建立起“3+5”城市群。以长株潭为城市群核心,共同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设立这样的试验区,不仅可以大大地带动湖南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湖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娱乐条件,还可以带动湖南周边中部地区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譬如江西,贵州等中的一些中小型城市),更言之,如果长株潭城市群的“试验区”很成功的话,国家就可以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发展模式发展其他地区的城市,以加快国家的发展,提高国家总体发展水平。 二、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与对周边城市或中部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现今,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关注点在于产业、环境、社会、空间、交通、和机制。规划的思维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原则,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途径,创建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两型”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核心区发展战略东优西进,提北强南,连城带乡,治江保绿。 主功能区划综合空间的生态适宜评价和现有城镇建设开发强度分析,充分考虑城市集约发展的需要,核心区分为禁止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四类主体功能空间,以此作为建立生态网络和引导空间有序发展与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形成“一心双轴双带”高度集约化、生态型、开放式城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论文解读

广西财经学院学科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海西”战略背景下港口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福建省湄洲湾为例 课程:区域分析规划教程 指导老师:尹娟 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土地1241班 学号:120104404122 姓名:楼天一

“海西”战略背景下港口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福建省湄洲湾为例 摘要 港口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连接水域和陆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城市重要物流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自 2004 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以后,福建省港口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构建“海西”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化的港口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福建省沿海港口的竞争力提升问题也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本文从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基于港口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角度出发,研究同在湄洲湾,莆田秀 屿港的发展不如泉州肖厝港的原因,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调查福建沿海港口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而阐述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和总结了福建港口取得的成就“海西”战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竞争力;意义

第一章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依赖港口产业,港口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并使整个经济区域成为有机整体的趋势日益加剧,港口产业的战略地位愈发明显,已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现代化的港口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港口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连接水域和陆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城市重要物流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从区位上看,福建以北有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已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如何充分发挥福建省港口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港口竞争力;突破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港口群“南北夹击”,避免边缘化,已成为福建省港口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实现福建省“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交通发展战略。“大港口”不仅要为福建本省服务,还要为中西部省份服务,为台湾货物进出大陆服务,促进沿海城市带的形成,加快沿海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沿海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带动效应。 2.有利于促进高效利用福建省广阔的港口资源。福建省是全国深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 课 程 论 文 2013 级土木工程学院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实践。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基于北京区位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其应用的情况及价值,最后对部分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字】 地理信息系统北京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三维地理信息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mart city" building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nd a new practice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finitio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based o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t Beijing location conditions Process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last part of the question to summarize.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Beijing Smart City City planning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1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提出背景,意义,特点 目前,国家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便利的同时,出现许多问题。与此同时,三维地信息技术出现了而且显示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优势,城市规划全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方便了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拥有工具箱的功能,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也具有数据库的意义。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中用xyz三个坐标轴定义目标对象,同二维技术的目标定义性质完全不相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核心在于三维空间数据库建设,其具有三维空间分析的独有能力,真实的三维输出能力,而不是假三维,2.5维的处理方式,其系统建设工作和理论研究更为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之欧阳家百创编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欧阳家百(2021.03.07)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4 一、规划范围4 二、规划目的4 三、规划原则4 四、规划目标4 五、现状概况5 六、规划用地布局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5 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6 二、产业发展战略6

三、发展目标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6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6 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7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7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8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9 一、集镇发展目标9 二、集镇发展策略9 三、集镇发展职能9 四、集镇性质9 五、集镇规模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0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10 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10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四、居住用地规划10 五、住房发展规划10 六、工业用地规划10 七、仓储用地规划11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12 第八章防灾规划13 一、防洪规划13 二、消防规划13 三、抗震规划13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5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二、规划目的 为贯彻中央“五个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引导和规范恩施市各项建设,在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规划原则 1、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从城镇整体出发,强调各规划地块与所在城镇空间的协调性,规划地块空间结构布局的系统性,注重与周边街坊的全面对

城乡规划投稿要求

城乡规划投稿要求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附件:论文格式样本 “新区域经济格局”与省域..(黑体二号) ——东部沿海后发地区的增长战略与空间政策导向(黑体小三) 潘聪林杨深(黑体小四) 文章编号:1674-2508(2013)××-0000-00(作者不填写此项) 中图分类号:××××(作者查询填写) 文献标识码:×(作者查询填写) 作者简介:某某,性别,学历,工作单位,职称(作者填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体8磅) 修改时间:××××-××-××(作者不填写此项) 【摘要】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增长战略。在现实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相关的宏观空间政策导向。 【关键词】东部沿海区域后发地区赶超战略空间增长(楷体GB2312小五) 1 导言(黑体五号)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细黑小五,行距14磅)

二级标题(细黑五号) 梯度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1.1三级标题(五号楷体) 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经过30年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加之人力资源要素的持续空间迁移,中国区域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四级标题(小五华文细黑) 2 东部沿海后发地区的分布 从空间经济演进的角度,沿海后发地区可宽泛地理解为:在沿海区域经济的深化转型过程中,具备赶超发展条件,且具有持续追赶潜力的欠发达“地市”区域(见图1)。其发展可以弥补省域经济的大区域不均衡,成为省域内发达的次经济区域,其中心城市可迅速成长为次区域.. 图1 研究区域及其特征(左对齐,黑体8磅)(规划图加黑边框,照片不加边框)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大幅冲击沿海先发制造业区域,倒逼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使沿海省区内具有后发优势和潜力的地区得以突显。图1显示了这一区域的关键特征:地区(市)人均GDP较低,但经济增速则明显高于省域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基于2009年的地市经济数据,以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较为落后,但近年经济增速连续超过全省平均10%以上为简易标准,将东部沿海五省的典型后发地区简列表如下(见表1)。在省区内部,根据地域特征,这些地区又可进一步分为沿海型和内陆型两类。 表1 沿海发达五省典型的后发地区(2009年GDP增速 %)(左对齐,标题黑体8磅,表格内文细黑8磅,行高 0.5cm)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2009年人均GDP统计的地市梯度分布(美元)009年地市GDP增速高于本省区平均水平分布(%)

区域规划论文

从增长极理论探讨中心经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长沙市为例 摘要:增长极理论为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长沙与株洲湘潭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长株潭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中心经济城市区域经济 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第1章概念界定 (1) 1.1增长极 (1) 1.2中心经济城市 (1) 1.3区域经济 (1) 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 (2) 2.1经济实力雄厚 (2) 2.2聚集程度较高 (2) 2.3产业结构优化 (3) 2.4基础设施完善 (3) 2.5科技实力强劲 (4) 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4) 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 (5) 3.1聚集功能 (5) 3.2扩散功能 (5) 3.3创新功能 (6) 3.4龙头作用 (6) 3.5窗口作用 (7) 第4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第1章概念界定 1.1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经过法国的布代维尔、瑞典的缪尔达尔和美国的赫希曼等诸多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之一。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主张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和产业,把他们培育成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这个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中心经济城市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某些城市利用相对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其聚集,并通过扩散经济成果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将这些城市称为区域的中心经济城市,它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中的增长极。 1.3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中心经济城市指长沙市,区域经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 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具有显著的特征: 2.1经济实力雄厚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系部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班级:建筑101 学号:1008070124 姓名:罗小林 指导老师:王丽 2014年4月26日

贵阳市花溪区的SWOT分析 摘要 贵阳市花溪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充足,为了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贵阳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现简单论述一下花溪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实现资源的更合理整合与分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区域规划;花溪区;SWOT分析 简介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国土面积891.56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约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 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 现阶段基本情况 近年来,花溪区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工作,细化目标,强化措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居主导地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和建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功举办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花溪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往各乡镇的水泥道路实现硬化,西南环线、甲秀南路、国宾大道相继贯通,城区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建商住房品味不断提高,地区发展的主框架得以建立和明确,天河潭、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升级,西站、改貌等地大型物流中心深入发展,村镇银行、林中

2021年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欧阳光明(2021.03.07)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4 一、规划范围4 二、规划目的4 三、规划原则4 四、规划目标4 五、现状概况5 六、规划用地布局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5 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6 二、产业发展战略6

三、发展目标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6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6 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7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7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8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9 一、集镇发展目标9 二、集镇发展策略9 三、集镇发展职能9 四、集镇性质9 五、集镇规模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0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10 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10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四、居住用地规划10 五、住房发展规划10 六、工业用地规划10 七、仓储用地规划11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12 第八章防灾规划13 一、防洪规划13 二、消防规划13 三、抗震规划13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5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二、规划目的 为贯彻中央“五个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引导和规范恩施市各项建设,在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规划原则 1、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从城镇整体出发,强调各规划地块与所在城镇空间的协调性,规划地块空间结构布局的系统性,注重与周边街坊的全面对接,构

区域规划论文

浅议“点-轴开发模式”在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以莲花县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莲花县的总体规划来论述"点-轴开发模式"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论证了”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点-轴开发模式总体规划莲花县运用 1.相关概念 1.1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据点开发理论是地域极化理论的一种。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性,要开发和建设一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要集中建设几个或一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轴线开发或者称带状开发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区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将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各种管道等主要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发展轴,沿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设的工业点、工业区和城市,这样布局既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又可以较好的引导和影响区域的发展。 1.2总体规划概念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构成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此,城市规划工作必须着眼于对城市整体和全局进行协调与平衡。总体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莲花县概况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北麓,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38公里,国土面积1062.06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乡、5个镇、1个垦殖场,2个居委会,157个行政村,1225个村民小组,城镇密度为1.22个/百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6981人,非农化水平14.5%,城镇人口79500人,城镇化水平31.2%。民族成份主要是汉族,另有苗、壮、回、满、侗、黎、羌等7个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琴亭镇。 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尤以无烟煤为最,是省内四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道路交通方面比较欠缺,主要有南北方向的319国道(二级)和吉莲省道。中心城区位于县域的南侧偏中部。 莲花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24.0%,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占第二产业比重95.5%;第三产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12.1%。三次产比值为26:38: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80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农业总产值7.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年财政总收入14561万元,比上年增长22.1%,职工年平均工资14830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55元,比上年增长10.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