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表的来历教学设计

体温表的来历教学设计
体温表的来历教学设计

体温表的来历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生理学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习题教案资料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体温 2.基础代谢 3.温热性出汗 4.行为性体温调节 5.体温调定点 6.蒸发散热 7.能量代谢 8.食物的热价 9.食物的氧热价 10.呼吸商 11.非蛋白呼吸商 12.基础代谢率 二、填空题 1.体温通常是指_____。 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进行_____代谢和维持__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__温最高,__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__。 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和_____。 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__。 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 10.小汗腺受__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_____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__。

13.醛固酮能__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__,另一部分在_____。 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__。 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__。 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题 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生变化。( )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 )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 8.小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胆碱能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 9.女子体温在排卵前升高,在排卵后降低,故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 10.体温的稳定全靠机体产生热量来维持。(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大米的来历(转载收集)

《大米的来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让学生知道大米的来历,明白它是经过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才生产出来的。 情感:懂得爱惜粮食,珍惜一切劳动果实。 能力:热爱劳动,创造财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大米的生产过程,真正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切实做到珍惜粮食。 教学准备:大米的生产过程课件和大米事物。 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食物展示揭示课题: 每组一包大米实物,师要求学生打开实物进行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同学们谁认识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有什么用?” 学生回答师板书:“大米、”“粮食”、“米饭。” “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它的来历吗?”请打开课本2页,在第一课里找出答案。 师板书课题:大米的来历 (二)进行新课师生互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米的来历,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大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一起把第一段拼读一遍,从中找出依据来。” “是的。大米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从地里种出来的。可大米的成形又经过哪些过程呢?现在我们一起看图读课文。”(生读课文师板书) 选种———浸种———育苗———插秧———秧苗生长———抽穗————稻谷成熟———收割———脱粒———稻子———去壳———大米。 “大米的成长过程我们现在只是从书本上了解了,请问你们中间谁亲眼见过秧苗哇、稻谷呀、谷穗呀?有没有?想不想更清楚的了解?” 课件展示:让学生在观看中进一步明白大米在形成的每一过程并能说出名称。 (三)感知:师生三向互动 今天我们才真正了解并明白我们天天吃的香香喷喷的米饭是农民佰佰天天头顶烈日,风里来雨里水里去,经过千辛万苦劳动才生产出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想对农民伯伯说点什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光与热》教学设计

《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观察、测量阴影下、阳光下、不同面镜子反射光和凸透镜聚光等多种阳光的强度和温度,对比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进行对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资源准备 1、每小组两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一个放大镜、五面小镜子 2、演示用40W、100W白炽灯及灯座、插头两套、温度计、凹面镜和凸透镜 3、自制课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 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 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与热》,探究这其中的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教师活动】人的正常恒定温度是多少(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是37摄氏度). 【教师活动】那是不是人的体温一定是37℃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师自然而然转到对人体体温的测量上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 【教师活动】安排指定学生,分发温度计。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明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1、什么是体温(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2、体温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直肠处的体温略高于口腔处的体温略高于腋窝处的体温。所以我们要准确测量人体的体温最准确的方法是要测量人体内的温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作到,所以我们一般选舌下作为测量温度的位置。 3、怎样准确读取体温计的读数根据动画的要求(一手拿体温计在手中慢慢转动,我们会看到一条黑色的线,即水银液柱所指示的刻度)。 4、注意实验时的安全,防止损坏体温计。 【学生活动】3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亲身测量一下体温。

十二生肖年纪对比表

十二生肖年齡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2057 2058 2059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2属相婚配表(十二生肖婚配表) 属鼠的属相婚配表(1922、1936、1948、1960、1972、1984、1996、2008) 大吉婚配:龙(辰)、猴(申)、牛(丑) 忌婚配:马(午)、羊(未)、鸡(酉)、兔(卯) 属牛的属相婚配表(1923、1937、1949、1961、1973、1985、1997、2009) 大吉婚配:鼠(子)、蛇(已)、鸡(酉) 忌婚配:龙(辰)、狗(戌)、羊(午) 属虎的属相婚配表(1924、1938、1950、1962、1974、1986、1998、2010) 大吉婚配:马(午)、狗(戍) 忌婚配:蛇(己)、猪(亥)、猴(申) 属兔的属相婚配表(1915、1927、1939、1951、1963、1975、1987、1999、2011)大吉婚配:羊(未)、猪(亥)、狗(戌) 忌婚配:鼠(子)、马(午)、龙(辰)、鸡(酉)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冷和热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冷的热教学设计 13.冷水和热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热。 2.能预测冷水与热水接触时各自温度的变化及最后的结果。3.能通过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及水量,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3.能描述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介绍给其他同学。 5.能举例说明温度计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量水温变化的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难点:水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分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问题: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那么,应该怎样科学的描述冷与热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手指的感觉 1.冷与热的描述 教师准备好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冷水和温水,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分别将左右手的手指浸入冷水和热水中一分钟左右,再同时放入温水中。 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请你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热水里出来的感觉凉,从冷水中出来的感觉热。 讨论: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提问:手指能准确感觉冷与热吗?(不能) 谈话: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与热呢? 2.温度与温度计 ①学生阅读书上51页的“科学在线”。 ②教师强调:

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教师讲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试着测一下冷水的温度,教师指导。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 1.问题与猜想 提问: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它们的温度会如何变化?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学生猜想: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分组设计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进行实验。 (2)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完善。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被热水烫伤)。 3.记录数据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初温度,并且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的变化,填在书上52页的表格中。 绘制曲线图: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3.5体温的控制教案2.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恒定的体温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左右。 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当寒冷时,人与外界的温度差比较大,会散发比较多的热量,此时内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体温。当骨骼肌颤抖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以维持人在寒冷时的正常体温。 [答] 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 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课内练习] 1.恒温动物和人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但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3.人体的体温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使人体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才得以相对稳定。 4.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C )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

授课教师李玉贞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授课题目第二节体温 教学地点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其他□ 课时 安排 1 授课 时间 (写明日期) 教学分析生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解剖学为基础,为病理学打下基础,也是临床中运用的学科。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 1、掌握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 2、了解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能力目标:(专业能 力、方法能力、社 会能力) 通过PPT展示是学生掌握体温 素质目标: 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当 中。 教学重点: 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教学难点 体温调节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演示与回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体温的意义,掌握的内容。 学法设计 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体温的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教学准备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二版教材教案、PPT、讨论话题 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动画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二节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T <22℃→心跳停止; T >43℃→酶变性而死亡;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T = 27℃→低温麻醉。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2℃。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7~37.2℃。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另外,科研中还常用食管温度(=体核温度)、鼓膜温度(=下丘脑温度)。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2~8h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华氏和摄氏的由来史

先说说华式和摄氏地由来: 德国玻璃工华伦海特,经过—年地研究,把冰、水、氯化铵地混合物平衡温度定为℉,人体温度定为℉(如以今天我国标准体温℃,则应为.℉,可见他采用地体温不是今天我国地标准体温),其间分为格,每格为℉.年,他又把水地沸点定为℉.但遗憾地是,他未能将冰地熔点定为℉,而是定为℉.这就是华氏温标,其符号为.这是曾长期使用且至今仍在香港和世界许多地方使用地第一种温标.他还发明了在填充水银时进行净化地方法,制成了第一种实用地水银温度计. 年,瑞典物理学家、天学家摄尔修斯制成地水银温度计则把水地沸点和冰地熔点分别定为℃和℃,其间分为格,每格为℃,这是第三种得到广泛流行地实用温标——摄氏温标,其符号为或.年,克里森指出上述定点不符合越热地物体温度越高地习惯,年以后地年,摄尔修斯接受同事斯特默尔地建议,把上述两定点地温度对调,这才成了现在地摄氏温标即百分温标. 把标况下水地冰点作为度水地沸点作为度地原因可以参考下面地解释: 是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年利用酒精,在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地温度计.他观察了水地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地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地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地盐水凝固时地温度定为℉,把纯水凝固时地温度定为℉,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地温度定为℉,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氏温度 温度地度量值啊衡量温度高低摄氏度华氏度 华氏度=+()乘以摄氏度 平常用地摄氏度啊华氏度=+摄氏度× 摄氏度=(华氏度-)÷ “把冰水混合物地温度定为零度,把沸水地温度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度地一个单位,叫做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地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单位名称“度”已作废.摄氏温度地定义是.,而.定义为 ,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地一个专门名称. 华氏度() 和摄氏度()都是用来计量温度地单位.包括我国在内地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绝对温标地来历 许多中学教师在讲“热力学温标”这一节时,都是在讲了查理定律之后把图上地直线向左方延长交横轴于一点,得出℃,然后叙述了课本中地文字:“精确地实验证明应该是即压强等于零时地温度应该是℃……开尔文创立了把℃作为零度地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或绝对温标,用热力学温标表示地温度叫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b5E2R。 温度地“标尺”——温标,就是测量一定地标准划分地温度标志,就象测量物体地长度要用长度标尺——“长标”一样,是一种人为地规定,或者叫做一种单位制.规定温标是比较复杂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3.5《体温的控制》教案 浙教版教学内容

2016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3.5《体温的控 制》教案浙教版

课题:3.5体温的控制 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36.7 ℃ 37.2 ℃ 37.4 ℃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温度的体温。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4、人的体温测量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P110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018版 07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查内容: 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 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及其测定。 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知识点1: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可利用的能量形式:ATP(直接供能物质);磷酸肌酸(ATP的储存库) A型题 1.(1992)关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A 体内合成反应所需的能量均由ATP直接供给 B 能量的生成、贮存、释放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C ATP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渗透能、电能以及热能等 D ATP通过对氧化磷酸化作用调节其生成 E 体内ATP的含量绝少而转换极快 答案:A 层次:记忆考点:ATP 解析:体内合成代谢所需的能量不是全部由ATP直接供给,例如GTP参与DNA 的复制和转录、UTP参与糖原合成、CTP参与神经细胞脑磷脂和核酸的合成。 2.(1993,1994)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磷酸肌酸 D GTP E ATP 答案:E 层次:记忆考点:ATP 解析:ATP是体内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 二、能量来源:糖(70%);脂肪(30%);蛋白质 A型题 3.(1995)静息状态时,体内耗糖量最多的器官是: A 肝 B 心 C 脑 D 骨骼肌 E 红细胞 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脑的能量来源

解析:脑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糖的氧化分解,是静息状态下消耗糖最多的器官。 三、能量利用:热能(最低形式的能量);机械能 A型题 4.(2005)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的是: A 心脏泵血并推动血液流动 B 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D 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E 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答案:D 层次:记忆考点:能量的转换形式 解析:总的来说,体内各种功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转化为热能,只有肌肉收缩消耗能量可以转化为机械能而非热能。 知识点2: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代谢率= 热能+ 机械能 二、相关概念 1 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 L O2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代谢物质:糖1.0;脂肪0.71;蛋白质0.8 呼吸运动:深快呼吸增加呼吸商 A型题 5.(1993)呼吸商数值不同表示: A 耗氧量不同 B 产热量不同 C 氧化的营养物质不同 D 代谢水平不同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呼吸商的影响因素 解析:呼吸商主要受代谢的物质种类影响,因此呼吸上的数值不同可代表代谢的营养物质种类不同。 6.(1994)呼吸商是:

华氏和摄氏的由来史

先说说华式和摄氏的由来: 德国玻璃工华伦海特,经过1709—1714年的研究,把冰、水、氯化铵的混合物平衡温度定为0℉,人体温度定为96℉(如以今天我国标准体温37℃,则应为98.6℉,可见他采用的体温不是今天我国的标准体温),其间分为96格,每格为1℉。1724年,他又把水的沸点定为2120℉。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将冰的熔点定为0℉,而是定为32℉。这就是华氏温标,其符号为tF。这是曾长期使用且至今仍在香港和世界许多地方使用的第一种温标。他还发明了在填充水银时进行净化的方法,制成了第一种实用的水银温度计。 1742年,瑞典物理学家、天学家摄尔修斯制成的水银温度计则把水的沸点和冰的熔点分别定为0℃和100℃,其间分为100格,每格为1℃,这是第三种得到广泛流行的实用温标——摄氏温标,其符号为t或tc。1743年,克里森指出上述定点不符合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的习惯,8年以后的1750年,摄尔修斯接受同事斯特默尔的建议,把上述两定点的温度对调,这才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即百分温标。 把标况下水的冰点作为32度水的沸点作为212度的原因可以参考下面的解释:.edu.tw/wwwboard3/messages/14.html F是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 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氏温度 温度的度量值啊衡量温度高低 40摄氏度=104华氏度 华氏度F=32+(9/5)乘以摄氏度C -40F=-40C 0f=32C 37c=98.4F 平常用的摄氏度啊华氏度=32+摄氏度×1.8 摄氏度=(华氏度-32)÷1.8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度”已作废。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而T。定义为273.15 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华氏度(Fahrenhite) 和摄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 绝对温标的来历 许多中学教师在讲“热力学温标”这一节时,都是在讲了查理定律之后把p-t图上的直线向左方延长交横轴于一点,得出t=-273℃,然后叙述了课本中的文字:“精确的实验证明273应该是273.15即压强等于零时的温度应该是-273.15℃……开尔文创立了把-273.15℃作为

体温测量方案

良庄二中体温测量方案 鉴于当前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热为患者的主要突出症状之一。体温测量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手段。为切实落实防控工作,做好防疫期间学校师生员工的体温测量,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良庄二中体温测量领导小组 组长: 张衍广 副组长:薛国伟 成员:各年级级部主任、班主任、 宿管人员、后勤人员 二、确保体温计数量充足,质量精良。 (一)体温计包括额温枪、水银体温计,必要时为红外体温探测器等。 (二)由后勤保卫处主导,招标采购办配合,因应需求,通过多种途径采购。 (三)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约30人左右配备一支。 三、严格测温操作规范,保证数据准确。 (一)工作人员在进行体温测量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二)做好体温计消毒、清洁、归零,水银体温计应将汞柱甩到36度以下。

(三)测量者清洗好双手,测量人数较多时应配戴口罩、穿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四)水银体温计使用后,需用75%酒精进行浸泡消毒。 (五)如显示体温异常,应使用不少于三支不同的测温仪重新测量,以确保数据准确。 四、严格实行“双测温”制度,做到守土尽责。 (一)进入学校大门的师生员工及外来人员,由后勤负责测温; (二)进入学生宿舍的人员,由宿管人员和班主任负责测温。 (三)疫情控制及学生开学后,由学生以班为单位每日三次测温(班主任),并做好记录。 (四)在隔离宿舍进行留置观察的人员,由其本人每日三次自行测量并上报。 (五)测温结果由测量者造册记录,存档备案。 五、发现发热情况及时上报,做好后续工作。 (一)发现发热大于等于37.3℃病例,由测温者马上向其领导小组及负责人汇报,并交由学校医务室研判指引、记录汇总并跟进。 (二)发现发热情况,按下述指引执行: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也可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的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那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 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 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 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 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体温恒定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有利于扩大活动的范围。 4. 人体温的测量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 1.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男子。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P115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 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运动时(皮肤和肌肉——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2. 散热: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 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 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 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 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血管口径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①、②和③的氧化分解。 2.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是①定律和②定律。 3.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的常用方法是测定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①,再乘以混合食物的②,从而计算出③。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①和②。常温时主要依靠③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④产热占极大比例。 5.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①,其散热的方式有②、③、④和 ⑤ 4种,常温时以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⑦散热。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①,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 ②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③。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①期体温降低,②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③激素水平较高。 8.体温调节中枢在①_____,下丘脑的②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③可能起调定点作用。 9.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①,肌紧张②,产热量③,皮肤血管④,汗腺分泌活动⑤,散热量⑥。 10.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版神经元兴兴奋的阈值①,体温调定点②,导致发热。 二、选择题 [A型题] 1.体内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A.30%以上 B. 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E.70%以上 2.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酸 D. ATP E. 蛋白质 3.正常人的能量代谢率在下列情况中最低的是() A.安静时 B.熟睡时 C.室温为18~25℃时 D.进食12h后 E.全身肌肉松弛时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A.进食 B.高温 C.肌肉运动

体温测量流程

体温测量流程: 目的: 1、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用物准备:测温盘内清洁容器(消毒后备用体温计)、秒表、记录本、笔、润滑油(测肛温)、消毒纱布、卫生纸、弯盘。 操作流程: 一、着装规范,七步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清点数目)。 二、评估 1、环境:温度适宜。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能力。 3、评估影响体温相关因素。 4、评估测量部位和皮肤情况。 三、实施要点: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方法,根据病人选择适宜的测温方法 取得患者的配合。 2、测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 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3、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用鼻呼吸,闭口 3分钟后取出。 4、测肛温,用屏风遮挡,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露出臀部, 润滑肛表前端,将肛表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 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5、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6、安置患者舒适体位,征询患者感受。 7、消毒手并记录。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测口温前15-30分钟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冷热 敷、洗澡、运动、灌肠。 2、测口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3、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的方法。 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 守侯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 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口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简易流程 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评估解释目的→适宜测温方法→摆体位 1、腋温:擦干腋下→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5-10分钟后取 出 2、口温:体温计水银端放舌下→3分钟后取出 3、肛温: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消 毒纱布擦拭 读取体温数→擦拭体温计→患者舒适体位→消毒手→记录 体温计破碎后处理程序 1、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 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口服富含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