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教生死观之神仙信仰

试论道教生死观之神仙信仰
试论道教生死观之神仙信仰

人 文 论 坛

123

INTELLIGENCE

dog。如直译成汉语“他像狗一样工作。”不仅让中国读者费解,也容易引起误解。中国喜欢牛,常说“他像牛一样工作。”西方人士可能善意地说,You are an old dog。但如果中国人听到自己被称为“一条老狗”就会不高兴,因为在汉语中那是骂人的话!再如,如果有个外国人说: You are running as fast as a dog (你跑得像狗一样快),你可能会生气,但在英语中那可是句赞扬人的话呢。

喻体与语义的背离进一步说明了了解译入文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纯粹依照原文的非文化直译时常会使译文与原文欲达之意相去甚远。[3] 由此可见,

译文受制于文化背景,在语际转码中不仅要注意译文与原文的文字对应,还要注意译文与译入文的文化顺应。

英汉民族受各自历史、文化沉淀的影响和制约,在对表述同一事物和同一事件时采用的词语或喻体等各不相同。为求得语际交流的成功,有必要根据原文欲达之意,把一民族已约定俗成而外族人又不太熟悉和喜欢的词语切换成在另一文化中相应的并能引起相似或相同共鸣的词语,使语际喻体能交互顺应,把源语的全部信息转入译文,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英汉转码的内容和所呈现的语用含义依赖于对英汉文化的理解。在英汉互译中,有必要根据语

境灵活地体现“译文的民族性”,即语际转码的交互顺应,不能硬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英汉民族的言语交际,增强和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参考文献

[1]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1.221.

[2] 庞好农.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顺应”.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6.

[3] 春玲. “动物比喻词与民族特色”. [J]《语言文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43.

试论道教生死观之神仙信仰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付秋虹

摘 要:讲究得道成仙,是中国道教的一大特征,故又被称作神仙道教。神仙之道,并非源于道教,早在先秦道家著述中就已经很流行了。东汉时期道教创立后,以得道成仙作为道徒信仰追求的目标。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

关键词:贵生恶死 道教仙学 修炼

道教的神仙观念,长生不死的神仙生活,深深吸引着历代封建贵族和普通民众,它实际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欲望。葛洪在《抱朴子》中告诉人们:“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这里所憧憬的不死和飞升,是密切相关的,是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首要特征。什么是神仙?闻一多先生在《神仙考》中说得好:“神仙是随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物。”灵魂不死本是一种原始观念,在道家看来,长生之道是可以寻求的,并为此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于是“长生不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成为道教神仙说的主要标志为人们所熟知。

“长生不死,羽化登仙”是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由此形成了长生不死神仙信仰为核心的道教教义体系。其中以贵生恶死为显著特征的道教生死观是其教义体系中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的。道教生死观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基本思想,即“身重于物,贵生恶死”的乐生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性命双修,积德行善”的养生观和“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

一、“身重于物 贵生恶死”的乐生观

道教的乐生观从老子的《道德经》可略见一斑。《道德经》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认为,生命无疑比名和利要高出许多倍,他是要唤醒世人要珍爱生命,淡泊名利,方为明智。

贵生恶死思想是道教徒奉行的一条基本理念,其对道教徒的日常修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如道教徒在书符写经过程中有一条禁忌:“死字不居行首,生字不在行下”。这就是道门常说的“悬生露死”,此禁忌典型地烘托出道教的贵生恶死的乐生观。

道教的神仙信仰是以人的肉体生命的存在为基本前提的。日本研究中国道教的学者说:“在地球上使自己生命无限延长,这就是神仙说的立场。似乎可以认为现实中的人们所具有的使天生的肉体生命无限延长并永远享受快乐的欲望,便产生了神仙说这样的特异思想。这种思想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正如《太平经》所说:“今天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道教认为,一个人要成为神仙只有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的修行中才能实现,他一旦死亡,人也就消失,其成为神仙的机会就随之永远消失。因此,贵生观念也就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认为,在宇宙之中,人为万物之灵,人的生命最为宝贵,人在宇宙万物中具有优越的地位。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 “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有生最灵,莫过乎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

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

道教乐生观的另一重要表现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

人 文 论 坛

124

INTELLIGENCE

亿万年。”意即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决定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张伯端在《悟真篇》亦云:“一粒金丹吞入口,始知我命不由天。”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明确地说出了“我”字,并在“我”与“天地”之间划清界限,而将命归之于“我”。这说明它完全摆脱了动物物我不分的混沌意识,对主客体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乃是道教中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道教正是以此关系为基础来确立人的地位。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安神固形,便可以长生不死。这是道教异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征。道生万事万物,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而一,一而二,是须臾不离的。正由于道教有生道相守、生道合一的基本教义,因而道教有许多修生养性的方术,譬如外丹、内丹、服气、房中等。希求“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不分,形神合道。”道教常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上述涵义,这就是“根深固蒂,长生不死”。

“长生不死,羽化登仙”是道教追求的一种人生理想境界。然而,死亡,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手段去延年益寿。伴随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医疗保健手段的完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增加。从此意义上说,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蕴涵着极为深刻的科学精神,它可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创造各种养生之道,帮助人类战胜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性命双修,积德行善”的养生观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可由自己控制把握,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便可延长生命的长度,关于延年益寿的途径和方法众多,将其重点归纳起来,即:性命双修、积德行善。在内丹修炼中,性即是人先天的灵性,指精神意识;命即是指物质性的气、元气等,是指形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道教内丹修炼,特别强调性命双修。陈撄宁大师认为:“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说人健康通常是指身心两方面的健康。

由于外在金丹有难以避免的危害性,所以人们转而向人体内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所以内丹术应运而生,其在理论上提升为内丹学。据道教史,宋元时期,“性命双修”成为道教内丹派修炼的基本法则。内丹术门派颇多,各派在性命问题的修炼方式方法、次第步骤上有明显分歧,如南宗主张修炼须先从“修命”入手,待“修命”有所成就后,方可进行“修性”,即所谓“炼精化气气归根,气之根本凝成神”。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修命”功夫较为易行,如张伯端说:“先性固难,先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耳。”北宗则主张以“修性”为先,如王重阳说:“诸贤先求明心(性),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也。” 又说:“根者是性,命者是蒂”,“宾者是命,主者是性”。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修性”乃是“修命”功夫得以进行的条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说法并不意味着南宗只重“修命”而北宗只重“修性”,事实上,南北二宗都秉承钟离权、吕洞宾之说而主张“性命双修”,只是在具体的人手门径上,有着明显的分歧。“性命双修”的修道方法无疑对人的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但仅就此,生命还不够完美,养生还要加上道德修养,这就是“性命双修、积德行善”的双重境界。

道教认为,积德行善是一切修道活动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修道活动之一。积德行善不仅有利于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持,也是人生之道和社会之道的根本体现。丘处机在和成吉思汗论道过程中,丘还谈到一种重要的自我修炼方法,“外积功德,内固精神”。所谓 “外积功德”,包括关心人民疾苦,保护他们安居乐业;所谓“内固精神”,即减少欲望,保养精气。“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求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人如果多做善行,积有善功,就会“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翼”。积德行善就是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为怀,先人后己,不损人利己,救贫济苦,慈物利人,仁义忠信,不淫不盗,不欺不杀。一个善良至趣的人,心田清静自然,抛弃邪恶私念,自然利于身体健康。古语云:“重积德,魔自远,功圆行满得自然。”总之,积德行善者必长寿,这是用道教的道德教化解决人的生命准则,这种教化是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

四、“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

“性命双修,积德行善”的养生观,的确益于人的长寿,然而这远不是道教

徒修行的最终目标。道教徒相信世上有长生不死、自由来去和变化的神仙存在,幻想通过寻仙服药或锻炼保养身体等方术修炼而达到“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终极目标。

作为超越和克服自身有限性而走向无限性的宗教文化,对人生认识上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对人的生命有限性的根本揭示。道教认为,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虽然人与其他物体比起来显得高贵;但与天上的神仙相比,人的生活又是十分的不完美。杨玉辉教授在《道教人学研究》中将道教所认为的人生存在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归纳为四个方面:生难永恒性、形体滞碍性、苦痛常伴性和祸福无常性。道教认为,只有通过修持大道,获得了超越人的各种有限性的能力,人才能“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并完全消除各种痛苦与烦恼,获得永恒的快乐与幸福。而且在道教看来,人生最坏之事莫过于死亡,次坏之事便是迟早要死。正因为人终有一死,使得他在世上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成为无意义的事。所以要让现世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就要克服死亡给人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怖感,要使人永远活下去,就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的死亡,而摆脱死亡的根本途径是修道成仙。《太平经》说:“故人无道之时但人耳,得道则变易成神仙。而神上天,随天变化,即是其无不为也。”人通过修炼和积德行善就可成为神仙,上升天界,无所不为,绝对幸福和快乐的生活也就自然到来。

五、结束语

“神仙说”在某些方面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然而它又表现出人们对许多超自然、超现实事物的大胆追求,它是某些人类基本欲望的伸张,也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潜力的预测,可以说具有潜科学的价值。道教的“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终极目标尽管是一种虚幻的理想,但其生死观所包含的乐生主张、自主精神、养生之道和超越情怀则烘托和彰显出一种热爱生命、充实生命、升华生命和超越生命的独特涵蕴。参考文献:

[1] 《太平经》。

[2] 葛洪:《抱朴子内篇》。[3] 张伯端:《悟真篇·序》,《道藏》第4册。

[4] 王重阳:《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道藏》,第25册。

[5] 文史知识编辑部:《道教与传统文化》,中华书局。

道教派系传乘谱系

道教派系 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 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 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 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 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 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 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 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正一宗(张道陵)、 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 太一宗(黄洞一)、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 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派 诸真宗派系谱 第一、混元派: 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经师金木水火土 浑合本空洞朝谒上玉京虚无生一气良久归太清 第二、混元派: 一永通玄宗道高本常清德祥恭敬泰义久复圆明 混元三教主天地君亲师日月星斗真金木水火土 尹喜真人尹喜派;又鲁山、文始、楼观三派字洞。 第三、尹喜派: 道德清高上云呈守炼丹九重天外子方知妙中玄 心静自然体发白面童颜袖吞乾坤大阴阳造化先 五祖派东华帝君,姓王名玄辅,号少阳,降生於战国。得老子寝中於终南山,梦传《黄庭经》,所得著世。二月初六圣诞,系山东青州府人。留传: 第四、少阳派: 弘宣无极道习学理自明有个长生路飞升上云程 钟离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汉时将军。系陕西西安府咸阳县仙籍。得东华帝君秘诀,授道於终南山。四月望曰圣诞。留传:第五、正阳派: 阴阳生造化动静合本元自得神仙指方知妙中玄 纯阳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居彝圣宫,即元始台)。山西蒲州县仙籍。四月十四日圣诞。唐天宝进士。有日月当空之祸,隐於

道教神仙卡

道教神谱系 [作者:剑门若郎网络阅读人次:7156 更新时间:2013-4-13 文章录 入:剑门若郎] 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33]三清是创世神。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 玉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34] 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 四御 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 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

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 诸星曜神 斗姆元君(众星之母) 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阴精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 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三十六天罡星 七十二地煞星 琼台女神 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 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 文化之神 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

中国道教神仙谱之三官大帝

中国道教神仙三官大帝是谁,职务是什么,什么是天官赐福?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我国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他们居所是玄都玉京山中云台山妙纬宫,诞辰分别为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下元节。他们掌管人间祸福罪罚、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阴阳救度。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释结。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从天地水处取三炁,合在三焦结成圣胎。结成圣胎后,于三元节而吐出三尊。春一月月望即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紫微圣诞;秋一月月望即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清虚圣诞;冬一月月望即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洞阴圣诞。后三神下凡,即为尧、舜、禹三帝。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圆满。天官大帝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天炁主生,天官大帝校录天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所以正月十五上元校录赐福而泽被众生。 五月夏至一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十五,地炁圆满。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地炁主成,五岳八纮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故而,七月十五中元校录赦罪而泽被众生。 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属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纯而至清,凡迎真请圣,必先用水涤荡坛场,水有荡秽去凶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圆满。水官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故而十月十五校录解厄而泽被众生。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道教简介

道教 发布时间:2017-10-23 02:30文章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进行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使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最终目的是得道成仙。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全真派由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正一派源远流长,于元代最终形成。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绝大部分不出家。

道教的神仙谱系复杂庞大,主要有三清、四御、星神与四方之神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崇奉的最高神。四御为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玉皇大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玉皇大帝是民间最受崇拜的天神。星神与四方之神:道教把诸星视为星君,主要有北斗七星。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又称斗姥,最受尊崇。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北宋时改称玄武为真武,最受崇拜。 道教的主要仪轨有斋戒、坛醮等。 道教的主要道术有外丹、内丹和符箓等。 道教的主要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太上老君诞辰、东岳大帝诞辰、吕纯阳祖师诞辰、关圣帝君诞辰、灵宝天尊诞辰、元始天尊圣诞,等。

近现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关系

近当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关系 陈慧美 摘要:道教的思想对扩充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内涵和思想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教,不同于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义,而是主要体现在以老子之"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为终极追求,在修炼上讲求长生、飞仙,重视仙神、鬼神。受到道教影响,中国近当代文学小说中分支出修真小说,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不同于其它志人志事的叙事文学,其文风、内容和形式都受到道教的影响,带有虚无缥缈的神仙色彩,所以在近当代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 一、近当代修真小说出现与发展 1930年左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开中国近当代修真小说之先河。书中剑仙驭剑腾空,瞬息千里,仙佛妖魔,鸟兽虫鱼,人能成仙,鸟兽蛇虫皆能得道成妖,道行高深者可修炼到元神离开肉体,如遇劫难,九重元神只要逃出一丝一缕,仍可重新修炼。[1]这部罕世巨著奇幻曲折,高潮迭起,引起了民众对仙侠小说的关注,并对近现代修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代以来,网络写手不断涌现,受读者推崇的诸如《飘邈之旅》、《诛仙》等长篇修真小说也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的优秀小说由网络连载改为出版发行。根据2012年上半年上海图书出版市场走势情况,在畅销文学类图书中,网络文学与流行文学类读物始终在各大网站的销售排行榜前列,在百度搜索的书籍类排行中,前10名均为网络文学与流行文学类读物,其销售情况和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文学图书。[2]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修真小说阅读和写作的主力军。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对于爱情的想象,及对于未知世界领域的探索的心理对于该种类小说的流行也起到了外部的推动作用。 近当代修真小说的流行与道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其风格、内容、写作形式都极大地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神仙人物起源于上古神话,这是中国神仙体系的起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人物逐渐被写入诸子百家的书籍,例如《山海经》记载的女娲、夸父、后羿、共工、相柳、精卫、西王母等;《庄子》里记载的的广成子、彭祖、鲲鹏、河伯、海神等。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淮南子》、《史记》、《列仙传》、《神仙传》中有了更多的神仙人物和传说。南北朝时期《元始上真众仙记》介绍了元始天尊、扶桑大帝东王公西王母等道教大神,陶弘景的著作《真灵位业图》则将神仙分七个等级,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唐代崇奉道教,尊老子为始祖,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因此,唐代前中期道观中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喜爱道教的皇帝,王钦若奉旨著有《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道家诸神体系,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中编制的黄箓大斋醮神名单即据此写成。 上古大神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盘古神话的产生很古老,上古时期人们口口相传,文字记录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开天

三皇

三皇:有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是: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另外还有: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太平御览》。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帝王世纪》。 伏羲画八卦

伏羲: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 女娲炼石补天图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 级别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 道教神系之五德星君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五德星君分别为:北方水德伺辰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星君、东方木德重华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和中央土德地侯星君。据记载,北方水德伺辰星君主要负责含真娠灵,通利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北方水德伺辰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灾滞劾掠的苦难。南方火德真君主要负责烛幽洞微,长养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南方火德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疾病灾厄的忧患。东方木德重华星君主要负责变惨为舒,发生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获得福庆喜乐。西方金德太白星君主要负责告成功肃,就敛万物。众生若是有幸遇到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灾怪刑狱之苦。中央土德地侯星君主要负责成功不愆,广育万类。众生若是有幸遇到中央土德地侯星君,应弘善而迎接他,令自己免受忧塞刑律的厄运。据《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记载,道教徒若是有幸遇见日君,则必得仙术真1/2页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阅读传。若是有幸遇见月君,则向月君所祈求的愿望都会实现,且所得的皆是长生不死,助于道教徒得道成仙之术。据道教言,五德星君中的北方水德星君,讳伺晨;南方火德星君,讳荧惑;东方木德星君,讳重华;西方

金德星君,讳太白;中央土德星君,讳地日侯。每个人的流年不同,因此,在每一个年岁其命中所属的星君也不同,关系到的个人福祸灾刑也不一而同。五德星君辅佐天上的玉皇大帝,履行天之职责,行天之德行。五德星君与道教的五方五帝合象形成五星。五德星君与太阳星君和太阴星君合称为七政。五德星君中以太白金星为最受民间熟知。道教每月都会为五德星君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行之大吉。在农历十五日之时,会以白纸上书祭祀西方庚辛金德星君;农历十九日之时,会以黄纸上书祭祀中央戊己土德星君;农历二十一日之时,会以皂纸上书祭祀北方壬癸水德星君;农历二十五日之时,会以青纸上祭祀书东方甲乙木德星君;农历二十九日之时,会以红纸上书祭祀南方丙丁火德星君。据道教言,在举行五德星君的祭祀之时,应朝向西方而祭祀,从而避凶趋吉。2/2页全文完

道教神仙之土地爷

道教神仙之土地爷 *导读:读过《西游记》,不会不记得那些随时被孙大圣呼来喝去的土地。这就是土地神,雅称福…… 读过《西游记》,不会不记得那些随时被孙大圣呼来喝去的土地。这就是土地神,雅称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爷。土地神的出现,源于农业社会的人们对土地的崇拜。我国最早的土地神叫社,形成较早。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神而祀之,报功也。社也就是专门的土堆,代表土地神。由于全国土地辽阔,很难由一个土地神来管理,所以土地爷一般只管理一方土地,就如《西游记》写到的情形那样。由于统一王朝的出现以及宗教的影响,也出现了抽象化的大土地神,比如后土、地祇,道教称这种抽象化的大土地神为后土皇地祇,民间则称作总土地。 最初的土地神无异于灵物,只不过是一个代表性的土堆,后来则逐渐人格化,并附会历史、传说人物。比如,三国时钟山(今南京)的土地神为蒋子文,汉末的祢衡是杭州瓜山的土地神,南宋时岳飞为临安(今杭州)太学的土地爷。不过,民间所奉的土地爷也有统一形象的,一般是银须白发,长袍幞头,慈眉善目。而且像灶王爷一样,民众还给土地爷安排了配偶,就是土地奶奶,

也叫土地婆。不管是土地爷还是土地婆,他们的形象一概都是慈善的。 土地爷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神祇,其地位虽然卑微,香火则颇盛。一般来说,土地爷被供奉在土地庙里。由于土地爷的地方性,他所在的庙宇也就大有差别。有的俨然祠宇,如清代北京的都土地庙,殿堂有三重之多;穷乡僻壤无钱建庙,有的仅用四块石板搭个庙门充数,有的则用破缸覆地、豁口作门正所谓有钱住瓦房,没钱顶破缸。但不管庄严还是简陋,各地几乎是村村都有土地庙。 如前所述,对土地神的奉祀是初与农业生产有关,后来农耕丰歉更多被行雨的龙王联系起来,土地神的职司则扩大了,即保佑他所管领的一方土地的平安。这样看来,土地神地位不高,责任却蛮大的。

道教的神仙体系及神仙级别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2008-07-22 10:51:17|??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道教的神仙体系(原创) 闲来无事喜欢看看神话,颇感道教神仙体系杂乱,职责不清,就算是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以及后来的《神仙谱系》也不清楚,因而试着理顺一番,作为茶余饭后之笑谈,苦于可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不知道这样的仙事安排如果不妥当,是不是会给天庭带来混乱,如果引起某些仙灵不满,只能算其修为不足,先打下天庭了,哈哈。 一、道教中地位最尊的仙灵 1、玄玄上人——道教的祖爷爷辈 ???? 玄玄上人——道教第一仙,即封神演义中的鸿钧老祖。据说是在天表之外居住,动是流动金光,静是浩淼之气。此仙乃道教中的祖爷爷辈分。暂时把他算做一个企业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吧。 2、三清——道教的爷爷辈 ?? 懂得一点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三清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太上玉晨大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此三仙皆为大罗金仙,居住之处为天的最高处,而以原始为最尊。 ?? 原始天尊即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天尊,原始真王,原始天王,他应该是无极真王,一把手,主持工作。在封神演义中把他的地位有所降低,这是一种误区。估计原始的地位相当于一个企业集团中的董事长。 ?太上玉晨大道君在道教中总领仙籍,某种意义上讲在仙界是相当于负责管人事的,?他也是古今自学成材的第一人。各种仙术据说都是他研究发明出来。这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太上老君,即西游记中的老君,也是周代的老子,仙界中负责管业务,抓培训工作,最大的工作任务是培训生灵成仙、撰写论文、炼丹。这也是一个企业集团中的副董事长。 3、五方五老——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东方——扶桑大帝东王公,五行属木,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方诸山。 西方——西王母,五行属金,据说居住在大五岳中的昆仑山。 南方——赤精大帝即赤精子,五行属火,但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居住在大五岳中的长离山。 北方——水精大帝,即孔子,五行属水,居住在广野山。 中央——黄老元君,五行属土,居住在须弥山。 此五老秉五行之气,处自王之位,相当于公司中的五个董事。 4、成名人物——比照道教的爷爷辈 1)玄妙玉女——太上老君(老子)的母亲。 2)道母——据说是天皇大帝的母亲 3)后土元君——据说是地皇的母亲 4)斗姆元君——周天列宿的母亲

道教神仙诞辰、降现日大全完整版

道教神仙诞辰、降现日大全完整版 本表根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玉匣记》以及网上资料、以及地方神仙信仰而制作,有很多地方仍有不足,希望高道大德予以指正,以期进一步完善。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天曹下降、车公圣诞。 初三:孙真人(孙登)圣诞、全真华山派开宗祖师广宁真人郝祖圣诞、太白北斗星下降、拜车公。 初五:赵公元帅巡查接财神,全真清静派开宗祖师清静元君孙祖圣诞,邓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飞升 初七:三官大帝检校日举迁赏会、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甘真人飞升、商丘宣明王火正火神阏伯圣诞。 初八:南斗下降、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五殿阎罗王圣诞、普天星斗下降 初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圣诞、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虫王爷刘猛将军圣诞、关圣帝君飞升日 十四:三官下降 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微大帝圣诞、祖天师张道陵圣诞、佑圣司命真君圣诞、正一静应真君圣诞、迎厕神紫姑、临水夫人陈靖姑圣诞、混元上德皇帝降现、西斗帝君下降、翊圣保德真君降、金精山张灵源真人飞升 十六:开台圣王郑成功圣诞、伏羲圣诞

十八:医圣张仲景圣诞、真大道教开派祖师刘仁德真人圣诞。 十九:全真龙门派开宗祖师邱处机圣诞、北阴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招财童子圣诞、人皇圣诞、南斗星君下降。 廿一:天猷副元帅下降。 廿二:嗣天师张真人飞升、三尸神奏罪福。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圣诞。 廿五: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廿六: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忠孝神仙许旌阳天师圣诞。 廿九:北阴下降。 二月 初一: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一殿秦广王圣诞、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圣诞、长春派开宗祖师刘渊然真人圣诞、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冲应太虚王真君、诚应妙远郭真君同飞升 初二:地公正神张福德圣诞、姜太公圣诞、孟夫子圣诞、蒙恬祖师圣诞、天曹下降、陆修静天师升仙、青龙节(龙抬头)、道济禅师圣诞。 初三:文昌帝君圣诞、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北极天蓬都元帅下降 初六:东华帝君圣诞 初七: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教的神仙谱系 *导读:中国道教信奉的神仙谱系极为繁杂。《太平经》中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仙分为六等,陶弘景著《位业图》,分七个神团,张君房《云笈七笺》等道书中更将神仙分为十个等级,最高为三清、四御,最低为城隍、土地。一般来说,道教神仙谱系是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演化才逐渐定型的。首先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尊地位,北宋时期则抬高了玉皇大帝的仙阶,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之首,从而形成三清、四御并驾齐驱的神仙体系格局,并传承至今,其中三清是教门之尊,四御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率着天上、地下、阴间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大小神仙们,共同组成了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神仙世界。 道教早期并不供奉神像,后来为了便于传播,才开始塑造神像供奉。最早的道教神像据说是北魏寇谦之主持塑造的,北宋真宗时道教造像才全面普及开。大型道教宫观中,天尊殿(或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必不可少,至于其他神仙,则根据道观之历史、地理特点而不尽相同。将三清合祀在一起,大概伊始于宋初。三清殿中,三个苍颜白发、和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坛上,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于中间,他左手虚捻,右手虚捧(有的造像则是手持混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阴阳未判的洪元纪;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居左,或执太极图,或持如意,象征混沌始判、阴阳分明的混元纪;道德天尊(太清大帝)居右,手执太

极扇,象征阴静阳动、万物生长的太初纪。有的地方还单独建有老君神像,一般是盘腿而坐,右手倚几、左手抚膝,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在前胸。 四御殿内供奉的四位神袛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袛。四御殿中,四位神袛都是头戴冕旒,身穿朝服,雍容华贵,现人间帝王、皇后之相。其中玉皇大帝为万法之尊、众圣之王,地位最为尊贵,所以道观中常单独有玉皇阁之设,玉皇大帝的神像一般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两眼下视,神情端庄严肃,表现出一种宁静、飘逸的神态。四御中后土皇地袛是一位女性神,常被人们称为后土娘娘,与掌管天界的玉帝相配合,她主宰大地山川、阴阳生育之事,有的道观中也专门建有后土祠专门供奉。 在道教其他神袛中,较为普遍而富有特色的塑像有八仙、丘祖、张天师等人间神仙的塑像,他们的面貌特征还是很鲜明的。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文昌帝君、福禄寿三星、土地、城隍等塑像,其中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宰人间功名利禄、寿夭祸福的神袛,算是古代读书人的守护神,其形象雍容慧颜,常骑白骡,随身带着两个童子,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为避免他们泄漏考题等机密,所以有此名讳。福禄寿三星执掌着人间的幸福、吉祥和长寿,在民间也有着深厚的影响,他们的形象和蔼慈祥,可亲可近,西方圣诞老人形象与之相近。土地爷级别虽低,但在过去可是一方水土的守护神,所以从殷商到清代全国流行。明代土地庙极多,

道教祖师神仙的诞辰与吉日

正月 初一:元始天尊万寿、 初三:孙正真人(孙天医)诞辰 初五:路头神诞辰、定光佛圣诞 初六:清水祖师诞辰、九天玄女圣诞 初八:白衣观音诞辰、江东神圣诞、五殿阎罗王诞辰 初九:玉皇大帝万寿、汉闽越王诞辰 十三:刘猛将军(虫王爷)诞辰 十五:上元天官大帝诞辰、张天师(张道陵)诞辰、门丞户尉诞辰、佑圣真君诞辰、临水夫人(陈靖姑)、金天娘娘诞辰、三一教主诞辰、盘古大王(盘古公)圣诞 十六:三王公(古公三王)诞辰、开台圣王诞辰 十九:长春邱真人(邱处机)诞辰 二十:招财童子诞辰 廿五:满族仓廪神诞辰 二月 初一:一殿秦广王 初二:福德正神(土地爷)诞辰 初三:文昌帝君(梓童神)诞辰 初八:三殿宋帝王圣诞 十五:太上老君(老子)圣诞、岳武穆(岳飞)诞辰、三山国王、九天玄女娘娘圣诞 十六:开漳圣王诞 廿六:真武大帝圣诞 三月 初一:二殿楚江王诞辰 初三:北帝圣诞 初七:何仙姑诞辰 初八:六殿卞城王诞辰 十五:保生大帝(吴真人)、赵公元帅(赵公明)诞辰、医灵诞辰 十六:准提菩萨圣诞 十九: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诠生娘娘诞辰 廿三:天后娘娘(妈祖)圣诞 廿六:鬼谷先师诞辰 廿七:七殿泰山王诞辰 廿八:东岳大帝圣诞、制字先师(仓颉)诞辰 廿九:土地公生日 四月 初一:八殿都市王 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九殿平等王、壮族牛王诞辰 十四:吕纯阳祖师(吕洞宾)诞辰 十七:十殿轮回王、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辰 十八:北极紫微大帝圣诞、华佗神医先师 廿一:托塔李天王诞辰 廿五:武安尊王 廿八:神农先帝万寿、药王诞辰

初一: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七:巧圣先师(鲁班) 初八:龙母圣诞 十一:城隍诞辰 十三:关圣帝君(关羽)圣诞 十八:张天师(张道陵)诞辰 六月 十一:田都元帅诞辰 十四:文殊菩萨诞辰 十五:王灵官诞辰 廿三:火德星君(火神爷)诞辰 廿四:财神诞辰、雷祖大帝圣诞、南极大帝圣诞 廿六:二郎星君诞辰 七月 初一:七星娘娘 初七:魁星诞辰 十五: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值年太岁星君 廿四:城隍诞辰、草圣大王诞辰 三十:地藏王诞辰 八月 初三:北斗星君圣诞、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爷)诞辰 初五:雷声普化天尊(雷祖)圣诞 十五:太阴星君(月娘)诞辰 廿二:广泽王诞辰 九月 初一:南斗星君诞辰、飞天大圣诞辰 初九:临水夫人(李姑)诞辰、中坛元帅(太子爷)诞辰、火神爷诞辰、酆都大帝圣诞、斗姆大帝圣诞、九皇大帝圣诞 十三:孟婆神诞辰 十八:仓圣先师诞辰 廿六;五显灵官诞辰 廿八:华光大帝诞辰 十月 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廿三:周仓将军爷)诞辰 廿五:感天大帝(许真人)诞辰 十一月 廿三:张仙诞辰 廿七;董公真仙圣诞

中国道教神仙体系

中国道教神仙体系 一:至尊三清及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只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为岁星(木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苍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

神仙谱系

一:至尊三清及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只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为岁星(木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苍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著名道教神仙一览

道教的神灵系统非常庞杂,是种类及层次繁复的多神系统。它汇集了上古时代的传说诸神、民间巫术信仰的各种神灵、道教创世神话中的诸神、从佛教引进的神灵、由祖先崇拜和圣贤英雄演变而成的神、道教祖师修炼而成的神仙等等,现在为你简介一些道教常见及主要的神灵。 财神 道教所奉的财神是赵公明,也称“赵公元帅”,是由道教传说而形成。据说张陵修炼仙丹,奏请守护神,天帝授赵公明为“正一玄坛元帅”,派他守护。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甚多,《封神演义》中也有其传说,后来成为道教著名的财神。 门神 门神是古代用以守卫门户,驱邪避鬼的神。唐代盛传钟馗捉鬼的故事,钟馗一度成为常用的门神。宋明以后,民间多画武士门神以卫户驱邪,最常见的是将绘有秦叔宝、尉迟恭二将的画贴于门上。 土地 古称“社神”,是掌管一方地面的神。土地神的形象,多为头发花白的老者,民间称为“土地公公”。道教经书中,也称之为“土翁神”、“土母神”等。 八仙 八仙是经过宋、元、明三代的历史演变,逐渐定型的八位流传很广的神仙。他们包括了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及曹国舅。八仙之中,有些是道教修炼的历史人物,有些取自传说中的仙人。 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各阶层,他们所持的板、扇、拐、剑、葫芦、拂尘和花篮等均属民间常用的对象,故八仙和民间的生活十分接近。加上八仙的故事经

文学的宣传逐渐深入人心,影响深广。 玉皇大帝 地位仅次于“三清”尊神的是四位天帝,又称“四御”。玉皇大帝是“四御”中最有名的,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玉皇大帝是天界诸神的统治者,掌管各类大小神灵,如山神、雷神等。 三清 道教的最高尊神,即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尊神源于道家的创世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混元一气化生玄、元、始三气,由三气化生“三清天”,与“三清天”对应的神就是“三清”尊神。

道教神系之斗姥天尊

道教神系之斗姥天尊 道教信奉的女神就是斗姥天尊。斗姥天尊的全称为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斗姥又称“斗母”,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因此被尊为斗姥天尊。(相关文章:道教神系之西王金母) 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王妃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最大的两个儿子是紫薇大帝和玉皇大帝。(相关文章:道教神系之玉皇大帝)后面生的七个儿子分别为:文曲、武曲、贪狼、破军、巨门、廉贞、禄存七星。此周御王的王妃又名紫光夫人,也就是后来的斗姥天尊。 九星是九天的灵根,日月的明梁,万品的宗渊。九星是九气的灵纽,而九州则以九星为神主,人有九孔以九星为命府,阴阳九宫以九星为门户,五湖四海以九星为渊府。斗姥天尊作为九星的母亲,当之无愧主天地万物之根本。

斗姥天尊是道教中一位神奇的女神,她额上长有三只眼睛,肩上有四头四脸。斗姥的上半身左右都长着四只手臂,左右相加,共有八只手臂。正中央的两只手合掌,作手相,执有日、月、弓、戟、宝铃和金印。 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所到之处显现紫金巨光,并且大力施展自己的法力,救苦救难,扶危救驾。她于九曲华池沐浴之后,登上宝座,便开始救度人世间的众生。她手持宝杵,降服妖魔鬼怪,抵御外来的忧患;执弧矢将人救离劫难,消除人世间的灾祸;摇动手中的法铃,度济人世。 文自简单购中国,谢谢欣赏 宋朝时期,有一次,皇帝被金兵所围困。这时,空中响起一阵辇豕之声,众人抬头只见斗姥天尊正翩然而来。她四头八臂,乘着七豕之车。斗姥天尊伴随着紫金巨光现身,大力施展法力,瞬间击退围困的金兵,救皇帝于危难之中。从此在民间留下了一段佳话。 对斗姥天尊的崇拜源于古代人们对天上星宿的一种信仰。道观中供奉的斗姥天尊多为三目、四头、八臂的形象,并于每年的九月初九斗姥天尊圣诞之时设道场庆生。 斗姥天尊是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主要神仙之一。道教的主要宫观里面都设有斗姥殿。许多道教徒都会在斗姥神诞生之日举行祈嗣,为斗姥天尊设立延生的道场,向斗姥天尊祈祷全家健康长寿,平平安安。 民间传说,斗姥是掌管人世间生死祸福的天神。信奉道教的斗姥天尊能够消灾解难,远离厄运,保命延生。

中国道教神仙谱

中国道教神仙谱 玉清原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虚皇道君”。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清境。天尊之体常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屉劫度人。他主宰和像征宇宙混沌初显、阴阳未判的第一个大世纪,道教称“混元”时期。上清灵宝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境。道教认为“灵宝出法,随世度人”。他主宰和像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太清道德天尊道 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大赤天太清境。他主宰和像征天地形成、万物化生的第三个大世纪,道教称“太初”时 期。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殷时聚形为老子,传《道德》真言。后授天师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创立道 教。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玉皇大帝全 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

“玄穹高上帝”简称“玉帝”。为太极界最高之神,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 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道教太乙 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玉皇大天尊】。言简易赅,无极、太极一体两面。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 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玉皇大帝神诞之日为正月初九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王母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崑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征,以西王母作为金籙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