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孔明借箭精选题

28孔明借箭精选题

28、孔明借箭

一、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径.来舟中()

①狭窄的道路;②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③径直。

江东无患.()

①祸害,灾难;②忧虑;③害(病)。

吾计败.矣()

①解除,清除;②打败;③搞坏(事情);④在战事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⑤(事情)失败

二、比一比,组成词。

谋()曹()瞒()吾()

煤()槽()满()梧()

嘱()勿()诈()擂()

瞩()匆()作()蕾()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机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应诺—()推却—()隐讳—()

迟延—()少顷—()懊悔—()

五、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孔明能神机妙算的条件是什么,与同学议一议,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查查有关资料,找出五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写下来。

如:关公失荆州——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学知识填空。

1、《孔明借箭》节选自中国著名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孔明是________________(别名),他是三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2、《水浒传》是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写的。

3、《红楼梦》是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写的。

4、《西游记》是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写的。

5、《孔明借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他是个___的人。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改为陈述句。

1、怎敢戏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枝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奇谋孔明借箭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8 孔明借箭]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一篇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下语文[28 孔明借箭]语文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一 篇 第1题【单选题】 读课文《孔明借箭》,选择正确的一项( )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________。 A、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B、他怕周瑜惩罚 C、他很有才干,有把握完成任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课文《孔明借箭》,选择正确的一项( )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是因为_______。 A、军情紧急,急需用箭 B、他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是借箭的好时机 C、他相信三天可以造出十万支箭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A、正确 B、错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 A、正确 B、错误 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是东吴要与曹操在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A、正确 B、错误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根据三国事件填写人物。 盗书______ 败走华容道______ 借东风______ 七步吟诗______

借荆州______ 乐不思蜀______ 走麦城______ 舌战群儒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照样子写词语。①风尘仆仆______ ______②积极积极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问答题】 课文《孔明借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答案】:

第7题【语言表达】 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②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答案】: 【解析】: 第9题【语言表达】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②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用奇谋孔明借箭》主题阅读 诸葛亮三气周瑜 北京版

诸葛亮三气周瑜 三气周瑜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 第五十一回,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第五十五回,诸葛亮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五十六回,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策,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第五十七回----三气周瑜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共3课时)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共3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中,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能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对于这部名著的积累,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凝练、准确。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准备:原著《三国演义》、幻灯片教学方法:自读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二、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三、指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段。三.感知课文1.猜一猜,孔明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会想到什么?2.引导学生读原文,从课文的具体内容中找相关的根据,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3.通过朗读促进感受。第三课时一、感受语言的魅力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和同学交流哪些语句的写法有特点,值得借鉴和学习。二.配题1.引导读过原著的同学向同学汇报自己印象深刻的描写别具特色的语句,吸引更多的同学读原著。2.在原著中,还有哪些章节或故事也能表现孔明的神机妙算,令你折服,读一读,讲给同学听,最好能应用上原文中的句段。三.感知课文。四、作业:拓展:我看《三国》等五、板书设计:六、课后小结: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明借箭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 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理解孔明、周瑜这 两个人物的特点。 4、协助学生理解“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不过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理解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 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能够提出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

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后练习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用奇谋孔明借箭》课后练习北京 版 一、选择题。(共20题) 1.“nàhǎn”的汉字是()。 A、呐喊 B、内喊 C、呐减 2.下列选项中,哪个字是多音字?() A、费 B、余 C、擂 3.“寨”字共有()笔笔画。 A、13 B、14 C、15 4.“甚”字共有()笔笔画。 A、9 B、10 C、11 5.“雾”字属于()结构。 A、上下 B、左右 C、半包围 6.“庸”字属于()结构。 A、上下 B、左右 C、半包围 7.“孔明教把船头西尾东”,这句话中的“教”字的意思是()。 A、教书 B、教授 C、使,让 8.“渺茫”的意思是()。 A、烟波辽阔的样子 B、在文中指希望很小 C、形容浩大 9.“诡谲”的意思是()。 A、诡计 B、城府 C、奇特,怪诞

10、本文选自()。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11.本文所选名著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施耐庵 C、罗贯中 12.本文所选名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元末明初 B、宋代 C、清朝 13.根据文章内容,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A、1 B、2 C、3 14.孔明为什么要借箭?() A、公瑾规定10内造完 B、造箭所需材料不够 C、两者都有 15.孔明向谁借箭?() A、周瑜 B、曹操 C、张飞 16.孔明为什么断定敌方只敢用箭远攻?() A、接到密探通知 B、天起大雾 C、孔明是间谍 17.孔明神机妙算表现在()。 A、知道天将起大雾 B、知道敌方只敢远攻 C、两者都有 18.孔明成功借箭的条件是()。 A、敌方用箭远攻 B、船上束有草人 C、两者都有 19.本文表现出了孔明的什么品质?() A、神机妙算 B、谨慎 C、胆小 20.孔明共借箭多少枝?()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24 用奇谋孔明借箭 -、给加红的字注音 丞相()饮酒()都督()惩罚() 水寨()呐喊()调()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8.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理解“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委少顷慨然隐讳”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4.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其他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结合不同方式读文体会文中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理解“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委少顷慨然隐讳”等词语。 2.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3.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入情入境欣赏音乐。 2. 教师:同学们,听完了音乐,谁能说说你对这首歌都有哪些了解? 3. 学生:我知道这首歌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4.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积累量还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这部名著的一篇课文《孔明借箭》。(板书课题:孔明借箭) 二、认识名著: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孔明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孔明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反馈自学成果: ①教师出示生词,检查读音:半晌擂鼓隐讳少顷支吾幸勿推却不解其意 ②教师出示生词,检查词义:措办欣然而至不解其意诈乎见 委少顷慨然隐讳 3. 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借”写了哪些内容?反馈学习结果:草船借箭的原因(1~3)、经过(4~7)、结果(8) 4. 现在谁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时小结:草船借箭故事内容我们理清楚后,下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走进文本,认识其中人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借箭经过”的阅读感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孔明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孔明借箭》。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 《孔明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箭”为线索,按照“为什么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着箭没有”的思路来开展故事的情节,记叙人物的言行,突出的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也写出了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及曹操的谨慎多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引导学生练习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及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说教法、学法 1、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2、学法上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 年级下册)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让学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不外乎:情节、人物、场景。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先从结尾周瑜的感叹入手,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在学生并不完全理解词义的情况下,不急于查字典,而是直接让学生在全文中去找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觉得他这么做很好。学生踊跃发言,基本能够把这些句子找到,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并没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够在不偏离中心轴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象诸葛亮呢,我把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知道诸葛亮怎样识人心的,我把课文的2、3、7、8自然段作为重点,以读代讲,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2 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

人物形象: 由于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有关情节,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讲完时,我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再读《三国演义》,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在文学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的 特点。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充分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还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的片断,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中心人物及主要的情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播放乐曲,创设情境;谈《三国》,聚焦诸葛亮。 1.今天我们的课前一支歌,请大家欣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会唱的都跟着大声唱一唱。(点击课件,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并跟唱。) 2.请学生自由谈读《三国演义》的心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给“智慧”排个序 1.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用奇谋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在下面小声跟老师读。 2.因为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原著,是文言的,不好读,不好懂,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遇到读不懂的借助注下注释弄懂,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3.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谁能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这四个人物排排队。 4.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几种情况: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曹操遇蒋干——误大事 2、刘备的舅子——孙权 3、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4、刘备里江山——哭出来里 5、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巧用天时 7、貂婵嫁吕布——英雄难过美人关 8、刘阿斗的江山——白送 9、猛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10、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11、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12、周瑜倒在芦花荡——气煞 13、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4、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15、张飞讨债——声势凶 16、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17、孟获见孔明——俯伏在地;口服心服 18、张飞打敬德——黑对黑 19、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上当受骗 20、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21、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22、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2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4、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25、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26、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27、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有劲使不上 28、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1、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32、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33、张飞娘姓吴——吴氏生飞;无事生非 34、孔明借箭——有借无还

3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36、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37、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38、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39、东吴招亲——上当一回;弄假成真 40、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4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42、孔明擒孟获——抓了又放 43、孔明斩马谡——咬牙忍痛 44、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5、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46、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47、孔明拜诸葛亮——自拜自 48、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49、张飞戴口罩——显大 50、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51、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52、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篇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 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 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让学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不外乎:情节、 人物、场景。我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先从结尾周瑜的感叹入手,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在学生并不完全理 解词义的情况下,不急于查字典,而是直接让学生在全文中去找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为什么你觉得他这么做很好。学生踊跃发言,基本能够把这些句子找到,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 非常活跃。这样并没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够在不偏离中心轴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 象诸葛亮呢,我把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读,通过交流知道诸葛亮怎样识人心的,我 把课文的 2、3、7、8 自然段作为重点,以读代讲,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2、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篇课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有关 情节,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 些什么?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 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 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 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 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 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讲完时,我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再读《三国演义》 ,把课堂延伸 到了课外,让学生在文学名著中去学习和积累,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二、整体来说这节课还算顺利,我却从这节课中看到了许多不足。例如: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 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感到学生只是再让我牵着走, 缺少自己的看法,对文本只是盲目的服从,没有质疑能力。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可是缺少思想的孩子会 让课堂显得没有灵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考,会思考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课题。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三国演义》的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名著引入。 1、师: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一定知道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故事。(学生应该会说出“空城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 2、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哪个名著呢?(《三国演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就是节选自我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板书课题。 二、咬文嚼字,初读课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师: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感觉到了,这篇课文和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文体叫做文言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古文。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道许多精彩的故事。文言文语言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上有收获。 2、学生分小组学习。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文言文词句。 3、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孔明借箭》

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8孔明借箭 1.认识“瑜、曰”等生字;会写“曹、瞒”等生字;理解“妒忌、军令状”等词语。 2.通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课外阅读,加深、扩大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 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书中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富于变化,并贯穿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知识,文字通俗浅显。在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还被大量搬上舞台,剧目多达四十余种。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删改。本文的主人公诸葛亮,字孔明,早年隐居在襄阳隆中,他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使得这位 “躬耕陇亩”的“布衣”一举登上当时风云变幻、群雄角逐的政治舞台。在他的辅佐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形势。 3课时) ?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擂.鼓()差.五百小军() 弓弩.手()隐讳.() 酌.酒()应.敌() 布幔.()调.用() 丞.相()慨.然() 2.比一比,再组词。 雷()内()勿() 擂()呐()匆() 日()愉()昨() 曰()瑜()诈() 3.古文中这些常用字词的意思可要

《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习题

《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习题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 ()然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取其()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中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孔明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 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三、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 再说鲁肃听了周瑜的话,就来到船上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把他接到船上,面对面坐着。鲁肃说:“这些日子一直在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听你的教导。”诸葛亮说:“(没什么)就是我也没来得及向周瑜贺喜。”鲁肃问:“什么喜事?”诸葛亮说:“周瑜让你来文我知不知道(周瑜利用蒋干送了一封假的书信,让多疑的曹操把蔡瑁、张允杀了,让江南没有了可以训练水师的将军),就是这件喜事。”鲁肃大惊失色,问道:“你怎么知道的?”诸葛亮说:“这条离间计只能用来骗蒋干,曹操虽然一时之间被骗了,但是肯定马上就会醒悟过来,只不过是(面子上过不去)不肯说自己错了罢了。现在蔡瑁、张允两个人死了,江东水师也就不用担忧了。(这件事)怎么不值得贺喜!我听说曹操让毛芥,于禁(他们也是曹操的手下,不过是陆地上的将军,不会训练水师)当水军都督,到了这两个人的手里,他们训练出来的水军肯定送死。”鲁肃听了,无话可说,随便闲聊了几句,就向诸葛亮告辞回去。诸葛亮再三叮嘱:“希望你在周瑜的面前不要说我事先就知道这件事,怕他心里嫉妒,又要找我麻烦来害我。”鲁肃答应了。(鲁肃)回去之后,见到周瑜,就把刚才的事都告诉他(周瑜)了。周瑜大吃一惊,说道:“这个人绝对不能让他活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杀了他。”鲁肃劝说道:“如果杀了诸葛亮,会被曹操嘲笑。”周瑜说:“我自然会找借口杀了他,让他死了也没办法怨恨我。”鲁肃问道:“找什么借口杀了他?”周瑜说:“你不用问,明天就知道了。” 第二天,周瑜把属下都召集到大帐里面,叫人请诸葛亮来一起讨论军情。诸葛亮高兴地来了。坐下后,周瑜向诸葛亮问道:“过几天就要和曹军打仗了,在水上打仗,最好该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江面上,最先考虑用弓箭。”周瑜说:“你和我想的一样。但是现在军队里面最缺弓箭,能不能麻烦你监督,制造十万枝弓箭,用这些来作为打仗的工具。这是大家的事,希望你不要推脱。”诸葛亮说:“你拜托我的事,我当然要去做。能不能问一下,这十万枝弓箭什么时候要用?”周瑜问:“十天之内,你能不能完成?”诸葛亮说:“曹操的军队过几天就到了,如果再等十天,恐怕要耽误大事。”周瑜问:“你预料要几天可以完成?”诸葛亮说:“只需要三天,就可以缴纳十万枝弓箭。。”周瑜说:“军队里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我怎么敢戏弄你,我愿意写军令状。三天完不成,自己愿意接受严重的处罚。”周瑜非常高兴,叫军政司当着大家的面为诸葛亮写下了责任状。又准备了酒宴款待诸葛亮,说:“等军队的事完了,自然会准备报酬。”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开始制造,到第三天,你可以派五百个小兵到江边搬弓箭。”喝了几杯酒,诸葛亮就告辞走了。鲁肃向周瑜询问:“这个人是不是在说假话?”周瑜说道:“他自己找死,不是我逼的,现在他当着大家的面写了责任状,他就算长了两只翅膀,也飞不了了。我只需要吩咐工匠等人,故意拖延他的时间,所有制造弓箭该用的东西,都不给他准备齐全。这样,他肯定会耽误时间。那个时候我再给他定下罪名,他还有什么借口好说?你现在去他那里打听一下情报,就回来告诉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

2018-2019年秋北京版语文六上《用奇谋孔明借箭》word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教案 28、《用奇谋孔明借箭》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 词语的意思。 2.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3.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4.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5、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品信息库 1、教材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机会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由此展开。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帅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资料库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作。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非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24用奇谋孔明借箭 -、给加红的字注音 丞相()饮酒()都督()惩罚()水寨()呐喊()调()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词填入下面各句中。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3?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三、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2?呐喊(一对近义词):()()()() 3?顺风顺水(ABAC:()()()() 4?探听探听(ABAB: ()()()() 四、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 .《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 话相照应的句子是:()。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五、阅读答题。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

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 经过: 结果: 六、文学常识填空。 1.()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复姓(),名(),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